出版時間:2004-8-1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作者:張仲 頁數(shù):21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天津建衛(wèi)600周年:天津早年的衣食住行》主要內(nèi)容包括: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天津民風民俗的三次變遷、天津人的服飾、天津人的飲食、天津人的居住、天津人的交通、衣食住行中的特殊篇章、歲時節(jié)俗中的衣食住行、人生儀禮中的衣食住行等。
書籍目錄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天津民風民俗的三次變遷一、天津人的服飾1. 設衛(wèi)初以官服與軍服為主要服飾2. 明末天津衛(wèi)降官如潮3. 入清當時天津文人服飾4. 清代天津人的“短打扮”5. 清代屬商人服飾最奢華6. 清代女服7. 混混裝束8. 男人禮服馬褂9. 上裝的衣袋10. 女子服裝特色11. 男人冬服的“二大棉襖12. 二十世紀初的服裝變化13. 天津服飾禁忌14. 穿戴逐漸現(xiàn)代化15. 中國最早的服裝街——估衣街16. 天津服裝佩飾民俗17. 市井中的服飾行業(yè)18. 有關(guān)服飾的俗語二、天津人的飲食1. 河海兩鮮2. 應時到節(jié)3. 食俗與冀、魯比較4. 吃菜注意“俏頭”5. 天津菜的口味6. 天津飯館的出現(xiàn)與興盛7. 清真菜館8. 全羊大菜9. 從字號看菜館變遷10. 天津菜民俗特色……三、天津人的居住四、天津人的交通五、衣食住行中的特殊篇章六、歲時節(jié)俗中的衣食住行七、人生儀禮中的衣食住行
章節(jié)摘錄
另換第二臺面:玉環(huán)銷、彩鳳眼、五花寶蓋、玉蘭銷、提爐鼎、爆炒玲瓏、鼎爐蓋、安南子、七孔靈臺、鳳頭冠、炸鐵雀、算盤子、梧桐子、炸鹿尾、紅葉含露、紅燉豹胎、爆荔枝、燒銀絲、百子囊、八百袋、鹿撻戶、蜜蜂窩、拔草還原、千層翻草、穿丹袋、百子葫蘆、花爆金錢、天鵝方腐、黃燜熊膽、燴鮑魚絲,山雞油卷、犀牛眼、爆炒鳳尾、素心菊花、紅燒龍肝、清燴鳳髓、蒼龍脫殼、糟蒸虎眼、黃燜熊掌、清燴鹿筋、清煨登山、五香蘭肘、鍋燒腐竹、松子肩扇、酥燒琵琶、蜜汁烏叉、蜜汁髓筋。八大碗:櫻桃紅脯、百合鹿脯、吉祥如意、冰花松腐、玻璃方腐、清燉牌盒、滿堂五福、竹葉梅花湯。四碟:炸銀魚、炸血角、炸東籬、炸鹿茸。四素碟:炸鵪鶉、炸鸚哥、燒鳳腿、熘燕服。飯食及小菜:干、稀飯(每位):炒龍風干飯、紅蓮米稀飯;四色燒餅:麻酥燒餅、麻醬燒餅、干菜燒餅、素餡燒餅;四面食:銀絲卷、玉帶卷、螺螄卷、蝴蝶卷;四小菜:甜干露、醬核桃仁、醬杏仁、醬黃瓜;四色泡菜:泡黃瓜、泡紫心蘿卜、泡蕓豆、泡白菜。 清真菜除以“全羊大菜”著名外(按:因“全羊席”系民俗傳承菜肴,不見經(jīng)傳。名稱上其說不一,既有大同小異,也有大同大異。此系傳抄本之一。務請注意),清末民初,清真館在燕翅席、鴨翅席上亦別具一格,富有清真菜肴特色。且清真燕翅席尚有四季與葷素之分,非常講究?! √旖蚧孛駨N師多居住西北城角清真南大寺、大寺與藥王廟北大寺附近。因此,在夏季黃昏這些地方的街頭巷尾,常有支起爐灶、上置鐵鐺,烙干烙或西葫羊肉餡餅,或燃起爐灶,炒勺丁當,現(xiàn)炒現(xiàn)賣各種清真菜肴的。 回民廚師,在三十年代后,最著稱的是會芳樓穆祥珍,還有一位漢民做清真菜的名師卜恩貴。其他回族廚師,也是各有所長,畢其一生在清真菜館服務?! √旖虿损^中,素菜也是一個系列。清代時,諸多鹽商大賈家中信佛,每逢初一、十五不食葷腥,而吃蔬菜或素食,因此,天后宮前有幾家專賣素炸貨的店鋪,還有一家“石頭門坎大素包”。彼時許多文人也喜茹素。老城城內(nèi)清代飯莊極少,卻有一家素菜館(藏素園);大胡同還有一家真素樓,嚴修、華世奎都曾為之題字,天津“八大家”中“李善人”(李頌臣)也在南市開設過“蔬香館”。素菜也是天津本幫菜的組成部分?!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