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12 出版社:廣陵書社 作者:(明)楊循吉等\|校注/國別:中國大陸 頁數(shù):524 譯者:楊循吉 注解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吳中小志叢刊》收錄的志書篇幅都很小,最小的《半塘小志》僅數(shù)百字,最大的《石湖志》也僅四萬五千字,這些志書的內容很有價值。但由于收錄在一些慫書中,難于查找,單獨成書又不很現(xiàn)實。為此特將其匯集整理,主要包括:加標點、作校注、附作者傳、增主題詞目錄、增補相關內容,還添上了一些圖片資料。 《吳中小志叢刊》分三大類(篇):掌故人物篇、風物山水篇、游記篇。其中有人物志《吳中往哲記》、《丹青志》、《成化間蘇材小纂》。山水志《陽山志》、《寒山志》、《金山雜志》、《石湖志》等。風俗志《吳社編》、《吳風錄》等。還有一些雜志《吳中舊事》、《平江記事》、《蘇談》、《吳中故語》等。除單篇冊記或游記外,大多數(shù)志書前都有一個“標點說明”或“點校說明”,主要介紹作者版本或整理“凡例”在蘇州西部諸山并非每山有志,故且以與方志起源之輿地較近的山記、游記姑妄代之。山記和游記主要輯自《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和崇禎《吳縣志》。
書籍目錄
《蘇州地方歷史文化讀物》總序《吳中小志叢刊》自序掌故人物篇 吳中舊事 平江記事 蘇談 吳中故語 吳中往哲記 丹青記 成化間蘇材?纂 紅蘭逸乘風物山水篇 吳下田家志 吳社編 吳風錄 陽山志 金山雜志 寒山志 光福諸山記 吳山十二圖記 太湖諸山記 太湖七十二山記 洞庭山記 西洞庭志 石公記 穹窿山志 穹窿記 靈巖記 華山天池記 槎山記 石壁記 銅井山記 蘇石小記 石湖志 ……游記篇
章節(jié)摘錄
虎丘初名海涌山,吳王闔閭葬其地,下廣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銅棺三重,瀕池六尺,玉鳧之流,扁諸之劍三千,槃郢魚腸之劍在焉,發(fā)卒六十萬人治之,葬三日,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妒勒f》又云:秦始皇帝因循海右自滬瀆經(jīng)此山,欲發(fā)王墳,取其寶鍔,忽有白虎出而拒之,始皇帝捉劍刺虎,虎奔去不見,乃改茲名。山去吳縣西九里二百步,高一百三十丈,周二百一十丈。東晉成帝咸和二年二月二十五日,獻穆王殉同弟中書令珉舍宅為寺,始則一山中分二寺,就劍池東西建之。宋初合為一寺,山在寺中,門垣環(huán)繞,包羅勝概,先入寺門,而后登山,故張籍有詩云:"老僧只怕山移去,日暮先教鎖寺門。"后人有詩云:"出城先見塔,入寺始登山。"僧志閑亦云:"中原山寺幾多般,未見將山寺里安。"蓋以天下名山勝剎,皆山中藏寺,虎丘乃寺里登山,海內福地,未嘗有也。至元間,云游僧秋江月到寺,題云:"平生只見山中寺,今日來看寺里山。"亦得古人余意。真娘,唐時名妓也,墓在虎丘劍池之西,往來游士多著篇詠,惟王黃州題刻甚佳,其詩云:"女命在乎色,士命在乎才。無才無色者,未死如塵灰。虎丘真娘墓,止是空土堆。香魂與膩骨,消散隨黃埃。何事千百年,一名長在哉!吳越多婦人,死即藏山隈。無色固無名,丘冢空崔嵬。惟有真娘墓,客到情徘徊。我是好名士,為爾傾一杯。我非好色者,后人無相哈。"后來題詠甚多。至德中,舉子譚彥良題一絕云:"虎丘山下冢累累,是處松楸盡可悲。何事世人偏重色,真娘墓上獨題詩。"后人由是閣筆?! 〉?2頁海牙平章飲食,必仰首攪舌大嚼不已?;蛉栈⑹忱遣拖嘁?,余,以為不然。考之相書云,食為性命之本,飲食失節(jié)則氣不和;舉物當徐而有序,嚼物欲寬而有容;食粗者多肥,食細者多瘦;含物不欲言,食物不欲語;虎啖狼食,朱紫滿門;昂口張吻,非吏即卒;食如鳥啄,家道貧薄。大抵食欲快而啜欲安,吞不欲鳴,此食之相也。仰首含物,磨牙攪舌,非吉非祥;馬嚼鼠咀,貧賤餓死;嚼在舌頭,餓死他州。后平章卒死鋒鏑之下。吳中蟹味甚佳,而太湖之種差大,殼以脆軟,世稱湖蟹第一。正月上元,漁人所藏看燈蟹,三四只重一角力風味殊勝,故陸龜蒙有《蟹志》,傅子翊作《蟹譜》,高似孫撰《蟹略》,皆發(fā)揮蟹族之風致也。大德丁未,吳中蟹厄如蝗,平田皆滿,稻谷蕩盡。吳諺有"蝦荒蟹亂"之說,正謂此也??贾秴窃酱呵铩?,越王勾踐召范蠡日:"吾與子謀吳,子日"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遺種,其可乎?"蓋言蟹食稻也。蟹之害稻,自古為然,以五行占之,乃為兵象,是亦披堅執(zhí)銳介甲之屬。明年,海賊肖九六大肆剽掠,殺人流血。
編輯推薦
蘇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本書為《蘇州地方歷史文化讀物》叢書的一個介紹吳中地方文化的分冊,本冊收錄的志書分掌故人物篇、風物山水篇、游記篇三大類,本書作者是,通過一些獨特的視角與形式,來挖掘蘇州深厚的歷史,反思我們在保護文化遺產(chǎn)方面存在的問題,以期為當代蘇州人提供一些文化建設上的借鑒與思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