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于仙俗

出版時間:2012-11  出版社:劉紅 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2012-11出版)  作者:劉紅  頁數(shù):238  

前言

  這是我的第一本論文集。順乎常情,應該把自己最滿意的,所謂好的文章選輯入冊??蓪嶋H面對這一問題做取舍決定時,卻沒有了主意,原因是,若僅以自我的喜好作好壞的判斷,“好”大概也就沒有原則和標準了,取舍也因此而顯得毫無意義。于是乎,以篇幅作限,按論文發(fā)表時間排序,選擇二十一篇文章成就了這本論文集?! ∥野l(fā)表的第一篇論文是在攻讀碩士學位第一年的上學期。從手寫完成初稿,修改后謄正到方格稿紙上寄到雜志社,到等待雜志社用稿與否消息時的緊張、焦慮,接到用稿通知時的興奮、喜悅,整個過程記憶猶新,歷歷在目。我還清楚記得接到編輯部寄來刊有自己文章的雜志時的情形,看到那由手寫字變成鉛字后的文稿,一口氣從頭到尾讀了好幾遍。還將雜志壓在枕頭底下,差不多每晚都要翻出來過目一下。正是那種美好的、心潮澎湃的感覺觸發(fā)了我寫作論文、發(fā)表論文的激情,并期待著那種美好、激動的感覺來得更多一些,更猛烈一些……  從發(fā)表第一篇論文的1988年,到本文集出版的2012年,整整二十四年。今天,翻看過往發(fā)表的文章,時而感嘆:我曾經(jīng)還有過那么好的想法、主意?那么敏感的嗅覺?時而又感嘆:有些問題若放到今天的時空來討論,就不會那么簡單、幼稚了?!  ?/pre>

內(nèi)容概要

  《上音音樂學論叢·樂于仙俗:劉紅音樂論文集》所涉,總體包括道教音樂和地方民間音樂兩大部分,即文集標題中“仙俗”之所涵。由于是已經(jīng)公開發(fā)表的論文,本著尊重歷史、尊重學術(shù)的態(tài)度,文集中的每一篇文章,除了對原載文字上的錯誤作必要的修改之外,不做內(nèi)容和觀點的任何改動,以保留本人學識認知及學問追求過程的歷史記錄。

作者簡介

劉紅,男,哲學(民族音樂學)博士,博士后,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上海音樂學院“中國儀式音樂研究中心”研究員。曾先后專職、兼職任教于武漢音樂學院、美國舊金山市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院校。香港道樂團團長、藝術(shù)總監(jiān),國立華僑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等院校兼職、客座教授。熱衷于中國傳統(tǒng)音樂尤其是道教音樂文化的研究,遍訪中國大陸及香港、臺灣等地的主要道教宮觀,在海內(nèi)外出版了包括《蘇州道教科儀音樂研究》、《龍虎山天師道音樂研究》、《武當韻》、《道樂論》、《天府天籟》等專著、合著十一本;在《中央音樂學院學報》、《黃鐘》、《音樂藝術(shù)》、《中國音樂學》、《音樂研究》、《世界宗教文化》、《東方宗教》、SINICA等國內(nèi)外學術(shù)刊物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

書籍目錄

前言“潛天沔”一帶語言及民歌特異性探源“聲曲折”考釋試論“武當韻”——兼談道教音樂的哲學蘊含論“竹枝歌”《全真正韻》采錄整理報告論“武當韻”與楚文化的淵源關(guān)系“虛”——道樂審美之一層次釋道樂“步虛”論道教音樂種類及其層次劃分龍虎山天師道音樂論全真派道教音樂的形態(tài)特征道教科儀音樂研究之概念和方法討論民族音樂學研究中的記譜問題儀式環(huán)境中的道教音樂道內(nèi)人與道外人的“現(xiàn)代”道樂觀——基于道教音樂之概念與價值觀念的討論當代道教音樂的回顧與展望香港與大陸之道教音樂的比較研究——有關(guān)發(fā)生環(huán)境的分析1957-2008:當代道教音樂研究之定量分析當下道教儀式音樂研究的狀況與問題——答關(guān)注者問從“冷門”到“熱點”——道教音樂的學術(shù)研究與藝術(shù)實踐湖南民間信仰儀式音樂中的多重宗教文化表現(xiàn)——《中國民間儀式音樂研究·華中卷》五個個案研究析述

章節(jié)摘錄

  論“竹枝歌”  “竹枝歌”是一音樂概念,經(jīng)劉禹錫據(jù)此仿作“竹枝詞”,自唐以來,“竹枝詞”便成了文學詩體的概念。然而,由于“竹枝詞”脫胎于“竹枝歌”,原本同屬一體,因此,文學概念的“竹枝詞”與音樂有著密切關(guān)聯(lián)。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唐朝的《竹枝詞》和《柳枝詞》之類原都是無名氏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文人的采錄和潤色之后,留傳下來的;這一潤色,留傳固然留傳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許多本來面目”。原竹枝歌究竟如何,劉禹錫并未采錄,只留下了他自己的十一首仿作。如果說現(xiàn)在尚流傳有“竹枝歌”體的民歌,由于相隔千年,在內(nèi)容方面,不可能完全一樣,何況由于唐代詩人的仿作與“潤色”,更不可能保留原貌。不言而喻,詩人的身份與社會地位所決定,僅能以“竹枝詞”來描繪當?shù)氐娘L情,至多在詩中寄托點自己的感情。從體裁形式來說,詩人的“竹枝詞”體與民歌的“竹枝歌”詞,也有不同之處。唐詩的“竹枝詞”是詩人所作的文言體詩,而古今的民歌,卻是人民的方言口語詞,兩者相比也有差異。那么現(xiàn)在流傳的民歌中,究竟哪些體裁形式的民歌與唐代盛行的“竹枝歌”同源同體呢?筆者對此作一些分析和淺探。  一、從“竹枝詞”觀“竹枝歌”的詞體  過去,關(guān)于“竹枝詞”屬于何種詞體的論述中,各有各的說法,歸納起來均由唐以來文人所寫的“竹枝詞”來決定。如于鵠《巴女謠》有“巴女騎牛唱竹枝”,說“竹枝”是放牛歌;范成大《竹枝詞》:“當筵兒女歌竹枝”,就認為是“姊妹歌”;又如顧況的《竹枝詞》中有句“巴人夜唱竹枝后,腸斷曉猿聲漸稀”,就認為是“哭嫁歌”等等。  歌曲的體裁種類,是根據(jù)歌曲所演唱的社會作用與生活內(nèi)容來判斷的。何況古人對“竹枝詞”的概念,幾乎把它當作全部的民歌來看待,例如描寫“哭嫁歌”的《竹枝歌》:“十姊妹歌歌太悲,別娘頓足淚沾衣,寧山地近巫山峽,猶如巴娘唱竹枝”。可見所指的內(nèi)容不能作為歌曲的種類。  ……

編輯推薦

劉紅編著的《樂于仙俗(劉紅音樂論文集)》所涉,總體包括道教音樂和地方民間音樂兩大部分,即文集標題中“仙俗”之所涵。由于是已經(jīng)公開發(fā)表的論文,本著尊重歷史、尊重學術(shù)的態(tài)度,文集中的每一篇文章,除了對原載文字上的錯誤作必要的修改之外,不做內(nèi)容和觀點的任何改動,以保留本人學識認知及學問追求過程的歷史記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樂于仙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推薦圖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