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11 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 作者:楊立青主編 頁數:45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在一本文集中,要收錄聲樂、弦樂、管樂、鋼琴、民樂這五個專業(yè)領域的論文,是有一定難度的。經過廣泛搜集,這本文集大致反映了我院從老一輩音樂家到剛從學院畢業(yè)的研究生這樣四、五代人的學術成果。 在聲樂篇中,馬革順教授作為最年長者,以精湛的《各時期合唱作品的主要表現特征》總結了他在合唱指揮領域的精辟見解和深厚功力。周小燕教授德藝雙馨,桃李滿天下,她的兩篇文章從宏觀的和技術層面的兩個不同視角,對聲樂發(fā)展做出總結。溫可錚、王品素、常留柱、鞠秀芳幾位老教授,不但在祖國大地上響徹他們高昂的歌聲、他們的文章也如行云流水、余韻繞梁。倪瑞林教授是聲樂理論家,他的《美聲唱法,它的發(fā)展軌跡及嗓音科學對其發(fā)聲機理的若干重要闡釋》是他幾十年來對美聲唱法根本機理的深入思考和重要總結。值得認真研讀。施維和李濤兩位后繼之秀關于戲曲和琴歌的論文,別開一番天地,為“聲樂篇”增色?! 断覙菲肥占死弦淮淌诘娜恼隆WT抒真、陳又新、趙志華是“文革”前我院弦樂學科的頂梁柱、帶頭人。他們的關于小提琴教學、培養(yǎng)人材、民族風格演奏手法的三篇論文,今天讀來仍發(fā)人深省,極具啟發(fā)作用。丁芷諾對基本功的總結,方蕾對揉弦技術的論述,使我們看到,近年來小提琴學科在世界屢屢揚威,在比賽中時時獲獎.有其深厚的根基。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方面,陳鼎臣、林應榮、曹建、唐毅民等教授也留下了寶貴意見。 《管樂篇》略嫌薄弱,不但篇幅少,涉及的專業(yè)也不夠寬。所幸朱起東教授關于管樂器發(fā)聲原理、音準校正和復音演奏技巧的長篇論文,深入揭示了管樂發(fā)聲、音準、復音的最基本技術,在理論上確立了銅管樂器演奏的堅實基礎?! ′撉賹W科歷來是上海音樂學院強項之一。在國立音專時期,就有以查哈羅夫為代表的外籍教授培養(yǎng)了第一批鋼琴演奏家。80年來,上海音樂學院培養(yǎng)的出色鋼琴演奏家無數。文革前,鋼琴系有范繼森、李翠貞、李嘉祿、吳樂懿四大教授擔綱的四大教研組,文集中對范繼森教授和李翠貞教授的紀念文章和李嘉祿教授遺作兩篇,即是對那一段輝煌的追憶。作為后繼的趙曉生、周薇、唐哲,則分別總結了他們對鋼琴教學、實踐理論的思考。侯穎君關于鋼琴改編曲的重組的論文則反映了青年一代的當今思索。
書籍目錄
楊立青 總序 趙曉生 前言 凡例 聲樂篇馬革順 各時期合唱作品的主要表現特征 周小燕 當代世界聲樂發(fā)展趨勢給我們的啟示——對聲樂界若干問題的再認識 周小燕 男高音中聲區(qū)和換聲區(qū)的訓練 溫可錚 歌唱的呼吸 王品素 順氣順字順嗓子 常翟柱 藏族民歌及其演唱技巧 鞠秀芳 探索求新——我是怎樣學習、整理、演唱民歌的 倪瑞霖 美聲唱法,它的發(fā)展軌跡及嗓音科學對其發(fā)聲機理的若干重要闡述施維 戲曲音樂中唱腔與伴奏的關系問題 李濤 中國古代琴歌的風格和演唱 弦樂篇譚抒真 小提琴教學的幾個問題陳又新 對培養(yǎng)小提琴演奏人才的幾點意見 趙志華 關于小提琴民族風格演奏手法的探討丁芷諾 小提琴基本功十六題方蕾 小提琴的揉弦技術 陳鼎臣 關于巴赫六首大提琴組曲 林應榮 概念與訓練——大提琴的基本功訓練 曹建 低音提琴的揉弦 唐毅民 低音提琴制作改革——把位設置及改進設想 管樂篇朱起東 管樂器發(fā)音的原理及復音演奏技巧羅光蠢 提高銅管演奏水平及練習方法 鋼琴篇李嘉祿 如何學習一首鋼琴樂曲 李嘉祿 踏板的運用 張育青 鋼琴教學中弱指的訓練 巢志玨 李翠貞的鋼琴教學 趙曉生 刻苦鉆研業(yè)務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紀念鋼琴教育家范繼森教授周薇 西方鋼琴教學理論的歷史回顧與反思 唐哲 斯卡拉蒂奏鳴曲的歷史探索與風格詮釋唐麗媚 鋼琴前奏曲的歷史追蹤及演奏探討侯穎君 論鋼琴改編曲的重組 民樂篇衛(wèi)仲樂 我是怎樣演奏《十面埋伏》的林心鉻 粵胡演奏中的加花與裝飾 孫文妍 氣與古箏演奏張念冰 三弦教學王永德 朱立夫 二胡教學二則徐超銘 笙演奏技術的創(chuàng)新——現代笙曲提出的挑戰(zhàn)
編輯推薦
《上海音樂學院學術文萃1927-2007:表演藝術研究卷》由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