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樂器文化結構與社會功能研究

出版時間:2006-12  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作者:方建軍  頁數(shù):316  字數(shù):24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對中國出土商代和西周樂器的文化結構與社會功能的研究。書中主要運用出土樂器及其相關考古材料,輔以古代文獻記載,對商周音樂文化之多元結構及社會功能進行探討。    本書根據(jù)迄今出土商周樂器的地理分布及其考古學文化內(nèi)涵,劃分出商周時期中源、西北、北方、東方、西周、南方和東南七個音樂文化區(qū)。各區(qū)出土的樂品,分屬當時不同的國、族或考古學文化共同體。通過對各地區(qū)出土樂器進行形制、組合和音樂性能等的排比分析,探索各區(qū)樂器所包含的音樂文化因素、反映的區(qū)域性音樂文化特點以及各音樂文化區(qū)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互動關系。書中指出,商周音樂文化主要發(fā)生和發(fā)展于“兩河”(黃河和長江)流域地區(qū),是當時多地域、多民族的共同創(chuàng)造,并具備多個發(fā)展中心。各音樂文化區(qū)共同形成了商周音樂文化的多元結構。在多元文化結構當中,中原音樂文化起到了核心和主導作用。其他地區(qū)的音樂文化都具備各自發(fā)展的獨立性,他們與中原音樂文化并存共榮,并與中原音樂文化發(fā)生交互作用。    本書依據(jù)出土樂器資料,結合甲骨文、金文和古代典籍的相關記載,對樂器的祭祀功能和禮樂功能進行了探討。關于商周樂器祭祀功能,本書通過考察樂器的出土情況和埋藏方式,論證了商周樂器與祭祀活動的關系,并對樂器的紋飾及其隱喻、求雨和祭祖儀式中的樂器助祭等進行了探討。關于商周樂器的禮樂功能,本書主要從商周禮樂制度的形成、禮樂制度的行為人和禮樂制度的物化形態(tài)等三方面予以論述。本書指出,商周樂器的社會功能已經(jīng)遠遠超出音樂演奏本身,它集奏樂、施法、行禮于一身,即樂器、法器和禮器功能兼?zhèn)?。音樂服務于商周時期的信仰活動和社會制度,并與當時的政治體系具有密切的關系,在當時社會中具有不可低估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作者簡介

方建軍,1962年出生。哲學(民族音樂學)博士。天津音樂學院音樂學系主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音樂史、音樂考古學和民族音樂學的教學與研究。1982年畢業(yè)于河南大學音樂系(學士);1985年畢業(yè)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碩士),遂赴西安音樂學院工作,曾任該院音樂學系主任

書籍目錄

序內(nèi)容提要Abstract第一章 商周樂器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 第一節(jié) 既往研究之回顧 第二節(jié) 現(xiàn)存問題第二章 商周樂器的音樂考古學研究:目標、材料和方法 第一節(jié) 研究目標  第二節(jié) 研究材料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民族音樂學的啟示第三章 商周樂器的種類、分布與音樂文化之分區(qū) 第一節(jié) 商周樂器的種類 第二節(jié) 商周樂器的地理分布 第三節(jié) 商周音樂文化之分區(qū)第四章 商周時期中原音樂文化區(qū)之樂器 第一節(jié) 樂器的考古發(fā)現(xiàn) 第二節(jié) 出土樂器所反映的音樂文化特點第五章 商周時期西北、北方和東方音樂文化區(qū)之樂器 第一節(jié) 西北音樂文化區(qū)之樂器 第二節(jié) 北方音樂文化區(qū)之樂器 第三節(jié) 東方音樂文化區(qū)之樂器第六章 商周時期西南、南方和東南音樂文化區(qū)之樂器 第一節(jié) 西南音樂文化區(qū)之樂器 第二節(jié) 南方音樂文化區(qū)之樂器 第三節(jié) 東南音樂文化區(qū)之樂器第七章 商周樂器的祭祀功能 第一節(jié) 從樂器出土情況看其與祭祀活動之關系 第二節(jié) 樂器的紋飾及其隱喻 第三節(jié) 甲骨文、金文所見樂器助祭第八章 商周樂器的禮樂功能 第一節(jié) 禮樂之涵義與樂器之表征 第二節(jié) 樂器的器主及演奏者 第三節(jié) 禮樂制度的物化形態(tài)第九章 結論:多元結構的商周音樂文化及其社會功能附錄一 表格目錄附錄二 插圖目錄參考文獻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商周樂器文化結構與社會功能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