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智慧挑戰(zhàn)經驗管理的新思維

出版時間:2004-10  出版社:余叢 珠海出版社 (2004-10出版)  作者:余叢  

內容概要

《經理人智慧:挑戰(zhàn)經驗管理的新思維》最大的貢獻在于遷善我們的思想,它所闡釋的管理正在改變我們的認識,即使那是非常武斷又有點偏激的觀點,但是適合我們的現(xiàn)在。從本中我們能夠了解到:人才是條理性的河;避免被煮青蛙的命運;創(chuàng)新存在于細節(jié)之中;與時俱進的發(fā)生主義;企業(yè)家的“非典型”精神;執(zhí)行是惟一的試金石;管理的遷善之道。

作者簡介

余叢,本名徐海東,財經管理作家。他的許多文章被國內多家商學院及數(shù)十家知名咨詢公司的網站推薦,萬科周刊網站設有專欄,《麗珠集團報》特約評論員。本書文章多發(fā)表于《21世紀人才報》、《贏周刊》、《粵港信息日報》、《商界》、《商戰(zhàn)》、《職業(yè)圈》等報刊。余叢曾從事企業(yè)管理、市場營銷和廣告策劃等工作,并擔任過多家中小型企業(yè)的咨詢顧問?,F(xiàn)供職于某大型國有企業(yè),潛心于企業(yè)文化、領導力、人性管理和發(fā)生學的研究。

書籍目錄

前言 我為什么要反對經驗? 第一章 人才是條理性的河 01:用人要領導有“方” 02:“賽馬”與“伯樂相馬” 03:起用“不好用”的人才 04:“野鴨精神”與人才定型 05:企業(yè)人才要“兼容” 06:避免被煮青蛙的命運 07:人才到底需不需要個人品牌? 第二章 人的大地是無經驗的地球 08:從“鰷魚效應”到習慣性防衛(wèi) 09:組織結構需要“扁平化” 10:發(fā)生主義就是要廢除經驗管理 11:一件睡袍的“配套效應” 12:做正確的事情,反對“無用工” 13:引爆員工的“自我激勵” 14:團隊管理的翁格瑪利效應 15:“泛文化”的革新 第三章 向左轉,向右轉 16:企業(yè)家的“非典型”精神 17:做實干的理想主義者 18:“管理者”的墓志銘 19:影響力取代權威 20:職業(yè)經理人的“游戲” 21:企業(yè)教練的“智慧” 22:領導向左轉,管理向右轉 第四章 “杯子半滿”還是“杯子半空” 23:觀念的變化 24:創(chuàng)新存在于細節(jié)之中 25:執(zhí)行是硬道理 26:溝通從心開始 27:讓信息流動起來 28:速度決定一切 29:將信任進行到底 30:為企業(yè)培訓“喊冤” 31:只有學習,才能保持鮮活思維 第五章 變則立,不變則廢 32:以人為本,與人為善 33:先天下之憂而“優(yōu)” 34:帶著情緒工作 35: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36:變則立,不變則廢 37: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38:失敗之花,成功之果 39:管理的遷善之道 附錄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俗話說,用人有道。這個“道”也可以稱之為領導有方的“方”,如果把“道”理解為精神,那么“方”就是一種管理行為。怎樣的用人才算領導有方呢?100個領導肯定有100種用人的方法。著名管理顧問尼爾森(Bob Nelson)認為,未來的企業(yè)用人的重要趨勢之一,即是管理者不能再如過去般扮演權威角色,而是須設法以更有效的方法,間接引爆人才潛質,才能創(chuàng)造企業(yè)最高效益。 《第五項修煉》一書認為,今天的領導將扮演著設計師、仆人、教師這三種角色。為此,企業(yè)的管理者必須要創(chuàng)造一個支持性的工作環(huán)境,運用影響力來引導員工實現(xiàn)共同愿景。在聯(lián)想集團,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尊重、理解和關心人才,并把人才看作“主人翁”而非“被雇傭者”。原通用電氣公司掌門人杰克?韋爾奇的個性雖然很強,但在他的公司里卻最忌諱“管理”二字,因為管理意味著壓抑人、管束人,韋爾奇認為這是最低層次的做法,他喜歡“領導”二字,領導者意味著引導人、激發(fā)人。 如果說領導是門藝術,那么用人則是其中的精致藝術。首先,用人一定要合乎人性,就是要以人為本。企業(yè)是由不同的人組成的,各人的性格與能力千差萬別,而領導扮演的角色猶如音樂會的指揮,需要把各種樂器所演奏的聲音組合成諧音。其次,用人一定要授權,授權的目的則是為了授責,讓員工有責任感。作為領導,要讓被授權人清晰地知道:要贏得別人的尊重,必須負起責任。第三,用人一定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只有激勵才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和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性。能否讓員工在激勵中與企業(yè)共同取得雙贏,是衡量領導才干的重要標志。

編輯推薦

《經理人智慧:挑戰(zhàn)經驗管理的新思維》是一本標榜反經驗管理的書,但它所倡導的發(fā)生學觀點,卻建立在傳統(tǒng)管理大師的思想精髓里。它能夠幫助管理者厘清愿景,找到管理目標。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經理人智慧挑戰(zhàn)經驗管理的新思維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我小時候上學有一個毛病,就是不愛聽老師講課。這毛病是如何養(yǎng)成的呢?主要是上小學一二年級時,很多東西我認為自己都懂了,但老師還是天天在講臺上哇啦哇啦地講,我就煩了,再也不愛聽老師講話。此毛病一直保持到大學畢業(yè)。畢業(yè)后再也沒有老師和講臺了,但開會的機會多了起來。主席臺上的講話之枯燥乏味猶甚于講臺,我又養(yǎng)成了聽講話打瞌睡的毛病。這種毛病逐漸遷延,最終傳染到讀書上,就是一讀那些講大道理的書就犯困,比如周國平的偽哲學,比如余秋雨的偽抒情,比如余杰的偽憤怒,再比如最近流行的一些財經和勵志類的圖書。
      
      聽說勵志類圖書已漸成氣候,很多書商都靠此發(fā)了大財。勵志的事情我小時候是干過的,最典型的做法是專門搞一個小筆記本,抄錄一些名人名言。矯情一些的做法是用毛筆抄錄下來貼在墻上或床頭,極端的做法是偷偷刻在課桌上,再極端些的做法就是刻在手腕上,就像刺青。這做法太過慘烈,我沒干過,但小本子是有的,所起的效果如何,大家都明白。我看現(xiàn)在的很多勵志和管理類圖書,其核心精神也就是小時候的小本子,只不過說法更好聽一些,人名更長一些,國籍更復雜一些,指向更明確一些——賺錢,賺更多的錢,以前講的那些人生大道理早已沒有了市場。它教你賺錢的同時,已把你兜里的錢先自賺去。
      
      以上話題純屬閑扯,下面談我的詩人朋友余叢的大著:《經理人智慧》。
      
      有一天余叢在電話里告訴我,他在寫有關管理方面的文章,并且已寫了不少,馬上就可結集成書。詩人都是一些頭腦靈便的人,詩人越界干些其他行當?shù)氖虑?,一般是壞不到哪里去的。余叢身處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亦在水深火熱的生意場上泡過,他寫這些小文章肯定錯不了。但也就是不錯而已,我當時想,他寫這東西基本出發(fā)點大概就是混飯吃。詩歌不養(yǎng)人,自有養(yǎng)人處。有一天他真的給我寄來了一本結集出版的書,就是這本《經理人智慧》,我還是吃驚不小——他竟然干成了,而且還挺專業(yè)。這書好讀,名言警句都是出自肉里的,都是經過生活浸泡的,不僅僅是管理的新思維,更是生活的智慧。這些經驗是學不到的,告訴你也沒用,因為你沒有經過這種生活的歷練。有些道理大概很多人都明白,他拿出來又講了一遍,這講法和以前有些不同,他不是站在講臺上的老師,他是作為一個同學告訴你一些生活的秘密?!拔腋嬖V你一件事,你可不許告訴別人?!边@秘密你也知道,比如說那個煮青蛙的故事,把青蛙放到開水里,青蛙一下就會跳出來;把它放到溫水里,慢慢加熱,青蛙無動于衷,終至被煮死。這我是知道的呀!我在一個國營單位干了十年了,養(yǎng)得像個碩鼠,一邊罵著體制的不公,一邊在既得利益里打滾,終于像那青蛙一樣,已無力逃脫。
      
      余叢反對經驗主義,他自己還發(fā)明了一個詞:發(fā)生主義。我沒太搞明白這個管理學新術語的精髓所在,既然稱之為主義,那肯定是一套一套的。我簡單理解為:見機行事。這可是需要大智慧的呀。事實上現(xiàn)在的很多經理人連經驗主義者都談不上,他們大多數(shù)只是些機會主義者,如果僅僅從有頂戴花翎的這一邊看過去,甚至連機會主義都算不上,純粹屬于官僚主義。跟他們講道理有用嗎?他們的道理比誰都多,因為他們坐在主席臺上,主席有錯的時候嗎?也許余叢不是說給這些人聽的,但我真希望這些人能夠聽到余叢的聲音。這些人大多數(shù)不學無術,偏聽則明,先天下之樂而樂,不聽話就給你點顏色看看等等,如果你懷著一副諫士心態(tài)給他們上課,那無異于巨大的諷刺。
      
      余叢有沒有諫士心態(tài)我不知道,反正我是將他的書作為諫言送給了單位領導。我倒沒指望領導能夠從中學到什么大道理,我只是希望他們能夠明白我對他們的態(tài)度。
      
      (《經理人智慧》 余叢/著 珠海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1版)
      
      
  •     認識余叢也有好幾年了,一直覺得他是時下極難得一遇的古道熱腸人物。跟你說話時,他大大的、圓圓的眼睛會一路注視著你,非常吻合《演講與口才》等書刊上所教的談話技巧之類的禮數(shù)。據(jù)我觀察,他的這種習慣也許并非來自禮節(jié),更多的是源自內心的真誠——但管真誠早已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在這個一直喜歡詩歌并擁有一大幫置身詩壇前沿的詩友的江南漢子身上,我確信他在朋友面前是無法示人以虛的。
      
      擺在我面前的這本書,也跟他一樣的真誠,沒有任何花俏,都是將一些傳統(tǒng)的管理大師的管理思想,結合到他的工作中所發(fā)出的感想與啟發(fā)等向讀者娓娓道來——他目前任職于大型國有企業(yè),是該企業(yè)內刊的主編,這使他有更多的機會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再加上他一直潛心于企業(yè)文化、領導力、人性管理等研究,以及曾從事企業(yè)管理、市場營銷和廣告策劃等工作,并擔任過多家中小企業(yè)的咨詢顧問工作等經歷,使得他下筆不會無病呻吟。
      
      揚州雅痞一直認為實證與變通乃是管理學最為可貴的精神,而他在本書中就秉承了這種精神,不象某些作者,照搬外面的東西,連標點也不放過。他就像一個大乘佛教教徒,在西天偷師取來佛經之后,一直自我苦苦修煉,再將成果度與有緣之人,而不是鼓搗大家走捷徑,一味強調“頓悟”,“立地成佛”——他的觀點不一定正確,但非常實在,皆是“我手證我心”,而不是“我口念西經”。
      
      我不否認“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說法,但同是盜賊,有人淪為流寇,有人卻做成了諸侯。有個故事說唐伯虎為一闊老太太做壽時,應邀題一首祝壽詩,他稍作思索,便寫下了第一句詩:“這個婆娘不是人,”眾人一看,不禁為之失色。接著,他筆鋒一轉,寫下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塵?!北娙宿D憂為喜,擊節(jié)叫好。唐伯虎看看這種狂熱場面,寫下第三句:“兒孫個個都是賊,”一下子把在場的兒孫們氣得怒目圓睜,眼看快要發(fā)作了,唐伯虎蘸墨揮毫,刷刷地寫下最后一句:“偷得蟠桃奉至親?!敝链?,主客皆大歡喜,個個笑逐顏開——這就是境界的差異。余叢的這本書,雖然沒唐伯虎作詩這樣的起伏跌宕、引人入勝,但卻是做到了化外為內、運用自如的境界了。
      
      本書在排版上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色,就是在每一章的每頁的下方,都以與正文不同的字體和版式重復每章的主題。這種重復,我視之猶佛教的六字真言,看起來哆嗦,卻體現(xiàn)作者的一番菩薩心腸。記得我在西藏旅行途中,開車的藏族師傅每經過一個山口或遇到一個湖泊時,都大聲地用藏語大喊“嗡瑪尼唄咪哞”,祈求神佑。我也不知這樣做是否有效,但那時我感覺到心里多了一分感動和踏實。
      
      對于余叢以這樣的“盜賊行徑,菩薩心腸”寫成的這本書,我相信各位應該會開卷有益。
      
  •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管理與詩意似乎是一對勢不兩立的天敵。然而,當你讀完余叢先生所著的《經理人智慧》,就會發(fā)現(xiàn),不僅最好的管理永遠充滿著詩意,而且二者相互依存的關切度也相當緊密。
      
      因為詩意也是一種實在。在具體的企業(yè)管理中,它體現(xiàn)為經理人的眼界、視野、胸襟、立場以及不屈不撓的創(chuàng)新意志。管理的詩意,要求經理人的智慧始終不渝地以人為本,與人為善,先天下之憂而優(yōu),一切從零開始,從而達到立人與立業(yè)雙贏的結果?!督浝砣酥腔邸芬粫?,盤桓著濃郁的人本主義情結以及濃烈的理想主義情懷。不知內情的人,自然會感到不解。作者曾從事企業(yè)管理、市場營銷和廣告策劃工作,并擔任過多家中小型企業(yè)的咨詢顧問。與此同時,在國內,他還是一位頗具實力的青年詩人。作為前者,他的許多文章被國內多家商學院及數(shù)十家知名咨詢公司的網站推薦,在萬科周刊網站設有專欄,系《麗珠集團報》特約評論員。作為后者,他的詩作經常見諸于國內各大詩刊,并被不少權威選本選發(fā)過。雙重閱歷,一方面造就了他開闊而深遠的視界;另一方面也形塑了其靈動而獨異的思維方式。了解了這個背景,你就會對作者本書在論述管理方面的問題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學者的嚴謹與詩人的鮮活兼而有之的個性,點頭稱是。作者對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所作出的存疑解惑,更是匕現(xiàn)出一個詩人所特有的敏感。比如,他對“泛文化”之于企業(yè)文化建設的影響所作的分析,應時而感,闡微知著,于細微處見到了精神。
      
      古今中外管理學的論著可謂是林林總總,但真正從管理中發(fā)現(xiàn)詩意并有意為之的,《經理人智慧》恐怕是一個開先河者。書中所提出的發(fā)生主義的管理模式,就是余叢對其詩學觀點的借用。我不知道,這種管理模式在操作的層面上有多大的可能性,但從他的闡述中,我發(fā)覺它至少在釋解某些企業(yè)管理的臨床癥狀時還是有效的。余叢認為,企業(yè)管理絕不是學術性的簡單定義,它是企業(yè)運營狀態(tài)下的現(xiàn)在進行時,它的行為是與經驗無關的。發(fā)生主義是直面于企業(yè)變化的一種管理模式,而對發(fā)生不可確定性的追逐,將產生企業(yè)機制的非經驗創(chuàng)新。他強調,管理者可以N次進入企業(yè),但行為始終只能發(fā)生一次,永遠不能帶著前次的經驗來溫習管理。這種對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不懈追求,必然伴隨著應變能力的與時俱進。這恰恰是詩人求新求變以及開元意識不由自主地張揚。詩人的思維,一般來說都是比較灑脫與超拔的。余叢在書中對管理不役于物、不役于人的關注,再次印證了這一點。記得老詩人海上曾說過一句話,“讓它發(fā)生”。當時,我只以為那是詩人面對命運時的一種自信,殊不知它竟是詩人從發(fā)生學的角度管理人生的切身體會。
      
      實踐就是發(fā)生。不發(fā)生的管理只能是毫無意義的管理。發(fā)生主義就是要解決當下的問題,以“望聞問切”的中醫(yī)術為企業(yè)把脈診斷,提供一種全新的管理思想。值得高興的是,余叢的這一套管理理念,已經在他所服務的多家公司生根發(fā)芽,并且陸續(xù)開花結果。我想,詩人之所以能迅速改變企業(yè)管理的內質,就是因為他卓越的創(chuàng)造性,他永不言敗的生命意志。加之其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故而他要比一般的經理人懂得尊重人,理解人,極少淡化企業(yè)管理的這個重心。據(jù)我所知,詩人在企業(yè)界經理層任職的很多,而且大多都是詩與經營業(yè)績雙修,花開兩朵,共棲一枝。比如TCL人力資源部主任的戴鋼(筆名阿吾),比如前麗珠集團的副總裁盧衛(wèi)平,等等。于國于民于己,難道說這不是一件幸事嗎?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