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作者:張永久 頁數(shù):256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1911年,廣袤的巴蜀大地上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保路運動?! ≈埃饩w皇帝下詔,同意民間集股修建川漢鐵路,規(guī)劃由漢口至成都,修成當時中國最長的鐵路干線,全川響應。沒過多久,清廷忽然宣布鐵路收歸國有,準備向四國銀行借款修筑,川人投資修筑鐵路的股金無法償還,這召致來自紳士、商人、官吏以及民眾等社會各階層的激烈反對,由演講、辯論、發(fā)傳單到罷課、罷工、罷市,直至發(fā)展成遍布全省的武裝起義,一時間風起云涌、如火如荼?! ∏逭疄槠较⑺拇ㄊ〉摹芭褋y”,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先后從湖北、湖南、廣東、陜西等省抽調兵力增援,導致武昌城頭空虛,革命黨人乘勢而起,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清政府隨之垮臺?! ∷拇ūB愤\動歷來被稱作是辛亥革命的導火索,但是對這場規(guī)模宏大、魚龍混雜的政治運動,始終還缺乏深層次的分析和研究。1911年夏天,在四川省那股翻天覆地的革命浪潮中,各種政治勢力錯綜復雜,官場當權者、立憲派和紳商群體、革命黨和同盟會、袍哥組織,以及被裹挾其中的七千萬四川民眾,他們因各自的處境不同,利益不同,參與運動中的態(tài)度千差萬別。革命到底是為了什么呢?本書以保路運動為線索,著眼于發(fā)掘各種人物的命運,書寫了沉浮于大時代的眾生相?;赝话倌昵澳且荒荒槐矂?,至今仍禁不住讓人為之歌哭,為之扼腕。
作者簡介
張永久,男,1954年生于湖北宜都,1979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作家班,畢業(yè)并獲文學學士學位,曾任宜昌市文聯(lián)《三峽文學》編輯部執(zhí)行主編?,F(xiàn)為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委員,宜昌市作家協(xié)會常務副主席。
著有中短篇小說集《逃亡記》(中國文學出版社)、《鹿城挽歌》(吉林人民出版社)、《中國經理族》(湖南文藝出版社),歷史專著《袁世凱家族》(重慶出版社)、《劉湘家族》(重慶出版社)、《粉色官場——晚清舊事》(東方出版社)、《傷心的祭壇——民國三大文妖》(東方出版社)、《袁世凱家族》(臺灣秀威出版社)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新政與鐵路公司 兩個總督的一次密談 熱衷于新政的四川人 晚清能臣周善培 川漢鐵路公司掛牌 留日學生隔海推手 清末立憲時間表 海歸青年政治家 紳權與官權第二章 大變臉的前夜 一個久遠的故事 總督的煩惱 鐵路公司首任總理 川漢鐵路公司的領導們 悄然離川的總督 開對了藥方抓錯了藥 張之洞點火,盛宣懷添柴 動蕩的南方 從一筆歷史陳賬說起 維新黨人喬樹枬 “傳臚公”履新繼任 鐵路公司當了冤大頭 消息傳到了宜昌府 心灰意冷的詹天佑第三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 保路風潮的勢力分布 詔書傳到了成都 保路暗潮已洶涌 王人文貶官始末 趙爾豐成都赴任 “消防隊長”緊急出動 火山口上的李稷勛 函電紛馳爭說李 嘔心瀝血的官員 “背叛者” 被煽動的血性 女子保路同志會 保路運動中的童子軍 川漢鐵路特別股東會 大火越燒越旺了 第四章 立憲派的徹底失敗 一份來歷不明的傳單 田小姐風波 總督府門前的血案 滿江漂浮“水電報” 焦頭爛額的趙爾豐 又來了一位“滅火隊員” 一路向西的鐵路大臣 川人代表進京 其他川人代表的遭遇和處境 第五章 會黨與革命 四川同盟會早期活動情況 保路運動的幕后操盤手 身份復雜的革命者 榮縣易幟 孫澤沛的同志軍 袍界三巨子 一個叛軍首領 三個袍哥兄弟 從同志會到同志軍 第六章 軍政府的鐵血時代 走出象牙塔的革命者 新與舊的較量 不容雜質的革命 蜀軍政府正副都督軼事 四川獨立前后 天軍政府 哥老會政府 幾位清庭官吏的結局 幸免于難的成都旗兵 退隱秦淮的都督 辛亥年的最后一天 后記:歷史中的那些小人物附錄:主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文摘一: 一個久遠的故事四川位居于長江上游,古稱“天府之國”,物產富庶,交通地位重要,雖然地處中國內陸,仍然深深地吸引住了西方人的目光。同治二年(1863),英國人斯蒂文生就擬定了一個有關中國鐵路建設的計劃,他建議從長江流域的商業(yè)中心漢口為出發(fā)點修筑鐵路,東達上海,南至廣州,北到天津,西行經四川、云南等省直趨印度。這一設想,大致暗合今天的鐵路干線格局。甲午海戰(zhàn),清廷國力之孱弱暴露無遺,英、法等國加緊了對于四川省的覬覦。列強們知道,誰取得了借款給清廷修筑鐵路的權利,也就等于取得了鐵路沿線地區(qū)的經濟控制權。為了搶在其他國的前頭,英、法相繼派員進入云南、四川等地區(qū)執(zhí)行勘測鐵路線路的活動。1897年,法國外務部派鐵路工程師圭立瑪都率領多人,前赴云南勘察地質以及籌備興修鐵路;1899年5月,英國陸軍上尉白定若率人進入四川、云南一帶。英、法兩國人員之行動,造成了當?shù)丶澤贪傩盏囊黄@惶不安。據(jù)英國上尉白定若回憶,他們的探險勘測隊曾經多次遭受當?shù)孛癖姷囊u擊。在上海接受《字林西報》、《北華捷報》等報社記者的采訪時,白定若神采飛揚地講述了如下故事——到達重慶以前,測量人員在船上曾遭到襲擊,損毀了一些工具,重慶道臺為此賠償我們一百兩銀洋,我還請他派五十人攜帶槍支隨行保護,要他保證這支隊伍一直安全,護送我們到下一站。當我們離船上岸進入山路時,我們收到一些恫嚇信,信上警告我們不要離開大路,夜晚要在旅店歇宿,不要在他們的小村莊里用帳篷露營,否則寫信人就要把我們這一隊人全都殺死,等等。我們將這些信件交給官府,并通知官府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也并未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兩個印地安測量員,亨特爾和我,我們總是帶著五名護衛(wèi)人員,可是有一個測量員卻遭到一個持刀者的公然襲擊。他并沒有受傷,因為當這個測量員掏出手槍時,那個持刀者就跑掉了。護衛(wèi)人員拒絕去逮捕那個人,因此我就提出五十兩的賞額,大約過了兩個小時,那個持刀者被捉來了。我讓當?shù)毓賳T付還我那五十兩,在我面前鞭笞那個人,然后送到最近的縣衙門去。于是消息傳開了(我不知道是怎樣開始的),說我們在自掘墳墓,還說暴徒甚至已在夜間為我們掘下了墳墓,地方官員責怪我們不該做這件事。每天,我們都看到一群群手持武器的人在不斷射擊,由于距離太遠,我們的人并無損傷,后來他們的膽子越來越大,終于攔住了亨特爾和我的必經之路。他們約有一百人,一半人持土槍,其余的分持梭鏢、刀劍和旗幟等等。當我們走進三百碼以內時,他們放了一排槍,我們一直往前走去,亨特爾和我掏出手槍,壓上子彈。土人還站著不動,直到我們在五十碼距離以內向前跑去,他們才紛紛逃散。護衛(wèi)人員最初拖在后面很遠,可是在追擊的時候做得很好。之后,每一個護衛(wèi)增加到十兩。這類事情連續(xù)發(fā)生了一個月。當我想到他們并非要傷害我們只不過想唬嚇我們時,我便非常急于和平解決。因此我們這方面沒有放一槍,只不過當他們阻攔我們的去路時,我們就把他們沖散。這一切都發(fā)生在四川境內,由于余蠻子造反的結果,全境法紀廢馳,官府無權,無能為力。我們一共捉到六名俘虜,鞭撻之后便送交最近的縣衙門……英國上尉白定若帶著這支探險勘測隊在四川省茂密的山地里足足穿行了3個月,在途經一條河流的時候,渡船已被轉移,約有1千人列隊站在對岸高聲叫喊,拒絕英國人進入他們的領地。雖然有50名武裝護衛(wèi)人員,白定若依然不敢輕舉妄動,只好打電報向省府官員求援。他們在河岸邊整整等了8天,直到官員坐著轎子來了,一群群村民才逐漸散去。白定若回憶說:“實際上,三個月中我們一直處于這種情況之下。因為我的任務是和平的,除非萬不得已我決不開槍,而且,我知道人民多少總是愚昧無知的,我亟愿意捉住他們的首領加以懲處,而不愿意超過必要多殺普通老百姓?!碑斖鈬藙萘B透進入四川后,地方紳士和百姓產生了強烈的抵觸與排斥,主要焦點集中在反對外國人傳教、修鐵路和投資開礦等方面,并由此凝聚出保護鄉(xiāng)梓的神圣責任感以及民族主義精神的高揚。在20世紀初,民族主義的覺醒和傳統(tǒng)士大夫對地方的責任感,成為紳商涉入鐵路事業(yè)的重要推動力。鐵路成了一個象征,代表著國家及地方的權力。因此,四川總督錫良奏請設立川漢鐵路公司,以不招洋股、純粹自辦為號召,迅速獲得了川籍京官、地方紳士、留學生及四川民眾的全力支持。從某種意義上說,錫良設立川漢鐵路公司,不只寓有抵御西方列強勢力入侵四川的意味,同時也有轉化川省紳民排外情緒,進而鞏固清廷在四川省統(tǒng)治地位的目的。而地方紳士們之所以積極支持錫良辦鐵路,其動機也有抵御外國勢力進入四川省境內的因素。在這一點上,地方和國家利益達成了一致。文摘二: 心灰意冷的詹天佑川漢鐵路關系到清廷中西部大局,不可輕率處置,興建之初,章程即明確規(guī)定“本公司專集華股自辦,不附洋股”,又提出“延請本國人為總工程師”。經過一番推舉議論,眾望所歸的人選是詹天佑。此人字眷誠,廣東南海人,早年曾入美國耶魯大學就讀,回國后到中國鐵路公司任總工程師,京張鐵路即出自于他的工程設計。詹天佑第一次從北京到宜昌是1909年11月27日。時值初冬,臨行前,鐵路公司駐北京總理喬樹枬設宴款待,席間溢滿熱騰騰的話語。修鐵路是當時中國的頭等大事,國人皆有“路興國才興”之感慨,詹天佑出征,身上背負的是全民族的厚望。他在給友人的書信中寫道:“修此鐵路,縱有千難萬難,也不會半途而廢,為夷國恥笑……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逼浒簱P斗志,溢于言表。初到邊遠小城宜昌,留給詹天佑的印象是蠻荒落后,城區(qū)并不算大,有一半地方是川鄂轉運碼頭。他在城郊選擇了一片寬敞地,搭起一排簡易倉庫和工棚,又在附近搭建起幾間小木屋,既當宿舍又當辦公室。詹天佑留過洋,生活上免不了有西洋做派,他在小木屋后邊開辟了一片苗圃,種上花草,點綴工地上略嫌枯燥的生活。川漢鐵路開工儀式那天,詹天佑站在李稷勛身旁,聽著聲震長空的歡呼聲,也為激昂的場面深受感染。但是隨著工程的進展,各種矛盾日益變得復雜緊張,這個赴美國留過學、接受了西方文明熏陶的轉型期知識分子,由滿腔熱忱逐漸變成了疲于奔命,及至鐵路國有的上諭頒布后,鐵路施工現(xiàn)場停擺,他個人的情緒更是變得心灰意冷,其間演變的心路軌跡,值得國人深思。長期穿山越嶺,與那些奔放而又略顯粗野的筑路工人打交道,成天面對的是鋼釬、水泥、枕木、炸藥等,勿庸諱言,詹天佑當時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極其艱苦,甚至可稱惡劣。這些倒還在其次,更讓詹天佑難受的是各種關系沒能理順。按照當初北京總理喬樹枬的委派,詹天佑雖為工程技術人員,但掛名“會辦”,也就是說不單純只管工程技術,也具有筑路之行政管理權。然而在實際中,這一商定原則一直未得到執(zhí)行。這么一來的結果,經常是他設計的技術方案得不到權力的支持,往往成紙上談兵,其苦惱可想而知。而川漢鐵路公司內部人事關系錯綜復雜,隨著修筑工作之展開,表現(xiàn)日益突出,也使詹天佑感到極不適應。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詹天佑談了一件事——測繪工楊升,在勘測路基時與一座寺廟中的僧人發(fā)生了爭執(zhí),雙方由辱罵變成斗毆,后來筑路工人也參與其中,演變成一場大規(guī)模的械斗。事情處理結果讓詹天佑大失所望,按詹的意見,應將爭吵雙方交送政府審問調查,做出公正的處罰,可是偏有人糾纏于要追究工程司“管理不善”的責任,矛頭直指詹天佑。工程司平時只管技術不管行政,根本理不清問題的癥結所在,加之管理理念的沖突,使得詹天佑出離憤怒。他在信中寫道:“如果他們反對工程司的活動,則我們宜放棄全部事務,由他們來負責?。?!我們還有許多其他鐵路,何必擔憂不需要我們?你有機會時,請注意一下李總理,看他說什么?!@就是中國的辦事手段,越困難越好,如果每一個人都是在和諧地進行工作,那就什么也聽不到了!”信中所說的“李總理”是李稷勛,透過這段文字能看出,詹天佑與鐵路公司高層的矛盾已現(xiàn)端倪。鐵路國有政策出臺后,宜昌鐵路公司召集股東開了一次會,股東們全都拒絕政府收回國有,堅持商辦,會上群情激憤,像是一堆沾上火星就會燃燒的干柴。詹天佑隱隱擔憂,在致友人的信中說:“我們這里積怨太深,我希望就此了結。我正處于困境,將要遇到難題,只有天曉得其結果將會如何?!痹诹硪环庑胖姓蔡煊佑终f:“這里沒有可依靠之人,卻還要把他們當作是善良的同僚。一俟我得到自由,我就要另謀他職(或者改行)。所有這些難題都落在我和我們的工程司以及學員身上,尤其是我所處的位置,我須承擔這一切。生活就是如此?。?!”一連三個驚嘆號,表達了詹天佑內心深處的孤憤。詹天佑與李稷勛的矛盾,終于來了一次總爆發(fā)。保路運動之初,宜昌有筑路工程承包人馬榮清率眾抗議,包圍了鐵路公司,李稷勛致電清廷告急。正值鐵路大臣端方抵漢口,李稷勛赴漢向端方請示,交談中李稷勛提到了加薪事宜,并稱詹天佑支薪不到差,且薪金比自己的要高很多,為之牢騷滿腹。端方與盛宣懷電報商量后,決定提高李稷勛的收入,停發(fā)詹天佑的薪金。此事被詹天佑知曉后,激起了他更大的憤懣,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至于四川鐵路的未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人將予接管,而對中國人來說,則無任何希望。因此,我們如果再花費心思,那將如修筑空中樓閣,毫無意義了。我們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所有的好命運均已離開中國人而去,而我們必須甘心居于次等地位,二等地位?不?。?!比這更壞。是??!我想我們必須另謀他職了!”此后詹天佑赴廣東任粵漢鐵路公司總理,再也沒來過宜昌這塊傷心地?!?/pre>后記
后記:歷史中的那些小人物寫下這本書的最后一個標點,應該可以解脫了,可是我的一顆心依然深深浸潤在悲慟蒼涼的情緒中,難以自拔。我棲息的城市湖北宜昌與四川省接壤,民風鄉(xiāng)俗相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出門旅游,只要開口說話,暴露鄉(xiāng)音,對方馬上會問:“四川人吧?”于是啞然失笑,嘴上解釋,但是心底里還是很樂意別人將我當作四川人。與四川之間的種種難以割舍的感情,后來終于找到了一個爆發(fā)點。兩三年前,重慶出版社約我寫《劉湘家族》,在采集資料和寫作的過程中,多年來淤積在心頭的對四川的情感,忽然間嘩嘩地流動起來,像是飽含雨水的云朵被觸碰了,剎那間大雨如注。寫完《劉湘家族》后,自己卻并不滿意,中國近代史中,百年四川那一頁極為絢麗精彩,可是經我之手寫出就成遺珠之憾,正如韓愈筆下那句詩:“團辭試提挈,掛一念萬漏。”正是這種不滿足感幫助了我,之后始終沒有放棄對四川的關注,也在心底里暗暗立誓,以后有機會了還要再寫四川。也許因為有了這個心理預期,機緣果真來了,2010年仲春時節(jié),河南鄭州《百家講壇》雜志的編輯趙雪梅約我寫個長篇連載,經過短暫的躊躇,我報了個四川保路運動的寫作計劃,最初的考慮是因為明年既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也是保路運動一百周年。眾所周知,保路運動是辛亥革命的導火索。辛亥革命的書已經出了不少,但是保路運動的書卻出版的不多,對那場規(guī)模宏大、魚龍混雜的政治運動,也還缺乏深層次的分析和研究。計劃報上去后,蒙趙雪梅女士督促和安排,得以問世。這之后又在南方民間著名出版人冷靜先生的鼓勵下,將原為六七萬字的雜志發(fā)表稿擴充修改成為現(xiàn)在這個樣子。整整一個夏天,我的思緒始終縈繞在一百年前四川的那些人與事上,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寫作之余,我?guī)缀趺刻於家介L江邊散步,順著渾黃的江水往上游方向望去,仿佛時光倒流,我似乎看見了那些倔強不屈的身影,在歷史深處振臂呼喊、持槍暴動和搖頭嘆息。雖說寫作過程中我曾為四川那些人和事激動不已,但這本書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首先是功底和學養(yǎng)的不足,其次是成書時間比較倉促,都直接導致了這本書不如預想的那么完美,有人說,寫書始終是個令人遺憾的事,此刻,為這本書寫后記,更是對這句話深表贊同。其實留下遺憾的還不止這些。保路運動,如今已成了一串陳舊的字符,但是在一百年前,卻是由數(shù)以千萬計的活生生的人所建構組合而成的,在歷史檔案、書信、日記等各種形式的文件中,都曾經留下了他們的音容笑貌和呼吸,經過歲月的磨礪,許多文字被深深掩埋在故紙堆里,有的甚至灰飛煙滅,成為歲月迷宮中永恒的謎團。舉例來說,據(jù)蒲殿俊女兒蒲耀瓊回憶,她父親死后,一批珍貴的資料(文稿、書信、墨跡、照片等)悉數(shù)交給了蒲的生前好友周建侯,目的是為蒲殿俊立傳,星轉斗移,幾十年過去了,蒲的傳記無影無蹤,珍貴的資料也杳無音訊了。蒲殿俊的例子并不是孤例,比如曾任川漢鐵路公司宜昌經理的李稷勛,是保路運動中的一個關鍵人物,生前寫有無數(shù)詩詞、筆記、書信等,其中不少與保路風潮有關。李稷勛晚年棲身宜昌,按說應該留下一些相關史料的,可是一百年后我這個宜昌人來尋找,這些史料基本上已蕩然無存,只留下淡淡的遺憾和悲哀,陪伴在我身邊。多災多難的中國,無數(shù)次戰(zhàn)火硝煙和政治運動,將個體生命的一切秘密盡可能地徹底摧毀,歷史變成了干巴巴的教條。而在我心里,真正有意義的歷史應該是個體生命的歷史,不是政治符號的歷史。我的博客中有句題詞:穿行于歷史迷宮,沉醉于文學圣殿。這些年來,作為一名歷史研究的個人愛好者,我在體味其樂趣的同時,也體味到了其中的艱辛,史料是寫作中必不可缺的硬通貨,史料搜集準備和消化思考得越充分,寫作起來才越有底氣,才越能接近于歷史的真實,可是對我來說,史料的搜集準備卻并非易事,比如為泡圖書館必須無數(shù)次托人找關系,比如為尋找一冊珍稀本所花費的時間和心血,比如為采訪一個人物而歷經的種種困境,等等,相信有許多研究歷史的愛好者會有同感。眼下已進入秋天,在我所棲息的宜昌,長江三峽兩岸紅葉滿山,這使我又一次想起了西鄰的四川省。前面說過,中國近代史中,四川的那一頁極盡璀璨,這本書也僅僅只寫出了滄海一粟。如果以后有機會,我還會繼續(xù)寫近現(xiàn)代四川,掩埋于歷史深處的那些小人物的生命史,是值得傾注心血去書寫的。張永久 2010年9月30日于宜昌媒體關注與評論
這是一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磅圖書。也是2011年,重溫百年辛亥波瀾壯闊的第一本書?!戏皆u論革命是要建立新中國,還是保護自己的利益?張永久的這本書,其野心是想要將100年前辛亥革命的源頭徹底說清楚。1911年夏天,在四川省那股翻天覆地的革命浪潮中,各種政治勢力錯綜復雜,官場當權者、立憲派和紳商群體、革命黨和同盟會、袍哥組織,以及被裹挾其中的七千萬四川民眾,他們因各自的處境不同,利益不同,參與革命的態(tài)度千差萬別?!畔r報編輯推薦
《革命到底是干嗎?1911,辛亥!辛亥!》:100年前,清政府發(fā)動新政,試圖修筑一條當時中國最長的鐵路,自漢口達成都,全長4千多里,可謂當時最浩大的工程。這條未曾竣工的鐵路,因為路權爭端,最終釀成令山河變色的保路運動和辛亥革命,拉響了清王朝的喪鐘。名人推薦
如果我們簡單了解一下清王朝末期中國的鐵路史,或許對百年前的保路運動和辛亥革命源起,會有一個更清楚的了解。中國早期的鐵路史是一部屈辱史。1865年,由英國商人杜蘭德出資,沿北京護城河修了條1公里長的鐵路,清廷視為“怪物”,擔心會毀了大清王朝的龍脈,勒令將那條玩具般的鐵路拆除。1876年,上海怡和洋行英國商人在未征得清政府同意的情況下,擅自修筑了全長15公里的淞滬鐵路,并運營了一年多時間,清政府花了28萬兩白銀將其贖回,全部拆除。中國人自主修筑的第一條鐵路是唐胥鐵路,全長11公里,因擔心驚動東陵的先王神靈,朝廷禁止使用機車,只能用騾馬牽引,世人恥笑為“馬車鐵路”。直到1903年,清政府在洋務派大臣的推動下,決心重新修筑自己的鐵路。其中以川漢鐵路的規(guī)劃最為宏大,路線最長,耗資最多。這條未曾竣工的鐵路,并沒有讓清政府實現(xiàn)自強興國的幻想,因為路權爭端,最終釀成令山河變色的保路運動,拉響了清王朝的喪鐘……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