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大師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作者:王建明,王昊 著  
Tag標簽:無  

前言

  在這本《遠去的大師》里,我看到了巴金老人的名字。心里為之一振。巴金是一個“特殊”的大師,作為現(xiàn)當代一位文學和思想大師,他當之無愧,可是,這位世俗意義的大師,卻在自己人生最后的近三十年。在做一件事——懺悔。大師那么崇高,那么杰出,那么偉大,怎么會懺悔呢?  巴金在《隨想錄》里這么寫道:“我下了決心:不再說假話!然后,又是:要多說真話!開始我還是在保護自己。為了凈化心靈,不讓內部留下骯臟的東西,我不得不挖掉心上的垃圾,不使它們污染空氣。我沒有想到就這樣我的筆會變成了掃帚,會變成了弓箭,會變成了解剖刀。要消除垃圾,凈化空氣……在我的身上,也在別人身上……那么就挖吧!”  有的時候,我們搞不懂大師的本質意義,巴金的話能給我們極大的啟示,大師的思考就是“挖”,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里,都是一把掃帚,一支弓箭,一個解剖刀,他們能夠為中國的人文環(huán)境帶來凈化,能夠給后人留下一個干干凈凈的人文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每個人都能免受污染,保有內心的潔凈。近三十年的懺悔,巴金已經遠遠超越了世俗的理解,在我們看來。一個人功成名就,名利雙收,就已然足夠,自己問心無愧,又何苦懺悔?懺悔不就讓大師的名分跌價嗎?可是,巴金老人背負了整個時代的苦難,從最純粹的人性角度,最真實的人文態(tài)度,他不滿足于個人的超脫,從世俗名利里掙扎開來,把自己的心和中國的心融合在一起,他的思考在人文苦痛中煎熬了近三十年,但是,他從心靈和文化上解救了無數的知識分子,為中國人的價值觀和視野開啟了一扇最有意義的窗子?! ∵@就是大師的真正,真正的大師!本書里的大師,沒有財富榜上的富豪,沒有電視節(jié)目里的名人。他們用最淳樸的方式。走出人生一個又一個困境,在當代歷史中,他們深深烙下的不是名和利,而是他們沉旬旬的思考。從古至今,沒有那個時代,像我們今天這樣,呼喚大師,渴求大師,贊美大師,尊敬大師。崇拜大師,唯一的遺憾,就是聲嘶力竭,筋疲力盡之后,大師還是沒有出現(xiàn)。其實,我倒覺得一百年有一個巴金就足夠了,大師像工業(yè)品一樣流水線生產,像小商品一樣批發(fā)銷售。這不說明當下的時代如何偉大,相反,會讓我們的時代變得滑稽。不要“浪費”大師,我們對已有的大師的理解還遠遠不夠,還遠遠不深?! ∫粋€運動員通過訓練,可以奪取金牌,為國爭光??墒谴髱熌??要資金給資金,要房子給房子,但今天的知識分子中就是出不了大師。于是,有的人埋怨今天的知識分子們沒出息,不爭氣!是我們真的沒出息,不爭氣嗎?不是。我們把大師是當作一個政績工程呢,還是當作一個歷史產物?最根本的還是人文環(huán)境的建設,從來都是先有健康多元的人文空間,才會折射出大師的光輝。不要埋怨知識分子沒能為國爭光,多去檢討自己的文化建設,恐怕最為現(xiàn)實?! ∵@本書取名《遠去的大師》,這里的“遠和近”,其實是“生與死”,他們的身影離世俗越來越遠,但是離我們的心靈越來越近,有一種東西能夠跨越生死,縱橫歷史,那就是大師的思想。2000年前的德謨克利特認為,思想來自人體之外,就像原子轟擊大腦。別再只是關注大師們的奇聞趣事、家庭生活和隱私故事,了解他們到底是怎樣思考的,這是最有意義的事情,請停止做作扭捏的追思,放下宗教般的虔誠。轟擊我們大腦的不是任何一種形式,而是他們深刻的思考。

內容概要

  大師的名字因知識的光輝而成為歷史的坐標,成為后世眾人反復闡釋和回憶的經典。出于對知識、真理的追求,人們格外尊重那些掌握知識與真理的人們。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是對于這些已逝大師級的巨星最恰當表述,因為他們生前的貢獻依然在影響著無數活著的人。他們思想的獨立,靈魂的真實,已經成為了我們永遠的記憶。

書籍目錄

序一序二第一輯 守望傳統(tǒng)文化的國學大師1.張岱年:直道而行的哲學家、國學大師2.啟功:“文衡史鑒盡菁華”的國學大師3.錢仲聯(lián):“清詩功臣”、國學大師4.張中行:布衣作家、國學大師第二輯 經世濟民的經濟學大師1.薛暮橋:政學雙棲的經濟學大師2.董輔礽:“守身為大”的一代經濟學大師第三輯 終極關懷的人文社會學大師1.巴金:永在的青年和真——一代文學巨匠2.費孝通:一個偉大知識分子的人生道路——誠摯追悼一代宗師費孝通教授的仙逝和幾點個人思考3.鐘敬文:對民俗學之父的思念與反思——兼論“五四之子”和“農村民俗學”的概念對鐘敬文的人生與學說的價值第四輯 引領未來的科學大師1.陳省身:現(xiàn)代最著名國際數學大師的強國夢2.王選:當代畢異、IT大師3.黃昆: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大師

章節(jié)摘錄

  這首平實而意味深遠的小詩,是獻給我國哲學界德高望重的著名學者張岱年先生的。張岱年,字季同,別名宇同,現(xiàn)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文化學家,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中華孔子研究會會長、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等。2004年4月24日凌晨2時50分,張先生因患心肌梗塞引起心律衰竭,經救治無效,在北京大學醫(yī)學部附屬第三醫(yī)院逝世,享年95歲。一位耄耋之年的國學大師,又離我們而去,留給傷間無盡的遺憾與哀思……  一、“人貴自立”  1909年5月23日(清朝宣統(tǒng)元年四月初五),正值初夏時節(jié),翰林院編修張濂在北京西城的宅第內,隨著一聲嬰兒的啼哭,張家的第三個兒子呱呱墜地。不難想見,這個書香之家為了新生命的到來自然平添了不少歡樂;但喜出望外的張濂又何曾想到,這個新生的嬰兒就是日后成為“國寶”級大師的哲學家——張岱年?! 堝?,字中卿,一字眾清,祖籍直隸獻縣小垛莊(今屬河北滄州),而立之年后中進士,在人翰林院任編修前曾入進士館肄習法政。民國肇基后,張濂曾被選為眾議院議員,還曾先后出任河北沙河、棗強兩縣的縣知事(即縣長)。然而,張岱年的童年并不都是在北京度過的,他3歲時即隨母親趙氏回籍鄉(xiāng)居,并且在學塾接受了早期啟蒙教育。他母親不僅要主持、料理家務,還要養(yǎng)育、教導幾個子女。母親最常對他們說的,就是“要努力向上,做個好人”。張岱年晚年曾回憶道,正是在母親這樣的教導之下,他“努力讀書學習,從不沾染社會上的各種惡習,對于世俗的娛樂如聽戲打牌等亦無所好”。  張岱年10歲時,母親不幸罹病去死,其父回鄉(xiāng)料理喪事畢,即舉家搬往北京,居住在辟才胡同南半壁街16號的一座四合院中。值得一提的是,張岱年的長兄就是現(xiàn)代著名學者、政治活動家張崧年(字申府,以字行)。那時,年長張岱年16歲的張申府已經從北京大學畢業(yè)并留校,后由李大釗推薦赴法國留學,曾參加過新文化運動和中共早期建黨活動。張岱年和他的二兄張崇年來京后,即是在張申府的安排下進入北京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學習的。張岱年曾說過:“我青年時期初習哲學,曾受到申府的引導。……后來我鉆研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哲學著作,也受到申府的影響?!弊阋婇L兄對他走上學術道路的影響之深。  張岱年深受家庭的影響,更體現(xiàn)于他對父親張濂教誨的遵從。張濂雖從不過問子女的學業(yè),但對于他們做人的態(tài)度卻十分重視。他曾專門為張岱年所居住的南屋題寫一副對聯(lián):“醴泉無源,芝草無根,人貴自立;戶樞不蠹,流水不腐,民生在勤”,以勉勵其志。張岱年對此印象極深,直至晚年仍清楚地記得。當然,他不僅是念念不忘,更是用自己的一生來踐行父親“人貴自立”的教誨。逾90歲時所作的《做人要有人的自覺》一文中,張岱年寫道:“人格獨立,即是具有獨立的意志”,“做一個人,就要做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做一個有益于社會國家的人?!笨梢?,在他看來,“自立”不僅是要保持一種獨立的精神和氣質,更是要通過“自立”來實現(xiàn)自身于個人、于社會、于國家的價值。因此,與其說張岱年青少年時代在學習上嶄露頭角是得益于家學熏陶所打下的良好的學問基礎,更不如說是源自于“人貴自立”的精神?! 堘纺暌缘?名的優(yōu)異成績從高小畢業(yè)后,先后人北師大附中讀初中和高中。早在初中二年級時,他便初讀《老子》,如墜五里霧中,后又讀《新解老》,于是忽有所悟,又讀了《哲學概論》等書,雖還談不上初窺門徑,但對于哲學已經有所領會了。此后,張岱年開始對“天地萬物之本原”、“人生理想之歸趨”等宇宙人生的一些重大問題深感興趣,甚至“每天晚上經常沉思一二個小時,養(yǎng)成致思的習慣”。1926年初中畢業(yè)時,他就在“終生志愿”一欄里填寫了“強中國,改造社會”的宏愿,顯示出追求真理、報效祖國的樸素情感。高中一年級時他在作文課中寫了《評韓》一文,國文老師閱后甚為稱贊說,“大學三年級學生的論文亦不過如此”,將此文推薦刊登在《師大附中月刊》上。1928年,張岱年考入了著名的清華大學,但因該校規(guī)定學生必須接受軍事訓練,于是改考北平師范大學。當時的北師大比較自由,頗合張岱年的心意,遂于1928年10月入教育系學習。在大學期間,張岱年對教育學興趣不大,卻對哲學發(fā)生了濃厚興趣,并開始進行研究。在此期間,他便發(fā)表了多篇哲學論文,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 ?931年,年僅22歲的張岱年即參與了胡適和梁啟超掀起的關于孔子、老子年代問題的大辯論,出手不凡。1932年,張申府主編《大公報·世界思潮》副刊,張岱年有機會在其上發(fā)表一些學術文章,引起學術界關注。經其兄引介,張岱年結識了熊十力、金岳霖、馮友蘭等哲學界前輩。他虛心向他們請教,深得這些前輩的賞識和稱贊。馮友蘭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曾生動地描寫道:“余偶見一文,署名季同,從老子為晚出,其材料證據雖無大加于時論,但出自筆下則親切有味,心頗異之,意其必為一年長宿儒也。后知其為一大學生,則大異之……”  1933年,張岱年從師大畢業(yè)即受聘到清華大學哲學系任助教,講授“哲學概論”課程。當時的哲學概論都是講西方哲學,所以他講的也是西方哲學的哲學概論。張岱年曾說過,“我早年從北師大剛畢業(yè),經馮友蘭先生和金岳霖先生推薦,到清華當助教。這是很幸運的事。這也是我一生學術生涯的開始。所以我很感謝馮先生和金先生?!薄 《?、“修辭立其誠”  自從邁上了學術道路后,張岱年的學術造詣就始終為人所稱道。他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的研究,著述等身,有著極高的造詣和廣泛的建樹。他的研究重視闡揚中國哲學固有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思維傳統(tǒng),他的著作對中國古代哲學的概念、問題、體系及其起源、演變作出了全面的論述和準確的分析,體現(xiàn)了他在把握中國哲學方面的廣闊性和深刻性。有趣的是,張岱年自稱“行文喜簡,不習繁縟之詞”,但卻一生筆耕不輟,將他卓爾不群的智慧凝結為數以百萬計的文字。在張岱年所有的文章論著中,都可見一“誠”字。正如他自己所言:“‘修辭立其誠’是我的治學宗旨?!薄  靶揶o立其誠”出于傳統(tǒng)文化經典《周易》,馮友蘭先生亦如此評價:“中國傳統(tǒng)中的讀書人,即所謂‘士’者,生平所事,有二大端:一日治學,二日立身。張先生治學之道為‘修辭立其誠’,立身之道為‘直道而行’,此其大略也?!薄靶揶o立其誠”乃馮老“所窺測而得者”,這樣的評價對張岱年的治學而言,再恰當不過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遠去的大師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