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亂彈

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浙江攝影  作者:胡來賓|主編:楊建新  頁數:197  

前言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多姿多彩,內涵豐富,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性格,潤物無聲地滋養(yǎng)著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世界發(fā)展的歷程昭示我們,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綜合實力,不僅取決于經濟、科技等“硬實力”,還取決于“文化軟實力”。作為保留民族歷史記憶、凝結民族智慧、傳遞民族情感、體現民族風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地區(qū)歷史的“活”的見證,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面。保護好、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就是守護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薪火,就是維護我們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對增強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響力,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浙江是華夏文明的重要之源,擁有特色鮮明、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據考古發(fā)掘,早在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在這方古老的土地上活動。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浙江大地積淀了著名的“跨湖橋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浙江先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chuàng)造了熠熠生輝、彌足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產,也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絢麗多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2006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我省項目數量位居榜首,充分反映了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彰顯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蘊。留存于浙江大地的眾多非物質遺產,是千百年來浙江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浙江地域文化的瑰寶。保護好世代相傳的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努力發(fā)揚光大,是我們這一代人共同的責任,是建設文化大省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任務,對增強我省“文化軟實力”,實施“創(chuàng)業(yè)富民、創(chuàng)新強省”總戰(zhàn)略,建設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意義重大。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歷來十分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重視優(yōu)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并為此進行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實踐和探索。特別是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指示精神,切實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領導,制定政策法規(guī),加大資金投入,創(chuàng)新保護機制,建立保護載體。全省廣大文化工作者、民間老藝人,以高度的責任感,積極參與,無私奉獻,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搶救保護了一大批浙江的優(yōu)秀非物質文化遺產。“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叢書”對我省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逐一進行編纂介紹,集中反映了我省優(yōu)秀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的成果,可以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它的出版對更好地繼承和弘揚我省優(yōu)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擴大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教育,進一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發(fā)展,增強全省人民的文化認同感和文化凝聚力,提升我省“文化軟實力”,將產生積極的重要影響。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保護文化遺產,既是一項刻不容緩的歷史使命,更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我們要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的保護方針,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保護原則,加強領導,形成合力,再接再厲,再創(chuàng)佳績,把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推上新臺階,促進浙江文化大省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

內容概要

  臺州亂彈形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浙東、浙南地區(qū)。它唱腔十分豐富,聲情并茂,或溫婉,或激蕩,其舞臺語言為中原語音結合臺州官話,充滿鄉(xiāng)韻,獨具特色,是全國少有的多聲腔亂彈劇種之一。臺州亂彈的劇目豐富,有三百多個,其中本家戲有“七閣”、“八帶”、“九記”、“十三圖”。

書籍目錄

總序前言序言臺州亂彈的產生環(huán)境[壹]臺州的地理與人文[貳]臺州戲曲的淵源[叁]臺州亂彈的習俗臺州亂彈的歷史[壹]臺州亂彈名稱釋義[貳]早期的臺州戲曲和亂彈班社[叁]新中國成立后的臺州亂彈臺州亂彈的內容及表演特色[壹]臺州亂彈的內容[貳]臺州亂彈的表演特色臺州亂彈唱腔選段臺州亂彈的傳承[壹]臺州亂彈的現狀[貳]臺州亂彈梨園譜[叁]臺州亂彈梨園逸事附錄[壹]臺州亂彈的媒體報道[貳]臺州亂彈發(fā)展座談會紀要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黃巖靈石寺塔參軍戲人物磚刻之出現,有其歷史淵源。鄭虔于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被貶為臺州司戶參軍。在此之前,他曾于開元十五年(727年)任右監(jiān)門錄事參軍,天寶初年任協律郎,后又任廣文館博士和著作郎等職。據《新唐書·百官志》載:“協律郎二人,正八品上,掌和律呂?!薄掇o源》稱,漢武帝時“置為協律都尉,晉改為協律校尉,后魏又改置協律郎,歷代承襲這種制度,掌管舉麾節(jié)樂,調和律呂”。因此,曾做過協律郎的鄭虔,在他被貶謫臺州時,將唐開元年間即已在宮中演出的參軍戲帶至臺州是完全可能的。靈石寺塔戲曲人物磚刻創(chuàng)作于北宋初年,臺州尚在吳越轄治之下,吳越國君錢弘俶及其弟錢弘仰曾先后出任臺州刺史,磚刻制作的年代正是錢氏宗室錢昱任臺州刺史時期,皇親國戚在臺州,其對于文化藝術之需求當不難想見。據記載,錢氏任內,“政事寬簡”,百姓擁戴。黃巖縣靈石寺塔所出“長愿吳越國錢萬歲萬萬歲”淺刻吉語磚,似可作為這段歷史的佐證。錢弘俶向來就是“天性誠厚,心向佛法”,他愛造佛塔是頗有名聲的:“后周顯德二年(955年),以慕阿育王造塔一事,鑄八萬四千小寶塔,中納寶篋印心咒,廣行頒施,世稱錢弘俶塔,甚至遠傳至日本?!焙贾萘退褪撬慕茏?。傳說雷峰塔也是錢弘俶為慶祝寵妃黃氏得子而建的。因此,靈石寺塔和他那個時代背景密不可分。此外,從臨海、黃巖等地發(fā)現晚唐至北宋時期的青瓷窯址等分析,當時臺州正處于人口發(fā)展和經濟繁榮的時期。在這樣的政治和經濟背景下,文化藝術的興盛是毋庸置疑的,參軍戲的流行自當順理成章、水到渠成。靈右寺塔戲曲人物磚刻的發(fā)現,足以說明,臺州在五代時期已有了比較普遍的戲曲演出,因而才有可能被制磚工匠們既隨心所欲又真切傳神地刻于磚面之上。同時,這些磚刻的被發(fā)現,也使我們看到了我國最早的戲曲形態(tài)——參軍戲的角色形象和演出形象,對探索南方戲曲之濫觴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證資料。更為后來臺州亂彈的產生和發(fā)展提供了更加豐厚的藝術土壤。二、南戲與臺州南戲即南曲戲文,它與北曲雜劇相對而言。南戲大約誕生于北宋末年。據明代祝允明記載:“南戲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際?!币虼耍f臺州也是南戲的發(fā)祥地,是有一定依據的。一是從地理環(huán)境和歷史沿革來看,臺州和溫州同處一個地理區(qū)域。二是南宋時期,南戲已在臺州流行。在南戲《張協狀元》中就有“臺州歌”的曲牌,具有濃厚的臺州鄉(xiāng)土氣息,不少對白也是臺州方言。而“豆葉黃”、“趙皮鞋”、“油核桃”等曲調,也是當時臺州、溫州一帶的村坊小曲。楊和甫《行都記勝》載,朱晦庵為倉使,而某太守破遭捃摭,幾為接治,憂惶百端,未幾,晦庵易節(jié)他路,喜可知也,有寄居官因招守飲,出寵姬歌“大圣樂”,詞云:“春來日暖融和,同林內蜂蝶多,郡花與修竹交加,正綠嫩綻紅羅,況兼西郊車馬,人如織,可同去亭臺游賞呵,且休眉鎖,問朱藍去了,還更來么?”文中所言為朱熹與臺州太守唐仲友交惡之事,而所謂“大圣樂”,則見于戲文《王月英月下留鞋》。二者文字,僅“朱藍”與“朱顏”一字之差,可見,南宋時臺州即有南戲《王月英月下留鞋》一劇演出。三是南戲“戲文”又名“鶻伶聲嗽”。據洛地先生在其《戲曲與浙汀》一書中考證,“鶻伶”就是宋人對溫州、臺州、處州一帶優(yōu)伶的稱呼,可見南戲的發(fā)源地就在溫州、臺州這一帶。從黃巖靈石寺塔戲曲人物磚刻看出,我國南方戲曲的濫觴,應該早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際”。事實證明,南方戲曲與北方雜劇同是在唐后期參軍戲的基礎上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因此,是否可以說,臺州也是南方戲劇的發(fā)祥地,至少可以說溫州、臺州或者更大的區(qū)域是南戲的發(fā)祥地?中國戲曲學院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傅謹博士也認為:“南宋戲文這樣大型而完整的戲曲的發(fā)展、演變與成熟過程,是在一個相當廣闊的區(qū)域內發(fā)生的,這個過程不僅僅發(fā)生存已知的溫州這一個狹小的地區(qū),而且有可能與相鄰的區(qū)域相關……從兩宋年問以來,臺州地區(qū)有關戲曲演出活動的記載,相當豐富。歷史上有關早期戲曲的文獻記載并不多,但是,非常有限的南方戲曲有關的記載,經常會涉及臺州?!保ㄒ姼抵斨鳌恫莞牧α俊_州戲班的田野調查與研究》)南戲是中國戲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戲曲,它和北方雜劇不一樣,北方雜劇有嚴格的格律,南戲沒有,任何人都可以唱。南戲出現之后,很快就傳到杭州,然后又傳到北京,并傳遍了全國,可以說,以后中國出現的一些戲曲形式,主要是從南戲發(fā)展起來的,我們現在的大戲所繼承的仍然是南戲系統的藝文形式。至元代,臺州出現了第一批戲曲作品,有《雙珠記》、《金印記》等。南戲的起源與區(qū)域流布,以及靈石寺塔戲曲人物磚刻的發(fā)現,都為臺州戲曲的產生和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文基礎。三、臺州的戲臺我國的演出場所,據史料記載,最早約始于唐代,當時稱“樂棚”。宋代有“露臺”、“瓦舍”,有固定娛樂場所的稱之為“瓦舍”,“瓦舍”中有圖文裝飾的欄桿圍成的表演場地,稱為“勾欄”。南宋時,府城臨海城內有“勾欄”,“勾欄巷”由此得名。據康熙《臨??h志》:“有蘭巷,舊名勾欄?!币颉肮础迸c“狗”同音,改“勾欄”為“有蘭”,至民國年間又改作“友蘭”,沿用至今。南宋淳熙年間,臺州歌伎嚴蕊就居于勾欄巷附近之廟弄,她與王靜、沈玉、張嬋、朱妙、覺芳、王蕙、張韻、王懿等四十余人,“善琴弈歌舞,絲竹書畫”,“色藝冠一時”(見周密《癸辛雜識》、《臺州札記》)。

后記

在臺州市、區(qū)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終于使這-地方劇種“月落重生燈再紅”。這使我和為之共同努力的藝人及同好們十分欣慰。在中國戲曲史有一席之地的臺州亂彈,至今尚無一本專著出版。因此,三年前,我和臺州亂彈老藝人盧惠來就計劃共同寫一本關于臺州亂彈的專著,只是由于我當時在杭州工作,便耽擱了。去年,正著手落筆,盧先生卻駕鶴西去了。近幾年,臺州亂彈編劇章甫秋、武生夏友光等老藝人相繼仙逝,令我痛惜不已。這也為進一步搶救、保護和傳承這一劇種提出了更加迫切的信號。本書編寫的過程中,臺州市、椒汀區(qū)的文化部門給予了大力支持,李子敏、周祖寶、周青蓮、許定龍、張道貴、韓冬生、林蓉芬、朱冬康、傅林華、黃曉慧等給予了各種形式的幫助,徐宏圖先生在本書編寫過程中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并給予肯定和鼓勵。吾妻一丹雖不好戲曲,但深知此書之厚重,欣然支持。在此一并致謝!本書還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領導的關心,并成立《臺州亂彈》編委會,名單如下:顧問:胡斯球、高敏主任:戴康年副主任:李玲玲、楊玲玲編委會成員:陳波、王巖夫、俞志罕、邵龍、李秋寧、許定龍在此,衷心地希望更多的有識之士,對這一地方劇種的發(fā)展做出更多的努力,并出現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成果,不斷豐富和拓展臺州戲曲的理論內涵與文化視野,使更多的人了解臺州亂彈、了解臺州,把臺州亂彈打造成臺州的一張文化名片,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文化大市,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由于時間倉促,遺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方家不吝賜教。

編輯推薦

《臺州亂彈》: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浙江省項目。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臺州亂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胡來賓勾引有夫之婦,亂搞男女關系,是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