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中的風情

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上海畫報  作者:王清華  頁數(shù):128  
Tag標簽:無  

前言

  江山多嬌魂脈永系    歷史文化圖書《話說中國》的工作暫告一段落后,我隨即開始了它的延伸產(chǎn)品——中國地理文化系列的圖書出版工程《行走中國》的策劃和編輯。與《話說中罔》的策劃思路一脈相承,《行走中國》系列叢書是要秉持“普及人文地理知識,弘揚祖國民族文化”的編輯方針,結合更多的文化資源,向廣大讀者傾力推出又一批大眾文化精品力作。    《行走中國》,顧名思義,顯然要講祖國的地理知識,講我們腳下的這塊大地的故事。但如果光講自然地理,不講生活在這塊美麗的大地上的人,不講我們民族的先人在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的絢麗的文明,也許難以激發(fā)我們對中華民族生存的這塊大地的激情,更難以激發(fā)對曾經(jīng)為她付出辛勤勞動乃至獻出自己生命的先驅(qū)們的崇敬,我們面對的這塊大地會因此失去光彩,這套叢書也會因此失去靈魂?!   ★@然,《行走中國》要做到人與大地的結合,也就是地理與文化的結合。這就是編輯出版這套地理文化系列叢書的宗旨?!   ∶鎸ψ鎳衩氐母咴㈦U峻的峽谷、遼闊的草原、巍峨的群山、萬年的冰川、奔騰的大問、澄凈的湖泊、浩瀚的森林以及這自然界的萬物,我們可以無比自豪地說,在中華民族生存的這塊大地上,我們擁有著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地質(zhì)地貌和自然風光?!    缎凶咧袊穼阕哌M被喻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探尋世界上最幽深、最奇險、最壯闊的地質(zhì)地貌:峻美的雪山、圣潔的湖泊,就像高原神靈的化身,神秘而美麗。而每逢盛夏,廣袤的草原之上,杜鵑花盛開、點地梅爭妍、黃羊奔突、野驢悠閑、云雀恬唱、雪雞盤旋,又完全是一派動植物天堂的景象?!    缎凶咧袊穼阕哌M中國乃至世界地理環(huán)境最復雜的地區(qū)之一——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的“三江并流”地區(qū)。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冰山雪峰中的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這三條大江并肩南行,飛流直下、一瀉千里。“三江并流”的名字由此而來。在這里,山河險阻,雪峰林立,高大的雪山和滾滾長問構成了滇西北地區(qū)大山大水大氣派的地形地貌,也成就了一塊神奇雄壯的土地。身臨其境,人們的精神就會飛越萬水千山,眼前展現(xiàn)的是一個圣潔的世界,那樣潔凈、明亮,沒有一絲雜質(zhì)?!    缎凶咧袊返牧α?,不僅使我們?yōu)樽鎳膲邀惡由剿@嘆、所感動,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奇造化所折服,更使我們的靈魂為一種人類文明的力量所震撼,那就是中華民族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披荊斬棘、生生不息,在歷史長河里所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明?!   〗裉煸谥袊拇蟮厣希教幎剂粝铝宋覀兠褡迨来喑械奈拿鬟z跡。這些文明遺跡,有的是無形的、有的是具實的;有的深處崎嶇險地、有的遺落于風景絕勝,它們長存于天地之間、和諧于自然之中,依附于大地也照亮了大地。而如果要說最具代表性、最密切地關聯(lián)著中國自然地理的古代文明遺跡,則無疑要屬綿延萬里連接中西商貿(mào)及文化交往的古代“絲綢之路”、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觀”的萬里長城,以及遍布祖國大江南北的曠世奇觀——古代建筑地標?!   ∵@些也正是《行走中國》要帶你穿過的必經(jīng)之路?!   ≡谶@幾條路上,我們將充分了解中華民族在幾千年前如何打通連接歐亞大陸之路,為世界文明發(fā)展所做出的貢獻;我們將充分認知,中國古代建筑,如伺獨樹一幟,并影響了許多亞洲國家,成為和伊斯蘭建筑、歐洲建筑并列的世界三大主要建筑體系之一;我們會更加堅信:長城,不僅是為了抵御外來入侵而建造的,她綿延萬里的雄偉身姿,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形象符號,深深鐫刻在人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每個中華兒女,都為祖國擁有萬里長城而感到驕傲。    《行走中國》,讓我們循著大自然的瑰麗,沿著古文明的蹤跡,期待著一次次震撼和感動。與此同時,一路走去,我們將接觸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不同習俗、不同語言、不同信仰的不同民族,他們多姿多彩的生活,讓華夏大地異彩紛呈、魅力無限。正是這些綻放在中國大地上絢爛的民族之花,給沉寂的大地帶來了無限生機和魅力。一路走去,我們還將沿著歷代英雄的足跡,遙想他們?yōu)槊褡宓纳姘l(fā)展所創(chuàng)建的豐功偉績,以激勵自己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壯麗的自然風光,燦爛的中華文化遺產(chǎn),是我們祖國的瑰寶。在大地之上建設著家園、創(chuàng)造著文化、守護著文明、延續(xù)著民族精神的華夏兒女,更是這片神奇土地永恒的靈魂。《行走中國》,固然是對中國自然地理、歷史文明的一次深刻的記錄,更是一場關于中華民族精神的激情呈現(xiàn)。    我深深地相信,讀完《行走中國》,你會更加熱愛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這塊大地和生活在這塊美麗大地上的人民。

內(nèi)容概要

麗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一,她藏于中國西南深山,民族文化深厚,是一個充滿神話和離奇故事的地方。長久以來,一直令人神往。本書通過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和深度探訪,全面揭示麗江古城的歷史和文化,使人們深度認識麗江從而熱愛麗江;剖析麗江古城在旅游大潮和外來文化沖擊下出現(xiàn)的問題。世界遺產(chǎn)保護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麗江古城保護取得的成效,將為世界遺產(chǎn)保護提供一個有益的模式和成功的范例。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分別為水域之城、神靈之城、繁華之城、文化之城、保護古城。內(nèi)容真實,文筆感人,圖片精美。通讀全書,令人感嘆連連。

作者簡介

王清華,男,1983年至今在云南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從事民族學及影視人類學研究,現(xiàn)任民族學所所長,研究員,曾出版過《梯田文化論》等10多本書,發(fā)表過《影視人類學在我國的發(fā)展》等60多篇論文,拍攝過《瀾滄江》等20余部(集)影視片。

書籍目錄

總序 江山多嬌魂脈永系第一章:高原古城  滇西北高原  江灣腹地  高原古城  古城今昔第二章:水域之城  玉龍河入城  橋梁大觀  沒有城墻的古城  建筑博物館  古城生活第三章:神靈之城  東巴文化  東巴的三大祭典  東巴藝術節(jié)第四章:繁華之城  古城商業(yè)發(fā)展軌跡  旅游業(yè)和商業(yè)火爆興起  恢復建立“專業(yè)街”及其他第五章:文化之城  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新興文化風景線  古城危機之一  古城危機之二第六章:保護古城  古城的傳統(tǒng)保護  古城的現(xiàn)代保護  國際古城保護會議  麗江古城情結后記 守護麗江

章節(jié)摘錄

  江灣腹地    環(huán)繞玉龍雪山的金沙江不僅是中圍的一條母親河——萬里長江的上游,而且它在滇西北高原的重要河段“長江第一灣”和“虎跳峽”是藏區(qū)和內(nèi)地的自然分界線?!   L滾流淌的金沙江,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冰山雪峰中一路奔騰南下,由滇兩北進入云南,與怒江、瀾滄江一起,在橫斷山的高山深谷中并肩穿行。但在麗江境內(nèi)的石鼓,它陡然轉向東北,在高大的群山中面出了一條優(yōu)美的弧線,形成了一個巨大的“U”形大灣,這就是著名的“萬里長江第一灣”。這里河寬水緩,草長鷹飛,村落點點,是金沙江在滇西北高原上塑造的一塊凈士。金沙江從這里向東北行30公里就進入了虎跳峽?;⑻鴯{為兩座大雪山夾峙,東岸為終年披云戴雪、銀峰插天的玉龍雪山,西岸為懸崖壁立,崢嶸突兀的哈巴雪山?;⑻鴯{深不可測,峽谷最窄處僅有30余米,中有巨大的巖石突兀而出,將江水劈為兩半,造成水花沖天,彩虹入水的奇景。相傳,這里曾有猛虎下山,在江心石上一下腳,就越過對岸,故而得名虎跳峽。金沙江一入虎跳峽,猶如自由奔行的蛟龍受到了捆綁約束,一下子變得暴怒起來,在狹窄的但落差極大的峽谷中狂奔跳躍,左右沖突,發(fā)出驚天動地的怒吼?;⑻鴯{全長17公里,落差210米,兩岸壁立3000米,如兩山將合,猶石門半開?!   ←惤驮凇伴L江第一灣”和“虎跳峽”的東面,北面是雄峻的玉龍雪山,由于為金沙江從西北然后再轉向東南所環(huán)抱,被稱為江灣腹地,納西語古稱“英占底”。它在雄偉高峻,雪山重重的滇西北寬廣懷抱中,一直是一塊神秘的、長期為原始森林覆蓋著的福地。    麗江整體地勢氣勢磅礴,蔚為壯觀。然而真正到達麗江這塊金沙江環(huán)繞、群山環(huán)抱的江灣腹地,你不會有地勢高峻的感覺,更沒有空氣稀薄的感受。只會驚異地感到,這里仿佛是另外一個世界,有如“香格里拉”世外桃源——風景秀麗,環(huán)境優(yōu)美,氣候宜人?!   ←惤貏萦晌鞅毕驏|南傾斜,呈階梯狀遞降。最高點在玉龍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為5596米;最低點在金沙江河谷,海拔為1219米。因而立體氣候明顯,干濕季分明,年溫差小。自古以來,到過麗江的人都對麗江的陽光和空氣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這里的陽光和空氣極其迷人。陽光中七彩紛呈、溫柔如水,為麗江所獨有;而空氣,清涼爽朗,沒有一絲雜質(zhì)。在這樣的陽光和空氣中生活應該才算真正置身于天生地化的原初大自然的懷抱中。也許正因為如此,很多麗江人會對你說,這里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甚至是最適合神仙居住的地方。的確,麗江很早就是古人類活動的舞臺。早在1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此生息繁衍,使麗江成為中國西南古人類活動的重要地區(qū)之一。舊石器時代的晚期智人——“麗江人”、金沙江河谷洞穴巖畫和其他眾多新石器、青銅器、鐵器等的考古發(fā)現(xiàn)提供了可靠的見證?!   ←惤堑岽ú氐母剐牡貛?,居住著納西、傈僳、普米、漢、白、彝、藏等十多個民族。其中納西族18.4萬人,占總人口的57%?!   〖{西族是麗江的主體民族。在歷史上,納西族的稱謂較為復雜,但大體上稱為“麼些”。在歷代的文獻記載中,把納西族稱謂與為“摩沙夷”、“磨蠻”、“磨些蠻”、“末蠻”、“摩裟”、“麼些”、“摩貲”、“摩荻”、“摩梭”等等,是同音異寫,且?guī)耆栊浴V腥A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根據(jù)圍家的民族政策,并按照本民族的意愿,確定“納兩”為全族共同的族名。納西族內(nèi)部分為“納西”和“納口”兩個支系,納西支系自稱“納西”,他稱“摩些”;納日支系自稱“納”、“納恒”和“瑪沙”,他稱“摩梭”。在納西語中,“納”是大或尊貴的意思,“西”、“日”、“恒”等意為“人”或“族”?!   ?jù)學者考證,納西族淵源于中國西北部河湟地區(qū)的古羌人,后向南遷徙至岷汀上游,又向西南至雅礱江流域,又向西迂至金沙江上游地帶。這也就是滇川藏的腹心地帶。在這里,南遷的古羌人與“麗江人”土著居民長期交往,共同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歷史和文化,融合成了納兩族?!   〖{兩族分布在滇川藏三省區(qū)毗鄰的瀾滄江、金沙江流域,即三省區(qū)的麗江、迪慶、涼山、甘孜、昌都、攀枝花等6地州市和玉龍、香格里拉、寧渣、維西、水勝、鹽源、木里、華坪、德欽、芒康、巴塘、鹽邊等12縣境內(nèi),大約8萬平方公里的范圍。滇西北的玉龍納西族自治縣足納四族最集巾的聚居區(qū)?!   您Q慶壩子進山,盤山北上,有一處兩山夾峙的山口,稱“關坡”,麗江為金沙江從東西北三面環(huán)繞,這里是南行的一個險要通道,望著巍巍群山,可知這里過去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處。

編輯推薦

  《消逝中的風情:守護古城》生活活潑的文本與知識專欄的理性概括相結合,全面展示祖國大地的起伏滄桑與人文風情,匯集眾多攝影名家的珍貴攝影作品,帶給您強烈的視覺沖擊,圖書、雜志、網(wǎng)絡等各種全新的編輯手法融會貫通,一部適合大眾尤其是青年學生輕松閱讀的人文地理百科全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消逝中的風情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