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博物館

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上海畫報  作者:王其鈞  頁數(shù):165  
Tag標簽:無  

前言

歷史文化圖書《話說中國》的工作暫告一段落后,我隨即開始了它的延伸產(chǎn)品——中國地理文化系列的圖書出版工程《行走中國》的策劃和編輯。與《話說中國》的策劃思路一脈相承,《行走中國》系列叢書是要秉持“普及人文地理知識,弘揚祖國民族文化”的編輯方針,結合更多的文化資源,向廣大讀者傾力推出又一批大眾文化精品力作?!缎凶咧袊?,顧名思義,顯然要講祖國的地理知識,講我們腳下的這塊大地的故事。但如果光講自然地理,不講生活在這塊美麗的大地上的人,不講我們民族的先人在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的絢麗的文明,也許難以激發(fā)我們對中華民族生存的這塊大地的激情,更難以激發(fā)對曾經(jīng)為她付出辛勤勞動乃至獻出自己生命的先驅們的崇敬,我們面對的這塊大地會因此失去光彩,這套叢書也會因此失去靈魂。顯然,《行走中國》要做到人與大地的結合,也就是地理與文化的結合。這就是編輯出版這套地理文化系列叢書的宗旨。面對祖國神秘的高原、險峻的峽谷、遼闊的草原、巍峨的群山、萬年的冰川、奔騰的大河、澄凈的湖泊、浩瀚的森林以及這自然界的萬物,我們可以無比自豪地說,在中華民族生存的這塊大地上,我們擁有著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地質地貌和自然風光?!缎凶咧袊穼阕哌M被喻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探尋世界上最幽深、最奇險、最壯闊的地質地貌:峻美的雪山、圣潔的湖泊,就像高原神靈的化身,神秘而美麗。而每逢盛夏,廣袤的草原之上,杜鵑花盛開、點地梅爭妍、黃羊奔突、野驢悠閑、云雀恬唱、雪雞盤旋,又完全是一派動植物天堂的景象。《行走中國》將帶你走進中國乃至世界地理環(huán)境最復雜的地區(qū)之一——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的“三江并流”地區(qū)。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冰山雪峰中的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這三條大江并肩南行,飛流直下、一瀉千里?!叭⒘鳌钡拿钟纱硕鴣?。在這里,山河險阻,雪峰林立,高大的雪山和滾滾長河構成了滇西北地區(qū)大山大水大氣派的地形地貌,也成就了一塊神奇雄壯的土地。身臨其境,人們的精神就會飛越萬水干山,眼前展現(xiàn)的是一個圣潔的世界,那樣潔凈、明亮,沒有一絲雜質?!缎凶咧袊返牧α?,不僅使我們?yōu)樽鎳膲邀惡由剿@嘆、所感動,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奇造化所折服,更使我們的靈魂為一種人類文明的力量所震撼,那就是中華民族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披荊斬棘、生生不息,在歷史長河里所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明。今天在中國的大地上,到處都留下了我們民族世代相承的文明遺跡。這些文明遺跡,有的是無形的、有的是具實的;有的深處崎嶇險地、有的遺落于風景絕勝,它們長存于天地之間、和諧于自然之中,依附于大地也照亮了大地。而如果要說最具代表性、最密切地關聯(lián)著中國自然地理的古代文明遺跡,則無疑要屬綿延萬里連接中西商貿(mào)及文化交往的古代“絲綢之路”、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觀”的萬里長城,以及遍布祖國大江南北的曠世奇觀——古代建筑地標。這些也正是《行走中國》要帶你穿過的必經(jīng)之路。在這幾條路上,我們將充分了解中華民族在幾千年前如何打通連接歐亞大陸之路,為世界文明發(fā)展所做出的貢獻;我們將充分認知,中國古代建筑,如何獨樹一幟,并影響了許多亞洲國家,成為和伊斯蘭建筑、歐洲建筑并列的世界三大主要建筑體系之一;我們會更加堅信:長城,不僅是為了抵御外來入侵而建造的,她綿延萬里的雄偉身姿,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形象符號,深深鐫刻在人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每個中華兒女,都為祖國擁有萬里長城而感到驕傲。《行走中國》,讓我們循著大自然的瑰麗,沿著古文明的蹤跡,期待著一次次震撼和感動。與此同時,一路走去,我們將接觸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不同習俗、不同語言、不同信仰的不同民族,他們多姿多彩的生活,讓華夏大地異彩紛呈、魅力無限。正是這些綻放在中國大地上絢爛的民族之花,給沉寂的大地帶來了無限生機和魅力。一路走去,我們還將沿著歷代英雄的足跡,遙想他們?yōu)槊褡宓纳姘l(fā)展所創(chuàng)建的豐功偉績,以激勵自己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壯麗的自然風光,燦爛的中華文化遺產(chǎn),是我們祖國的瑰寶。在大地之上建設著家園、創(chuàng)造著文化、守護著文明、延續(xù)著民族精神的華夏兒女,更是這片神奇土地永恒的靈魂。《行走中國》,固然是對中國自然地理、歷史文明的一次深刻的記錄,更是一場關于中華民族精神的激情呈現(xiàn)。我深深地相信,讀完《行走中國》,你會更加熱愛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這塊大地和生活在這塊美麗大地上的人民。

內容概要

山西是我國古代文物保存最好的省份之一。尤其從保存的古代建筑的數(shù)量和質量來說,更可以說是一個文物大省。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國唐代木構建筑保留下來的極少的實例都在山西。我國五代木構建筑有一座保留至今,也位于山西。而保留至今的宋、遼、金時期的古代建筑,約有一半左右位于山西省。元代的典型的幾處古代建筑,還是位于山西。因此我們可以說,看地下文物到陜西,而看地上文物到山西。    這本書以生動的文字、形象的圖畫、精美的照片,全方位地介紹了山西最具代表性的優(yōu)秀的古代建筑。作者是我國著名的古建筑史專家。他把自己的學識用平易生動的語言講述給讀者,并通過娓娓動聽的故事,將讀者的思緒自然地帶進活靈活現(xiàn)的歷史場景。

作者簡介

王其鈞:1954年生,1972年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1989年畢業(yè)于重慶建筑工程學院建筑系,獲工學碩士學位。1996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1990-1995年在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工作。1996年定居加拿大,先在多倫多大學任職,后應邀作為作者和攝影師去臺灣大地出版公司工作。其間,古建筑調查的足跡遍及臺灣全島及澎湖、金門。本書即是金門社區(qū)聚落調查的結果。 著述頗豐,研究方向是建筑史及民居。其中《中國傳統(tǒng)民居建筑》一書1993年獲臺灣圖書最高獎金鼎獎。撰寫《中國古建筑大系X(十冊,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5年獲得“國家圖書獎榮譽獎”)中”民間住宅建筑”分冊。

書籍目錄

總序 江山多嬌魂脈永系本書導讀示意圖自序看中國的古建筑到山西晉北  云岡石窟的開鑿與創(chuàng)建  云岡第一大佛所在——第五窟  云岡最華麗的洞窟——第六窟  云岡極具文化魅力的洞窟——第十二窟  云岡石窟早期五窟——曇曜五窟  曇曜五窟中內容最多的洞窟——第十八窟  壯觀的露天大佛所在——第二十窟  華麗的琉璃照壁——九龍壁  宏麗的華嚴寺  華嚴寺下寺  我國北方最大的木構鼓樓——邊靖樓  豪氣英門——楊忠武祠  三關要塞——雁門關  佛教圣地——五臺山  五臺山上著名佛教建筑  五臺山最負盛名的國寶級建筑——南禪寺  亞洲佛光——佛光寺  千年瑰寶——應縣木塔的構造  應縣木塔的特色佛像  應縣木塔的多重經(jīng)典匾額  空中樓閣——懸空寺  舊中國官僚最大的私邸——閻錫山故居  地勢較低的閻府北區(qū)(一)  地勢較低的閻府北區(qū)(二)晉中  有山西小江南美譽的晉祠(一)  有山西小江南美譽的晉祠(二)  宋代遺構圣母殿和精美彩塑  堪稱國寶的魚沼飛梁和獻殿  太原標志——雙塔寺與雙塔  雙塔寺——風格獨具的建筑  世界文化遺產(chǎn)——平遙古城與城墻  歷史悠久的佛寺——雙林寺  難得的藝術珍品——十八羅漢塑像  東方彩塑藝術寶庫  歷史上較早的縣級文廟——平遙文廟  宏大的廟宇——平遙城隍廟  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票號  鎮(zhèn)國之寶——鎮(zhèn)國寺  千年瑰寶——萬佛殿  古代封建地方行政公署——平遙縣衙  知縣辦公之所  兩位老板的票號——協(xié)同慶票號  獨特的建筑風格  城堡式大宅院——王家大院  高家崖之前院  高家崖之后院  紅門王域——王家大院紅門堡  精美的磚石雕刻  王家大院中的匾額  屯兵蓄糧的古堡——張壁古堡  張壁古堡內的廟宇建筑  清末華北民居的明珠——喬家大院  獨特的建筑群  絢麗多姿的門樓  喬家大院內的六座院落晉南  明代監(jiān)獄——蘇三監(jiān)獄  光輝萬古廣勝寺  廣勝寺上寺的飛虹塔  廣勝寺其他建筑  愛情圣地——普救寺  普救寺的建筑布局  歷史上最早的罕有杰作——唐開元鐵牛  呂仙與神宮——永樂宮  精美的永樂宮壁畫  永樂宮的主要建筑  鳳凰之巔——小西天  小西天的精華所在——大雄寶殿  完整的宮殿式建筑群——解州關帝廟  關帝廟正廟建筑  “黃飛虎”的廟宇——東岳廟  東岳廟主體建筑——東岳行宮大殿  東岳廟建筑特色  規(guī)模較大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丁村民居  建筑形式奇特的窯洞——下沉式窯洞后記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后記

山西是我調查古建筑最愛去的省份。從山西北部的大同、應縣,一直到山西西部的河津、柳林,從山西東部的五臺、陽泉到山西南部的晉城、芮城,我都去過。尤其是位于汾河灣的晉中地區(qū),我更是去過無數(shù)次。在這近二十年的古建筑調查經(jīng)歷中,使我具有強烈感受的是山西的變化。過去山西污染嚴重,到處是小焦爐在煉焦。而堵塞的公路上,排滿了一輛一輛的拉煤貨車。風一吹過,到處是煤灰?,F(xiàn)在的山西,抬頭可以看到藍天白云了,污染大大減少。尤其是公路交通的進步,讓我感受深刻。我記得十幾年前我去山西時,當?shù)厝烁嬖V我一個戲謔的說法來形容山西:山西有一只羊,可是是一只“瘦羊”;山西有一匹馬,可是是一匹“猴馬”;山西有一件大衣,可是是一件“孝衣”;山西只有一條高速公路,不過是一條“太舊”的路;人家其他地區(qū)都要掃黃,可是山西卻要“引黃”。這個笑話中包括了幾個山西的地名、高速路的名稱和當時進行著的巨大的水利工程?!笆菅颉笔侵干轿鞯膲坳柨h;“猴馬”是指山西的侯馬市;“孝衣”是指山西的孝義市;“太舊”是指從省會太原到與河北交界的舊關的山西省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引黃”是指利用黃河水的水利工程。這個笑話其實反映了當時人們因為山西的經(jīng)濟能力在全國排名較后而產(chǎn)生的不自信感?,F(xiàn)在山西的社會經(jīng)濟情況已經(jīng)大大改變了。沿著新修的高速公路,從山西北部的大同到山西南部的運城,開汽車只要幾個小時便可以穿過全省。而且這一條高速公路有個非常好的名字“大運路”。因此,我們的讀者要想看山西現(xiàn)存的優(yōu)秀的古代建筑的話,沿著“大運路”,就可以看到一大半的著名景點。隨著人們對于山西的了解,越來越多的人們到山西來旅游和觀光。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逐漸開始認識了山西保留的眾多古代建筑的文化價值。山西的確是一處寶地,是一處旅游的理想之處。中國古建筑,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中極其燦爛輝煌的組成部分。而山西省保留下來的這些古代建筑,從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方面比較全面地展示了歷久而彌新的藝術特點。它們充滿著鮮活的生命力,散發(fā)著熠熠光芒。王其鈞2007年11月30日

編輯推薦

《地上博物館:山西建筑》有生活活潑的文本與知識專欄的理性概括相結合,全面展示祖國大地的起伏滄桑與人文風情,匯集眾多攝影名家的珍貴攝影作品,帶給您強烈的視覺沖擊,圖書、雜志、網(wǎng)絡等各種全新的編輯手法融會貫通,一部適合大眾尤其是青年學生輕松閱讀的人文地理百科全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地上博物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5條)

 
 

  •   多好的書啊!印刷精美,大開本,彩圖眾多,內容精美。我是去了山西旅游,回來對其中看過的許多建筑和寺廟不甚了解,特購此書一讀。山西真是個文化歷史之都,看來絕不是一次旅程所能參透的。受旅程時間所限,許多攝入照片的建筑都叫不上名字,現(xiàn)在倒可以好好對照一下了。
  •   山西的景點介紹的很詳細,圖文并茂,建筑的歷史、特色以及一些歷史典故介紹的很好,實在是出行旅游的好幫手。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沒有皇城相府的內容呢。
  •   圖文并茂,看書就感覺親自游覽的山西一般,不過每個景點的介紹基本點到為止,研究型謹慎入手
  •   內容豐富詳實,圖片精美,非常好!
  •   包裝質量很好!
  •   看得見的文明,只有這里才有。
  •   此書寫的很好,速遞很快!!1
  •   關于山西建筑的書籍近年來已經(jīng)不少,對于山西“地上文物第一大省”和“中國歷代建筑長廊”的地位也多有認可,但這本書或許因為作者是學建筑出身,書中大量建筑的剖面圖和實地場景圖仍然在現(xiàn)有山西建筑圖書中算得上高質量,值得收藏。
  •   介紹了大部分山西重要的旅游景點,不錯。
  •   對山西的了解的更深入些。
  •   圖片清晰豐富,只是文字內容不夠詳盡
  •   印刷好,內容詳細!
  •   買的書挺滿意
  •   圖片多文字少,不全面
  •   旅游性的介紹,不夠專業(yè)。。。
  •   內容比較簡單,但圖片比較豐富,就是圖片和注釋好像貼的不是很牢。稍微看看還是可以的
  •   沒有想象的那么好,因為講解依然是深度不夠
  •   就內容而言,比在百度百科上搜索到的還要少。就圖片而言,就是如拿個傻瓜相機所拍攝的。上當了。
  •   滿意,很滿意,非常滿意
  •   圖文并茂,內容豐富,專業(yè)性弱,旅游書籍。
  •   書的內容質量很高,印刷很精美,真是物有所值,小小遺憾的是,書的封底沒有粘牢,如此好的書,想珍藏下來,于是申請了退換貨。
  •   圖片精美且圖文并茂,裝禎上沒得說。內容個人認為相對缺失。只是比較籠統(tǒng)的介紹了部分著名國保建筑,如大同云崗石窟、華嚴寺、應縣木塔、五臺山建筑群、太原晉祠、張壁古堡、洪洞廣勝寺、解州關帝廟、芮城永樂宮等~說白了就是圖片+介紹的形式。可以作為一本旅游書來欣賞,學術角度來講則太過薄淺。
  •   作為了解山西古建筑的旅游參考書,還是很合適的。
  •   在圖書館借過這本書,因為太精彩,忍不住將它買下。剛去過山西,重溫這本書有更多收獲!里面介紹很全,圖片也很多,對認識山西建筑很有幫助
  •   這本書圖文并茂,對于了解山西的古建筑有不少幫助。文字簡練又精準,圖片精美細致,很不錯的書~希望更多人對山西的建筑能有更多了解,那里我去過,真的很棒,是中國建筑的精華地之一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