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4 出版社:大連出版社 作者:楊寶仲 編 頁數:433 字數:350000
前言
寶仲前輩大我九歲,由于我父親當過他的“領導”,所以我有幸讀到這本叫做《東方漁夫》的書。按說,九歲若從輩差上來看夠不上一個輩分(20歲的輩差才夠上一個輩分)。我可以稱他為大哥,但從人生的閱歷和感情上,我稱他為前輩卻毫不過分。從行當上看,若按沾邊就算,我既是“山狼”又是“海賊”。我在山里干了兩年,在海上干了四年。這個閱歷在我的同輩中可以夸口,但和寶仲前輩來比,卻令我汗顏。他在海上闖蕩了四十多年,是我的十倍還多,盡管如此,我的短短的四年,也使我對大海有了感悟和熱愛,因此使我能讀懂寶仲前輩的“心路”。他是一個漁夫,是一個有四十多年闖海閱歷的漁夫,但從他的書里我知道,有他這樣閱歷的漁夫并不鮮見,但能把自己的閱歷這樣完美地訴諸文字的漁夫,我不知道還有沒有第二個。軍旅作家高玉寶的一部《高玉寶》的自傳體小說使他戴上了軍旅作家的桂冠,,照此推理,《東方漁夫》也完全可使寶仲前輩榮獲“漁夫作家”的稱謂,但他并不需要這個桂冠,就像孫悟空并不需要“弼馬瘟”的頭銜一樣。三年的寫作生涯使他嘗到了人生角色變換的苦與樂,他不是演員,但他有很強的能力完成現(xiàn)實生活中的角色的變換,這是”工夫”。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本身就是個角色豐富的“豪杰”。半個多世紀前,他十四歲就“闖?!?,即使在那個年代,這也是不多見的。在漁夫們的眼里,它既是個孩子,又是“小先生”,因為不僅是有“高小”的文化,而且還喜歡讀書給大人聽,雖然在《東方漁夫》中沒有太多他自己讀書的描寫,但從字里行間卻透出,他是個“嗜書如命的人”。嗜書如命可以為帥,后來的經歷可以證明,他確實是個帥才。在書中,我還知道了“會水”和“打魚”并不是一件事情,但寶仲兄不僅“會水”,還是個“潛水”高手,就是由于“這一手”,他后來屢建“奇功”。潛水高手可以成為作家,這在大連也不算稀罕,大連作家鄧剛先生就是潛水高手,但鄧剛先生后來就永遠成為作家了。寶仲兄會比他更幸運,他不會因《東方漁夫》而變成作家,他的骨子里永遠是漁夫,但這并不會妨礙他可以用新的文字獻給他的朋友們。寶仲兄生命的精彩,從后來達到的層級來看,已經超出了漁夫的角色。從他“北京講話”那段看,他對行業(yè)高層的漁業(yè)政策起了很大的影響,作為打了一輩子魚的漁夫,后來終于向人們發(fā)出了漁業(yè)資源將要枯竭的警報,他超越了漁夫的視野,體現(xiàn)了整個人類對自然環(huán)境的關注。人類要吃魚,要打魚,還要保護魚類,這是個“兩難”的問題。需要靠智慧去解決,而這個問題是一個漁夫提出來的,問題的本身也顯現(xiàn)了他的智慧。這是后來的漁夫、全世界的漁夫、還有吃魚的人都應該回答的問題。寶仲兄生命的精彩,確實像書的封底“書介”所言,是位得道的高手。古人云:朝聞道,夕死可矣??梢姟钡玫馈边@件事對人的生命是何等的珍貴。他的“得道”除了有自然風浪和社會風浪的洗禮,還得益他驚人的記憶和超眾的閱讀能力。他對所讀的書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是許多讀書人也無可匹敵的。而他駕馭文字的能力比之駕馭漁船的能力也毫不遜色,自然、樸實、流暢、準確、細致。他的口才和雄辯,在俄羅斯的那場官司中已展露鋒芒。三年的筆耕,他的《東方漁夫》終于面世了,說到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它既不是憶苦思甜,也不是個人展示,確切地說應該是”智慧的播撒”。播撒人是個闖海的漁夫,是個共產黨員,是個勞動模范,是個上市公司的董事兼經理,最后又是個退了休的平凡的漁夫。我們都是一介匹夫,談論這些似乎不合身份,但思想的自由是不會受身份禁錮的。《東方漁夫》的面世,也表明漁夫的生命也沒有受到“退休”的禁錮,他依然用自己的生命去激蕩別人的生命。這幾天,我母親天天抑揚頓挫地讀著《東方漁夫》,父親興致勃勃地聽著,兩人還不時地發(fā)出贊嘆。父親的評語是:“才華橫溢,文采飛揚,出類拔萃”,母親的評語是:“聰明智慧,剛直不阿,顧全大局”。我寫下上面的那些話,既是我本人,也是代二位老人留下的文字反饋。最后,還是那句傳統(tǒng)而美好的祝愿,祝寶仲兄健康長壽,永遠快樂。宮延慶2004年12月
內容概要
這是一部中國版的老人與海的故事,記錄了中國漁業(yè)半個世紀的滄桑與變遷。作者以“桑地亞哥”般的硬漢風格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現(xiàn)代漁夫思想闖海50年,打魚的“武功”達到“華山論劍”的境界。通過作者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和樸實的文字表述,看海、看人、看史、看千秋功業(yè)、看正道滄?!? 楊寶仲1958年進入遼漁集團公司工作,歷任漁輪隊船員。1965年起任漁輪中隊中隊長、遼漁集團公司革委會常委、生產指揮組副組長、漁輪大隊長兼政委。1985年任原遼寧遠洋漁業(yè)公司經理,1994年任遼寧遠洋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先生先后榮獲原旅大市勞動模范、全國遠洋漁業(yè)有突出貢獻者等榮譽稱號。 本書是其的自傳,是一部中國版的老人與海的故事,記錄了中國漁業(yè)半個世紀的滄桑與變遷……
作者簡介
楊寶仲,1940年8月出生于遼寧省長海縣獐子島鎮(zhèn)小耗子島,1954年7月高中畢業(yè)后即出遠海捕魚。
1958年到旅大水產公司,歷任漁船船員、大管輪、漁輪中隊中隊長、革委會常委兼生產指揮組副組長,漁輪大隊大隊長兼政委,遼寧遠洋漁業(yè)公司經理.遼寧遠洋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漁村童年 經歷過一次“失去”父親的痛苦 差點餓死 再窮也要讀書 難忘的小耗子島 十四歲的漁民 遇到的第一次風暴 風雨載親人 我的新大陸 黃渤海的漁民生活 大難不死 社里派我出來學技術第二章 汗灑漁船 百年變遷話遼漁 我要干到大船 我的老船長 沒捉到“小偷” 大小變化的窩窩頭 秦皇島外打魚船 機關槍與大炮的對峙 下海救漁船 最年輕的勞動模范 停船搞運動 啼笑皆非的“三個根子”第三章 不平靜的漁港 “文革”開始 護港大隊 被迫投降的三個“俘虜” 革委會常委 我聽毛主席的 革命化的春節(jié) 一艘“特務船” 沒有指示不能批 從漁夫到農夫第四章 白令海的風浪 遠航的前夜 冒險闖進白令海 兵敗白令海 寶貴的魚籽 鐘麒詩提供的網圖 輝煌的航次第五章 轉戰(zhàn)鄂霍茨克海 為“富興海”號謀編 乘虛而人鄂霍茨克海 出奇制勝的“小半趟” 無證出境 東方明珠海參崴 薩哈林的三家公司談判 “遼鷹”號的功勞 一篇保護下級船員利益的短文第六章 在俄羅斯當被告 再赴俄羅斯 “耕?!碧柡I媳痪辛? 葉里索夫的接待 押往堪察加 我國政府的外交努力 法庭上見 會說中國話的俄國記者 開庭之前 法庭上的較量 一審判決 原告要上訴 省高級法院的裁決 最緊張的六天 緊急撤退 獎賞與友誼第七章 上市公司的總經理 強迫員工買股票 盈利大戶“同興?!碧? 發(fā)展魷魚釣 通過麥哲倫海峽 地球另一面的漁場 太平洋里捉“金槍”第八章 退休前后 北京會議上的發(fā)言 巫小姐告狀 一張大字報 掃尾工程 難舍的情思 退休之后后記 楊寶仲和他的《東方漁夫》 頌《東方漁夫》 相關魚名中英文對照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漁村童年老天爺造物,在黃海北部拋下一百多個島、坨、礁,它們像一顆顆綠色的寶石。鑲嵌在遼東半島東部的海面上,海圖上稱為外長山列島.有人居住的只有14個大一點的島嶼。300多年前,山東難民選擇了在這天高皇帝遠的海島上打魚摸蝦,養(yǎng)家糊口,繁衍生息。1940年8月12日.我出生在這列島中的不足兩平方公里的小耗子島。據縣志記載:6000多年前,人類就在這片海島上生存.明末清初的遼東,戰(zhàn)亂頻繁,生靈涂炭,島上的原居民大都逃離了海島。清朝初年,海南(山東)漁民航海路經外長山列島,發(fā)現(xiàn)島上樹林繁茂.獐鹿成群,海產豐富且戰(zhàn)亂業(yè)已平息.是移民的理想之地。而山東一帶戰(zhàn)亂未息并連年遭災,因此山東登州(蓬萊)一帶的居民為逃避戰(zhàn)亂和饑荒,便先后來到了外長山列島,最早登島的距今已經370余年。老輩人總是不忘告訴后人,我們的先祖是從小云南來的。可小云南到底是哪里?誰也說不出來,就算是今天的云南省,那先祖?zhèn)優(yōu)槭裁匆贿h萬里到山東來?他們是怎么走過來的?這些一直是我以及自稱先祖是從小云南來的鄉(xiāng)親們心中的一個解不開的謎。
后記
早在1996年,漁業(yè)工人報記者孟令騫同志就“慫恿”我結合自身經歷寫點東西,由于工作壓力太大以及對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缺乏自信而沒動筆。2000年春天。已經離開遼漁集團的孟令騫同志到公司找我,他說:1996年奉命對你進行采訪,被你拒絕了。我只好通過你的部下對你進行調查,大家對你的評價是既可敬又可怕??删吹氖悄銥槿穗S和,不擺架子,能同群眾打成一片;怕的是一旦發(fā)起火來就怒不可遏,并講了你人生的一些傳奇故事。我看以你的人生閱歷和文字底蘊,是完全可以將你的人生經歷寫出來的。退休是人生重要的一道坎,感情也容易沖動,我輕舉妄動地上了孟令騫的“套”,答應先出一點試試看?!吧腺\船容易,下賊船難”,當同志們知道我要寫文章的時候,就騎虎難下了,只能是硬著頭皮,用曾經是拔漁網的雙手對著電腦開始了新的長征。人的一生所走過的道路不會總是平坦的、筆直的。從農村回來以后,開始走下坡路,六年的時間調動了四次工作。失意也是一筆財富,從此理智、冷靜的思維顛覆了天真和幼稚,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走進了不惑之年。我為沒有在那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環(huán)境“失節(jié)”而驕傲、而自豪。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節(jié)、失意不喪志,就是這段時問總結出來的。拙作本應該有這段時間的敘述,五易其稿還是覺得不妥而棄之。拙作某些章節(jié)出現(xiàn)的沒指名的人物,請朋友們不要對號入座。2000年秋天在奧克蘭,已經退休的河北大學的蔣敬教授夫婦看了部分稿子,他們說過去只知道吃魚但不知道捕魚還有這樣多的新鮮事。他們還說稿子是一塊沒琢好的玉,要我回國后找專家給予指點。遼漁集團董事長張毅、新任總經理許兆濱對拙作的寫作和出版很重視,委托漁業(yè)工人報總編郝志東替我找了大連日報原總編、大連市記者協(xié)會主席郭東斌同志“審查”了稿子。東斌同志對文章給以肯定并提出了修改意見,對于文章的結構設計以及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孟令騫同志給予了很多建議和幫助。正是他們的幫助和鼓勵,使我增強了寫下去的信心。寫作過程中也得到了李橋、廖麗霞兩位的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二女兒已經從新西蘭移居到澳洲,2003年秋天,同老伴到了悉尼。女婿和女兒早晨7時上班,晚上8時回家,很辛苦。老伴當保姆看護兩個幼小的外孫,我操起菜刀當了火頭軍??蓱z天下父母心,為了幫幫孩子們,一住就是五個多月,春節(jié)前夕才回來,其間將文章再看了看,也作了少量的修改。因為文學修養(yǎng)差,怎么改也沒有質的突破,反正是丑媳婦總得見公婆,請讀者恕我獻丑了。真沒想到《漁夫日記》在2004年出版后,會在讀者當中引起強烈的反響和好評。《漁夫日記》,丈夫之書也!在新華書店一樓,偶爾看見,拿過來一翻,手競不能棄卷。好書,讀之,淳厚之情撲面而來,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在當今文壇一派萎靡懦弱的脂粉氣中,出現(xiàn)這樣一本充滿陽剛之氣的書,確實如同喝了一碗烈酒,浩然之氣蕩氣回腸!有空不妨讀讀,對于老年人,可以回味那段塵封的年代!對于年輕人,可以勵志!肺腑之言,正大光明!以上是一位自稱君之者的網友在天鍵網上的留言。2005年,在北京的漁業(yè)界的老前輩們還專門就《漁夫日記》的出版召開了研討會。原農業(yè)部副部長孟憲德(正部級)老人和吳萬夫(研究員)同志在《中國漁業(yè)經濟》發(fā)表長篇文章,對《漁夫日記》給予高度評價和肯定。畢業(yè)于延安抗大的老八路、詩人、原國家水產總局副總局長肖峰老人以“放歌二十韻”的長詩祝賀《漁夫日記》的出版并熱情謳歌東方漁夫們發(fā)展遠洋漁業(yè)的壯舉。在悉尼,一位老華人說:讀了《漁夫日記》,使我們這些海外出生的華人仿佛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和她的黨員們在中國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了。一位華人牧師讀了《漁夫日記》后,對筆者發(fā)生了好感,多次暗示我信仰基督教。我說,本人受毛澤東思想熏陶、浸潤了幾十年,是不能加人貴教的。我是將基督教徒當作朋友來交,將《圣經》當作一門學問來讀的。事實證明一個無神論者與有神論者也是可以交朋友的,而這個交往的紐帶是《漁夫日記》。《漁夫日記》出版后,筆者接到很多省內外讀者的來信來電。山東的朋友來電說,《漁夫日記》是建國以來第一部漁民寫漁民的長篇。在大連,退休老同志在退休活動室以登記排隊方式等讀《漁夫日記》。還有讀者上門與筆者談人生、談未來。還有青年讀者要求與筆者合影留念。也有熱心的讀者來電話指出書中存在的技術上的毛病。對此,筆者表示衷心的感謝。當今文壇大家余秋雨先生說,在文化面前沒有人可以當老師。一位青年朋友對我說,一部作品好與不好不是一兩個人說了算而是廣大讀者說了算。今天看來,預期效果算是達到了。應廣大讀者的要求,筆者將《漁夫日記》重新修訂并以《東方漁夫》的書名重新出版,以滿足廣大讀者的需要。對于寫書的人來講,讀者是上帝,讀者有權對任何作品發(fā)表評論、批評乃至于批判。對于這些評論、批評或者批判,作者將虛心接受并加以改正。但是作者也有權利對于不實的批評進行解釋和辯護。如果有讀者對《東方漁夫》中表述的事件與事實有較大出入或者對《東方漁夫》中陳述的觀點有不同看法,筆者愿意與其商榷,以求賜教。楊寶仲2008年3月5日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