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史發(fā)微

出版時間:2003-6-1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作者:潘雨廷  頁數:282  字數:202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道教史發(fā)微》是作者撰寫《道教史》中的主題論文匯編。本書論述先秦至近代道教史的核心內容,介紹仙與道各種流派的修行方法。

作者簡介

潘雨廷,1925年3月出生。1991年12月去世,上海市人,當代著名易學家。1949年畢業(yè)于上海圣約翰大學,歷任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國《周易》研究會副會長、上海道教協(xié)會副會長、 上不第《周易》研究會會長、《上海道教》主編。長期研究中西學術,專心致志于學問

書籍目錄

緒論  道教史十點綱領論仙與道論尚黃地老與《淮南子》《參同契》作者及成書年代考《參同契》的易學與服氣之道論五斗道、天師道、正一道這同異論天師也天師道論南北天師道與凈土禪機南北朝道教與三洞四輔孟法師考論司馬承禎《天隱子》《老子說五廚經》句解論《真系傳》論陳摶先天易與禪機的關系談談南北宗《悟真篇》和南宗歷代的文獻南宋初全真道的創(chuàng)教過程論北宗之傳及上陽子之道論李道純及其著作(附:杜道堅、王玠)《林屋山人沁園春丹詞注解》闡釋論《玄教大公案》論《性命圭旨》及其中口訣論張三豐介紹《道藏》中收錄的易著論《道藏》中所用的十二辰次論“五岳真形圖”論二十四治與二十八治論洞天福地及其所在地陳式太極拳初探香港圓玄學院教義釋附錄一:道書釋要四篇  陸修靜《靈寶經自序》注釋  《養(yǎng)生辯疑訣》釋要  《證道歌》解  《紫陽真人悟真篇》五言一首今釋附錄二:《天師道》序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論天師與天師道  “天師”之名,以今日所存之文獻論,見于《莊子·徐無鬼》,不可不知是莊子及其學派所編輯之寓言。這一寓言,對形成秦漢以來之道教教義,有決定性作用。而寓言本身,確具極精深之哲理,先錄原文于下:  黃帝將見大隗于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寓驂乘,張若、謂朋前馬,昆閽、滑稽后車。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無所問涂。適遇牧馬童子,問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薄叭糁筅笾婧??”曰:“然。”黃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毙⊥唬骸胺驗樘煜抡撸嗳舸硕岩?,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內,予適有瞀病,有長者教予日:若乘日之車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復游于六合之外。夫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黃帝曰:“夫為天下者,則誠非吾子之事。雖然,請問為天下?!毙⊥o。黃帝又問。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手鞄熣?,黃帝尊稱牧馬之小童。此小童之所以能受尊于黃帝,因知具茨之山之所在地,及居此山中之德道者大隗。當黃帝坐于馬車中,正副御馬車者二人,及馬前車后各二人,共凡七人,馬車行至“襄城之野,七圣皆迷”。襄城當時屬韓國,今在河南,仍名襄城。其地亦可包括于黃老學說之誕生地區(qū)。黃帝等七人由迷涂而問及牧馬小童,小童非但知其地,知其人,且知為天下。自言治愈瞀病法,在乘日之車而游于襄城之野,由是復游于六合之外。此“乘日之車”之意義,是指乘時間之車?!渡胶=洝分逗M獗苯洝放c《大荒北經》,皆載有夸父追日之寓言。而莊子之寓言,明此牧馬小童,可不必徒步追日,能乘日之車而附日以行,則可免道渴力盡而死。此附日以行與七圣馬車之速度,何可并論,日車猶乘時,乃能復游于六合之外。并見六合內外,所以治目有所蔽未得正觀之瞀病,其唯永遠合時,庶能不迷而知為天下。德道者名大隗,猶大地,以今日觀之猶地球,莊子所用之專門名字,即六合。小童少時,僅“自游于六合之內”,內指宇,知宇而未知宙,安得無瞀病。幸得長者之教而知乘日之車,則既知宇宙,自然能“復游于六合之外”而“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宇宙之義,宜參閱《莊子·庚桑楚》)。且在戰(zhàn)國時,人類所掌握之速度,莫速于乘馬。牧馬者貴能得千里馬。去其害馬者,所以去其損毀馬行之速度者。以牧馬之理喻為天下,即在得時而不迷,此唯黃帝心知小童,安得不“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然則天師之象,所以能乘日之車以暢游于六合內外?! ≡谇f子成此寓言前,略早數十年已有孟子盛贊孔子為“圣之時者也”。孔子之弟子在編成《論語》時,末章特選“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zhí)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是即孔子知時以劃時代于堯舜之象。孟子尊孔而不知變,故仍“言必稱堯舜”??梢娒献永斫饪鬃訛闀r圣者,要在孔子能知以天之歷數示其時,且堯舜已知之,宜堯舜孔子,是當孔子所掌握之時。然自孔子所嚴事之老子起,對時之認識,已能深人思考時空之本身。唯老子創(chuàng)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之哲學命題。這一哲學命題,自然可通于宗教命題,況此哲學命題,本由原始宗教的思想發(fā)展而成,凡由堯舜而黃帝,以產生黃老自然之道,是戰(zhàn)國初中期所發(fā)展之學說。故繼黃老之說之莊子,實可兼及堯舜孔子之理;而僅繼堯舜孔子之說之孟子,實難理解黃老崇尚自然之至道,此所以莊子及其學派之說,不妨視儒能知六合之內之天,而乘日之車以暢游六合內外之天師,則決非堯舜所知?!肚f子·逍遙游》所謂“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早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秕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之人之德既可陶鑄堯舜,安得不以天師稱名之?! ∽郧f子創(chuàng)此寓言后之黃老道,莫不知天師為貴。秦漢以來之黃老道,當早已重視牧馬小童之識見。葛洪《抱樸子內篇·遐覽》著錄其師鄭隱所收之道經中有《天師神器(器一作炁)經》、《小僮經》、《日精經》、《小童符》等,原文雖皆失傳,以名觀之,可肯定與“天師”有關。故黃老道中之天師,指牧馬小童,貴能乘日之車,與漢后所謂天師道之天師,早巳名同實異。且稱張陵、張衡、張魯祖孫三代為漢天師者,更屬后起之名。自張陵根據老子之哲理創(chuàng)教起,至張魯于建安二十年(215)降漢止,自稱、被稱皆用西南地區(qū)早已存在之“五斗米道”,而五天師道及天師之名,故在史實上,并無漢天師,今由天師之名,尚可考核黃老道的內容及其發(fā)展之情況。  南宋初全真道的創(chuàng)教過程  全真道創(chuàng)立人王喆,道號重陽子,陜西咸陽大魏村人。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十二月二十二日,這一天已成為全真道的重要紀念日。當其十六歲時(1127),徽欽二帝被擄,北宋亡。咸陽屬北宋的永興軍路,亦為金族所占,而王氏是咸陽望族,多資產,仍能生活在異族統(tǒng)治下。重陽子始名中孚,字允卿。偉志倜儻,不拘小節(jié),兼習文武,皆有成就。初修進士業(yè),善屬文,才思敏捷。于二十七歲(1138)易名世雄,字德威,以應金熙宗天眷元年的武舉。年未三十的有為青年,目睹兩宋之際的混亂,在心理上自然有極大的震動。更以客觀形勢論,岳飛于紹興十二年(1142)被害,南宋與金的戰(zhàn)爭暫告段落,此可進一步造成重陽子的心理苦悶,對北方大片土地上的漢民族,何能不起同情心。而孑然一身如何行動?此所以從二十八歲至四十七歲之二十年間,外形似覺消沉,口在酣醉之中,而其思想深處,正在借狂飲之刺激,以激發(fā)其如何解決自身及生民之疾苦,以成其自度度人的大愿。且金天眷年間(1138—1140)已有道士蕭抱珍在河南汲縣創(chuàng)立太一教;金皇統(tǒng)二年(1142)即岳飛被害之年,又有劉德仁在山東鹽山創(chuàng)立真大道教;此皆足以啟發(fā)重陽子創(chuàng)教之志。然及四十六歲(1157)始決定一心求道,于四十八歲六月望日在終南甘河鎮(zhèn)會見二位仙人,四十九歲中秋日于醴泉縣又遇真仙。乃于五十歲在終南南時村鑿壙丈余,封高數尺,以活死人目之,坐于墓中,又于四隅各;植海棠一株。人問其故,答曰:吾將來使四海教風為一家耳。及五十二歲秋,始填活死人墓,遷居劉蔣村。當填墓后基本已自度。曾作有《悟真歌》一首,全不及世事變化,僅以本身及家庭言,可喻自度之象。宜全文錄于此?! ∥蛘娓琛 ∮喈斁艢q方省事,祖父享年八十二。二十三上榮華日,伯父享年七十七。三十三上覺夢耽,慈父享年七十三。古今百歲七旬少,觀此遞減怎當甘。三十六上寐中寐,便要分他兄活計。豪氣沖天恣意情,朝朝日日長波醉。壓幼欺人度歲時,誣兄罵嫂慢天地,不修家業(yè)不修身,只恁望他空富貴。浮云之財隨手過,妻男怨恨天來大。產業(yè)賣得三分錢,二分吃著一酒課。他每衣飲全不知,余還酒錢說災禍。四十八上尚爭強,爭奈渾身做察詳。忽爾一朝便心破,變成風害任風狂。不怕人人長恥笑,一心恐昧三光照。靜慮澄思省己身,悟來便把妻兒掉。好洗面兮好理頭,從人尚道聘風流。家財蕩盡愈無愁,怕與兒孫作馬牛。五十二上光陰急,活到七十有幾日。前頭路險是輪回,舊業(yè)難消等閑失。一失人身萬劫休,如何能得此中修。須知未老聞強健,棄穴填墳云水游。云水游兮別有樂,無慮無思無做作。一枕清風宿世因,一輪明月前生約。(錄自《全真集》)  此篇《悟真歌》主旨鮮明,文字亦淺顯,要在一片真誠有以“悟真”,反復閱讀后定可有得。繼之即與和玉蟾、李靈陽二位高道結茅于劉蔣村,翌年五十三歲又遇真仙劉海蟾,且三友間之道力日增,計結茅四年。當五十六歲四月二十六日,始毅然自焚其茅庵,別二友而自行其度人之愿,辭眾曰:“余東海捉馬去?!钡綎|海后,曾著《了了歌》,更有細讀價值,再錄原文如下:  了了歌  漢正陽兮為的祖,唐純陽兮做師父。燕國海蟾兮是叔主,終南重陽兮弟子聚。為弟子,便歸依,侍奉三師合圣權。動則四靈神彩結,靜來萬道玉光輝。得逍遙,真自在,清虛消息常交泰。元初此處有因緣,無始劫來無掛礙。將這個,喚神仙,窈窈冥冥默默前。不把此般為妙妙,卻憑甚么做玄玄。稟精通,成了徹,非修非煉非談說。惺惺何用論幽科,達達寧須搜秘訣。也無減,也無增,不生不滅沒升騰。長作風鄰并月伴,永隨霞友與云朋。(錄自《全真集》)  究此《了了歌》,可得重陽子創(chuàng)立全真道的思想結構。其祖師漢正陽,著有《靈寶畢法》。師父唐純陽確與正陽有關,更傳有《鐘呂傳道集》。喆取道號重陽者,有重合正陽、純陽之象。叔主劉海蟾亦為正陽所度,實為唐末盧龍(今當北京)留后劉仁恭的相輔,仁恭父子建立北燕,險如壘卵,被滅于梁鳳歷元年(913),海蟾先此而去相從道,其時代略可核實?!端沃尽分浻小逗s缸舆€金篇》一卷等。故重陽必至東海捉馬者,近有海蟾之緣,遠即戰(zhàn)國時方仙道的舊處。定此創(chuàng)道的原則,庶有實踐其度人的方法。計自四月二十六日焚庵離劉蔣村,至閏七月十八日抵寧海州,今當陜西終南山至山東牟平縣。一人獨行,毅力大可敬佩。及抵寧海州恰遇馬丹陽,馬為當地有名的宏道者,富于財,即為筑“全真庵”居之,始有全真之名。由是度得馬丹陽夫婦及丘長春、郝大通、譚長真三位真人。此見重陽子之創(chuàng)道及基本成就,全在五十六歲一年中(1167)。于五十七歲又度王處一玉陽真人,立七寶會,于五十八歲立金蓮會、三光會、玉華會、平等會,又度劉處玄長生真人。旋即攜丹陽、長真、長春、長生四弟子西返,至汴梁過年,于正月初四召丹陽、長真、長春于榻前曰:“丹陽已得道,長真已知道,吾無慮矣!處機所學,一聽丹陽、處玄、長真當管領之。吾今赴師真之約耳?!钡り栒埩繇?,師曰:“吾已書于長安灤村呂仙庵矣,今口授汝?!毖杂櫠拧J悄觊c五月,于正月十一始立春?逝時尚未立春,當時視之為五十八歲。以今法計之,當公元1112—1170年,生卒日為舊歷十二月二十二日與正月初四,故在世尚來足五十七周歲。且其一生有意自度約十年,度人約二年,竟對后世道教產生如此重要的影響,令人驚異。

媒體關注與評論

  潘雨廷先生(一九二五——一九九一),上海市人,當代著名易學家。生前曾任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國《周易》研究會副會長、上海道教協(xié)會副會長、上海《周易》研究會會長、《上海道教》主編等職。潘雨廷先生早年就讀于上海圣約翰大學教育系,畢業(yè)后先后師從周善培、唐文治、熊十力、馬一浮、楊踐形、薛學潛等先生研究中西學術,專心致志于學問數十載,融會貫通,自成一家,在國際國內具有相當的影響。潘雨廷先生畢生研究的重點是宇宙與古今事物的變化,并有志于貫通東西方文化之間的聯(lián)系,對中華學術中的《周易》和道教,有極深入的體驗和心得。潘雨廷先生著述豐富,其研究涉及多方面的內容,具有極大的啟發(fā)性。他的著作是;二十世紀中華易學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本書由張文江根據潘雨廷夫人金德儀女士保存的遺稿整理而成。  《道教史發(fā)微》是作者撰寫《道教史》中的主題論文匯編。本書論述先秦至近代道教史的核心內容,介紹仙與道各種流派的修行方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道教史發(fā)微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道教史發(fā)微》是作者撰寫《道教史》中的主題論文匯編。本書論述先秦至近代道教史的核心內容,介紹仙與道各種流派的修行方法。
    看到其中對于張三豐的質疑,還是覺得有意思。
  •   知道多少說多少,多大的頭戴多大的帽子。
  •   本書有關道教史的文章都有參考價值.但是潘雨廷先生畢竟只是學者,不是專門的修煉家,所以有幾篇關于修煉方法的文章似乎參考價值略少.
  •   水平很好,值得一讀。
  •   不知道作者是故意,還是習慣,文字使用介于文言文和白話文之間,讀起來很吃力。

    內容來說,作者是做了研究的,沒有人云亦云,但是的確讀起來很吃力,可能我文字功底不行,不建以大家買。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