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和興文化、 孫廣來 陜西出版集團(tuán),太白文藝出版社 (2010-03出版) 作者:和興文化 編
前言
海洋與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她是生命的搖籃,孕育了無數(shù)的生靈。海洋廣闊而神秘,蘊藏著許多的秘密。海洋生物種類龐大、海洋資源豐富,海洋具有強大的調(diào)節(jié)氣候的能力,海洋對人類的未來有巨大的影響,這些都是現(xiàn)代人類研究海洋的主要目的。在海洋里,有著最古老的生命,有著最絢麗的色彩,有著最神秘的現(xiàn)象,也有著最有趣的故事。海洋是龐大的,也是脆弱的,她很容易受到不合理的人類活動的破壞。要利用海洋,就要先認(rèn)識海洋,只有盡可能將海洋認(rèn)識清楚,才可以科學(xué)的利用海洋資源,同時電不至于破壞海洋,使人類可以與海洋和諧相處,也使海洋能夠長久不斷的為我們提供生活必需品。為了給孩子們打下一個科學(xué)認(rèn)識海洋的基礎(chǔ),我們編寫了這本知識全面、淺顯易懂的《海洋百科知識》。本書共分4大部分,分別從地理、氣候、生物和人與海洋等方而講i術(shù)了目前人類對海洋的科學(xué)認(rèn)識。
內(nèi)容概要
《海洋百科知識》是一本海洋知識普及百科書籍.內(nèi)容包括海洋地理性質(zhì)、海洋景觀、海洋氣候、海洋環(huán)境、海洋生物和對人類的影響.并配以精美精確的圖片,使讀者在獲取文字內(nèi)容的同時,從圖片中領(lǐng)略海洋的波瀾;壯闊和對人類不可替代的作用,初步了解海洋的基礎(chǔ)知識。知道合理利用海洋資源對人類社會的作用,同時樹立起保護(hù)海洋環(huán)境的信念。
書籍目錄
地球上的海和洋海洋地理8 海和洋的區(qū)分10 海和洋的形成12 大陸漂移說14 洋16 太平洋18 大西洋20 合恩角22 印度洋24 北冰洋26 海28 地中海30 紅海32 珊瑚海33 加勒比海34 黑海36 海底地貌38 大陸架40 海溝和島弧42 洋中脊44 海底熱泉46 海岸48 海峽與海灣51 島嶼54 群島和半島56 夏威夷群島永不停息的海洋海洋氣候60 海浪62 潮汐64 海流66 馬尾藻海68 水循環(huán)70 海水溫度72 海水顏色74 海水的鹽度76 死海79 海里的聲音82 海平面84 風(fēng)暴潮86 臺風(fēng)88 海霧90 海嘯92 海冰94 “厄爾尼諾”現(xiàn)象海洋中的生靈海洋生物98 海洋100 海洋食物鏈102 低等海洋生物104 無脊椎動物106 水母108 軟體動物110 頭足類動物112 腔腸動物114 棘皮動物116 海洋里的甲殼類動物118 魚類120 無頜魚122 軟骨魚類124 鯊魚126 硬骨魚132 海洋里的爬行動物134 海洋哺乳動物136 鯨138 海洋植物140 海鳥142 企鵝和諧的共同體人與海洋146 海上交通148 海港150 橋、隧152 海上導(dǎo)航155 大航海時代158 海洋文化160 海洋資源開發(fā)162 海底觀光164 海洋調(diào)查166 海洋污染與保護(hù)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太平洋在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美洲之間,東西寬處約19000多千米,南北最長約16000多千米,面積達(dá)1.8億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積的35%,占整個世界海洋總面積的50%,超過了世界陸地面積的總和。太平洋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和島嶼、珊瑚礁最多的海洋。平均深度為4028米,最大深度為馬里亞納海溝,最深達(dá)11034米,是目前已知世界海洋的最深點。太平洋地區(qū)有30多個獨立國家,以及十幾個分屬美、英、法等國的殖民地。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橫渡大西洋成功后,到達(dá)南美洲的巴西海岸,繼續(xù)向南航行抵達(dá)南美洲最南端,從東而西穿過一條曲折的海峽,進(jìn)入一片浩大而平靜的海域。他給這片波平如鏡的海域取名為“太平洋”。其實太平洋并不太平,約在南緯40。的地方,終年西風(fēng)肆虐,風(fēng)急浪緊,被稱為“狂吼咆哮的西風(fēng)帶”。太平洋北端,由白令海峽與北冰洋相通。西南邊,通過馬六甲海峽與印度洋相連;以蘇門答臘、爪哇、新幾內(nèi)亞等島嶼和澳大利亞,與印度洋分界??傒喞蕡A形。巴厘是印度尼西亞著名的旅游區(qū),是爪哇以東小巽他群島中的一個島嶼,面積約5560多平方千米,人口約280萬。巴厘西距首都雅加達(dá)約1000多千米,與首都雅加達(dá)所在的爪哇島隔海相望,相距僅1.6千米。該島由于地處熱帶,且受海洋的影響,氣候溫和多雨,土壤十分肥沃,四季綠水青山,萬花爛漫,林木參天。巴厘人生性愛花,處處用花來裝飾,因此,巴厘島有“花之島”之稱,并享有“南海樂園”“神仙島”的美譽。
編輯推薦
《海洋百科知識》:校園百科知識系列。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