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園

出版時間:2004-11-1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作者:中川李枝子,大村百合子  頁數(shù):186  字數(shù):85000  譯者:朱自強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不不園》在日本被譽為低幼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典范。    星星班的孩子用積木搭了一只船,在海里捕到了一條大鯨魚,船裝不下,就把鯨魚拴到船尾,結(jié)果,鯨魚還是喜歡大海,回到海里去了……    大狼想吃胖乎乎的茂茂,但茂茂太臟,大狼想把茂茂洗凈后再吃,但茂茂被小朋友們叫走了。洗凈后的茂茂和小朋友們又遇到了大狼,大狼想吃茂茂,小朋友們把大狼打翻,叫來警察,把大狼關(guān)上了警車……    在這部童話中,作者把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虛幻化,用幻想寫真實的生活,奇異有趣,新穎獨特,語言簡潔淺近,適于朗讀,適合成為講給孩子聽,益于培養(yǎng)幼兒健康的情感世界和幻想能力,拓展幼兒視野,是日本家喻戶曉、暢銷不衰的經(jīng)典之作。    《不不園》,在日本是一本很有影響的低幼童話。     準確地說,它是一個短篇童話集,更準確地說,原著是帶有繪本色彩的童話集。它曾經(jīng)有一個很舊的譯本,大概是1981年四川少兒社的版本,而且是純文字的。它被引薦到中國來據(jù)說也是非常偶然的。譯者孫幼軍先生幾乎是很偶然地把它翻譯成中文的。怪老頭兒當時在外交學院教書,有任務要教日本外交人員及家屬學中文,他一邊抱著創(chuàng)作童話的夢想。恰好他的一?日本學生聽說他是創(chuàng)作童話的,所以就贈送了他一些日文童話。為了一邊學習如何寫童話,怪老頭兒選擇了用翻譯的方法,翻譯他自己讀來很喜歡的日本童話。于是就有了《木馬的小白船》、《去年的樹》,還有《不不園》。     創(chuàng)作《不不園》的作者中川李枝子(娘家應該姓大村)是幼兒園保育員出身的,非常了解孩子。而且,她對如何給孩子講故事有不同于當時一般人的看法。     有位兒童文學的研究者史密斯曾經(jīng)說過一句很經(jīng)典的話:“兒童的心是客觀的。”這句話如何解呢?就拿中川李枝子來說,她認為幼兒對觀念的世界不感興趣。因此,她把作?中不能形象化的部分毫不留情地丟掉。松居直先生有段評價:“要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大多數(shù)作品拖泥帶水地保留著沒有形象感的部分,而作者陷入自我滿足。大人可能從中體會到許多意義,但是兒童只是要了解作品,而不是鉆到作品中冥思苦想。中川李枝子的作品中之所以沒有多余的描寫和敘述,恐怕是因為她真正了解兒童的心?!?    我再來抄錄一段松居直在《我的圖畫書》論中講到有關(guān)這本書的掌故。     “關(guān)于大村百合子(對我來說總覺得用大村百合子這個姓更習慣,因此恕我使用舊姓吧),我在這里完全沒有寫評論、評介的意思。這是因為我?她作品的狂熱愛好者,并且是她的編輯。     “和大村百合子的相識,已經(jīng)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呢?那還是在巖波書店舉辦以石井梳子為中心的圖畫書講座的時候,有人把中川李枝子、大村百合子姐妹介紹給有時出席講座的我。我想,那時候,《不不園》只不過僅在鋼牌印刷的同人志《虎杖》上發(fā)表,而百合子還是都立西高中的學生吧。那時的印象不知怎的很模糊,彼此之間僅僅是互相打過招呼而已。     “后來,常常請姐姐中川李枝子為《母之友》寫幼兒童話,每次都是妹妹大村百合子畫插圖。在那些作品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山中的小熊》(估計就是“?野小熊”)。這個作品使我徹底地喜歡上了中川的世界,它同《不不園》的世界是相同的?!渡街械男⌒堋返牟鍒D使我對百合子有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還沒見過像這樣深入、貼切、形象化地表現(xiàn)原作,一氣將讀者引入原作的世界的插圖。從那時起我就被這姐妹倆創(chuàng)造出的世界吸引了。     “1962年,在石井桃子、鈴木晉一、瀨田貞二、渡邊茂男的幫助下,福音館書店出版了第一本童話單行本《不不園》。出版時,我主張補進《山中的小熊》一文。童話集《不不園》的出版將中川與大村的合作正式推出于世,并在戰(zhàn)后的日本兒童文學發(fā)展中創(chuàng)造了新紀元?!?    PS:這位大村百合子,一般人稱作“山協(xié)百合子”,她的圖畫書代表作是《古里和古拉》。

作者簡介

中川李枝子,日本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主要作品有《不不園》、《古利和古拉》系列、《天藍色的種子》、《鯨魚云》、《桃色的長頸鹿》等。她的作品深受兒童喜愛,多次獲大獎,被翻譯到很多國家。
大村百合子,日本著名繪本和插圖畫家,主要作畫和插圖作品有《不不園》、《

書籍目錄

郁金香幼兒園捕鯨魚稚子山野小熊大灰狼爬山不不園名著的理由(譯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不不園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最近,從書柜里翻出《不不園》封面很簡單,紅紅的背景色,正中間是一個可愛的小男孩正對著一個拿著紅色水桶的棕色小熊。小熊正在說話;小男孩認真地聽著,有點驚訝,有點緊張,又有點好奇;對比之下,小熊就自在坦然多了。
      再看內(nèi)頁的插圖(中川李枝子之妹大村百合子所畫),哦,是黑白的簡筆畫,簡單,隨意,透著溫暖。雖然沒看內(nèi)文,但我已愛上了插圖中的這些小主人——幼兒園里的一群小朋友,一只憨憨的小熊,還有一只可愛的大灰狼。你只能翻來覆去地看,來來回回地琢磨,卻難以用言語表達出心底溢出的那份歡喜。下面進入正文吧。
       多年的應試教育,養(yǎng)成了我一個不好不壞的習慣,那就是讀書先粗后細再粗。第一遍粗粗地讀下來,有點失望,感覺就像受邀吃一頓大餐,結(jié)果卻是廚師忘了放鹽,內(nèi)容不感人,情節(jié)不曲折,人物不突出,真是沒滋沒味。
      第二遍細讀,真不是出于喜歡,倒是功利的很,較勁的很——要么從那“無鹽” 的故事中悟出點什么,要么從內(nèi)心徹底否定這部所謂的幼兒文學的經(jīng)典之作。
      幸運的是,僅一字一句地讀完第二篇《捕鯨魚》,我就明白了自己的膚淺,自己的自以為是,自己讀兒童文學卻沒有蹲下身子的姿態(tài)。具體來說,當我以一個大人的眼光審視《捕鯨魚》時,它就是一群孩子在一起過家家、玩的一場游戲唄。然而當我細細讀來,卻發(fā)現(xiàn)簡單的故事其實趣味無窮。
      
      “哇,真棒!多漂亮的船!”
      阿茂驚奇得不得了。
      “我也想坐上去啊?!?br />   阿茂剛用手摸了摸三角形的船頭,一個水手就從甲板上跑過來,吼道:
      “不許摸!你瞧,弄壞了吧!”
      就在阿茂摸過的地方,裂了一條縫。
      
      小朋友們用積木搭了一條船,這是每一位在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曾玩過的游戲,最自然不過了。然而簡簡單單的搭積木卻從上面這幾句話開始出現(xiàn)了轉(zhuǎn)折。一是調(diào)皮的阿茂想坐到積木小船上去;二是搭積木的小朋友搖身一變,成了水手;三是水手警告阿茂不能摸,一摸就壞;四是阿茂一摸,船確實裂了一條縫。這是游戲么?是游戲,然而游戲中的一切又是那么真實,是幻想給予的真實,還是游戲中的真實,分不清楚。同時,作者完全無視現(xiàn)實與想象,游戲與幻想之間的那種過渡,或者說通道,在現(xiàn)實與想象,游戲與幻想之間來去自如,將幼兒園里的日常生活與無窮的想象交織起來,建造了一個屬于孩子們的真真假假的迷宮。
       小朋友們給積木小船取名“大象獅子號”,浩浩蕩蕩地出發(fā)去海里捕鯨魚去了。
      
      “喂!把我也帶去吧”
      阿茂沖著漸漸遠去的“大象獅子號”央求著。
      “不行!用不了一會兒,你就得搗——亂——”
      船長的聲音隨著風飄了過來。
      
      到中午了,水手們把蚯蚓掛上釣鉤,開始釣魚了。
      “看哪,一條!”
      “看哪,又一條!”
      釣上來的魚,用烤架烤好,大家肚子吃得飽飽的,又喝了帶來的自來水。
      
      鯨魚生氣地松開了鐵釣竿,然后從脊背那兒猛地噴出一大股海水。
      “哎呀!不得了啦!”
      “呸,呸,真咸哪!”
      “都濕透啦!”
      大家頭上頂著澆下來的海水,在甲板上四處逃跑。
      “哈哈哈……”
      鯨魚擺動這身子,大笑起來。
      
      先來看與最后一段文字相配合的插圖。雙碼頁下面一條大鯨魚,開心得瞇著眼,嘴巴大張,嘴角有掩飾不住的得意。噴出的水珠往上沖,一直沖到單碼頁的最上面,可見威力之大,怪不得一群小家伙躲到了頁面的右上角,緊緊靠在一起,頭上裹著塊大毛毯。七個小家伙表情也是可愛得很,有驚訝的,有緊張的,有因為大開眼界喜上眉梢的……
      再來看作者通過文字營造給我們的這個真假迷宮:船長的聲音越來越遠,出現(xiàn)了延長音“你就得搗——亂——”,有距離的概念;到了中午,開始釣魚,有時間的概念;大家肚子吃得飽飽的,又喝了帶來的自來水,完全符合邏輯;大家頭上頂著澆下來的海水,在甲板上四處逃跑,動作、情景的描寫生動具體。這一切都超越了游戲的概念,是真實發(fā)生的一連串事情,只不過這種真實由幼兒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心理過程來建構(gòu)。如果你是一個大人,站在高處審視在幼兒園的那方天地玩得煞有介事的一群孩子,的的確確僅是個游戲。
      也許,這就是幼兒園保育員出身的中川李枝子深諳幼兒心性的高明之處,也是這部作品深深扎根在無數(shù)幼兒心底的秘密?!恫徊粓@》一書中的七則小故事,更確切地說,七則短篇童話,作者都是從一些日常生活出發(fā),用孩子式的想象敘說故事。其中,有幼兒園里的瑣碎事兒,也是天馬行空的幻想。難能可貴的是,真切的幼兒園生活與趣味叢生的幻想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沒有所謂的“通道”“入口”和“出口”;作者來去自如,孩子們更是在這真真假假的迷宮里體會到了屬于自己的快樂。這是因為,3~6歲的幼兒處于自我中心的心理階段,最大的特點就是想象力豐富,而且幻想就是現(xiàn)實。所以他們一旦投入游戲,就沒有這是在游戲的意識,游戲中的一切都是真實發(fā)生過的。也許,這就是幼兒沉迷于游戲的最大原因。越是簡單的游戲,幼兒越能輕松地進入角色中,自由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就越寬廣無邊。所以,《不不園》一書中,幼兒園里的那些平常事才借著孩子的想象開出了色彩斑斕的花兒。
      也許,中川李枝子在幼兒園做保育員時,就經(jīng)常蹲下身子,以幼兒的眼睛來觀察,以幼兒的腦袋瓜來想象,以幼兒的心靈來感受,幼兒園發(fā)生在孩子們身上的那些事。在眼前的一景一物描寫出來很簡單,可是作品中那些自然流暢的幻想,是作者憑天賦創(chuàng)作出來的,還是孩子們在游戲中的幻想;是作者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還是孩子們跑進了作者的筆尖里,不得而知??傊?,中川李枝子與大村百合子姐妹倆手牽手領(lǐng)著小朋友走進了一所幼兒園——郁金香幼兒園,這所幼兒園有山野小熊來上學,還有積木搭的“大象獅子號”捕鯨船……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