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夫日記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作者:王輝  頁數(shù):185  

前言

人文,使人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歷史綿延、文化積累——的印跡,形成獨特的精神文化。藝術作為人文精神的載體,煥發(fā)出獨有的智慧光芒。武夷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地,歷史悠久,人文遺存豐富,延續(xù)傳承這些漸逝漸遠的精神家園,是義務責任,更是@情懷。在近代民族文化變遷中,我們時常丟失了自己的文化精神和人文情懷。失去文化領地的土壤上,除了對原生性物種的破壞,就是長出了變異的、侵略性的物種。今天,文化的復興和繁榮,更要以人文傳統(tǒng)的回歸作為標志,在武夷山組織“人文武夷”中國古村落藝術調(diào)查活動,試圖嘗試尋找回歸的途徑和脈絡,或許能有所收獲。武夷山是福建古村落發(fā)育較早的地區(qū),進入新石器時代就有了人的活動、遷移,從干欄式到磚、木、石雕構建的精美建筑。及至明清時期,村落營造已有了較好的規(guī)劃,加上人文元素的注入,并受理學、風水術數(shù)的影響,體現(xiàn)了不同時期的文化傾向、價值,反映出移民耕作方式,田園山水意境,退世隱居情結(jié)和自然詩畫氣R氛。這些村落還保留著原住民,保存富有地域特征的生活方式,無疑是一個個文化生態(tài)博物館,雖然時代變遷使他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許多,有些房屋不同程度損毀。這也正是我們從組織“印象武夷”風景寫生、“意象武夷”中德藝術家交流互動到“人文武夷”藝術調(diào)查的緣故吧?!耙蝗汉眯值埽凡枳鲈娖?。風景灌眼眸,真情駐心田……”莫言先生題贈的詩句,正迎合了大家的心境,共同的人文情懷。幾位藝術家,從“印象武夷”、“意象武夷”,水到渠成地走到“人文武夷”,兩年時間也是我們舉辦藝術活動歷時最長的一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以繪畫、攝影表現(xiàn)形式及歷史文獻為內(nèi)容,反映畫家對五段心路經(jīng)歷的回顧。 夜闌更深,靜神回首,五夫卻又浮現(xiàn)在腦海。每當這時,曾經(jīng)歷的一切依舊明晰,仍然難忘。那條潭溪、那片荷塘,那叢叢樹林、那幢幢老宅,那座端肅儀正的紫陽樓,還有那血液中遺傳著先人基因、臉相分明透出山夫農(nóng)人氣色的一張張熟悉面孔……

書籍目錄

總序前言對一段心路經(jīng)歷的回顧  五夫的古街  五夫兩委的晚餐  紫陽樓  今夜停電  拜訪王希仁  理發(fā)  劉亮生與《劉氏宗譜》  在五夫古街寫生  “屏山世澤”  午餐  七市橋  與書記同行  在派出所聊天  五夫的祠堂  義山碑  田螺、黃鱔與白蓮  鬼怪神異之說  王生英和她的母親  與婦聯(lián)主任談婦女  龍鯉戲  溪岸上的一塊斷碑  高考狀元與朱子學校  白水尋蹤  民政辦主任劉錦堯  村民看寫生  詹委員的憧憬  神道碑  傅春樹父子  傅尚賢見證歷史  通往五夫  隨樂老重游故地  桂英的一些家事  開善寺和天悅法師  長玉說婚姻  五夫子姜立煌  “彭大將軍”  老知青吳建生  耕牛會  小朱開店  再訪樂老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五夫的古街今天晴。上午,7位畫家朋友互稱“友軍”,嘻哈一陣,便拱手作揖,互道珍重,分頭上路了——“人文武夷——中國古村落藝術調(diào)查活動”正式開場。我選擇到五夫,因為五夫寓度假區(qū)較遠,路況不好, “友鄰部隊”對當?shù)夭簧跏煜?,只有我去了。山區(qū)的陽光,即便時值仲春,也如同冬日暖陽。日麗風和,神清氣爽,心境極佳。在五夫鎮(zhèn)紀檢書記王樂和黨委宣傳委員詹麗英陪同下,驅(qū)車一路數(shù)十公里,進駐了五夫。中午稍作休息后,我與紫陽樓管理員小姜約定,一同再走走古街。從藝之人,喜好有年頭的古舊之物,也喜歡逛古街。古街里透出的氣息,溫馨親切,是馬賽克、水泥鋼筋和鋁合金玻璃的堆砌所沒有的。從住地到古街,要穿過集市。集市仍然在五夫原先的大操坪,地面已用水泥鋪就,方方正正,有半個足球場大小。五顏六色的遮陽傘下,肉蛋魚果蔬和當?shù)赝廉a(chǎn),林林總總。集市周邊蓋起高大的商品樓房,原先破舊的電影院不見了。從集市引出南北走向的兩條街路貫成一體,車來人往,店鋪一間挨著一間。這是后來動工修建的,成為五夫的新區(qū),也作為現(xiàn)代集鎮(zhèn)的標志。出了集市,我們徑直走向一條熟悉的小路。由于地勢較高,在路口,就可以見到一大片有黑乎乎瓦蓋屋頂和梁椽板壁的老房子,嘩啦啦自南向北鋪開,層層疊疊,足有一公里長。這下面,就橫陳著那條古街,南北走向,也一公里長。從路口拐兩個彎,便出現(xiàn)一條連接古街的老巷子,這就是著名的朱子巷。說它著名,卻十分不起眼。據(jù)說,當年朱熹出家門到興賢書院求學和講學,必經(jīng)此路。朱子巷想必是后人起的名字,為的是紀念朱熹。八百多年,也算遙遠了,可就如彈指一揮間。至今,朱熹故里還能留下這條只有一百米左右的老巷子,實屬不易。巷子的寬度只容兩人側(cè)身而過,經(jīng)年逾日,風雨洗刷,路面的鵝卵石已油光發(fā)亮。惟有兩旁破舊的民宅農(nóng)舍依然故我,當然已數(shù)易其主。

后記

離開五夫已大半年。畫事之余,間或會想起它。一絲懷念飄然而來,卻如霧里看花,坐落在深山遠避交通要道的五夫似乎又感到遙遠而陌生了。畢竟,我不是五夫人,宴席總會散去,過客帶走了茶味酒香,蒼老的幾桌上杯盞碗盅依舊擱放著……千里萬里之遙,一個不被眾人認知、甚至常被世人忘卻的鄉(xiāng)村,有如一個孤獨的孩童,在山野中煢煢子立。中國的鄉(xiāng)村如此之多,一個五夫村,何以要受人注意呢?因為它有歷史?因為出過柳永?出過劉氏一族?甚而因為朱熹曾在那居住了四十多年?考考四十歲以下的猛男靚仔,那些衣冠楚楚先生,還有款款來去的貴婦美妹,柳永何人?朱熹何人?這些與現(xiàn)世有何干系?年復一年,五夫仍舊炊煙裊裊,雞鳴犬吠。但有歷史的五夫,終被歷史遺忘,終被俗世浮生遠遠地撂在一邊。夜闌更深,靜神回首,五夫卻又浮現(xiàn)在腦海。每當這時,曾經(jīng)歷的一切仍舊明晰,仍然難忘。那路、那古街,那條潭溪、那片荷塘,那叢叢樹林、那幢幢老宅,那座端肅儀正的紫陽樓,還有那血液中遺傳著先人基因、臉相分明透出山夫農(nóng)人氣色的一張張熟悉面孔…一生未盡,唯祖籍老家和五夫這兩個鄉(xiāng)村讓我如此親近,又如此熟悉?;蛟S,我等數(shù)人因為志趣,抑或因為心結(jié),終有了對曾經(jīng)駐扎過的鄉(xiāng)村牽掛的一份情絲。離開五夫后的數(shù)月問,我又去到下梅村和桐木村畫畫,還到了鄂豫邊界、贛南鄉(xiāng)村和山西大寨采風,置身其間,總會與五夫比較,感受其當然的不同。亙古滄桑,風俗淳舊,祥和寧靜,鄉(xiāng)村的個性也許各有不同。那么,同為中國鄉(xiāng)村,沿海與內(nèi)陸、北邊與南邊、高地與平原,共性是哪些呢?

編輯推薦

《人文武夷:五夫日記》:人文武夷叢書。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五夫日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