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作者:熊月之 編 頁數(shù):282
內容概要
《榮辱觀的價值與向度研究》從哲學、史學、倫理學、社會學和宗教學等不同角度,對榮辱觀的形成和內涵、榮辱觀在歷史上的傳承、以及不同時代榮辱觀的異同與比較研究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的課題,展開多側面的深入探討。對于加強對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理論研究,也有借鑒歷史、拓寬視野和啟迪思索的多重參考作用。榮辱觀是一個民族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綜合體現(xiàn),是民族自我認同、自我凝聚、自我發(fā)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作者簡介
熊月之,男,1949年12月出生于江蘇淮陰。1978年春考入蘇州大學歷史系,同年秋考入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班,師從陳旭麓教授,1981年獲碩士學位,同年底進入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F(xiàn)為副院長兼歷史所所長、研究員,《社會科學》與《史林》雜志主編,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生導師。1998年被評為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是上海市歷史學會副會長,上海史志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政協(xié)委員。多次到美、英、德、法、日等國及香港、臺灣等地區(qū)作訪問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國近代民主思想史》(1986年)、《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1994年)、《上海通史·總論》(1999年)、《萬川集》(2003年)、《馮桂芬評傳》(2003年);主編《上海通史》(1999年)。論文有《論郭嵩燾》、《論辛亥革命準備時期資產(chǎn)階級民主思想》、《論上海租界與晚清革命》、《晚清上海私園公用與公共活動空間的拓展》、《照明與文化:從油燈、蠟燭到電燈》等百余篇。
書籍目錄
引言傳統(tǒng)榮辱觀的教化系統(tǒng) 熊月之榮辱觀的歷史繼承性 程念祺宗教道德與現(xiàn)代社會的倫理體系的構建 晏可佳論佛教對“驕奢淫逸”的批判與抵制 芮傳明對于“榮”“恥”的哲學思考 翁紹軍臨終關懷中的榮辱觀 周武中國歷史名人看榮辱 邵建榮辱觀:在理性與利益的天平上 孫抱弘我們如何“來證明究竟怎樣的是中國人”?
章節(jié)摘錄
傳統(tǒng)榮辱觀的教化系統(tǒng) 熊月之 一 榮辱觀是一個民族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特別是道德觀的綜合體現(xiàn),是民族自我認同、自我凝聚、自我發(fā)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區(qū)別于其它民族的文化標志。 任何一個民族的榮辱觀,都是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于現(xiàn)實,植根于歷史?,F(xiàn)實榮辱觀是歷史榮辱觀的延伸與揚棄,歷史榮辱觀則是現(xiàn)實榮辱觀的土壤與養(yǎng)分。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一脈相承。作為中華文明內容之一的榮辱觀,也是前后柑續(xù),環(huán)環(huán)相扣。今天的榮辱觀,既與歷史上的榮辱觀有所不同,有其時代性、變異性,但也有很多相同、相似、相通之處,有其連續(xù)性、穩(wěn)定性?! ≡谥腥A民族文化遺產(chǎn)中,關于榮辱觀的資源極其豐富?! ≈袊俗怨胖匾晿s辱問題。構成中華文明主體部分的儒家、道家、佛家都極其重視榮辱問題,內以儒家最為突出。儒家將是否知恥、是否重視榮辱,上升到人之所以為人的首要問題??鬃犹岢觥 靶幸延袗u”,孟子加以發(fā)揮,認為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荀子專門寫過關于榮辱的文章,題目就是《榮辱》,認為無論君子還是小人,都一樣要好榮惡辱,好利惡害,但是怎么樣趨榮避辱、趨利避害,動機、途徑大不相同,君子出于真誠,小人出于虛偽。宋代陸九淵稱羞恥之心是做人的必要條件,“恥存則心存,恥忘則心忘”。榮辱問題對于個人極端重要,對于國家來說同樣重要??鬃佑幸欢蚊裕骸暗乐哉?,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意思是說,國家如果光靠硬的一手,以政令刑罰來約束百姓,那是不行的,百姓表面上可能服服帖帖,不再犯罪,但實質上還是無恥,如果用道德教化百姓,同時又用禮法來約束他們,那么,百姓就不但具備羞恥之心,而且能夠改過向善。孔子把知恥作用提升到治國安邦的高度。管仲將榮辱問題視為立國之根本,他的名言眾所周知:“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五代史·馮道傳》對管子這段話加以發(fā)揮:“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jié),不廉不恥,則禍敗亂亡無所不至?!薄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