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別無選擇

出版時間:2005-10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劉索拉  頁數:254  
Tag標簽:無  

前言

  一開始覺得劉索拉的作品有點不可思議,不太像。怎么這么“洋”呢?書里的人物好像生活在云端里,瘋瘋癲癲、忽冷忽熱,追求著莫名其妙的音樂,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锤吲d,為什么悲觀。好像是一群吃飽了撐出病來的年輕人,撐出來的病有時比餓出來的病還難治,后一種病給窩頭就行。唉,現在的年輕人真是泡在蜜罐子里了,不知道吃飯的難,吃飯的重要,吃飽了好 “洋”,充分反映了混亂與空虛,而且,有點或者干脆是“精神貴族”,和人民的距離太遠了!如果說在美國這樣鬧騰的是下層平民青年,在中國,能享受到這種苦悶和折騰的滋味的卻只能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貴族! 等等。這些反應說明劉索拉的小說告訴了人們一點他們原來還不知道、還沒注意到的東西,哪怕是值得憂慮的東西。  不是像嗎?根本不像的杜撰又能提供什么評論的對象呢? 是的,它寫得是那樣“不像”,卻又那樣活靈活現,有時甚至為之折服。那種鬧騰勁兒,那種嘲笑別人也嘲笑自己的語言,那種意欲有所追尋但又對不準目標的惶惑,那種不惜一切的獻身精神與創(chuàng)造欲望,那種自我夸大狂與自卑自棄,盡管有時是以“不像”的鬧劇形式出現的,卻也真實地再現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某些城市青年的心態(tài)風貌,好像又是“像”極了。這確實是一些吃得比較飽的人的故事。他們跟長久以來與至今仍在首先為生存而戰(zhàn)斗的大多數群眾不同,他們有點“脫離群眾”。但他們已經出現了,哪怕是在鬧劇的或自嘲的外衣下面,他們發(fā)出了自己雜沓的卻也是動人的青春的聲音?! 〗窈?,總是吃得飽的人會愈益多起來吧?當然,大多數人的同情不會落在吃得太飽的人身上。同情也好,覺得不可思議甚至反感也好,劉索拉的小說在1985年出現是一個先鋒性的、絕非偶然的現象。它的內容與形式都具有一種不滿足的、勇敢探求的深長意味。我們不能不學會與她的小說中的人物對話,理解他們,而且得越來越重視他們?! ≈袊媸翘罅?!劉索拉有劉索拉的真實。正像賈平凹有賈平凹的真實、王安億有王安億的真實一樣。承認一種而否認另一種是容易的,卻未必是公正和明智的。什么時候能有更偉大的口胃、更寬廣的胸懷、更堅實的基礎、更神奇的超越、更宏偉的匯萬象于一爐的時代的與民族的交響樂章呢?我們的年輕的作家們的面前還有很長很長的路。

內容概要

  《你別無選擇》收錄了作者的處女作《你別無選擇》,中篇小說《藍天綠?!?、《尋找歌王》等。劉索拉的小說被看成是我國新時期“先鋒派小說”的首批作品。她的小說多以音樂界生活為素材,采用“黑色幽默”的筆法,表現當代中國80年代的現實,筆下人物多為“精神貴族”或“迷惘的一代”。閱讀本書,你可以看見一個精準、細致、可感、可觸的劉索拉,以及她眼中的音樂與文學。

作者簡介

  索拉 —— 作曲家,人聲表演家,作家。劉索拉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于杜鳴心先生。 畢業(yè)后先后為影視戲劇作曲,曾被電影作曲金雞獎聯合提名,她的鋼琴獨奏作品也曾在全國鋼琴創(chuàng)作比賽中獲獎。1985年她創(chuàng)作了小說[你別無選擇],在全國引起轟動,曾被香港媒體稱為“劉索拉旋風”。此中篇小說獲全國中篇小說獎。1987年她應美國新聞總署邀請赴美訪問,回國后根據同名獲獎小說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搖滾歌劇[藍天綠海]。 1988年至2002年她先后定居倫敦和紐約,曾經專程去美國曼菲斯學習藍調,93年移居紐約后又受到自由爵士大師們的直接指教, 先后在英美組織自己的樂隊,在國際各大藝術節(jié)上演出自己的作品,并和世界各流派的知名藝術家廣泛合作。 她的唱片[藍調在東方](美國寶利金唱片公司),曾被英美權威音樂雜志Billboard作為焦點聚光唱片推出,稱其為“一種新流派的醞釀”, 并被列入《英美新世界音樂》排行榜前 10 名。此唱片引起眾多美國媒體的關注和探討,并稱劉為“唯一有資格在新奧爾良爵士音樂節(jié)演奏的中國音樂家(紐約評論)”。隨后她推出的[中國拼貼](日本阿萬德唱片公司) 由于它的“極端瘋狂(周.撒克)”和“豐富有力的表現了同種文化的不同處(紐約時報)”引起了先鋒音樂界的關注。隨后她在美國制作了若干唱片,包括[纏]等等。 1997年,她在紐約建立了[索拉與朋友們]樂隊,混合了民樂、搖滾爵士樂及新音樂的風格,這支樂隊在1999年北京爵士音樂節(jié)上破土而出。2000年,劉索拉聯合打擊樂家李真貴先生及其弟子們在北京首圖音樂廳做了民族器樂“爵士”即興音樂會,2003年[劉索拉與朋友們樂隊]以美國搖滾爵士樂家和中國民樂家的聯合形式在德國新音響現代音樂節(jié)作為開幕樂隊演出,引起德國媒體的關注:“劉索拉在尋求避免向西方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徹底投降的道路。(南德日報)”“這樣的全球化完全可以對西方置之不理。(南德日報)”。 2005年后,“傳統(tǒng)重新主宰了劉索拉。(南德日報)”, 樂隊完全成為民樂隊,風格特異,有“中國式的心醉神迷狀態(tài)。(南德日報)”。 2006年,劉索拉創(chuàng)作了大型室內歌?。垠@夢],由著名的德國現代室內樂團[ENSEMBLE MODERN]和[劉索拉與朋友們]中國樂隊共同參演。她本人是編劇,作曲及總導演并領演。在歌劇中她大膽運用了“傳統(tǒng)和現代音樂各流派及流行音樂(法蘭克福評論)”, 音樂語言“驚人的清晰和緊湊 (法蘭克福評論)”。 2007年, 劉索拉作為重點音樂家被丹麥環(huán)響音樂雙年展邀請,丹麥皇家音院打擊樂團世界首演了她的新作品[節(jié)奏的密碼],丹麥電影中心及作家協會重點介紹了她的電影音樂作品及她的文學作品,[劉索拉與朋友們]樂隊的演出成為音樂節(jié)的熱點?! ?002年至06年,劉接受德國文化媒體部長的邀請,擔任德國世界文化大廈世界顧問組成員,策劃了有美國天才音樂家約翰.縱參與的[反叛者音樂家系列音樂會]、[你別無選擇]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77屆音樂會等等。[你別無選擇]音樂會成為德國現代室內樂團連年世界巡演項目,曾在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演出?! ⑺骼陝?chuàng)作的電影音樂作品包括:寧瀛的獲獎電影[無窮動](參與編劇和演出), 呂樂的獲獎電影[十三棵泡桐樹]等等?! ∽鳛樽骷遥瑒⑺骼淖髌范啻潍@獎和被譯成多國語言。 由于喜歡用不同風格的中文構造小說,英文版譯文[混屯加哩咯楞]獲得英國比較文學翻譯獎(Richard King 譯),最新的譯文版是小說[女貞湯]的法文版(Sylvie Gentil 譯)由法國著名出版社Seuil出版。劉索拉近年新書先后由海峽出版社,昆侖出版社,上海文匯出版社出版。   劉索拉目前定居于中國北京和美國鄂宛。

書籍目錄

  序 王蒙  劉索拉:音樂——宿命,你別無選擇 劉索拉、金燕    你別無選擇  藍天綠海  尋找歌王  混沌加哩格楞  伊甸園之夢  人堆人  香港一條街的傳說

章節(jié)摘錄

  李鳴已經不止一次想過退學這件事?! ∮胁拍?,有氣質,富有樂感。這是一位老師對他的評語??伤褪窍胪恕 W。  上午來上課的講師精神飽滿,滔滔不絕,黑板上畫滿了音符。所有的人  都神志緊張,生怕聽漏掉一句。這位女講師還有一手厲害的招數就是突然提  問。如果你走神了,她準會突然說:“李鳴,你回答一下。”  李鳴站起來?!  罢埬阏f一下,這道題的十七度三重對位怎么做?”  “……”  “你沒聽講,好,馬力你說吧?!薄 ∮谑抢铠Q站著,等馬力結巴著回答完了,在一片莫名其妙的肅靜中,李  鳴帶著滿臉歉意坐下了。他仔細注意過女講師的眼睛,她邊講課邊不停地注  意每個人的表情。一旦出現了走神的人,她無一漏網地會叫你站起來坐不下  去?! ∮袝r李鳴真想走走神,可有點兒怕她。所有的講師教授中,他最怕她。  他只有在聽她的課和做她布置的習題時才認真點兒。因為他在做習題時時?! 肫鹚菍ρ劬?。結果,他這門功課學得最扎實。馬力也是。他曠所有人  的課,可唯獨這門課他不敢不來?! ∽詮睦铠Q打定主意退學后,他索性常躲在宿舍里畫畫,或者拿上速寫本  在課堂上畫幾位先生的面孔。畫面孔這事很有趣,每位先生的面孔都有好多  “事情”,畫了這位的一二三四,再憑想像去添上五六七八。不到幾天,每  位先生都畫遍了,唯獨沒畫上女講師。然后,他開始畫同學。同學的臉遠沒  先生的生動,全那么年輕,光光的,連五六七八都想像不出來。最后他想出  辦法,只用單線畫一張臉兩個鼻孔,就貼在教室學術討論專欄上,讓大家互  相猜吧?! ●R力干的事更沒意思,他總是愛把所有買的書籍都登上書號,還認真地  畫上個馬力私人藏書的印章,像學院圖書館一樣還附著借書卡。為了這件事  ,他每天得花上兩個鐘頭。他不停地購買書籍,還打了一個書柜、一個寫字  臺,把琴房布置得像過家家??擅看紊险n他都睡覺,他有這樣的本事,拿著  講義好像在讀,頭一動不動,竟然一會兒就能鼾聲大作?! ∷奚崂镆雇?2點以前是沒有人回來的,全在琴房里用功。等12點過后,  大家陸陸續(xù)續(xù)回到宿舍,就開始了一天最輕松的時間??神R力一到這時早已  進入夢鄉(xiāng)。他不喜歡熬夜,即使屋里人喊破天,他還是照睡不誤。李鳴老覺  得他會突然睡死掉,所以在12點鐘以后老把他推醒?!  榜R力!馬力!”  馬力騰地一下坐起,眼睛還沒睜開。李鳴松了口氣,扔下他和別人聊天  去了。  “今天的題你做完了嗎?”  “沒有。太多了。”  “見鬼了,留那么多作業(yè)要了咱們老命了。”  “又要期中考試了。”  “13門。”  “我已經得了腱鞘炎?!蓖莸男€子把手一伸,垂下手背,手背上鼓  出一個大包?! ●R力對什么都無動于衷,他從不開口,除了他的本科——作曲得80分,  別的科目都是“中”?! ±铠Q跑到王教授那兒請教關于退學問題的頭天晚上,突然發(fā)生了地震?! ∪奚針堑娜硕寂艹鰜碚驹诓賵錾?。有人穿著褲衩,有人披著毛巾被。女生  們躲在一個黑角落里嘰嘰喳喳,生怕被男生看見,可又生怕人家不知道她們  在這里。據說聲樂系有兩個女生到現在還在宿舍里找合適的衣服,說是死也  要個體面。站在操場上的人都等再震一下,可站了半天,什么事也沒發(fā)生?! 『髞聿胖?,根本沒地震,不知是誰看見窗外紅光一閃,就高喊了一聲地震  ,于是大家都跑了出來。  第二天,李鳴就到王教授那兒向他請教是否可以退學。王教授是全院公  認的“神經病”,他精通幾國語言,搞了幾百項發(fā)明,涉及十幾門學科,一  口氣兼了無數個部門的職。他給五線譜多加了一根線,把鋼琴鍵重新排了一  次隊,把每個音都用開平方證實了。這種發(fā)明把所有人都能氣瘋。李鳴最崇  拜的就算王教授了,盡管聽不懂他說的話,也還是愛聽?!  班?。”  “我不學了。我得承認我不是這份材料。”  “嗯?!薄  熬瓦@樣,我得退學?!薄  班?。”  “別人以為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以為我不行?!薄  班?。”  “也許我干別的更合適。”  “嗯。”  “我去打報告?!薄  班??!薄 ±铠Q站起來,王教授也站起來:  “你老老實實學習去吧,傻瓜。你別無選擇,只有作曲?!?/pre>

編輯推薦

  《你別無選擇》作者劉索拉,一位曾經被視為中國真正的“現代派”的作家。文學作品被譯為多種外文。曾獲全國中篇小說獎等文學獎和英美世界音樂排行榜前十名等音樂獎。自1997年,成立由不同國內外精英音樂家參與的“劉索拉與友人”樂隊項目,此樂隊在世界各大音樂節(jié)演出。現任德國世界文化議院的國際顧問成員。新現代舞蹈音樂作品《覺-基因》于2004年6月在柏林首演。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你別無選擇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0條)

 
 

  •       劉索拉真是個讓人嫉妒的女人。這個徹底的女權主義者凌厲的眉眼,和同樣桀驁不馴的愛爾蘭光頭女歌手奧康納頗有幾分相似。這個野性的反叛者,將文字玩弄于鼓掌之中,在音樂的海洋里也是如魚得水。她的《藍調在東方》走上了美國音樂的巔峰,但引人持久關注的還是這本薄薄的《你別無選擇》。
        評論家說《你別無選擇》借鑒了《二十二條軍規(guī)》中的“荒誕”手法,造就了一個小說中“音樂學院”的“無意義”的世界。《二十二條軍規(guī)》我沒看過,有點無從談起,但是我并不認為書中的音樂學院是個無意義的世界。打破常規(guī),不按常理出牌的荒誕彌漫在小說的字里行間,包括她的《尋找歌王》也以一種周伯通般的頑童口吻行文。音樂學院學生的諸多行為在常人看來都顯得滑稽可笑,譬如“追求媽的力度”,但是在音樂愛好者的世界里是否能找到共鳴呢?著名音樂家譚盾,為了尋找打動靈魂的聲音,用各種匪夷所思的器具制造各種樂器。劉索拉本人為了尋找想要的樂感,聽遍了幾乎全美的音樂。小說中這群離經叛道的大學生,讓我想起凱魯亞克《在路上》里的垮掉分子,與其說是離經叛道,不如說是試圖給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和價值觀吧。在我看來,“無意義”的生活體現的是不同于現有的公認的價值體系,而是少數人的聲音。先鋒文學在語言表達和內容選擇上都有一定推陳出新。劉索拉似乎并不拘泥于語言表達,而是著意渲染一種萬馬奔騰、暢快淋漓的思想境界,你可能在文中找不到華麗優(yōu)美的語言,和打動人心的描寫,卻依然讓你在閱讀時,有了不一樣的心跳。這就好像小孩子用沙土堆城堡,你能說這城堡不能住人就毫無價值嗎?錯了,它的價值遠大于此。
        其實,相對于劉索拉的先鋒文學作品,我更感興趣的還是這個女人的生命狀態(tài),這種離經叛道,這種極致絢爛的綻放,如同刺鳥。如果說三毛是以放逐的方式燃燒了自己成全了自己,那么劉索拉則是以夸父逐日般的激情,實現涅槃。這個女人,我只想說,羨慕嫉妒恨啊。
  •     最近看的電影里有一部《等風來》,鮑鯨鯨編劇和滕華濤合作的第二部作品,就像里邊那個尼泊爾大師叫什么什么仁波切的(但說實話,演的像個騙子)說的,現代人之所以焦慮是因為心靈蒙上了灰塵,怎么解決呢?只能等一陣風吹過,拂去塵埃。
      等風來這三個字其實就落了下乘,因為神秀和六祖的故事連同那兩首偈子在中國實在是太有名,需要風就是說有心亦有塵,但是心頭有塵何必一定需要風呢?“時時勤拂拭,不叫惹塵?!奔纯?,更高的境界是“由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小說序言里王蒙說,這“是一群吃飽了撐出病來的年輕人”“撐出來的病有時候比餓出來的病還難治,后一種病給窩頭就行”。
      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吃飽了然后在等拂去塵埃的那陣清風,為什么等風?因為他們都有心,心上都有塵,吃的都很飽,也都很撐。
      劉索拉說她寫《你別無選擇》就是根據人生就是很無奈的,哪怕這件事情再不容易也要做,因為你注定要做這件事情。其實還是荒誕。但她沒說這是宿命什么的,現代派,拒絕苦大仇深的哲學思辨,只要呈現,只需呈現。
      這部作品在現在看來已經沒有任何閱讀障礙可言,但在當時來講,絕對石破天驚,讀者發(fā)現從《林海雪原》《金光大道》走過來后,突然遇見了一堆五線譜。情節(jié)松散,恍恍惚惚,節(jié)奏很快,故事不清晰,人物面目模糊,對話有一句沒一句,就像劉索拉后來投身的西方現代音樂,無主題、無調性、無旋律甚至無音樂,只剩下聲還有音,或者說就是任何可能的響動,如何弄出前所未有的響動比這個響動代表什么更重要,于是她的小說也就這么寫了,于是就現代派了、于是就先鋒了。
      技巧不重要,重要的是小說發(fā)表30年后,心還在不在,塵還在不在,風來沒來。
      恐怕心還在,塵也在,風,也意料之中的沒有來,仿佛永遠都不會來。
      當然,30年的時間過去了,也有的心不在了,或者說有一些心就不曾存在過,但那不是“菩提本非樹”更不是“明鏡亦非臺”,那是虛無,是肉欲,是此岸的此岸,是未曾頹廢就直接墮落。
      所以現在的我們不會再發(fā)問,也說不出“你別無選擇”。
  •     孟野離開時有一段對學校像舊工廠的描述。校園環(huán)境也是社會環(huán)境的寫照。人心靈棲居的場所,在新時期,就是一個工廠,一切都還未建立,百廢待新,而又充滿不知前往何方的迷茫,因此文壇出現這個派那個派,看似很繁華,是文學的復興,但我卻覺得,這只能是人們表達欲望和膽量的復興,而不能完全說明文學的成就。好的文學和藝術,究竟應該產生于什么樣的社會環(huán)境?在書中所探討的音樂的出路和走向的不定其實也是文學,是社會方方面面的不確定性。規(guī)則?創(chuàng)新?古典?現代?力量?古樸?新?舊?一組組帶著問號的對比盤桓在人們心中。最終卻是別無選擇,只得往前走,也總還會走出一條路來。小個子出國“找找看",森森獲獎,李鳴不再沉睡。
  •     我特別不喜歡的小說有兩種,一種是寫的跟散文似的,無數的景色感慨心里描寫,每次看到都大段大段的跳過,另一種是根本不知道說的是啥,推理類還能用邏輯猜猜,這類小說根本沒有邏輯啊,看完之后糊里糊涂覺得這是一幫神經病吧?我總覺得有個時期很多小說家都這樣,所以我特別喜歡余華,我就喜歡這些大白話,說事就說事沒那么多廢話,后來我看了余華的中篇小說我才知道我錯了,余華不僅寫過死活看不明白的小說還是個中高手,因為格外的看不明白,猜都不知道從哪里下手?!赌銊e無選擇》看到四分之一的時候就想棄了,因為看不明白,后來想著很早的時候就聽說過劉索拉的大名總不能一部她的書也沒看過,于是硬撐著看下去,看到二分之一的時候來了點興趣,因為看到了JQ。- -看到最后覺得還好,雖然小節(jié)上不明白大意還是知道的,主題就是音樂學院的一群人都被考試逼成了神經病- -。好吧,以我沒啥文學底蘊的想法揣摩一下這篇文章的主旨,音樂是一條很難走的道路,當初這些人選擇這條路都是因為熱愛,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很適合都能成功,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哪一步,在不斷的打擊中有人沉淪有人痛苦,有人選擇放棄,可是,其實最后,大家還是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的,你別無選擇,因為你愛它。
      《一天》陳村。這篇小說很特別,我上大學的時候曾經借來陳村的小說集看,具體已經不記得講的什么,但是這篇還很有印象,因為真的挺特別的。只需摘錄幾句你就知道它為什么很特別:張三跟著鐵軌朝前走,跟著鐵軌一直走是能走到廠里的。張三走路的時候不太喜歡看野景,一看野景就走不快了,走不快就要遲到了,遲到是不大好的。張三從來是不遲到的。張三就這樣很快的走著,一直走到了廠門口。廠門口的門房間里有一只電鐘,張三是識鐘的,張三一看鐘就知道是幾點鐘了。張三看看門房里的電鐘,知道自己今天早上走了十二分鐘,早一點到廠里總是比較好的。
      
      《某》述平
      這篇好像也看過,又好像沒看過,因為這是個太常見的故事——丈夫死去之后,妻子在收拾遺物的時候發(fā)現丈夫跟另外一個女人有染,于是妻子就蓄意去接近這個女人了……沒做啥,就是挖挖隱私,然后又把三個對她都有點意思的男人一起叫過來吃飯,點破了每個人的心思,大家于是就都尷尬了。就是這樣。里面寫的最好的部分,大概就是作者對于X事情的心理描寫了吧,又不粗俗又se情,百度百科上說這些有著米蘭昆德拉的神韻,不過我看的時候覺得非常的不爽,女人對于X生活的想要的心里,被強X的快感,出 軌的需求,你一個大男人這么揣測不太好吧?還是其實只是寫出來了所有男人的YY?反正,我不爽。但百科告訴我此人挺有才的,參與編劇的電影如下:《有話好好說》《趙先生》《鬼 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走著瞧》 《欠我十萬零五千》《讓子彈飛》
  •      第一個故事你別無選擇是我最喜歡的,其次就是尋找歌王。關于文革時期的一些中短篇我不是很感冒,因為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再加上自己慢慢老了。。。
       劉姐寫東西還是很激情、很犀利的。在別無選擇里面,她寫道他捂著臉,任憑淚水從指縫間流出;歌王里面,理想是理想,現實還是現實,現實就是藝術家也需要錢,也要生存,所以就得無奈妥協。。。她的音樂作品我還沒有聽。。。過段時間再說。
      
  •      記不太清書的內容和細節(jié)了。只是有一個模模糊糊的印象。這本非常薄的小冊子不知我是從哪兒弄來的。它是我2007年底決定自殺前看到的最后一本書。我并不是特別喜歡它的表現形式,可能是它的一種意象結合當時的情況促使我這么做的。是的,我別無選擇。我燒毀了部分的手稿,劃破了一些畫。我當時覺得這應該就是我最后的創(chuàng)作。我陷入一種近乎昏厥迷離的狀態(tài)。我在跟所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對話。所有的一切都血肉模糊的觸手可及。我燒掉的,劃破的不止是這些,它們可能是我的身體甚至我的靈魂?如果我能找回我的靈魂,如果我有一個不滅的靈魂。誰會招魂?清明快到了吧?
  •     第一次讀到劉索拉是收獲上的《搖搖滾滾的道路》。
      后來在鏘鏘三人行上看到她。
      看了她多年前的一個講座 音樂的傾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JC6_ub60Bg
      很是開眼界。
      
      格非寫個桃花,余華寫個活著,殘雪寫一下惡夢,居然都叫先鋒。所以我不知道先鋒指的是什么了。
      現在看起劉索拉的這篇小說,覺不出任何先鋒的感覺,更像是一篇投給新概念的參賽文章。
      
      一幫唧唧歪歪的人,一段唧唧歪歪的時光,關乎音樂,關乎尋覓。
      和她這個人一樣,這篇小說“語速快”,大大咧咧,講究個活得明白。
      
      劉索拉顯然是個明白人。
      有些人年紀不小了都稀里糊涂,但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早已目光如炬,心里清楚。
      
      她和陳丹青顯然是一派的。
      陳丹青的每一次開口,都是”明白人”的典范。
      http://v.ifeng.com/history/wenhuashidian/201107/fdda3ed8-c320-40bf-b58c-6ff40d36e93a.shtml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sMTOT4x1Ig/
      
      回到《你別無選擇》,劉索拉顯然是講究音樂性的,小說里也要寫出個排場來,開始的清幽,中間的雜亂和力度,結尾的轟然鳴響,她好像想把小說彈出來一樣。
      就像《音樂的傾向》里講的一樣,咱不玩交響曲,不講究傳統(tǒng),完整,玩一點灑脫的,隨性的,有著切膚之感的。
      不過結尾相當之俗套,傳統(tǒng),很不給力。
      
      
      
      
      
  •     開始讀來的時候覺得是本很沒魅力的書.
      因為從來接觸都是流行,也沒學過什么音樂.覺得這一領域簡直是空白.
      昨天突然讀出興致,卻依然說不清哪里的魅力.
      
      錄下來一些音樂家名字,去聽過以后再回來讀.
      
      不評價不讓發(fā)表,先放一個4星.
  •     不得不說的是,《你別無選擇》這部作品在當代中篇小說中是別具的,它以有限的篇幅,試圖包羅萬象,在一種不和諧的基調中道出了背后的價值。在無數表面混亂的對日常的描寫中,劉索拉埋下了許許多多耐人尋味的詞段。這篇小松就如一場狂宴,在漫無目的甚至昏花的文字中,要找到那一番寓意著實不易。
      
      第一次閱讀小說,我甚至連小說最基本的幾個角色都混淆不清。沒有清晰的時間或者邏輯軸線,更讓初讀折對小說的興趣大打折扣,更不用提揣摩文字了。狂宴總是讓人混亂的,而狂宴之后的寂靜與孤獨,就像森森獲獎之后獨自坐在琴房里,腦中閃現出種種情景,在那種孤獨感中找到了人之為人的律調。這是一部關于音樂的小說,不得不提小說中的每個角色都是音樂方面的天才,他們可以只聽金教授的鋼琴聲而知道他所要表達的授課內容,更如孟野所說,他們的內心相信“沒有沒有音樂的地方”。
      
      然而和這種對音樂的狂熱形成對比的是,小說的基調中無時不映射出一種嘈雜,一種大學音樂學院生活的一種局促感,每一個人都時刻和“音樂”打著交道,卻仿佛和“音樂”有著一層隔閡,無奈而又難以突破。劉索拉很成功地用滄亂的文字表現出了這種氣氛,文字就如音樂,音樂就如文字,毫無和諧感的音樂就如令人昏亂的文字,劉索拉在這點上將文字色彩和內容結合得十分巧妙。
      
      說到內容,文章雖結構零散卻暗含條理,李鳴退學的念頭是故事的開端,而王教授的那句“你別無選擇”更是一個開篇之音。在這個音調下,小說涌現了種種奇葩而怪誕的人物和事件——狂宴開始。
      
      在千奇百態(tài)的人群中,有一個人物我想特別提一下就是小個子。第一次讀他是個很容易被忽略的角色,因為他總在邊緣的文字中出現在邊緣的位置,像打醬油走過場一樣,直到最后表面是個“出國留學“算作交代。但細讀下去可以發(fā)現這個人物的故事情節(jié)劉索拉是有刻意為之的。文章最后森森的回憶中這么描述:”想起小個子到處給人暗示“,這就為小個子這個人物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以致于小說讀三次后都沒個底。小個子總是重復著一些動作,講著一些耐人尋味的話,在最后李鳴和他的對話中:
      小個子神秘地看著馬力的床,“我要走了?!?br />   ……
      “出國留學?“
      ”嗯??梢舱f不定?!?br />   ”那你要離開我們了?“
      ”嗯。我不太愿意??墒悄闱?,馬力老不回來,該不該去找找?“小個子笑起來。
      
      如果說這部小說就是在描述各式各樣的人在面對這個迷茫渾濁的大環(huán)境時的表現和遭遇,那么小個子這個人難免應是一個悲劇的角色,文字上的暗示亦讓人聯想到他最后悲劇的結局(可能是自殺)。故事中他幾乎沒有參與到各式活動當中,他就像大千社會中被邊緣化的角色,并默默作出被邊緣的選擇。
      
      選擇——回歸到小說的題目。小說中的人物并不像賈教授所設想的那樣“別無選擇”,而是都在選擇自己的道路。這是一場青春的狂宴,有成功也有失敗,森森的不獲認可,直到最后他的獲獎作品給人以無限的沖擊:
      “遠古的質樸和神秘感,生命在自然中顯現出無限的活力與力量。好象一道道質樸粗獷的旋律在重巒疊嶂中穿行扭動、膨脹。”
      這段文字算得上是全篇最優(yōu)美、細心雕琢過的一段,就如狂宴之后的寧靜,是一種人性的回歸。音樂最終要回到人性,森森的音樂有一種強烈的共鳴和沖擊力,正是要表達人性的主題,更是這篇小說所要表達的,我們可以自己作出選擇,并且,選擇我們想要的那些。
  •     看標題的時候還以為是一群特例獨行的學生的故事,現在才知道,原來只是講的一種風貌。甚至沒有籠統(tǒng)的故事,只是在這段時間,這段平靜的歲月里個人的成長而已。
      女性特有的幽默詼諧給了我很深的印象,可恨篇幅不長。
  •      第一篇《你別無選擇》確實是吸引人的,作者一鼓作氣將我引到一口氣看完,確實不易。本來以為是個長篇,準備看音樂學院這一群學生怎么樣牛逼到學到各種武林絕學,其中幾個還發(fā)生了《不能說的秘密》里面那種斗琴的場面,其中還有幾對人談了各種不靠譜的戀愛,只有一對最平淡的最終修成正果。最后揪出其實我們都是在音樂的選擇下別無選擇的人。最后李鳴下床霸氣外露一統(tǒng)江湖。
       結果完全不是這樣。
       結果還他媽是個小短篇,大家走了這么一段就不走了。
       但自始自終我都是個有頭有尾堅持到底的人,所以即使之后的內容多么先鋒,多么不合口味,多么革命,句子多么長意思多么亂,我還是把它看完了。
       看完之后就趕緊上來在這寫東西。
       其實現在我很難受。因為我喜歡的女人在別人家里,我他媽別無選擇。
  •      聽著披頭士,看著劉索拉。洋洋灑灑的文字里充斥著“作”勁兒。最初了解劉索拉是在寧瀛的《無窮動》里,高挑個子,一身黑衣,頭上裹著黑布紅邊眼鏡,特別出挑,那部電影沒認識洪晃,卻認識了劉索拉。因為她太特別。我記得那部電影里她隔著四合院那扇玻璃窗戶用手語舞著她要訴說的話,我記得一幕場景,印象極深。她說母親在那個床上等父親,于是睡出了一個土坑。那時候的我,真的被這女人迷住了。連看了三遍《無窮動》啃雞爪,說話,抽煙的架,看得入神。
      
       后來來了北京,剛好劉索拉來我們學校講《金瓶梅》和《唐璜》的關系。那陣子我正好在聽昆曲,有一詞牌叫做山坡羊,只覺得好聽,沒了解他的典故,后來才知道原來是那事兒。索拉講座時我遠遠看著,別說,真是一追星少女看著偶像的架勢去的。講座提問時間,有個云南毛頭小伙氣沖沖的說索拉講得是黃腔,云南話叫什么來著,我早忘了??傊軕嵖菚r候我還真坐不住,真想起來將其轟走,順便想對偶像說:這真不是我們學校的!后來我忍住了。還是沒膽兒。
      
      
       話到這本書,書里透著一股子迷茫與作。正如王蒙的序里所說,或許索拉寫的小說《你別無選擇》里面的人物都是在云端的,瘋瘋癲癲,忽冷忽熱,好像是一幫吃飽了撐出病的年輕人,撐出來的病有時候比餓了還難治。后一種病給窩頭就行。后來人們總結這類人叫做“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精神貴族”看了這話,我笑了。藝術院校多少這樣吃飽了撐的文藝青年,一天天云里霧里繞來繞去,為一首情詩纏綿路燈下只為找那離別時的感覺,說出話來都是瓊瑤里的味兒,讓常人尤其是理工科的人看來,簡直是病態(tài),就像是我們不能理解理工科的人為什么生活的如此單一枯燥沒有樂趣一樣,當我們聽著披頭士,吶喊我們的聲音,釋放我們青春,集體買醉于深夜的大街,只為學校那些壓抑人性的道德體制,當我們逼出中指一嘴臟話對著天空說著:“去你媽的”時候,誰會曾想這是幫文藝青年,跟街頭流氓也有的一拼。老人們看著我們叛逆的發(fā)型,低到不能再低的牛仔褲,比腳上的鞋碼再大幾號的船鞋,那叫一個不理解??墒俏覀兌冀洑v了。也做了,大聲地說,一點都不后悔,我們經歷過叛逆,我們敢于對我們的青春提出質疑。我們總在用熱烈的眼神鄙視著那幫毫無感覺的榆木腦袋們,他們沉默,沉默,一直沉默。你在大街上??吹剿麄儯麄儾徽f話,只是沉默,遵循著中國的儒家思想,沉默是金。他們生活規(guī)矩,三點一線,猶如機器。他們什么都不敢。我們曾經總是鄙視著他們。有一天啊。我們也成了這種人,我們別無選擇。
       如果說生命是個圓,那么我們繞了一圈又回到了起點,我們這幫熱血的藝術青年至少不像他們走直線。導師總是罵我這個美院出來的學生,說我美院出來的如何如何,其他211名牌大學出來的就是好孩子,聽話不惹事兒,就我事兒多問題多。我心想,我有思想啊,我反駁了。導師又罵:有想法?就是因為想法多,才接受不了新的,全應該給你倒空。于是我和導師抗爭了1年,后來我沒被洗腦,再后來聽說是被一部叫做浪潮的電影沖擊,準備在我們這批研究生里做個試驗,還好我沒成為實驗品。不過后來我總在問自己,我這樣叛逆好還是不好?因為有天我總要走進社會,因為我別無選擇。
      
       有個作家叫黃碧云,她的文字凌烈的出奇,你似乎能從文字中嗅到血的味道,劉索拉小說《混沌加里格楞》里就能感受得到,文革時期的小孩子的所經所歷,那個動蕩無知的年月里,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好?什么是壞?誰是標準?帶上紅袖章,你就是標準了。于是一個刮蘚苔的撿垃圾老頭被打成了“土地主”,原因是他刮蘚苔惡心到社會改造,于是那幫小將們逼著他吃土,那頭貼著地面,你依然分不清那是血還是污。造反有理的年代,我沒有經歷,沒有那么痛徹心骨,不過文字每每描述,總是會讓心里不舒服。
      
       很多時候,我們叛逆到大,我們總在問問什么,我們穿著奇裝異服,我們作,我們學說臟話,我們?yōu)槲磥砻悦?,就像是《頤和園》里面郝蕾躺在學校操場一樣,操場那么大,她那么小,她在哪?她能在哪?她迷茫。用導師的話說,你們就是一幫無病呻吟,靡靡之音的瞎搞。什么都沒意義,后來有天,我明白了導師的含義。搞來搞去你也不明白你在做什么,只是那個年齡,那個階段,我們有一種迷茫,姑且我把它叫做“作”了。
      
      
      本文已發(fā)表在《青春同行》雜志
  •     
      1
       我從床上起來,拉好衣服拉鏈,喝口水,別著腰站在飲水機前,雙手插進牛仔褲口袋,嘴里吹著口哨,眼睛盯著那本書,拿起來翻翻,噗噗嚕嚕的風急速從我臉前振動吹過。轉過身,我站到鏡子前面,把拉鏈往上拉高一尺,半舉起雙手,伸伸懶腰,像被風吹歪的茄子桿兒。若無其事地嘆口氣,再轉到那本書前,拿起來翻開,略略瀏覽,順口溜式的語流滑過,我咧開嘴一笑,啪嗒一聲,又把書扔回原處。轉身走到陽臺,回身走到鏡子前面,又把衣服拉鏈往下拉了半尺……
      
       跟我在一起的人,都不會認為我是個無聊的人,而事實上我卻經常一個人處于這樣的無聊當中。這種情境,像秋冬季節(jié)從陽臺外、從天外吹來的寒風一樣,時時都會發(fā)生,像喝水一樣稀松平常。我跟身邊事物的接觸,是蜻蜓點水式的,點過就飛走,飛走就忘,我跟它們接觸就像跟空氣接吻,毫不在意。
      
       剛才翻過的那本書,叫《你別無選擇》,作者劉索拉。它就放在離我的床兩米半的架子上,旁邊是一本大概是盜版的《魯迅文集》,壓在它們下邊的是其他不同類的專業(yè)書、課外書。
       放在那里有大半年了,我每每拿起它,嘲笑就緊跟著從眉頭、嘴角和鼻腔里追過來。我老是一副至為不屑的樣子,恨不得它就是一耙屎?!昂撸鲂龅臅?,坐枷出版社……哼哼……”,我的喉嚨發(fā)出咕咚的沉悶聲音,好像槍膛里的子彈滑動了十厘米,沒發(fā)出,又留在里邊。鼻息自然是熱熱的。
      
       我之所以那么不屑,除了自身性格(自以為是)的缺陷,這本書的著裝和身份也是原因之一。
       不厚,200多頁。封面紙質很好,細密的硬網格捏在指肉間很舒服,很有質感和觸感。除了書名、作者名、出版社名,左下角有一個很顯眼的標志:一顆紅色的五角星,一行數字“1949—2009”,一行紅色宋體字“共和國作家文庫”。書背上方有同樣的標記。這樣的標記,就像革命武裝,一下子透露了某種身份,好像一個神情昂揚的紅色娘子手捏著長槍正向某個東西敬禮,更何況扉頁出版說明還有“共和國六十年,乘風破浪,高歌猛進……”字樣。
       尤其是那顆鮮紅、像要跳出封面的五角星,讓我莫名想起了一個人。潘冬子。
      
      
      
       2
       集子由四個中篇構成。
       第一篇《你別無選擇》,其實寫的并不怎么樣,文字間透露出一種偏執(zhí)的憂傷,一種對鮮活氣息的追求,讓我想起詩人顧城。也有點像《死亡詩社》。一大群音樂學院里的孩子,個個性格怪異,喪心病狂似的搞屬于自己的音樂風格,仿佛要把自己的心像清晨的鴿子一樣放飛在空中,呈給天空中崇高的音樂巨匠。文中充滿了一些程序之類的樂理術語,讓我更感到陌生。到底還是有一個孩子死了,馬力,似乎是在家鄉(xiāng)被土掩埋了,但仍然以幾種實物形態(tài)存在于大家身邊,最后他們?yōu)榱藚⒓右粋€國際性音樂比賽,又各自喪心病狂地投入音樂創(chuàng)作,簡直要以自己的音符力量分解這個世界……畢業(yè)典禮,得獎者是一個難忘的亮點。大家也必將離散。
       整個感覺是在寫一首短詩《如歌少年》。也看出,作者文字分裂、游移得厲害。大概也就成了他的風格。
       這并沒有改變我之前的偏見??墒堑诙痘煦缂恿ǜ胥丁纷屛覍ψ髡吖文肯嗫矗淖珠g流淌的瀟灑、自在、幽默、飄逸堪稱上乘。小說采取今昔交錯纏繞結構,以不停的空格行來回轉換推動情節(jié),像一朵曲線優(yōu)美而單調的麻花。文革時代小孩子們在罵人、批斗、司令部和學校之間呼呼地玩耍,屏住呼吸破除一個個新鮮刺激的禁忌;根正苗紅的家庭不斷發(fā)生著變故,而漂亮女人嫁的人確實像地主一樣富得流油的貧農村干部,鄉(xiāng)土的骯臟生活方式那時卻有著迷人的魅力;這個“淳樸中國”后來被女主人公不斷地以詩意、哲學深意的方式講給她英國人的男朋友,英國人似乎對淳樸中國很感興趣,而逃離中國的女孩子們就以某種自由自在的方式與之棲息在一起;她們的魅力連同中國的魅力一起消散,中國變得世俗化、商品化,于是在國外的愛情也破碎了,她們的記憶在過去和現代之間游蕩;而經歷世事變遷的媽媽和小姑像兩個冷靜而自我陶醉的老修女,溺愛、嘮叨著女兒,看起了現代電視。不過小姑看不慣,想聽戲曲而不得,只能“轉身進廚房去了?!?br />    另外,文中有很多反諷式的解構話語,比如大段大段原文抄錄紅色革命歌曲,一路下來列上后來的流行歌曲;比如“王寶釧”彈詞比賽中三四個不同版本(作者頗有才氣);比如罵人話語的幽默運用。
       很難在一部小說里同時把文革風貌和現代國外生活糅合地如此曼妙、自然,感覺歷史活在當下,當下飄飛到不知何處。同時,生活細瑣、性格情致和心理鉤沉都非常纖細深刻。
       第三篇《藍天綠?!?,我之前聽說是寫“女同性戀”的,這個說法把我害慘了。我是抱著濃厚的YY心態(tài)進入的,可是出來時渾身是WW。數天前,對身邊一個朋友說,“哈,《挪威的森林》上映了,可以去看看哦”,轉念一想,不對,“不,千萬別去看為好。本來小說男女主人公在我腦子里只是兩三個模模糊糊的影子,我倒覺得這模模糊糊挺好,看了定型的人物,反而破壞的一團糟”。朋友表示贊同,拿“開始就看《紅樓夢》電視,后來看多少遍書都總是想著陳曉旭”云云為我佐證。
       以至于我反過來倒要懷疑它到底是不是真的寫“女同性戀”。只不過是三個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我,蠻子,陸升。是三個對音樂(流行歌曲)瘋狂熱愛的人。陸升是男,其余是女。我不停地在錄音棚錄歌,準備發(fā)磁帶唱片,聽著電話里丁老師的鼓勵、指導,聽著鼓手、合成器手爭執(zhí)吵架;我只有在陸升的音樂伴奏下才能不停地唱下去,無休止,和陸升有著一種默契,但陸升其人在作者的口吻著卻仿佛是個機會,欲言又遮,星星點點,且從未出聲。相反,我無時無刻不沉浸在對蠻子的回憶、思念和敬畏之中?;貞?、思念的是和蠻子的雜亂開心、心有靈犀的生活,敬畏卻是另一回事。蠻子的嗓音極好,完全可以征服地球人,但是蠻子從來不做違背自己意志的事,很多庸俗、惡心的事跟她無緣,她只知道唱她自己的心靈,比如“我只屬于我”之類。蠻子已死去,我始終陷在對蠻子的近乎懺悔般的思戀之中,不管自己的唱片贏得多少歡呼。
       話說回來,如斯人鬼情未了,要說不是同性戀,也不大說得過去。想起《斷背山》《藍宇》《蕾絲邊》及王小波《似水柔情》之類,比起他們,作者不過一直在嘮嘮叨叨說話和談論音樂罷了。而從沒提示或暗示這種感情到底是什么。
       《藍天綠水》一上來就引用The beatles的英文歌曲《Let it be》,作者寫道,“所有人都在爭論‘Let it be’翻出來到底是什么,我才不管對錯呢,我只愿意照我那個朋友的解釋,他說,那是”,正在這時,書要翻頁,我腦子里立刻閃電般自動接續(xù)上一句話,“去他媽的吧”……是的是的,一定是這句話,很有可能,為了求簽靈驗,我在心里閉上眼睛,雙手合什晃了兩晃。猛一翻頁,見那幾個字是“去他媽的”——真奇妙,我只比原文多了一個語氣詞“吧”。除了我(?。┞斆髦猓部赡苁鞘艿搅饲懊妗痘煦缂恿ǜ胥丁返挠绊?,所以才脫口(腦)而出。
      
       第四篇《尋找歌王》依然是寫音樂(流行音樂),可事實上完全不是,那只是表象。可以說作者是在為音樂勾畫魂靈。那就是我的男朋友B,那個上南下北,深入熱帶雨林、深山,再也不會回來,只為尋找歌王、拜歌王為師的人。就像諾瓦利斯小說中那個追尋藍花的人。我作為B的女朋友,實在受不了深山的艱苦環(huán)境,回到城市,開始出唱片專輯,但也無時無刻不被B或歌王的靈魂捆縛著?!澳愕母枞际浅兜保彝涣诉@句話;算命先生給我算命,那情景也讓我心有余悸。
       歌王在哪兒呢?歌王是扯淡!我這樣罵。但是B永遠回不來了。后來我看到深山里歌王坐在懸崖上,一群歌精圍坐,婉轉優(yōu)美的歌聲回蕩不息。歌王是B的靈魂?B是歌王的靈魂?歌王和B誰是真誰是假?在幽魅神秘的世界里,B最終也融入那群歌精之中,向著天外、向著歌王,一束白光罩住他,他一絲不掛,就像一個歌王。塵世中的我最終以奇特的方式獲得了演唱會的巨大成功,我要求燈光師把偌大的舞臺打成一束光圈,就像歌王降臨。然而我始終沒有勇氣一絲不掛走進那個光圈。
       在這篇里,作者的語言也是一種柔軟奔流的純熟。讓人在難以呼吸中濡染到某個眼睛的淚水和走動。一種大概屬于劉索拉的美的語流。
      
      
      
       3
       紅五角星在上,膜拜膜拜再膜拜,萬歲萬歲萬萬歲。
       潘冬子何許人也?長大過的人都知道,我們小時候,10歲以前,最愛看的革命電影有兩部,第一要數《小兵張嘎》,第二是《閃閃的紅星》,看過后大家心里都有了瞄準手槍、揚起柴刀,殺人砍人的潛意識沖動,這沖動被壓抑多年,只有在我們真正長大成人,具備身手之后才能發(fā)泄出來。不過這部分人都受到了刑罰制裁,至少也是蹲三年號子,罪名是刑事犯罪。但當時,那是再美好不過的回味,他們激活了我們小小軀體內的熱血,激活了我們貧瘠幼稚的夢境,張嘎子、潘冬子,我們崇拜的對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一千個林黛玉,可是80后數量上億,所以就有一億個張嘎子和潘冬子。
       由于《張嘎子》是個黑白片,而《潘冬子》是如詩如畫的彩色電影,所以從色彩上比拼,后者就給我們留下了更為美麗的記憶,潘冬子的形象更為雅致、靈動。我始終忘不了潘冬子那雙善良、清澈、晶瑩、發(fā)光的眼睛,忘不了一前一后熊熊的烈火,忘不了小英雄舉起柴刀向胡漢三連連猛砍時的似海深仇和熱淚盈眶,忘不了紅軍叔叔把一枚鮮血染紅的五角星放在潘冬子手心、又給他別在額前的軍帽上,忘不了革命形勢一片大好時那滿山遍野的映山紅。
      
       劉索拉又是誰?這我就不知道了,我才疏學淺,對活躍于近30年以內的藝術家們基本很陌生。是因為有人向我提起“劉索拉”三個字,我才拿起這本書正兒八經地看起來。
       那么我們也不必學究地去考查,這里只對其名字做一番考究。劉索拉,流索拉,綹拉索——流,流氓,流里流氣;綹,綹子,土匪痞子;索拉,口語,口水飛流直下時候嘴里發(fā)出的混亂語詞;拉索,人無聊的緊,無聊的成了精,全身骨肉伸直再伸直,把自己扭合成一段結實的鋼索,橫吊在大峽谷上方;拉索,拉鎖,就是拉鏈,拉開拉鏈后可能看到白白的乳溝,可能看到紅黑色蕾絲內褲(認為我在耍流氓的請let it be),還有可能看到一件再普通不過的紅毛衣……
       依據我以上列舉數列,你可以看到,解釋的越多,可能性更多。
      
       潘冬子,白白的口牙,圓圓的臉蛋,是可愛、樸實的代名詞;劉索拉,不知其何許人也,性別不詳(開始我感覺是男的,看了小說越發(fā)覺得是女人),似乎歪牙裂嘴,卷發(fā)蓬亂,自號生活藝術家,是混亂、畸變的象征。
      
       這里拿潘冬子和劉索拉作比較,其實沒別的意思,筆者一開始就沒打算說明什么問題。僅僅是放在一起,看出,這兩個人的確有差異。這就是這篇小文。
      
       話說回來,其實作者小說中也有一個憨厚樸實、個性純真的潘冬子在,比如文革中的小孩子。解放后,潘冬子受到時風濡染,唱起了流行歌曲,“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成了誰?說不定潘冬子長大后成了個流氓,成了劉索拉。
      
  •      這算不上一本有深意的小說?;恼Q的語言刻畫頹廢的人。如果還在學生年代,可能這樣的小說能帶來點共鳴。畢竟已經是完全的社會人,看看也就作罷了。
       可能小說的象征意義遠大于小說本身蘊含的意義吧,或者直接說,這本就是一本無主題無意義的小說,表達的只是一群人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
  •     這是我十幾歲時最喜歡的一篇中文短篇小說。我讀的版本是一本小說集里的一篇,那時因為太喜歡,所以我把它撕下來,然后把別的都扔掉了。我讀了好幾遍,而且現在還保留著。雖然過了很多年后我才開始聽古典音樂,但我想我對古典音樂的興趣和它很有關系?,F在聽古典音樂,時常會想起里面的片斷,比如聽到強有力的演奏,就會想起那句經典--“媽的力度”,聽莫扎特時就會想到它的結尾......
  •      剛剛看完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 ,頓時覺得人生怎么那么無奈。與美好的憧憬、理想差距是如此之大,當我剛上大學的時候,也是一切都那么新奇,單就“師兄”“師姐”這兩個詞在我心中是如此的敬重和崇拜,遠遠超過于輔導員和老師。社團,證書讓我們忙的不亦樂乎。后來發(fā)現一切不盡如此,逐漸每個人開始過上了簡單的三點一線。只有在考試時那個空蕩的自習室才會被擠滿,空氣不流通的時候,剛好有那個不小心的泄出了PP,那就宛如爆炸的地雷或是被暴曬的瀝青,讓人無處可逃。
       因為最近出差睡眠不好,看完后眼睛已經酸痛的不行了,剛好聽到衛(wèi)蘭的霎眼嬌,那種調子讓我感覺到以前的那種空洞。霎時間讓我的眼淚找到了理由。
      
  •     棗讀173期首發(fā),標題有改動。更多棗讀文章www.izaobao.us(需翻墻)
      
      ————————————————————
      
      政治鐵腕的逝世往往會帶來短暫的自由時期。在蘇聯,赫魯曉夫推行的有限的自由化政策持續(xù)到五十年代末,一直到蘇共領導感到實實在在的政權危機,而東歐的去斯大林化運動則更加轟轟烈烈,直接引發(fā)了波蘭和匈牙利事件。這段時間被西方歷史學家稱為“解凍時期”(名稱取自愛倫堡的中篇小說《解凍》)。在文藝創(chuàng)作上,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yī)生》和索爾仁尼琴的《伊凡?杰尼索維奇的一天》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所謂“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從1976年開始,傷痕文學和反思文學先后出現于中國文壇,并隨著1980年“四人幫”的公審達到了高潮。隨著國門被打開,各種西方思潮涌入中國。在高等院校中,學生們在討論尼采和薩特。在文學界,一時間幾乎所有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作品都能找到了。這種政治、經濟、文化上的開放化伴隨著八十年代末的那場著名悲劇走到了另一個轉折點。
      
      八十年代中后期,一批深受西方現代、后現代主義影響的作家如馬原、余華、莫言、葉兆言等開始嶄露頭角。1985年劉索拉發(fā)表了其第一篇先鋒小說《你別無選擇》,揭開了中國文學對敘事方式、語言實驗、生存狀態(tài)進行實驗的序幕。寫作之外的劉索拉還是一位先鋒音樂家,涉及歌劇、音樂劇、交響樂的作曲,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搖滾歌劇《藍天綠?!?。在中國涌現出一定數量的實驗音樂家之前,劉索拉很早就開始專注于發(fā)掘聲帶的無限表現力。而作為先鋒小說家的劉索拉,其早期作品均以音樂為題材。1987年移居海外之后的作品則更加多樣化。2009年作家出版社發(fā)行的共和國作家文庫(共80冊)再版了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收錄了四部中篇小說:《你別無選擇》、《混沌加哩咯楞》、《藍天綠?!贰ⅰ秾ふ腋柰酢?。
      
      選擇
      
      《你別無選擇》展現了一所音樂學院中無所事事的一群青年學生的荒誕生活。小說的著眼點并不在探究任何意義,而是隨意勾勒出“迷惘一代”混亂的生存狀態(tài):頗有才氣的李鳴成天只想著退學;森森從來不洗澡,熱衷于模仿貝多芬,口頭禪是 “媽的,力度!”;馬力回家探親卻被窯洞砸死了;孟野不僅“非法”結婚而且還鬧了“作風問題”,最后被開除了學籍。小說標題取自老師對李鳴說的話:“你老老實實學習去吧,傻瓜。你別無選擇,只有作曲?!?劉索拉說,寫《你別無選擇》就是感覺人生就是很無奈的,哪怕這件事情再不容易也要做,因為你注定要做這件事情。
      
      關于頹廢青年在迷茫和無可奈何的生活中作出選擇的題材,索拉甚至超前于某些在西方引起過軒然大波的電影。1996年上映的《猜火車》開篇臺詞是這樣的:選擇生命,選擇工作,選擇職業(yè),選擇家庭,選擇大彩電,選擇洗衣機、汽車、雷射碟機,選擇健康、低膽固醇和牙醫(yī)保險,選擇樓宇按揭,選擇你的朋友 ,選擇套裝、便服和行李,選擇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裝,選擇收看無聊的游戲節(jié)目 ……選擇你的未來,選擇生命 ……太多選擇,但我干嘛要選擇?我選擇不選擇。
      
      而在《混沌加哩咯楞》里,作者對生存狀態(tài)的拷問則更加直接。主人公黃哈哈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如何把世界分成對的和錯的。開篇,老師教育幼兒園里的小朋友“從小要學會揭發(fā)壞人壞事。”所謂與壞人壞事作斗爭就是宋力放屁以后威脅“我”不許揭發(fā)他,反而把“我”揭發(fā)了。不是輸就是贏,不是人民就是階級敵人,“曹雪芹是不是非得戰(zhàn)勝莎士比亞?李白是不是非得戰(zhàn)勝歌德?黃哈哈在紙上寫滿了對錯二字”。但對錯的標準是如此滑稽,哈哈發(fā)現它們在現實生活中完全行不通:“老地主”前幾天還是拉三輪車的工人,這幾天突然變成了地主,可能就像他曾經是地主某一天突然變成拉三輪車的工人一樣快;黃哈哈想當紅衛(wèi)兵可是總“不夠格”,好不容易會罵“你媽屄”了,“學校里出了一個逼我的罵人詞匯多幾百倍的英雄,他寫了一張批評老師的大字報,從頭到尾四百句罵人的話,沒有一句是重復的?!艘话恕娜擞纱说贸鼋Y論:只有這種好漢才配當‘八一八’紅衛(wèi)兵。”荒誕生活中的是非選擇并沒有因黃哈哈進入成人的世界而結束,她的好朋友娃子不斷強調:“你必須有你自己的生活方式?!惫廊会葆澹骸拔业氖澜缭谀膬貉剑俊?br />   
      狂歡
      
      狂歡(Carnivalesque)理論由前蘇聯文藝理論家米哈伊爾巴赫金(Mikhail Bakhtin)定義。在巴赫金看來,文學作品中荒誕的集體狂歡和顛覆可以追溯到梅尼普(Menippean)的諷刺詩體。在《混沌加哩咯楞》中,周圍的世界雖然荒誕,但它在十一歲的黃哈哈面前呈現出與成年人不同的映像。孩子們不再上學,不必遵循陳規(guī),一時間,一場政治運動轉變?yōu)闊o秩序的集體性狂歡?!拔彝炱鹦渥雍脱澩?,身子在衣服里面直逛蕩。系上最寬的武裝帶,皮帶繞著腰圍了兩圈兒。挺胸。白‘回力’像兩條大船。小辮兒支在頭兩邊,軍帽蓋住眼睛。胸前是鬧鐘大的像章。跳‘造反舞’時動作要大方,兩手叉腰兩腳叉開頭跟著節(jié)奏狠狠地甩?!边@種青春狂歡,讓人不禁聯想到姜文1994年指導的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
      
      在影片開頭,馬小軍和他的伙伴們歡快地騎著自行車,唱著改編過的革命歌曲從觀眾面前呼嘯而過,之后漸漸遠去。此時畫外音響起:“七十年代中期,北京還沒有那么多的汽車和豪華飯店,街上也沒有那么多人。比我們大幾歲的都去了農村和部隊。這座城市,屬于我們?!迸c之相似,劉索拉筆下的狂歡場景在“慶祝最高指示發(fā)表”的夜晚達到了高潮,哈哈喊到:“真他媽興奮,真他媽黑的夜,真他媽冷的天, 真他媽晚的時間,你能走在大街上跟著一群烏合之眾亂喊亂叫,能放鞭炮能喊能叫能敲鼓能大聲笑能乘機大聲放屁能乘機吊嗓子能干所有正常的夜晚不能干的事。萬歲!萬歲!!萬萬歲!??!”直到哈哈回家后突然發(fā)現那扇大紅門上貼著一張大字報,“上面寫著我爹我媽的名兒,還打著黑X?!?br />   
      黑色幽默
      
      文革剛結束后,人民急需一個發(fā)泄十年積怨的渠道,中共將所有的輿論譴責都指向了“四人幫”,控訴“四人幫”的累累罪行以及反思的主題盛行于中國文壇,而劉索拉則用一種近似黑色幽默的手法顛覆了傳統(tǒng)敘述方式。在此之前,中國文學史上已經有太長時間沒有能讓讀者一笑的作品了,除了老舍偶爾還會在小說里展現出他幽默的一面。
      
      值得一提的是劉索拉在《混沌》里表現出的對排泄物的格外關注:常見村里那些鴨子從池塘里爬上來,抖著翅膀排著隊進到那個大廁所里去游泳,一會兒他們又抖著翅膀出來了,再排隊走到池塘邊跳進去。那個池塘是村里唯一洗菜刷碗洗衣裳的地方 ?!写挝覀円黄鹑ゲ说馗苫顑?,我看見頭天澆在地里的糞被太陽曬干了,王華就說: “拿手把它們掰碎吧,菜可以吸收它們。 ”……我站著發(fā)愣,王華就下手開始掰糞。 ……“這都是好東西。 ”王華的口氣跟她老公一樣了。然后她大方的掰下一根菜心請我吃。我吃了一口,全是糞味兒,反正還是好吃 ?!髞硭龖蚜嗽?,有天不小心摔進糞坑里了。村里的人就都等著看她生出個什么樣的屎孩子來。生下的孩子極聰明,一點兒也不臭,就是喜歡玩兒他自己拉的屎 。
      
      這種Toilet Humor在西方文學尤其德國文學中已不算新鮮,但劉索拉之后只有余華在05年的作品《兄弟》的開篇精心描繪過主人公如何在廁所里偷看女人屁股的場景。另一位擅用黑色幽默的作家王小波在1995年做客《三味書屋》,當被主持人質疑其寫作態(tài)度時的回答也許可以代表所有用同種手法描述苦難的作家的心情:“我所看到的生活就是這樣的,你看像我這個年齡的人,經歷過文革啊,經歷過武斗啊,經歷過很多荒唐的事件,今天看起來雖然很沉重,很悲慘,但是當我是個孩子的時候看著就是覺得很逗,我不覺得有什么別的”……“我個人覺得,對于好多悲慘的事件,好像除了黑色幽默,沒有更合適的手法來寫了,我個人的寫作準則是,要舉重若輕,舉輕若重,特別悲慘的故事,再很重地去寫的話,那么就太沉重了?!?br />   
      結語:寫作對于劉索拉從來就不是“職業(yè)”。在2009年11月的《亮話》欄目中,洪晃問到:“你什么時候選擇用寫作表達一件事情,什么時候用音樂?”劉索拉答道,她不乏“靈感”,但缺少“技術”;寫作不是刻意而非,腦子里有文字的時候就出來了。即便如此,劉索拉也已經給后革命時代的中國文學帶來足夠多的“先鋒”元素了。
      
  •     有意思的文筆源自于有意思的生活。
      一直覺得藝術類的學生是一個神秘的群體,
      這篇小說就像一塊大大的帷幕,
      把蒙在里面的舞臺真實,或是虛幻地展現在了我們眼前……
      很羨慕那群乖張而又可愛的大孩子們,
      通向藝術的道路,不是可以更真切地看清自己么?
      
      這篇小說雖然寫于上世紀80年代,
      但現在讀起來依然前衛(wèi)感滿滿,
      有幾處讓我忍俊不禁。
      也讓我有機會去了解了一下劉索拉的音樂。
      
  •     一直很喜歡她的音樂,不知道書的感覺是什么樣子的,不過,人如其字,音樂如此,書應該也不會差~~很想去看,一定要看……看完再評價~
  •      在我十三四歲的時候我無意中看到了這本書,劉索拉那黑色幽默嬉皮士的寫作風格深深震撼了我,我一直讀的是一些描寫中規(guī)中矩的東西,突然讀到這種筆調戲謔的小說覺得帶吸引人。之后我又看了好多遍,書中描寫的那些音樂系的才子們的生活也讓我一個初中生產生了很多興趣。將近二十年過去了,我依然牢牢記著這部小說和它的作者女作家劉索拉。在以后的很長日子里我都希望自己能成為劉索拉這樣的才華橫溢的女作家,至今她依然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這部小說也是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大家看看吧,真的好看!
  •     劉索拉是京派的大女人-透著皇城根下的大氣和才情。。
      她的靈感太妙了,很多話一語中的,擲地有聲,
      可她卻說長久的親密來自邏輯,來自結構:)
      豈不是另一個意義上的“短暫的激情不值錢”。
      哦,你可以有很多情人,它讓你知道生活多么美好:)給你靈感和快樂,可是事業(yè)是你的婚姻-你們的關系冷靜而享受。
      - 這是生活的本質
      
      探究索拉,太有意思啦:)
      
      “我的根”
      
      年輕的時候不可能高興,因為有許多的問號沒有解決?,F在高興得多,是因為問號相對少了一些。”
      
      “我最喜歡的女性角色是我的母親。她是中國第一代女權主義者,上過抗大,后來在上海學音樂,她是一個沒有正式發(fā)表過作品的作家。在她去世的時候,很多老一代的文藝家都去參加她的葬禮,她很受人尊重,也從沒有妥協過,所以我給她寫了一個歌劇。但是我不配寫她的一生,我寫不了,我就寫了我和她靈魂的對話。”
      
      人的幸運有時候是集體的,我是我們班同學當中最困惑的一個,他們的腦子都比我清楚,他們都知道畢業(yè)以后他們都要往哪兒走,我最沒目標了。
      這就是語言的力量。
      
      音樂學院影響太大了,等于在音樂上徹底給我建立了一個很雄厚的基礎……因為我的性格是到處拐彎的,我對音樂一下拐到搖滾,然后龐克,然后雷鬼,然后舞曲,然后藍調、爵士,等于出國以后我把音樂學院以外的音樂又全學了一遍。但我每走一步,我都會回到音樂學院的體系來,我走出去之后回來,腦子對音樂又清楚了一塊,搖滾、藍調,和我們在音樂學院學的西方古典的音樂是一脈相承的。所以我再怎么學西方的音樂,最終都會回到古典音樂這個根上來。就像中國音樂一樣,音樂學院也給了我一個特別厚的根,
      
      
      “創(chuàng)作和風格”
      
      
      “我從來就沒想過要引導任何人的行為,我是在表達我自己,大多數的時間我就在家里寫我的東西,我是非常獨立的寫書的或者做音樂的人。,作家可以用笑話和虛構寫出來最殘酷的生活事實?!?br />   
      搞創(chuàng)作的人獨立的思考和有自己的風格是非常重要的,中國的教育不是特別強調個性,而德國的音樂教育是一定不能遵守在學校所學的東西,你一定要去創(chuàng)造你自己的系統(tǒng)?!薄八械闹R都是給你提供多一些選擇的機會,而不是讓你套在里面永遠不出來。
      
      藝術創(chuàng)作如同打開人腦子里的各扇
      門,創(chuàng)作時是順著門向里走,創(chuàng)作完才
      把門里面的東西推到門外面來出示。
      
      我喜歡幽默和反諷,喜歡打破規(guī)則,喜歡讓腦子老轉新花樣。不光是在文學里,在生活里也是如此;
      我用音樂的方式思考所有的事
      
      人到了另外的環(huán)境中才知道你自己是誰;
      當你知道生活的本質后,知道很多真實的東西,就沒那么多酸情了;
      生活的一些事情悲哀到無法形容,形容出來的倒不悲哀;
      文字就是個建構的過程,文字和現實永遠都有misperception-面具和假象之惑,也缺乏場景感;回憶錄和情書都不能逃脫面具的作用,因為我們都喜歡面具,享受幻覺,把自己藏在文字后面
      
      作品:
      《女貞湯》寫的是政治和各種普通女人的關系。新歌劇《驚夢》則寫的是時代和女性野心的一種悲劇。我寫女性意識時不是光強調女權主義和女性優(yōu)越等等,我倒是更強調女性心理的全面角度,包括女性特有的陰暗,狡詐,軟弱,和心理障礙等等。強調女性的平等,必須面對女性的弱點,和有能力自嘲。
      
      
      女性主義:
      
      女人是很復雜的生命,比男人的生理結構復雜,經歷
      的感情和生理折磨比男性多,所以對事物的感悟很直接但是表達
      方式又往往不是直接的。所有的女性都曾經美麗如花,但如果不
      能平等地和男性一樣對自己的腦子挑戰(zhàn),青春就很快夭折,女性
      魅力是和智慧共存的,否則女人最后就成了被男性品頭論足的犧
      牲品。
      
      我是女人,經歷所有女人的經歷,用不著在乎作品是否有
      女人味或無女人味,女人在我的創(chuàng)作里已經不光是自我概念,而
      是又抽象又具體的,無所不包的題材。
      
      東方和西方
      
      我覺得中國現在的環(huán)境,獨處的東西太少了點。很多文化現象都是群體創(chuàng)作的結果,人需要獨處,因為這樣你才會自己摸索出來一條路。
      
      很奇怪的是在國內的人反而有時間吸收信息和思考,因為沒有國外的生存壓迫,而且有一種大地歸根的踏實和使命
  •      還記得當年大學里現代文學的一位教授在談起劉索拉和這部小說,那種調侃卻又相當珍惜的口吻。于是趁著好奇心,在圖書館浩如煙海的圖書中,找到了它。小說并不長,但精致非常。那些詞句有趣詼諧卻又相當正經,幽默夸張卻不惡俗。雖說寫的校園生活是80年代的,但歷久彌新。在大學校園時,每每路過琴房,聽到關閉的房門內流轉而出的旋律,就想到了小說中的片斷;每每聽到熄燈時,同樓道音樂系的女生邊洗衣服邊唱歌拉嗓,就會聯想到小說中的主人公。那時《大話西游》正當紅,無厘頭的對話熨貼了大學生的內心,讓人產生反陳規(guī)反世俗的認同感。而當看了《你比無選擇》,就會知道,無厘頭并非周星星的發(fā)明。早在80年代就有“驚世駭俗”的小說問世。想來終于明白教授那口吻的真正含義。
       聽說書中描寫的那些反叛形象現在都成為世界著名的作曲家,并且將在2006年首次相聚德國,與歐洲最高水平的現代室內樂團合作,并且首演將以《你別無選擇》冠名,進行世界巡演,其中一站是在中國。
  •   我正處于人生的迷茫期,大學馬上就要畢業(yè)了卻不知該做什么。
  •   青春的迷茫叫作。黃碧云的凜冽,郝蕾的耽溺,果真與青春的迷茫落入同一窠臼。
  •   所以青春就是作~
  •   do ruai mi fa so la...
  •   看到倒數第四段時我猜你肯定讀過王小波,果不其然,而且發(fā)現我的荷爾蒙已經穩(wěn)定了
  •   “而且發(fā)現我的荷爾蒙已經穩(wěn)定了”……我不明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真的能聞出“王小波”的味道?我有些無語。。
  •   看了你的評論,決定看一下。
  •   最早是在《人民文學》上看的,看了很多遍,仍然喜歡現在。。。。。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