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叫世界停止三秒

出版時間:2005-05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文匯報筆會編輯部  頁數(shù):302  字數(shù):27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誰能叫世界停止三秒》,取自余光中先生去年在筆會發(fā)表的一篇文章。余光中先生其實是笑談,他說當今誰能叫世界停止三秒呢?只有攝影師。他叫你“不許動——一、二、三”,你就不敢動。其實我們每個人自己知道,世上自有能讓一切停止三秒的力量:美出現(xiàn)的瞬間,善的真身,愛得絕望之時……而每個人,對這些又都有自己具體的想象與化身。我們的奢望是,當你手里有一本筆會文粹時,世界也會停止三秒。呵呵。    2004年筆會文粹依去年體例,按內(nèi)容分輯編輯,依然有“日?!薄ⅰ白h論”、“記錄”、“譯文”、“親愛的伙伴”諸欄目。“日?!彼坪跏亲顪睾偷模瑮顬懙摹短焐鷮俸铩?,雷抒雁的《野教》,彭瑞高的《關(guān)于母親的五年計劃》,以深情和諧謔滋潤著生活;但也有金宇澄的《馬語》,馬的壯觀無畏,浪漫激情,沖決一切羅網(wǎng),給出了日常的另一種定義。令人高興的是,“議論”欄目收入文章數(shù)量大大超出往年,對泛濫的手機短信的議論,對沒有隱私的日記的議論,對民居移植的議論,對標準答案與集體作弊的議論……在一個個地方的提問與警惕,是我們插在大地上的思想的標桿。“親愛的伙伴”不幸成為我們悼亡人的一個欄目,去年離去的人,有黃?,陳中偉,臧克家,陳原,陸星兒,阿拉法特,薩岡……但愿在我們的輕聲呼喚中,“親愛的伙伴”遠行不表示隔絕,生死也許并無界隔……    新增加的內(nèi)容,有“希臘·奧運”專輯。雅典奧運為去年一年帶來期盼、興奮與喜悅,它不僅是四年一次的體育盛會,也因為希臘的介入,讓人看見了清新的文明因素。希臘文明亙古愈新,成為我們時代的一面鏡子,作家張承志和哲學家陳嘉映的文章,令人思之再三。另一新輯為“故鄉(xiāng)與世界”,一部分來自去年新開辟的“城市通信”專欄,一部分是作家們流動在世界各地寫來的稿子。在這個全球化時代里,故鄉(xiāng)與世界,成為牽動我們神經(jīng)的重要兩極,韓少功的《月下槳聲》,西?的《槍之夢》,陳平原的《巴黎的教授們》,愷蒂的《一個普普通通的約堡黃昏》,徐津的《城市之光》……這些記錄,傳達出這個復(fù)雜世界變化的溫度,在這些多樣的細節(jié)與體溫中,怎么自處,又如何躍然?“藝術(shù)”專輯始自《那天中午的話題》(趙川),收入關(guān)于現(xiàn)代藝術(shù)是《先知的寂寞,還是國王的新衣》(林谷芳)的爭論;“對話”欄目緣起兩篇精彩對話:張玲、胡曉明就馬加爵事件的對話——《春者,天之本懷》,以及陳丹青、張永和等人對中國建筑形式“新江南水鄉(xiāng)”是否可能的激烈爭論《有情江南》……    2004年,要特別感謝吳冠中先生、流沙河先生和遲子建女士。吳冠中先生晚年自傳《我負丹青,丹青負我》交給筆會率先發(fā)表,把我們帶入藝術(shù)家熾熱而珍貴的心路長河;“流沙河專欄”與“簡樸生活回憶錄”(遲子建)是2004筆會的兩個精彩專欄,他們的寫作綿綿有致地呈現(xiàn)出有歷史、有內(nèi)涵、有感情的生活。遺憾的是在編書過程中只能選其一篇。在這里,對作者和讀者都要說一聲抱歉。    在這本文集中,兩個作者的名字加上了黑框:馬驊和蘇珊·桑塔格。如果說筆會經(jīng)年倡導的是一種與寫作閱讀相伴隨的人生,那么這兩人無意中成為了“寫著生、寫著死”瀟灑理想的典范,寫作者就是應(yīng)該死于寫作,不是嗎?桑塔格對美軍在伊拉克虐俘的評說,是她生前最后一篇文章,臨終的她卻給出了對當代文明的一個重要觀察:“以前,對私生活的種種隱秘,人們幾乎守口如瓶,而現(xiàn)在,人們吵著要上電視節(jié)目,抖露隱私。這些照片所顯示出來的,不僅是那種毫無廉恥感的文化,也是對毫無內(nèi)疚感的殘酷行徑的極度崇拜”。年輕的志愿者馬驊在梅里雪山山下的河流中落水身亡。一直難以忘懷的是,馬驊死訊傳來的那個深夜,北京有詩人朋友激動地來電:“你們可以做做馬驊啊,自從顧城死后,詩人的理想主義這些年一直在死地徘徊,而馬驊,把理想主義帶到了生地?!?/pre>

書籍目錄

希臘·奧運 奧林匹克啟示 回到希臘 希臘是一個奇跡親愛的伙伴 她與平庸有一個對照 陳中偉 師恩半世般真 父親的深情 不會哭的女人是可怕的 夢見阿拉法特 與西諦先生一夕談 黃霑:歌魂不散 永別了,憂愁 陳原的幾句外國話故鄉(xiāng)與世界 月下槳聲 巴黎的教授故事 從沙龍到小星 槍之夢城市之光 狗年月 發(fā)現(xiàn) 扇子·冰·芙蓉花 一個普普通通的約堡黃昏 最蒼涼的海岸記錄 一股液體流經(jīng)西海固 我的仲夏夜之夢 九十歲的生活議論 指尖上的漢語 也談1.9億條短信中的語言玄機 我們的足球和自由 詭道之詭 從“川妹子品牌”說“經(jīng)濟英雄” 唐伯虎也需立法保護? 民居不能移植 以公共交通為榮 辛棄疾、杜甫與偷兒及其他 沒有隱私的“日記”不是日記 癌癥,讓我們說出來! 垃圾與豐胸 何必文人比美人 耳的訴求 ……藝術(shù)對放譯文日常特稿其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誰能叫世界停止三秒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關(guān)于筆會文粹的評論,我有幾個了,不想多說。確實是很好的書籍。值得擁有,值得閱讀,值得收藏,值得說一說。
  •   很便捷,很不錯,質(zhì)量有保證!
  •   如題。。。。。議論的部分很精辟,入木三分
  •      文學的美景良宵于我,卻是以中文字為原體的散文,雜體小文,短小精悍的絕句詞話,篇幅不冗長的隨筆,小說。靈飛于素,言藏向?qū)?,凝結(jié)在具象的簡句快語,不經(jīng)意緩緩筆端下暢流的情感,悟頓,追思,細涓暖流表述出深厚得活在當下憶古存今的坦蕩和人欲凄清的悲樂。
      
       哲學里邏輯,倫理,美學的真善美如要力握精髓,深究明理,不免要結(jié)合史載或眾多在時間年輪里洗脫精練的評論批判中伏伏然,碎碎念,讀完之后卻常有如釋重負的不可理喻,終一身輕松的吁嘆,真可謂“最后總要閉一閉眼睛,平一平心跳,回歸于歷史的冷漠,理性的嚴峻”,在南國夜雨敲打窗欞,雨珠與玻璃碰撞的城市和音背景里,竟還聆得蛙鳴蟲吟的協(xié)奏點綴閑日子的空蕩,飄飄然,翻出去年這時購得卻一直因蕪浮之事耽于賞閱的文匯出版社2004筆會文粹《誰能叫世界停止三秒》,嘩然其后靜穆,任自己跌進“霧失樓臺,月迷津渡”的空無,豁品人間。
      
       04年筆會里的寫家構(gòu)成依舊特色,這里的精心能看出上海文界一脈相成的細膩與靈性,一如我喜愛的那個滬本土文學雜志《海上文壇》,甚至在《新民周刊》的文題中也能體會文化根性濃郁的上海編輯們區(qū)別其他周刊對民雅文道的懷舊。今年的作者里張承志,韓少功,陳平原,余光中,劉心武,流沙河,王蒙,馮驥才,余光中,遲子建等文人作家們將聲聲不絕耳的引力引向了自己生活中的最平凡的觀觸與秩事,有悱惻,有筆鋒,有寫意,但更多是活生生的嬉笑,輕松的幽默與實在。穿插在其中的一些我不熟悉名字的作者卻更有精湛的生活體洞,兩群人交叉的文序,閱讀中令人渾然不記作者的身份,倒是被那些所有生活中的真誠感動,再回過頭仔細翻看了一下目錄,作者中還有陳丹青,陳侗,吳冠中,方成這樣的繪畫藝術(shù)從業(yè)者,有魏明倫,查建英,葉延濱,雷抒雁,這些文革后由自由意識和知識激蕩風浪里走出的新一代學者詩人,甚至其中包括唐師曾,楊瀾,劉索拉這些穿越80年代上世紀末的青年代表,一條掛著藍風箏的長線,在幕夜低垂前的荒園牧野,靜悄悄傳遞著對寧靜與愛的平靜回味,仿若是對曾經(jīng)《文粹》周刊和《文匯報》在上世紀中期遭遇的跌宕時運的反撥。筆會的選文還能看到對文人和文化的關(guān)懷與對風云政治往昔人物的體恤,于是我們還可以在平淡的筆墨下徐徐調(diào)動著想象力去親臨臧克家,鄭振鐸,周氏三兄弟,啟功,胡耀邦的點滴平生。
      
       有許多喜歡的小文,按說很難表述隨時滋生的觸動,對我來說腦子里經(jīng)常太雜亂,但還是選幾篇文章小談幾段:
      
       “日常”篇 現(xiàn)上海文學雜志社副主編金宇澄《馬語》讓我一下子想到《馬語者》《The Horse Whisperer 》,當作者說到他曾經(jīng)做了三年馬夫后,還幻想是否又是一個能用特有語言與馬交流的湯姆布克?但是閱讀深入你已經(jīng)不可抑制的被作者對馬的單純生活習性與品行的描寫所動,他豐富的馬場工作經(jīng)歷讓他帶給我們更多鮮為人知的平凡故事,輕美的語言將敏捷高貴的馬的吃喝拉撒,愛欲繁殖,生命的定數(shù),及與人的價值與情感,完全袒露。動物之情孰能在乎,這次卻逃脫不了。
      
       “特稿”篇吳冠中《我負丹青!丹青負我!》,丹和青是中國古代繪畫里常用的兩色,丹青之色不易泯滅,喻堅貞不渝,“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終生探索中西藝術(shù)結(jié)合之路的吳先生在開篇就拋出這樣鏗鏘的兩句“憤”,以為是對應(yīng)著1992年《筆墨等于零》造成的那次激烈的爭論的余波的“氣度”,剛一起讀就知大錯,文章敘述的是他平生的一些難忘之事和“桑榆晚境的苦,樂行程”,他委婉的表達出自己對抽象派和野獸派繪畫的肯定,老來繪畫的安詳和在文學與美術(shù)的比較中對文學的懷念,也卻在生命時日無多的時候承認軀體拖累著精神的謁語,但是不忘贊美自然的復(fù)蘇征象。讓人由生崇敬,也感受了他的安詳卻不間斷的人生追求與反思,一種心境。怪不得他難得豪放說:“一流文章給《筆會》?!?br />   
        “記錄”篇徐敏霞的《一股液體流經(jīng)西海固》是我最喜愛之一。我自己曾在大三的時候考慮過畢業(yè)后支教貧瘠地區(qū),直至今日除母親,無任何人知道,既然已經(jīng)決定考研,走上這條功利性目的性的路子,往事不提也罷,也沒有顏面提。敏霞的自我對白完全鉤起我的心事,希望在人與人之間搭建沒有距離的平臺,讓人們攜手進步與關(guān)愛,環(huán)境艱苦和黃土枯井才更有實現(xiàn)理想的勁頭吧--對于是否能適應(yīng)單調(diào)的生活,作為教師的對當?shù)亟?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無力感的貧境,卻沒有真正思量過,我很期待敏霞的敘述,我想扒下自己的隱晦,雖然依然引鳩止渴。西固海讓敏霞對自己,對生活了20年的城市感,對貧困的定義,對捐助的實效有了更深的提問,對現(xiàn)實,也透露著她的無奈,環(huán)境不是真正的問題,而扶貧的真正的價值在于傳遞出那里人民真實的困境和心聲,從基層做起,扎實得改變最根深的悲觀情緒,支教的是孩子,支持的還有是對那些地區(qū)的信心,矯正觀念,恰當?shù)耐度肱c指導。
      
       “議論”篇劉心武的《耳的訴求》,從對紅學研究的“離經(jīng)叛道”里看不出這位作家在生活是如此細致與“瑣碎”,我讀的有關(guān)他的隨筆都是非常生活化和受用的,這應(yīng)是散文模式最好的圭帛,馬路在《戀愛的犀牛》里不停的強調(diào),為什么我們沒在意過我們的鼻子,愛情是因為他的嗅覺而產(chǎn)生了迷幻,可是最后沒有人理睬他,他自己也沒真正明白過來。而劉對聽覺卻從在餐廳里對人言噪音的難以忍受開始為建筑的聲學設(shè)計開始提出自己的見地,舉例面很廣,并信手粘來對這一現(xiàn)象不斷觀察的“證據(jù)”,這種帶責任感的寫法已經(jīng)相當流行。
      
       “故鄉(xiāng)與世界”篇里有了讓我想拍短片的沖動,《一個普普通通的約堡黃昏》,似劇本的語言真實再現(xiàn)了一男一女在南非被人劫持的經(jīng)過,場景和心理的描寫還有主人翁的想象在一個即將墮入黑寐的黃昏渲染的現(xiàn)實卻又迷離的驚悚;《城市之光》里的以摩的謀生的男子,熟悉的題材,在他接到錢的時候,手背的汗,從側(cè)面緩緩逼近展現(xiàn)他一支濕潤卻光澤的眼眶;《狗年月》,所有的白領(lǐng)的臉都是一個盤子,沒添干凈的盤子,騎著戈達爾的“掃把”,穿梭在無人的城市空殼里追尾一只紅色的螃蟹;《月下槳聲》,我想放在舟山群島的一個小村,所有的農(nóng)民都在說話,是外人無法聽到的,而城里來的人嘴巴不停,卻發(fā)不出聲響,紅衣女孩和她的漁船在河面上,最后的鏡頭語言,所有的漁船都跟隨他們消失在白霧繚繞的光暈深處。
      
       在談?wù)撍囆g(shù)的一些篇章里:斯妤在《眼與心》里概括了自己的散文釋義--把目光投向外部世界,更愿意表達對人性人生的廣泛思考,而非一己的心路歷程,情感方式。藝術(shù)的準則是其一,但是尊崇內(nèi)心的聲音也是不可缺少,文字的重點是讓靈魂飛翔升騰,為什么不完美深刻并且心無旁騖呢?聯(lián)接到林谷芳,趙川等人在04年就對中國當代藝術(shù)的冷靜思考,比之今日在世界各大畫廊和拍賣會上正享受不一般價格指數(shù)禮遇的一群中國藝術(shù)家們,今年,畫廊老板,策展人,媒體風行完全圍繞在了如何教授投資收藏者消費者去看待當代藝術(shù)在世界的增值行情的潛力,經(jīng)營埋沒了歲獨立藝術(shù)精神的探討,趙川04年犀利得指出,主流仍在里里外外尋求與權(quán)錢結(jié)合的機會,批評中國對西方現(xiàn)代藝術(shù)的簡易消費,既沒有對其歷史發(fā)展的清醒認識,而且對資本體制中藝術(shù)的市場化演進的特性缺乏深刻了解,對當代藝術(shù)的模式復(fù)制表面而且急功近利,以為終于找到了可以走捷徑的路子了,林說的更深刻并且循循善誘,作者深刻了中國當代藝術(shù)在當時發(fā)展中所表現(xiàn)出的“渙散,吊詭,矛盾”和對形式的“無遠弗屆”,“迷失”--使人們在感受當代藝術(shù)的時候竟出現(xiàn)了感情震撼的白點,即沒有了美學帶來的歡愉,這看似是一種對傳統(tǒng)藝術(shù)的“破”,實質(zhì)上正是對古典與傳統(tǒng)的無知導致的混亂與焦慮,作者還因此比較東西方文化的淵源,說到“道藝一體”,談到重復(fù)是藝術(shù)的真諦,給我非常大的啟示,因為蜻蜓點水的知識獲取與對太多事物抱以表面的認知曾給人帶來迷惑也阻礙進步,與其說是信息膨脹的現(xiàn)實帶來的困惑,還不如更多思考知識的本質(zhì)還有自己方法的取舍的問題,“很多事情你做一次沒感覺,你做一千次的時候就不一樣了”,不要“游戲的太嚴肅,顛覆得太神圣”,對做學問,做創(chuàng)作,是碰巧碰到,所以拿來?還是真誠和獨立精神,所以運用,簡單的一些點論,讓我長嘆自己狹窄的思考緯度。而這些對中國當代藝術(shù)的一些肺腑之言,雖然對當代藝術(shù)環(huán)境和人的探討不斷升級,但是放在今天也不為落伍。
      
       就這樣,癡醉于這本裝裝幀簡易,紙黃含香的一舊書,又得浮生半日閑,卻下布簾,窗外依舊蕭蕭暮雨繁,了覺還有話,轉(zhuǎn)身在書的扉頁寫下:虛無恬淡,乃合天德,借了老莊的話。關(guān)燈,寂滅里亦真亦幻,襲一身“曲裙深衣”。不小心忽悠碰到床頭的把椅,才恍然醒醒,慌處現(xiàn)代,漸行漸遠了,躡手躡腳在暗黑中爬上床鋪,腦海滑過一絲忖猜,又是一夜歡覺?
      
      
  •   哇...下巴都掉下來了,好長....
  •   這個,還好吧。這是06年瞎寫的。
    不過那時候看書真的很能靜下心來,現(xiàn)在不比當年了,唉..
  •   呵呵,我也是。同感
  •   不過這本書還好,空閑讀物。不推薦的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