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08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新民晚報史編纂委員會 主編 頁數(shù):537 字數(shù):50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作為《新民晚報》的前身和“母本”、1929年創(chuàng)刊于南京的《新民報》,已經有七十多年歷史了。為它編寫一本報史,是所有報社同人和廣大讀者多年來的共同愿望?! ∵@本書按原定計劃是要在1999年《新民晚報》創(chuàng)刊七十周年時出版的。因為報史史稿反復修改,變動較大,多時未能定稿,遷延至今,晚了四年多,所以今天才得以與讀者見面。我們既為之高興,也深懷歉疚之忱?! 〕鲞@本報史之前,其實已經有過多種《新民報》簡史和史料問世。但都不完全。寫法也因人而異,觀點難免不大一致,更缺乏史志應有的準確性、客觀性和系統(tǒng)性。最早的報史,當數(shù)本報創(chuàng)辦人陳銘德、鄧季惺發(fā)表于1949年9月9日“新民報二十周年紀念特刊”的《二十年之回顧與前瞻》一文,概括地記述了《新民報》在舊中國二十年的創(chuàng)業(yè)史。他們又應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之約補充修訂,在《文史資料選輯》發(fā)表。1987年12月,重慶出版社出版了《新民報春秋》一書,收入上文之外,陳鄧兩位又加了《周總理在重慶與我們的幾次見面》一篇,回憶早年中共領導人對于《新民報》的關心?!缎旅駡蟠呵铩匪d諸篇,是在《新民報二十年》一文框架上進一步具體化的五個地方分社、八個日報晚報的史實,分頭執(zhí)筆的都是各地方版總編輯和老報人。如原南京、成都社總編輯趙純繼寫了《抗日戰(zhàn)爭前的南京新民報》;原重慶社總編輯、上海社副總編輯陳理源寫了《重慶新民報史話》,重慶社老報人何鴻鈞補充了《解放前夕重慶新民報的“改組”》一文;原南京社日晚報總編輯曹仲英,寫了1946—1947年間的南京新民報一段報史《黎明前的求索》,陳理源補充了《南京新民報被勒令“永久??钡氖寄?;成都新民報老報人吳亦蘭、韓詵厚合寫了《回顧成都新民報》;原重慶社、北平社總編方奈何寫了《北平新民報回憶》。上海社報史為老社長趙超構先生授意張林嵐執(zhí)筆,寫了《走向新中國》和《我們的探索》兩篇,前者偏重記述自1946年創(chuàng)刊到上海解放的斗爭史,后者注重辦報經驗教訓的記錄和報紙經過社會主義改造,成為人民報紙的經過?! 缎旅駡蟠呵铩肥顷愩懙锣嚰拘守鴥砟暧H自策劃和組織的修史成果,此書出版后兩年,陳先生逝世,又過了幾年,趙純繼、方奈何、曹仲英、趙超構、鄧季惺等先生都不在了?! 缎旅駡蟠呵铩芬粫匀皇俏覀冞@次編纂報史的基礎。除了此書,1982年復刊以來報社老報人中零零星星寫過不少報史資料: 如1982年復刊初期,為回答讀者詢問而寫的關于《新民晚報》歷史的七封信,陸續(xù)刊登在通訊員刊物《新民晚報之友》上。同年4月發(fā)表于中國社科院新聞研究所《新聞研究資料》上的《新民晚報的回顧》,1986年上海新民晚報創(chuàng)刊四十周年時內部發(fā)行的小冊子《新民晚報四十年》,1989年新民報創(chuàng)刊六十周年,發(fā)表于《新聞戰(zhàn)線》的《新民人物志》,1988年發(fā)表于上海社科院出版社《上海研究論叢》的《新民報文化源流》(以上均為張林嵐撰寫)等等。還有1998年、1999年兩年本報創(chuàng)刊七十周年出版的傳記文學作品《民間的回聲——新民晚報創(chuàng)始人陳銘德鄧季惺伉儷傳》(蔣麗萍、林偉平著)、《趙超構傳》(張林嵐著)、《生逢其時——新民晚報復刊十六周年紀實》(唐寧著)三書,以及新民晚報同人征文選輯《我這二十年》,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新民報——新民晚報七十年的歷史。有的著作注意編輯工作經驗的論述,有的著作著重人物描寫,是個別人物的特寫鏡頭;對于報史編纂工作來說,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它們都還不是完整的報史,只是某一個局部的歷史。作為“正史”,只能寄希望于本書來完成任務。至于完成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個問題。 新民晚報社編纂報史的準備工作,實際上是從1985年新民晚報成立新聞研究室開始的。1980年代中期以后,報社一批老報人先后退居二線,報社領導為開展新聞學研究工作,閱評報紙,評選好稿和為編纂報史搜集資料,設立了這一新聞研究機構,由黨組書記、總編輯束紉秋主持其事。參加工作的有老報人梁維棟、李仲源、繆雋、丁賢才、孫式正等。1995、1996年李仲源、梁維棟先后病逝,1990年代又有白子超、朱家生、趙劉芭等人參加工作。以后,繼任黨委書記、總編輯丁法章重視報史編纂,工作步伐加快,請丁賢才、孫式正、繆雋三人分段進行編寫解放前、解放后、復刊后三個階段的報史初稿,1997年至1998年間完成。經報社有關同志審閱,提出修改意見,1998、1999年間又由林偉平重新改寫了一遍,作為二稿。經有關同志多次討論,曾一度擱置,2001—2003年,唐寧作了一些補充之后,始由張林嵐總纂,最后改定。全書分1929—1949年、1949—1966年(新民晚報社建制一度撤銷)、1978—1999年三部分,共50萬字?! ⌒旅裢韴蟮钠呤隁v史,是幾代《新民報》同人先后在黨的指引和領導下,艱苦奮斗的紀錄,是集體的革命回憶錄。歷史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許多報史資料,都取自半個多世紀以來的許多書報和出于《新民報》老報人們的言傳口授,為此,我們不敢居功,更不應據(jù)為己有,因而用了“新民晚報史編纂委員會”的名義出版?! 袙煲宦┤f,疏忽謬誤之處一定不少,尚希讀者批評指教?! ⌒旅裢韴笫肪幾胛瘑T會 2004年6月
書籍目錄
序第一部分 1929年至1949年 新民事業(yè) 東瀛結交郭沫若 12·9運動中的新民報 徐悲鴻薦賢 資本主義管理的雛形 重慶《新民報》創(chuàng)刊 三張一趙和浦二姐 重慶《新民報》的言論和副刊 趙超構的小言論 社會新聞是強項 國民黨三次反共高潮 為民族資產階級代言 重慶版晚刊出世 易地創(chuàng)業(yè) 出師成都 趙超構訪問延安 重慶談判和政協(xié)會議 在民主運動的高潮中 面臨報業(yè)發(fā)展的一個機會 上海版在民主運動中 南京上海二社所處的地位 張恨水在五社八報中的態(tài)度 北平重慶二社受到的迫害 5·20和上海社封門 陳鄧卷入派系斗爭 南京社被封 中外輿論界的同情和聲援 新中國還能辦民間報嗎 新民報五烈士 上海版在炮火中堅持出報 解放后的各地新民報第二部分 1949年至1966年 胡喬木夏衍指引迷津 風雨飄搖的日子 編輯部最初的探索 新聞界的思想改造運動 《亦報》《大報》的加盟 學習莫斯科晚報 公私合營和新的領導體制 社會主義改造高潮 《小樹繁花閣筆記》事件 跑步進入社會主義 唐大郎與副刊 漫畫《奶油電燙》風波 不平常的1957年之夏 大鳴大放的日子 毛澤東保護了趙超構 毛澤東的西湖夜話 在大躍進運動中 編輯部的殺余飯后 新民晚報的第三個總結 第三次晚報工作座談會 趙超構談晚報的小言論 山雨欲來 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新民晚報 ……第三部分 1978至1999年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