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8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易中天 頁數:272 字數:20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在科學創(chuàng)造中,個人的靈性最終淹沒在對共性和規(guī)律的探求中。而藝術的創(chuàng)造,則是一種無可替代的個人的靈性。如果沒有牛頓,一定會有馬頓或羊頓取而代之,因為蘋果總要從樹上掉下來,萬有引力總要被發(fā)現(xiàn)。然而如果沒有達·芬奇、莎士比亞和曹雪芹,也許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人類還能創(chuàng)造《蒙娜麗莎》、《哈姆雷特》和《紅樓夢》這樣的不朽之作。人類文化史是由不可替代的個人靈性構成的。新的天才出現(xiàn)并不會使過去的大師黯然失色。就如李白的光輝不會掩蓋曹雪芹的不朽,畢加索的出現(xiàn)不會使達·芬奇失去價值。真正的作家藝術家的價值在于他們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他們的個性越是伸展自如,生命力越是自由洋溢,藝術的原創(chuàng)力也越是精彩飛揚??茖W技術的突飛猛進給人類帶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潛藏著巨大的隱患。小小鼠標把一切變得輕而易舉,按按電鈕使一切變得舒舒服服,趨同與一律化正在扼殺文化的生機,如馬爾庫塞指出的技術統(tǒng)治社會的“單面人”的危險不再是杞人憂天。人正在逐漸喪失最寶貴的創(chuàng)造力。當我們在為建設先進文化努力的時候,文化創(chuàng)新自然成為我們最為關注的課題。文化原創(chuàng)力是文化創(chuàng)新的核心所在,如何發(fā)掘、發(fā)揚和保護文化原創(chuàng)力,如何造成一種能使文化原創(chuàng)力蓬勃發(fā)展的文化生態(tài),必須提上我們的議事日程了。我們把這套叢書命名為原創(chuàng)叢書,只是表明我們的一種態(tài)度,一種呼吁,一種要求和一種愿望。我們希望文化界、出版界和讀書界共同來呼喚原創(chuàng)作品,推動原創(chuàng)作品,關注原創(chuàng)作品。一套叢書只是一塊小小的鋪路石,我們期待著從我們的背上走來新一代的大作家、大作品。主編
內容概要
本書是易中天先生以其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漢代人物風云”系列講座為基礎,解讀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政治與人性之間的沖突,滲透,帝國體制的由來去向,改革派的命運沉浮,得失奧妙……縱橫捭闔,妙趣橫生,,發(fā)人沉思。歷史總是讓人惦記,歷史也從來沒有走遠。 這些鮮活的故事和生命將促使我們反省歷史,反省社會,反省人生,反省自己,于是趣味之中就有了智慧。
作者簡介
易中天,廈門大學教授。
書籍目錄
明月何曾照渠溝 一 晁錯之死 二 削藩其事 三 是非功過 四 晁錯其人 五 歷史之錯 六 晁錯之錯變法幫了腐敗的忙 一 變法迫在眉睫 二 時勢造英雄 三 針鋒相對 四 事與愿違 五 成敗與道德無關 六 教訓所在《水滸》四章 一 替宋江拿個主意 二 犯不著那么傻 三 晁蓋遺囑之謎 四 何不殺去東京荒唐的正義 一 奸臣嚴嵩 二 混蛋嘉靖 三 滑頭徐階 四 誰是禍根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一 小人物不小 二 為誰死節(jié) 三 認死理的人 四 自掘墳墓是乾隆 五 禮失求諸野 六 土氣與士氣鴉片的戰(zhàn)爭與戰(zhàn)爭的鴉片 一 彈冠相應的戰(zhàn)敗者 二 逼出來的謊話 三 一騙到底 四 謊言與高調 五 小曲好唱口難開 六 笑臉與鬼臉 七 鴉片還要吃到什么時候非典型腐敗 一 病例 二 所謂陋規(guī) 三 逼良為寇 四 高薪未必養(yǎng)廉 五 有監(jiān)督就行嗎 六 制度并不能保證一切 七 并非不治之癥好制度,壞制度從出入兩難到進退自如千年一夢跋:歷史總是讓人惦記
章節(jié)摘錄
書摘晁錯是穿著上朝的衣服(朝衣)被殺死在刑場的?! £隋e的這種死法,常常使讀書不細的人誤以為他死得很體面。這事要怪司馬遷。司馬遷在為晁錯作傳時用了“春秋筆法”,說“上令晁錯衣朝衣斬東市”,似乎是皇帝給晁錯留面子,讓他穿著朝服去死,享受了“特殊待遇”。班固就沒有司馬遷那么厚道,不客氣地揭老底說“紿載行市”(其實司馬遷也說了這話,只不過是在《吳王劉濞列傳》)。紿,就是誑 騙。晁錯是被騙到刑場的。奉旨前去執(zhí)行命令的首都衛(wèi)戍司令兼公安部長(中尉)陳嘉大約并沒有告訴晁錯朝廷要殺他,晁錯也以為是叫他去開會,興沖沖地穿了朝服就上車,結果稀里糊涂被拉到東市,腰斬了,連遺囑也沒來得及留。我們不知道,刑前有沒有人向他宣讀判決書。但可以肯定,晁錯之死,沒有經過審判,也沒有給他辯護的機會?! ∵@實在可以說是“草菅人命”,而這個被“草菅”了的晁錯也不是什么小人物。他是西漢初年景帝朝的大臣,官居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個什么官呢?用現(xiàn)在的話說,相當于副總理兼監(jiān)察部長。所以晁錯的地位是很高的。一個高官不經審判甚至還身著朝服時就被處死,只有兩種可能: 一是事情已經到了非常緊迫的程度;二是對手痛恨此人已經到了不顧一切的地步?,F(xiàn)在看來,晁錯的死,兩種情況都存在?! ∠日f事情的緊迫。 晁錯被殺的直接原因是“削藩”。晁錯是一有機會就要向漢景帝鼓吹削藩的。而且,正是因為他的極力主張和一再鼓吹,景帝才最終下了削藩的決心。什么是“削藩”呢?簡單地說,就是削減藩國的轄地。所謂“藩國”,就是西漢初年分封的一些王國。這些王國的君主,不是皇帝的兄弟,就是皇帝的子侄,是大漢王朝的既得利益者。削藩,無疑是要剝奪他們的權力,侵犯他們的利益,這些鳳子龍孫豈能心甘情愿束手就擒?所以,削藩令一下,最強大的兩個王國——吳國和楚國就跳了起來。吳王劉濞和楚王劉戊聯(lián)合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卬、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起兵造反,組成七國聯(lián)軍,浩浩蕩蕩殺向京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七國之亂”,也叫“吳楚之亂”?! ∑邍d亂,朝野震驚,輿論嘩然。景帝君臣一面調兵遣將,一面商量對策。這時,一個名叫袁盎的人就給景帝出了個主意。袁盎說,吳楚兩國,其實是沒有能力造反的。他們財大氣粗不假,人多勢眾也不假,但他們高價收買的,不過是一些見利忘義的亡命之徒,哪里成得了氣候?之所以貿然造反,只因為晁錯慫恿陛下削藩。因此,只要殺了晁錯,退還削去的領地,兵不血刃就能平定叛亂。袁盎是做過吳國丞相的,說話的分量就比較重一點。何況這時景帝大約也方寸已亂,聽了袁盎的建議,就起了丟卒保車的心思?! 〔荒苷f袁盎的主意沒有道理,因為吳楚叛亂確實是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借口的。打出的旗號,則是“存亡繼絕,振弱伐暴,以安劉氏”。什么叫“清君側”呢?就是說皇帝身邊有小人,要清理掉。這個“小人”,具體說就是晁錯。那好,你們不就是要“清君側”嗎?如果晁錯已誅,君側已清,你們還反什么反? 事實證明,袁盎的這個主意并不靈。晁錯被殺以后,七國并未退兵,作為漢使的袁盎反倒被吳王扣了起來。袁盎給漢景帝出了誅殺晁錯的主意后,被任命為“太常”(主管宗廟禮儀和教育的部長),出使吳國。袁盎滿心以為吳王的目的既已達到,應該見好就收的。誰知道吳王的胃口已經吊起來了,根本不把袁盎和朝廷放在眼里,不但連面都不見,還丟下一句話: 要么投降,要么去死。這下子袁盎可就啞巴吃黃連了。雖然后來他總算從吳營中逃了出來,卻也從此背上了一個惡名: 挑撥離間,公報私仇,讒言誤國,冤殺功臣?! 嶋H上當時就有人為晁錯鳴冤叫屈,對袁盎不以為然。晁錯被殺以后,有一個名叫“鄧公”的人從前方回京,向漢景帝匯報軍情。鄧公的官職是“謁者仆射”(宮廷衛(wèi)隊長郎中令的屬官),級別“比千石”,此刻被任命為校尉(比將軍低一級的武官),將兵平叛。漢景帝問鄧公: 晁錯已經殺了,吳國和楚國應該退兵了吧?鄧公卻回答說,怎么會退?吳王圖謀造反,準備了幾十年,所謂“誅晁錯,清君側”,不過是個借口罷了,“其意非在錯也”(他們的意圖并非在誅殺晁錯)。所以,吳國和楚國是不會退兵的,天下人的嘴巴卻恐怕會閉起來,不敢再說話了(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復言)。景帝問他為什么。鄧公說,晁錯為什么要主張削藩?是因為擔心諸侯過于強盛,尾大不掉,威脅中央政權,這才提出要削減藩國轄地,以提高京師地位。這是我們漢家社稷的千秋大業(yè)和萬世之利呀!可是,他的計劃才剛剛開始實行,自己卻被冤殺于東市,這不是“內杜忠臣之口,外為諸侯報仇”,做了令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嗎?“臣竊為陛下不取也!”景帝聽了以后,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澳涣季谩?,才嘆了一口氣說,你說得對,朕也是追悔莫及??!
后記
擺在讀者面前的這本小書基本上是講歷史的。它和CCTV-10的《百家講壇》多少有些瓜葛,因為部分內容在那里講過。眾所周知,《百家講壇》是一個學術性的欄目,尤以講述歷史見長。這類節(jié)目并不好做。做好了固然“雙贏”(學術擴大了傳播范圍,電視提升了文化品位),做砸了卻是“雙輸”(學術失去自身品質,電視失去廣大觀眾)。這使得許多學者和電視臺都不敢輕易涉足,他們害怕吃力不討好,落得個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然而《百家講壇》的編導卻告訴我,他們的收視率并不低,高的可達百分之零點五以上,低一點也有百分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