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6 出版社:內(nèi)蒙古文化出版社 作者:司馬遷 頁數(shù):641
前言
八月十二日鐘叔河同志來信云,他決定要把標(biāo)點分段的《史記》白文本(也就是不注不譯不刪節(jié)的原文本)印出來,以與今譯(白話)本相輔而行。這一決定,我完全同意。兩者的可取之處,并不是重復(fù)的,而是真正相輔相成的。今譯本對于古漢語沒有入門,或入了門而程度較低的人,確有些幫助。過去我曾不止一次說過:儒家經(jīng)典如《詩》、《書》、《易》、《禮》、《春秋》之類,史書如《國語》、《國策》、《史記》、《漢書》之類,都要譯成現(xiàn)代漢語即白話文,以便利想要閱讀古籍的青年人。我這意見至今堅持,但一點也不排斥白文本,因為譯注本雖有可取之處,亦確有它的弱點:(1)白話譯注決不能保證百分之百與正文相符;(2)注釋夾在正文中間,讀者不易體會正文連貫自然的氣勢和意味。白文本則不然,不僅這兩個弱點完全沒有,而且相反有一極大優(yōu)點,即能使人充分享受古文連貫自然的文學(xué)上的優(yōu)美之感。講到這里,或者有人說,注釋之文也用古漢語不就好了嗎?這不可能。既日譯注,就只能用現(xiàn)代漢語或白話文。而且古代的注釋、集解、箋疏之類,也似乎從來就不甚理想。我最早讀《史記》時,讀的是所謂《史記集解》。但所“集”之“解”,盡管是古漢語,其弱點與白話文譯注的兩個弱點完全相同。所以我后來編寫《中國通史》及《中國政治史》時,引用《史記》,只靠白文,非萬不得已,不找古漢語的注釋之類。總的說來,對初學(xué)古漢語的人,白話文的譯注,雖有些幫助,但對古漢語已有基礎(chǔ)的人來說,以讀白文本為宜;而且白文既加了標(biāo)點,又分了段,更便于閱讀。叔河同志決定把標(biāo)點分段的白文《史記》印出,我覺得很好,樂于在篇首寫這幾句,即以為序。
內(nèi)容概要
《史記》包括十二本紀(jì)、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內(nèi)容博及天地、囊括古今歷史生活的各個方面,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科技、交通、民族、民俗、宗教;包括社會的各個階層,帝王、貴族、官吏、將士、學(xué)者、游俠、卜者、農(nóng)工、商賈等等,都得到了較全面而深刻的反映?! 妒酚洝凡粌H具有很高的史學(xué)價值。而且全書文辭優(yōu)美,善敘事理,善描人物,“于敘事中寓論斷”、脈絡(luò)清晰、跌宕有致、魯迅給予“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評價,《史記》為“青少年快讀歷史書系”中的一本,以舊時世界書局影印本為底本,比照中華書局等其他版本,兼采眾長,改豎版為橫排簡體字,方便了廣大讀者,尤其會受到青年朋友們的歡迎。
作者簡介
作者:(西漢)司馬遷
書籍目錄
本紀(jì)史記卷一 五帝 本紀(jì)第一史記卷二 夏 本紀(jì)第二史記卷三 殷 本紀(jì)第三史記卷四 周 本紀(jì)第四史記卷五 秦 本紀(jì)第五 (秦昭襄王 莊襄王)史記卷六 秦始皇 本紀(jì)第六 (秦始皇帝 二世皇帝)史記卷七 項羽 本紀(jì)第七史記卷八 高祖 本紀(jì)第八史記卷九 呂太后 本紀(jì)第九史記卷十 孝文 本紀(jì)第十史記卷十一 孝景 本紀(jì)第十一史記卷十二 孝武 本紀(jì)第十二世家史記卷三十一 吳太伯 世家第一史記卷三十二 齊太公 世家第二史記卷三十三 魯周公 世家第三史記卷三十四 燕召公 世家第四史記卷三十五 管蔡 世家第五史記卷三十六 陳杞 世家第六史記卷三十七 衛(wèi)康叔 世家第七史記卷三十八 宋微子 世家第八史記卷三十九 晉 世家第九史記卷四十 楚 世家第十史記卷四十一 越王勾踐 世家第十一史記卷四十二 鄭 世家第十二史記卷四十三 趙 世家第十三史記卷四十四 魏 世家第十四史記卷四十五 韓 世家第十五史記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 世家第十六史記卷四十七 孔子 世家第十七史記卷四十八 陳涉 世家第十八史記卷四十九 外戚 世家第十九史記卷五十 楚元王 世家第二十史記卷五十一 荊燕 世家第二十一史記卷五十二 齊悼惠王 世家第二十二史記卷五十三 蕭相國 世家第二十三史記卷五十四 曹相國 世家第二十四史記卷五十五 留侯 世家第二十五史記卷五十六 陳丞相 世家第二十六史記卷五十七 絳侯 周勃 世家第二十七史記卷五十八 梁孝王 世家第二十八史記卷五十九 五宗 世家第二十九史記卷六十 三王 世家第三十列傳史記卷六十一 伯夷列傳第一史記卷六十二 管晏列傳第二史記卷六十三 老子韓非 列傳第三 (老子莊子 申不害 韓非)史記卷六十四 司馬穰苴 列傳第四史記卷六十五 孫武 吳起列傳第五史記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傳第六史記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 列傳第七史記卷六十八 商君 列傳第八史記卷六十九 蘇秦 列傳第九史記卷七十 張儀 列傳第十 (張儀 陳軫 犀首)史記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 列傳第十一 (樗里子 甘茂 甘羅)史記卷七十二 穰侯 列傳第十二史記卷七十三 白起 王翦 列傳第十三史記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 列傳第十四 (孟軻 淳于髡 慎到 騶奭 荀卿)史記卷七十五 孟嘗君 列傳第十五史記卷七十六 平原君 虞卿 列傳第十六史記卷七十七 魏公子 列傳第十七 (信陵君)史記卷七十八 春申君 列傳第十八史記卷七十九 范雎 蔡澤 列傳第十九史記卷八十 樂毅列傳第二十史記卷八十一 廉頗藺相如 列傳第二十一 (廉頗 藺相如 趙奢 李牧)史記卷八十二 田單列傳第二十二史記卷八十三 魯仲連 鄒陽 列傳第二十三史記卷八十四 屈原 賈生 列傳第二十四史記卷八十五 呂不韋 列傳第二十五史記卷八十六 刺客 列傳第二十六 (曹沫 專諸 豫讓 聶政 荊軻)史記卷八十七 李斯 列傳第二十七史記卷八十八 蒙恬 列傳第二十八史記卷八十九 張耳 陳余 列傳第二十九史記卷九十 魏豹 彭越 列傳第三十史記卷九十一 黥布 列傳第三十一史記卷九十二 淮陰侯 列傳第三十二史記卷九十三 韓王信 盧綰 列傳第三十三史記卷九十四 田儋 列傳第三十四 (田儋 田橫)史記卷九十五 樊酈滕灌 列傳第三十五 (樊噲 酈商 夏侯嬰 灌嬰)史記卷九十六 張丞相 列傳第三十六 (張蒼 周昌 任敖 申屠嘉 附 韋賢 魏相 邴吉 黃霸 韋玄成 匡衡)史記卷九十七 酈生陸賈 列傳第三十七 (酈食其 陸賈 朱建)史記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 列傳第三十八 (傅寬 靳歙 周鰈)史記卷九十九 劉敬 叔孫通 列傳第三十九史記卷一百 季布 欒布 列傳第四十史記卷一百零一 袁盎 晁錯 列傳第四十一史記卷一百零二 張釋之 馮唐 列傳第四十二史記卷一百零三 萬石張叔 列傳第四十三 (石奮 衛(wèi)綰 直不疑 周文 張叔)史記卷一百零四 田叔 列傳第四十四 (田叔 附 任安)史記卷一百零五 扁鵲 倉公 列傳第四十五史記卷一百零六 吳王濞 列傳第四十六史記卷一百零七 魏其武安侯 列傳第四十七 (竇嬰 田蚣 灌夫)史記卷一百零八 韓長孺 列傳第四十八史記卷一百零九 李將軍 列傳第四十九史記卷一百一十 匈奴 列傳第五十史記卷一百一十一 衛(wèi)將軍驃騎 列傳第五十一 (衛(wèi)青 霍去病 公孫賀 李息 公孫敖 李沮 張次公 蘇建 趙信 張騫 李蔡 曹襄 韓說 郭昌 趙食其 荀彘 路博德 趙破奴)史記卷一百一十七 司馬相如 列傳第五十七史記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 列傳第五十八 (淮南厲王 淮南王安 衡山王)史記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 列傳第五十九 (孫叔敖 子產(chǎn) 公儀休 石奢 李離)史記卷一百二十 汲鄭 列傳第六十 (汲黔 鄭當(dāng)時)史記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 列傳第六十一 (申公 轅固生 韓生 伏勝 董仲舒 胡母生)史記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 列傳第六十三 (大宛 烏孫 唐居 奄蔡 大月氏 安息)史記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 列傳第六十七 (司馬季主)史記卷一百二十八 龜策 列傳第六十八史記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
章節(jié)摘錄
書摘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zhì)子于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為秦王。當(dāng)是之時,秦地已并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東,有河?xùn)|、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周,置三川郡。呂不韋為相,封十萬戶,號曰文信侯。招致賓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為舍人,蒙驁、王□、廉公等為將軍。王年少,初即位,委國事大臣。 晉陽反,元年,將軍蒙驁擊定之。 二年,庶公將卒攻卷,斬首三萬。 三年。蒙驁攻韓,取十三城。王□死。十月,將軍蒙驁功魏氏暢、有詭。歲大饑。 四年,拔暘、有詭。三月。軍罷。秦質(zhì)子歸自趙,趙太子出歸國。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百姓內(nèi)粟千石,拜爵一級。 五年,將軍驁攻魏,定酸棗、燕、虛、長平、雍丘、山陽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東郡。冬雷。 六年,韓、魏、趙、衛(wèi)、楚共擊秦,取壽陵。秦出兵,五國兵罷。拔衛(wèi),迫東郡,其君角率其支屬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內(nèi)。 七年,慧星先出東方,見北方,五月見西方。將軍驁死。以攻龍、孤、慶都,還兵攻汲?;坌菑?fù)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八年,王弟長安君成嬌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于臨洮。將軍壁死,卒屯留、蒲鹋反,戮其尸。河魚大上,輕車重馬東就食。繆毐封為長信侯。予之山陽也。令毐居之。宮室車馬衣服苑囿馳獵恣賽。事無小大皆決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為毐國。 九年,慧星見,或竟天。攻魏垣、蒲陽。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帶劍。長信侯賽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fā)縣卒及衛(wèi)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官為亂。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fā)卒攻寡。戰(zhàn)咸陽,斬首數(shù)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戰(zhàn)中,亦拜爵一級。毐敗走。即令國中:有生得寡,賜錢百萬;殺之,五十萬。盡得毐等。衛(wèi)尉竭、內(nèi)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八人皆梟首,車裂以徇,滅其宗。及其舍人,輕者為鬼薪。及奪爵遷蜀四千余家,家房陵。是月寒凍,有死者。楊端和攻衍氏?;坌且娢鞣剑忠姳狈?,從斗以南八十日。 十年,相國呂不韋坐謬毐免?;浮鯙閷④?。齊、趙來置酒。齊人茅焦說秦王曰:“秦方以天下為事,而大王有遷母太后之名,恐諸侯聞之,由此背秦也?!鼻赝跄擞笥谟憾胂剃?,復(fù)居甘泉宮。 P40-P41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史記》,原名《太名公書》,是我國第一部通史,開創(chuàng)了紀(jì)傳體和書表的編寫體例。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世紀(jì)(記歷代帝王政跡)、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十表(記大事年月)、三十世家(記侯國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dú)v史人物的言行事功)五個部分,共五十二萬字。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明長達(dá)三千年的政治、經(jīng)濟(jì)和文化的歷史,比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國古代的社會面貌,對后世史學(xué)研究有深遠(yuǎn)影響。
編輯推薦
《史記》是由吉林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