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羅馬之路

出版時間:2006-1  出版社:鷺江出版社  作者:希拉瑞·勃洛克  頁數(shù):289  譯者:王了因  
Tag標簽:無  

前言

寫在前面的話    可能購買、租閱,或者認可這本書的每一位誠實的讀者,還有評論家們(可由該書獲得三重的好處),這廂有禮了——不花錢的東西,這里什么都有:         你要問這本書是怎么寫出來的,且聽我道出其中的原委。我漫游天下時,某日無意中到了我出生的山谷,便在那里勾留了些時日,與那里所有的人閑談——我與雜貨鋪老板爭論國是,與文書玩大老爺游戲,還幾乎只憑著口舌之功說服那里的木匠皈依了基督——而我(多年后)應該提及的,不過是那滿眼斷井頹垣的老舊教堂,我敬愛它甚于大教堂,它已經(jīng)被徹底清理,涂上白色,修葺一新,雍容華貴,似乎昨天方才完工。我很清楚,這般變化并非慳吝的居民促成的,而是幾名正直藝術家的心血,他們懂得何等華麗的裝飾才配得上這個圣祠(它在我們的人猛攻耶路撒冷之前就在那里建成了);我走進去,看見里面所有的什物都是新的,規(guī)模精確,制作精巧,與外面一般地好。這讓我很高興,似乎福祉已經(jīng)降臨我等眾生;因為一個人的生地是他靈魂的殼,他的教堂則是他靈魂的核。    再說說我在那兒的禱告。我發(fā)現(xiàn)高高的祭壇后面有一尊圣母瑪麗亞的塑像,極其特別,與我以前所見迥然不同,我的山谷如此富于意義,這些都讓我不能自已,便在那里起誓,要去羅馬朝圣,看看已被基督教信仰拯救了的整個歐洲。我說:“我要從我自小便侍奉神靈以贖我罪愆的這個地方出發(fā);我要全程徒步,不假車輛;我要少睡眠,每天趕三十里的路,每天早晨聽彌撒曲;我要趕在圣彼得和圣保羅節(jié)那天參加圣彼得大教堂舉行的大彌撒?!?   然后我就走出了這間教堂,那尊圣母的塑像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我又走了很遠,離開我出生的山谷,重新回到滾滾紅塵,幾個月后在一個地方停駐下來,開始履踐我的誓言;諸位要聽的故事便開場了。其他所有的誓言,一個一個我都沒有做到。每根柴單獨折斷,一捆柴也就都斷了;但不折不扣的誓言,我做到了。我在那年按時徒步走進了羅馬,并在使徒節(jié)那天我聽見了大彌撒曲,有很多人作證——即:某某老爺,某某大人,還有某某異教城邦的主教;當時我們都在一起。    為什么(你會問)要在盎格魯撒克遜人稱為開場白、紳士們稱為序文的這類文字里說這些呢?為什么?因為我發(fā)現(xiàn),沒有這般的文字附在前頭,書便不成個樣子;再說,對這種時興的玩意兒置若罔聞是很愚蠢的,因此我實實在在地讀了八九千篇這樣的文字,以勘明它們是怎樣寫成的,求個妥全,避免空談無稽。    在讀過這些文字后,我發(fā)現(xiàn),首先,在這類禮節(jié)性的序中,自我吹噓是時人的慣用伎倆(有的三言兩語,聲稱提供人之所需;有的則洋洋百言,吹噓自己何等尊貴,不屑為此,但其中大多口口聲聲地道歉,千方百計地辯解,以至讓人覺得他們的尊嚴已蕩然無存)——既然我覺得褒揚一個人的書似乎是不可或缺的,我便在我日記的開始處簡單地寫了些對本書的贊語,這事兒也就算是不費吹灰之力地了結(jié)了;但以后的人是褒是貶,我就真的說不準了,我在駕馭我的筆時有所節(jié)制,而筆也長了副鐵嘴鋼牙。    寫書的人在他們的序文里還會做一件事情,這便是介紹一大幫聞所未聞的顢頇之輩,說道“我感謝某某某”,然后一串人名,好像世人都有點在意這些鼠輩似的!如果我省卻這一番羅列,相信我,這只是因為參與本書寫作的人不勝枚舉,而且都聲名顯赫。因為本書中的故事都是徑直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文章圣手那里抄來的,音樂是18世紀大師的作品,拉丁文則是伊拉斯謨的手筆;確實,里面幾乎沒有一字一句是我自己的。我還必須提及九位繆斯女神、三位美惠女神;酒神巴克斯、他的女祭司米娜德、豹神、農(nóng)牧之神;我也非常衷心地感謝阿波羅。    另外,我也發(fā)現(xiàn)作家總是汲汲于文字的精雕細鏤,總是在心里嘀咕(而不是說出來):    “真是的,我在文中用了‘a(chǎn)nd which’,文體家瑪莎。布朗卻給我刪掉了”;抑或:    “即便我在句子結(jié)尾用了一個介詞,又咋樣呢?我一直遵從崔斯德先生在他的'Tis Thus Twas Spoke,Odd’s Body ail’I do not’中體現(xiàn)的規(guī)則!”   他們(寫書的人)對一字之得失如此沉迷,卻在序文中從來是鮮有提及,到底算是一種怯懦。那我就提一提……你們都在哪兒呢?讓我把你們都連屬起來,我豐富多彩的文字。    拉伯雷!所有快樂人士的先師!你被強行征到那被褻瀆的土地時,正在圣保羅街小客棧的陋鋪上睡覺嗎?更確切地說,你不該在歡樂的芝濃喝冰涼的酒,而應在一旁看著維埃納,那里的酒就長在伊甸園里,是不是?你睡覺并喝酒,就是為了不借給我們約翰修士的拐杖,他用這拐杖斃殺了闖入道場的人,而這些人不過是些假裝斯文的冬烘先生、冷酷殘忍臉頰瘦削的潑皮,是不是?    運筆如風,言辭揮灑,有如指揮千軍萬馬!看看他們列隊站立,準備進攻,這些興高采烈、意氣揚揚的家伙!    沖在最前面的是“杜撰的新詞”,無所畏懼;他們精神十足,年輕誠摯,大多四肢頎長,少數(shù)則矮而精壯。又有“排版錯誤”發(fā)起沖鋒迷惑敵人。還有一隊精選的“語言模糊”現(xiàn)身側(cè)翼,掩護年老的“年代錯置”親自率領一個“年代錯誤”中隊發(fā)動佯攻;這老伙計是個可怕的家伙,喜歡吹毛求疵,也是個了不起的殺手,經(jīng)常做蠢事。    還有萬名“自我中心”匯集在一起,盔甲耀日,大吼著迎戰(zhàn)?他們無所顧忌,昨天猛烈攻擊“習俗”,并洗劫了“高雅風范’’的地窖,“高雅風范”并未受傷,卻驚嚇而死;這些“自我中心’’狂飲他的藏酒,今天都氣雄如獅,舉止散漫隨便(除了他們的“指揮官”下巴突出的“獨白”以外)。    有“頓絕”作為后援,在野外搏斗中,“激情頌揚”殺死了“標點”;“括號”是東道國的巨人和勇士,“錯格”從未學會讀寫,但擅長使劍;“換位”和“重言法”,則是兩個希臘人。最后是高貴的“法國詞語”,一律輕騎,策馬而進,這些騎兵來去如風,敵人一見之下便癱瘓在地,敗如山倒,根本不堪一擊。我的伙伴們、我的小子們、我的那些不屈不撓的戰(zhàn)士們重復出場了,他們用挎在身邊的小號,吹響命令,支配你們;我們要將這些文字全部驅(qū)在我們的前面,一往無前,齊聲大吼,向大海開進。    哦!前面說的都是插曲?嘔啞啁哳的,就算了吧。    但是還有一件事兒,在其他序文里都沒有寫過:于本書則是特有的:沒有韻轍,沒有推演,這本敘事小書的頁面上卻有些種類不確定的圖畫:為什么?    因為在鋅板上制圖已經(jīng)變得非常便宜。    古時候,畫得一塌糊涂的人是根本不畫畫的。即便他畫得好,他的書里也沒有圖;即便有,也是別人畫的,而這畫畫的人,愛這寫書的人可不是只有一分,也不會步行半里路去看他被絞死。但是現(xiàn)在,人們很容易就能把所見勾勒下來,并放在自己的書里,村夫愚婦都能做,而且做得不壞——其他許多人也一定會效仿。    你們且慢著橫加責斥,先想想其他的選擇。難道人能用繩子牽著藝術家穿過歐洲嗎?這是上帝禁止的!    藝術家應該寫書嗎?為什么不呢,找人補救比本身缺失還要糟糕。    這樣,我們就會順理成章地認為,只要愿意,任何朝圣的人將來都可以畫(如果他喜歡)最難畫的景物,即樹林外的雪山;可以畫他偶然遇見的任何事物,以此讓他的心靈充滿活力(因為,不是他看見,又是誰看見了?又難道不是他的孤獨使得他看見了?);也可以畫他從未見過的事物,自由自在的,像你們讀者頻頻見到你們從未畫過的東西一樣。事隔六個月后,當他已經(jīng)忘記真實的景象時,他可以畫下格里姆山隘清晨的薄霧;他可以把它作為一幅經(jīng)典作品的輪廓圖,讓那些好的繪圖員憤憤不平。    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里,世上又成長起了一群人,他們正在建造客店(我聽說),正位于一個谷地發(fā)現(xiàn)青春之泉的地方。    讓我們彼此敬愛,開懷大笑吧。時間流逝,我們很快就再也不能笑了——同時,平凡的生活是一種負擔,誠摯的人都環(huán)繞在我們的周圍。讓我們承受荒謬,因為這只是要彼此容忍。    有個正直而熱切的人,本本分分地坐下來,在一面扇子上描下了瑞士的精髓,我們不要對他過于苛刻。    當那第一個發(fā)明此諺語的家伙,把他的順口溜和半吊子真理強塞給無知大眾的時候,群氓們競為他的經(jīng)驗主義和戲謔詼諧所吸引。我是說,當這個家伙(我想當然認為他是個男的,并且是個機靈鬼兒)在穿越法蘭西的時候,在法國人民當中廣泛傳播了他的名句之一,Ce nest que le premier:pas qui coute  (萬事開頭難)。這句夾纏不清大舌頭的名言自他老人家撒手人寰后至少被人重復過一千七百三十六萬二千五百零四次之多,教堂領座、爹爹媽媽、公司長官、老大哥們、教區(qū)牧師、德育教授都是熱衷于引用這句諺語的熱門人選,或許是出于不得已的職責,或許是出于誨人不倦的樂趣,他們最希望用振聾發(fā)聵的語言喚醒、攪動我們那天生麻痹怠惰的心靈,這是培育啟示錄的真正溫床。    當男孩、兵士、詩人這些大自然中風華正茂、欣欣向榮的靈魂,尚在湮沒的塵土中默默萌芽,聽任心靈與其不滅的伴侶竊竊私語時,權威者到來了,全副武裝地、急切地、當作一種責任似的,敦促這個被稱為心靈的東西在這個轉(zhuǎn)瞬即逝的物質(zhì)世界——心靈暫時的棲居地上耕耘、流汗。    “起來,”權威者說道,“讓我看到你用心靈做些實際的事情,讓我看到他痛苦地混跡于塵世之中,東修西補那些不完美的地方,或者那些至少應當成為一種實在,而非一味愚蠢的白日幻夢。”    于是,這可憐的心靈重新回到它的牢籠,男孩撿起了可怕的《荷馬》(不是教堂用的書,遺憾哪!),真正希臘文寫的;詩人攤開皺巴巴的紙,拾起他的頭痛和磨禿的筆;兵士放棄想像身著時髦便服神氣活現(xiàn)的幻影,重新望著塵土飛揚的道路,踏著硬邦邦的硌腳的軍靴,抖擻精神試圖減輕背包的重量。于是,權威者滿意了,因為他知道男孩會給他一鱗半爪的知識;詩人會給他三行兩行的打油詩;兵士會給他一個饑渴漫長的行軍。而權威者,多半都會使用下面這些套活,開始他的工作。比如,英格蘭特倫特河以北的俗話是,“萬事開了頭,結(jié)尾不用愁”,聽聽,多么大言不慚,明顯暴誤人子弟嘛。河南岸的人則這么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法蘭西流行的則是我前面感謝過的家伙發(fā)明的大白話:萬事開頭難。    聽了這句話,你大概會姒為這個發(fā)明諺語的人,跟其他煽情的政客,魔鬼附身的狂熱分子,尋釁滋事的搗蛋大王一樣,無非都是些玩弄修辭的家伙——這一點我需要特別堅持,從他那一大堆出版、未出版的作品中,有充分的證據(jù)顯示,他頗以自己能夠不斷地濫用修辭而沾沾自喜。我讀書的學校曾有過一個倔頭倔腦的家伙,教師剛剛謹慎地向我們解釋完修辭的實質(zhì),他老兄便開言說迄今為止他所看到的所謂修辭不過是一個長長的講述謊言的希臘單詞。當然,那些認識到純粹的真理必然是枯燥無味且倒人胃口的有識之士,多半都會憑借修辭的幫助增加自己的文采;冒牌的家伙們想對狐朋狗友施加微妙而不正當?shù)挠绊?,自然也會如法炮制,而這其中最善利用此招的,當屬發(fā)明順口溜俏皮話的家伙。這樣一來,即使他曾經(jīng)顯赫一時的大名最終湮沒在茫茫時空深處,從他留下的許多殘章斷簡中,我們?nèi)钥墒智逦赝茢喑鏊奶幨罏槿??我們發(fā)現(xiàn)他有一種優(yōu)柔寡斷、舉止粗魯?shù)母呃J者的性格,目光短淺,缺乏強烈的進取精神和騎士的俠骨義腸——在信仰上不是頑固派就是懷疑論;不敢冒險不敢嘗試的膽小鬼,科學方面是個鸚鵡學舌的蠢物,文學方面是蹩腳的張打油,只能押出順口溜的韻詩。成心騙人的謊話大王(比如什么“欲速則不達”),葛朗臺,吝嗇鬼(“省一文等于賺一分”),不懂慷慨和施舍的笨伯(像什么“勤儉節(jié)約,吃喝不缺”)以及粗糙魯莽的村漢(什么“粗話無害,甘言無益”“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之類——我看他是只懂得用大棒子亂揮的五號笨笨)。    但他卻有一種農(nóng)民式的滑溜溜的幽默,在他所說的俏皮話里,有一種我們無以名狀的激怒人的特質(zhì),顯然是不準確的,完全站在判斷力反面的,卻仍能夠如鉤住我們衣物的刺藤一樣抓住我們的思想,讓我們不斷地駐足,發(fā)誓。這是因為他將那些無法回答的東西與虛假的結(jié)論混在一處,始終有意無意地泄露秘密,揭穿我們的小把戲,給我們的行為涂上色彩,用我們的回憶攪擾沉睡的心靈,毫不客氣地掀開靈魂塵封的小角落。他就像一個粗魯?shù)刂v朋友壞話的人,事后卻一再分辯說他所講述的每一句話都真實無欺,以此來為自己不忠的失當?shù)男袨殚_脫。也許我因為他這些下作的邏輯和惡意的狡詐而憎恨他,既然他自己顯然也憎恨人類,得到他人針鋒相對以牙還牙的憎惡作回報,他完全不可以抱怨,他拿什么抱怨?    姑且先拿這句諺語作為例子,我寫作本書的動機實歸功于它,“萬事開頭難”,顯然是不對的嘛。開頭以后還有許多困難等在后邊,做過航海旅行的人都深有體會,不記得自己做事怎樣開頭的人也不難理解?如果說有什么困難,它應該指的是某件事情的整個開端,某本書的最初幾頁,聽布道會的前半個小時,出門散步的第一個英里:你所邁出的第一步都是輕松的、愉快的,心兒在云霄,浮想聯(lián)翩;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但話又說回來,你我心里都明白,他也明白,自己杜撰那句話其實意在描述一種棘手而又引人共鳴的現(xiàn)象,是有目的地關注一個方面:好比你內(nèi)心有個聲音在不停地發(fā)問:    “我還不了解你嗎?你什么也不會開始做:看看那些你早應該做完的事情吧=你呀,已經(jīng)二十一歲,還沒開始動手編字典。你拿什么來揚名立萬呢?呃!什么都沒有!你真是懶到了不耐煩——更糟糕的是,這就是你的命運:動手做事咋就那么難?過不去的火焰山?國債的那篇文章怎么樣了?寫溫徹爾西的那首小抒情詩呢?六年前你就開始琢磨了!為什么腦子里老是一行一行的,紙上卻一個逗點都沒有?因為你不開始去做呀!不過,唉,算了吧,說什么都沒有用,這是你的大缺點,真是要命:看看人家強斯,比你還小半歲呢,都已經(jīng)開始在《揚基佬晚報》收取報社銷售商的進貢了!你又在哪兒浪擲時光呢?”諸如此類,云云,云云?唉!    結(jié)果,對于開始從事某一艱巨任務的畏懼,引發(fā)了種種氣急敗壞的情緒,沮喪、憤怒、郁悶、煩躁、沒風度、虛夸浮飾,從舵到鞍的不定式分裂,混雜如同卡樂登一般的隱喻。但是思維敏捷如同被一根手指撥弄,這倒也是真實不過的。因為無論何事(你會注意到)追根溯源都是相當困難的,至于為什么,沒誰能夠參透。萬變不離其宗,萬事萬物在成熟期的震驚狀態(tài)和行將收尾的彌留之際,也不是那么容易。好比蕓蕓眾生,其生也難矣,其死也難矣,重大的臨界點同樣也是難而又難。    讀經(jīng)人:什么是重大的臨界點?    查經(jīng)人:我這會兒沒工夫告訴你,這可能會把我們拉到占星術的話題上,沒準兒還會引出對物理學的追問。搞不好你還會覺“得我不是個正統(tǒng)派,甚至會向掌權者告發(fā)我也未可知。    我只能告訴你這么多:臨界點指的是某個時刻(不是一年,一個月,你聽好了,甚至也不是一個小時,就是那一眨眼的瞬間),一個人突然成熟,當他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就是說,回顧以往),突然牢牢地感覺到了自我。我有講清楚自己嗎?沒關系,這就是成熟的震驚,你知道這個就足夠了。    大概你一直在看那些棕色的進化論小書,壓根就不相信什么大洪水、巔峰或定義什么的,對不?說說看,你信不信馬特洪峰T,你懷疑過針鼻嗎?我們能不能說太陽會真的升起落下?這個短語“恰到火候”用來形容煎蛋有沒有什么確切的含義?你知道有的。因此,你也必得相信類別,承認種類、程度的差別,你還必須接受準確的界定,相信所有父輩們做過的,相信他們比你聰明得多,要證明這一點很容易,你只需閉上眼,想像自己站在列祖列宗的面前,一會兒工夫就夠了,問問自己誰看起來更像傻瓜。你尤其得相信瞬間,相信瞬間的重要性,小心翼翼避開比較方法論和厚積薄發(fā)的論點。我聽說有些科學家已經(jīng)開始承認生與死的現(xiàn)實——讓那幾個無畏的頭腦去崇拜偉大的臨界點吧,其他一切都各就各位。    好了,正如我上文所說,這個艱難的開始只是三種困難之一,它不可理喻,無法解釋,蘊藏在事物的本質(zhì)之中。這一點,在文學藝術方面表現(xiàn)尤其明顯。任何一本小書,都會有個艱難的開端,艱難的臨界點(所謂的書中的轉(zhuǎn)折)——    讀經(jīng)人:書中的轉(zhuǎn)折點是什么樣的?    查經(jīng)人:呃,指的就是讀者突然被情節(jié)吸引,開始沉浸在書的世界,渴望接著讀下去的那些地方。    讀經(jīng)人:有些書很快就能抓住人,有些書則要遲一點。    查經(jīng)人:說得不錯……嗯,現(xiàn)在呢,該輪到一個困難的收尾了。    讀經(jīng)人:我怎么沒看出來給書安排結(jié)尾是件不容易的事呢。    查經(jīng)人:話說起來輕巧,你從來不曾寫書,自然不曉得其中甘苦——在寫作的過程中,沒有什么比結(jié)尾更困難的了——即使作出奉獻神的選擇也比不過它?;谏鲜隼碛?,只有一些偉大的詩人,超越凡俗,手指飛舞有如神助,洋洋灑灑下筆成章,他們才絲毫不為煞費苦心設計結(jié)局而傷神費力。荷馬的史詩戛然而止,似乎仍然跋涉在途中;赫西俄德,我不知道他是如何結(jié)束;貝利先生的《歐亞大陸新音》根本就沒有結(jié)尾,只是一路向前地揮灑,揮灑。    巴汝奇曾告訴我說他的貝殼學杰作本來永遠不會收尾,可恨的是拗不過以律法相要挾的書商們。實際上,他書中最后一句話根本就沒有動詞,感覺總是有很多話要說,不著痕跡不動聲色地由敘述轉(zhuǎn)向收尾總是那么困難。人們根據(jù)這個發(fā)明了一些八股套路,來結(jié)束一本書、一篇文章和一首詩,你豈不知文章開頭也同樣有套路嗎?但從我個人角度看,我認為一本書最好的結(jié)局,是在你的手稿中尋尋覓覓,找到一片兩片的美文(主題如何姑且不論),然后采用一切激烈的手法,迂回曲折地領著最后幾段繞到文章要表現(xiàn)的主題上,插入一行星號,然后將你找到的美文粘貼在稿紙上的星號下面。    我認識的一個老兄,總是趁著頭腦非常清醒的時候先把全書的大結(jié)局寫下來,然后再回過頭填充前面的內(nèi)容,(他說)把摘要逐步擴充成章節(jié):若非對自己要寫的主題特別明晰的人,很難處理、把握行文到恰當火候。他認為這是著作史學的最佳方法。而在我看來這實在是種純粹的鋪張,因為它可能會導致作者至少在全書的最后一頁開始寫作,如同希伯來語的圣經(jīng),并且(假如能夠全部實行的話)倒著書寫句子,直到他獲得一種類似倫敦派詩人的風格:令人恐怖的結(jié)論,可怕呀。    不過,我在這里要關心的并不是文章的結(jié)尾,而是它的開頭。我說過,任何文學作品的開頭都不容易,并且這種艱難很難解釋。要我說還不止這些——我的意思是無止無休地談論文章的開頭如何如何之難,本身就是一個糟糕的使其后的文章難以為繼的征兆,同時還是一個最好的百無一用的遁詞。以所有正派、體面、普通的物質(zhì)的名義,為什么不拿起筆來,并一徑地盲寫下去呢?

內(nèi)容概要

《通向羅馬之路》初版于1902年,是作者希拉瑞·勃洛克根據(jù)自己前一年夏季從圖爾出發(fā),徒步前往羅馬朝圣的經(jīng)歷而記錄的心路歷程。當作者結(jié)束他在美國的游歷,回到法國探望他小時生活的城鎮(zhèn)和當?shù)匦掭菀恍碌慕烫脮r,宗教熱忱受到觸動,遂發(fā)誓要徒步前往羅馬朝拜:“我要從自己服兵役的地方出發(fā),一路行走,不乘任何帶輪子的車;我要在露天野外過夜,每日行三十英里;我要每日清晨望彌撒,我要在圣彼得和圣保羅的宴席上享受大教堂的崇高彌撒?!薄 〈蠖鄶?shù)評論家一致認為這是勃洛克最出色的作品,希拉瑞·勃洛克的傳記作者羅伯特·斯別爾特聲稱:“這本書給勃洛克帶來了聲譽,這本書比他其他的書更讓人愛不釋手,引人深思……這本書是經(jīng)典之作,遠遠不是一本單純的游記。”G·K·切斯特頓認為:“通向羅馬之路是真實而淳樸的靈魂的喜悅;是一個知識分子豐富多彩的內(nèi)心思考,”“這條路是尋找之路,帶讀者一路走進自己內(nèi)心,再走出內(nèi)心的小我;這條路又是發(fā)現(xiàn)之路,甜蜜的家與苦澀的流放之所交纏扭結(jié),在神秘的冥想中盤旋起舞?!?/pre>

作者簡介

希拉瑞·勃洛克(1870-1953),英國記者、政論家、作家,出生在巴黎近郊一個高級律師家庭。兩歲時舉家遷往英格蘭,中學畢業(yè)后在法國軍隊服役。1892年返回英格蘭,進入牛津大學巴里奧爾學院學習。畢業(yè)后到美國游歷,出版韻文集《壞孩子的野獸之書》、《十四行詩集》。1902年回到英國后與蕭伯納、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交好,開始進入報界和政界,曾被選為英國國會下院議員。出版《通向羅馬之路》、小說《克拉特巴克先生的選舉》、《柜中之變》、《人猿與公牛》、歷史學著作《法國大革命》、《英格蘭史》等。一戰(zhàn)爆發(fā)后竭力鼓動英國參戰(zhàn),作為戰(zhàn)地記者往來于西線與后方,發(fā)表了大量戰(zhàn)況報道。戰(zhàn)后陸續(xù)出版了《羅馬天主教》、《歐洲與信仰》及一系列歷史人物傳記《奧里佛·克倫威爾》、《詹姆士二世》、《拿破侖》、《查理二世》。1942年中風,1953年去世。

書籍目錄

寫在前面的話正文

章節(jié)摘錄

書摘那是六月初的一個黃昏,夕陽尚未落山,我穿過南希城門從圖爾出發(fā),沒有徑直穿過閱兵場,而是沿著護城河和防御墻即刻右轉(zhuǎn),順軍事堡壘一直走到摩澤爾河畔上山的公路。因為我正是打算沿著這條河谷開始我的朝圣之旅,令人愉快的巧合是,上摩澤爾河筆直地朝著羅馬的方向流淌,雖然這只是朝圣旅途的一段路,已經(jīng)很幸運了:不繞彎子筆直奔向目標的朝圣,這是多么理想的一個開端,從下面這張小圖,讀者能夠清楚地看到,連接幾個點的虛線正是指往羅馬方向的:其中有兩道彎兒,會暫時使人離開正道,但我計劃避開它,總體說來,從圖爾到源頭綿延近一百英里的河谷,在任何一位從洛林的這個地區(qū)步行前往意大利的人眼中,都是再明顯不過的門戶:這張小圖用處頗多,能夠顯示我經(jīng)過埃皮勒納、通向河源的瑞買爾忙特和阿爾薩斯山群大山這頭三天的路徑:圖中的溝渠表示河谷,陰影部分表示小山丘,上部的孚日山脈以黑色呈現(xiàn)。我刻意選擇在日落時分動身,以避開正午前后的炎熱:記住,我打算只在晚間、清晨和黃昏行路,無奈計劃趕不上變化,至于結(jié)果如何,不久即有分曉:    我在通向城外的道路上沒走多遠,不到四分之一英里吧,感覺應該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弄清楚自己的開端是否順利,有沒有真的走在去往羅馬的路上。因此我暫時立在一堵墻邊,回頭望著城市和堡壘,把我看到的畫在本子上:這幅圖景自我孩提時代起即牢牢刻在我的腦海,只要我的大腦還能夠從過往的歲月中勾勒圖畫,眼前的景象就會一直留在我的記憶里。我理所當然地認為剛?cè)胛榈男卤鴮τ谒牟筷犚矔a(chǎn)生同樣的印象,二十一歲年輕人的頭腦如此單純,生活如此新鮮,沒有書本的侵蝕,沒有世俗生活的憂慮,周圍的環(huán)境映入他的眼簾,在心里扎下根,猶如我們?nèi)雽W的第一天或搬到第一個新家一樣。我非常幸運的是曾和士兵們(他們是最棒的男人)一起生活在一個不大的小鎮(zhèn)上,這個小鎮(zhèn)古老而靜謐,周圍地區(qū)駐扎的士兵比生活在廢棄城堡里的黎民百姓還要多。這個小城以景色秀麗聞名,雖然我沒聽人說過它的好名聲,但當我在十一月里的一個拂曉,第一次行軍到炮兵兵營所在的高地,立刻親眼目睹了它的壯麗。猶記那時我東張西望,看四面環(huán)繞小城的連綿山峰,隱藏起威嚴的面孑L,護衛(wèi)著山腹深處的軍營,山的南面、東面,是高聳的密林覆蓋的摩澤爾河喑啞的河谷;公路下面的小鎮(zhèn)坐落在小島或大樹的環(huán)抱之中。所有的這一切,都已永遠刻在我的記憶中。我曾暗暗下定決心,有朝一日開始我的羅馬朝圣之旅時,定會選擇這個地方作為我的出發(fā)點,此刻當我駐立此處,回望城門外幽冥來路,我又一次飽覽小城的景色。就是這景色,曾喚起人們多少歡樂、多少勞作、多少勞役,以及多少軍人的自豪之情。    我直直地望著圣麥克的軍事大要塞,這座要塞是邊境最結(jié)實的建筑,也是通向周邊組成這個固若金湯大營地的各個小要塞的門戶。除了葡萄園上方幾百英尺高的峭壁上的灌木叢和峰頂特意種植的矮樹林,人們幾乎看不到要塞里的炮臺。要塞的左邊,同等高度的地方,是隱藏了一隊炮兵團的巴林地區(qū)的鬃丘。在巴林地區(qū)我佇立的道路和墻壁之間,我看到了聳起的地面和熟悉的營房,這些被稱為(我不知道為什么)正義之營的兵營,應該改名叫微型紀律之營與親密戰(zhàn)友之營似乎更恰當些,如此方能向哲學家顯示軍隊生活的這兩大特征。在我這個古老的盡義務的大家庭里,士兵們所有被訓練的美德當中,紀律與戰(zhàn)友永遠占據(jù)第一,正義只能排在第二甚至第三位。對這一點我考慮得愈多便愈發(fā)地相信,每一個在兵營這個大熔爐里備受歷練最后被退火、煅造成軍人的青年們,誰都經(jīng)受不住律師那類職業(yè)的煎熬?!璓13-15

媒體關注與評論

通向羅馬之路是真實而淳樸的靈魂的喜悅;是一個知識分子豐富多彩的內(nèi)心思考。這條路是尋找之路,帶讀者一路走進自己內(nèi)心,再走出內(nèi)心的小我;這條路又是發(fā)現(xiàn)之路,甜蜜的家園與苦澀的流放之所交纏扭結(jié),在神秘的冥想中盤旋起舞?!  狦.K.切斯特頓

編輯推薦

“經(jīng)典游記譯叢”包含了十九世紀后期英美文學的十位重要作家的游記作品,可說是新年以來書市上的一大驚喜。當交通與旅游越來越便捷與發(fā)達,我們生活的地球也因此越來越逼仄與狹小的時候,這一系列寫于遙遠的上上個世紀的游記,把我們與喧鬧紛雜的現(xiàn)實生活拉開了距離,使我們借以眺望這個世界過去的模樣,那是一個又一個比遠更遠的遠方。本書是“經(jīng)典游記譯叢”中的一冊,是作者希拉瑞·勃洛克根據(jù)自己前一年夏季從圖爾出發(fā),徒步前往羅馬朝圣的經(jīng)歷而記錄的心路歷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通向羅馬之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一部相當不錯的游記類作品,大作家亨利米勒把這部書列為了對他本人影響最大的100本書之中。
  •     英國學者、隨筆作家希拉瑞·貝洛克(Hilaire Belloc, 1870—1953)在英國20世紀上半頁頗出風頭,一生著作超過150本,去世后聲譽下降,但是的確有一些書經(jīng)過時間的淘洗而留了下來,時至今日,在版的仍有幾十本,有涉及歷史、宗教等方面的學術著作,有隨筆、兒童文學等,其中游記作品《通向羅馬之路》(The Path to Rome)可以說是他的一本代表作,鷺江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這本書,應該是在大陸出版的第一本貝洛克著作。
      
      這本游記出版于1902年,記錄的是作者前一年夏季從法國的圖爾(作者參加法國軍隊時駐扎過的地方——作者出生于法國,后移居英國)開始,獨自上路,除了從科摩到米蘭因為金錢告急而無奈乘了段火車(到米蘭后方能在郵局取款),其余路程全是徒步,走過三個國家(法國、瑞士、意大利),一直走到了羅馬,走了250里格(折1200公里),作者的毅力堪可佩服。
      
      當時的路上尚未出現(xiàn)汽車,作者從法國經(jīng)瑞士到意大利,連護照都沒有帶,一路上走過的全是鄉(xiāng)村地帶,認識了幾國不少的農(nóng)民,多數(shù)都心懷善意、助人為樂,除了有一次在意大利某小鎮(zhèn)被短暫扣留,其余時候都可以說是十分順利,真是太平年代里的一段太平旅程。
      
      本書關于這一路旅行的記錄,可以說是對全面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前夕的中南歐一帶留了個影,一派田園風光,人民安居樂業(yè)、淳樸。書中文字生動,而且非常幽默,它成為經(jīng)典游記并非無由。另外書中還有不少作者一路所畫的速寫畫,在相機尚未普及的年代,虧得作者多才多藝,才讓我們既能從文字上領略作者的旅程,又能通過那些不失準確的繪畫,間接感受到作者眼里的風景。
      
      值得一提的是鷺江出版社出的這套經(jīng)典游記叢書(8)在裝幀設計方面非常合格,封面與內(nèi)容配合完美。本書是我讀這套書中的第一本(我三年前已全部購得),有機會一本本品來。
      
      最后尤其要贊一贊這本《通向羅馬之路》的翻譯,是我今年讀到的上品譯文。用詞文雅、準確、生動,讓我佩服不已。我作為譯者,讀到這樣的譯作,只能告誡自己須更加謙卑??上Р椴怀鲎g者王了因的資料。王先生(?)的一流譯文,讀者可以在下面的摘錄中嘗一臠而知味。
      
      摘錄:
      
      P19 這就是布魯雷葡萄酒的故事,它說明人們追求的不是金錢本身,而是他們自己的方式,人類熱愛共鳴和虛鳴勝于一切。
      
      P23 人們對旅行者應該做哪些事情意見不一,眾說紛紜,但提示我進餐這個有益健康活動的神靈,是旅人的保護神最善良、最慈愛的。
      
      P24 離這兒還有幾英里的距離,而他們務必要在天亮前趕進村,因此我慷慨地打開我的葡萄酒瓶。所幸的是他們謝絕了,令我偷偷地吁了口氣。
      
      P50 那些乘火車旅行的人們被長長的河谷、一座座的土墻遮蔽了視線。騎自行車、駕車的人雖然也能看到沿途風景,但他們能看到的很少,也不連貫,因為人為修建的道路總是盡可能避開上山爬坡。只有跟垂直向上的山路,人的目光才能越過一重重山嶺,將他來時的道路一一收在眼中,刻在腦海。
      
      P64 我們歐洲人曾經(jīng)能夠相互理解,但今天我們被民族和階級最壞的惡意分隔開。一個人對祖國的熱愛還不如他對鄰居的仇恨更甚。即使那騎士精神的微弱光輝也摻雜著令人惡心的以窮人庇護者自居的沾沾自喜。
      
      P74 清晨的時候在高山上,我走在歡樂喜人的樹下,枝葉密匝匝搭成一片片涼篷,荒野的環(huán)境使我成為大自然的一分子。雨絲也似乎在親密地擁吻牧草和泛起泡沫的溪流。
      
      P75 為防止這個軍事基地對無政府主者的過分吸引而可能導致的超強噪聲、混亂、損耗,那天晚上,我的那兩個朋友站崗值班。其中一一個是盡職盡責的勃艮底人,另一個則是自由散漫的巴黎人。他們接到嚴格的命令,先查問口令,一旦遇到不明情況即可開槍射擊。
      
      一個可憐的小兵,整天被軍營的責任拖得精疲力竭,煩透了了無新意的打靶練習,現(xiàn)在,你能想象出還有什么事比這個命令更讓他們激動嗎?我這兩個朋友一旦得令,好家伙,就在這個夏天的晚上,殺死了一頭驢,射傷了兩匹母馬,還把一棵小樹細嫩的枝子撅了下來。
      
      P105 (luke注:這里的譯文出現(xiàn)了一個“時代錯誤”)
      寫出的文字跟三級片的臺詞一樣蒼白。
      
      P107 我問他能不能給我點咖啡喝,他拒絕了。我就把他打入異教徒之類,一邊下山,一邊心里起草反對他的詩。
      
      P131 哦,那些天佑神助的絕妙好書,是我們逃脫煩瑣人生的庇護所,在書的世界里一切都可以和諧有序,所有厭倦乏味皆可忽略不計,激烈的瞬間可以無限拉長直至永遠,一位幾乎不為人所知的詩人,在一首沒有出版的抒情詩中這樣寫道:我們,通過寫作的藝術——
      
      修復稍縱即逝的瞬間
      屹立于神圣的事物面物
      
      P149 高山揭示給我們兩個真相:使人類突然感覺自己的渺小,同時又釋放人類不朽的魂靈,使其遠離大地的束縛,頓覺自己的偉岸不凡。
      
      P191 但我的朝圣地是羅馬,我的道路是孤寂的鄉(xiāng)野、山川河湖,是靈魂的回歸和沉默。
      
      P207 在這些大山深處我涉過一道道河流,見識過無數(shù)陌生的人和動物,也看見過無法解釋的景象,我受過困,忍過餓,挨過凍,受過驚嚇,也歡娛過,興奮過,最后終于精神煥發(fā)地到達托斯卡納——一句話,我在亞平寧的大山里經(jīng)歷了人類各色生活中最不尋常、聞所未聞的種種冒險。
      
      P208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習慣,他們爬過山高處后,就開始唱歌。我也不例外,此刻時辰尚早,我也一路歌唱著爬這亞平寧的第二座山峰。我扯開喉嚨,興奮地大唱特唱我記得的所有歌曲。我甚至沒有省略歌曲的合唱部分,痛苦地模仿(當我的歌有雙聲部的時候)各聲部的不同音高。
      
      ……
      
      對一座建筑來說,窗戶意味著一切:窗戶猶如人的眼睛;建筑物通過窗戶采光布景;住戶瞭望的風景被窗戶的形狀所決定。
      
      永遠不要嘲笑窗戶。許多人從窗戶跳下來結(jié)束生命;情人們經(jīng)常逾窗而入;從窗戶里射出的箭殺死了理查王;威廉王的父親通過窗戶窺視阿麗塔(我自己也透過這扇窗戶向外望過,但看不見下面有什么人在洗?。?;當群氓意欲控制英格蘭時,他們破窗而入;當愛國者意欲拯救英格蘭時,他課窗戶稅。夏天我們走出戶外,在草坪上與紳士淑女會面;冬天屋外寒風呼嘯,窗戶格格作響,為輝煌的暴風雪伴奏,使我們無比渴望火爐的溫暖。大教堂的窗戶是它的全部內(nèi)涵。如果沒有窗戶,我們將不得不走到戶外享受日光;夕陽落山后,窗戶繼續(xù)派上用場,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比窗戶更美妙。那些家里沒有窗神、完全不懂得感激、以為自己是了不起的哲學家、不會對窗戶鞠躬致謝的人,但愿他們住在沒有窗的房子里些許時日,讓他們體驗窗戶的價值。我個人嘛,我會始終保持對一扇窗的景仰之情,直至最后住進黑漆漆沒有窗牖的人生安息之所。
  •   LZ頭像很潮啊.....
  •   潮?是兒子的照片。
  •   呃......抱歉,冒犯了,我以為是網(wǎng)上視屏那個特能掰的小盆友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3956326o1p0.html
  •   寫出的文字跟三級片的臺詞一樣蒼白。
  •   時代錯誤是亮點.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