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筆春秋

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岳麓書社  作者:郭伯南  頁數(shù):160  
Tag標簽:無  

前言

  小孫女阿倩是個肯動腦筋的孩子,剛幾歲,就像裝著本《十萬個為什么》,好刨個根,問個底,問天問地,沒完沒了,這點挺像我。小時候上課時,我有一次左一個“為什么”,右一個“為什么”,問個沒完,問得老師也答不上個所以然。我被呵斥了一頓,還被罰站??晌也幻靼孜夷睦镥e了?! 〈髮W(xué)時,讀哲學(xué)、政治、文學(xué)、歷史等等,疑問越來越多,看法也越來越多,就隨手記在書上。沒想到,“浩劫”的歲月,書上那種種“疑問”、“看法”,被人抄去,說成是大逆不道,批來斗去,幾乎給我?guī)頊珥斨疄?zāi)。我仍不明白我究竟哪兒錯了?! v經(jīng)磨難,兩鬢斑白,我仍頑固不化,不思悔改,總認為自己的腦袋要長在自己的脖子上,凡事要獨立思考,窮原竟委,弄個明白。真是“山河易改,本性難移”?。  ∠胍幌?,自古以來,人類在童年時代,面對蒼茫大地,日月升沉,電閃雷鳴,生生死死,不也像我的小阿倩一樣,總有問不完的“為什么”嗎!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區(qū)別,最主要的一點不就是頭腦發(fā)達,善于思考嗎!人類的文明,不就是在不斷提出“為什么”、回答“為什么”的過程中發(fā)展的嗎!不然,人類又怎能主宰地球,飛往宇宙呢!  我在《人民中國》雜志時,分工報道“中華文化”。一次開了上百個文化選題,多是司空見慣、似曾相識的,可若刨根問底,又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  生肖,人人有一個,少有人不知自己的屬相。生肖是怎么來的,是從天竺國輸入的,是從古巴比倫輸入的,還是中華文明固有的呢?這就令人摸不著頭腦了?! ★溩?,中國人喜歡吃餃子,大年初一要包餃子??墒牵溩邮菑氖裁磿r候才有的,怎么發(fā)展起來的?這個問題從古說到今,好像還沒誰說得一清二楚?! 】绝?,“北京烤鴨”享譽世界,是中國的“國味”。外國人說,到中國,“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墒牵绝喌膩睚埲ッ},就是在“天下第一樓”,也未見說得明白?! 《垢?,是世界上人工最早提煉出的植物蛋白,是了不起的發(fā)明,在中華飲食史上功著千秋。豆腐是誰發(fā)明的,什么時候發(fā)明的,怎么發(fā)明的意見紛紜,奠衷一是,不知讓多少學(xué)者傷透腦筋?! ∷仞偅硕嘁詾槭欠鸾虃魅酥袊笥辛顺札S念佛的和尚才有的。也有人說,外國的和尚,西藏的喇嘛,雖然念佛,并不吃齋呀!有人又說佛教傳人以前,古代的奴隸就吃白飯,不就是吃素嗎!各說各的,不知正確的答案是什么?! ∶斀耧L(fēng)行全世界,小商小販也用它做起廣告來。名片怎么來的?有人說那是“洋玩藝兒”,也有說是“從日本進口的”??扇毡救藚s說,我們用的“名刺”,還是從唐朝進口舯呢!名片究竟是“國粹”,還是“舶來品”?  雨傘,可開可合,使用方便,是個了不起的發(fā)明,西方人說傘是中國人發(fā)明的。東方人說古埃及人就用傘,比中國早得多呢!那么,傘究竟是誰發(fā)明的,也成了世界文化之謎!  座右銘,有誰不知道呢,可它的起根發(fā)源,又有誰真的知道呢?考古學(xué)家聲稱最古老的座右銘是原始人汲水用的尖底瓶。聽起來真新鮮,究竟對不對呢?  生魚片,一說起來,誰都說那是日本的“國味”。凡到過日本的都知道,東道主總是一次又一次請客人去吃那“刺身”,就像中國招待貴賓總得吃烤鴨??扇粽f早在3000年前生魚片也是中國的“國味”,風(fēng)流天子唐明皇就是位擅長切生魚片的高手,人稱“斫鱠皇帝”,你信嗎?  又比如,人們?nèi)粘S玫臅?、搽的胭脂、穿的木屐、放的風(fēng)箏、吃飯用的筷子等等,哪個不是一看就懂,假若深究,又感到自己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呢!  這些“中華文化謎”,要一一說清楚,不那么容易,或資料奇缺,無從談起,或歧說不一,莫衷一是。我們就設(shè)了個專欄,取了個名字叫“中國文化探源”,一個“探”字,包含了“探討”的態(tài)度,“探險”的精神,就這樣走進中華文化的迷宮,開始了探險活動。盡管困難重重,不還是從1986—1991年連續(xù)刊載了五年!每出一期,我們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不知什么地方弄出笑話來!  幸好,幾度春秋過去,沒出什么紕漏,也沒遇到什么非難,卻得到了廣大讀者朋友的支持和鼓勵,一封封熱情的來信,給了我們巨大的鼓舞。不少專家學(xué)者,或提選題,或賜文稿,給予了真誠的幫助。更令人高興的是,國內(nèi)外的幾十家報刊關(guān)注著我們的欄目,幾乎篇篇都被人拿去轉(zhuǎn)載,廣為傳播。這是事前不曾料到的?! 】鰞赡甓嗟臅r候,1989年,日本東京美術(shù)出版社就予結(jié)集出版,題名《中國文化》,即《中國文化的根》。1991年,上海三聯(lián)書店推出中文版《華夏風(fēng)物探源》。這次總的結(jié)集,由香港三聯(lián)書店出版,篇目增加一倍,改編成四冊一套,書名也改題為《飯后茶余談文化》?!  爸腥A文化探源”是項巨大的“文化工程”,若要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來龍去脈一項項理出個頭緒,不知得要多少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我深信這一“文化工程”會像奧運的圣火,世代薪傳,發(fā)揚光大,終將會為全球文明增添一個令人矚目的新亮點。  這套叢書的主要作者有:漫畫家航海,文化史家莫容,民俗學(xué)家丘桓興,外宣編審程欽華,高級記者楊珍,學(xué)者張景堂、郭凈等?! 【幾^程中,我們不僅從古代典籍、先哲先賢那里獲得了豐富的史料和深刻的教益,也從當代諸多專家、學(xué)者的著述中得到指導(dǎo)和啟迪,獲得了新知,借用了資料。本書為通俗讀物,未能一一開列出處,深表歉意,懇請見諒!  最后,我在這里,向為《飯后茶余談文化》得以成書并與讀者見面而付出了勞動與心血的女士們、先生們表示真誠的謝意!  郭伯南  2004年5月  北京知春里

內(nèi)容概要

  中華文化傳統(tǒng)悠久而豐富,宛如浩瀚的星空,許多文化傳統(tǒng)的起源或神秘,或有趣,或充滿傳奇?!帮埡蟛栌嗾勎幕眳矔蓴X了星空中的幾顆璀璨之星,帶你領(lǐng)略中華文明的智慧之光。你知道古時的賀年卡是什麼樣子的嗎?你知道指紋術(shù)發(fā)祥地是在中國嗎?東方的古典速記是怎樣發(fā)展為現(xiàn)代的速記呢?你能說出十二屬相的動物嗎?里面有貓、驢、獅子嗎?古代文化人真的喝墨水嗎?名片并非舶來品,你知道兩千年前的中國人已經(jīng)使用名片了嗎?  《飯后茶余談文化:紙筆春秋》介紹生肖、書信、名片、賀年片、符牌、指紋學(xué)、座右銘、桃符、打油詩、文字、書法、速記、筆、墨、紙、硯的源流和發(fā)展過程。

作者簡介

  郭伯南,1933年生,河北省任丘市人。1961年畢業(yè)于河北北京師范學(xué)院(今河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系,主攻中國文化史?!度嗣裰袊冯s志社編審。主要著作有彩圖版《中華文明史》、《華夏風(fēng)物探源》、《中華文明概覽》、《文物縱橫談》等。 外文版主要著作有《中華歷史小叢書》(英)、《中國書法入門》(英、法、德)、《中國文化史入門》(日)等。

書籍目錄

生 肖4 “小龍”與“野豬”——生肖禁忌8 子鼠何為生肖首——生肖探序10 《十二獸歷》——生肖探源書 信16 “花箋制葉寄郎邊”——書箋18 “遺我雙鯉魚”——信函20 “丸泥封函谷”——璽封22 “唯望衡陽雁足書”——信奴名 片26 張儀見蘇秦——謁28 “盈車”與“盈案”——刺30 天子與青樓——名帖31 “走犬”與“小廝”——門狀賀年片36 “五谷皆熟”——說“年”38 “朝賀之禮”——賀年41 “陶谷易刺”——賀年片符牌 郭伯南46 十二節(jié)牛角——剖物為信48 秦杜虎符——兵符源流51 鄂君啟節(jié)——符節(jié)起源指紋56 “質(zhì)劑”與“爪節(jié)”——指紋探源58 “下手收”與“畫指券”——指紋鼻祖60 “指理”與“指模”——指紋識別座右銘64 欹器與撲滿——以器為戒66 丹書與金人——銘物為戒69 崔瑗銘與白氏續(xù)——書銘為戒桃符74 “新桃換舊符”——春聯(lián)起源76 神茶與郁壘——桃符溯源78 秦瓊與尉遲恭——門神故事打油詩82 釘鉸與打油——打油詩的起源84 幽默與諷刺——打油詩的特色86 是拆還是燒——打油詩的流變文字92 倉頡作書——文字的傳說93 東巴經(jīng)文——文字的演變96 大汶口陶文——文字的考古書 法100 東方的抽象藝術(shù)——書法的故鄉(xiāng)102 萬首樂章——書法的音符104 真草隸篆——書體的流變107 日出景觀圖——書法的起源速記112 “讀多快,寫得更快”——東方的古典速記115 速記世家——中國的近代速記117 “一本心愛的書”——中國的現(xiàn)代速記119 方興未艾——中國的當代速記筆124 蒙恬制筆——筆的起源126 江淹夢筆——筆的發(fā)展128 鑒真遺寶——筆的外傳130 應(yīng)科稱絕——湖筆之興墨134 邢夷始制墨——墨之源135 韋誕用松煙——漢之墨137 廷硅集大成——唐之墨138 潘谷稱墨仙——宋之墨140 君房獻星圖——近代墨紙144 繭絮成紙——造紙的起源146 蔡倫造紙——紙術(shù)的革新148 薛濤制箋——紙業(yè)的發(fā)展150 興能獻物——紙術(shù)的傳播151 舂聲撼夕陽——造紙在近代硯154 書契既造,硯墨乃陳——硯之肇端155 筆者刀楣,硯者城池——硯之雕琢157 鏡須秦漢,硯必宋唐——硯之發(fā)達160 刀裁云破處,神往月圓時——硯之外傳

章節(jié)摘錄

  《十二獸歷》  話及“生肖”,辭書上多說:舊時用十二種動物配十二地支來記人的生年。這種解釋似乎認為生肖離不開地支,兩者總是相配。其實,不少民族在歷史上都只以生肖動物名稱紀年,而不用地支。如前述蒙古人,就只說兔兒年、羊兒年。鮮卑人、黠戛斯人(今柯爾克孜族、吉爾吉斯人先民),以及北方許多游牧民族,也曾這樣用的?! 「芍Ъo時,是華夏民族的傳統(tǒng)紀時方法。干,又稱天干、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早在夏代,十干就用來紀日,距今近4000年。支,又稱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商代甲骨上就刻有天干地支相配的六十甲子表,距今已有3200多年。夏商時,干支只用作紀日。春秋時,始用于支紀月。東漢建武三十年(54),始用干支紀年。在用干支紀年以前,華夏傳統(tǒng)的紀年,先后曾用過“歲星紀年法”、“太歲紀年法”。“歲星”指木星,“太歲”是假設(shè)的木星。設(shè)想它們在天空十二年運行一周天,以其所在的方位來紀年。但是,簡單的《十二獸歷》,當比以天文觀測為依據(jù)的歲星紀年要原始得多。初時,為什么要選用大約十二年一周天的歲星紀年呢?后來,為什么當發(fā)現(xiàn)歲星并不恰好十二年運行一周天,就假設(shè)了一個代替歲星的“太歲”,仍假定它在天上十二年運行一周天呢?這是否因為在使用“歲星紀年法”以前,已有一種十二年一周始的原始歷法呢?這是發(fā)人深思的?! ≡谥袊糯?,無論北方和南方,都有些民族使用《十二獸歷》,以十二獸名稱紀年,即十二年一周始?! ≡颇习Ю紊揭妥遄怨乓詠砭褪褂谩妒F歷》,遇有重大節(jié)慶,舉行重大活動,還要請女巫裝扮成十二神獸,跳神獸舞。十二神獸的名稱是:虎、兔、穿山甲、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他們的《十二獸歷》中,沒有龍,而有穿山甲。另一特點是以虎為首,而非以鼠為先。彝族以虎為先是有原因的,他們自認為是虎族,是虎的子孫,尊母虎神為始祖。每三年舉行一次的祭神大典,要選在虎月(首月)的第一個虎日。在當?shù)啬富⑸駨R舉行。家家門上都圖以虎形,以示對虎的尊崇?! ∫妥宓倪@一古老風(fēng)俗揭示,十二生肖源于《十二獸歷》,與圖騰崇拜有千絲萬縷的淵源?!  妒F歷》,或類似的原始紀年法,不僅中國有,在其他世界文明古國印度、埃及、巴比倫也有,在歐洲的希臘也有。  印度的《十二獸歷》,在上述所引的神將座騎中已經(jīng)開列。這些動物與中國十二生肖相比較,印度的是有獅而無虎,原因可能是古印度產(chǎn)獅,而不產(chǎn)虎;中國則有虎無獅,那是在中國的十二生肖已形成之時,西域的獅子還未來到中國。這些特點在各自的十二生肖中都反映出來了?! ≡侥系氖づc中國十二生肖相近似,只是將兔去掉,換上了貓?! “<芭c希臘的《十二獸歷》是一樣的,其名稱是:牡牛、山羊、獅、驢、蟹、蛇、犬、貓、鱷、紅鶴、猿、鷹?! “捅葌惖摹妒F歷》與埃及和希臘的相比,只是沒有蟹,代之以蜣螂?! 】吹疆悋@些《十二獸歷》的內(nèi)容,不禁令人想起中國古代的蠟祭來,蠟祭在夏代稱“清祀”,商代叫“嘉平”,周代稱“蠟”。秦始改“蠟”為“臘”。每年農(nóng)事完畢,就舉行蠟祭。所祭的對象是:農(nóng)神、百谷種子、田問道路與草棚、貓、虎、堤坊、水溝、昆蟲。為什么祭它們?因為它們一年中對農(nóng)事都盡了力,貓、虎吃了田鼠,保護了莊稼,昆蟲也沒來為害。祭祀時,女巫化裝成貓、虎、昆蟲、農(nóng)神等神祗。故有“蠟八”一名。這是中國傳統(tǒng)臘八節(jié)的由來。蠟祭是一種原始崇拜,所祭祀的對象,無不一一與當?shù)氐霓r(nóng)業(yè)生產(chǎn)及原始信奉有著某種聯(lián)系?! ≡谑澜缥幕校ぜo年法源出《十二獸歷》,似都同原始圖騰崇拜有關(guān),由來可謂久遠?! ∈澜绺鞴爬衔拿髦械摹妒F歷》的起始或有先后,但被文獻記錄下來,卻都不早于公元100年。中國十二生肖最早的紀錄見之于東漢王充《論衡?物勢篇》,距今已有1900多年?! ⌒碌目脊虐l(fā)現(xiàn)又將這一紀錄推前了。1975年,在湖北云夢睡虎地11號秦墓發(fā)現(xiàn)秦簡《日書》,即類似日歷的書?!度諘穼懗捎谇卣淹醵四辏ㄇ?79),書上已有十二生肖的記載。內(nèi)容是:“子,鼠也;丑,牛也;寅,虎也;卯,兔也;辰(原簡漏抄生肖);巳,蟲也;午,鹿也;未,馬也;申,環(huán)(猿)也;酉,水(雉)也;戌,老羊也;亥,豕也?!逼渲形鐬槁埂⑽礊轳R、戌為羊,與現(xiàn)在生肖不盡相同,反映著一定的原始性。如果這一釋讀無誤,中國十二生肖的有文字可考歷史就可以上溯到距今2200多年。這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上有關(guān)十二生肖的最早的完整記錄?!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紙筆春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