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06 出版社:岳麓書社 作者:姚建斌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以關(guān)鍵詞的形式,分類擷取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作品中對舊上海描寫的片段,并配以精美插圖。我們期待能以這樣一種新的方式,追憶漸行漸遠的上海年華,珍藏依然風(fēng)姿綽約的上海背影。
書籍目錄
筆下的上海,心中的上海住在依服里面 旗袍 站在輕風(fēng)上 獺絨西裝外套 時髦、臭蟲與洋褲 新年不洗衣 內(nèi)外之別 嬌嫣欲滴的圍頸吃,才是主題歌 草爐餅 藕 賣白果 革命咖啡店 城隍廟里的酒與“過澆面” 消閑的瓜子 我愛廚房 米蟲鴿子箱里的鵓鴿 貧民窟 亭子間 弄堂房子 “余屋分租” 熱水 風(fēng)聲雨味 屋頂花園克林,克賴 船行黃浦江 潘先生的擠車秘訣 買“官”艙 失而復(fù)得的孩子 “大英照會”和“小照會” 電車聲聲 賣票的竅門Eat,drink and be merry,for tomorrow we die 骨牌聲 “Vurry Wul” 瘧疾的音樂 露天舞會 大世界 折八扣書和遮陽大傘 城市夢文化的面孔 上海的學(xué)校 商務(wù)印書館印象 Nita小姐的書架 “弄堂小學(xué)”與小書 “海派”文人的西洋鏡 賈壁云的名劇到底是上海人 小西洋人 “情商” 美女瑪麗 上海洋奴 新式海上寓公水手 回力球場老板 妓女 扒手 縉紳氣的電梯工城市蒙太奇 堡壘——上海租界 金業(yè)交易所 過不了年關(guān)的商店 城隍廟 鳥市 大飯店 畸形發(fā)達的茶樓 靜安寺適意的夢境 月光 草場 花園 晨光里的公園 外灘 水和云 黃昏 花草 黃埔月戰(zhàn)爭與和平 上海在殘殺案發(fā)生后 打上海 大虐殺 淞滬戰(zhàn)云 日軍的獸行贊美歌與吊亡詩 上?;孟肭?鬧聲的沙漠 上海印象 春天不近上海人 地獄上的天堂 惦記上海的緣故 神秘之街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住在衣服里面 旗袍 最后她又從箱子底下拖出一件薄的棉旗袍,黑綢面子的稍稍舊了一點。她面向著衣柜,將大衣脫了下來,從不明的光線中看見自己那美麗的身軀,微紅的顏面,被掩覆在濃厚的黑發(fā)之下,托在蔥綠的高領(lǐng)上,真是又顯得驕貴,又顯得動人。她又慢慢去解那單袍的鈕子,一縷粉紅襯衣的滾邊鉆了出來。她向自己半裸的肉體投射著愛慕和玩弄的眼光,欣賞那白的頸項和臂膀好一會,她才將那件棉袍罩上來。這袍子很長,衣邊都覆在腳背上了,因此更將人顯得頎長了。她真是美麗,真是宜人,仿佛不拘穿著什么樣色的衣服,都只有增加她的美似的。 站在輕風(fēng)上 第一次瞧見她……穿著紅綢的長旗袍兒,站在輕風(fēng)I:似的,飄蕩著袍角。這腳一上眼就知道是一雙跳舞的腳,踐在海棠那么叫愛的紅緞的高跟兒上。把腰肢當(dāng)作花瓶的瓶頸,從這上面便開著一枝燦爛的牡丹花。 獺絨西裝外套 方鴻漸因為張先生請他早到談?wù)?,下氣銀行辦公室完畢就去。馬路上經(jīng)過一家外國皮貨鋪子看見獺絨西裝外套,新年廉價,只賣四百元。鴻漸常想有這樣一件外套,留學(xué)時不敢買,,譬如在倫敦,男人穿皮外套而沒有私人汽車,假使不像放印子錢的猶太人或打拳的黑人,人家就疑心是馬戲班的演員,再不然就是開窯子的烏龜;只有在維也納,穿皮外套是常事,并且有現(xiàn)成的皮里子賣給旅客襯在外套里。 時髦、臭蟲與洋褲 在上海生活,穿時髦衣服的比土氣的便宜。如果一身舊衣服,公共電車的車掌會不照你的話停車,公園看守會格外認真的檢查入門券,大宅子或大客寓的門丁會不許你走正門。所以,有些人寧可居斗室,喂臭蟲,一條洋服褲子卻每晚必須壓在枕頭下,使兩面褲腿!:的折痕天天有洋服 我們先把兩個孩子穿好,叫他們樓下去等著。出了一身汗,套上一件狗穿洞的襯衫,我的女人在穿自己手制的巾同料的西裝。 ——“為甚么,不穿洋服便不能去嗎?”她問了我一聲。 ——“不行。穿和服也可以,穿印度服也可以,只有穿中國衣服是不行的。上海幾處的公園都禁止狗與華人人內(nèi),其實狗倒可以進去,人是不行,人要變成狗的時候就可以進去了?!? 我的女人她似平明㈠我是在罵人了,她也助罵了一聲:“上海市上的兩洋人怕都是些狼心狗肺罷!” ——“我單看他們的服裝,總覺得他們是——條狗。你看,這襯衫上:要套一片硬領(lǐng),這硬領(lǐng)下要結(jié)一條領(lǐng)帶,這不是和狗頸上套的項圈和鐵鏈是一樣的么?”——我這么一說,倒把我的女人惹笑了。 新年不洗衣 因為向例,元旦是應(yīng)該清閑的。我昨天就已感到這一層,這也可見環(huán)境之迫人。昨晨起床,我太太說:“Y.T.你應(yīng)該換禮服了!”我莫名其妙,因為禮服前天剛換的。“為什么?”我質(zhì)問?!爸軏尳裉煲匆路魈焖幌矗筇煲膊幌矗蠛筇煲膊幌??!蔽业菚r明白。元旦之神已經(jīng)來臨了,我早料到我要屈服的,因為一人總該近情,不近情就成書呆。我登時明白,今天家人是準備不洗,不掃,不潑水,不拿刀剪。這在迷信說法是有所禁忌,但是我明白這迷信之來源:一句話說,就是大家一年到頭忙了三百六十天,也應(yīng)該在這新年享一點點的清福。你看中國的老百姓一年的勞苦,你能吝他們這一點清福嗎? 內(nèi)外之別 走進自己的房間里,關(guān)上房門,我就把旗袍脫去,換上套睡衣睡褲。睡衣褲是條子絨做的,寬大,溫暖,柔軟,兼而有之。于是我再甩掉高跟鞋,剝下絲襪,讓赤腳曳著雙紅紋皮拖鞋,平平滑滑,怪舒服的。 消閑的瓜子 發(fā)明吃瓜子的人,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天才!這是一種最有效的“消閑”法。要“消磨歲月”,除了抽鴉片以外,沒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其所以最有效者,為了它具備三個條件:一、吃不厭;二、吃不飽;三、要剝殼。 俗語形容瓜子吃不厭,叫做“勿完勿歇”。為了它具有一種非甜非咸的香味,能引逗人不斷地要吃。想再吃一粒不吃了,但是嚼完吞下之后,口中余香不絕,不由你不伸手再向盆中或紙包里去摸。我們吃東西,凡一味甜的,或一味咸的,往往易于吃厭。只有非甜非咸的,可以久吃不厭。瓜子的百吃不厭,便是為此。有一位老于應(yīng)酬的朋友告訴我一段吃瓜子的趣話:說他已養(yǎng)成了見瓜子就吃的習(xí)慣。有一次同了朋友到戲院里看戲,坐定之后,看見茶壺的旁邊放著一包打開的瓜子,便隨手向包里掏取幾粒,一面咬著,一面看戲。咬完了再取,取了再咬。如是數(shù)次,發(fā)見鄰席不相識的觀劇者也來掏取,方才想起了這包瓜子的所有權(quán)。低聲問他的朋友:“這包瓜子是你買來的么?”那朋友說“不”,他才知道剛才是擅吃了人家的東西,便向鄰座的人道歉。鄰座的人很漂亮,付之一笑,索性正式把瓜子請客了。由此可知瓜子這樣?xùn)|西,對中國人有非常的吸引力,不管三七二十一,見了瓜子就。 俗語形容瓜子吃不飽,叫做“吃三日三夜,長個屎尖頭”。因為這東西份量微小,無淪如何山吃不飽,連吃三日三夜,也不過多排泄了一粒屎尖頭。為消閑汁,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條件。倘份量大了,一吃就飽,時間就無法消磨。這勺賑饑的糧食,目的完全相反。賑饑的糧食求其吃得飽,消閑的糧食求其吃不飽。最好只嘗滋味不吞物質(zhì)。最好越吃越餓,像羅馬亡國之前所流行的“吐劑”一樣,則開筵大嚼,醉飽之后,咬一下瓜子可以再來開筵大嚼。一直把時間消磨下去。 要剝殼也是消閑食品的一個必要條件。倘沒有殼,吃起來太便當(dāng),容易飽,時間`就不能多多消磨了。一定要剝,而且剝的技術(shù)要有聲有色,使它不像一種苦工,而像一種游戲,方才適合于有閑階級的生活,可讓他們愉快地把時間消磨下去。 ……插圖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筆下的上海,心中的上海 懷舊,似乎是人類一個永恒的主題。 約莫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不知首先是從哪一個角落開始,別起了—股都市懷舊風(fēng)潮,這其中就有人們對上海的追憶。“懷舊意味著永遠得不到的東西,而在喚醒的過程中,過去必然被理想化;”不同年齡段的人,對于上海的追憶與懷舊卻又各不相同:青年人著迷的也許是上海的狐步舞,周璇的歌聲;老年人追憶的也許是上海的名牌:收音機、手表、皮鞋、縫紉機;學(xué)者李歐梵解讀的是《上海摩登》、楊斌華品嘗的是《上海味道》,而“良友老人”馬國亮的《良友憶舊》則通過“一家畫報與—個時代”的獨特視角讓我們觸摸舊上海的真實容顏,作家王安憶也興頭十足地《尋找上?!?,梁朝偉、張曼玉擔(dān)綱的《花樣年華》則把社會各階層對舊上海的記憶與想像用感性直觀的方式搬上熒幕,至于其他以上海為題材的電影、電視、書籍一直都層出不窮。但是,無論由誰來追憶與想像,他的視線或觸角很少不牽涉到上海的外灘建筑,上海的百貨大樓,上海的咖啡館,上海的舞廳,上海的公園跑馬場,上海的“亭子間”,上海的“輪盤賭、咸肉莊、跑狗場、羅曼蒂克的必諾浴、舞女和影星”,上海的“鴛鴦蝴蝶”派文學(xué)……而且,無論是以何種方式表現(xiàn)出來,我們對上海的種種追憶、訴說、解讀、懷念,甚至詛咒、嘆息,沒有一個是完全真實的,也沒有一千是完全不真實的,它們都是記憶與想像的混合體。對于已經(jīng)逝去的上海?!安还苁?0年代的,50年代的,70年代的,80年代的,只要她已經(jīng)永遠地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她似乎就已經(jīng)被鍍上了一層奇異的光彩”,隨著歲月的流逝,社會的變遷,上海日漸成為了一個不斷被書寫、被解讀、被涂抹的象征性文化符號,而且不同的人,不同的時代對社會的書寫、解讀也往往各不相同,但不管上海的色彩如何變換,也不管人或者時代對上海的書寫、解讀如何不同,都不能否認這“東方巴黎”、這“冒險家的樂園”所具有的含混不清的魅力。 既然上海可以作為一個象征性的文化符號,那么從關(guān)鍵詞著手宋對“她”進行書寫、解讀、涂抹,就不完全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為此,我們編選了這本“城市語詞”系列之《啊,上海,你這個中國的安樂窩》,按衣、食、住、行、文化、娛樂、人等11個方面予以分類。入選的文字,其來源體裁不拘一格,或詩歌,或散文,或雜文,或小說。所選文字多少不一,多則整篇整段,少則三兩行,要之以能集中反映舊上海的某一側(cè)面為準的,每一處入選的文字前都綴有一個小標題,或直接取之原文,或根據(jù)編選意圖另行擬定。入選文章,有寫作日期的,則在文末注明寫作日期(原文有具體寫作時間的以作者自署的時間為準,否則以原文最初發(fā)表的時間為準,遇有寫作及發(fā)表時間均不詳,而又的確屬于1900年至1949年這段時間中的文字,均以大致年代加“?”號標明);寫作日期失考的,則注明其出處。入選文字的時間上限為1900年,下限為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前(《草爐餅》、《舊上?!穬善?。所選文字因年代原因在語法和個別用字(如“象”字的用法)上,有不合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的,為尊重原文,一仍其舊。 此書的編選,源于2001年10月的某天在陶然亭公園湖上蕩舟時幾個朋友的提議。以關(guān)鍵詞的形式來編選反映某一都市文化的書籍,是一件有待嘗試的事情。倘若這種嘗試能夠為讀者諸君帶來些許的樂趣,則吾愿足已。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本書的編選過程中,得到了摯友瞿吉好君及其相得的幾個學(xué)生的大力支持。本書最終得以編成,足我們不為時間、空間阻隔的友誼的見證。 劉果小姐的美意和耐心,使我終于得以把一個偶然的提議變成了現(xiàn)實,謹致謝忱, 此書一定還存在著不盡人意的地方?希望得到讀者諸君和方家的指正。 姚建斌 2003年春于樂育1樓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