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1 出版社:吉林長春 作者:胡永生,吳云 頁數(shù):全二冊 字?jǐn)?shù):800000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唐宋八大家”是我國散文發(fā)展史中八個有杰中成就的散文作家的合稱。他們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為了方便讀者更好地閱讀和理解唐宋八大家的作品,本書選取了最能代表唐宋八大家文學(xué)成就的散文精品。該書對每篇作品均做了題解、譯文、注釋、評析。題解部分簡要概括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情況,簡明扼要、開宗明義;譯文部分以直譯為主,直譯與意譯結(jié)合,盡量做到逐字逐句一一對應(yīng),文字流暢。文筆優(yōu)美;注釋翔實準(zhǔn)確;評析精辟透徹。是目前研究唐宋八大家作品極好的參考資料。
書籍目錄
上卷
韓愈
原道
原毀
獲麟解
雜說一
雜說四
師說
子產(chǎn)不毀鄉(xiāng)校頌
進學(xué)解
論佛骨表
諱辯
爭臣論
張中丞傳后敘
后十九日復(fù)上宰相書
后二十九日復(fù)上宰相書
與于襄陽書
與陳給事書
應(yīng)科目時與人書
答李翊書
答劉正夫書
答呂□山人書
感二鳥賦并序
送區(qū)冊序
送李愿歸盤谷序
送董邵南序
送孟東野序
送楊少尹序
送石處士序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送高閑上人序
藍田縣丞廳壁記
毛穎傳
圬者王承福傳
祭田橫墓文
祭十二郎文
祭鱷魚文
送窮文
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
柳子厚墓志銘
南陽樊紹述墓志銘
柳宗元
駁復(fù)仇議
桐葉封弟辨
箕子碑
捕蛇者說
牛賦
封建論
吊屈原文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與友人論為文書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愚溪詩序
罵尸蟲文并序
三戒并序
送薛存義去任序
憎王孫文并序
永州韋使君新堂
始得西山宴游記
鈷鉺潭記
鈷鉺潭西小丘記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小石城山記
種樹郭橐駝傳
段太尉逸事狀
梓人傳
蝮蝦傳
童區(qū)寄傳
歐陽修
朋黨論
縱囚論
賈誼不至公卿論
答吳充秀才書
秋聲賦
釋秘演詩集序
梅圣俞詩集序
送楊實序
五代史伶官傳序
五代史宦官傳序
送徐無黨南歸序
《蘇氐文集》序
相州晝錦堂記
豐樂亭記
醉翁亭記
峴山亭記
真州東園記
畫舫齋記
養(yǎng)魚記
伐樹記
歸田錄
記舊本韓文后
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志銘
祭尹師魯文
祭石曼卿文
瀧岡阡表
六一居士傳
周臣傳論
下卷
蘇洵
六國論
管仲論
辨奸論
廣士
項籍
心術(shù)
上田樞密書
上歐陽內(nèi)翰第一書
送石昌言使北引
張益州畫像記
木假山記
老翁井銘
仲兄字文甫說
名二子說
蘇軾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刑賞忠厚之至論
范增論
留侯論
賈誼論
晁錯論
決壅蔽
教戰(zhàn)守策
與謝民師推官書
上梅直講書
答秦太虛書
《范文正公文集》敘
喜雨亭記
凌虛臺記
超然臺記
放鶴亭記
石鐘山記
文與可畫筧篤谷偃竹記
記游定惠院
李氏山房藏書記
稼說送張琥
日喻
書《董王墨詩集》序
書蒲永昇畫后
前赤壁賦
后赤壁賦
屈原廟賦
黠鼠賦
方山子傳
潮州韓文公廟碑
三槐堂銘
亡妻王氏墓志銘
蘇轍
王安石
曾鞏
章節(jié)摘錄
滁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將皇甫暉、姚鳳于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guān),欲求暉、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者,蓋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內(nèi)分裂,豪杰并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shù)?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鏟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于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yǎng)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譯文 滁州在五代的戰(zhàn)亂時期,是一個戰(zhàn)爭頻繁發(fā)生的地方。從前太祖皇帝,曾經(jīng)率領(lǐng)后周的軍隊在清流山下大破南唐李璟的軍隊十五萬人,在滁州東門外活捉了他們的大將皇甫暉、姚鳳,于是平定了滁州。我曾經(jīng)考察了這一帶的山川,按照地圖和記載,登上高處遠望清流關(guān).想找到皇甫暉、姚鳳被活捉的地方??墒桥f時的老年人都不在人世了,這是由于天下太平的時間已經(jīng)很久了。從唐朝滅亡以后,全國出現(xiàn)了分裂的局面,英雄豪杰蜂起爭斗,各據(jù)一方互為敵國的,哪能數(shù)得清?等到大宋秉承天命,圣人出現(xiàn)后天下才統(tǒng)一了。過去被憑借為關(guān)隘險要之處,都被鏟除消滅掉。百年之間,所見到的只是寂靜的高山流水。想問一問當(dāng)年的舊事,可是當(dāng)年遺留下來的老人都沒有了。現(xiàn)在滁州地處長江、淮河之間,是一個乘船坐車的商販和四面八方的旅客都不會來的地方。百姓們生來就看不到外界的事,安然自得于農(nóng)耕生活,從而愉快地度日,送走死去的家人。誰又能知道皇帝的功德,使人們能休養(yǎng)生息,滋潤哺育百姓達到百年之久的深恩呢! ……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