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研究

出版時間:2004-5  出版社:巴蜀書社  作者:李誠 編  頁數:222  字數:400000  

內容概要

文翁,廬江舒人也。少好學,通《春秋》,以郡縣吏察舉。景帝末,為蜀郡守,仁愛好教化。見蜀地辟陋有蠻夷風,文翁欲誘進之,乃選郡縣小吏開敏有材者張叔等十余人親自飭厲,遣詣京師,受業(yè)博士,或學律令。減省少府用度,買刀布蜀物,赍計吏以遺博士。數歲,蜀生皆成就還歸,文翁以為右職,用次察舉,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學官于成都市中,招下縣子弟以為學官弟子,為除更徭,高者以補郡縣吏,次為孝弟力田。常選學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縣,益從學官諸生明經飭行者與俱,使傳教令,出入閨閣??h邑吏民見而榮之,數年,爭欲為學官弟子,富人至出錢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學于京師者比齊魯焉。至武帝時,乃令天下郡國皆立學校官,自文翁為之始云。

書籍目錄

巴蜀文化與中華文明 巴蜀文化與中華民族文化的百花齊放 關于巴蜀文學的界定 區(qū)域文化的構成層次與巴蜀文化的基本構成 古蜀神話說與中華文明建構 巴蜀文化與漢晉文明 從語言學等證據論治水神話的起源巴蜀語言研究 成都方言的形成 成都話的重疊式構詞與后綴“兒” 成都東山客家三題巴蜀人物研究 嚴顏三墓考論 論貫休與前蜀高祖王建的交往 張蠙初探 張光憲先生平事跡考辨巴蜀文學研究 馬蜀與漢賦初探 相如辭賦與楚辭 東坡樂府與中國酒文化 文同文藝思想及其學術成就 李劼歷史小學與巴蜀文化新論 論郭沫若前期文藝創(chuàng)作的現代意識 曹葆華對現代詩學的貢獻巴蜀文獻研究 巴蜀《古文孝經》之學論稿 論李鼎祚及其《周易集解》 論宋代蜀刻韓愈集 巴蜀宗教與哲學 智詵與凈眾一保唐禪派——兼論其中晚唐詩人之關系 宋代四川理學的興起與發(fā)展 理學家的義利觀——以張栻為中心 重慶大足三皇洞道教石刻的題材及其歷史價值再探 試論藏民族的白色崇拜巴蜀文化與社會生活 巴蜀文化的特點及作用 關于懸棺旅游開發(fā)產業(yè)化的應對策略《巴蜀文化研究》啟事后記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巴蜀文化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