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9 出版社:四川巴蜀書社 作者:楊世明 頁數(shù):633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巴蜀文學史》是我向省教育廳申報的“巴蜀文學研究”的結題成果。課題立項已幾年了,由于有其他的事,加之此課題需要做的“普查”及資料工作任務很重,因而2001年初才得以動筆撰寫。初次在電腦上寫作,邊學邊寫,進度較慢,平時還要上課,還有碩士點其他方面的事,所以一直到2002年10月才寫完。近幾年內,諸事叢脞,暇日無多,而書稿一旦開筆,一身主宴精力也就專注于此,所以不止抓得頗緊,連假日也不敢“全休”,而且精神也較緊張。現(xiàn)在一旦竣事,身心都感到輕松了,似覺苦盡甘來,這就是勞動后的幸福吧! 書稿的分量不算很重,但工作量相當大,因為就巴蜀文學的內容說,時間跨度大,涉及的人物多,需要查閱的文獻資料也相當多,更不用說考證、鑒別、評論、組織和評述了。略為重要一點的文學家都不敢忽略,一般情況下必須查看第一手資料。有的集子本地缺藏,只有去外地借閱。幸好我校圖書館藏書豐富,近年先后還購置了《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續(xù)修四庫全書》等大型典籍,在文獻資料方面解決了大問題,節(jié)約了不少時間。不然,擱筆尚不知何日。 所以,在拙作即將梓行時,我首先要向重視科研工作并為師生的科研提供了良好條件的校領導及圖書館的朋友們表示感謝! 其次,省教育廳科研處為此立項,學??蒲刑幖爸形南党硕截熤?,給予了很多具體的幫助,這也是令我心中感動而欣慰的。沒有他們的信任與關心,我也可能不會堅持進行這項工作?! 〉谌且兄x巴蜀書社的朋友們,沒有他們熱心的成全,此書不可能順利出版?! “催@個課題的最初設想,書稿本打算寫得還要詳備一些,但限于條件,只能如此了。古代巴蜀有著作可考的本地人、外地人,數(shù)量是不少的,但力量所限,只能突出重點,寫成這個樣 子,可以說只是一部簡史。對于無法評述的一些人,我就自己所知,編寫成《名錄》(為求有系統(tǒng),也簡介已論述人物),附于書尾,也許能為感興趣的讀者及研究者提供一些線索。但限于篇幅,《名錄》也只收錄較為重要的人物,一些成就不高、影響不大的就略去了。
作者簡介
楊世明,西化師范大學古代文學學科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旅游文化協(xié)會副會長。
書籍目錄
《巴蜀文化叢書》序余正松第一章 引論第一節(jié) 關于巴蜀第二節(jié) 巴蜀文化概說第三節(jié) 如何界定巴蜀文學第二章 流代以前的巴蜀文學第一節(jié) 先漢時期的巴蜀第二節(jié) 古巴蜀的神話傳說第三章 漢魏南北朝時期的巴蜀文學第一節(jié) 漢魏南北朝時期的巴蜀第二節(jié) 蜀中的辭賦家(上):司馬相如第三節(jié) 蜀中的辭賦家(下):王褒與揚雄第四章 繁榮燦爛的隋唐五代巴蜀文學第一節(jié) 隋唐五代的巴蜀第二節(jié) 把詩歌播入蜀中的詩人——“初唐四杰”第三節(jié) 蜀中第一位大詩人——陳子昂第四節(jié) 巴蜀最偉大的天才詩人——李白第五節(jié) 杜甫、高適、岑參等詩人在蜀中第六節(jié) 元和、長慶時期入蜀詩人群(武元衡、羊士諤、元稹、白居易、劉禹錫、段文昌、賈島、薛濤等詩人在蜀中)第七節(jié) 晚唐時期入蜀的詩人(李德裕、李商隱、溫庭筠、薛逢、薛能、李頻、李洞、貫休、羅隱、韋莊、崔涂、鄭谷)第八 唐五代其他蜀籍文學家(苑咸、劉灣、蘇渙、馬逢、苻載、仲子陵、雍裕之、李馀、李遠、雍陶、姚鵠、羅袞、唐求、黃崇嘏、花蕊夫人、幸夤遜)第九節(jié) 花間詞人第五章 登上頂峰的兩宋巴蜀文學第一節(jié) 宋代的巴蜀第二節(jié) 北宋前期的詩文。(田錫、魏野、陳堯佐、劉兼、張詠)第三節(jié) 北宋中期的巴蜀文學(蘇舜欽、文同、張俞、王珪、范鎮(zhèn)、馮山、;呂陶、范祖禹、石介、宋祁、趙抃、張方平)第四節(jié) 蜀中大文豪蘇軾第五節(jié) 古文大家蘇洵、蘇轍第六節(jié) 北宋后期的巴蜀文學(蘇過、程垓、李新、唐庚、韓駒、黃庭堅)第七節(jié) 南宋前期的巴蜀文學(宇文虛中、蘇籀、郭印、馮時行、李石、員興宗、李燾、史堯弼、李流謙、何耕、王十朋)第八節(jié) 文學理論及詩文集的整理研究第九節(jié) 陸游與范成大第十節(jié) 南宋后期的巴蜀文學(魏了翁、吳泳、程公許、高斯得、陽枋、家鉉翁、文及翁、牟嫩及蜀中第一部文學總集《成都文類》)第六章 元明巴蜀文學的衰微第一節(jié) 元代和明代的巴蜀第二節(jié) 元代的巴蜀文學(文壇泰斗虞集及鄧文原、蒲道原、任士林、楊朝英、汪元量)第三節(jié) 明代前期的巴蜀文學(楊基、徐賁、晏鐸、鄒智、孫蕢、方孝孺、薛瑄)第四節(jié) 明代后期的巴蜀文學(大學者楊慎與黃峨及任瀚、熊過、高世彥、趙貞吉、陳以勤、張佳胤、陳于陛、黃輝、呂大器、王廷相、陸深、周復俊、胡直、鐘惺)第五節(jié) 巴蜀兩大文獻——《全蜀藝文志》《蜀中廣記》第七章 清代巴蜀文學的復興第一節(jié) 清代的巴蜀第二節(jié) 清前期蜀中文學第三節(jié) 性靈詩派大家張問陶第四節(jié) 乾嘉時期其他蜀中文學家(彭端淑、李調元及李化楠、李鼎元、李締驥元、王汝璧、孫纘、李天英、張翯、唐樂宇、張邦伸、何人鶴、張懷溎、劉濖、楊庚、張熙宇、孫錤、王懷孟、李崧霖、楊潮觀、吳省欽、顧光旭、錢林)第五節(jié) 近代蜀中文學(前段) (李惺、劉碩輔、何盛斯、李映棻、李榕、王再咸、朱鑒成、孫桐生、左錫嘉、曾懿、曾彥、何紹基、黃琮)第六節(jié) 近代蜀中文學(后段) (楊銳、劉光第、宋育仁、鄒容、趙熙、黃吉安、張之洞、王閨運、易順鼎、顧復初)結 語附錄一 歷代巴蜀文學家名錄附錄二 歷代游蜀文學家名錄后 記
章節(jié)摘錄
王褒與揚雄是西漢后期蜀中最著名的辭賦家?! ⊥醢?前?一前61年?),字子淵,蜀資中(今四川資陽)人。時漢宣帝在位,講論六藝,愛好詩歌,欲興音樂。益州刺史王襄,聞風響應,知王褒有俊材,使作《中和》《樂職》《宣布》 籌詩,歌頌皇帝盛德,令人習唱,傳至長安,宣帝大悅。王襄奏褒有軼材,乃征人朝,并應詔作《圣主得賢臣頌》,于是王褒與張子僑等并待詔,隨從放獵,所幸宮館,輒為歌頌,第其高下,以差賜帛,時人議之。宣帝以為辭賦大者與詩賦同義,小者辯歷可喜。擢褒為諫大夫。后太子體不安,詔使王褒等往侍,朝夕誦讀奇文及自所作,至疾平乃歸。尤喜其《甘泉宮頌》、《洞蕭賦》,令后宮貴人左右皆誦讀之。神爵元年(前61年)褒奉命使益州祭祀金馬碧雞之寶,病死道中。《漢書》卷六十四有傳。 王褒的著作,《漢書·藝文志》著錄有賦十六篇,今多散失?!端鍟そ?jīng)籍志》著錄集五卷,已佚。今所存的篇目有:《圣主得賢臣頌》(《漢書》本傳,又《文選》《藝文類聚》)、《四子講德論》(見《文選》)、《洞簫賦》(見《文選》《藝文類聚》)、《九懷》(見《楚辭補注》)、《僮約》(見《古文苑》《藝文類聚》《初學記》伙子御覽》)、《甘泉宮頌》(殘篇,見《藝文類聚》,又《文選》左思《魏都賦》、何晏《景福殿賦》李善注引)、《移金馬碧雞文》(又作《碧雞頌》。見《水經(jīng)注·淹水》、《文選》劉峻《廣絕交論》李善注引)。又有《責須髯奴辭》(見《初學記》《古文苑》),或以為黃香作。明人《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有輯本《王諫議集》?! ⊥醢钪闹魇寝o賦,他繼承并發(fā)揚了枚乘、司馬相如大賦創(chuàng)作的傳統(tǒng)。劉勰把他列人十名辭賦英杰之內,對他的《洞簫賦》評價甚高。劉勰說:“觀夫荀結隱語,事數(shù)自環(huán);宋發(fā)巧談,實始淫麗;枚乘《菟園》,舉要以會新;相如《上林》,繁類以成艷;賈誼《鵬鳥》,致辨于情理;子淵《洞簫》,窮變于聲貌;孟堅《兩都》,明絢以雅贍;張衡《二京》,迅發(fā)以宏富;子云《甘泉》,構深瑋之風;延壽《靈光》,含飛動之勢:凡此十家,并辭賦之英杰也?!?《文心雕龍·詮賦》)《洞簫賦》是一篇詠物賦。詠物賦此前已見,如荀子《賦篇》、屈原《桔頌》均是,但鋪寫音樂,王褒的《洞簫賦》確為首倡。賦中先描寫作為簫干之竹不凡的生長環(huán)境,再寫制簫、試音、再寫音聲之美妙,最后以亂辭贊頌簫聲紛繁之聲情合道德、中節(jié)操。其中描寫音聲之妙,充分利用賦體的優(yōu)勢,反復鋪排博喻,頗為生動,對后世此類題材的作品有較大影響。今節(jié)錄《洞簫賦》如下: 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洞條暢而罕節(jié)兮,標敷紛以扶疏。徒觀其旁山側兮,則嶇嵌嶄崎,倚蝎迤靡,誠可悲乎,其不安也;彌望儻莽,聯(lián)延曠蕩,又足樂夫,其敞閑也。托身軀于后土兮,經(jīng)萬載而不遷。吸至精之滋熙兮,秉蒼色之潤堅。感陰陽之變化兮,附性命乎皇天。翔風蕭蕭而逕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揚素波而揮連珠兮,聲磋磋而樹淵。朝露清泠而隕其側兮,玉液浸潤而承其根。孤雌寡鶴,娛優(yōu)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顛。秋蜩不食,抱樸而長吟兮;玄猿悲嘯,搜索乎其間。處幽隱而奧屏兮,密漠泊以獄椽。惟詳察其素體兮,宜清靜而弗誼。幸得謚為洞簫兮,蒙圣主之渥恩。可謂惠而不費兮,因天性之自然。于是般匠施巧,夔妃準法。帶以象牙,棍其會合。鎪鏤離灑,絳唇錯雜……若乃徐聽其曲度兮,廉察其賦歌。啾咇而將吟兮,行諶錐以穌噦。風鴻洞而不絕兮,優(yōu)嬈嬈以婆娑。翩綿連以牢落兮,漂乍棄而為他。要復遮其蹊徑兮,與謳謠乎相穌。故聽其巨音,則周流泛濫,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其妙聲,則清靜厭應,順敘卑達,若孝子之事父也??茥l譬類,誠應義理,澎濞慷慨,一何壯士。優(yōu)柔溫潤,又似君子。故其武聲,則若雷霆棱拘,佚豫以沸恫。其仁聲,則若飄風紛披,容與而施惠?;螂s遝以聚斂兮,或拔撳以奮棄。悲愴悅以惻懺兮,時恬淡以綏肆。被淋灑其靡靡兮,時橫潰以陽遂。哀悄悄可懷兮,良醰醇而有味…… 他的《九懷》包括《匡機》《通路》《?? 贰墩咽馈贰蹲鸺巍贰缎钣ⅰ贰端贾摇贰短折铡贰吨暾选肪牌?,為吊屈原而作。王逸《章句》敘曰:“《九懷》者,諫議大夫王褒之所作也。懷者,思也。言屈原雖見放逐,猶思念其君,憂國傾危,而不能忘也。褒讀屈原之文,嘉其溫雅,藻采敷衍,執(zhí)握金玉,委之污瀆,遭世溷濁,莫之能識,追而愍之,故作《九懷》,以裨其詞。”由于系模仿之作,成就不高,影響也不大。 在中國文學史上,很多文學家的思想都較復雜,那種思想信仰明顯單一的極少??墒?,復雜如李白這樣的卻并不多見。李白執(zhí)著事功,“托意在經(jīng)濟”(《贈長安崔少府》),提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重視“事君之道”、“榮親之義”,這些明顯是儒家思想。他愛好自由,頌巢由、莊子之清高,贊賞隱居避世的生活,鄙視名利,枇糠王侯,以大鵬自比,這些表現(xiàn),又屬于道家的影響。他還信道教,接受道篆,講煉養(yǎng)之術,慕神仙之輕舉。他又研究管晏之談、帝王之術,講縱橫術。心儀范蠡、魯仲連、酈食其之為人,有策士之風。另外,他對游俠也很景仰,曾說:“儒生不及游俠人,白首下帷復何益。”(《行行且游獵》)可見李白思想是“多元”的,他接受了歷史上多方面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些思想或作風,相互之間確有矛盾,有的甚至于明顯對立,那么,他們?yōu)槭裁磿诶畎咨砩贤瑫r出現(xiàn)呢?只要細加考查,就會明白,原來李白接受這些思想的時候,已經(jīng)按照自己的主觀價值判斷,給以篩選、改造了。這樣,原本對立矛盾的各個思想單元,到了他那里,已被分解,重新化合,形成一體了。如對于儒家,他主要取其經(jīng)世濟民,而否定其死守章句,迂闊無能,《嘲魯儒》一詩足以為證。對道家,他信奉最深,但著重取其高世,藐視塵俗,笑傲王侯,使自己有高遠的價值取向,而并不取其避世無為。他也不信長生之說,曾嘲笑秦始皇采不死藥的荒誕,他的信從道教,一是養(yǎng)身,一是自遣。他歌頌游俠,是認為皓首窮經(jīng),于世無補,而勇武可立致功名。可見,李白的思想,既源之于諸家,又自加取舍,自成一體。龔自珍說: “莊、屈實二,不可以并,并之以為心,自白始。儒、仙、俠實三,不可以合,合之以為氣,又自白始也。其斯以為白之真原也?!?《最錄李白集》)此說庶幾得之。正是由于李白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能從傳統(tǒng)思想中兼收廣納,取精用宏,這才使得他的精神世界,如此豐厚博大。李白詩歌內涵之所以那樣豐富,同這是有密切關系的。 李白詩歌的文化內蘊極為深廣,上面所說只是其中最主要的幾個方面。不過僅此,已可見他的奇?zhèn)ゲ环?。他的此種文化精神的形成,當然主要取決于自己的努力,但客觀條件也極為重要??陀^條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點:一是歷史文化的哺育,除了各家思想外,像屈原、建安文學,對他影響都很大。二是他生活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唐代的最為輝煌的盛唐時期,他的奇逸高大,是離不開這一文化土壤的。而當他的價值取向既已形成,親身走進社會時,盛世已經(jīng)衰變。正是這種大轉折造成他的人生悲劇,而悲劇使他演唱出了天才的詩歌。三是出生在四川,巴蜀文化難以避免的封閉性,同中原文化、齊魯文化差異頗大,非正統(tǒng)化傾向明顯,故多產(chǎn)奇異之人,所謂“無聞則已,聞則杰出”(魏穎《李翰林集序》),李白的奇特人格、精神,同家鄉(xiāng)的水土是分不開的?! ±畎椎膫ゴ笈c不朽,還在于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取得了卓越非凡的藝術成就。他才氣橫溢,于詩各體兼長。在豪放飄逸、壯浪縱恣的主導風格的覆蓋下,他在各種詩體中,又展示出不同的神采和風姿?! ±畎椎钠吖抛钅荏w現(xiàn)他的性格與氣質,最突出地表現(xiàn)了縱橫變幻、汪洋恣肆、橫放杰出、雄視百代的藝術個性,最能代表他的總體藝術風格。這里面,《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遠別離》《梁甫吟》《將進酒》《襄陽歌》《江上吟》《梁園吟》《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行路難》《宣州謝跳樓餞別校書叔云》《北風行》織城南》《把酒問月》《長相思》等,都是名篇。他的七古中有很多是樂府古題,但都另賦新意。他的七古整齊的很少,多用七言為主而間以雜言的句式。他往往愛用宏觀的投視來描繪景物,形成雄偉奇麗的環(huán)境氛圍,在此基礎上直抒胸臆,表達他那噴發(fā)奔放的激情。他在這些詩里往往使用多種浪漫主義的寫作手法,造成壯浪縱恣、變幻莫測的藝術效果。這些詩多是大開大闔,一氣呵成,似無細針密線,卻又渾然天成,具有閃爍跳脫、跌宕起伏之妙,比之初唐歌行的整飭藻麗來面目大變。從師承上說,他的七古受屆賦及鮑照影響最大。今舉《蜀道難》為例: 噫吁哦,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戚,砍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雀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關于此詩的主旨,說法甚多,詹鎂先生曾撰《李白蜀道難本事說》,援引晚唐已來各家解說十七種,而歸之為四說:一、罪嚴武,二、諷玄宗幸蜀,三、諷章仇兼瓊,四、即事成篇,別無寓意。并以《河岳英靈集》已收此詩,判定《蜀道難》至晚作于天室十二載以前,故一、二兩說不可信。又考章仇兼瓊開元末為劍南節(jié)度使,殊無跋扈之跡,故第三說亦誤傳。詹先生考太白送王炎入蜀時所作《劍閣賦》,寫劍閣之險與詩多似,白又有《送友人人蜀》詩,當作于秦中。故以為《蜀道難》與《劍閣賦》、《送友人人蜀》三者為先后之作,白送王炎當在長安或咸陽,時方至長安未久。因斷此詩為天寶初李白人京所作,故賀知章見而贊之。當前這一問題仍有爭論,有人認為當是開元十八年李白初人長安前所作,更有人認為當是開元十三年李白出峽前在蜀中所作。不過此詩作年不得晚于天寶元年似無多大問題。詩中寫劍門蜀道的險阻既有詩人親身的體驗,又取意于揚雄的《蜀都賦》、張載的《劍閣銘》,目的在擬樂府舊題,(《樂府古題要解》:《蜀道難》“備言銅梁、玉壘之阻。又有《蜀國篇》,與此頗同?!?未必有所指實。蕭綱所作《蜀國篇》及他與劉孝威、陰鏗等人寫的《蜀道難》,篇幅都很小,且敘寫平庸,不能動人。太白此詩長近三百字,使用了渲染、夸張和神話傳說,窮想象之能,極變化之筆,酣暢淋漓地刻畫出蜀中山川之險,繪聲繪色,動人心魄,給人極為強烈的印象。詩中又參差使用長短不齊的句式,兩次轉韻,三次喟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顯得氣勢奔放,聲情跌宕,形成雄奇恣肆之美,確為詩中神品。殷瑤說它“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也”(《河岳英靈集》上),并非虛美。
媒體關注與評論
這本書稿,是我向省教育廳申報的“巴蜀文學研究”的結題成果。課題立項已幾年了,由于有其他的事,加之此課題需要做的“普查”及資料工作任務很重,因而2001年初才得以動筆撰寫。初次在電腦上寫作,邊學邊寫,進度較慢,平時還要上課,還有碩士點其他方面的事,所以一直到2002年10月才寫完。近幾年內,諸事叢脞,暇日無多,而書稿一旦開筆,一身主宴精力也就專注于此,所以不止抓得頗緊,連假日也不敢“全休”,而且精神也較緊張?,F(xiàn)在一旦竣事,身心都感到輕松了,似覺苦盡甘來,這就是勞動后的幸福吧! 書稿的分量不算很重,但工作量相當大,因為就巴蜀文學的內容說,時間跨度大,涉及的人物多,需要查閱的文獻資料也相當多,更不用說考證、鑒別、評論、組織和評述了。略為重要一點的文學家都不敢忽略,一般情況下必須查看第一手資料。有的集子本地缺藏,只有去外地借閱。幸好我校圖書館藏書豐富,近年先后還購置了《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續(xù)修四庫全書》等大型典籍,在文獻資料方面解決了大問題,節(jié)約了不少時間。不然,擱筆尚不知何日?! ∷?,在拙作即將梓行時,我首先要向重視科研工作并為師生的科研提供了良好條件的校領導及圖書館的朋友們表示感謝! 其次,省教育廳科研處為此立項,學??蒲刑幖爸形南党硕截熤?,給予了很多具體的幫助,這也是令我心中感動而欣慰的。沒有他們的信任與關心,我也可能不會堅持進行這項工作。 第三是要感謝巴蜀書社的朋友們,沒有他們熱心的成全,此書不可能順利出版?! “催@個課題的最初設想,書稿本打算寫得還要詳備一些,但限于條件,只能如此了。古代巴蜀有著作可考的本地人、外地人,數(shù)量是不少的,但力量所限,只能突出重點,寫成這個樣 子,可以說只是一部簡史。對于無法評述的一些人,我就自己所知,編寫成《名錄》(為求有系統(tǒng),也簡介已論述人物),附于書尾,也許能為感興趣的讀者及研究者提供一些線索。但限于篇幅,《名錄》也只收錄較為重要的人物,一些成就不高、影響不大的就略去了。 雖然此書的編撰費了不少時日與精力,囿于學識,問題可能還是不少,望讀者垂教! 楊世明 2003年6月5日校竟于西華師大宿舍
編輯推薦
巴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巴蜀文化在中華文明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華地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巴蜀文化的內容十分豐富,既有諸多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又有形成民族心理深層結構的文化精神,研究領域十分廣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