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棺材

出版時間:2004-5-1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約翰?狄克遜?卡爾  譯者:翁裕庭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住在倫敦羅素廣場附近的葛里莫教授在家里書房中中彈,生命垂危,雖經警方急救,仍一命嗚呼。其書房房門窗緊閉,無人進出,僅其一人在房中。
隨著案情的展開,兇手究竟是誰,一波三折,其結果卻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作者簡介:約翰·狄克遜·卡爾(1906-1977)
美國籍作家,出生于賓州,畢業(yè)于維佛學院,曾遠赴巴黎留學,但隨即轉往英國定居。作者另有其他筆名,其中狄克遜·卡爾最為著名??柕耐评硇≌f俯拾紼是“密室謀殺謎團”與“不可能的犯罪”的情節(jié),世人推崇他為“密室大師”。
卡爾的成就不止于此,他專研17世紀未破的懸案,并將自己的見解融入社撰的小說中,他是個風格多變的實驗家,試圖鈄各種類型如超現(xiàn)實恐怖小說,時光之旅奇想小說等,納入推理小說中,借此開創(chuàng)出全新格局,此外,他也是歷史推理小說的名家。
熟知英國風土人情,下筆有濃隨英國古典風味的卡爾,其美籍身份常讓讀者大感意外。此外,他也是第一位受邀加入英國偵探俱樂部的美國作家。生平曾兩度奪得愛倫坡大獎,1960年以傳記小說《柯南道爾的一生》獲獎,1962年則榮獲“推理大師獎”。

書籍目錄

謀殺專門店之樂
《三口棺材》導讀
第一口棺材
1 威脅
2 門
3 假面具
4 絕無可能
5 謎樣的遺言
6 七座塔
7 蓋伊?佛克斯來訪
8 槍彈
第二口棺材
9 崩裂的墓穴
10 上衣的血跡
11 不可思議的謀殺
……
第三口棺材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三口棺材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8條)

 
 

  •     
      
      三口項目實訓
      三口實訓基地的課程完全以產業(yè)為主導,所以實訓階段將完全按照公司環(huán)境來布置,模擬實際工作任務、項目要求、時間要求等,安排各班學員模擬公司崗位組合在一起制作項目和畢業(yè)設計。由項目經驗豐富的教師和總監(jiān)安排各種項目任務給學員,完全模擬公司流程進行項目演練。
      三口設計簡介
      三口設計作為國內設計行業(yè)高端設計品牌,以嚴格的企業(yè)管理制度和追求卓越的教學品質是三口一直以來堅持的原則和理念。三口設計實訓基地是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企業(yè)提出實踐和軟件操作為核心的教學方針的培訓機構,三口實訓基地是中國首家行業(yè)批準和認可的實戰(zhàn)設計實訓基地。
      三口實訓基地擁有重量級課程研發(fā)團隊,由來各省知名裝飾公司的首席設計師和設計總監(jiān)等具有豐富業(yè)界經驗的重量級制作人組成。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是我們多年工作總結出來的。三口實訓基地專注高端設計培訓。
      三口實訓基地成功的實現(xiàn)了在校內對企業(yè)工作環(huán)境、工作流程、商業(yè)項目的成功模擬操作,極大縮短了學生適應崗位的時間。其課程體系的權威性、科學性、實用性一直處于國內實戰(zhàn)培訓教育的前端。行業(yè)擁有較高的評價和口碑。
      聯(lián)系我們:李老師 18119629560
      
      全國熱線:0551-62240833
      客服 QQ:824753703
      
      官網(wǎng)網(wǎng)站:http://www.skxgt.com
      
       郵箱:824753703@qq.com
      地址:合肥市明珠廣場上海城市10號寫字樓1711室 公交(148,149,226,126,901,33,601,602,30,18,快2) 明珠廣場站牌下車即到
      
      授課方式
      在三口 + 你更像在工作 + 我們更像是同事 + 采用小班制授課方式 + 為保證學習環(huán)境及質量 + 嚴格限制名額(注:額滿不收)
      【1】-小組討論方式學習+限制名額+每個小組都是團隊的狀態(tài)+共同學習+擁有共同的角度與學習計劃+你更像是工作
      【2】-每個小組共同開始新的課程內容+有問題可以隨時提出+解決每位學員的私人臨時問題+不積壓問題+解決眼前障礙。
      【3】-解決每位學員的問題+現(xiàn)場問答的互動形式+別人的問題也許也是你將要遇到的問題。
      【4】-學員設計出作品后+獨立點評每個人的作品+找出不足+指出應該如何更專業(yè)的處理調整。
      【5】-學員接受點評后+根據(jù)指導內容去修改調整作品+直到達到指導的最終要求+并且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
      【6】-就業(yè)后+享受終身制專業(yè)設計咨詢+與作品點評+排除你在工作后的任何技術障礙+使學員在業(yè)內發(fā)展更加迅速
      三口承諾
      真正的技術 + 真正的實戰(zhàn)案例 + 能獨立工作面對挑戰(zhàn) + 屬于自己獨立的設計作品 + 專業(yè)就業(yè)相關指導 + 終身制專業(yè)技術咨詢
      【1】-授課內容+以及所有提供的案例與作業(yè)+都公司的真實的案例與要求(提前進入真正的工作狀態(tài),包括你的意識與眼界)
      【2】-承諾學員作品達到+實際的工作要求+承諾學員獨立完成的設計文件(真正的工作是不容許有錯誤的)
      【3】-完成每個階段都會留下相應成功作品(工作是需要有實際的作品)
      【4】-就業(yè)后 + 享受終身制專業(yè)設計咨詢 + 與工作作品點評 + 排除你在工作后的任何障礙(解決就業(yè)后的任何問題)
      資源優(yōu)勢
      一個成熟的設計師都意識到 + 參考資料的重要性 + 在三口 + 提供不間斷資源拷貝
      【1】-不了解材料和工藝的設計師不是好設計師+實地講解材料和用途+讓學員全面了解掌握材料和工藝
      【2】-三口收集多年的專業(yè)素材資源為學員提供開放式拷貝+內容包括大量的專業(yè)設計源文件+極具價值的資源
      【3】-提供大量的當下流行的設計類資源+給學員參考閱讀+把握行業(yè)的最前沿的專業(yè)資訊
      制度優(yōu)勢
      為了讓每位成員更好的鍛煉自身的職業(yè)經歷 + 提前感受真正的工作環(huán)境 + 真正讓每位成員成為有職場實戰(zhàn)經驗的職業(yè)設計師
      【1】-嚴格的公司制度 + 公司化學習方式 + 學習就是積累工作經驗(是適應工作的基石)
      【2】-對成功的渴望 + 對理想的堅持 + 對工作的努力 + 對艱苦的奮斗 + 對辛勤的汗水(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3】-百折不饒的勇氣 + 堅韌不拔的努力 + 孜孜不倦的勤奮 + 對生活的體悟(是強化自身的基石)
      【4】-吃苦的能力 + 堅強的意志 + 不懈的堅持 + 對工作的態(tài)度(升值加薪的基石)
      
      
      注:學員考核合格,公司保證推薦就業(yè)。
      本課程將根據(jù)行業(yè)發(fā)展狀況,及時優(yōu)化課程內容。具體課程設置以實際為準。
      
  •     三口項目實訓
      三口實訓基地的課程完全以產業(yè)為主導,所以實訓階段將完全按照公司環(huán)境來布置,模擬實際工作任務、項目要求、時間要求等,安排各班學員模擬公司崗位組合在一起制作項目和畢業(yè)設計。由項目經驗豐富的教師和總監(jiān)安排各種項目任務給學員,完全模擬公司流程進行項目演練。
      三口設計簡介
      三口設計作為國內設計行業(yè)高端設計品牌,以嚴格的企業(yè)管理制度和追求卓越的教學品質是三口一直以來堅持的原則和理念。三口設計實訓基地是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企業(yè)提出實踐和軟件操作為核心的教學方針的培訓機構,三口實訓基地是中國首家行業(yè)批準和認可的實戰(zhàn)設計實訓基地。
      三口實訓基地擁有重量級課程研發(fā)團隊,由來各省知名裝飾公司的首席設計師和設計總監(jiān)等具有豐富業(yè)界經驗的重量級制作人組成。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是我們多年工作總結出來的。三口實訓基地專注高端設計培訓。
      三口實訓基地成功的實現(xiàn)了在校內對企業(yè)工作環(huán)境、工作流程、商業(yè)項目的成功模擬操作,極大縮短了學生適應崗位的時間。其課程體系的權威性、科學性、實用性一直處于國內實戰(zhàn)培訓教育的前端。行業(yè)擁有較高的評價和口碑。
      聯(lián)系我們:李老師 18119629560
      客服 QQ:824753703
      
       郵箱:824753703@qq.com
      地址:合肥市明珠廣場上海城市10-1711 公交(148,149,226,126,901,33,601,602,30,18,快2)
      
      授課方式
      在三口 + 你更像在工作 + 我們更像是同事 + 采用小班制授課方式 + 為保證學習環(huán)境及質量 + 嚴格限制名額(注:額滿不收)
      【1】-小組討論方式學習+限制名額+每個小組都是團隊的狀態(tài)+共同學習+擁有共同的角度與學習計劃+你更像是工作
      【2】-每個小組共同開始新的課程內容+有問題可以隨時提出+解決每位學員的私人臨時問題+不積壓問題+解決眼前障礙。
      【3】-解決每位學員的問題+現(xiàn)場問答的互動形式+別人的問題也許也是你將要遇到的問題。
      【4】-學員設計出作品后+獨立點評每個人的作品+找出不足+指出應該如何更專業(yè)的處理調整。
      【5】-學員接受點評后+根據(jù)指導內容去修改調整作品+直到達到指導的最終要求+并且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
      【6】-就業(yè)后+享受終身制專業(yè)設計咨詢+與作品點評+排除你在工作后的任何技術障礙+使學員在業(yè)內發(fā)展更加迅速
      三口承諾
      真正的技術 + 真正的實戰(zhàn)案例 + 能獨立工作面對挑戰(zhàn) + 屬于自己獨立的設計作品 + 專業(yè)就業(yè)相關指導 + 終身制專業(yè)技術咨詢
      【1】-授課內容+以及所有提供的案例與作業(yè)+都公司的真實的案例與要求(提前進入真正的工作狀態(tài),包括你的意識與眼界)
      【2】-承諾學員作品達到+實際的工作要求+承諾學員獨立完成的設計文件(真正的工作是不容許有錯誤的)
      【3】-完成每個階段都會留下相應成功作品(工作是需要有實際的作品)
      【4】-就業(yè)后 + 享受終身制專業(yè)設計咨詢 + 與工作作品點評 + 排除你在工作后的任何障礙(解決就業(yè)后的任何問題)
      資源優(yōu)勢
      一個成熟的設計師都意識到 + 參考資料的重要性 + 在三口 + 提供不間斷資源拷貝
      【1】-不了解材料和工藝的設計師不是好設計師+實地講解材料和用途+讓學員全面了解掌握材料和工藝
      【2】-三口收集多年的專業(yè)素材資源為學員提供開放式拷貝+內容包括大量的專業(yè)設計源文件+極具價值的資源
      【3】-提供大量的當下流行的設計類資源+給學員參考閱讀+把握行業(yè)的最前沿的專業(yè)資訊
      制度優(yōu)勢
      為了讓每位成員更好的鍛煉自身的職業(yè)經歷 + 提前感受真正的工作環(huán)境 + 真正讓每位成員成為有職場實戰(zhàn)經驗的職業(yè)設計師
      【1】-嚴格的公司制度 + 公司化學習方式 + 學習就是積累工作經驗(是適應工作的基石)
      【2】-對成功的渴望 + 對理想的堅持 + 對工作的努力 + 對艱苦的奮斗 + 對辛勤的汗水(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3】-百折不饒的勇氣 + 堅韌不拔的努力 + 孜孜不倦的勤奮 + 對生活的體悟(是強化自身的基石)
      【4】-吃苦的能力 + 堅強的意志 + 不懈的堅持 + 對工作的態(tài)度(升值加薪的基石)
      
      
      注:學員考核合格,公司保證推薦就業(yè)。
      本課程將根據(jù)行業(yè)發(fā)展狀況,及時優(yōu)化課程內容。具體課程設置以實際為準。
      
      
      
      
      
  •     本評論徹底泄底,未看慎入
      
      六年前看的三口棺材,當年在AC論壇,之后在貼吧針對三口棺材的常見問題討論過N多次。本來不準備再拿出來炒冷飯,但考慮到每年都有新人來因為我已經反駁過N次的理由來黑《三口棺材》,于是決定索性寫一篇東西,專門給因為閱讀不仔細,上當后輸不起,就狂黑《三口棺材》來撒氣的同學瞧瞧。
      首先說我的結論:拋去兩個密室、臨終遺言詭計、獨特的兇手人設和誤導、密室講義這四大公認亮點不論,《三口棺材》在我看過的23本卡爾作品中,推理篇幅和嚴謹度是排名第二的(第一的是阿拉伯之夜謀殺案)。平心而論,卡爾的作品推理水平不是很高,但三口棺材我認為其推理在黃金時代絕對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因為,類似《羅杰疑案》,為了這么個獨特的,首創(chuàng)的詭計類型和兇手人設,為了足夠服人,卡爾必須給出更為充分的理由。其次是線索和伏筆,我下面會通過反駁卡爾黑常見的黑三口棺材的理由,來向諸位展示,三口棺材只存在線索牽強問題,不存在線索不公平問題。
      
      -----------我是分割線--------------
      【轉】某卡爾黑黑三口棺材的五條理由
      編者按:本文轉自偵探小說吧,里面五條理由,基本上都是黑三口棺材最常見的說辭。
      
      卡爾黑原文如下:
      1:書中主角費爾博士憑空推理出三兄弟和監(jiān)獄的故事實在太扯淡了。
      2:時鐘時間差的線索明顯犯規(guī)了。而且晚上9點40分左右你牽扯進一件命案中,證人居然不慌不忙的和警察合作,沒有一個人注意到商店里的時鐘和現(xiàn)實差了45分鐘,我想每一個牽扯進命案的無辜人士都想早點回家,注意時間是最基本的行為。
      3:葛里莫教授和弗雷兩人都中槍,兩人一起跑下樓,途中居然奇跡般地一滴血都沒流,更扯淡的是胸口中槍的葛里莫教授急忙跑回家的途中也一滴血都沒流。(雪9點30分就停了,如果他有流血,地上肯定有血跡。)
      4:葛里莫教授回家后換上睡袍,然后因為銷毀罪證槍傷發(fā)作死去。這里又有一個極大的漏洞,葛里莫教授受的是槍傷,新的睡袍沒有槍孔,他那套耍人的把戲還有什么用?費爾博士都能憑空推理出三兄弟和監(jiān)獄的故事,難道就不會發(fā)現(xiàn)這么低級的線索?
      5:這本書的密室把戲也沒什么特別,那鏡子也是犯規(guī),沒提示能猜到的人也是神人。
      這是我第一本卡爾的作品,也是第一部密室系列的書。看完后真心失望,居然還被稱為密室第一神作。以后可能不會再看密室了,第一神作都這水平其他也沒什么好看的了。
      
      
      --------我是分割線--------------
      
      對上文的反駁:
      編者按:我的那份回帖中,語氣非常不友好,相當張揚跋扈,中二氣息和優(yōu)越感十足,——因為當年和卡爾黑的辯論中,我發(fā)現(xiàn)用這種口氣來反駁,效率最高。因此希望各位看官不要太在意語氣問題。
      反駁全文如下:
      
      1. 臨終遺言+書中簽名和筆記,我認為作為推理的線索是夠了,至于樓主覺得這個推測不能服你,那是因為你用中國人的思維在思考,而菲爾是用英語來聯(lián)想的。既然讀外國作品,你不能指望作者用中文和中國式思維來寫這些暗示。
      2. 時鐘和時間差的線索不犯規(guī)。我在AC論壇證明過兩次,在本吧當年也證明過兩次,不過年年都有新人自己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線索,就怪作者不公平。
      我僅僅舉其中一條線索(剩下的線索請樓主自行重新細讀《三口棺材》):
      菲爾博士和警長趕到魔術師命案的街上,看到那口報時的鐘(卡爾還特意在那時專門對那口鐘進行了一番強調性的描寫,別告訴我沒印象),這時鐘顯示是11點差5分。然后菲爾博士和警長費了一番周折找到瘸子私底下出租的房子,發(fā)現(xiàn)打不開門再下樓找房東,開門之后發(fā)現(xiàn)各種古怪的道具和血跡;菲爾啰啰嗦嗦進行一大段推理分析;然后撞到回家的瘸子,大家鬧誤會又折騰了很久,然后又嘮嘮叨叨說了十多分鐘的話。這時候,教堂報時的鐘才敲響11下表明11點到了。樓主讀推理小說難道沒有半點時間概念嗎?辦了這么多事,說了這么多話,折騰了那么久,起碼花上半小時,你認為5分鐘搞完這些事搞得完嗎?請開動腦筋,睜大雙眼,樓主!街上那口鐘明顯就是壞了,卡爾說得不能再明白了。
      菲爾博士聽到教堂鐘聲,然后說自己得到啟示并明白了誰是兇手,指的就是這件事??柼匾獍涯且徽碌臉祟}定位“教堂鐘聲的暗示”,你以為這個標題是寫給誰看的?就是卡爾擔心像樓主這種不仔細閱讀,不仔細分析線索,上當之后輸不起反而會罵作者的讀者看的啊。
      3. “葛里莫教授和弗雷兩人都中槍,兩人一起跑下樓”——看到“兩人一起跑下樓”我就笑了。樓主要黑卡爾拜托請先把案件發(fā)生過程讀仔細!案件怎么發(fā)生的,你連最基礎的細節(jié)都沒弄懂,跑來黑卡爾好意思么?
      其次,你親身經歷過或親眼目擊過受傷大出血嗎?沒有經歷過請別妄自下結論;我可以告訴樓主只要不是傷到大動脈,傷口包扎得好完全可以做到不把血滴到地上你信么?
      第三,請注意案件發(fā)生在冬季,而且是大雪天的冬季,而不是夏季。至于這句話和你的問題有什么聯(lián)系,你就自己理解吧。說到這個份上再不懂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等于0了。
      4. 你見過睡袍嗎?沒見過的話,本座來點撥點撥你,睡袍是長這個樣子的:
      http://d03.res.meilishuo.net/pic/_o/bf/dc/e89f402c938c9287de45ab02512f_1000_1000.jpeg
      睜大眼睛給我看仔細了!睡袍是可以像披風一樣披著的。
      
      5.鏡子的事情。
      首先當時的JC不像當代JC那樣有系統(tǒng)地搜索。其次,第一遍巡警搜索過煙囪,沒有東西,但是沒有搜查寫字臺后面。后面一次搜索時,寫字臺后面的鏡子被移動到煙囪里面,煙囪因為已經搜過所以沒有再去留意
      
      最后,三口棺材雖然上當率是99.5%,但我告訴樓主,我5年前在一個個人網(wǎng)頁上,見過有牛人憑借自己的推理,幾乎破解了第一個密室(格里莫教授密室),和原著唯一的差別就是那個牛人的解答說是教授用了一個和自己等大的油畫剪影傾斜地擱在門口。三口棺材是能夠破解的,只不過題難,破解率非常低而已。因為自己不是天才,不是推理頂級高手,就詬病公認經典的作品不公平,渣作之前,請先確保自己已經非常仔細地讀了全書,請先確保自己的論述沒有諸如你的第三條那樣的,一眼就能看破的漏洞。謝謝
  •      約翰·狄克遜·卡爾是“密室之王”。他的小說的最高魅力就在于把密室案件寫到了最高的水準。兩個完美的密室任意一個都是絕無僅有的絕唱。而書中又巧妙地將其用一種特殊的紐帶將它們牢牢地連在一起了。書中十七章密室講義將所有的密室做了一個系統(tǒng)性的總結,是推理愛好者不可不看的經典教義。
       但是我特別的喜歡看日本的推理小說。但是看了這本書之后,就會覺得日本的那些推理小說,簡直就是一般般啦。
       這本小說將不可能犯罪發(fā)揮到了極致。三口棺材的奇特傳說:死人能從棺材里爬出來,并且身子能像稻草一樣輕;密室的極其不可能:完全封閉的密室,有四只眼睛嚴密的監(jiān)視著房間;疑點的不可思議:葛里莫教授臨死說了一堆話:“翱翔、浴室、鹽和葡萄酒、不是自殺、他沒用繩索、屋頂、雪、光線太亮、有槍、狐貍、不要責怪可憐的。”。
      
  •     布局很強悍,節(jié)奏一流。后來的推理小說家能媲美的——更別說超越了——實在不多。
      一定要說不足,唯一一點就是解局時比較依賴意外。但這實在是推理小說的兩難之境。很多詭計設計得自然,布局上往往就有些散亂,只能靠線索零碎,摸不著頭腦來迷惑讀者。
      三口棺材可是開局就咄咄逼人,拋給讀者一個清晰而費解的困境。用困境推動著讀者陷進去。
  •     書還沒看完,這個評論倒是十分喜歡
      
      導讀
      最華麗的謀殺
      ——密室殺人之王約翰·迪克森·卡爾
       唐諾 著
      在推理小說的眾詭計之中,「密室殺人」這一樣應該就是最神奇、最魔術的一種,呃,最哈利波特的一種。
      密閉的房間,而且上鎖,窗戶也是閉鎖著的,煙囪(發(fā)生密室殺人案件的房問一開始通常配備了煙囪)不容人進出或看煙灰的模樣沒人進出過,偏偏一具尸體就直挺挺擺在房間之中,現(xiàn)場或雜沓或整潔有序,致命的兇器則通常是消失不見的,但也有就是房里明晃晃擺設著的某沉重鈍器(工藝品、火鉗、書檔云云),還可能就是留在尸身上非常挑釁的一把精致尖利的縷花小刀,當然,一定沒留在現(xiàn)場的是行兇的那個人——不僅兇手的本尊不在,就連他侵入的痕跡基本上也是隱匿的。他究竟是如何一陣煙而來、再一陣煙飄然而逝呢?
      絕對是最迷人的一種殺人的方法——如果殺人的冷血行為也可以用「迷人」二字來說的話。
      正因為迷人至此,我們于是可以公然贊嘆欣賞而不用有現(xiàn)實人生的道德負擔。基本上,「密室殺人」并非現(xiàn)實犯罪世界的產物,殺人不過頭點地,現(xiàn)實世界中如果有這么精致這么聰明的兇手,通常他不會需要動用到殺人這終極性的高風險解決手段,在走到這最情非得已的一步之前,他應該就有能力想出一堆因應如此困局的方法來才是。在女子網(wǎng)球界流傳著兩句缺德的話:「女子網(wǎng)球球手得笨到只會專心打網(wǎng)球不想其他,卻至少得還有兩分聰明夠她學會雙手反拍?!姑苁覛⑷藘词值默F(xiàn)實困難則是,兇手要笨到只會用殺人一途來解決問題,卻同時又得絕頂聰明到嚴絲合縫、分毫不失誤的布置出完美密室,而且還是在有著巨大時間壓力和心理壓力的不利情況下完成的。很明顯,他這兩大不可或缺的特質比女子網(wǎng)球球手要矛盾要撕裂,也因此,他遂遠遠比頂尖女子網(wǎng)球球手罕見,如三角形的第四個邊,如騎白馬到你家窗下唱小夜曲的王子,如正直誠實的律師。
      也就是說,密室殺人不是現(xiàn)實世界的實踐產物,而是源自于一些本來就無需殺人的窮極無聊聰明頭腦,它不是謀殺的工具,而是炫耀的藝術品,我們真的不用杞憂這會教唆殺人被誰移植到現(xiàn)實世界來對付自己的親朋好友,就跟你不用擔心米開朗基羅的大衛(wèi)像被用來砸死人一樣,盡管這座白大理石雕像的體重絕對有壓扁人的能耐。
      然而,密室殺人并不真的是哈利波特,它只是像而已,這里頭沒有魔法,也不可以有魔法。被害人、兇手和破案偵探盡管不是現(xiàn)實的血肉之軀,但仍屬理性王國的子民,所有的行為及其結果都得受嚴格的理性所管轄,尤其不可以違犯最素樸的物理學基本原理及其現(xiàn)象。恰恰因為得在如此限制之下遂行欺騙,密室殺人的詭計,反而是推理小說中最物理學的,它高度專注于物理學和我們感官背反之地,在這一點點狹窄的縫隙中騰挪,利用我們感官的有限天然缺憾以及由此衍生的常識死角玩花樣,比方說,密室殺人中常見的「消失的兇器」或「自動扣回去的門」,最普遍的運用道具就是冰塊,有氣質點來說,利用的就是物理學毫不稀罕的常溫之下水的三態(tài)變化現(xiàn)象,小學生都知道,沒神秘可言。
      所以,推理王國中大名鼎鼎的基甸·菲爾博士在一場著名的演講中如此宣稱:「所謂密室,本質上是一種幻象?!埂谑裁炊允腔孟螅恐谖覀円曈X為主的感官而言是幻象?!秆垡姙閼{」,To See is To Believe,這不分中西大概是人類流行最久、最戒除不掉的偏見,表面上信而有徵的偏見從來就是欺騙的溫床,是害人詭計的培養(yǎng)皿,密室殺人的詭計布置者只定其中最優(yōu)雅、最無害人之心的一種,真正可怕的我們得到現(xiàn)實世界的政治圈里、商場里去找。
      
      歸化英式推理的美國人
      好,大名鼎鼎的基甸·菲爾博士何許人也?老實說,他也是個「幻象」——這是推理世界的一名神探,無父無母,而由了不起的推理小說大師約翰·狄克森·卡爾所憑空創(chuàng)造出來。菲爾博士在推理世界神采的萬神殿中,絕對擁有著一個不見古人亦不見來者的第一名頭銜,那就是沒有任一名神探比他破過更多的密室謀殺案,這于是為他的書寫者卡爾掙得了「密室之王」的封號。
      基本上,密室殺人是英式古典推理的典型詭計,但約翰·狄克森·卡爾原來卻是個美國人,生於一九〇六年,活到一九七七年,簡單把他的生年如此攤開來看,對英美推理歷史有基本概念的人就曉得了,卡爾稍晚於S·S·范達因,大致和艾勒里·昆恩同期,也就是說,卡爾書寫的年代正正好就是達許·漢密特和雷蒙·錢德勒聯(lián)手進行「美國革命」、讓美國推理轉向悍厲罪惡大街的風起云涌時日,但冷硬派的這場本土性革命原本是西岸的,從語言、犯罪形式、角色人物到社會背景,以舊金山和洛杉磯為書寫土壤,暫時和有著濃郁深厚歐洲思維傳統(tǒng)和生活形態(tài)的東岸新英格蘭地帶氣息并不相投合,更嚴重的是,對東岸高傲的知識階層而言,冷硬派這種滿口臟話、動不動就拔槍相向的野蠻游戲,只適合落后地帶的粗魯不文之人,哪里是有教養(yǎng)的聰明飽學之上所當為。所以說太陽遠還是長安遠?東岸知識階層的答案無需猶豫,那當然是只隔小小大西洋一水的英國式古典推理比較近??柺菛|岸賓州人,索性還歸化為英國籍。
      其實,與其說卡爾歸化為英國人,倒不如直接講他歸化為英式推理王國的忠誠公民還準確些,他是把一生志業(yè)賦予了一次實地的朝圣之旅——國族既不是人分類分割的唯一判準,更不見得是人身分自覺的排行首位選項。渾然多面的整體世界,有各種觀看的位置,有各種理解和逼近的方式,每一種位置和方式都讓世界呈現(xiàn)了不同的分割分類樣態(tài),由此繪制成不同的世界地圖??枔碛械哪菑埖貓D,根據(jù)的是他熱愛的推理小說書寫傳統(tǒng)。
      得其所哉成為英國推理小說家的卡爾,若我們再把他一九〇六——一九七七的生年重新放入較源遠流長的英式古典推理時間表中,那我們知道他趕上了以長篇為主的第二黃金期高峰,并第一線參與了古典推理由極盛轉入衰弱的歲月,在如此起伏跌宕的英倫空氣之中,卡爾聰明且深情款款的給自己找到了兩個看似背反的有趣書寫位置,宛如兩根大梁般的撐起了他獨特無倫的推理大師地位。
      就純粹的推理小說書寫而言,卡爾像蜜蜂或貓熊一類的單食性動物——在詭計千奇百怪如繁花盛開的古典推理書寫中,卡爾頑強的幾乎只取一瓢而飲,那就是「密室殺人」。
      卡爾一生寫成了七、八十部推理小說,幾乎每一部都包藏了一個以上的密室殺人詭計,如此專情,讓他以一個如此后來者的不利身位,成功占領了密室殺人這業(yè)已開發(fā)達半世紀的詭計,讓他成為密室殺人的同義辭。
      然而,這位寫小說時埋首于密室不抬頭的小說家,卻同時是推理世界中博聞強記、對推理大河傳統(tǒng)如數(shù)家珍的史家人物。臉譜出版公司伴隨《福爾摩斯全集》一并推出的《柯南·道爾的一生》這部傳記,正是卡爾對這位前代推理巨人的致敬之作。此書也為卡爾贏得故土美國的愛倫坡大獎。
      專情密室、任性傳統(tǒng),卡爾這宛如兩道平行線的交會點,我個人以為,大概就是上述基甸·菲爾博士的演講,出自於他的名著《三口棺材》書中。這場旅館午餐桌上的虛擬即席演講,菲爾博士以「封閉密室」為題,從推理史、從歷代名家之作、從書寫技藝、從詭計分類,甚至從蓄意或偶然、他殺或自殺等等每一種可能的角度攻打這座牢豐閉鎖的密室,遂成為絕唱——好消息是這份講辭是推理史上的密室論述經典文獻,壞消息是它也宣告了密室論述的到此結束。
      對臺灣只讀中文譯作的推理迷而言,讀這份講辭還可以有另一種樂趣,從菲爾博士未言明的諸多詭計原型中,我們還可以湊合著回答:這是:《花斑帶》、這是《鵲橋奇案》、這是《羅杰亞洛伊謀殺案》、這是《美索不達米亞謀殺案》、這是《格林家殺人事件》云云。原來我們陸陸續(xù)續(xù)的、零零碎碎的也讀了不少代表性的密室殺人推理小說了。
      
      有恃無恐的小說
      密室,一開始是真的實體,是如假包換的一間上鎖的房間,但很快的,它就成為一種概念,成為不必真有硬實高墻四面圍擁的封閉性空間概念——一旦密室成為概念,很多有觸類旁通能力的人也就會了,這就像思維被鑿開了個缺口一般,人的想像力涼風般不可遏止的吹了進來,于是密室不必一定再有磚墻石壁、再有火爐煙囪、再有立入禁止的銅鎖鐵柵,它一樣可以舒適的展開在開敞的天光云影之下。
      這里,我們多心的提醒一下,密室的封閉性,不真的是「不能」侵入,而是「沒有」被侵入,至少在命案發(fā)生的前后這段時間看起來沒被侵入——這我們以前談過,理論上,沒有一道鎖可能不被打開,沒有一個房間是絕對的封閉,主人進得去,盜賊于是乎也一定進得來,老子莊子這么說,一套開鎖工具、滿身神奇技藝的紐約善良之賊羅登拔也這么講。
      推理史上的密室,經此一概念化之后瞬間華麗了開來,想遂行如此神奇謀殺的兇手賊子幸福無比的發(fā)現(xiàn),原來上鎖的房間遍地皆是,俯拾可得,不必三年五載苦苦候著那人獨自一個進到房間鎖好門窗——它可能是一處無人跡、不留下腳印的美麗海灘,可能是山里頭被忽然好一場大雪包圍的暖暖木屋,它可能是個小孤島,可能是沙漠,可能是一道橋梁,可能是夾岸兩片水泥墻的黝黯巷道,可能是唯一聯(lián)外吊橋毀壞(天候或人為)的某一山莊別墅,它更可能就是我們每天都會利用到的某種交通工具,公共汽車、火車、渡輪、捷運、飛機,以及有人一樣概稱為車廂的上下樓層電梯等等。
      哪里有人獨居獨處,哪里就可能執(zhí)行密室殺人,難怪中國的圣人要諄諄警告人君子慎獨,西方的上帝耶和華也在《圣經·創(chuàng)世紀》里慨嘆:「那人獨居不好。」
      其實,經此概念化所帶來的想像延伸,只是密室殺人之所以華麗的必要開展而已,我個人以為,真正讓密室殺人成為推理世界最華麗的謀殺方式,是它的有恃無恐,因為它根本性的先解決了最終合理性的問題,那就是我們開始就說過的,密室殺人是推理謀殺詭計中最物理學的,這像根釘子般把它牢牢捶進了最信而有徵且可驗證的堅實大地里頭,讓它在表象的另一端可以放心的飛翔,無懼星空黝黑神秘,不怕迷路回不來。
      在人類思維眾多領域的正經人士正常人士中(意思是瘋子和騙子不在考慮范疇內),我以為物理學者是最敢胡思亂想、而且最敢把近乎胡言亂語的各種想像臆測鄭重公諸于世的一種人,尤其是二十世紀初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問世之后,物理學的主流論述便一人腳跨過了玄學和神學,充斥著一堆無實體、無秩序、無從驗證、矛盾并陳、任誰試圖在心中拼湊點模糊圖像都不可能的重要學說和解釋,物質如此,能量如此,粒子也如此,空間和時間那更無垠無涯如此。如今,物理學的著作幾乎已成了地球表面最難看懂的書,可堪比擬的大概只有臺灣教改出來的建構數(shù)學和鄉(xiāng)土語言課本。
      這就是物理學家的有恃無恐,不像神學家或歐陸的唯心哲學家,他們深知自己本來就是畫鬼神之人,聆聽他們講話的人本來就充滿誡心,所以神學論述特別強調科學的發(fā)見和驗證,唯心哲學家則神經質于語言的邏輯,總是把論述弄得像座封閉而且秩序森嚴的語言迷宮,完整到令你直覺的反倒不敢相信,因為我們習慣相處的世界并不長這樣子。
      卡爾便是最了解密室殺人「物理驗證/神秘想像」二元背反特質的人,無怪乎他能以一個后來者、外來者的不利身分,成功竊取密室王國的國王寶座——卡爾的推理小說,表象上粘貼了最多神秘古老的符號,借用了各個民族的神話傳說,喜歡用這類的死亡咒詛來嚇唬讀小說的人,這我們光從他為自己的小說命名就可以看出來。他也是如此的有恃無恐。
      
      抵達演化右墻
      推理女王艾嘉莎·克麗絲蒂曾透過她書中神探之口一針見血的指出:「之所以要把殺人弄得這么復雜,可見答案一定非常非常簡單?!惯@話說密室殺人尤其準確。
      簡單的答案,給了密室殺人最華麗的表現(xiàn),但也構成了密室殺人的發(fā)展邊界,事情往往都是這樣子。
      密室殺人借用基本物理現(xiàn)象和人的感官錯覺來遂行欺騙,但它不真的是物理學論述,不能亦步亦趨跟著物理學往深奧的解答之路走去。密室殺人和物理學最根本的差別在于,密室殺人的閱讀者是一般性的尋常之人,不像物理論述可以只在少數(shù)幾個人之間對話,二十世紀物理學所流傳的一些過甚其辭的神話,像說「真正懂量子力學的,全世界不出十個人?!?、「聽懂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普世不足半打?!乖圃疲苁覛⑷诵≌f若把生存基礎放在這么稀少的奇持族群上頭,那老實說也用不著費勁去殺了,很快的便全部餓死絕種了。
      因此,完美密室的構成,其真正的勝負關鍵不在于「說得通」,而在于「聽得懂」。它非回歸到一般性的經驗和常識世界不可,它只能使用一般性的、不礙眼的輔助道具,它得有簡單的答案。
      后來密室殺人走向所謂「機關派」的絕路,并理所當然讓「機關派」成為失敗密室的同義辭,便在于機關派從根本處違背了「簡單」、「聽得懂」的密室殺人最高守則——我們也許可以同意,借助一堆細繩、掛鉤、卡榫、滑輪、奇怪打結法、定時自動裝置、新通訊器材甚至罕見的記憶合金等等,的確可以九牛二虎制造成密室,但我們這些挑剔的推理小說閱讀者可沒說我們愿意接受這九牛二虎的解答。
      國內的推理傳教士詹宏志曾俏皮的說:「沒寫過密室,算什么本格推理作家呢?」這是實話;但更悲情的實話是,好的密室殺人詭計,大致已被卡爾吃干抹凈了,不在他老兄死后,而在他尚在世的時日。詹宏志引用名推理史家朱利安·西蒙斯的看法,指出卡爾最好的小說多集中在一九三五到一九四五的黃金十年之中,意思是說,連王者的卡爾都已經捉襟見肘不夠用了。
      有志于推理書寫的人會不會很沮喪呢?甚或懊惱吾生也晚的為什么誕生在如此夕暉晚照的時光呢?就像李維——史陀在《憂郁的熱帶》書中的感慨,若早個十年,我就能趕上某某部族末滅絕的時候;若再早個五年,就連某某部族我也來得及進行調查;再之前三年,更連某某部族也都還在……
      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我們生而為人,沒能趕上的事多了,愛情,革命,一幢建物,一只珍禽異獸,一座已被踐踏的八千公尺高峰,一次巨額的樂透獎金,一個傳說中的先代親人。
      不僅僅是華麗的密室殺人而已。這怎么辦好?不能怎么辦,但也許我們就心平氣相當個愉快的讀者、當個樂在其中的欣賞者鑒賞者,聽著名古生物學者古爾德的忠告,所有的演化都有「右墻」,皆有最終不可逾越的極限,就像棒球場上你不能講安祖·瓊斯的精采接殺超越了半世紀前的威利·梅斯,就像音樂世界里你不能講披頭四合唱團超越了巴哈莫札特。當個好的欣賞者,享受每個在演化右墻邊緣驚心動魄的演出,總比當個失魂落魄、只想視前代巨人為寇讎卻無計可施的野心挑戰(zhàn)者強。
      好,協(xié)議達成,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讀徘徊在密室殺人演化右墻的約翰·狄克森·卡爾。
  •     我?guī)еぐ莸男那樽x完“密室之王”經典之作《三口棺材》。
      不可否認這是一部懸念十足、想象力豐富、構思大膽的作品。小說中關于密室講義和對魔術的講解,好似密室推理教科書,為此類謎題做了經典的分析和總結。但書中漏洞也多。我之前很少看密室殺人類推理小說,個人認為《三口棺材》屬于純技術派。重點是對于詭異謎題的設計,但忽略了一些細節(jié)的處理。愛它的會說“瑕不掩瑜”,可在我看:“細節(jié)決定成敗”。
      
      --------------------------以下涉及書透---------------------------------------
      
      整理了一下心里的疑點,不吐不快:
      
      1.葛里莫的受傷的疑點?
      從書中看出,葛里莫肺部被射穿了(醫(yī)生的話)
      肺部射穿,血會從創(chuàng)口和口腔,鼻腔大量流出,他從被害現(xiàn)場到自己家里,一路上還干了不少事,如何能不留下血跡?
     ?。砺犝f,肺部擊穿的話,胸腔是無法提供完整的氣壓來提供聲帶發(fā)聲的。這個就不計較了)
      
      2.葛里莫衣服的疑點
      他被弗雷槍擊時穿的是黃色大衣,沒留下彈孔嗎?
      他死時穿的睡衣,因為睡衣是后來穿的,肯定沒有彈孔,費爾博士不會奇怪嗎?
     ?。ㄈ绻舱f葛里莫的衣服都是超級大開領的,或者說他穿衣風格從來都是敞著的,我也無話可說。)
      
      3.傷口包扎的疑點
      費爾博士在分析案情時曾這么說:“魔術已經表演完畢;他孤身一人袋在書房里。上衣可能沾了血,不過反正杜莫會處理它,制服大衣里有原是襯衫,于是他解開襯衫,并且包扎傷口,他只要再鎖上房門,穿上真正的睡袍,銷毀紙制的制服,以及把鏡子往上推入煙囪……”
      費爾博士說這話,只能說他當時腦子短路了。包扎傷口這件事,葛里莫已經在伯納比家做過了。費爾博士一干人發(fā)現(xiàn)葛里莫倒斃在書房中,肯定是沒有包扎傷口的,否則葛里莫的戲法早就被拆穿了。
      說起傷口的包扎,小說中提到,他遭槍擊后,跑到伯納比家用手巾和膠布包扎了傷口。而后來費爾博士打開書房門,發(fā)現(xiàn)葛里莫的時候,他正用手帕堵著傷口??赡苁欠g的問題,他自己包扎的手巾就是他堵著傷口的手帕。一個手帕能堵住被射穿肺的創(chuàng)口,而不滴落一滴血,也算是奇跡了。如果另有包扎物,那這些包扎物去了哪里?只能是放壁爐里燒掉,浸滿血跡的包扎物和膠布能在短時間內燒掉而不留痕嗎?
      
      
      4.第二個密室殺人案現(xiàn)場
      
      “弗雷在空街上被害,在雪地上兇手連個腳印都沒有。”——這是小說里第二個聽起來很懸的案件。可我覺得作者有故弄玄虛的嫌疑。
      
      兩個目擊證人的證詞:“他們可以看見受害人頭朝下,四肢張開地倒在雪地上,血從他左肩胛骨處的彈孔中噴涌而出?!?br />   
      首先,血不可能是弗雷第二次跌倒后才“噴涌而出”的吧。那么,弗雷被槍擊后,從自己家走到街道的中央?!皣娪慷觥钡难獏s沒有一滴落到地上?槍擊現(xiàn)場也沒血?
      如果有血,應該很容易找出第一被害現(xiàn)場吧。所以說所謂的雪地被害不留痕,挺不靠譜的。
      
      
      5.不靠譜的警察
      書中多次通過警察的嘴告訴讀者:煙囪里沒有詭計
      半瞎的德瑞曼都能找到藏著煙囪里的鏡子,而費爾和警察曾多次檢查過煙囪,都沒發(fā)現(xiàn)。可見警察有多不靠譜。
      
      6.遠視眼米爾斯
      同樣不靠譜的還有米爾斯
      第一段:“他豎著衣領,戴著頂尖頂帽。但是我是遠視眼,先生們,我能清楚的看見他的鼻子和嘴巴的樣子和顏色。他帶著一張兒童的假面,那是張大張的嘴。就我所件,他沒有摘掉。我可以斷言……”
      第二段:打開門。葛里莫博士出現(xiàn)在門口,顯得很煩惱;他這樣說,‘今天見鬼了麻煩不斷?!驹谀?,打量著那個高個子;說了句,‘看在上帝的份上,你是誰?’”
      通過以上兩段文字可以看出,米爾斯的視力很好??稍阽R子戲法中,他能看到“來訪者”的衣著,能看到比葛里莫高的“來訪者”和葛里莫的交談,但卻注意不到同時出現(xiàn)在視野的兩個人,有著一模一樣的外表、衣著和動作。
      
      7.錯誤的時鐘
      最鬧心的是作為本案關鍵的死亡時間差問題。搞清這個謎題菲爾頗費了些波折。
      我開始也覺得很無趣。但后來琢磨,或許那時候鐘表沒有普及。大家都沒表,所以會搞錯。這也許是時代造成的理解差距。
      
      8.伯納比屋里的血跡和指紋
      葛里莫在伯納比的公寓中處理過傷口,留下大量的血跡,肯定也有大量的指紋。應該很容易檢測血和指紋的主人。
      可能費爾博士太自信了,不屑于這些科學的檢測。(阿婆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她總是讓案件發(fā)生在偏僻的小村或者行駛的船上,總之根本沒條件使用這些刑偵手段。)
      
      
      換個角度想,小說寫作的年代和現(xiàn)在相比,無論從科技的發(fā)展、人類的思維方式都不可同日而語。也許正因如此,書中原本亮點的部分,會變得黯淡無光(如鐘表謎題)。如果用現(xiàn)代人的思維去苛刻地評價小說,對作者是不公平的。
  •     五月風箏2011-08-02 10:59:55
      
      第一次接觸狄克森 卡爾的書,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作為“全集控”,我除了當機立斷的將他的所有書都收錄入收藏夾中,待八月返家時再全部購買以外,甚至有一個比較夸張的念頭,便是希望將此前讀過的所有本格推理書中的詭計,都摘錄在一個本子中,作為他日寫作的參考和對照。
      
      推理小說,離不開最基本的“密室殺人”。談到密室殺人,又離不開卡爾。作為史上最偉大的推理小說作家之一,卡爾所設計的數(shù)十種密室,據(jù)說無一不工于心計,設計精巧,我沒看過其他的,但是就這本書而言,這一氣呵成而又自然如行云流水的殺人手法,在人的意料之中又出乎人的意料,已是經典中的經典了??栯m然是美國人,但他的文字帶著濃烈的英國古典風格,這自然與他長期居住在英國有關,雖然中文版,依然能讀到其中蘊含的異國風味,甚至感覺到一絲福爾摩斯時代的風情,令人倍感親切。
      
      本書以“三口棺材”作為神秘的故事來源,背景中又隱含著匈牙利革命的歷史片段。而貫穿始終的則是精致華麗的密室殺人——很抱歉使用了“精致華麗”這樣的詞來描述殺人事件, 但是作為推理小說而言,讀者最喜歡的就是以公平、邏輯、趣味的線索作為思考的方向,而卡爾以其恰到好處的文字方式,構架出一個引人入勝的推理故事,而隱藏在推理手法背后的那種殺人動機,也真實得令人信服。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傷害甚至殺害他人呢?只不過在作家的筆下,顯得更加神秘和復雜罷了。這樣將動機與推理手法完美結合的推理小說,既讓人深深陷入思索,又能讓人不舍的追溯根源,實在是一場完美的推理盛宴。
      
      
  •      初讀《三口棺材》,很是驚嘆于卡爾的布局與詭計。
       認識這本書,是因為其世界第一密室推理這一響當當?shù)拿?。畢竟,密室推理對于每個讀偵探小說的人來說,其魅力都是無法估量的。
       首先,談論下卡爾的敘述風格。不得不說卡爾對氛圍的描述相當?shù)轿?。第一口棺材和第二口棺材的氣氛描寫,確實令人感到冷汗直冒。墳墓、棺材、死人、小丑、魔術,哥特,一切的描述都籠罩在濃濃的迷霧之中。隨著故事的發(fā)展,迷霧也愈來愈淡,取而代之的是對案件的剝繭抽絲,對案情進展的描寫分析。
       對案件的描述的本身,其實就是個設套的過程。本書最大的詭計,應該就是前面兩口棺材的敘述。再加上那奇怪神秘的遺言的拼接組合,案件總會在朦朦朧朧之中,產生那么一丁點的曙光,讀來,就感覺好像答案就在眼前,但是細說又無法說清。這不得不說說我喜歡的阿加莎了,阿加莎的線索(特別是馬普爾系列),總會藏在很細微的地方,讓人不得不一個字一個字的去讀,去揣摩。而卡爾不同,他的大部分線索就這么明目張膽的擺在你面前,而且是著重筆墨,重點突出。因此,《三口棺材》讀起來并非很費力,反而很順暢,很過癮,令人不忍釋卷。
       但是,說實話,《三口棺材》的密室處理,多多少少令我感到不是很過癮。先不論是否是巧合,就是小說本身,更加趨向于闡述密室的形成過程,而非是密室設置的過程。形成與設置之間是有天差地別的區(qū)別的。不知道這樣敘述,是否算是泄漏情結了。
       另一方面,可能是讀慣了阿加薩的原因,《三口棺材》對人物的刻畫還不夠飽滿,雖然對整個氣氛的描述無可爭議,但是人物本身的性格還稍顯薄弱。也許這也是因為卡爾是男生,人物刻畫沒有女性來的這么細膩。
       總的來說,這本書還是很不錯的,指的一讀。
      
      
  •     據(jù)說,在推理作家圈內有這樣一個共識:一個自稱推理作家的人,倘若他未曾寫過密室題材,那么就斷然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推理作家。連以故事情節(jié)取勝的“謀殺天后”阿加莎-克里斯蒂、以縝密的邏輯推理而著稱于世的埃勒里-奎因,也都曾創(chuàng)作過密室題材的作品,甚至日本社會派推理巨擘——森村誠一的出道作也正是密室題材的本格推理。由此可見,密室題材一直是推理小說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到密室,則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被后人譽為“密室之王”的美國推理小說家——約翰-迪克森-卡爾。卡爾一生構思了50多種密室手法,他的絕大多數(shù)作品也都是密室推理。而在他眾多的經典作品中,有一部也不得不提。稱這部作品為卡爾的最佳之作或許還有待商榷,但如若說這部作品是他最為著名的密室推理卻一點也不為過。這部作品正是大名鼎鼎的《三口棺材》。
      
      1981年,“短篇推理之王”愛德華-霍克曾主持一次密室評選,結果《三口棺材》以104分高居榜首,比第二名《地獄之緣》的票數(shù)整整高出了將近一倍。這本《三口棺材》之所以能如此著名,不僅是作品本身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書里的那份“密室講義”。在本作的第17章,卡爾借菲爾博士之口,將多種密室詭計總結歸納為一份講義,詳細敘述了制造密室的各主要方法。這份“密室講義”是推理小說史上第一份較為完整的密室詭計總結,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直為推理迷,特別是那些鐘愛于密室推理的讀者們所津津樂道。
      
      作為本格推理小說,自然要從“推理”的角度上來進行評析。下面就簡單談一下本作在推理方面的優(yōu)缺點。在本書中,一共發(fā)生了兩起不可能犯罪。第一起是在外面有人監(jiān)視的葛里莫教授的書房里,教授正與一名神秘訪客會談。隨后傳來槍聲,眾人破門而入后,只剩下身受重傷的教授一人,而神秘訪客卻消失無蹤。第二起則是在積雪的街道上,一人被槍擊身亡,而兇手卻沒有留下任何腳印。第一起案件是較為典型的密室殺人,而第二起案件則是密室的另一種變式,也就是所謂的無足跡的“雪密室”。乍一看,書中的這兩起案件可以說十分地匪夷所思,華麗的謎面可謂吊足了讀者的胃口。然而通常的情況是,謎面越華麗,往往也就意味著解答會更難以把握。所以在閱讀過程中,我更關心卡爾在最后究竟會如何把這些謎題用一種科學、理性的手法解開。讀完最后幾章,卡爾給出的解答還是令我比較滿意的。考慮到此書的創(chuàng)作年代,卡爾給出的解答是很大膽的,即使從今天的眼光來看,也足以讓人瞠目結舌。第一起案件的手法雖然復雜,但在理解上并不困難。魔術原理的巧妙運用,不僅讓手法錦上添花,也深深影響了日本的新本格派,至今這個手法還被廣泛應用于各種推理作品當中;第二起案件的手法則比較簡潔明了,再加上某個誤導,讓整個案件由“可能”成為了“不可能”,是我比較偏愛的類型。
      
      然而瑕瑜互見,在本作中,卡爾為了追求詭計帶來的效果,有些地方不免巧合過多,讀來略感牽強;另外,與精彩的trick相比,本作的plot則顯得稀疏平常。整本書依然是傳統(tǒng)的“案發(fā)——推理——破案”模式,在結構以及布局上沒有什么可圈可點之處。也許正是由于這些缺點和不足,使得本作離我心目中trick和plot并重的神作級別還差了一點,只能算是一部“詭計流”的杰作。
      
      不過對于喜歡密室題材推理小說以及偏愛于詭計的讀者們來說,這本書是強烈推薦的。還是那句話:讀密室,豈能不讀卡爾;讀卡爾,豈能不讀《三口棺材》!
      
  •     這部小說我看過兩遍,第一遍看這部書時,自己還沒有適應讀長篇的推理小說,因此看書時是頗有點趕著讀的感覺,但是看完之后對這部作品還是頗有好感的。過了5年多后,當獲悉這部作品的崇高地位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除了記得自己讀過,并且知道兇手是誰之外,竟然對本書的其他部分毫無印象。懷著對密室之王卡爾的崇高敬意,我重新拜讀了這部作品。這一看不要緊,看完才發(fā)現(xiàn)自己為什么會對這部小說的細節(jié)毫無印象。本來我是想細細研讀這部精品的,但是那坑人的翻譯簡直讓我抓狂,無怪乎我會對這部的眾多細節(jié)理解不良了。出版商就不能給卡爾配些好點的譯者嗎,同樣是黃金三大家,卡爾在中國的人氣和另兩位差那么多,恐怕和卡爾作品的翻譯不良脫不了干系吧。
  •     我總是無法忘記小時候看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時某種莫名的困惑,尤其是電影的最后,波洛先生和他的朋友走下客船,身后命案中的死者被人魚貫地抬下船。這個長鏡頭給年少的我留下的困惑始終無法解開,明明已經真相大白,但人心為何依舊動蕩不休呢?成長對于解答這個困惑的幫助實在有限,現(xiàn)在我依舊在想,如果注定所有的人都會在案件中死去,那么偵探的推理又有何價值呢?如果連犯人都會在最后死去,那一切的證據(jù)又來控訴誰呢?出色的偵探可以看穿犯罪伎倆,又如何阻止罪惡在人心中蔓延呢?那些無助而又善良的人如何也會被罪惡吞噬?說實話有些出色的推理小說是能令人拍案叫絕,但也會讓我在結尾處倍感無力。本書,密室推理經典之作,《三口棺材》便是一例。
      快意恩仇似乎從來不屬于這類推理小說,即便其中有復仇、有懲惡、有天理昭彰、有真相大白,但涌動其中的悲劇色彩卻依舊令人無法釋懷,這也許便是文化差異使然。鐘情于大團圓結局的中國人,擁有的便是青天大老爺作主申冤的公案小說,而西方人卻與此不同,他們對于大團圓的結局似乎并不熱衷,所以他們的小說中勘破真相的偵探,更像是一個慈悲的旁觀者,可以點破謎底,卻無法痛下殺手,也許在他們的文化中可以行罰的只有神吧?而且生命的消失也不是應得的救贖。所以菲爾博士在完成推理之后,并沒有沾沾自喜,而是自認又多了“一樁罪孽”,原來他的推理也庇護不了那些心死之人。類似這樣的結局在西方推理小說中比比皆是。
      本書中兩個謎題的經典性自是毋庸置疑的,懸念的鋪陳和氣氛的營造也都是成功到位的,可以牢牢地吸引住讀者,而關鍵的謎底解答則更加出色,完全給人一種另辟蹊徑、別開生面的感覺,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如此高難度下給出的推理,可以說是合情合理,令人信服的,而這一點對于一本成功的推理小說是至關重要的。要知道設計出一個聳人聽聞的謎面并非難事,但是要能將其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解答,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為設計謎題大可以天馬行空,但要解答卻必須腳踏實地,難度也就是從這看似矛盾的要求中產生的。而這也是同類型的許多作品功虧一簣的原因。
      而作者在本書中做得最出色的,不單單只是合理地解答了謎題,而且謎底的揭開,還完全呼應了本書具有悲劇性的主題?;羧A思兄弟間的恩怨糾葛,最終如同宿命一般地解決了。時間無法沖淡邪惡,財富與地位似乎不但無法與邪惡為敵,甚至還會成為其幫兇。只是令我困惑的是,即使邪惡也無法減少別人對你的愛,而這也往往便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之一,愛也能成為罪惡的幫兇。我想這也許便是開頭我所闡述的困惑的來源,我始終無法勘破愛,也就永遠無法明白罪案中那些明知會滅頂、卻還飛蛾撲火般去愛的幫兇。
      唉,我無法言說的女祭司。
      滿分五顆星,我為本書打五顆星。
      
  •     (編輯丹奈按:這是一篇名不見經傳的偵探小說評論家羅斯·巴納比在EQMM上第一次刊登的作品,其評論對象則是“密室推理之王”、我們的同胞、尊敬的約翰·狄克森·卡爾先生的偉大杰作《三口棺材》。雖然卡爾先生目前正寄身大洋彼岸的英國,但事實上我們接下來將有幸看到的這樣不同以往的有趣觀點,應能隨著雜志一起浮槎過海,送到他的工作桌前。)
      
      時隔多年,我們在睡夢中依然能夠被順著從天花板上懸掛著的細繩爬下來的“斑點帶子”——一種劇毒的蛇——所嚇醒;又或者在面對看似偵探的某某警官時,腦子里止不住地懷疑他可能是聰明偽裝起來的正牌兇手身份。但到現(xiàn)在,一種新的可能正慢慢興起,它只會讓你更加覺得驚奇:一件發(fā)生了兇案的、從密閉房間消失的嫌疑犯,如何于時隔二十多分鐘之后,在一條前后都有誠實證人的空街中間,又一次地被“來自天外的槍彈”謀殺?
      
      你絕對不會對上述的句子感到陌生,因為你已經欣賞過了無數(shù)次如魔術般的表演:《猶大之窗》的密室詭計,《綠膠囊之謎》的毒殺事典,《燃燒的法庭》的重生火刑柱,一切的一切都在刷新著你的心跳記錄,但在尋找我們驚嘆情感的淵藪時,一部叫做《三口棺材》的作品無疑正在大放妖冶之極的魅光。
      
      設想一下,猶如邪風一樣刮來的神秘魔術師宣稱自己會從棺材里爬出來的兄弟將在幾日之后索取眼前這個酒館沙龍的主導者、一個有著不為人知身世的紳士、對咒語以及魔法用于令人可怖的迷戀程度的老人葛里莫的性命時,所有與會者的心底有多么震顫!但如果你還對這樣的情節(jié)嗤之以鼻,那幾日之后雪夜發(fā)生的恐怖密室謀殺,就絕對會輕而易舉地封上你又要申辯的嘴!沒錯,葛里莫死在了門窗緊閉、毫無密道、傷口又完全不屬于自殺類型的房間里,而這次兇案的唯一嫌疑犯——那個名為弗雷的謎一樣的魔術師——卻離奇地于二十幾分鐘之后死在了前后都有誠實的目擊證人在場的空曠街道上!怎么樣?你是不是有了一種進入地獄世界的感覺?!
      
      同樣地,我很遺憾要告訴大家,即便前有加斯頓·勒魯和柯南·道爾等前輩,時代走到約翰·狄克森·卡爾這里,后來者基本上就可以熄滅自己要在“密室”這片沃土上深耕細作的企圖和決心。在《三口棺材》第17章借由菲爾博士說出來的大段看似無聊的長篇高論,必將會被冠上最經典的“密室講義”頭銜而名垂青史??栂壬灾暗亩嗖棵苁易髌穪頌樽约旱恼撌鲎隽烁呙畹淖⒛_,所有的密室類型因此就已經被他涵蓋至盡。這份可以當做論文文獻而被引述的講義,事實上已經為模仿者們樹立起了一道不可攻克的難關——即使他們根據(jù)各自的具體情況對講義內容進行開拓創(chuàng)新,也沒法脫離卡爾先生的強大精神束縛了。
      
      我們同樣不能保證瑕疵的絕不存在。例如時鐘的走快、睡衣的破綻、鏡子的隱藏,以及其它可以歸為事先未能解釋完備,抑或過于巧合的部分。雖然榮膺“密室之王”,但在卡爾先生的這部《三口棺材》里,葛里莫的狹義密室與弗雷的廣義密室,都屬于錦上添花的點綴。我們真正應該佩服的,是這種多起兇殺案的分別時間判定與加害者同被害者的身份存疑問題,這是卡爾先生在下筆之前便已經構思好的布局之所在。 但也正正是因為此,除卻詭計之外的情節(jié)設定、結構推進、人物描寫以及其它算作小說要素范疇的各個方面,就不免略失大家風范了。不過吹毛求疵的讀者們也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如果一部作品在歷經七十年(我相信也能歷經百年)后的偵探小說迷心中仍是唯一的那個單純以詭計一點便可勝任世界密室偵探小說的巔峰,那么你為何還要使自己變得更加嚴苛呢?除此之外,我相信幾十年后的讀者也必定不會拿他們那個時代的眼光來看待這部經典的古典推理作品——人的口味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進步,但無論褒揚或者是貶抑,都應回到作品自身的那個時空——在推理小說的第二個黃金期,《三口棺材》享譽世界,這就是不容置疑的成功。
      
      
      本文轉載自:推理之門 http://www.tuili.com
      原文地址:http://www.tuili.com/bbs/bbsShowDetail.asp?act=search&fid=200813&aid=&bid=73
  •     最讓人佩服的是兩個神一般的密室竟然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強大的創(chuàng)意。還有很多人給這本小說打高分的原因是這本小說擁有推理小說史上地位極高的密室講義。但是我對此的看法恰恰相反,不是密室講義成就了三口棺材,而是三口棺材成就了密室講義。如果不是三口棺材這部經典作品壓陣,密室講義說不定被人罵呢。他的做法太霸道了,不但泄了很多經典作品的底, 而且還把很多人后來的寫作創(chuàng)意給堵住了。
      接下來講講,為什么扣這一分(每點的確是微不足道,但是加在一起還是有一分的分量)
      1) 商店的鐘快四十五分鐘,這點不算硬傷,至少也是個瑕疵。案發(fā)地點不是封閉的郊外大別墅,兩個當事人沒發(fā)現(xiàn)也就算了,趕來的警察也沒發(fā)現(xiàn)嗎(目擊者交代案發(fā)時間時,他們應該下意識地看了一下自己的懷表;或者是出警的時候下意識地看一下時間)
      2) 格里莫教授帶著槍傷回到自己的房間,處理掉線索,換上了睡衣,這是為了制造他一直呆在房間的假象??墒牵@樣以來,睡衣上就不可能有子彈孔,根據(jù)這個事實,應該一眼就能看出來,格里莫教授的槍傷,不是在這個房間里出現(xiàn)的。(他到底是睡衣一直穿在身上沒有,我不記得了;還有那件外衣是中槍后才穿上去的嗎?具體情節(jié)不記得了,先存疑)
      3) 正常的對話總是被粗口或者是各種叫聲打斷,弄得有些支離破碎,讀起來很不舒服(關鍵是那些粗口或者是各種叫聲打斷并不是每次都需要的)
      4) 一開始的菲爾博士知曉幾十年前的秘密總覺得前面沒有什么鋪墊,感覺就像作者在這里按了快進鍵,火燒火燎地想把讀者引入故事的核心內容。
      
  •     沖著作者是密室之王的名號來的,感覺上本書的密室設計真的令人意想不到,書中經典的密室講義為后人密室殺人的設計劃下了基本框架。但此書翻譯者似乎功力很差,這本書是我看這么多推理書以來閱讀感最差的一本。當然,說不定是作者寫作風格就是這樣。
  •     這是我看過的密室作品的頂級貨,原來密室能這樣寫,雖然在閱讀的過程中由于翻譯的原因,有部分語氣覺得奇怪,但總體部影響閱讀。雖然在書得中部我也猜到了真正的兇手,但沒有可能猜到作案的全過程,特別是密室部分,我想除了作者不可能有人能夠猜中的,這就是卡爾。
  •     東鄉(xiāng)的密室分類講義:A、機械裝置型、B、時間交叉型、C、心理錯覺型、D、視覺錯覺型、 E、鎖門死亡型、 F、其他
      
      二階堂黎人在《惡靈之館》密室講義:
      1. 特殊關門類型密室:
      a. 由被害者自行關門上鎖
      b. 利用慣性、彈性或偶然的緣故,物理上自動的上鎖
      c. 利用兩支不同鑰匙的相互掉換而作成看似密室的狀況
      d. 從外面上鎖,然后在破門入內時再把鑰匙放進室內
      e. 從動作或說話的暗示作成看似上鎖的狀態(tài),然后在破門入內時再真正的上鎖
      f. 利用線、磁鐵或其他工具從外面上鎖
      g. 利用不同的鎖相互掉換而作成看似密室的狀況
      2. 特殊行兇手段類型密室:
      a. 偽裝成被殺的自殺
      b. 看似被殺的意外事件
      c. 由被害者本人導致死亡
      d. 利用窗戶的間隙等,利用飛刀等工具從外面行兇
      e. 從外面直接殺害室內的人
      f. 利用室內的機械裝置殺害室內的人
      g. 利用其他動物或植物殺害室內的人
      h. 讓兇器從室內消失而作成看似兇手在密室內行兇的狀況
      3. 特殊遁逸類型密室。
      a. 兇手隱藏于室內,等待別人破門入內以后再離開
      b. 行兇的真正時間比推測的更早
      c. 行兇的真正時間比推測的更遲
      d. 別人破門入內以后再把尸體移入室內
      e. 兇手利用并非通常使用的進出口或秘道
      f. 兇手經由特別的間隙(如位于高處的窗戶)把尸體移入室內
      
      我孫子武丸在《8的殺人》里談論的密室,屬于?視線的密室?,它的定義是?并非物理上無法進出,而是根據(jù)目擊者的證詞或其他物理上的旁證(如雪地上的足跡等),得出兇手應該沒有進入或離去的空間?。
      視線的密室?的詭計構成:
      1. 目擊者的證詞是謊言。
      a. 目擊者便是兇手
      b. 目擊者為了維護兇手而說謊
      2. 兇手在目擊者看不見的期間進出。
      3. 早在行兇之前兇手便已經進入。
      a. 行兇之后,兇手以其他方法離去
      b. 行兇之后,兇手仍然隱藏起來
      c. 行兇的真正時間比想的更早,兇手在行兇之后便離去
      4. 兇手在目擊者看不見的位置行兇,然后離去
      a. 使用遙遠操控的裝備行兇
      b. 使用定時啟動的裝備行兇
      c. 死者在密室以外被殺,事后兇手把尸體放進密室內
      d. 死者在密室以外被擊至重傷,然后自行無意或被迫至密室內
      
      本文卡爾的密室講義:
      首先,有一種密室殺人,案發(fā)現(xiàn)場的房間真的是完全緊閉,既然如此,兇手沒從房間逃出來的原因,是因為兇手根本不在房里。解釋如下:
      一、這不是謀殺,只是一連串陰錯陽差的巧合,導致一場像謀殺的意外。先是,房間尚未上鎖之前,里面可能發(fā)生了搶劫、攻擊打斗,有人掛彩受傷,家具也遭到破壞,情況足以讓人聯(lián)想到行兇時的掙扎拼斗。后來,受害人因意外而被殺,或是昏迷于上鎖的房間內,但所有事件卻被當作發(fā)生于同一時間。在這個例子中,引起死亡的方法,通常是腦部破裂。一般的推測是棍棒造成的,實際上卻是家具的某個部位,也許是桌角或是椅子突出的邊緣,不過最常見的對象,其實是鐵制的壁爐罩??傊?,自從歇洛克·福爾摩斯的冒險故事《駝背人》問世以來,這個殘忍的爐罩,著實殺害了不少人,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這些死亡事件都貌似謀殺。此類型的情節(jié)中,包括解開兇手之謎在內,解答部分最令人滿意的作品,要屬加斯頓·勒魯?shù)摹饵S色房間的秘密》,堪稱是史上最佳的偵探故事。
      二、這是謀殺,但受害人是被迫殺他自己,或是誤打誤撞走入死亡陷阱。那可能是一間鬧鬼的房間所致,也可能被誘引,較常見的則是從房間外頭輸入瓦斯。不管是瓦斯或毒氣,都會讓受害人發(fā)狂、猛撞房間四壁,使得現(xiàn)場像是發(fā)生過困獸之斗,而死因還是加諸于自己身上的刀傷。另一種從中延伸的變體范例,是受害人將樹枝形燈架的尖釘穿進自己的腦袋,或是用金屬絲網(wǎng)把自己吊起來,甚至用雙手把自己勒死。
      三、這是謀殺,方法是透過房間內已裝置好的機關,而且此機關難以察覺,它隱藏在家具上頭某個看似無害的地方。這個陷阱的設計,可能是某個死去多年的家伙一手完成,它可以自動作業(yè),或是由現(xiàn)任使用者來重新設定。它可能是現(xiàn)代科技所延伸的邪惡新發(fā)明。譬如說,話筒里面藏著手槍機械裝置,一旦受害人拿起話筒,子彈就會發(fā)射,并貫穿他的腦袋。還有一種手槍,板機上面系著一條絲線,一旦水結冰凝固時,原先的水就會膨脹,如此隨即拉動絲線。我們再舉鬧鐘為例,當你為這個鬧鐘上緊發(fā)條時,子彈便會射出來;或者(鬧鐘是受人歡迎的兇器),我們有另一種精巧的大型掛鐘,它上端安放了可怕的鏗鏘鈴聲裝置,一旦吵鬧聲響起,你想要靠近去關掉它時,只要你一觸碰,便會擲出一把利刃,當場劃破你的下腹。此外,有一種重物,可從天花板擺蕩下來,只要你做上高背椅,這個重物的威力,包準敲得你的腦袋唏巴爛;另有一種床,能釋放致命的瓦斯;還有會神秘消失的毒針、會——
      四、這是自殺,但刻意布置成像是謀殺。某人用冰柱刺死自己,然后冰柱便融化了!由于上鎖房間里找不到兇器,因此假定是謀殺。或者,某人射殺他自己,所用之槍縛系于橡皮帶尾端——當他放手時,槍械被拉入煙囪而消失不見。此伎倆在非密室的情形下,可改成槍枝系著連接重物的絲線,射擊后槍枝被迅速拉過橋梁欄桿,隨即墜入水中;同樣的方式,手槍也可以猛然拂過窗戶,然后掉入雪堆里。
      五、這是謀殺,但迷團是因錯覺和喬裝術所引起的。譬如,房門有人監(jiān)視的情形下,受害人被謀殺橫尸于室內,但大家以為他還活著。兇手裝扮成受害人,或是從背后被誤認為受害人,匆忙地走到門口現(xiàn)身。接著,他一轉身,卸下所有偽裝,搖身一變,換回原本的樣貌,并且立刻走出房間。由于他離去時,曾走過別人身邊,因而造成了錯覺。無論如何,他的不在場證明已成立;因為后來尸體被發(fā)現(xiàn)時,警方推定的案發(fā)時間,是發(fā)生在冒牌受害人進房之后。
      六、這是謀殺,兇手雖是在房間外面下手的,不過看起來卻像是在房間里犯下的。這種犯罪可以歸類為,通稱為‘長距離犯罪’或‘冰柱犯罪’,反正不管它們怎么變化,都是基本雛形的延伸。我剛說過冰柱的案例,你們應該都明白了。門是上鎖的,窗戶小到兇手無法穿過去;但受害人顯然是在房間內被刺殺,而且兇器也下落不明:屋內的兇案,可以是屋外的某人干的。這里還有一些其它可能。受害人被刺,兇器可能是內藏薄刃的手杖,它可以穿過夏季別墅周遭盤繞的編織物,一擊得手就收回;或者,受害人可能被刀刃所刺,由于刀身過于細薄,因此他毫無知覺自己受傷,然后當他走入另一個房間時,才猝然倒地斃命。抑或是,受害人被引誘探頭出窗;從下面無法爬到這扇窗戶,但是從上方呢,冰塊卻能夠下墜,并狠狠重擊他的頭。腦袋被砸得開花,但兇器卻找不到,因為它老早就融化了。在這個標題之下(其實放到第三項標題之下,也很合適),我們還可以列舉出利用毒蛇或昆蟲來殺人的手法。蛇不但能隱匿于衣柜和保險箱,也可以靈巧地躲藏在花盆、書堆、枝形吊燈架以及手杖中。我記得一個非??鋸埖膫€案——把琥珀制的煙斗柄,刻成古怪得蝎子形狀,受害人正要把它放入嘴里,雕刻物居然活過來,變成一只活生生的蝎子。不過,若說到上鎖房間命案中最驚人的長距離謀殺手法,各位,我向你們推薦一篇偵探小說史上最精采的短篇故事(事實上,還有幾篇非常出色、同樣齊名的第一流杰作,如Thomas Burke的《The Hands of Mr Ottermole》、切斯特頓的《通道上的男人》、雅克·福翠爾的《十三號囚房的難題》。)它就是Melville Davisson Post《The Doomdorf Mystery》——這位從長距離之外行兇的刺客,即是太陽。太陽光穿過上鎖房間的窗戶,照射在都多爾夫擺于桌上的酒瓶,由于瓶內裝的是未加工的甲醇白酒,因而形成了火鏡(即集中陽光而生熱的凸透鏡),而掛在墻上的槍經由光線一射,正好點燃了雷管:因此躺在床上的可憎家伙,胸膛自然被轟的血肉模糊。還有……且慢!阿哈,我最好適可而止了;
      七、這是謀殺,但其詭計的運作方法,剛好和第五項標題背道而馳。換句話說,受害人被推定的死亡時間,比真正案發(fā)時間早了許多。受害人昏睡(服了麻醉藥,但沒有受傷)在上鎖房間里。所以用力撞門,也叫不醒他,這時兇手開始裝出驚恐的模樣,先強行打開門,接著一馬當先沖進去,刺殺或切斷被害人的喉嚨,同時讓其它在場的人覺得看到了其實沒看到的東西。這種詭計曾用在(通常是刺殺)船上、陳年老屋、溫室、閣樓,甚至是露天戶外。在這些地方,受害人先是失足絆倒,然后昏迷不醒,最后才是刺客俯身靠近他。所以……
      
      密室的制造: 在門和窗這兩種首要類型中,門顯然是較受歡迎的。我們來舉一些經過變造,以使門像是能從內反鎖的詐術案例:
      一、將插于鎖孔里的鑰匙動些手腳。這種傳統(tǒng)方法相當受到歡迎。但是到了今天,由于其各種變化的手法都廣為人知,所以很少人真去使用??梢阅靡恢汇Q子夾住鑰匙柄,并且轉動它;我們就用過這種方法打開葛里莫書房的門。還有一種非常實用的小技巧,只需一跟兩吋長的細薄金屬條,某一端系上極長的結實細繩。在離開房間前,先將金屬條插入鑰匙頭的小洞,一端朝上,另一端朝下,如此便可行使杠桿作用;細繩垂落于地,然后從門底下拉至房間外頭。接著從門外關起房門。只消拉動細繩,在杠桿原理的作用下,鑰匙被轉動而將房門上鎖;這時再抖動細繩,使金屬條松脫,一但等它落地,你就可以從門底下把它拉出來。于相同的原理下,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應用,但細繩絕對是不可或缺。
      二、不破壞鎖和門栓的情形下,輕松移開房門的鉸鏈。這種手法干凈俐落,大部分男學生都熟悉個中技巧,尤其是想偷上鎖櫥柜里的東西時,便可派上用場;不過,前提是鉸鏈得裝置在門外才行。
      三、在門栓上動手腳。細繩再度出場;這一回用到的技巧是衣夾和補綴用針,衣夾附著于房門內設計成杠桿裝置,藉此在門外關上門栓,這時再從鎖孔拉出細繩即可。我得像費洛·范斯舉帽致敬,他為我們做了最佳示范。還有一些手法比較簡單但效率不高的方式,但一條細繩是少不了的。你可以在長細繩的一端打個不牢固的結——只要猛然一拉,繩結就會松脫——并且扣成一個環(huán)套。此環(huán)套纏繞于門栓的握柄,細繩部分則向下垂落,且穿過門底下。此刻房門已被關上,這時,往左右兩邊任一方拉動細繩,即可閂上門栓。接著再使勁抽動細繩,繩結便從握柄上脫落,然后就可以拉出細繩。埃勒里·奎因也曾示范了另一種手法,他利用死人玩了這一招。但是,他的迷團解說過于簡單枯燥,聽起來又太離奇古怪,因此對精明的讀者來說,此詭計的安排著實不公平。
      四、在可滑落的栓鎖上動手腳。通常做法是,于栓鎖的下方墊著某樣東西,然后從門外關上房門,在抽掉墊在里頭的支撐物,讓栓鎖滑落且上鎖。說到這個支撐物,隨時能派上用場的冰塊,顯然是最佳工具,用冰塊撐起栓鎖;等它溶解之后,栓鎖便會掉下來。另外,在某個案例中,光憑關門的力道夠大,都足以讓門內的栓鎖自己滑落。
      五、營造出一種錯覺,簡單卻有效。兇手殺了人之后,從門外將房門上鎖,并把鑰匙帶在身上。然而,大家還以為鑰匙仍插于房內的鎖孔里。兇手就是第一個裝出驚慌失措、并且發(fā)現(xiàn)尸體的人,他打破房門上層的玻璃鑲板,把鑰匙藏于自己手中,然后‘鑰匙’插在鎖孔上,再藉此打開房門。若需要打破普通木門上的壁板時,這種伎倆也行得通。
      總之,還有很多種方法,例如從門外把門上鎖,再利用細繩將鑰匙送回房內。
      
      窗戶上了鎖,可以有幾種有趣的范例。像早期的假釘頭,到近代用來唬人的鋼制窗套,都能再窗戶上面動手腳。你還可以打破窗戶,小心地扣住窗子的鎖鉤,然后離去的時候,只需換上一塊新的窗玻璃,再以油灰填塞接合即可;由于新的窗玻璃和舊有的非常相似,使得窗戶像是由內部反鎖。
  •     劇情真的很無語,看完感覺人的生命力太強了,不堅持到最后不會死的...不知道當時按什么標準評的.....
  •     關于鏡子最后的去處,書中說是藏到煙囪里,但僅能伸進一個拳頭的煙囪是怎樣藏下7英尺長4英尺寬的鏡子的呢?難道是翻譯出了問題么?
      還有,我覺得菲爾博士也太神了,剛開始就推出了有3個兄弟,而且格里莫對他的兄弟犯下了罪行,這種推理我覺得有點夸大其詞了啊,不知道有沒有和我有同樣疑惑的人
  •     狄克遜?卡爾,密室之王,黃金時期三大之一,名氣自不用說,其不同于奎因,以詭計見長,詭計之王自然就是密室。他的三口棺材被評為密室NP1。如此評價之高的小說怎么可以放過。可惜的是翻譯毀了一部名作。擅長詭計的卡爾還善于營造恐怖氣氛,這部作品里恐怖氣氛著實不錯。死亡預告,棺材里走出的人,黑色衣帽怪人等。就以詭計來說堪稱完美,那個詭計的折射角度,位置距離一定是現(xiàn)實中加以演練的,否則不會這么簡單就能編造出來的。而且也印證了這個世界沒有密室只有說謊的人,這個論點。關于2起案件的發(fā)生,具有一定邏輯性的。書中還有密室講義,卡爾把形成密室詭計的要素總結了一番,這個理論影響后世直到現(xiàn)在。在這本書里可以說他是綜合了2個密室講義模式產生了這個詭計。除此之外,對于人物描寫有限,登場人物也不算多,這本書最大的謎題就是那個密室還有死者死前的死亡信息,這些謎解開后,這部作品就算完成了使命。雖然討論一部作品應該討論多種要素。對于卡爾來說,只要密室詭計精彩,情節(jié)無傷就好了。他不是奎因,不用把線索都擺在面前,挑戰(zhàn)讀者。卡爾只要能將謎題提出,最后自圓其說,讓讀者在此感到樂趣就好了。既有邏輯又有詭計,有趣的是還要提下有棲川有棲的亂鴉之島,亂鴉之島的核心詭計和這部作品很像,不是指的密室,而是邏輯。所以盡管有BUG,有所缺陷,三口棺材依然是很部很精彩的作品。但不得不說,翻譯毀了這一切,這本書的譯者實在讓人發(fā)指,希臘棺材的翻譯只是置疑,缺少修辭和中文閱讀習慣。這本三口棺材簡直是連直譯都達不到,翻譯出來的語句讀起來根本不通順,主語,謂語,賓語非?;靵y。僅僅是能看懂意思而已,修辭什么的就更不要說了,完全沒有??柹瞄L的恐怖氣氛無法表現(xiàn)出來。只能通過自己的想象補完??栯m然是美國人,后來到法國留學,定居英國,他的作品有濃郁的歐洲色彩,這樣讀不慣美國作家的我很欣喜。英國文學我還是很喜歡的,包括他們的語言風格和日常行為等等。卡爾的作品是不會有讓人著很累的感覺。我連讀完尼羅河和羅杰都沒有這樣的感覺,讀三口棺材卻累死人了。這本書的印刷也很差,多處字體有重影看著頭暈,封面是偽精裝,還不如弄個精裝的好,裝幀失敗極了??催^的書里,這本的質量算是最差的。
  •     大名鼎鼎的《三口棺材》,不能說不好看,只能說不那么好看,沒有預期的那么好看,故事的詭計和情節(jié)應該說還是不錯的,也用到了多種詭計:兇手被害人調換詭計,鏡子詭計,時刻詭計(雖然不是兇手準備的),也有一定的意外性,只是最后的真相多少有點無趣,有助手的罪犯不是個好罪犯……
      鏡子詭計吧,一點伏筆也沒有,時間詭計吧,是意外,是巧合,還是被害人調換詭計比較牛逼,唯二的看點。
      另一個看點還是卡爾總結的密室講義(本書最后的真相也逃不出這些套路),把前人用過,后人準備用的給總結了個底朝天,不愧為密室殺人的最高成就者。
      任何一本優(yōu)秀的推理小說都不能僅僅靠詭計來支撐,而這部作品的犯罪動機也是比較神秘的,雖然不存在“三弟”有點讓我失望,不過卻很好的推出了真相和真正動機,布局比較精巧,只是結局略顯倉促,如果能夠再跟幾十年前的七座塔聯(lián)系起來就更好了。
      
  •     
      約翰迪克森卡爾用《三口棺材》再次證明“密室之王”的稱號并非浪得虛名,而書中的解謎過程之精彩,推理素養(yǎng)之專業(yè),推理情懷之醇厚,更應令后人嘆為觀止,俯首膜拜!
      推理小說最重要的就是推理過程的純度。而這個純度主要取決于線索與謎底的咬合程度。如果前面的線索很多,而多數(shù)又對謎底的揭示沒有幫助,甚至沒有半點聯(lián)系,那么多余的線索如果構不成迷惑要素,基本就等于是廢話。同樣,如果解謎的關鍵線索并沒有在事先給出,而是解謎中途突然提供,也就是失去了推理精神。水分太大,純度不高,也就算不上是一本好的推理小說。就以上兩點來說,《三口棺材》的純度顯然是99%的。讀者可以在結尾揭秘的時候,看見所有原原本本的線索,一五一十,規(guī)規(guī)整整的嵌入到答案之中。就像一副拼裝完畢的拼圖,一塊不多,一塊不少,你可以清楚的看到曾經拿起又放下的每一部分,現(xiàn)在已經組成了一副畫,但之前,你卻不知道它們應該放在哪里,亦或有何種聯(lián)系。當卡爾像魔法師一樣將拼圖拼好,像美國電影中的英雄人物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你不得不服。
      不知卡爾是否在寫《三口棺材》之前,就曾想過要立這么一塊關于密室的碑,也算是留給后人(包括讀者和推理小說作家)的一本密室教科書,希望后人在此基礎上繼續(xù)創(chuàng)造新的密室。他在書中故意整理了“密室大全”和“不可能犯罪分類”,這在其他作品中是很難看到的。不知道他本人的目的為何,但至少可以推定后人看后,會想到設計出更多的密室和不可能犯罪,來擴大范圍。在列舉了以往的密室形式之后,卡爾首先將書中的密室排除在外,并為接下來展示和解讀他的最新“作品”埋下了伏筆。
      《三口棺材》中曾不止一次提到魔術、魔術師、魔術技巧??梢钥闯隹柺窃谀猛评砼c魔術作比較,而歸根結底,是要證明推理的貨真價實——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卡爾一直都在做這件事。魔術說白了就是障眼法,瞞天過海,通過道具和熟練的手法讓你看不見表演者使用的技巧,換句話說魔術是有所隱瞞的,或是欺騙的。但是推理則完全不同,一個好的推理作家,就要在一開始把所有的線索交待清楚,讓讀者能夠一五一十的將線索擺在桌面上。注意,這里說的是“能夠”而不是“必須”,之所以說“能夠”,是因為客觀上,書中具有找出全部線索的可能性——這是作者需要做的事。至于讀者能不能看出來,就要看讀者是否足夠仔細、全情投入的去發(fā)掘——這也是讀推理小說的樂趣所在。因此,卡爾將推理與魔術相比的目的,不難看出他對推理的熱愛與執(zhí)著。
      很多推理小說作家,都喜歡用歷史遺案做引子,比如島田莊司的《占星術殺人魔法》,還有一些純粹的歷史派作品?!度诠撞摹吠瑯邮褂昧诉@一手法,但是能寫出純度99%的《三口棺材》,約翰迪克森卡爾——這位推理之神,同樣能在最后告訴你,一切都不是偶然的,一切都服務于推理,沒有一句廢話,哪怕僅僅是故事的背景也是解謎過程中的重要線索!
      
      
  •     如若約翰·狄克森·卡爾心血來潮地謙遜一下,說:“我的密室推理只能排在十名開外”,得,這下妥妥兒準準兒地,前十名都要虛位以待
      
      夸張了吧?還真沒有
      
      密室之王,豈同凡響
      
      沒有人,沒有任何人敢與卡爾的密室推理叫號,倚天劍可抗屠龍刀,密室推理,卻只容卡爾獨家笑傲
      
      本書應該算是最早登錄國內的卡爾作品,至少也是最風行的一本(就不針對純卡爾迷說事了),但之前的譯本相對較拙,且被隨隨便便地并入合集,未免欠缺尊重;本次吉版重新為黃金三巨頭(阿婆、奎因、卡爾)之一的卡爾量身打造了本書,歸屬于【古典推理文庫】,無論從封面、內文、裝幀、翻譯、排版甚至書簽等等各處,都巨細無遺地體現(xiàn)了匠心的獨具
      
      卡爾原當如此,密室之王的推理大師終于在國內得享殊榮
      
      說到三巨頭,國內最早引進的作品應該是奎因和阿婆(我個人印象奎因作品要早于阿婆引進,但不能肯定,我不是考據(jù)派,只能說是記憶大概),卡爾卻不知為何被大家遺忘了。以至于很長時間以來,部分推理迷只識道爾、阿婆、奎因等人,對卡爾可說是印象陌生甚至全無了解,因此居然還有“出版商總結出三巨頭以求卡爾借其余二人聲名增加銷量”的謠傳甚囂網(wǎng)上,委實是對推理和卡爾的誤解和不敬。本人是阿婆迷,但絕對不會否認卡爾的大師地位,密室之王,卡爾當之無愧
      
      說起之前國內甚少引進卡爾的原因,大約也可以理解:和其他人的作品比起來,卡爾的小說以設置密室并解謎為主,雖說是極其吸引人的不可能犯罪手法,但相對來說,卡爾的作品于情感方面描繪較少——不是指愛情,而是那些人物刻劃之類的故事性文字——這使得他略遜于阿婆的豐富篇章及奎因的步步為營??柕奶厣窃O置各種密室,然后解開密室之謎,兇手便呼之欲出,這種手法是實實在在的理性分析,純硬件,無法加入過多的感性內容,因此比起阿婆的氛圍渲染、奎因的故弄玄虛(非貶義),卡爾自然稍遜風騷;當然反過來說,若摒棄軟件不提,那么阿婆的浪漫驚險和奎因的層層推進,未免略顯波動,即多存在“一種以上的可能性”,那可就不敵卡爾貨真價實的密室設置及惟一解答了
      
      雖然密室推理在故事性上微覺乏味(奎因的邏輯推理也微覺枯燥,兩人倒是匹配得正好),但從技術性來說,可真是半點容不得錯。日本推理發(fā)展到今天,推理作家們都已經開始嘗試連書中人物和讀者同時欺騙的驚世駭俗手法,這對那段過去的黃金時代來說絕對是不可想像的——按照這種手法,密室也完全可以變成破綻百出,只要最后作者自說自話講得圓,至于讀者怎么想完全不去管。在此鄭重地吐槽一句:可能有一些推理迷覺得此類手法新穎出眾,但對踏踏實實地從偵破推理殿堂走過來的推理迷來說,這是一種對經典推理的不完全褻瀆;那樣的作家可以說存在獵奇性和新潮性,但在真正的推理大師們面前,何值一哂
      
      提到本書,應該是在絕大多數(shù)推理迷印象中最知名的卡爾作品,而純粹的卡爾迷則可能更喜歡《猶大之窗》或其它(吉版也都出版了或繼續(xù)在出,趁機宣傳一下)。這并不是說本書不精彩,自然,它有密室講義的加分,但其實也并非絕對,本書中的密室設置都是極其巧妙的,你可以不喜歡,但你不能不贊嘆。就好比純阿婆迷可能反而不是最愛她最經典的《無人生還》和《羅杰疑案》等作品一樣,只是口味的不同,并不是說經典就名不副實
      
      如果要為卡爾推出一本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不管卡爾迷怎么說,個人看法,還是要首推這本《三口棺材》,它是熟悉并了解卡爾的必經之路,甚至在故事性上也大有可取之處;盡管哥特風十足,但卡爾的密室從來不會教人失望,從來不會,永遠不會
      
      為免劇透,本書內容小結:密室強,講義狂,謎團炫,解答暢。墓地的棺材里只有吸血鬼和死魂靈,密室的棺材中卻鋪滿了橄欖枝和忍冬藤
      
      六芒星動,罪惡終煢;密室獨步,大師從容
      
      向卡爾致敬;向經典致敬;向吉版致敬
  •     話說當年初識推理,央著幾位推理大家的朋友介紹入門圖書,各位齊口推薦之一便是密室之王卡爾的《三口棺材》,可見此書在推理諸迷心中的地位。此次吉林出版社新版《三口棺材》,比起老版更是大手筆制作,更精美,更華麗,也更值得珍藏。封面有言“無論后人如何努力,都無法超越卡爾,無法逾越這部小說?!度诠撞摹返膫ゴ笫遣荒苡谜Z言來形容的!”所言極是!如此褒獎,卡爾和他的《三口棺材》當之無愧!
      
      身為黃金時代古典推理的三杰之一(另兩位是阿婆和奎因,三位相比,奎因因是兩人合力,文風偏硬,而阿婆的俏皮活潑生動以及卡爾的密室構造更受我的喜愛)。1981年,推理小說作家霍克主持投票的歐美不可能犯罪書單, 約翰·狄克森·卡爾于1935年創(chuàng)作的《三口棺材》以104分的好成績排名第一。而卡爾同時入選該名單的還有1938年創(chuàng)作的《歪曲的樞紐》,1938年創(chuàng)作的《猶大之窗》,1937年創(chuàng)作的《孔雀羽謀殺案》。這樣的卡爾作品,你怎么可以錯過呢?
      
      《三口棺材》在推理世界里地位非凡,在這部卡爾最擅長的哥特風氣氛的籠罩下,將不可能犯罪發(fā)揮到極致。兩樁匪夷所思的密室融合于一體,心理密室與機械密室的完美統(tǒng)一,精心創(chuàng)造出密室不可能之傳說??梢哉f,這部《三口棺材》既奠定了密室推理的基石,也完成了密室推理的顛峰,也是不可能之第一杰作。
      
      在今天來看,基甸.菲爾博士也是因為卡爾的這部《三口棺材》而成為密室推理名偵探,因為也只有他才能在諸多線索的迷霧中找到一絲光亮,抽絲剝繭而找出真兇,那場史上最著名的密室演說,將他與這部小說互為是映襯,成就彼此。
      
      劇透什么的,我就不必多說了,精彩自然留給欣賞故事的各位。再多提兩句卡爾本身吧??柍錾诿绹?,父親是律師,后來成為國會議員。卡爾少時便對記者寫作感興趣,高中時代便已開始小說創(chuàng)作。受愛倫坡的影響,處女作里充滿神秘氣氛和不可能犯罪的雛形。實質上對他影響最大的還是G·K·切斯特頓和雅克·福翠爾的作品。和社會派推理略有不同,卡爾本身并不關注犯罪動機,他的長短篇小說也是以詭計和誤導為主,在他眼里,設迷和解迷才是一切。不管怎么說,推理世界里,卡爾不僅僅是一個人名,更是一種門類的代名詞。而《三口棺材》經典推理之作,不容錯過!
  •      也許有人會問卡爾是誰,但是如果你真這樣問,那么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你沒有讀過推理小說。推理界有一句話:“讀推理不能不讀密室,讀密室不能不讀卡爾”。從這句話,足見卡爾的地位。
       1981年,“短篇推理之王”、《不可能犯罪診斷書》的作者愛德華·霍克邀請了一批牛人搞了一次密室小說的評選,他們一共評選了十部,而卡爾一個人就占據(jù)了其中的四席,可見卡爾在密室小說當中的造詣,而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卡爾的代表作《三口棺材》,以104分當選,而指名第二的卻僅得到了55分,由此可見,《三口棺材》在推理小說中絕對是一部登峰造極的作品。
       那么,《三口棺材》究竟好在哪呢?卡爾的小說、進一步說卡爾的密室究竟有什么值得稱道之處呢?
       我在讀《三口棺材》的時候,對卡爾得出了下列印象。
       首先,他是小說家——這不廢話嗎?他當然是小說家。然而我的意思是,他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小說家,即使他寫的不是推理小說,他的小說也足以引人入勝——卡爾也的確寫過一些非常出色的非推理類作品,我個人倒是對這些作品很感興趣??枔碛幸粋€優(yōu)秀小說家的所有素質:他很善于營造氛圍,就拿《三口棺材》來說,他在這部小說里所營造出來的詭異氣氛常常讓人感到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他也很擅長描寫,他的人物肖像描寫讓我愛不釋手讀了又讀,而作為推理小說,場景描寫必不可少卻又非常難寫,你既要把場景交代清楚又不能流于枯燥,這對很多作家來說都很難,但是卡爾寫起來卻得心應手,他那幽默的文風常常讓枯燥的景物傳達出某種感情;另外,他的布局謀篇也非常老到,《三口棺材》的開頭堪稱經典;最后,就是寫人,文學即人學,推理小說也不例外,甚至應該說,推理小說因為描寫的往往都是人生當中極為重大的事件,也就更容易凸顯人性。所以說,卡爾的小說不僅僅是推理小說的典范,也是文學的典范。推理小說往往知道結果就沒有必要再讀一遍,但是卡爾和他的《三口棺材》,絕對可以多讀幾遍。
       其次,卡爾是魔術師。本來我想說卡爾是科學家,但我想魔術師更準確些。因為后者和小說家更為接近,同時又沒有失去科學家的魅力。《三口棺材》里有很多科學的設計,這個“科學”,包括物理學和化學。但是這些自然科學都不是在卡爾的手里都不再是枯燥的實驗和冷冰冰的數(shù)據(jù),卡爾把它們和想像力結合,再加上詭異的氛圍,同時利用觀眾——讀者的心理,制造出讓人驚嘆的效果。然而這種驚嘆的效果又是那么合情合理,絲毫沒有故弄玄虛?!度诠撞摹纷詈蠼议_的謎底,其復雜程度和嚴密程度都讓人嘆為觀止,又拍案叫絕。
       最后,卡爾還是一個學者。至少在他的領域是?!度诠撞摹防镉幸欢谓洺1灰靡灾劣诒荒承┤水敵伞笆サ洹钡奈淖?,就是它的第17章——《密室講義》,我不知道這段講義啟發(fā)了多少推理作家、同時,它又給多少推理作家出了難題,因為卡爾把密室講得這么透,后來人再想突破就很困難了。在這里我很慚愧地說,在讀《三口棺材》之前,我也曾寫過一段密室殺人,但是我很容易地就在《密室講義》里發(fā)現(xiàn)了我的那個手法,汗。
       綜上,卡爾不愧為一代大師,他的推理值得一讀,甚至值得一讀再讀。
      
       最后,我對吉版《三口棺材》的翻譯稍作評論,這個版本的翻譯總體來說還是不錯,但是有兩個地方我個人有點小想法。首先,譯本里多次出現(xiàn)“警巡”這個詞,我不知道這個別扭的詞是從哪來的?譯家為什么不用我們都習慣的“巡警”?其次,第47頁里有這樣一段:“‘你這位朋友非得這樣走路嗎?’她突然喊道,聲調異常尖銳,‘w’的音都發(fā)成了‘v’?!痹凇八闭f的這段話里,譯成中文之后并沒有“w”這樣的音,所以我個人覺得倒不如這樣譯:“她突然喊道,聲調異常尖銳,‘走路’都說成了‘肘路’。”當然,這僅是一孔之見。
  •   我已經被那個樓主惡心透了,納蘭哥哥威武 (>^ω^<)
  •   不過說實話,那個被當靶子反駁的樓主,其情況還算是比較好的;至少他寫了那么多東西,說明他起碼讀的時候是在思考的(只不過思考不夠深入然后輸不起心理作祟罷了)。這比很多讀的時候完全不思考,上當后張嘴罵人的低端黑要好很多。
    我用這么嚴重的措辭來抨擊那個樓主,其實做得有些過分了。
  •   今天我好像也看見那個帖子了,其他的倒是還好,或許我也受電視劇影響了,看了那個帖子也想過血跡的問題。。。平時新人提問吧主很有耐心,沒想到這次這么不淡定啊
  •   三兄弟和監(jiān)獄,這個推理出來不是不可能,關鍵是菲爾連東歐某個地區(qū)唯一發(fā)配到鹽礦工作的監(jiān)獄叫啥名字都知道,令人嘆為觀止,跟京極堂相比也不遑多讓了。
    關于血跡,教授暫且不議,費雷近距離背部中槍,躺著裝死,而后去找醫(yī)生。背部傷口自己包扎很困難,而且醫(yī)生離得也不遠,所以基本上可以認為費雷是沒有包扎(穿衣服不算)的情況下從家里走到大街上,這一路一點血跡都找不到?更不要說費雷在家里又是中槍又是躺著裝死,還起來穿衣服什么的一番折騰,沒有血跡也太說不過去了。教授其實也是一樣。中了一槍還滿世界溜達的兩個人,連血跡都不留,最后卻還都是因槍傷而死,我只能說是個奇跡
    其次是那把槍,為什么案件開頭警察(也包括讀者)都認為是教授先中槍,費雷后中槍,因為費雷的現(xiàn)場有人喊了一句第二顆子彈送給你,注意是第二顆,這一下就把兩次案件的順序給定死了,誤導很成功。問題來了,費雷怎么知道槍里還有子彈,柯爾特左輪是要把滾輪彈出才能看到子彈數(shù)的。教授跑了,費雷中槍后不趕著去看醫(yī)生,先檢查槍里有沒有子彈?另外,費雷在看到教授后開槍,說明他想殺了教授,那教授把槍塞到他手中然后逃走的過程中,費雷有大把的時間干掉他,而且是近距離成功率高,為什么不動呢?所以費雷喊的那句第二顆子彈,這個情節(jié)比較牽強,完全是為了誤導而誤導。同時,費雷在路上東看西看這個橋段也是不合常理,槍在手,身上又中槍,費雷應該速度去找醫(yī)生才對,兇手對他已無威脅,還看個什么勁。想殺人?拿到槍后為什么不立刻開槍。
    第四是睡袍無彈孔的問題。沒錯,睡袍不系上完全可以當披風用。但是,教授是個在倫敦生活了二三十年,受過良好教育,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能想象這樣的人把睡袍披著不系緊,露出胸脯和光禿禿的肚子,在一個下雪天,與一個事先約好,非親非故,略有敵意的人,進行一次眾人皆知,可能帶有小沖突的會面?搞基還差不多。另外,在對面房間看門的那個誰,也沒說睡袍是披著的,畢竟這是英國,披著睡袍這種不顧形象的事,應該挺罕見的吧
    鐘的問題,那個鐘不是壞了是慢了,這么多人都沒發(fā)覺鐘是慢的,這點確實也很難理解,畢竟這是殺人案不是小偷小摸,蘇格蘭場也太不重視了
  •   只能對樓主呵呵
  •   弗雷的槍傷不可能包扎過。。因為大家都認為他是在街上中的槍,如果尸檢的時候發(fā)現(xiàn)槍傷被包扎過,就不可能是在街上中槍,然后馬上被人發(fā)現(xiàn)的。大街上是案發(fā)現(xiàn)場這一條就被推翻了啊
  •   我只能說,別的推理小說,我都是看到凌晨,迫不及待的讀完的。而這本書足足看了一個星期,根本沒有閱讀欲望。令人大失所望之作。
  •   買吉林版的再讀一遍吧
  •   我也有這個打算,既然是“三口”棺材,那我就看夠三遍吧
  •   關于第二點我特意向卡爾傳記作者咨詢過,原文里的睡衣我記得是dressing gown,那種衣服經常是不系紐扣,敞口露胸的,所以沒有彈孔就能解釋了。那個鐘表確實是個大bug
  •   謝謝解答~~~~~~
  •   我是阿婆迷,對大作《無人生還》還真不是很喜歡,不過《羅杰疑案》是我愛上阿婆的開端
  •   這兩本我都很愛,一般只要是波洛和馬普爾小姐系列,我都比較愛。你為什么不喜歡《無人生還》呢?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