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人格 地下室手記

出版時間:2004-5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俄國] 陀思妥耶夫斯基  頁數(shù):297  字數(shù):226000  譯者:臧仲倫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陀恩妥耶夫斯基是俄羅斯的偉大作家?!峨p重人格》的主人公戈利亞德金為人比較正派,行為還算高尚,在自己的想像中幻化成另一個與他生得一模一樣的人。這個人不僅行為與他大相徑庭,他的內(nèi)心有“天堂”,但是還有一個“地獄”。這病態(tài)心理搞得他精神分裂?!兜叵率沂钟洝分小暗叵率胰恕毕蛲琅c崇高,可是又偏偏凈做壞事。他認識自己卑劣,卻又甘心墮落。世界是復(fù)雜的,人心也是復(fù)雜的,同大海一樣深不可測。

書籍目錄

雙重人格 地下室手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雙重人格 地下室手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1條)

 
 

  •     恕我淺薄,我是在The Life of Pie里看到的。這是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但朋友不以為然。我在年輕的Pie看書的一個短暫鏡頭里搜出了這個書名,友人說,如果你看過這兩部小說,那你會覺得電影就是一堆狗屎。
      
      我迄今還沒有看過地下室手記。但雙重人格卻令我震驚。在我的印象里,藝術(shù)常矯情,小說常柔弱。但像雙重人格這般閃著智慧尖峰的,如此罕見。
      
      請從文化中抽離出來,你將不會抱怨冰冷,因為,這就是真實。
  •      其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無法由我們中國讀者做一公正客觀之評論!
      我曾經(jīng)看過地下室手機的中文版,也看過英文版,發(fā)現(xiàn)兩種版本的一些故事情節(jié)細節(jié)有著細微的不同,而這不同導(dǎo)致了我的雙重解讀,也可以說是雙重的誤讀??缥幕u論并不是我的專長,但是我要說的是,我要劃重點下劃線的是:跨文化翻譯的文學(xué)作品,特別是陀翁這種描寫深入人心,思想深刻的文學(xué)作品是會給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讀者留下不同的理解的。這也就是我總是痛惜自己當時沒有學(xué)習俄語,現(xiàn)在也沒有毅力去學(xué)習俄語的原因。我多么想要通過俄語,來這位偉大的文學(xué)家的智作啊!可惜。
      
       依稀記得,當時在學(xué)校圖書館借閱的地下室手記還是86年出版的。譯者在序言上就已經(jīng)很坦白地告訴了我,這是英譯版的中譯版,中間跨了一層文化!這是多么大的不精確啊!
      
       然而當近來閱讀了陀翁的雙重人格的英譯版后,也就是the double,感到用和俄語有著更大的語言結(jié)構(gòu)相似性的英語,更能表達好作者要傳達的精神和描寫的動作細節(jié)。(別擔心,我不是在夸夸其談,我是英文專業(yè)的,之前也讀過陀翁的諸多作品)
      
       最后,我還是要真誠地表達自己對于陀思妥耶夫斯基,這位文學(xué)星空中的一顆最明亮的星的摯誠熱愛!感謝您,給我了解您思想的機會,哪怕是我僅僅了解了一些些的皮毛,我也感到了自己內(nèi)在精神與過去的不同之處,自戀的說,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升華?
  •      不是太像一個大家的手筆,場景的描寫比較乏味,給人的印象不是太深刻。作者故意為之的混亂的語言以及人物讓人看了之后感覺有嬌柔造作的嫌疑。不過這一切都不重要,因為作者的想法很奇特,思想很新奇,很喜歡。雖然我只是很快的度過,不過給我的印象還是有的。
       感覺還可以,時間多的話可以讀下,如果時間不多,還是算了把。沒有太重要的價值。
  •     發(fā)現(xiàn)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好象發(fā)現(xiàn)愛情、發(fā)現(xiàn)大海那樣,是生活中值得紀念的日子。”
      
      ——博爾赫斯
      
      
      
      博爾赫斯的話總是說得那么好。他深懂克制的藝術(shù),所以談及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用了比喻隱藏起內(nèi)心的激動。對《地下室手記》,我更愿意用紀實的方式:當?shù)谝痪湓捥M眼簾,我就感覺到刀鋒的森然與涼意,第一段話看完,我清晰地感到了刀鋒準確地插進心臟,疼痛的快感蔓延全身——
      
      
      
      “我是一個有病的人……我是一個心懷歹毒的人。我是一個其貌不揚的人。我想我的肝臟有病。但是我對自己的病一竅不通,甚至不清楚我到底患有什么病。我不去看病,也從來沒有看過病,雖然我很尊重醫(yī)學(xué)和醫(yī)生。再說,我極其迷信;唔,以至于迷信到敬重醫(yī)學(xué)。(我受過良好的教育,決不至于迷信,但是我還是很迷信。)不,您哪,我不想去看病是出于惡意。您大概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墒?,我明白。當然,我向你們說不清楚我這種惡意損害的到底是誰;我非常清楚,我不去找醫(yī)生看病,對他們絲毫無損;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我這樣做只會有損于自己的健康,而損害不到任何人。但是我之所以不去看病,畢竟是出于惡意。肝疼,那就讓它疼好了,讓它疼得更厲害些吧!”
      
      
      
      這是什么話?這是在我自己心里一直潛藏著、浮動著,我極力尋找、朦朧看見卻總也抓不住的話?!拔沂且粋€有病的人……”,這就是我想及寫作時早已想好的開頭。這是我的開頭!那么多年了,我想繼續(xù)下去,我沒有勇氣,沒有力量,沒有信心,我在混沌中呼喚詞句……
      
      
      
      我不知道別人會怎么看,我要說:正是這些文字,鞏固著我作為一個藝術(shù)者的信仰?!@樣的話,對這篇小說是絕對準確的,唯一不準確的可能是我個人,我深怕因為自己的不爭氣而削弱了這話語的份量。那么,拿作家本人的作品來比較一下也是很有意思的,我想起了《窮人》、《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我想說:就算陀思妥耶夫斯基寫出了一千部這類的小說,他也算不得什么大藝術(shù)家?!翢o疑問,單就這些作品而言,他也足以成為比無數(shù)作家好得多的作家。但是,如果沒有自《地下室手記》開始的創(chuàng)作(準確地講,應(yīng)該是自《雙重人格》開始,不過這篇東西形式上不成熟,拖沓,作者在這里還不夠自信),他就不算個真正的藝術(shù)家?!抑篮芏嗳藭嵟瘩g我的這些謬論。他們會指著我的鼻子說:“如此感人的作品如果還不算好的藝術(shù)作品,那只能證明你不是人,沒有心肝!你沒有資格說藝術(shù)!”——是了,我想說的正是這個。感人(這里個詞已經(jīng)被用成了可憐的同義詞)!——文字為我們描述了辛酸的生活,多么令人驚詫的生活啊,這是我們想象不到的辛酸的生活——多么可憐的生活,多么可憐的人啊,我們被感動了,我們流淚了……是的,我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我們一再地拿起書,期待著感動——期待著看到這個世界還有比我們更卑賤更值得可憐的生命,然后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貢獻我們的淚水、我們的憎恨與同情。經(jīng)過淚水的洗刷,我們得以潔凈,重新確認了我們是一個好人,一個有著高尚情操的人……
      
      這就是我們認識的文學(xué)。我們一心追求感人和優(yōu)美。似乎我們在生活中已經(jīng)找不到同情,要作家來把苦難告訴我們,好牽引出我們的一點同情的淚水,似乎我們已經(jīng)再也感覺不到詩意,要作家來制造一些風花雪月的詩意,讓我們也來搖一搖那文雅的紙扇。而作家們,他們自覺入座,以一生來挖空心思地收集優(yōu)美和苦難,以期教化人民,爭當好老師……
      
      多么荒謬!
      
      好啦,不想再說廢話了。借由《地下室手記》,我說說我的藝術(shù)標準:
      
      
      
      一、 一切單一地優(yōu)美流暢、感情純潔、愛憎分明、道德高尚、悲戚感人的文字,都不算真藝術(shù)。一切自我感覺良好、下筆無所懷疑的作家都算不得真藝術(shù)家。
      
      二、 真正的藝術(shù)家是分裂的(貪婪現(xiàn)實而又鄙棄現(xiàn)實),失去了自我的良好感覺的,這個世界和他自身對他都是一個陌生,他懷疑這個世界,也懷疑自己,為了求得一種活著的真實感,驅(qū)除這份虛幻的恐懼,為了抵制一種發(fā)自體內(nèi)的狂熱的愛與惡心,他像救命稻草一樣抓住了文字。他要借由文字這把鋒利的刀把瘋狂與理智演繹至極限(他可比任何人都更迷信造物主呢,這不?他像個小孩子一樣向上帝撒嬌,企圖以自虐的方式來進行報復(fù)。相信嗎?他之所以嗜好鮮血,成了不折不扣的自虐狂,完全是因為他迷信上帝的結(jié)果。)
      
      三、 因為愛,所以他恨。他渴望生命無限的可能性,渴望戰(zhàn)斗。他憎恨怯懦,憎恨怯懦掩蓋下的和平。他憎恨肉體和一切局限。換句話說,他對造物主有最復(fù)雜的感情,既愛又恨并且嫉妒,他最大的興趣就是扮演造物主,為此不惜請來魔鬼幫忙。
      
      四、 真正的藝術(shù)家對文字總是充滿最復(fù)雜的感情。文字可以在同一瞬間表達現(xiàn)實與夢想、熱愛與憎恨、美好與丑陋、迷戀與惡心、理智與瘋狂、痛苦與幸福嗎?可能嗎?如果不可能,那么他寫下的每一句話都是自打嘴巴,未及寫出他就要忙著否定,而他要表達的遠不是肯定和否定……天哪!文字是他唯一的愛人與仇敵!
      
  •      卓瑪同學(xué)推薦,說是看完以后會思考很多。果然,這個地下室的瘋子有一大堆的為什么纏繞我。于是自問自答的想明白了關(guān)心的疑問。
      
       1.地下室人越自卑,越自大。自卑的原因是窮,不會討喜。自大的理由是掌握了真理和崇高的美德。在假裝的自大中,逐漸遠離真實的自己,甚至越來越討厭自己,人格開始分裂。
       2.他無情,因為他缺愛,從未被愛過,也造成了他愛無能。成長環(huán)境導(dǎo)致了消極的心態(tài),害怕受傷從而更加封閉內(nèi)心,讀書是心靈唯一的出口。
       3.他理性,他分析時弊、存在的意義,生活的本質(zhì),似乎看透了親情、友情、愛情。但是他一事無成。
       4.他懦弱,非常在乎別人的看法,"肉體上的勇敢是有的...但卻少了精神上的勇敢",他在怕什么呢?
      
       直到看到最后一段有一句話:把"活的生活"當成是勞動……離開書本,我們立即就會暈頭轉(zhuǎn)向。
       我的理解是,大多數(shù)人都在一定的社會規(guī)則下生活,除了特權(quán)階級可以不遵守這個規(guī)則,即“隨心所欲”,剩下的人都必須“二二得四”,地下室人認為這樣的生活是虛假的,寧可不要。但是,他選擇了讀書,讀書不會改變農(nóng)奴制度和階級不平等的現(xiàn)狀,書本上不會告訴你如何改變殘酷的現(xiàn)實,書本上有的只是崇高的美德和所謂的真理。生活中的問題只有去生活中解決,地下室人試圖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改變現(xiàn)實生活是不可能,但是這種教條主義已經(jīng)植根于他的血肉,如果他選擇"勇敢",那么他的價值觀將從根本上顛覆,這正是他害怕的,也是無法做到的。
      
       生活的本質(zhì)是什么?
       這是作者在第一部分討論過的東西,書中提到“人類活在世上追求的整個目的,僅僅在于達到目的的這個不間斷的過程。。。目的本身就是二二得四。。。人喜歡的不僅是幸福。。。我的主張是隨心所欲”。對于以上觀點我還是比較認同,但是很奇怪,地下室人知道這個道理,但卻放棄了追求過程的權(quán)利。也許他太自卑了,認為自己沒有這個權(quán)利。
       如果我們認為活著是為了體驗過程,那么為何必要在乎別人的看法,何必要自卑,何必要崇拜或鄙視,即使活在封建農(nóng)奴時代,即使社會上有多少的不公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有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人。
      
      
      
  •     早年我曾經(jīng)深深的懷疑過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長篇累牘的說教之中,我們到底能得到些什么呢?好些人認為在《地下室手記》里,除了譫妄,瘋癲和喋喋不休之外什么也沒有。我險些也沒越過他那狡猾的說教陷阱。這個地下室里的瘋子不信理性,妄想在作惡中獲得樂趣,還想抽那個蔑視他的蠢貨茲韋爾科夫一記大耳光,準確的說,他簡直想抽全世界的大耳光,因為世界對于那個潮濕陰冷,滿是污穢的地下室就是個巨大而且冷酷的敵人。老實說,這種瘋狂的敘事節(jié)奏讓我十分的不適應(yīng),我開始質(zhì)疑他的經(jīng)典性,開始討厭那種自以為是的瘋言囈語,我開始拼命的找陀思妥耶夫斯基狡詐的地方。它似乎拒絕了這個時代急功近利的人們迫切尋找答案的企圖,它就要在兜圈子中把當時甚至一百年后的人們送回原地。
      
      但是在地下室里,陀思妥耶夫斯基也知道外面,彼得堡的涅瓦大街上下雪了。那是濕雪,又黃又濕的雪。在雨雪霏霏里,地下室的人能在某些“熱情的規(guī)勸里,從迷霧的黑暗里救出一個墮落的靈魂嗎?”涅克拉索夫的詩伴著這樣陰郁的天氣,叩響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真正的無與倫比的敘述和情感可能對于我們的啟示之聲。假如拋開敘事方式不談的話,這是我看過的最出色的小說。閱讀的欲望被前所未有的開啟。而這種欲望又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敘述時光里立即變得五光十色。接下來,除了麗莎和瘋子,我不再愿意談起別人。
      
      那張嬌嫩的,年輕的,稍微有點蒼白,略帶上點驚訝的臉很快出現(xiàn)在所有人面前。一分鐘前那個追逐輕蔑他的朋友的瘋子,那個茫茫雪夜發(fā)誓要向他們報復(fù)的地下室里的瘋子忽然在發(fā)現(xiàn)一切都玩完了之后,一下喜歡上了這個妓女,于是他“下流卑鄙無恥”的徑直的走到了她面前。
      
      隨后在一個窄小,低矮和擁擠的房間里,瘋子開始對麗莎“逢場作戲”般的感化。雖然在麗莎口中,這太照本宣科了。死。命運。棺材??奁O駝e的妓女一樣悲慘。尸體被隨意的處理。愛在哪里。擦桌布。冒失鬼。請允許我實在不能將瘋子這段在概括中渲染的像他那樣感染人。于是,“我”從來沒有見過那樣的絕望出現(xiàn)了,“她趴在床上,把臉緊緊的埋在枕頭里,好像她的心都被撕碎了。她的整個年輕的身體抽風似的不住發(fā)抖。積聚在胸口的嚎叫擠壓著她,又突然變成嚎啕痛哭和一聲聲喊叫迸發(fā)出來。她咬著枕頭,把自己的胳膊都咬出了血或者用手指死命的抓住自己散亂的辮子…”
      
      在瘋子之后的慌亂里,我們理應(yīng)知道,麗莎這種舉止的意義。一個無恥卑鄙的混蛋用地下室所能孕育的系統(tǒng)竟然催醒了這位什么也不在乎的姑娘身上的愛。她竟然拿出了她小心翼翼當命保存的一位大學(xué)生給他的求愛信。那時她充滿羞赧和疑慮問一個瘋子,“我還有資格去愛嗎”!
      
      瘋子傻了,瘋子后悔了。但瘋子留下了自己的地址。瘋子妄想麗莎甚至可能愛上他。幾天后他們在瘋子那間陰冷潮濕充滿污穢的地下室發(fā)瘋般的擁抱在一起。是的,瘋子一如既往的粗暴的對麗莎喊道,我根本不打算救你,我的初衷就是挖苦你,嘲笑一個比我還可憐的可憐蟲,一個倒霉蛋,一個活著不如死了的蠢貨。
      
      接下來,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偉大的全部意義。麗莎臉部的恐懼感和受辱感變成了一種悲傷,她站起身來不想讓瘋子繼續(xù)歇斯底里下去。“這個逆來順受慣了,這可憐的姑娘,哪會發(fā)火,哪會生氣?她突然遏制不住的,沖動的從椅子上跳起來,整個人撲向我,但又依舊怯怯的,不敢挪動位置只敢向我伸出手,這時我的心都翻了個過兒,于是她突然向我撲了過來,兩只手摟過我的脖子,哭了起來…‘他們不讓我…做…一個好人…’”。
      
      我想,自從那天瘋子看到一張面孔之后,他已經(jīng)理解他在地下室待了四十年的理由。當瘋子被麗莎的嚎啕大哭弄得驚慌不已的時候,在一片漆黑中,他企圖逃脫,但他只摸到一只蠟燭,而當蠟燭點亮的一刻,他看見的是一張幸福感被喚醒但卻依舊在淚痕中扭曲的臉。
      
  •     沒大看明白,而不大明白一直是吸引的繼續(xù)看下去的最大動力,希望最后一切謎團解開。結(jié)果是,書在我的疑惑中就結(jié)束了。太意識流了,精神分裂也不帶這樣的吧,明明就是寫的兩個人的啊,自己可以和自己吵架嗎?自己可以扯自己的領(lǐng)子罵嗎?而且別人也都看到兩個人了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嘛。而且大戈的性格怎么會分裂出小戈那么一個壞家伙來呢。到底是不是精神分裂,反正我是看了書評才知道是。
  •     這算是我讀妥氏的第一部小說吧,從開始,一下進入主人翁的內(nèi)心世界,展示出的是一個極其善良人的心靈,他很包容別人,是吧?他對自己的算是敵人的那個人也比較包容吧,是不是呢?他對自己的仆人,叫做彼得魯什卡也還行吧,雖然他的仆人對他很不善意,他的內(nèi)心世界對這些人的仇恨是一個正常人理所應(yīng)當有的,而他控制自己情緒爆發(fā)的力量,那是來自理性呢,或者有人會說那是阿Q般的精神,但我并不認為那是很阿Q。也許是有點吧,反正,作者是贊賞這個人物的。
  •     我在買到這本書之初并沒有讀完,而是把它放在一邊,過了兩三年后才重新拾起來的。
      
      我不得不說文學(xué)是某種才華的衍生,像陀氏如此尖銳而充滿關(guān)懷的作家實在不多見。無論他是個怎樣的人,我都要說陀氏在兩篇作品內(nèi)傾注的努力足以讓后人受惠無窮,無論你是否承認他作品的不朽以及他個人的才情。
      
      首先說說《雙重人格》,由于采用了特異的表達手法也許會讓很多人在閱讀本書的時候頭疼不已,但是如果能掌握一定的閱讀節(jié)奏及技巧,便很容易進入主人公混亂迷離的內(nèi)心世界。本作在描寫中沒有炫技之處,但卻非常扎實而準確的對整個故事進行了描述——至于作者對自己、或他人對作者有多少詬病我認為是可以完全忽略不計的,真正重要的是我們每個讀者能從作品中是否體會到了什么。
      
      另外《地下室手記》這個標題也許會讓許多人以為是在描寫某些前衛(wèi)小青年的故事、某種憤青或叛逆者,但實際并非如此。作者描述了一個生活在中下階級的小市民,并通過其思想對話極為逼真地反映了其生命的處境。我想在這里無須摻雜政治或社會問題——而某個如此別扭的應(yīng)對過生活的懦弱者或卑微者、那些希冀得到理解但又不斷被人誤解、結(jié)果再度落入悲劇深淵的人們都會在閱讀本作時產(chǎn)生深切的共鳴。
      
      至于為什么如此經(jīng)典的書沒有任何人評論——我想可能有兩點——一是很多人購買后并沒有毅力讀完本書,因為與比較搶眼的標題相比,本作的內(nèi)容實際上厚重而深刻,雖然只是薄薄的一本,但卻不易讀完。而另外一種可能是——在閱讀完畢后呈現(xiàn)出某種無語狀態(tài),難以理解書的內(nèi)容;或與之相反——由于過于深切地沉浸其中而不愿再多說什么了。
      
      推薦喜愛純文學(xué)作品的人閱讀。如果你是想從書中獲得某種放松,那么本書很可能就無法滿足你的愿望了。
      
      P.S.另外我還要提醒一點的是——雖然以《雙重人格》為名的這部作品中說到了所謂的“雙重人格”,但實際上與心理學(xué)上的語義并不相同,并且如果單純把本作當成一本心理學(xué)參考讀物來看,未免有些貶低了本作在文學(xué)上的價值。而如果你是一位心理學(xué)愛好者,希望能通過本書來進行比較研究,也許會大失所望(換句話說,很可能你根本看不懂陀氏寫的究竟是什么)。至于這方面比較偏向參考讀物的書,我推薦《二十四重人格》,要比閱讀本書來得有價值多了。
  •   說得好。語氣都有點俄國化了
  •   是嗎?老早的文字了。不管怎樣,謝謝閱讀!我也看過你的文字,比我的好。呵呵!
  •   贊成 特別是第一條
  •   謝謝!多交流。你的空間很空。呵呵!
  •   雖然沒有拜讀過此著,但我深刻的認同追求目標的意義在于享受過程,完成目標后獲得的是極為短暫的喜悅,是一種轉(zhuǎn)瞬即逝的高峰體驗,而漫長的拼搏過程卻處處閃耀著希望的光芒^_^
  •   “雖然沒有拜讀過此著”。。??闯鰜砹耍锌兆x讀唄~
  •   恩,我會讀的,嘿嘿,如果小可讀給我聽就更好了~
  •   。。。。。。散步去鳥
  •   額.......
  •   自省,但以一種溫暖而充滿希望的方式
  •   覺得你沒有真正理解地下人。地下人精神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對理性的質(zhì)疑和批判。推薦閱讀舍斯托夫的《克服自明性》。
  •   謝謝樓上的的推薦,并且期待你的更詳細的見解,每個讀者心中都有一個地下室人。
    距我閱讀完這本支離破碎的書已經(jīng)一年時間了,在這一年里我經(jīng)歷了自己的人生轉(zhuǎn)折,獲得一些感悟,也在近期紛紛繞繞的大事件中不得不作思考。
    我們所追求的真理或者說地下室人追求的真理在哪里。
    由于占有社會資源的不平等,我們對于真理,退一步說,對于真相的掌握是不平等的。
    特權(quán)階級,超級有產(chǎn)階級,他們就是小說中所說可以"隨心所欲"的人,他們是制定規(guī)則,甚至是制造真相的人。
    如果我們按照別人的制定的規(guī)則去生活,按照別人制定的真相去建立人生觀,那么一旦你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假的,是徒勞的,自己啥都不能改變的時候,可能就會和地下室人一樣崩潰了。
    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對理信的質(zhì)疑,還是對社會制度,對人性的質(zhì)疑。要知道陀老是干過革命的,失敗后被政府流放。他這樣的人寫東西不深刻也難。
    人都有趨利性,趨易性,誰都想隨心所欲,于是發(fā)展到后來就是通過對多數(shù)人的限制以滿足少數(shù)人的隨心所欲,被限制的人一直蒙在鼓里倒不要緊,要是象地下室人一樣"理性",那么就導(dǎo)致不滿,憤恨,謾罵,發(fā)瘋,我認為這就是陀老的意圖。
    地下室人所在1864年的沙俄是如此壓抑,你若給他一個奔向光明的希望,他就會給你一場十月革命。
  •   歡迎好書推薦。
  •   陀氏自己也承認<<雙重人格>>寫得不夠好.不過<<地下室手記>>更難懂,要有很多知識才能讀懂.譬如:功利主義,社會主義,權(quán)力意志,還有很多...
  •   陀氏自己很滿意雙重人格的
  •   陀大師對雙重人格的形式不滿意,總體比較滿意/........
    地下室手記更吸引人,當然也需要相當多的生活經(jīng)驗和閱讀經(jīng)驗才能理解里面的精妙之處
  •   這種混亂的效果就是陀氏煞費苦心的敘述形式造成的吧,他確實承認《雙》還不夠成熟,只是《雙》的主題太吸引他了
  •   要是懂俄語就好了。。。。
  •   lz不妨列一張純文學(xué)的單子
  •   ^ ^好的。準備列一列了。
  •   純文學(xué)……你在說追憶似水年華?
  •   這兩個中篇絕不亞于《罪與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國的大師。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