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

出版時間:2004-4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法]福樓拜  譯者:朱曄,孫杰,朱震蕓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弗雷德里克出身于外省一個靠地租維持生計的中產階級家庭,中學畢業(yè)后去巴黎法學院學習。在一次回鄉(xiāng)省親的船上,他邂逅了畫商阿爾努夫婦,并對阿爾努夫人一見鐘情。回巴黎后,弗雷德里克想方設法和她交往,卻一直沒有結果。此后他結識了交際花羅莎娜特,陷入了雙重愛情而不能自拔。為了擠入上流社會,他又追求大銀行家當布赫茲夫人,但對阿爾努夫人的愛情卻始終未變。當布赫茲夫人發(fā)現(xiàn)弗雷德里克另有所愛,斷然與他分手。弗雷德里克只得轉而回到家鄉(xiāng),試圖尋找一直熱戀著他的少女路易絲,不料路易絲也已另嫁他人。當他終于和阿爾努夫人重逢時,后者早已破產,而且滿頭白發(fā)。在經歷了一番風雨之后,弗雷德里克揮霍掉了他的大部分財產,愛情、事業(yè)的美夢都如泡沫般破碎,終于過著孑然一身、清貧潦倒的生活。
在《情感教育》中,福樓拜為我們刻畫了一個碌碌無為、虛度年華、“集一切弱點之大成”的青年形象,講述了后者在感情和事業(yè)上的失敗經歷。弗雷德里克原本有著得天獨厚的資質、美好遠大的前程,他對阿爾努夫人的愛情確實那么真摯、純潔。然而,在巴黎上流社會虛榮奢靡、爾虞我詐的風氣熏陶下,他不但荒廢了學業(yè),連情操也變得低下了:他為滿足肉欲玩弄煙花女羅莎娜特;在好奇心的驅使和錢財?shù)恼T惑下去“愛”天真爛漫的少女路易絲;為了實現(xiàn)向上爬又去追求朱門貴婦當布赫茲夫人。周圍的環(huán)境加上他意志薄弱、耽于幻想、對萬事都缺乏進取心的性格,理所當然地導致了他在事業(yè)上與感情上都一事無成。
小說的與眾不同之處,是把主人公性格的塑造和命運的描寫,同社會變革和重大歷史事件結合在一起?!肚楦薪逃贩从沉?840年至1867年間長達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法國社會生活,特別是1848年的革命貫穿其中,向讀者展現(xiàn)了一幅錯綜復雜、跌宕起伏、瑰麗宏偉的社會畫面。作者把主人公的命運和歷史事件糅合在一起,顯示了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的關系。弗雷德里克初到巴黎時,在街頭目睹了群眾反抗金融貴族的集會,作為中小資產階級的一員,他當時采取了支持革命的態(tài)度。但是,當他融入了巴黎的奢靡生活之后,便很快背棄了他原先的立場。二月革命時,他還不由自主地來到街上,旁觀了驚心動魄的斗爭場面;但到了當局鎮(zhèn)壓六月起義時,他卻躲在楓丹白露與羅莎娜特作樂;而拿破侖三世政變的時候,他更是忙于鬼混在羅莎娜特和當布赫茲夫人這兩個女人之間。弗雷德里克的失敗經歷,實際上也是他的墮落過程,福樓拜通過他的命運,譴責了資產階級社會對年輕人的不良影響,揭示了那個時代使一部分資產階級青年意志癱瘓、貪圖享樂,乃至最終成為廢物的現(xiàn)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情感教育》所反映的不僅僅是弗雷德里克一個人的命運,而且是1840年至1867年整個法國的社會狀況。

作者簡介

居斯塔夫·福樓拜(1821—1880)出生于法國西北部的魯昂,父親是魯昂市立醫(yī)院的院長兼外科主任,他的童年是在父親的醫(yī)院里度過的。因此,他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明顯帶有醫(yī)生仔細觀察和解剖的痕跡。福樓拜從中學時代就開始嘗試文學創(chuàng)作。1841年他就讀于巴黎法學院,22歲時因病輟學。1844年父親去世,給他留下了一筆田產,這筆穩(wěn)定的收入使他得以安心寫作,并仔細思考時代對文學的影響,借鑒前人的得失。父親死后,福樓拜陪伴他的寡母住在魯昂遠郊的克魯瓦塞,一直到母親和本人去世。他終身過著獨身生活,并在魯昂完成了他所有的重要作品。
福樓拜青年時期的作品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主要反映其憂傷的情緒,如《狂人回憶》、《十一月》等。但這些作品大多遠離實際,因而藝術價值不高,能夠傳世的則更少,他的成就是他在走上批判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道路后獲得的。雖然福樓拜不是一個多產的作家,但他的作品以對法國社會的真實記錄和對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獲得了流芳百世的魅力。
1856年,福樓拜發(fā)表了《包法利夫人》,這是他的第一部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小說。作者通過主人公愛瑪?shù)谋瘎?,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法國外省貴族、地主、市儈和高利貸者的丑惡面目,尖刻地諷刺了包法利夫人的幻想與墮落,反映了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國在“經濟繁榮”掩蓋下對農民的殘酷剝削以及平庸卑劣、腐化墮落的社會風氣。小說發(fā)表后,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其藝術上的偉大成功,開創(chuàng)了文學史上的一個新紀元,使之成為了福樓拜的代表作。此后,福樓拜先后發(fā)表了《薩朗波》、《情感教育》、《圣安東的誘惑》、《三故事》等重要作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情感教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條)

 
 

  •     1、因為卡夫卡喜歡它,所以閱之。一曲成長小說。繼承了遺產,然后混跡于所謂上層,歐洲老式婚外戀情節(jié)(18、19世紀那一代人都熱衷此活動、也熱衷寫),最后與老友感嘆韶華虛度。虛不虛度,不都如此么?此類所謂永恒的母題,為夜里沙漠添一粒沙罷。
      
      2、我想,或許卡夫卡看罷此書顧影自憐,覺得其經歷與自己有幾分神似。主人公與卡夫卡都想著“生活在別處”,生命的最后卻頗幻滅??ǚ蚩ㄒ灿幸粋€好朋友。
      
      3、難道此書是卡夫卡年少時候看的,比較容易受影響。如果他30歲之后再看,或許沒感覺?無數(shù)人在年青時,都會碰上自己喜歡的書,與“文學史”無關。
      
      4、此書,囊括了無數(shù)無聊人的人生之旅,他們至今如此。
  •      看完了《情感教育》,忍不住喜歡弗雷德利克的單純可愛。在他生命中的這四個女人中,阿爾努夫人始終是她的摯愛。在她們最后一次見面時,我們可以想象阿爾努夫人的蒼老和丑陋程度,唯一不變的可能就是她優(yōu)雅、賢淑的姿態(tài),但弗雷德利克對此卻沒有太大的感觸,阿爾努夫人始終是他心中的女神,是理想的幻影,在心中珍藏和保護著這么多年。但他最終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而才不愿在現(xiàn)實中去碰觸她??赡苡腥藭f“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我并不否認,但能將一份理想呵護一生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弗雷德利克是個一輩子踩在云做的海綿床上的傻瓜,卻傻得有幾分可愛。
       他身上有很多缺點,不學無術、庸庸碌碌、坐吃山空、優(yōu)柔寡斷……我們也看到他在巴黎魔窟里越陷越深,與蘿莎妮的風流韻事,對黨布羅斯夫人財產和地位的覬覦,但他永遠也成不了一個野心家,他的心是水做的 ,柔軟又太重感情,所以他才會為了愛離開蘿莎妮,為了愛與黨布羅斯夫人決裂。他成不了人間喜劇里的拉斯蒂涅,只是平庸無奇的普通人。故事中的戴洛里耶到是個十足的野心家和大騙子,不過結果也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福樓拜在結尾處的描寫,寫兩人盡棄前嫌、暢談過去,其實蘊含了一種對人和人生的包容,人心和人性也許是這世上最難琢磨的東西,當青春的激情不再,留下的只能是美好的回憶。
       書中的四個女人——阿爾努夫人、蘿莎妮、路易絲和黨布羅斯夫人分別代表了弗雷德利克的四種追求:理想、肉欲、現(xiàn)實和財富,弗雷德利克是個典型的理想家。在小說結尾處他最終意識到路易絲才是真正適合他的終身伴侶,正是在情感教育的重點意識到現(xiàn)實的可愛,但為時已晚,命運是個愛開玩笑的頑皮孩子,總在人伸手去抓時躲開了。不過好在弗雷德利克永遠是個理想家,對現(xiàn)實的失意總是表現(xiàn)的麻木和遲鈍,因此,不會有太深的傷痛和悔恨。
       讓那些愛做夢的人活在夢的五彩中吧,即使夢醒也值得回味!
  •     精品!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沒有一絲人工斧鑿的痕跡。堪稱小說藝術的典范之作!
      呼吁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福樓拜全集》!
      
  •     一八六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居斯塔夫.福樓拜發(fā)表了第三部長篇小說《情感教育》。這部小說在當時的反響并不是特別好。福樓拜在寫給喬治桑的信件中抱怨:“您的老行吟詩人被報刊痛詆一氣,請看星期一的《憲政報》,和今晨的《高盧人報》,說得干脆而不留情面。指視我為白癡和惡棍”。另一方面支持的一方卻態(tài)度曖昧、謹慎,不能帶給他多少安慰。許多喜愛《包法利夫人》的讀者,對他的新著也并不買賬。因此,有人甚至將此視為福樓拜創(chuàng)造力衰竭的先兆?!肚楦薪逃芬疬@種反映是由理由的。相較于作者以往的小說,《情感教育》缺乏傳統(tǒng)意義上的戲劇性的情節(jié),也沒有對典型精細入微的集中刻畫。它更像是一部氛圍小說,一部超前了一個世紀的20世紀小說。一種我目前都無法言明的氛圍或色彩縈繞在整部小說之中。資產者的日常瑣事,如搬遷、旅行、商務活動、婚姻、聚會、咖啡館里的閑談;以及1848年的大革命、有關內閣變動的謠言、街上的游行、街壘戰(zhàn)、攻占王宮等等,像蒙太奇一樣拼湊、閃現(xiàn)而來。此時,人物如弗雷德里克,已經不像包法利夫人那樣主導著整個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以及故事發(fā)生地的變遷,更像是一朵小黃花飄浮于大小事件構成的河流之上,只是其中稍稍顯眼的點綴而已。另外,作者對“物” (如客廳中盆景、家具、護壁板、枝形的水晶吊燈、地毯、畫幅、沙發(fā)、燈光、婦女的容顏和衣飾)的精細繁瑣的描述占據(jù)了很大的篇幅,似乎多多少少也淹沒了人物的形象。如果懷抱著類似與《包法利夫人》的期待視野去閱讀這部小說,人們必定會迷失于其中,感到無法把握小說的敘事節(jié)奏。這對于追求故事中的傳奇色彩的19世紀法國人來說,《情感教育》確實有點難以接受(這只是針對小說的技巧而言,其他的因素,比如福樓拜的政治觀點肯定也觸怒了不少人)。
      
      就主題而言,《包法利夫人》與《情感教育》仍有有一些相似之處。兩書都很巧合地涉及到“通奸”這個恒久的母題。有婚姻的存在必有越軌之事發(fā)生。禁忌似乎是專為那些打破禁忌的人存在。不同的是,《情感教育》的敘事對象不再是包法利夫人,而是夫人的情人。如果我們對小說加以簡化, 認為《包法利夫人》講述的是一個女人和三個男人的情愛糾葛,那么《情感教育》也可以說是一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在這同一類型的敘事結構中,都涉及到了兩起通奸事故,更有意思的是,兩個中心人物的氣質也很相仿。無論是包法利還是弗雷德里克都具有不諳世事的羅曼蒂克的氣息,并最終因此在社會中沉淪。當弗雷德里克因為對阿努爾夫人的愛慕無處傾訴常常無端哭泣時,我們仿佛能見到包法利夫人的影子附在了他的身上。
      
      有關包法利夫人暫且不表,弗雷德里克的沉淪則可以從他對三位婦人的追逐中找到些許暗示。阿努爾夫人,蘿莎奈特,當布勒茲夫人。他正是通過對這三個夫人(或他人的情婦)的依次追逐,通過他的柏拉圖的愛,充滿肉欲的愛,利害攸關的愛,通過追逐目標的越來越物質、具體化,通過他的一次次妥協(xié)和更改來逐步完成他的沉淪,或者所謂的“情感教育”。
      
      跟他所追逐的婦人一樣,他在事業(yè)上的追求也越來越功利、物質。當弗雷德里克與他早年的好友戴洛里耶再次相遇,他們于爐火邊回憶、交談、總結自己度過的一生。在感嘆一事無成的同時,驚異地發(fā)現(xiàn)他們早年的志愿原來是寫一部哲學批評史或是大部頭的小說,而不是追求愛情與權利。只是后來事情的發(fā)展偏離了預設的軌道,現(xiàn)在一切都為時太晚了。小說以兩位友人從逛妓院(“土耳其女人那兒”)狼狽逃竄回來之后,費雷德里克發(fā)出的喟嘆結束?!斑@是我們最美好的經歷!”也許,這是對他們一生最精辟的總結了!這一聲嬉戲式的感嘆,遮不住兩位虛度年華者的辛酸與惆悵。法國作家亨利.特洛亞說:“這本小說,福樓拜要描寫的,不僅僅是一種流產的愛情,而是個人凡庸的戲劇,在人生的進程中,意與歲去,早年的夢想只得到俯順日常的現(xiàn)實?!闭f到底,《情感教育》是“一部寫意志薄弱和人生失敗的小說”。
      
      
      
      
      
      
  •   福樓拜是真正為藝術獻身的大家,還有他的書信屢屢被別人引用,書信更能只是體現(xiàn)一個作家的心路歷程!
  •   全集一般都是上海譯文的強項。
    版本極丑的全集,單調的底色上一個作者的頭像。
  •   小說全集好像有
  •   可憐的弗雷德里克
    他把朋友用來辦報的一萬六千法郎借給奸商阿爾努
    原只為為急心上人之困,沒想到竹籃打水血本無歸
    有了這樣的打擊他還要去找阿爾努太太
    真讓人看不下去
    簡直無法理解那個時代的愛情
  •   情感教育是在喬治桑死后寫的吧..
  •   喬治·桑死于1876年啊,這本書出來的時候,她還有七八年活呢。
  •   “ 在人生的進程中,意與歲去,早年的夢想只得到俯順日常的現(xiàn)實。”寫得真好。
  •   我好像習慣被別人思想影響了,看完評論才看書
  •   不僅僅是一種流產的愛情,而是個人凡庸的戲劇,在人生的進程中,意與歲去,早年的夢想只得到俯順日常的現(xiàn)實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