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之道

出版時間:2003-10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塞繆爾·巴特勒  頁數(shù):408  字數(shù):307000  譯者:賈文浩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為自傳性小說,表現(xiàn)在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的宗教家庭,由于父母的虛偽和專制,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受到極大的傷害和扭曲,從而批判了當時英國的宗教和教育及其價值觀,表達了對人性的追求。《眾生之道》在英國文學(xué)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并可資當今家長在子女教育上的借鑒。

書籍目錄

譯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眾生之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小說看的很久,我是急性子,時常犯強迫癥,說:這星期必須看完!然而一次次落空。以往這種略長的書也就一星期,但這本書看了大半個月。過程算是很不順的。回頭理思路也無法像毛姆自傳那樣清晰,巴特勒寫自己寫的挺主觀,時不時被他牽著鼻子走了,相對毛姆就很客觀,翻譯的語言也略晦澀,挺繞的,就像在讀英文原著那樣得分析句子結(jié)構(gòu)重新建構(gòu)。
      
      
      
      
      種種原因,前半段看的很焦躁,焦躁與不忍回首的童年過往再次被撕裂開來,焦躁與自己操蛋不堪的青春它灰暗陰郁的天空陰晴不定,焦躁復(fù)雜糾結(jié)的自我每一次的神經(jīng)分裂,想對一切說:去你媽的!??!后半段看的邊笑邊哭,成功的混蛋,失敗的英雄,平庸的俗人,悲憫的人生,讓心臟反復(fù)承受這么多情感是否不如讓它麻木不仁來的劃算。
      
      
      
      
      想起最近淚點太低,走在馬路上,瞬間涌上的眼淚爆滿,趕緊深呼吸調(diào)整狀態(tài)把它憋回去,然后不一會又一股不忍抑制的情緒襲來,循環(huán)往復(fù)很多次直到自己對這種小把戲厭倦透頂。想起這些年反復(fù)做的夢境,每次都是不同地點不同情景卻換湯不換藥的大逃亡夢境,在夢中我竭盡全力逃亡,我一刻不停的逃,可我從沒看清那危險到底是什么。劃克!
  •     作者這部半自傳體小說,寫的是自己的成長,那是“自己的路”,折射時代,或許就是想要表達的“眾生之路”。
      讓人想到自己的經(jīng)歷。
      最近總是在焦慮和釋然中徘徊。焦慮了然后釋然,看開了卻又難過。
      等地鐵的時候很少人因為人多就去等下一班。因為就算很擠也會有一些空隙,去等下一班,未必會更輕松,還可能遲到誤事,你總要擠上去,上去了就有可能,至少不會落后耽誤時間。人生也很像,你未必知道心里最想要什么,就算知道你也未必會為之費多少心思。反正路上有這么多人都在同一班地鐵上,不坐還可能遲到落在人后,于是你就會像所有的人一樣加入擁擠。
      有時候壓抑人性的是整個時代,而不單單是教育。
      和魯迅不同,巴特勒,這個十九世紀的作家,雖然也是處處反對,刻薄,不合時宜,但是沒有針鋒相對刀刀見血的撕扯。反而更像是一個怨婦,絮絮叨叨的講述和長篇的議論。這就考驗了讀者的耐心,也會覺得這個人實在是不合時宜,明明心懷不滿還要平淡地自我剖析。這“眾生之路”也不過是他自己眼中的眾生之路。
      每個人都面對這個問題——走什么樣的路,這是每個人自己選擇的。但是同樣的選擇,對你來說或許是權(quán)宜之計,對我來說,則是理所應(yīng)當。我不能改變時代,也不能定論別人的對錯,我只能審視自己的選擇,從前我走過的每一步,沒有留下太多遺憾,今后我踏出的每一步,不會有多少后悔,這便是我的所求。
  •       如果說各民族有著不同的特性。那這部書就出色反映了英國的國民性。據(jù)我自己的讀書經(jīng)驗。英國的中產(chǎn)階級和教士文化是相當別具一格的。
        本書就卓越的描述出維多利亞時期和英國新教的虛偽。而且我個人認為,如果不清楚這兩點,就無法理解近現(xiàn)代的英國社會以及一切。
        此收可以算做作者的半自傳。一個“半上流社會”和教士的孩子,如果在社會中生活和尋找自我。如果和毛姆的《人性的枷鎖》對照是相映成輝的。
        書中對教育與宗教的攻擊也是近現(xiàn)代問題的總解。讀完之后個人感受就是:魯迅一定不是魯學(xué)家。至于其他感想,各花入各眼吧。
        此書值得細讀。
  •      讀這本書時,我觸目驚心。那古板的牧師,那種教育方式,時時讓我想起自己。一樣是掙扎在考試的邊緣,一樣掙扎在對父母的話是否畢恭畢敬不打折扣執(zhí)行的左右搖擺之中。
       眾生之路,說到底,不過是一個人走的路。只是這路的走法,不由自己覺得罷了。
  •     《眾生之路》,一部半自傳體小說,作者塞繆爾.巴特勒寫了十余年,死后一年才得到出版,頗受冷遇。
      巴特勒,這個十九世紀的英國作家,我對他不太了解,看過譯本序言后就更糊涂了,這個人好象什么都干,沒本行可言,往好了說是多才多藝,刻薄點就是不務(wù)正業(yè)。他一生的經(jīng)歷,可真算是被“刻薄”住了,哲學(xué)、科學(xué)、小說、藝術(shù)及藝術(shù)評論,寫了很多大部頭與小冊子,大都自費印刷。生活困頓,長年獨居于倫敦的一個小旅社,最后也死在那里。當然他也沒少刻薄過別人,教會、達爾文、狄更斯、貝多芬、易卜生、瓦格納……遠及所有的希臘悲劇家,等等。
      現(xiàn)在看這類書,無疑需要耐心,忍受來自舊歐洲的、文體上的嘮叨,以及時時跳出的大段議論。我在公交車上花了半個月,陸陸續(xù)續(xù)地翻,把它看完了一大半。
      感覺很好:作者勇于剖析自己,交待成長心路―――細節(jié)上的浮飾不掩其真誠;折射一個時代―――本類作品之優(yōu)者應(yīng)該具備的好處;議論風(fēng)生的聰明話兒――英國作家的特別長處。但本書吸引我的主要原因,還是作者回首往事時,對已對人的狠辣勁兒。
      無情嘲笑,從不自憐,偏偏又能一針扎到實處,連相鄰神經(jīng)都牽扯痛了,這家伙卻在旁邊抱著膀子,作出心平氣和模樣,有時還要說上幾句勸慰的話,其真誠可信度,甚至低于某老光棍對他結(jié)婚未遂的年輕伙伴的安撫。而作為一本小說,作者在此時,卻有著讓人敬重的真誠。
      真誠往往磕磕碰碰,沉重拖沓,一部小說的真誠,經(jīng)常讓人在閱讀中與欣快無緣,這也可能與作者的技巧有關(guān),可是,千百種飛翔在空中的技巧,會比地面上一聲嘶啞含混的哭泣有價值嗎?眾生之路,短促永恒的道路,其沉重與輕盈又該如何劃分?
      和許多具有天賦,而且勤奮,而且不合時宜、脾氣古怪的人一樣,巴特勒的聲名在死后多年得到。
      和許多喜歡長篇大論冷嘲熱諷的人一樣,巴特勒雖然筆下不容情,骨子里還是“熱”的,寒夜里一邊凍得發(fā)抖,一邊詛咒,一邊找柴生火的“熱”。
      
  •   看這本書,讓我有共鳴,看你的評論也是。
    一百六十年前的英國人跟今天的我有共鳴,
    現(xiàn)在的英國人教育理念上有了很大的進步
    在中國還是對孩子束縛,壓制
    我兒子如果以后在學(xué)校里碰到這樣的事,我會支持他的。
    回頭想想自己在初中碰到的壞老師,為了升學(xué),忍了。
    現(xiàn)在看起來,如果當時反抗,公開決裂,未必會被開除,因為最后的結(jié)果是全班人合力趕走了他。
    即便被開除,從此不能讀書,我也能走出一條路來。
    同樣適用于后來中專碰到的壞班主任,適用于后來讀大學(xué)時的患得患失。
    在當時覺得壓力很大的事,放在十年尺度里,二十年尺度里,
    都可以有更痛快的處理方式。
  •   嗯,最后一句足以形容很多人呀!
  •   感謝這一則評論,《眾生之路》我明晚就看,感謝 。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