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德賽

出版時間:2003-2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荷馬  頁數(shù):834  譯者:陳中梅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戰(zhàn)煙早已消盡,特洛伊城已毀滅十年,然而希臘聯(lián)軍中最機智的英雄奧德修斯還未回到他的家鄉(xiāng)伊薩卡。他還在海上漂流。歸鄉(xiāng)的路為什么這樣艱難?原來是海神在與他作對。命運注定了奧德修斯的十年漂泊、九死一生。他的妻子、美麗堅貞的裴奈羅佩不知他的生死,還在苦等著他,卻已被蠻橫的求婚者包圍;他的幼兒忒勒馬科斯已長大成人,正身陷危險之中。歸程山高水長,人生變幻莫測,是勇敢和堅毅,更是智慧,成就了無敵的英雄。  

作者簡介

  荷馬,公元前八、九世紀間的古希臘詩人,一般認為,荷馬出生在小亞細亞沿岸區(qū),以兩部英雄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成為古希臘文化的源頭。他被認為是古希臘民族精神的塑造者,民族文化的奠基人,是一部"古代的百科全書"。

書籍目錄

譯序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第六卷第七卷第八卷第九卷第十卷第十一卷第十二卷第十三卷第十四卷第十五卷第十六卷第十七卷第十八卷第十九卷第二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二十二卷第二十三卷第二十四卷專名索引譯后記

編輯推薦

  《奧德賽》曲折離奇的古老神話,扣人心弦的海上歷險,優(yōu)美流暢的中文翻譯,使這一古老經(jīng)典著作經(jīng)久不衰。由美女海倫引發(fā)的特洛伊戰(zhàn)爭雖已結(jié)束,但英雄歸家之路卻坎坷不平。重溫經(jīng)典,感受人類勇敢和智慧的魅力,讓經(jīng)典充實你的心靈,凈化你的靈魂,提升你的境界。超值的精裝本,也一定會帶給你意外的驚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奧德賽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1條)

 
 

  •     The Illiad的關(guān)鍵詞是war,而The Odyssey的關(guān)鍵詞是woe。
      woe???。
      【佛家認為人生有八苦,“彼云何名為苦諦。所謂苦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怨憎會苦.恩愛別離苦.所欲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陰苦。是謂名為苦諦?!薄?br />   剛開始讀覺得Odysseus未免淚水太多了,哪里還有Illiad里睿智穩(wěn)重的樣子??墒?,特洛伊的土地上浴血廝殺和其后的遭遇相比,真的是微不足道。
      二十年漫漫歸途。從前擁后簇到形單影只。
      沒有淚水、沒有傾訴,人早就瘋了。
      眼睜睜見到伙伴被Cyclopes生吞活剝,還要想出辦法逃生。海上的風浪已成家常便飯。去地獄拜訪魂靈,直面生死大慟。海上女妖的誘惑。在Scylla和Charybdis進退維谷。又被Calypso扣住一晃又是7年。到達Phaeacians時幾乎失去了人形。
      OH the much-enduring Odysseus.
      而家里等待他的,并不是妻兒的笑臉和懷抱,仇敵肆無忌憚地霸占著他的家。他還要偽裝成乞丐,忍受他們的侮辱,只等待復(fù)仇的一刻。
      終于,Odysseus took aim, and struck him (Antinous) with an arrow in the throat, and clean out through the tender neck passed the point.
      那時英雄的Odysseus一定是飽含熱淚的。
      本以為Penelope見到Odysseus會一下子撲在他懷里,二人緊緊相擁。
      but, she sat long in silence, and amazement came upon her heart。
      是啊,二十年。等待已成為習慣,已成為生活。當他真的出現(xiàn)的時候,當二十年的夢終于實現(xiàn)的時候,她如何才能相信?
      聽到妻子要試探自己是不是真的Odysseus時,the much-enduring noble Odysseus smiled.
      Book XXIII,他終于笑了。
      20年的痛苦、委屈、不甘、艱辛……全部化在了云淡風輕的微笑里。
      所以人真的是一種好偉大的生物啊。
      "Let them swear a solemn oath, and let him be king all his days, and let us on our part bring about a forgetting of the killing of their sons and brothers; and let them love one another as before, and let wealth and peace abound."
      神啊,謝謝你。
      
      【雖然每天趕進度好有壓力,雖然每句話都會被生詞干擾,雖然被一大堆又長又難念的人名埋沒理不清頭緒,但是真的樂在其中。
      恐怕是最后一次心無旁騖的只想著讀書了吧。
      好希望一直都能這樣。】
  •     Fitzgerald比Lattimore的版本確實要好讀一點,生詞慢慢在減少,硬啃下來英文版,但是上課前我還是翻了一下羅念生老先生翻譯的著作,以確認沒有對書中的內(nèi)容有所誤解。
      
      之前短評這本書留下的一句話是:A beautiful love story。然后無意間看到同學(xué)留下的短評是:“可以和《西游記》作對比”。我忽然就笑了,確實,Odyssey回家的歷程就和唐僧取經(jīng)一樣,路上遇到各種奇怪又好玩的事情。也許Penelope還有家的概念就是Odyssey一直心心念念的西經(jīng),誰說不是呢?
      
      先把之前日記里面已經(jīng)寫過的評論復(fù)制過來,然后繼續(xù)寫。
      
      “讀Odyssey的時候,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波瀾壯闊的史詩其實可以理解為一個love story。直到周一Seminar的時候,同學(xué)問,"we talked about that Odyssey was a tactician, a lier before, but I am still confusing how could we regard him as a great man? " 正常來說,可以從Odyssey回家路上的adventure經(jīng)歷或者回家之后對付suitor的表現(xiàn)來談他的wisdom,但是沒想到Ms. Martin (就是那個小時候是海德格爾家常客的tutor) 瞬間接話了, 而且shock到我了。她只說了一句,四個單詞,是"Because Penelope loves him." 說完她就笑了,其他人也都笑了。不過笑完了我似乎覺得這里有什么很重要的東西出現(xiàn)了。
      
      ……
      
      Odyssey在Iliad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和Agamemnon一起去攻打Troy,這場戰(zhàn)爭持續(xù)了十年,Iliad是記錄第十年發(fā)生的事情,但其實還沒講到大家熟知的特洛伊木馬事件就完了。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將士就可以回家了,但是Odyssey得罪了海神Poseidon(忽然想起來,我去過希臘的波塞冬神廟?。?,于是在海上漂流了十年,這十年中遇上了神女想把他在島上,把他的同伴變成豬;又遇到poseidon的兒子巨怪想吃了他等等,簡單地說就是歷盡千身萬苦終于回到了家鄉(xiāng)。但是等待他的卻是,他妻子Penelope有很多追求者,而且這些追求者住在他的莊園里,吃他的喝他的,天天逼著penelope改嫁。Penelope在這些年中做的事情就是堅持不,堅持等Odyssey回來。當然Odyssey一回來就和兒子Telemachus聯(lián)手殺光了所有的suitor=。=結(jié)局當然是開開心心一家人繼續(xù)生活……” ”
      
      如上所述,基本故事概要也寫明白了,探討幾個細節(jié)吧。
      
      1、Penelope的智慧
      
      自己讀書的時候真的是太不敏銳了,竟然沒有感覺到penelope是多么聰明的一個女人。在Tutor的引導(dǎo)下才發(fā)現(xiàn)。在書的第23章,penelope才最終和Odyssey相認,盡管他們早就相遇了,盡管這本書只有24章……在相遇的時候,Odyssey是以一個近乎乞丐(或者說流浪者)的身份出現(xiàn)的,但是Penelope并沒有嫌棄他,反而要侍女好好招待并把他領(lǐng)過來,因為她想打探Odyssey的信息。從第16章開始,odyssey其實就已經(jīng)回到他們的家,然后16章到第23章中間隔了太多個故事,Penelope到底是什么時候認出了Odyssey呢?這就是一個很tricky的問題了,假設(shè)Penelope在23章之前就已經(jīng)認出了Odyssey,那么她又是基于什么理由裝傻?為什么她在與Odyssey終于決定與她相認的時候,只是沉默的坐在一邊,不發(fā)一言,以至于她兒子Telemakhos竟然說她是一個curel mother。
      
      Tutor在討論中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至少我是認同的,她說,penelope在第23章之前就已經(jīng)認出Odyssey了,但是她不能確定的是現(xiàn)在的Odyssey究竟是哪一種kind,也許penelope并不介意odyssey的智慧、如今的身份等等,她可能就是想知道現(xiàn)在的odyssey是不是二十年如一始終愛著她的那個Odyssey,也正是因為如此,penelope才會選用他們那個床的事情去測試odyssey。
      
      如果這個時候,你也認同以上penelope已經(jīng)認出odyssey的這個觀點,那么我們就可以開始更有意思的討論了。從第17章開始,penelope究竟在哪一個時刻意識到了,這就是odyssey呢?
      
      倒著找的話,當penelope說出誰能拉動那個以前只有odyssey才能拉動的弓,她就改嫁給誰這句話的時候,應(yīng)該她就已經(jīng)確認這個外鄉(xiāng)人是odyssey了,不然她為何要說這句一定要履行的話呢?
      
      在往前找,在第19章的時候,我也已經(jīng)覺得penelope已經(jīng)認出odyssey了,盡管這是他們的第一場直接的談話。我第一遍閱讀這一段的時候,就已經(jīng)覺得penelope很奇怪了,她竟然向一個外鄉(xiāng)人講她曾經(jīng)怎么拒絕改嫁的故事,就是她白天織布晚上剪掉,因為她對那些逼她改嫁的人說她要先給odyssey織一匹布然后再決定,于是她想辦法就是不織完這批布。還有之后她在兒子離開之后怎么一個人面對那些suitor,penelope竟然都講給了這個第一次見面的人聽!另外她還反復(fù)問了兩次Odyssey的身份,就算odyssey講了他瞎編的一段旅行故事也不夠,似乎penelope一定要知道這個外鄉(xiāng)人的身份。如果這只是一個人與你相遇的第一面,你會講這么多故事給對方聽么?當我回頭再讀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就覺得似乎可以找到一個合理解釋了,那就是敏銳的penelope已經(jīng)意識到這個外鄉(xiāng)人可能是odyssey了?。。?br />   
      penelope到底有多聰慧才能第一天就知道odyssey的回歸,要有多聰慧才能一直不動聲色看odyssey的表演。也許odyssey的智慧真的只有penelope才能駕馭,這兩人真是天生一對。
      
      
      2、Odyssey變中的不變。
      
      《Iliad》的書評中,我寫到了Achilleus不變的憤怒中變化的人性。(http://book.douban.com/review/6570399/)odyssey給我?guī)淼膭t是完全相反的一種感覺,就是他在變化中始終不變的歸家信念。
      
      Odyssey被同學(xué)稱為一個lier,在fitzgerald的翻譯中,則是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tactician這個詞匯。為什么呢?因為這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他是真的對不同的人捏造一個不同的身份,同一段經(jīng)歷,他可以變化三四種敘述方式通過重輕描寫的把握來給人不同的感受,以達到他想要的結(jié)果。就算面對妻子和老父,他也是都沒有直接見面,而是憑空捏造了一個人先接觸,之后再坦白。
      
      其實,無論odyssey怎么去編他自己的故事,他不僅達到自己的目的了,并且在說之前他就已經(jīng)清楚的意識到了自己這段話的目的(多可怕的一個人,真適合做政治家啊……)這么聰慧的一個人,完全可以選擇留下在神女的島上享受終老,但是他回家的信念始終支持著他,也許還有對penelope的愛讓他一直向前走,讓他一直在想方設(shè)法達到自己的目的。我不認為他想回去繼續(xù)當King的這個想法會是很重要的信念,因為在最后如果沒有God(又出現(xiàn)了……)的調(diào)停,odyssey殺光了所有suitor的事情會在城市中引起恐慌并且很難處理。最后God在中間的作用才使他的臣民認可了他們王的回歸。
      
      再插入一段日記
      “在討論的最后,我問了一個quick question,大家還相信在我們生活的21世紀,還存在這樣一個人去等另外一個人二十年么?Tutor說,經(jīng)典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也在于當時當?shù)氐牟豢蓮?fù)制性,我們可能再也找不到一對像odyssey和penelope的人,也只好在書中去體會和感悟了?!?br />   
      正是如此,這兩人的故事真的是充滿傳奇性,原本我還想對比《iliad》中出現(xiàn)的odyssey和《odyssey》中的他,這也是simile選擇odyssey作為切入點的一個初始考慮,然而《iliad》中odyssey的描述大多是細節(jié)性的,譬如作為使者之一去勸說Achilleus重返戰(zhàn)場,獻計獻策給Agammonon等等,不是那么那好比較,如果有人感興趣能做點研究就好了,期待后來人的補充。
      
      
      還是一樣,在最后列出這本書的open questions。希望給看到的人有所啟發(fā)。(應(yīng)該是三個,少記了一個……)
      
      1、Book II, This is the story of Odyssey's back, but why it started with sending Telemakhos out?
      2、Book XXIII,Line 80-120 As said by Telemakhos,was Penelope a cruel mother?
      
  •     荷馬(Homer),古希臘盲詩人,是歷史上,的一位遠古的偉大詩人。公元前873年生。約前9世紀-前8世紀。相傳記述公元前12~前11世紀特洛伊戰(zhàn)爭及有關(guān)海上冒險故事的古希臘長篇敘事代表作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即是他根據(jù)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據(jù)此,他生活的年代,當在公元前10~前9、8世紀之間。他的杰作《荷馬史詩》,在很長時間里影響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倫理觀。有一篇已經(jīng)失傳的諷刺詩,據(jù)說也是荷馬寫的。還有一些獻給天神的頌歌,傳說也出于荷馬之手。
      《伊利亞特》是荷馬史詩中直接描寫特洛亞戰(zhàn)爭的英雄史詩。《伊利亞特》塑造了一系列古代英雄形象。在他們身上,既集中了部落集體所要求的優(yōu)良品德,又突出了各人的性格特征。阿喀琉斯英勇善戰(zhàn),每次上陣都使敵人望風披靡。他珍愛友誼,一聽到好友陣亡的噩耗,悲痛欲絕,憤而奔向戰(zhàn)場為友復(fù)仇。他對老人也有同情之心,允諾白發(fā)蒼蒼的特洛亞老王歸還赫克托耳尸體的請求。可是他又傲慢任性,為了一個女俘而和統(tǒng)帥鬧翻,退出戰(zhàn)斗,造成聯(lián)軍的慘敗。他暴躁兇狠,為了泄憤,竟將赫克托耳的尸體拴上戰(zhàn)車繞城三圈。與之相比,特洛亞統(tǒng)帥赫克托耳則是一個更加完美的古代英雄形象。他身先士卒,成熟持重,自覺擔負起保衛(wèi)家園和部落集體的重任。他追求榮譽,不畏強敵,在敵我力量懸殊的危急關(guān)頭,仍然毫無懼色,出城迎敵,奮勇廝殺。他敬重父母,摯愛妻兒,決戰(zhàn)前告別親人的動人場面,充滿了濃厚的人情味和感人的悲壯色彩。
      《伊利亞特》結(jié)構(gòu)嚴謹,布局精巧。它以“阿喀琉斯的憤怒”作為全書的主線,其他人物、事件都環(huán)繞這條主線展開,形成嚴謹?shù)恼w。史詩善于用動物的動作,或用自然景觀、生活現(xiàn)象作比喻,構(gòu)成富有情趣的“荷馬式比喻”。例如書中寫到阿喀琉斯退出戰(zhàn)斗,赫克托耳打得希臘軍隊四處奔逃,史詩用了這樣的比喻:“好像一只野蠻的獅子攻進牛群,吃了一頭而嚇得其余的紛紛逃竄?!逼渲杏忻洹拔业纳遣荒苜v賣的, 我寧可戰(zhàn)斗而死去, 不要走上不光榮的結(jié)局, 讓顯赫的功勛傳到來世 ”史詩節(jié)奏強烈,語調(diào)昂揚,既適于表現(xiàn)重大事件,又便于口頭吟誦?!兑晾麃喬亍犯叱乃囆g(shù)手法常為后人所稱道。
      《奧德賽》著重描寫了奧德修斯10年海上漂泊中最后40天的事情:俄底修斯歷盡艱險最后到達斯刻里亞島,受到國王菲埃克斯的隆重接待,酒席間應(yīng)邀講述他遇風暴、遇獨目巨人、遇風袋、遇女妖、遭雷擊等海上經(jīng)歷。后化裝乞丐返鄉(xiāng),設(shè)計比武射殺了聚集在他宮中向他妻子逼婚的眾多貴族,并與忠貞不渝的妻子佩涅洛佩和勇敢的兒子忒勒馬科斯團圓。本書被后人細分為廿四卷,主要是連接伊利亞特的劇情,希臘英雄奧德修斯(又譯俄底修斯)在特洛伊戰(zhàn)爭(又譯特洛亞戰(zhàn)爭)中取勝及返航途中的歷險故事,希臘軍在回家途中因為英雄奧德修斯激怒了海王波塞冬而遇到海難,全軍覆滅,是奧德修斯憑借機智和勇敢,終于逃過一劫。可是因為波塞冬的憤怒未息,導(dǎo)致他找不到回家的航線而在大海里漂流。希臘半島一些部落,聯(lián)合進攻特洛伊。某部落首領(lǐng)奧德修斯剛得貴子,便別妻遠征。戰(zhàn)爭進入第十年,奧用木馬藏兵,希臘軍隊里應(yīng)外合,攻陷敵城,贏了特洛伊戰(zhàn)爭。奧不顧海神波塞冬的咒語啟航回家。一路上歷盡劫難。颶風把他們刮到妖島。奧吃了宙斯送的芳草,幸免于難。女巫指點奧通過冥土回家。奧陰間遇母,告知其妻忠貞等待。奧漂到仙女島,被仙女留宿幾年。宙斯命仙女放他回家。奧失蹤十余年,母親投海自盡,權(quán)貴逼其妻改嫁,妻堅定反抗。雅典娜把奧化成老人回宮考驗其妻的忠貞。奧與十多歲的兒子回到宮中殺掉所有奸臣,重整朝廷,與妻兒再次團聚。《奧德賽》以海上冒險和家庭生活為中心,描寫俄底修斯的不畏艱險和佩涅洛佩的堅貞,歌頌了智慧、勇敢和忠誠。
      荷馬史詩是《伊利亞特》與《奧德賽》的合稱。荷馬史詩被稱為歐洲文學(xué)的始祖,是西方古代文藝技巧高度發(fā)展的結(jié)晶。三千多年來,許多學(xué)者研究這兩部史詩,單就研究結(jié)果印成的書,就可以自成一個小圖書館。荷馬史詩寫的是公元前12世紀希臘攻打特洛伊城以及戰(zhàn)后的故事。特洛伊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在小亞細亞一帶就有許多歌頌戰(zhàn)爭英雄的短歌流傳,這些短歌的流傳過程中,又同神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增強了這次戰(zhàn)爭英雄人物的神話色彩。經(jīng)過荷馬的整理,至公元前8世紀和7世紀,逐漸定型成為一部宏大的戰(zhàn)爭傳說,
      這兩部史詩既是古希臘藝術(shù)史上的一顆明珠,也是全人類共同的藝術(shù)瑰寶?!兑晾麃喬亍反蠹s寫于公元前9世紀,但是史詩的故事則發(fā)生在公元前12世紀(相當于我國的商朝)。當時希臘聯(lián)軍和特洛伊發(fā)動了持續(xù)10年的戰(zhàn)爭,《伊利亞特》主要敘述戰(zhàn)爭中傳奇式的情節(jié),著重描繪了希臘英雄阿喀琉斯的偉大形象。
      希臘人遠征特洛伊城,特洛伊人嚴陣以待,雙方打了數(shù)個回合。希臘人雖然連連取勝,但卻不能攻克城池,戰(zhàn)爭終于變成持久戰(zhàn)了,不覺9年過去,第10年終于發(fā)生戲劇性的變化。
      希臘聯(lián)軍的主將阿喀琉斯英勇善戰(zhàn),屢創(chuàng)奇功,令特洛伊人聞風喪膽。一次,希臘聯(lián)軍的統(tǒng)帥阿伽門農(nóng),奪走了阿喀琉斯心愛的女奴,阿喀琉斯非常氣憤,從此拒絕出戰(zhàn),他吟詩飲酒,對戰(zhàn)爭不聞不問,特洛伊人乘機反攻,大舉獲勝,希臘人面臨全軍慘敗的危險。阿喀琉斯拒絕和阿伽門農(nóng)講和,但看到驚天動地的血戰(zhàn),他心里暗暗為希臘人的命運著急。他讓自己的好朋友帕特洛克拉穿上自己的盔甲,讓他去應(yīng)戰(zhàn)。特洛伊人誤以為是阿喀琉斯又回來參戰(zhàn)了,紛紛向后退去,帕特洛克拉殺了特洛伊聯(lián)軍的主將,大獲全勝。
      特洛伊的王子赫克托爾是個智勇雙全的英雄,他發(fā)現(xiàn)帕特洛克拉并非阿喀琉斯本人,沖上前去將一柄標槍投向他的后背,并將阿喀琉斯的盔甲剝下穿上,向希臘人殺來。 形勢萬分危急。阿喀琉斯悲痛萬分,他身先士卒,重上戰(zhàn)場。他親手殺死了赫克托爾,為好朋友復(fù)仇,并把赫克托爾的尸體綁在戰(zhàn)車后面,拖在地上,繞特洛伊城三周。
      深夜,月光如水,赫克托爾的老父突然來到阿喀琉斯的宮帳。他親吻阿喀琉斯的雙手,老淚縱橫地說:“天神般的阿喀琉斯,想想您的父親,可憐一下我吧。沒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兒子死在自己之前更心痛的了?!卑⒖α鹚剐闹杏舴e的怒火被沖洗得干干凈凈,他讓女奴洗凈赫克托爾的尸首,涂上橄欖油,裹上衣服,親手將赫克托爾放在馬上,交給他的父親。雙方停戰(zhàn)12天,分別為赫克托爾和帕特洛克拉舉行了葬禮。
      幾天后,特洛伊和希臘聯(lián)軍又恢復(fù)了戰(zhàn)斗。阿喀琉斯雖英勇,但也有打肫的時候。一次,特洛伊的花花公子帕里斯,借助神的力量,用暗箭將阿喀琉斯射死了。阿喀琉斯小時候,他的母親提著他的腳跟,把他放在魔水中沐浴,他因而可以刀槍不入,但他母親握住的腳跟沒有被魔水沐浴到,因而他的腳最容易受傷。帕里斯的箭就射在他的腳跟上。“阿喀琉斯的腳跟”在歐洲就是“致命傷”的意思。
      戰(zhàn)爭到后來,多謀善斷的希臘將領(lǐng)奧德修斯想了一條妙計。他讓木工制作一匹大木馬,內(nèi)藏精兵強將,希臘人假裝撤退,把大木馬留在特洛伊城外。特洛伊人以為希臘人退兵,欣喜萬分,將木馬當做戰(zhàn)利品拖到城內(nèi)。深夜,木馬上的希臘人不失時機地爬了出來,將城門打開,埋伏在城外的希臘人闖進城中,一舉奪下城池,一把火將繁華的特洛伊城燒為灰燼?!秺W德修斯》則著重描寫想出“木馬計”的希臘將領(lǐng)奧德修斯在特洛伊戰(zhàn)爭之后回國途中的傳說。
      希臘人攻陷特洛伊城后,大肆殺戮和掠奪后,勝利回國了。歸途中,他們觸犯了天神,希臘的船隊被海風掀翻,很多人淹死在大海中。奧德修斯帶著剩下的少數(shù)人在大海中漂泊。他們受盡了各種磨難,不能回家。奧德修斯在海上飄泊時,和狂風巨浪斗爭,和吃人妖精斗智,拒絕了女巫的愛情。他在海上整整飄泊了十年。在奧德修斯的國家流傳他已經(jīng)死去。當?shù)氐馁F族惡少都來糾纏他的妻子珀涅羅珀,妄想奪得他的地位和財產(chǎn)。奧德修斯的兒子走遍希臘各地去尋找他。那幫惡少整天在他的家里大吵大鬧,又吃又喝。
      奧德修斯后來漂泊到斯赫里島,當?shù)貒鯚崆榈亟哟怂弥恍业脑庥龊?,又派人送他回國?
      回國后奧德修斯扮成一個老年的乞丐,見到了他的兒子。他們倆齊心協(xié)力,終于除掉了所有在他家中胡作非為的貴族惡少。他不僅和忠于他的妻子團圓,而且重新做了國王。
      荷馬史詩,是古代希臘社會的一部社會史、風俗史,具有歷史、地理、考古學(xué)和民俗學(xué)方面的很高價值。這部史詩也表現(xiàn)了人文主義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嚴、價值和力量。
      《荷馬史詩》開創(chuàng)了西方文學(xué)的先河來說,荷馬堪稱西方文學(xué)的始祖,他以詩歌般的記敘手法所展現(xiàn)的戰(zhàn)爭,生活場景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同時,荷馬詩史也是研究古希臘風土人情的寶貴的資料。荷馬史詩的歷史意義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史稱作“荷馬時代”,因荷馬史詩而得名。荷馬史詩是這一時期唯一的文字史料。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由這兩部史詩組成的荷馬史詩,語言簡練,情節(jié)生動,形象鮮明,結(jié)構(gòu)嚴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杰作。英雄史詩中的內(nèi)容描寫都充滿了神話傳奇色彩?!逗神R史詩》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統(tǒng),就是具有神所賦予的力量他們在歷史發(fā)展的緊要關(guān)頭往往就能夠決定歷史的變化方向。英雄史詩之所以能夠長期而廣泛地流傳,并不僅僅在于它能娛人耳目,更重要的是它能啟發(fā)人們的心智、鼓舞人們的斗志。與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樣,古希臘上古時代的歷史也都是以傳說的方式保留在古代先民的記憶之中的,稍后又以史詩的形式在人們中間口耳相傳。
      荷馬時期為希臘神話的形成期,也是造型藝術(shù)的萌芽期。荷馬時期最早的造型藝術(shù)作品是幾何風格的陶瓶,造型簡樸,大小不一,多用于敬神和陪葬。即使是雕刻作品,也多為幾何形的,沒有細節(jié)刻畫。因此,這一時期又被稱為“幾何風格時期”。 這時,希臘半島的人民繼承和發(fā)展了原始人積累的習俗及對世界的想象,盲人詩人荷馬把幾百年以至上千年來廣泛流傳的民間傳說、歌謠、關(guān)于對天地起源、歷史未來、人生向往等神話整理出兩部不朽的文藝作品,也就是這兩部作品為后來希臘美術(shù)的發(fā)展方向奠定了基調(diào),成了希臘美術(shù)取之不盡的素材和源泉。
      為國捐軀,雖死猶榮——荷馬
      溫和的談吐源于仁慈的人心——荷馬
      以身作則對好人來說是固然是絕倫的大好事;但對壞人來說,它的害處是無以復(fù)加的——荷馬
      愚蠢被誤認為是命運之神犯下的罪過——荷馬
      智慧的標志是審早度勢之后再擇機行事——荷馬
      追逐影子的人,自己就是影子——荷馬
  •     兩部荷馬史詩我讀的都是譯林出版社于12年出版由陳中梅翻譯的,因為陳中梅的翻譯于希臘原文的格式最為接近。
      
      全部讀了之后在兩部史詩的異同性上有一些感受:
      
      相同性:
      1,《伊》和《奧》確實在故事上息息相關(guān),《奧》中講述了大量希臘聯(lián)軍戰(zhàn)爭前后的故事。
      2,很多修辭格是延續(xù)下來的,比如玫瑰色手指的黎明,神一樣的xx,開頭都以繆斯女神作為開場。
      3,和《伊》一樣,《奧》中的人物也一定要吃飽之后才做事,吃的基本都以豬、牛、羊為主,其中最好的獻給神。
      
      但其中的相異性同樣明顯:
      1, 敘事結(jié)構(gòu)。
      《伊》的敘事大開大合,直來直往,以阿基里斯之怒作為第一天講到火化赫克托耳為最后一天。從頭講到尾。期間鮮有對往事的回顧。
      而《奧》整個結(jié)構(gòu)就是插敘和倒敘構(gòu)成的,從求婚人大鬧伊薩卡島,奧德修斯的兒子不厭其煩尋求解決之道開始,跳到奧德修斯逃離仙女島到菲??怂谷说膷u嶼,再進而講述自己的歷險,最后和兒子等人殺掉求婚人。期間充滿了過去的故事。
      
      2,神的作用。
      在《伊》中,特洛伊戰(zhàn)爭就是神的戰(zhàn)爭,所有有點名氣的人,生死榮辱都掌握在神的手中,面對各種結(jié)局,大家也都默認是神的行為所致。
      《奧》中神的作用也很大,但是里面也多次表達了人內(nèi)心的動因,很多對話中都談到了“是不死神明的意志還是你自身的決意?”這在《伊》中是看不到的。
      
      3,文字側(cè)重點
      《伊》對場面的描寫非??粗?,對每場戰(zhàn)斗都長篇累牘的描寫,希臘聯(lián)軍與特洛伊軍的攻守,英雄間的互搏,都描寫非常細致,也出現(xiàn)了許多血腥至極的場面。
      《奧》則把重點放在講故事上,注重講述故事的前因后果,每個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流浪途中很多離奇的經(jīng)歷都被幾筆帶過(和《伊》相比)
      
      4,人物的性格與對話
      《伊》中人物雖然也會哭泣,但大部分的時候描寫的是他們的英勇和搏斗,面對命運大都能坦然接受。互相對話時,則往往有啥說啥,贊揚也好,辱罵也罷,異或同情,都以很直接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奧》中的奧德修斯雖智慧依舊,亦能抗擊命運,卻再也不見他在《伊》中的城府和面對各種事件都能hold住的氣質(zhì)?!秺W》中的奧德修斯是個愛哭的爺們(其他爺們也都愛哭),掉眼淚的次數(shù)不勝枚舉?!秺W》的對話給人的感覺和《伊》也不一樣,夸獎不再,更多像是奉承,辱罵不再,更多是挖苦。
      
      5,其他細節(jié)
      像雅典娜在兩部史詩中的性格似乎也很不同。神使由伊利斯變成了赫爾墨斯等等也都不那么連貫。
      
      
      
      綜上,我認為《奧》的作者不是荷馬,但很有可能是一個傾慕荷馬并試圖模仿荷馬的優(yōu)秀作家。
  •       《奧德賽》敘述了特洛伊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奧德賽歷經(jīng)十年的漂泊返回家鄉(xiāng)并殺戮了向他妻子求婚的人。從奧德修斯的講述中,讀到了他返鄉(xiāng)的艱辛和路途險惡。書中的第二主角應(yīng)該是雅典娜,她在這本書中出場次數(shù)較多。關(guān)于最后奧德修斯殺戮全部求婚者,以現(xiàn)在的觀念看來是不正義和不明智,雖然他們耗費奧德修斯的家產(chǎn),甚至有人暗中派人試圖暗殺奧德修斯的兒子,但有一部分人罪不至死,而且他們的親人也居住在奧德修斯統(tǒng)治的地方,奧德修斯將如何給他們的親人交代?或許奧德修斯是殘暴的,但這樣做也是神的意志,最后雅典娜出面調(diào)停,給人草草收尾的感覺。趙林先生認為,《奧德賽》中的異國情調(diào)和冒險經(jīng)歷是對古希臘人在愛琴海世界游歷探險事跡的浪漫化寫照。此譯本用的是六音步新詩體,行文風格和羅念生、王煥生翻譯的《伊利亞特》一致。封面是文藝女神雕像,封底是大理石群雕《拉奧孔》,襯頁是雅典娜雕像。
  •     卷一
      奧德修(奧德修斯)被女神卡呂普索困在島上(逼他成親)而波塞頓也由于奧德修弄瞎了他的兒子獨目巨人而不停地對他發(fā)怒。一日宙斯與雅典娜談到了奧德修,他們都希望讓奧德修回到家鄉(xiāng)。于是雅典娜來到伊大嘉島上,扮作達菲人的首領(lǐng)曼提來到奧德修家中,求婚子弟們正在享樂、耗費奧德修的家產(chǎn)。雅典娜和他苦悶的兒子帖雷馬科談話,暗示他奧德修會回來,激勵他趕走求婚子弟并去尋找父親。雅典娜飛走后,帖雷馬科認識到她是天神。帖雷馬科在激勵下,要求求婚子弟們離開,這使他們很驚訝。子弟們回家后,帖雷馬科回到房間,盤算著雅典娜給他計劃的旅程
      
      卷二
      帖雷馬科召集阿凱的貴族開會。在會上帖雷馬科與求婚子弟們爭辯,他們拒絕離開帖雷馬科的家。會議結(jié)束后,帖雷馬科開始準備遠行,他讓老奶媽尤呂克累發(fā)誓不讓母親知道這件事,在雅典娜的幫助下,他們打點好一切,并在她的陪伴下與伙伴們上路了
      
      卷三
      帖雷馬科在雅典娜的見一下去蒲羅尋找奈斯陀。奈斯陀跟他說了特洛伊戰(zhàn)爭之后的事情:宙斯與雅典娜使阿凱人互相爭吵。阿特留的兒子阿加曼農(nóng)和一部分人留了下來,奈斯陀和阿特留的另一個兒子曼涅勞離開了。埃吉斯陀在阿加曼農(nóng)回來之后將他殺死,勾引了他的妻子,統(tǒng)治了彌吉尼。而阿加曼農(nóng)之子奧瑞斯在第八年回來殺死了仇人。曼涅勞由于神的阻撓漂泊到埃及,賺了許多錢,也在此時回來了。奈斯陀讓帖雷馬科去找曼涅勞。后來,雅典娜讓奈斯陀認出了她,大家對她進行了兩次獻祭。之后,奈斯陀的兒子培西斯特拉陀與特雷馬克一同上路了。
      
      卷四
      帖雷馬科找到曼涅勞。曼涅勞的妻子宙斯之女赫連妮給他們喝了一種解憂的酒,講述了奧德修扮作乞丐進入特洛伊的故事。曼涅勞又說了木馬記的故事。第二天,曼涅勞告訴帖雷馬科自己被天神困在法羅島上,通過海中老人的女兒的幫助,扮作海報從而抓住了海中老人。海中老人告訴了他回鄉(xiāng)的方法和兄長的噩耗,告訴他奧德修被女神困在島上。最后曼涅勞給了帖雷馬科許多禮物。而此時在伊大嘉,求婚子弟們得知帖雷馬科出海,就設(shè)下埋伏,準備在帖雷馬科回來時將他殺死。帖雷馬科的母親潘奈洛佩十分擔憂,雅典娜扮作她的朋友來安慰了她。
      
      卷五
      宙斯與雅典娜對話后,派兒子赫爾墨去女神卡呂普索那里讓他放了奧德修斯??▍纹账麟m然愛奧德修,但還是放了他,何況奧德修還整天對著大??奁?。女神幫助他準備好東西,警告他前路危險。17天后,波塞頓見奧德修快要到陸地上,就興風作浪折磨他。伊諾憐憫奧德修,告訴奧德修擺脫風浪的方法。奧德修起初還懷疑伊諾要害他,但最后還是不得不用了她的方法,最后在雅典娜與河神的幫助下上了岸,走進樹林,誰在樹葉做的床鋪里。
      
      卷六
      雅典娜來到腓依基人的都城、國王阿吉諾的宮殿里,扮作阿吉諾女兒勞西嘉的朋友,讓她明早去河邊洗衣服,為結(jié)婚做準備。第二天,奧德修在河邊見到了勞西嘉和侍女們,勞西嘉讓他在河里洗了個澡,并告訴他如何去國王的宮殿。
      
      卷七
      奧德修在雅典娜的濃霧的幫助下進入了王宮,來到阿吉諾和他的妻子身邊,向他們講述了自己在海上的遭遇,阿吉諾承諾明天就派人將奧德修送回家鄉(xiāng)。
      
      卷八
      阿吉諾開會挑選了五十二個最好的槳手,并在宴會上找到奧德修,還找來了樂師諦摩多科,樂師長了奧德修的實際。阿吉諾發(fā)現(xiàn)奧德修聽得淚流滿面,就提出不再聽曲,而是進行各種競賽。奧德修在阿吉諾一個兒子的即將下,扔了一塊石餅,震驚了眾人。阿吉諾為了緩和氣氛,又找來諦摩多科延長,樂師歌唱了阿瑞與阿芙羅狄蒂在家又會,被她跛足的丈夫赫費斯特捉奸的故事。舞蹈表演過后,人們送了奧德修許多禮物。奧德修贊美了樂師,并讓他唱木馬計。阿吉諾發(fā)現(xiàn)奧德修又聽得流淚,就問他的名字和漫游的遭遇
      
      卷九
      奧德修述說自己一行人離開特洛伊后,到了吉康人的伊馬斯洛稱,屠殺居民,搶劫女人與財寶,但后來被增援的吉康人擊退,經(jīng)過漂流來到了吃蔞陀果的種族的地方,只要吃了蔞陀果就會不想離開,于是他們趕緊離開繼續(xù)航行,來到了獨目巨人居住的地方。一天奧德修帶了十二個人去看看獨目巨人是些什么人,結(jié)果他們被獨目巨人波呂菲謨關(guān)了起來。獨目巨人白天去放羊,早上完善各吃兩人。第二天,奧德修與四個同伴計劃好,削減了木棍準備刺瞎獨目巨人。奧德修先騙巨人自己叫“無人”,接著刺瞎了他。聞聲前來的巨人聽說是“無人”要殺他,就都離開了。奧德修和同伴們躲在羊肚子低下出了上凍,上了船準備離開,離開前奧德修告訴波呂菲謨自己的真名。波呂菲謨禱告他的父親波塞頓,請求懲罰奧德修。
      
      卷十
      奧德修一行人來到埃奧里島,見到島上的王埃奧洛,埃奧洛是群風的看守人,送了奧德修一個裝風的袋子。上路后,奧德修的同伴由于妒忌打開了袋子,船又被吹回了埃奧里島。但這次埃奧洛卻把他們作為壞東西趕走了。他們又來到萊斯特恭人的王安提法諦那里,安提法諦和巨大的萊斯特恭人屠殺蠶食奧德修的伙伴。于是他們又到了埃亞依島,島上的刻爾吉女神將他的幾個伙伴變成了豬,在赫爾墨的幫助下,奧德修破了女神的陰謀,并與之交歡。女神在他的請求下把豬變回人,但他們卻在那兒呆了一年。一年后,奧德修請求離開,女神告訴他他還要去塞拜稱找泰瑞西阿的鬼魂,并告訴他祭奠鬼魂和找到泰瑞西阿的方法。預(yù)言家泰瑞西阿能告訴他回鄉(xiāng)的路途。奧德修的同伴埃爾屏諾此時不小心從屋頂摔下來死了。
      
      卷十一
      刻爾吉把他們送離了島嶼,他們來到了目的地,按照刻爾吉吩咐的方式祭告鬼魂,并牽了一頭公羊(公羊的血要先給泰瑞西阿才能給其他鬼魂)。奧德修見到了埃爾屏諾,后者請求他對自己哀悼下葬。接著又見到了母親,然后就見到了泰瑞西阿,泰瑞西阿告訴他以后的路怎么走。之后奧德修與母親談話,其母告訴他家中境況和自己由于思念兒子而死。接著奧德修又見到了許多人,阿加曼農(nóng)也來了,訴說了自己的死因,并詢問兒子的情況。阿戲留也來了,抱怨寧愿做努力也比統(tǒng)帥群鬼好,并問了兒子的情況。埃加也來了,怒氣尚未平息。接著又見到了許多人。由于害怕神后波瑟豐妮還會派什么怪物來,奧德修就回到岸邊上了船。
      
      卷十二
      之后,他們回到埃亞依島,火葬了埃爾屏諾??虪柤嬖V奧德修他接下來幾天所要遇到的事情:預(yù)見賽侖鳥,六頭怪斯鳩利和吞吸海水的怪物卡呂布狄,接著回來到賽尼那吉島,不能殺那里太陽神的牛羊。刻爾吉送他們離開了,遇見了賽侖鳥時,奧德修用蠟把伙伴們的耳朵堵上,并把自己綁在桅桿上(賽侖鳥的歌聲能迷惑人,讓人不歸家),然后他們遇見了斯鳩利,被抓走了六個人,又躲過了卡呂布狄,來到太陽神的報道,尤呂洛科和其他船員都要求留下休息,于是他們逗留了一個月。一天,尤呂洛科又煽動大家宰了牛,奧德修發(fā)現(xiàn)時為時已晚。宙斯應(yīng)太陽神優(yōu)培里翁的要求,在他們出海后擊碎了航船。奧德修獨自一人在碎船上漂流,有經(jīng)過了卡呂布狄和斯鳩利,幸而沒有被發(fā)現(xiàn),漂流島了卡呂普索的奧鳩吉島上。
      
      卷十三
      阿吉諾聽完故事,又送了些禮,讓人送奧離開了,腓依基人把船??吭谝链蠹蔚囊粋€港口,將熟睡的奧德修放在沙灘上,將禮物放在樹蔭下,就回去了。波塞頓很生氣,經(jīng)宙斯同意后,將快回到家的船變成石頭,又要用大山把他們王城圍起來。阿吉諾趕忙讓人向波塞頓獻祭。奧德修醒后,認不得身在何處,雅典娜出現(xiàn)指明了他,并將禮物藏在山洞中,讓奧德修變老,使人認不出來,并告訴他派帖雷馬科出去其實是為了讓他贏得好名聲。
      
      卷十四
      變老的奧德修按雅典娜所說的找到了忠心的牧豬奴。牧豬奴把他當做外鄉(xiāng)的老頭好好招待,并告訴他自己多么懷念主人,還說了家中的近況。奧德修告訴他他的主人沒有死,并且很快就會回來,還編了個故事增加可信度。但牧豬奴卻堅信主人已死,況且以前也有人謊稱主人沒死來騙錢財。晚上,奧德修為了試探牧豬奴,又編了個故事,說自己冷,牧豬奴馬上把自己的外套給了他。
      
      卷十五
      雅典娜來到拉刻代蒙,催促帖雷馬科回家,并提醒他求婚子弟要殺他。于是,帖雷馬科和培西斯特拉陀就去向曼涅勞告別,曼涅勞送了他許多東西,將要離開時,一只鷹抓著一只鵝飛過(預(yù)示奧德修要復(fù)仇)。培西斯特拉陀到了蒲羅后,帖雷馬科就直接上船走了。預(yù)言者塞奧克呂曼諾為了逃避追殺也上了船。
      奧德修在莊園中又一次試探牧豬奴是否會留下自己,說自己要進城乞討,牧豬奴就要留住他,同時訴說了自己的精力。他原來是敘利亞島上兩個城的王的兒子,被女仆拐賣,流落到這里。
      帖雷馬科上了岸,又一只鷹抓著鴿子飛過,他讓塞奧克呂曼諾到他伙伴培萊奧家去住,自己來到了莊園里。
      
      卷十六
      帖雷馬科回來后見到了牧豬奴和奧德修,讓牧豬奴去城里告訴母親自己回來了。牧豬奴走后,雅典娜又把奧德修變回原樣,父子相見,激動萬分,并策劃了如何殺死求婚子弟。而此時,求婚子弟們也知道帖雷馬科回來了,安提諾建議再設(shè)計殺掉帖雷馬科,安菲諾謨認為要問問天神的意思,潘奈洛佩聽見后也出來指責安提諾,尤呂馬科也出來符合,但其實他也在策劃殺掉帖雷馬科。牧豬奴回來后,雅典娜又把奧德修變成了老人模樣。
      
      卷十七
      帖雷馬科讓牧豬奴把奧德修帶進稱,接著自己又回到宮中,見了母親,安慰了她,訴說了自己的經(jīng)歷。此時塞奧克呂曼諾也來了,向她預(yù)言按奧德修就在伊大嘉。此時,奧德修與牧豬奴正在趕往城中,被牧羊奴美闌修嘲笑。在宮外,奧德修看到了他的狗阿戈,阿戈看到了他卻無力走過去,二十年后第一次看到主人,便死去了。來到宮中后,帖雷馬科讓奧德修向求婚子弟們乞討,安提諾不但不施舍,還用凳子打了奧德修。潘奈洛佩在房中聽見他挨打,讓牧豬奴叫他進來,想聽他說說奧德修的消息。但奧德修說自己怕再次被求婚子弟們打,晚上再去。牧豬奴辦完事后就回到莊園去看守豬群了。
      
      卷十八
      這時來了一個乞丐,他被大家稱為“跑腿的”,他嫌奧德修妨礙了他乞討,要與奧德修打架,奧德修一拳把他耳下骨頭打碎,求婚子弟們也跟著起哄。這是,雅典娜控制潘奈洛佩來到求婚子弟面前,求婚子弟門為之發(fā)狂。潘奈洛佩說求婚者應(yīng)當送禮,于是收了很多禮品。入夜后,奧德修讓女奴門離開,一人看守燎炬。尤呂馬科嘲笑他,兩人起了爭執(zhí),此時帖雷馬科站出來要求子弟們回家,于是他們回家了。
      
      卷十九
      奧德修留在堂上與帖雷馬科商議怎樣殺死求婚子弟們,并按計劃拿走武器,只留下父子二人的武器。接著奧德修去與潘奈洛佩談話,奧德修又說了一遍自己的假身世。潘奈洛佩問了奧德修幾個問題來考驗他究竟是否人的奧德修,奧都答對了并告訴她她嗯嗯丈夫?qū)⒁貋?,但潘奈洛佩卻并不相信。奧德修讓尤呂克累給他洗腳,尤呂克累看到了奧德修叫上一條小時候打獵時被野豬咬出的傷疤,認出了奧德修,奧德修讓她不要告訴別人。潘奈洛佩又來找奧德修談話,說自己做過一個夢,夢見一只鷹殺死了所有的鵝,那只鷹還開口說自己是奧德修,但是潘奈洛佩依舊不相信丈夫會回來。同時,她準備辦一個競賽,能射穿十二把斧頭的人就能娶她。之后,潘奈洛佩便去睡覺了。
      
      卷二十
      第二天,牧牛奴、牧豬奴和牧羊奴都來了,牧羊奴又侮辱奧德修,牧牛奴很同情奧德修。求婚子弟們也來了,他們計劃殺掉帖雷馬科,可是上天的昭示貌似不利于他們的陰謀,于是只好放棄了。一個叫克提西伯的求婚子弟侮辱奧德修,塞奧克呂曼諾看出他們要遭殃,于是里考了這里。潘奈洛佩在外面聽到了這一切。
      
      卷二十一
      雅典娜控制著潘奈洛佩拿來斧頭和弓箭,讓求婚子弟們比賽。帖雷馬科先試了幾次,要證明自己,但都差一點點拉開弓,等到第四次嘗試時,奧德修示意他不要再試了。求婚子弟們也都拉不開。奧德修這時向牧豬奴和牧牛奴袒露了身份,要他們幫助自己。牧豬奴拿來弓箭,奧德修輕松地射穿了所有的斧頭,震驚了所有人。奧德修示意帖雷馬科,帖雷馬科拿了兵器,站到父親的身旁。
      
      卷二十二
      奧德修這時突然一箭射死了安提諾,接著與帖雷馬科開始了屠殺。但牧羊奴卻到了庫房中為求婚子弟們拿武器和防具,奧德修就派牧羊奴和牧豬奴去把牧羊奴吊起來。這時雅典娜出現(xiàn),激勵奧德修作戰(zhàn),并讓投槍都打不中他。奧德修、帖雷馬科和牧豬奴這樣殺死了所有子弟,在帖雷馬科的求情下饒了樂師菲彌奧和使者彌東。奧德修讓尤呂克累叫來那些曾與求婚子弟們私通過的女仆,先讓她們清理了現(xiàn)場,又將她們吊死。他們又把牧羊奴帶出了,砍下他的鼻子和耳朵,拔掉他的陰莖給狗吃,又把他的手足都砍斷。最后,奧德修讓尤呂克累去叫潘奈洛佩和侍女們,侍女們看到奧德修都激動地親吻他。
      
      卷二十三
      尤呂克累告訴潘奈洛佩奧德修回來了,潘奈洛佩卻難以相信,來到堂下見到奧德修感到十分遲疑。奧德修讓樂師奏樂,使人們誤以為潘奈洛佩結(jié)婚了,以此來封鎖殺人的消息。奧德修洗了個澡,恢復(fù)了天神般的體貌,潘奈洛佩假稱自己把奧德修的床放在房外,奧德修大怒,說了一堆關(guān)于那張床的細節(jié),于是潘奈洛佩真正相信了奧德修的身份。奧德修告訴她,泰瑞西阿讓他之后還要遠行,向波塞頓獻祭,再回到家,向全體天神獻百牛大祭,之后就能安享晚年。奧德修與潘奈洛佩一夜歡愉,又訴說了自己的經(jīng)歷。第二天,奧德修去莊園看父親,并囑咐潘奈洛佩不要見任何人。
      
      卷二十四
      求婚子弟們的鬼魂由赫爾墨領(lǐng)著到了陰間,看到了阿戲留和阿加曼農(nóng)。阿加曼農(nóng)很羨慕阿戲留可以戰(zhàn)死。阿加曼農(nóng)又問了求婚子弟們的死因,贊揚了潘奈洛佩的貞潔。
      奧德修來到父親拉埃提的身旁,先逗了一下父親,又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并說出許多憑證。全家人都非常開心。阿凱人這時聽說求婚子弟們都死了,就由安提諾的父親尤培塞領(lǐng)著來報仇。宙斯讓雅典娜去他們中間制造和平。雅典娜先讓拉埃提一矛打死了尤培塞,接著宙斯也出現(xiàn)了,一同制止了戰(zhàn)斗,雅典娜為雙方訂立了持久的盟約。
      
      
      楊憲益先生的譯本的譯名實在太BUG了。。。
  •      從故事情節(jié)上看 比伊利亞特大篇幅的戰(zhàn)爭場面更緊張 更刺激 吸引力強一個有意思的回返性的冒險故事。
       從民法角度看,俄底修斯早可以被宣告失蹤或死亡了。裴奈羅珮作為妻子守護,從時間、道德角度看,都已經(jīng)到責任了。她的舉動,人情層面來講,作法得到神和人的認可。她根本上還是受到感官制約,溫馨床弟溫暖夫婿重要并未拒絕求婚人的聚集。讓所有人聚集家,不作為,讓人感到很疑惑。此時不愿做的事,為何要做并持續(xù)?三年后可以接受,可以后再做。忒勒馬科斯,王者的后裔,脾性不像阿基琉斯,不像阿伽門農(nóng),卻正如海倫所講,像俄底修斯。謙虛,禮貌,儒雅,稍顯稚氣。
       古代人們的生活簡單,古老,守矩,敬神。神人結(jié)合留下人類痕跡,故事,人生經(jīng)歷。強者更受到神的眷顧和照料,同樣受到恨意的神的詛咒,強者生命受到神支配更多,經(jīng)歷、磨難、刺激挑戰(zhàn)、歡樂更多。
       山洞巨人歷險、海上受波塞冬支配漂流歷險、海島上和卡呂普索奇幻故事、地獄冒險追溯阿伽門農(nóng)阿基琉斯和其母親經(jīng)歷,父子夫妻老父子相認場面,大戰(zhàn)求婚者和補錄的阿基琉斯祭奠場景。凡人若經(jīng)歷一種,足以一生講述回憶了。如上過一次太空,得過獎杯,一兩支人口傳唱的歌曲。俄底修斯是受到神明眷顧的人。
       “歸鄉(xiāng)”,龐大的概念。古代流動性弱的地域,大陸同一國家、民族、語言認同性,和現(xiàn)代文化共融、共享的差異。人類的扁平化,自我保留保存。
  •     In the last 6 months I've been reading poems almost exclusively, although in itself it is probably not saying much. The slight fatigue is understandable after near 2,000 pages of In Search of Lost Time and 800+ pages of Underworld. Nevertheless I was going to read Ulysses next but it occurred to me maybe I should actually read Odyssey first. After some due diligence online I decided to read Lattimore's translation side by side with Fagles', that somehow rekindled my interests in poetry and translation.
      
      The apparent preference to Lattimore by the academia can be adequately summarized by what I found in a web post:
      
       "But, in my opinion, to whatever extent (Fagles) makes The Odyssey comfortable, he perforce conceals its true alienness. The Lattimore rendering, to my ear, is primitive, pagan, grand, hypnotic, and wild—as it should be."
      
       But a friend of mine pointed out that the “primitiveness” that purported by Lattimore was maybe itself an illusion, it gives you a false sense of satisfaction that you are reading the epic in Greek as Homer intended but it really is more of a mimic in English, which is deliberately twisted, awkward and worse, maybe totally unwarranted. He pointed me to an article on Carne-Ross that discusses at length a translator’s proper role, using Homer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sees the modern preference to scholarly accurate translations as a sign of declination of poetry and attributes it to the practical demands of high school classrooms. Lattimore then becomes the natural point of attack:
      
       “Carne-Ross thought Lattimore's dedication to literal, word-for-word accuracy—the very quality for which the translation is ordinarily praised—had produced a perverse and unreadable distortion of Homer. He was right. Lattimore's Iliad is tone-deaf and often unclear…”
      
       Now as a (unfortunately, linguistically-challenged) common reader I'm not sure I agree with the sentiment. I don't know if Lattimore's Odysseus is “unreadable”, I read it and enjoyed it. It's like someone (don't remember whom now) dismissed Carlos Kleiber as a “crowd-pleaser”. My reaction was well, I'm a face in the crowd and I'm pleased.
      
       The article observes that the poet-translator's inventions are not “l(fā)icenses, they are necessary freedom” and goes on to proclaim that a standard to be used to judge a translator should be
      
      
      “…not the schoolman’s literal linguistic equivalence, but a no less daunting standard: they must be ‘dictated by insight into the original.’ ”
      
       Now this “insight”, according to this article, is pretty much the poet-translator’s personal interpretation on the subject. The model poet-translators are Pope and Fitzgerald whose translations of Homers both, the article acknowledges, “deviate felicitously from the Greek.” Case in point: in Book XI when Odysseus visited the underworld, Fitzgerald wrote “Ajax, it was – the great shade burning still”, where Homer simply wrote “the spirit of Ajax.” This treatment is regarded as masterful as I quote in full below:
      
       Carne-Ross hears behind those words not Homer but Virgil who, centuries after Homer, had sent his own hero Aeneas to the underworld, where he encountered, uncomfortably, the spirit of his estranged lover Dido. Virgil describes her as ardentem et torva tuentem, “burning and glaring savagely.” A narrowly scholastic view of translation would castigate Fitzgerald’s Virgilian interpolation, but Carne-Ross’s justification is masterly:
      
       "Fitzgerald lets the Latin speak through the Greek because his vision is synoptic; he knows that the Odyssey is part of a larger whole in which the poems of Virgil and Milton and the other great poets of our tradition have a simultaneous existence (to borrow words from Eliot's “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 He does what Pope does when, translating the Iliad, he lets Milton’s “High on the throne of Royal State . . . Satan exalted sat” speak through his English Homer: “High in the midst the great Achilles stands,” “High o'er the Host, all terrible he stands.”
      
      Anachronism aside, I do applaud Carne-Ross' caliber of hearing Virgil in Homer that Fitzgerald so cleverly planted there. And I'm sure this hide-and-seek between two poet-translators were all jolly good fun too, but I also think it's safe to assume Homer probably didn't see this coming. Carne-Ross apparent thinks that if Homer were to be informed of this he would approve too. I agree that Odyssey is now “part of a larger whole”, but I suspect injecting Virgil into Homer is doing it backwards. It's probably true that when Virgil wrote “ardentem et torva tuentem” he was thinking of Homer, that vivid image of Ajax coming to Odysseus in his apparitional rage that must be burning like a pale fire (see it's actually not that difficult to do) inspired him. And it’s admirable that Fitzgerald identified this, made that connection, which warrants a footnote, but not in the text itself.
      
      Pound would probably, as I understand it, laugh off this idea of translator's insight. According to him there are but three types of poetry, Melopoeia, Phanopoeia and Logopoeia. Melopoeia “is practically impossible to transfer or translate”; Phanopoeia can “be translated almost, or wholly, intact”; and Logopoeia “does not translate”. Nevertheless I do agree a translator's insight is critical to the integrity of the translation, but it should be clearly indicated as such, when appropriate, to the extent possible. Instead, by directly inject his vision in the translation, especially by invoking images or metaphors not in the original text, the translator is making a definitive call as to what was in the author's mind. It's imprudent to say the least, and what's worse, it eliminates other legitimate interpretations, and as a result, deprived the readers their own chances of inspiration.
      
      Book XI to me is the most powerful part of the whole epic. Right off the bat, is the startling scene of an endless stream of dead coming out of the boundless darkness and flocking in to Odysseus' pyre, brides, unwedded youth, old men, sorrow-stricken girls, slaughtered soldiers. When I first read this, I instantly thought of the lines from “Wasteland”:
      
      Unreal City,
      Under the brown fog of a winter dawn,
      A crowd flowed over London Bridge, so many,
      I had not thought death had undone so many.
      
       These lines themselves, as Eliot properly indicated in a footnote, were drawn from Dante. I can see now that the resemblance between the Homer lines and the Eliot lines is probably superficial, but making that initial connection is itself a wonderful thing. I’m sure western literature is full of depiction of a silent march of an army of dead, maybe they all originated, in one form or another, from these Homer lines, or maybe these Homer lines were inspired by some even more ancient work. By translating the Homer lines accurately and truthfully, a translator leaves the, for lack of a better phrase, reference structure in the literature universe unaltered, and a reader can draw his own associations and inspirations. By injecting one’s own interpretation into the text, you gave the readers one version, a real gem maybe, but you rob them the world.
      
      And there is of course, Borges, who famously argued in "Pierre Menard, Author of the Quixote" that a word-for-word rewrite, the exact copy in Spanish that is, NOT a translation, of Don Quixote in 19th century would be a completely different book than Cervantes' original, because each of the same word was in 19th century then imbued with all the meanings in the past centuries after Cervantes' time. A fascinating proposition, which carries enormous implication especially for translation of ancient works. Fagles turned me off a bit on page 1, where he made Athena say of Odysseus, "The exile must return", where Lattimore simply wrote: "He must come back." Now, the return of the exile carries too onerous a religious connotation it just out of place here.
      
      
       I'm not calling Carne-Ross' critics on Lattimore elitism, but the reason he considers Fitzgerald’s translation superior does sound like an insider wink-wink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This could be a whole new topic, but I think all those 校簽 and 注疏 by Chinese poet-commentators contain endless variety of such scholarly battering – on any particular character of a poem, one commentator can make a dozen citations of similar uses or direct references from all over the place, just to make another commentator come in and say “that is just a 通假字 to another character, I can’t believe you didn’t pick that up you idiot.” It is surely fun to do and to read, but it’s not the systematic, institutionalized western literature criticism as we commonly know it.
      
  •      現(xiàn)在是2012年4月20日。北京天氣昏暗。窩在家中讀完《奧德修紀》。
      
       之前讀的時候,總感覺語言晦澀,沒有讀完。這一次倒是讀得還算順暢,一邊讀一邊勾勾畫畫,發(fā)現(xiàn)了不少有趣的事情。
      
       在奧德修的世界裏,天神與人類二元存在。天神在力量上處於絕對優(yōu)勢,並由此獲得道義上的統(tǒng)治地位。祭祀在奧德修的世界裏是一種決定生死的行為。天神據(jù)此判斷要賜予人類個體何種命運,其對人類命運路線圖的安排與控制猶如操控木偶一般,且喜怒無常。怒時讓奧德修在從特羅凱旋的歸途中十年漫漫飄泊。喜時又賜予其神力滅亡向潘奈洛佩求婚的阿凱貴族。人類儼然是奧倫波山棋局上的一枚小兵。但讓我不解的是,書中多處透露出天神在決定人類命運時的局限性。如獨目巨人向波塞頓祈禱時的坦言,“奧德修命中註定會回到他的故鄉(xiāng)伊大嘉”。天神究竟在何種程度上可以影響與改變一個個體的命運?天神彼此之間又能否相互影響命運?看似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天神,在奧德修的歸途中,又多次表現(xiàn)出某種認知的空白。且有幾回,竟敗在奧德修的計謀之下??梢哉f在某種程度上,為了推動奧德修靠近終點,荷馬讓天神的智慧與力量時強時弱,如若深究,就是一個邏輯上的前後悖論。讀完全書,我無法確定人類自由行為的界限在何處。
       天神世界的道德體系亦無法用人類的標準進行衡量?;蛘邷蚀_而言,無法用當今的文明去衡量傳說中的天神行為。性的混亂,子女對父母的背叛,殘暴的報復(fù),一系列的感官刺激卻是在我心中更進一步樹立起神的威嚴。除此之外,發(fā)現(xiàn)了奧德修剛愎自用與滿口謊言的非傳統(tǒng)英雄色彩。書中對前者無大力著墨,對後者卻隱含潛在的讚美。看來不僅僅是天神的道德,不同文明時期的人類道德確是大相庭徑。
      
  •     關(guān)于奧德賽第五卷到第十三卷,即奧德修斯離開特洛伊到回到家園之間的這段流浪情節(jié)的敘述方式,究竟是怎么樣的?希望大家指點迷津。
      個人覺得開頭的部分——赫爾墨斯轉(zhuǎn)達宙斯意旨要求卡呂普索釋放奧德修斯,奧德修斯在海上遇到風暴——是倒敘;
      然后中間奧德修斯自述經(jīng)歷的片段是插敘(插敘中的追敘)
      其余部分是順敘
      不知道這樣的看法對不對,請指教~~~
  •     今天是婦女節(jié),卻剛巧讀完一部男人的回鄉(xiāng)歷險記。為了應(yīng)節(jié),索性另辟蹊徑,聊聊荷馬時期女人的那些事兒。
      有人說《伊利昂紀》是寫給男人看的,《奧德修紀》是寫給女人看的,我看頗有道理?!秺W德修紀》里沒有《伊利昂紀》中的血淋淋的戰(zhàn)爭場面,也沒有對男人勇敢無畏的盡情謳歌,有的盡是奧德修回鄉(xiāng)途中的種種奇幻經(jīng)歷以及對作為奧德賽妻子的潘奈洛佩忠貞不二的贊美。荷馬史詩在希臘城邦時期地位崇高,不僅成為當時學(xué)術(shù)界考證研究的重點書目,更是念書孩子必須背誦的課本。這么看來,《伊利昂紀》所塑造的阿基琉斯是教男孩子勇于維護個人榮譽,而《奧德修紀》里的潘奈洛佩則是教女孩子要耐得寂寞守身如玉。荷馬時期是歷史從古代時期過渡到古典時期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里由于私有意識的萌發(fā),男人越來越看重女人的忠誠,因為他們必須確保在自己百年之后能將一生所聚斂的財產(chǎn)交托給自己真正的子女。所以很多社會學(xué)家認為,私有制正是女人痛苦歷史的一個開端。
      在《奧德修紀》中樹立了一個節(jié)婦的形象,其中對潘奈洛佩的贊美也多過批評,但是從書中的字里行間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女人在當時真實的社會地位。我們來看看潘奈洛佩,這位守活寡十余年的節(jié)婦,在外人和家人心里是怎樣的一個形象以及她遭受到了怎樣的對待。先說外人,當奧德修在一女神指點下來到陰間打聽回家方法的時候,他遇見了阿加曼農(nóng)。后者對他說:“不要知道什么就都告訴女人;因為女人總是不可信賴的?!焙苊黠@,他指的是潘奈洛佩。這段話說明了當時男性普遍對于女性的成見。當然,也許有人會說那位阿加曼農(nóng)是被老婆和其姘頭謀害而死的,他的話不能作數(shù),那我們再看看被潘奈洛佩一手帶大的兒子帖雷馬科。他曾數(shù)次粗魯打斷母親的講話,要求其回房。他對于貴族子弟求婚一事的態(tài)度更令人印象深刻-他心里埋怨其母遲遲不嫁,以致貴族不斷地消耗其財產(chǎn)。而潘奈洛佩的父母則希望她盡快改嫁,原因是他們又能收到一筆價值不菲的聘禮。再看看潘奈洛佩等候了十余年的奧德修。當他在外漂泊十數(shù)載之后重回家鄉(xiāng),竟然不直接去見他的妻子,甚至多方打聽確認其是否變節(jié),即便得知了妻子依然忠貞,他仍舊覺得其不可信賴,寧愿告知那個在他離鄉(xiāng)時還在牙牙學(xué)語的兒子,也不告訴這個為他守身如玉十數(shù)載的妻子,可見當時女性在男性心中的地位何其卑微和不堪。而反觀潘奈洛佩,她對于其夫其兒的行為并不以為然,甚至還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今天是婦女節(jié),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婦女節(jié),而荷馬的史詩形成于公元前九、十世紀。過了將近三十個世紀,女性地位雖然在逐步提高,但女性歧視問題至今還尚未完全解決,加之今天遇上婦女節(jié)這個當口,愈發(fā)令我感嘆。
      
      
      
      
      
  •     不知道是不是被現(xiàn)行的塑料味整的有點失去了各種感知,在看奧德修的時候,竟然會有一種所謂幼稚的感覺??偸菚羞z憾,不懂希臘文,不能讀到原汁原味的荷馬史詩,然而經(jīng)過翻譯的作品,總不免是二次創(chuàng)作,失去了原味。
      最近看到出版界和娛樂界的某結(jié)合,原配不像原味,接受了就是一輩子的事情。
      所以,不能讀到希臘文的是遺憾。
      最近看古希臘神話、傳說,最想說的是:我真佩服那時候的想象力,而且那時候的想象力是純潔的,不似現(xiàn)在這邊功利,不似現(xiàn)在這般擺在哪里,信不信由你,我反正信了。信錢。
      我們最愿意相信童話的,相信二十年后,依然堅貞的妻子,可真似乎對于奧德修來講,并不是同樣忠誠的對待。男權(quán)社會的話語文化,是隸屬于力量的?,F(xiàn)代社會是隸屬于權(quán)利和金錢的。
      
       2011年7月28日
  •     “無論荷馬與我們的相距多么遙遠,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進入他所描繪的生活。我們之所以能夠這樣進入,主要是因為,不管荷馬描繪的事件與我們多么疏隔,他相信他所說的并且嚴肅地說出他正加以描繪的東西,因此他從不夸大其辭,也從未失去分寸感。正因為如此,我們不必說阿基琉斯、赫克托爾、普里阿摩斯、奧德修斯這些特點鮮明又栩栩如生的卓越人物,也不必說赫克托爾的告別、普里阿摩斯的出使和奧德修斯的歸返等等諸多感人至深的場景,整部《伊利亞特》——《奧德賽》更是如此了——自然而然地與我們所有人密切相連,仿佛我們曾經(jīng)在諸神和英雄之中生活過,而且現(xiàn)在仍活在他們當中?!?/li>
  •     1good way to know what's going on 1184 BC in ancient greek lol
      2 good book to gain vocab.
      3 better than the lord of the rings
      
      4 部分暴力血腥場景會被很理所當然地夾雜在描寫里,想象能力過強者好自為之
  •     
      我想把《奧德修紀》看做一個想象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奧德修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他引領(lǐng)我們不斷的在他的想象力漫游。從史詩最為精彩的地方,第九卷開始,在阿爾基諾奧斯王的宮中,他聆聽荷馬似的行吟歌手歌唱奧德修流浪的故事后,他開始自己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自己虛構(gòu)自己, 和基科涅斯人的廝殺,忘憂花,獨眼巨人,基爾克,哈得斯的幽暗居所,塞壬們的歌聲,無人能安全逃脫的卡律布泰伊賀斯庫拉,卡呂普索……這一連串的神奇經(jīng)歷,以后他又不斷重復(fù)這些經(jīng)歷。
      史詩的敘述是以繆斯的名義發(fā)出的,這是屬于繆斯女神的歌。
      史詩的開頭即是一個尋找,尋找奧德修,帖雷馬科尋找一個可能的庇佑,而這個庇佑者只在可能性上存在。在盲人歌手費尼奧斯的特洛伊之歌中,悲慘的奧德修是不存在的,是不幸的亡故英雄。
      帖雷馬科尋找想象的可能的庇佑,在奈斯托和曼涅勞那里,我們有理由相信,兩位經(jīng)歷世事的長者為了安慰可憐的尋父者,或者說給他一個磨練的機會,不去說出最后的實情。
      非凡的荷馬懂得如何取悅?cè)?,他知道延宕,于是在他的制造中,奧德修啟程了,在神的允許下,在海上的大風暴中,漫漫回家了。
      于是奧德修真正上場了,奧德修(善于迷惑人的奧德修)這個陷入自身妄想中的角色,奧德修(憤怒的),這個返回故鄉(xiāng)的英雄,在整個史詩里都表現(xiàn)著自己的能力——虛構(gòu),這個虛構(gòu)是對古老的經(jīng)驗的贊揚,但是史詩把這些虛構(gòu)放在這樣一個似乎是“虛構(gòu)”的人物身上,使得冒險的現(xiàn)實和想象的神話里合二為一,模糊的集體無意識的經(jīng)驗是二者融合的根本。
      他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言說,就是自己的虛構(gòu),這是史詩的高潮,卷九,在這里,奧德修追憶自己的歷險,只有他自己知道的歷險,在他的敘述中,我們聽到了最刺激的啊,仿佛我們就是他,在他的冒險虛構(gòu)中,我們不自覺的認同,并認可了這個虛構(gòu)的存在。在第九卷中,妄想的奧德修甚至進入了冥府,和鬼魂對話,(哦,多么奇妙),見到了那么多的永遠不可見的英雄,我們也一樣似乎和死去的英雄們敘舊,以此滿足我們永恒的愁思,而那些冒險,更是我們想象獲得刺激的可能。而其中不可或缺的是祭祀,祭祀是一種溝通,我們看的見煙霧彌漫成的祖先和神的臉,我們可以冥思一切不可能。而神話里,這點是最不可以或缺的,這不僅僅是取悅神,更是取悅自己,給自己一個可能的向度。
      十二卷之后,奧德修回到了故鄉(xiāng),他又向牧豬奴講起了自己的經(jīng)歷,但我們知道,這里和以前的多么“相似”,扮成乞丐的奧德修多么能講故事,而之后他又對雅典娜,對自己的忠實女仆,他的老父親,他的妻子和兒子講著經(jīng)歷,在這些經(jīng)歷中,我們知道,彼此之間的差別有多大。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一場虛構(gòu),而且這些虛構(gòu)那么美好。
      而命運告訴我們,或者說奧德修告訴我們,他來了還要走,因為他還有更多的考驗,更艱苦的工作,泰瑞西阿的預(yù)言,他還要再游歷,而這種游歷我們可以說是沒有終點的,他的到來和他的離去一樣,都是行動著,都證明著:人的偉大在于他是橋而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出發(fā),虛構(gòu)是為了繼續(xù)虛構(gòu),繼續(xù)刺激和快樂。
      
      2010-11-18
      
      
  •     這是一個關(guān)于“旅程”的故事,終點是故國和家。
      
      故事的開篇就以簡約的語言勾勒出前因后果:
      這時其他躲過兇險的死亡的人們
      都已離開戰(zhàn)爭和大海,返抵家鄉(xiāng)
      唯有他一人深深懷念著歸程和妻子
      被高貴的神女卡呂普索,神女中的女神
      阻留在深邃的洞穴,一心要他做丈夫
      但歲月不斷流失,時限已經(jīng)來臨
      神明們終于決定讓他返回家鄉(xiāng)
      回到伊塔卡,只是他仍然難逃爭斗
      
      毫無疑問,奧德修斯在回家的旅程上,在廣闊的大海將身受無數(shù)的苦難,同伴將一個個離他而去。旅途的終點,他的宮殿內(nèi),是內(nèi)心深藏著難忍的無限凄慘,懷念他歸來的佩涅洛佩;和在昏暗廳堂里喧喧嚷嚷,認為佩涅洛佩的床第該由他來分享的高傲求婚人,這些糊涂人還不知道,待奧德修斯回來后,死亡的繩索將縛住他們每一個人:
      他這樣說,一面抽出青銅制造的、
      兩面有刃的鋒利佩劍,大喊一聲
      撲向奧德修斯,英雄奧德修斯
      同時射出箭矢,射中他胸部乳旁
      速飛的箭矢穿進肝臟,佩劍脫手
      掉落地面,他向前一頭撲向餐桌
      立即倒地,各種餐食和雙耳酒杯
      散落地上,他的前額撞向地面
      心中泛起悲傷,雙腳蹬向桌椅
      蹬得桌椅晃顫,昏暗罩上臉頰
      
      圖書館一樓的落地窗旁,西沉的太陽將金黃的投射在書架間、棕色的桌面上,背離光線一面的樹葉是漆黑死亡的顏色,如同奧德修斯滑行過的海面的顏色;空調(diào)吹著冷風,眼前的這一切將人拋入深秋,我一行一行地閱讀著《奧德賽》,這是盲詩人荷馬除《伊利亞特》之外的另一部傳世之作,它們的地位如此之崇高,與《圣經(jīng)》,莎士比亞的文學(xué)作品一起被列為西方文明的三大經(jīng)典之一。盡興之處,常有大聲朗讀的沖動。
      
      《奧德賽》如此之偉大,即使在王煥生翻譯過后,也能看出其經(jīng)過精雕細琢語言,行文邏輯之美感。
      
      人一生下來,便被判了死刑。生命向前走,只不過是離死亡更近了一步而已,就如同奧德賽趨近家鄉(xiāng)時,他也漸漸趨近死亡。但他還是堅定地往前走,并且歷經(jīng)、克服一路上的艱難險阻,即使明知在到達家鄉(xiāng)后,依然還要忍受求婚人的羞辱。
      
      上帝在創(chuàng)造每個人的同時,一定也給他的能力,才智設(shè)定了一個限制。在走向死亡的這段歷程中,堅定的人做的事情是,不斷突破上帝給他的那個限制,讓自己的生命具有更大的張力,更加豐滿,即使最后他還是要接受死亡的審判…
      
      活著,就是一種理由。
      
  •      手上有王煥生的譯本,本不打算買陳中梅的這個譯林“世界英雄史詩譯叢”本。
       但,一次在特價書店偶然翻到這本,打開一看,嚇了一跳。
       幾乎每一頁都有注釋,有些頁的注釋盡占了全頁高度的1/4~1/3。
       而且,注釋中除了名詞等常規(guī)注釋外,有大量的研究性注釋(就是提示讀者注意,某細節(jié)可能是具有某些含義;或者,某描寫在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值得注意)。想來是吸收了不少國外研究成果,故很有價值。于是半價拿下。
       又,以前耳聞陳中梅的譯本是散文體(也許我記錯了),但這個“世界英雄史詩譯叢”的版本卻是詩體。
       另,“世界英雄史詩譯叢”中同是陳中梅譯的《伊利亞特》注釋就簡單得多。
      
  •     英雄和人生,種種的情感交織。透視人性的偉岸力量與人生的細節(jié)。無處不是‘我來了’‘我來到世界上了’‘我要掙扎,我要奮斗,我要奪取屬于我的人生、幸福和財富?!?br />   然而并非是卑鄙的手段,卑鄙下流手段的人都已經(jīng)葬送了自己及自己本來珍貴的一生(那些求婚者,他們本是地方上杰出的人物,本可以也是英雄的產(chǎn)出,英雄的一生和光輝的一生。卻淪落到卑鄙的地步,后被人屠殺。)
      
      這是英雄的史詩。我覺得每個男子都應(yīng)該看。(你便清晰你人生的軌跡)
  •     
      
      關(guān)鍵詞:希臘神話 荷馬 希臘悲劇 奧的羞澀
      
      
      在希臘諸神中,有一個脾氣暴躁、動輒發(fā)怒的家伙——海神波塞冬——大地震憾者。
      在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曠日持久的特洛伊戰(zhàn)爭結(jié)束了,伊達卡國王奧德修斯率領(lǐng)他的船隊返鄉(xiāng)。
      途中,他們殺死了波塞冬之子——一個叫波呂菲漠的獨眼巨怪,引起海神的瘋狂報復(fù)。就在船隊快要接近伊達卡海岸之際,一陣地動山搖,巨大的海嘯把他們的船沖離海岸。于是,奧德修斯和他的同伴,在返鄉(xiāng)之路上還要注定漂泊十年。
      
      其實這件事明明是獨眼巨怪不夠仗義。奧德修斯一行人登島時饑渴難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享用了他放在山洞的羊奶和乳酪。
      結(jié)果這廝就耍流氓,堵住洞口不讓奧德修斯他們出去。出于無奈,奧德修斯只好用計弄瞎他的獨眼,讓部下攀附在公羊肚子上,這才勉強逃生。就這樣,獨眼怪還是吃了他們好幾個人。
      
      奧德修斯不向獨眼怪他爹--也就是海神波塞冬--討個說法,這已經(jīng)算夠給他們爺倆面子了,可波塞冬甚是無恥加混蛋,仗著自己是神袛欺負老實人,說奧德修斯虐待殘疾兒童,殘害他那近親交配的倒霉劣種怪胎兒,并且不分青紅皂白發(fā)動海嘯報復(fù)人家。還不讓人家分別經(jīng)年的老夫妻團聚,這簡直是蠻不講理啊!算什么狗屁神!
      
      奧德修斯在路上輾轉(zhuǎn)飄泊,歷盡了千辛萬苦,經(jīng)受住各種聲色誘惑,憑著他超人的智慧和對妻子、家人及人民忠貞無私的愛,并在一些善良女神們的協(xié)助下,最終戰(zhàn)勝了重重苦難重踏伊達卡的土地。
      
      后來奧德修斯和他的妻子共同治理著這片美麗的土地,和他們的子民一起幸福地生活了好些年。這是《奧德修紀》的故事...
      
      
      神犯下的罪卻要人來承擔,就是這樣荒唐的邏輯。用郭德綱老師的話講,你說這上哪兒講理去?
      能反抗神么?和神分庭抗禮把波呂菲漠告上法庭,讓眾神來裁決孰是孰非?
      奧德修斯號稱是最有智慧的人,亦不能和天爭。
      “在外漂泊二十年”——是神諭,是他的劫數(shù)。
      波呂菲漠事件只是偶然的因素,是加在他身上的以確保他的磨難的,他無法抗拒,只能通過自己的行動完成艱辛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屈不撓的精神感動了上天及諸神(當然,以女性居多),她們共同幫助他踏上返鄉(xiāng)之路。
      
      這個小故事經(jīng)由一個盲眼的、走哪都彈琴說唱的老頭,被演繹得繪聲繪色、活靈活現(xiàn)。
      它的寓意是這樣的——
      
      
      1.人在“神”面前無理可講。與其怨天尤人,莫如反省自身,團結(jié)周圍一切可團結(jié)的力量,通過自己的努力辟出途徑;
      2.上蒼肯眷顧意志堅定,有責任心和有愛心的人;
      3.人要“自助”、“互助”,而后才能“天助”;
      4.那些飽受苦難的人,他們有權(quán)享受幸福(大仲馬語)
      
      
      
      
      
      
      
      
  •     外出漂泊二十余載的奧德修斯終于歷盡艱辛回到了伊薩卡,卻已然不認得腳下即是故鄉(xiāng)的土地。最終在雅典娜的幫助下?lián)荛_迷霧,終于認清了自己的家鄉(xiāng)。他的回歸的意義何在?返家后,以年邁的乞丐形象返家的他只被親自喂養(yǎng)的狗阿耳戈斯認出。后來,老保姆通過他腿上野豬的獠牙傷疤認出了他;妻子則是用橄欖樹根婚床的秘密來將他考驗;與父親相認時,他列舉出許多種果樹才得以確認。傷疤、婚床、果樹,這些客觀的符號性事物放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才有了真正的意義。正如奧德修斯,只有當其回歸家鄉(xiāng),將自己置于“家”的背景下,才得以確認自己的身份,從而找到精神的寄托和生活的本源?!凹摇奔却碇鴲矍?、財產(chǎn)、親朋、土地,更是一個心靈的歸屬。奧德修斯的回家,使他生命的存在重新富有意義。
      這是一個關(guān)于“家”與“身份”的故事。每個人在生命中,必然都會有“回家”的這段歷程。每個人都是現(xiàn)實中的奧德修斯。所以,不僅像卡爾維諾所說,《奧德賽》中有許多個奧德賽,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都是一部現(xiàn)代版《奧德賽》的主角。
      連續(xù)讀完陳中梅版荷馬史詩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感到非常不錯。特別是書中,譯者對史詩進行了極為詳細的注解:不管是從荷馬的語言風格還是情節(jié)內(nèi)容。注釋之間相互關(guān)聯(lián),有助于理解和進一步研究。推薦此版本。
  •     我覺得楊憲益先生的《奧德修紀》是最好的中文譯本。序言里說道,“因為原文的音樂性和節(jié)奏在譯文中無法表達出來”,所以將這部史詩譯成散文體,保留其故事性。這無疑是十分明智的做法。因為詩體的翻譯顯然更為困難,如果缺乏韻律,再好的故事也會顯得生硬無味(王煥生版);而過于注重韻律,又容易顯出刻意為之的痕跡而失其自然,也會使故事的緊湊性降低(陳中梅版)。而《奧德修紀》的故事性顯然要大于其詩歌性。即使是散文體,譯者的中文水平也非常重要。作為老一輩的翻譯家,我認為楊憲益是可以信賴的。同樣的情形也適用于傅東華先生的《伊利亞特》。
      但是,這個譯本最大的缺點在于沒有注釋;對于我這個對古希臘神話只是一知半解的人來說,閱讀起來困難不小。書中的人名、地名很多來自獨創(chuàng),有些跟常規(guī)譯名相距甚遠。比如,阿喀琉斯要譯成“阿戲留”,海倫要譯作“赫連妮”……為什么不統(tǒng)一譯名呢?沒辦法。為了更好閱讀,我找來了人文版的《奧德賽》和《古希臘神話和傳說》,將主要譯名對比列出,以供參考。
      序言里已經(jīng)提過,在翻譯人名時一概去掉尾音“斯”,這種情形的譯名轉(zhuǎn)換就由讀者自己斟酌吧。
      
      楊譯 常規(guī)譯法
      人名
      奧德修 奧德修斯或俄底修斯
      帖雷馬科 特(忒)勒馬科斯
      潘奈洛佩 珀涅羅珀
      曼提 門托爾
      拉埃提 拉埃爾特斯或拉厄爾忒斯
      杜利奧 多利奧斯
      尤邁奧 歐邁奧斯
      
      阿加曼農(nóng) 阿伽門農(nóng)
      奧瑞斯提 俄(奧)瑞斯忒斯
      埃吉斯陀 埃癸斯托斯
      克呂坦尼斯特娜 克呂泰墨涅斯特拉
      阿吉諾 阿爾基諾奧斯
      瑙西卡婭 勞西嘉婭
      阿瑞提 阿瑞塔
      安提諾 安提諾奧斯
      尤呂馬科 歐律馬科斯
      
      曼涅勞 墨涅拉俄斯
      赫連妮 海倫
      奈斯陀 捏斯托爾
      阿戲留 阿喀琉斯
      埃亞 埃阿斯
      普利安 普里阿摩斯
      屠德奧 提丟斯
      狄奧禰底 狄奧墨得斯
      菲洛諦提 菲洛克特特斯
      德依佛伯 得伊福波斯
      屠羅 提羅
      沙蒙留 薩爾摩紐斯
      塞修 忒(提)修斯
      
      神袛名
      波塞頓 波塞冬
      阿波龍 阿波羅
      赫拉克雷 赫拉克勒斯
      赫菲斯特 赫淮斯托斯
      閌閬之子 克諾索斯之子,即宙斯
      阿芙洛狄諦 阿佛洛狄忒
      埃達 哈得斯
      波瑟豐妮 佩爾塞福涅
      繆剎 繆斯女神
      阿特密 阿爾特彌斯
      黎陀 勒托
      希累 赫拉
      卡呂蒲索 卡呂普索
      刻爾吉 喀耳刻
      塞侖鳥 塞壬
      
      地名
      伊大嘉 伊塔刻(卡)
      特羅 特洛亞(伊)
      奧侖波山 奧(俄)林波斯山
      蒲羅 皮洛斯
      彌吉尼 邁錫尼
      戲奧島 希奧斯島
      坦奈多 特涅多斯
      菲拉 斐賴
      麥西尼 墨涅塞
      瀛海 奧克阿諾斯,環(huán)地長河
      塞拜 忒(特)拜
      
      阿凱人 阿爾戈斯人或阿開亞人
      達腦人 達那奧斯人
      達菲人 塔福斯人
      腓依基人 費??怂谷嘶蚧窗⒖喨?br />   吉康人 基科涅斯人,色雷斯部落
      荊摩人 基莫里奧伊人
      摩彌東人 米爾彌東人
      嘉德謨?nèi)? 卡摩德斯人
      
      還有一些出現(xiàn)次數(shù)較少的,無法一一列出了。
      
  •     讀過《奧德賽》以后,奧德修斯這個人物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并不是他的聰明機智,反而是他的殘暴。奧德修斯的機智人所共知,史詩中的多處情節(jié)都反映出了這個人的“機敏”。不過,當奧德修斯重新踏上伊塔卡的土地之后,他個性中發(fā)揮最大影響的因素便不再是機智,而是殘暴(或者說決絕)。
      在回到伊塔卡之前,奧德修斯已經(jīng)知曉他的命運——他最終會返回家園除掉那些求婚者,他一到伊塔卡,智慧女神雅典娜又給他制定好了除掉求婚者的行動路線圖,如果把這比作一場戰(zhàn)爭的話,對奧德修斯來說,他手中已經(jīng)拿到了萬無一失的作戰(zhàn)方案,需要他做的,僅僅是去執(zhí)行。在執(zhí)行計劃中,并不需要太多的智慧,需要的是耐心和堅定。另一方面,盡管最終的大結(jié)局命中注定,但是計劃執(zhí)行的方式其實還是有一定彈性的,奧德修斯選擇的恰恰是以一種最決絕、最殘暴的方式來執(zhí)行雅典娜為他制定的作戰(zhàn)計劃。
      在他假扮乞丐回到家中之后,老奶媽歐律克勒亞在給他洗腳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他腿上的疤痕,認出他便是奧德修斯,這時奧德修斯對這位忠心耿耿的女仆發(fā)出了最嚴厲的警告:
      “但你要沉默,不可讓家里其他人知情。
      否則我要警告你依據(jù),它定會成現(xiàn)實。
      如果神明讓我制服了高傲的求婚人,
      盡管你是我的奶媽,但在我殺掉
      家里的其他女仆后,我也不會放過你?!?br />   能對一手帶大自己的老奶媽說出這樣殺氣騰騰的話,奧德修斯的內(nèi)心該是多么冷酷?
      如果說這是為了確保行動萬無一失、還情有可原的話,奧德修斯其后在家中大開殺戒的做法,就更加難以開脫了。那些求婚者一連三年在奧德修斯家混吃混喝固然傷天害理,可這一百零八位求婚者并非犯下了同樣大的罪惡。在奧德修斯殺死了為首的安提諾奧斯之后,另一位求婚者歐律馬科斯提出了一個看起來很公平的建議:
      “請寬恕其他屬民,
      我們會用自己土地的收入作賠償,
      按照在你的家宅耗費于吃喝的數(shù)目,
      各人分別賠償,送來二十頭牛的代價,
      將給你青銅和黃金,寬慰你的心靈”。
      奧德修斯這樣回答:
      “我不會讓我的這雙手停止殺戮,
      要知道求婚者償清自己的累累罪惡”。
      問題是,在奧德修斯的眼中,求婚者究竟犯下了怎樣的罪惡,非要以死償還不可呢?
      求婚者中有一位名叫勒奧得斯的,他在求婚過程中沒干過什么壞事,還經(jīng)常好言勸阻那些胡作非為的求婚者,當他哀求奧德修斯放過自己的時候,奧德修斯的回答暴露了他真實的想法:
      “你必然經(jīng)常在堂上向神明禱告作祈求,
      希望我不可能得到甜蜜的回返歸宿”
      在奧德修斯看來,這批人前來求婚這件事本身就其心可誅,是死罪一樁。然而,我們不要忘記,正是奧德修斯本人在出征特洛伊之前曾對佩涅洛佩說過,如果他長期未歸,佩涅洛佩在把兒子撫養(yǎng)成人之后可以改嫁。換言之,奧德修斯可以對妻子做出大度的姿態(tài),但是別人如果要把這種姿態(tài)當真,有了非分之想,那就屬于自找倒霉了。
      奧德修斯對屬于貴族階層的求婚者尚且如此對待,對家中那些不忠的奴仆就更不在話下了。且看奧德修斯是如何處置牧羊奴墨蘭透斯的:
      “用無情的銅器砍下他的雙耳和鼻梁,
      割下他的私處,扔給群狗當肉吃,
      又割下他的雙手和雙腿,難消心頭恨。”
      能做出這樣的事情,內(nèi)心該是何等殘酷?——不要忘了,罪魁禍首安提諾奧斯曾經(jīng)這樣威脅過那個二流子乞丐伊羅斯,奧提諾斯說到的事情、奧德修斯真真切切做到了。
      《奧德賽》的最后一幕相當奇特,那些被殺的求婚者的家屬聚集起來準備報復(fù)奧德修斯,這邊廂,拉埃爾特斯、奧德修斯、特勒馬科斯祖孫三代齊上陣要血戰(zhàn)到底。在此時刻,奧德修斯的腦子里絲毫沒有與對方和解的念頭,他想的完全是另外的東西,他這樣叮囑自己的兒子:
      “特勒馬科斯,你如今身臨重要的時刻,
      人們奮勇作戰(zhàn),爭取超群的榮譽,
      你切不可辱沒祖輩的榮耀”
      奧德修斯的心中只有榮耀,要不是神明出面干預(yù),“他們本會把敵人殺盡”。
      奧德修斯這種嗜血的殘暴說明了什么?說明他真正回歸了伊塔卡,他真正找回了自我?,F(xiàn)代讀者脆弱的神經(jīng)也許無法承受這樣一個事實:王者的威嚴與榮譽從來都是用鮮血掙來的。奧德修斯用他人的鮮血捍衛(wèi)了自己王者的尊嚴。不過,王者的尊嚴與榮譽又不能單靠鮮血來維系,它們要靠人們的語言來傳送。也許正因為如此,奧德修斯盡管大開殺戒,卻唯獨給一個歌人和一位傳令官留下了生路。
  •   每次考試之前都來這里看一遍。。。。。。
  •   此書毀三觀
  •   正在讀奧德賽
  •   因為陳中梅的譯本原文就是註釋版,他只是將註釋都翻譯出來了。
  •   啊啊啊,剛看完陳中梅翻譯的伊利亞特,我也想看奧德賽啊,無奈福田這邊的圖書館找不到,又不想單買一本奧德賽,咋整呢這下子?
    您在哪里買的半價?伊利亞特也有么?
  •   對了,另外,陳中梅確實也出非史詩版的,應(yīng)該是較早的作品吧,北京燕山等出版社出過
  •   回樓上,在大學(xué)里的特價書店買的,你可以到當?shù)氐拇髮W(xué)去找找看?!兑晾麃喬亍泛汀秺W德賽》陳中梅譯本都有半價。個人建議《伊利亞特》可以看羅念生、王煥生的譯本。
  •   回樓上,謝謝告知!我周末去看看。王煥生的版本我好像翻過一下,感覺還是陳中梅的比較像是詩歌語言啊
  •   波塞冬....
  •   感謝lz
  •   我就想問問排版如何,會不會很小字很擠?
  •   譯文這個版本的字都比較小,但不影響閱讀
  •   謝謝~~
    不知道什么時候出伊利亞特~~~
  •   贊對照表一個,我看的是舊書攤淘的網(wǎng)格本,計劃看完后讀 尤利西斯,手頭有一部蕭乾的,回家有空再看看以前買的一套 金?譯的
  •   對照表很好,之前也讀過希臘神話故事,對特洛伊戰(zhàn)爭略有了解。似乎原書中有“阿特留”與“阿戲留”兩個名字,印象中兩者所指不一,“阿特留”才是通譯為“阿喀琉斯”,譬如卷二十四的開篇就提到“阿加曼農(nóng)”是“阿特留之子”。
  •   回樓上:阿特留 通譯 阿特柔斯。
  •   楊老的文筆非常好,這本比我讀過的同書其他中、英譯本都令我感動。
  •   不知道為何要獨創(chuàng)名字,讓讀者讀起來不方便。
  •   不按照通常譯名而獨創(chuàng),實在扯淡。
  •   分享是一種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謝謝樓主
  •   這本——就是陳忠梅先生譯的版本——有非常詳細的注釋的。
  •   王煥生的譯本確實有問題。因為強譯為詩歌體,許多地方根本不符合中文習慣,讀著太別扭了。
  •   多謝子覺,有了譯名對照讀起來就方便多了
  •   有些小錯誤
    閌閬之子 克諾索斯之子,即宙斯
    Zeus是Cronus之子,一般翻譯成克洛諾斯,克諾索斯一般是指克里特島(Crete)的王城Knossos。
    我認為如果真的想看有關(guān)古希臘方面的書的話,譯名還是統(tǒng)一為英文的比較容易對應(yīng)起來。
    另外說一句,不覺得楊憲益的翻譯有多好。
  •   我只讀過這個版本的,覺得挺好的.就如樓主說的,要是使用常規(guī)譯名就更好了.
  •   看的是王煥生的譯本,感覺的確少了點作為詩的美感。
  •   謝謝樓主勞心整理。
  •   感謝樓主整理
  •   多謝樓主費心
  •   看到LZ注銷了,好傷心,想關(guān)注來著
  •   感謝樓主整理!
  •   赫赫 所以但丁在神曲里把奧德修斯貶下了地獄。
  •    奧德修斯在荷馬那里絕不算殘暴,論殘暴他如何不能跟阿基琉斯等人比,荷馬的諸英雄無不殘暴。足智多謀的確是奧德修斯最突出的特點,但足智多謀其實也就是狡詐詭譎,正如后世悲劇作家所詮釋的那樣。這在眾多純以身體力量著稱的英雄中確實是獨具一格的。所以奧德修斯與其說是英雄,不如說是第一個反英雄,因此荷馬時代真正的英雄埃阿斯在地獄里不愿和他說話。可以說奧德修斯的出現(xiàn)預(yù)示英雄時代的終結(jié),從此希臘可以說The difference to me!
  •   所以奧德修斯與其說是英雄,不如說是第一個反英雄,因此荷馬時代真正的英雄埃阿斯在地獄里不愿和他說話。
    大埃阿斯和奧德修斯的交惡不是性格分歧,而是宿怨。阿基里斯死后,希臘群雄都希望得到阿基里斯的盔甲,于是展開比賽——大致是論功勛高低,主要競爭者就是奧德修斯和大埃阿斯,奧德修斯用智計說服眾人贏得盔甲,大埃阿斯羞憤自殺。
  •   這個我知道,荷馬有提到,索福克勒斯的《埃阿斯》講的就是這個事。但我的理解跟你不一樣。
  •   "所以奧德修斯與其說是英雄,不如說是第一個反英雄"
    這個說法很有意思,指向另外一種解讀視角。
    不過,我倒是覺得奧德修斯的回鄉(xiāng)同時是向英雄自我的回歸?!兑晾飦喬亍烽_篇就點明了主題:阿喀琉斯之怒。在《奧德賽》中,荷馬又告訴我們奧德修斯這個名字的含義就源于“憤怒”。與阿喀琉斯一樣,奧德修斯之怒與榮譽密切相關(guān),《奧德賽》中奧德修斯的每一次憤怒都是因為其榮譽和尊嚴受到冒犯。奧德修斯回到伊塔卡以后大開殺戒,展示了這種憤怒。正是通過憤怒與殺戮,奧德修斯最終找回了王者的尊嚴、恢復(fù)了國王、丈夫的身份。
  •   樓主
    你多想一步.
    他放過求婚者.
    求婚者們會放過他?
    他只有他和他兒子幾個人.(20 年了. 改變了一切)
    要不是設(shè)計.一口氣解決掉所有入侵者.
    他和兒子的下場也是一樣的.
    兩派之間沒有緩沖地.
    那里沒有執(zhí)法的中間人
  •   Colin說的反英雄可有文獻支持?奧德修斯確實不像一個埃阿斯或阿基里斯的英雄,但是否因此就能說他是反英雄呢?我覺得這個可能還不太好說。
  •   前面是偉大浪漫史詩般的歸家故事 后來就立刻宮斗斯巴達了 雖然他別無選擇 但是兇殘是真的 連女人都沒放過 雙重標準處處體現(xiàn) 所以天下的帝王一般黑 一將功成萬骨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