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的新世界

出版時間:2000-06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阿道斯?赫胥黎  譯者:孫法理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美妙的新世界》是A. 赫胥黎著名的幻想小說,含義深刻,耐人咀嚼,因此十分暢銷。它1932年出版,到1966年的34年間已經(jīng)出了哈珀版、新哈珀版、矮腳雞版、矮腳雞經(jīng)典版等57版,共275萬冊。(1966年至今33年再版情況未計,做翻一番的估計不會算過分。)
幻想小說是很新的文學樣式。據(jù)研究,最早的帶幻想意味的作品為古希臘撒莫薩塔的呂西安(Lucian of Samosata,約115—約200)的《真實歷史》(Veracious History) 。它的主角進了月亮和太陽,卷入了星球大戰(zhàn),情節(jié)有點像現(xiàn)代的科幻小說, 但有多少科學成分還很難說。17世紀法國的西哈諾·德·貝熱哈克(Cyrano de Bergerac, 1619—1655) 寫的《月亮列國趣史》(Histoire commique des etats et empires de la Lune, 1656)和《太陽列國趣史》(Histoire commique des etats et empires du Soleil, 1661) 從題材來看也近似幻想小說。開現(xiàn)代幻想小說先河的作家應(yīng)算是愛倫· 坡(Edgar Allan Poe, 1804—1849)。他的《卷入大漩渦》(A Descent Into the Maelstrom, 1842) 寫一對弟兄駕船誤入了大西洋東北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個大漩渦,哥哥被嚇得神經(jīng)失常淹死,弟弟依靠一個圓桶死里逃生,被救出來后頭發(fā)全白了,連整個表情都變了。小說對那險惡的風濤刻畫得聲勢煊赫,細致入微,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據(jù)說其中的描寫竟被收入了大英百科全書的大漩渦(Maelstrom)詞條,應(yīng)該算是很成功的作品了。典型的長篇科幻小說最早出于法國的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 1828—1905)筆下。他的《氣球上的五星期》(1863)、《地心旅行記》(1869)、《海底兩萬里》(1869)和《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1873)都是很有名的,最后兩本在我國更是膾炙人口。本世紀是科幻小說蓬勃發(fā)展的時代,名作和名家輩出,現(xiàn)在在美國主流派的四大科幻小說家瑞·布拉德貝雷、愛薩克·阿西莫夫、亞瑟·克拉克和羅伯特·海奈因等人的影響都很大。從科幻小說還派生出了科幻電影和科幻電視,讀者和觀眾人數(shù)眾多,包括了大量的少年和兒童,對于普及科學知識、擴展科學思維、開拓幻想視野、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力作用之深遠現(xiàn)在還很難估計?!睹烂畹男率澜纭肥潜臼兰o影響很大的科幻小說之一,但它的影響恐怕主要還在人文思想而不在科技方面。
本書的作者A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 1894—1963)是著名的生物學家T.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 1825—1895)之孫,和著名的詩人M.阿諾德(Matthew Arnold, 1822—1888)也有血緣關(guān)系。少時就讀于伊頓公學,后畢業(yè)于牛津大學的巴利俄爾學院。曾想做醫(yī)生,卻因為視力障礙改變初衷,從事了文學。他的著名作品有長篇小說:《鉻黃》(1921)、《男女滑稽圓舞》(1923)、《光禿禿的樹葉》(1925)、《點對點》(1923)、《瞎了眼睛在噶扎》(1936)、《幾個夏季之后》(1939)、《時間須靜止》(1944)、《天才與女神》(1955)、《島》(1962)等,還有短篇小說集、詩歌、散文和戲劇。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知覺之門》,描寫了他自己使用迷幻藥的體會,看來他對“唆麻”之類的問題頗有研究。他還編輯過一個關(guān)于印度教哲學和神秘主義的集子。而他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就是《美妙的新世界》,這本科幻小說為他贏得了巨大的世界聲譽。
這本書的名字意味深長。它來自莎士比亞的傳奇劇《暴風雨》。在該劇第5幕第1場里,從小生長在荒島上,除了她父親從沒有見過人類的公主米蘭達突然看見了一大群從海難中生還的人,不禁興奮得大叫:“神奇呀,這里有多少好看的人!人類是多么美麗!啊,美妙的新世界,有這么出色的人物?!痹谶@里,莎士比亞通過她的嘴贊揚了人類,說人類是美麗的、出色的,令人見了不禁驚嘆。但赫胥黎用這句話作書名,卻有不同的意味。他筆下的新世界盡管物質(zhì)產(chǎn)品極大豐富,人們除了上班便是玩樂,所呈現(xiàn)的圖景卻遠遠不算美妙。
本書初版于1932年,15年后,即二戰(zhàn)后的1947年作者為本書補寫了序言,提出了他寫作本書的思路。
他說:“原子能的釋放雖標志著人類歷史上一次了不起的革命,卻不是影響最深遠的終極革命”;“真正革命性的革命不應(yīng)該在外部世界進行,而應(yīng)該在人類的靈魂和體質(zhì)上進行?!?br />他的書所描寫的就是這樣“在人類的靈魂和體質(zhì)上進行”的革命。在書中的新世界里,這場革命主要在五個方面進行:
1、取消胎生,人工生殖,從中劃分種姓:采用生物化學方法把人從遺傳上、胚胎發(fā)育過程中進行培養(yǎng),劃分出α、β、γ、δ、ε5個大的“種姓”。(α、β、γ、δ、ε是希臘字母:依次音譯為阿爾法、比塔、伽瑪、德爾塔、愛撲塞隆,大體相當于英語的A,B,C,D,E)。阿爾法最高,比塔次之,依次下降,至愛撲塞隆最低。每個種姓又分加和減。如阿爾法加,阿爾法減(甚至阿爾法雙加),比塔加、愛撲塞隆減等,這樣就把社會分成了10多個種姓。
為了工作需要,在胚胎期就進行培養(yǎng)和刺激,使胚胎具有不同的特性,預定了那人未來的命運。如有的適宜到熱帶高溫下去煉鋼,有的適宜到太空去修理宇宙飛船;有的適宜做社會領(lǐng)袖,有的則適宜掏陰溝。
阿爾法和比塔是高種姓,伽瑪、德爾塔和愛撲塞隆是低種姓。高種姓的人從事管理和技術(shù)工作,低種姓的人做簡單勞動。高種姓的人聰明,漂亮,高傲,心腸硬;低種姓的人只會執(zhí)行較簡單的任務(wù),渾渾噩噩地過日子。他們大量繁殖,一個受精卵可以培養(yǎng)出幾十個多生子,從個頭到長相都一樣,都帶種姓特點。
不同種姓的人待遇很不相同。低種姓的人全都住大營房,各有顏色不同的制服作為標志;高種姓的人則住小住宅。社會是以無數(shù)的低種姓人為基礎(chǔ)的,高種姓人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
報紙是按種姓出版的,最高種姓的報紙每小時出一次;最低種姓的報紙使用單音節(jié)字。
這是出生前的階級劃分。區(qū)別是從胚胎期就培養(yǎng)的。
2、潛意識教育:分兩種,一是睡眠教育;一是條件反射刺激,都從幼兒時期進行。使人從小安于自己的地位。
睡眠教育在兒童入睡后進行。比如比塔兒童在睡眠中聽見的教育是:我以我是個比塔而高興,阿爾法太辛苦,而伽瑪、德爾塔和愛撲塞隆又太可憐。
條件反射刺激培養(yǎng)人的愛與憎,比如用噪聲和電擊讓兒童永遠害怕和憎惡花朵與書籍。因為喜歡花朵會造成喜歡大自然,而大自然是不收費的,會影響社會消費;喜歡書籍不但會浪費時間,而且會導致錯誤思想。
睡眠教育和條件反射的培養(yǎng)方式都很簡單,反復又反復,一個道理或一種刺激在幾年之內(nèi)重復一兩萬次到六七萬次,形成一輩子也無法逆轉(zhuǎn)的心理定勢。
“新世界”相信一種理論:“道德教育都是不能訴諸理智的?!币虼硕荚谙乱庾R里進行。
3、滿足欲望:不但滿足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欲望,而且滿足玩耍的欲望,包括看感官電影、聽色唆風音樂、旅游、游戲和無限制的性生活。每個女性和男性彼此相屬,可以自由享有彼此的肉體,但反對固定關(guān)系。提倡避孕,懷孕后立即人工流產(chǎn)。因此“父親”和“母親”都成為猥褻的字眼,人們聽了會非常難為情。家庭被描寫為骯臟的兔子窩,發(fā)著惡臭。一切欲望都給予滿足,不讓產(chǎn)生激動,據(jù)說人沒有激動社會也就不會動蕩。
4、割斷過去:關(guān)閉了博物館,炸毀了一切紀念性的建筑,查禁了福帝紀元150年(換算起來應(yīng)該是公元2058年)以前的一切書籍??偨y(tǒng)在報告里把從古代埃及、兩河流域、希臘,直到莎士比亞、肖伯納的全部人類文化都“撣掉”了;把從古以來激勵人類向上的愛情、親情、友情、人情一概“撣掉”了,因為它們能夠使人產(chǎn)生激動和不滿,危害社會穩(wěn)定。
這樣,每個人生活里的一切都由上面賜予,大家都滿足現(xiàn)狀,感謝福帝。
總統(tǒng)告誡人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社會是經(jīng)過9年戰(zhàn)爭的大屠殺和大英博物館對知識分子的大毒殺才取得了今天的局面的??偨y(tǒng)的結(jié)論是:“幸福與德行的訣竅是愛好你非干不可的工作?!?br />5、唆麻:這是一種最甜蜜的幸福劑,也是最溫柔的鎮(zhèn)壓劑。情緒不佳,吞唆麻;煩惱得厲害,多服唆麻,進入唆麻假日;社會動亂,有唆麻槍,無論怎么亂,噴上一劑,暴亂者就睡著了,醒來就搗不了亂了。有了唆麻什么騷亂都可以迎刃而解。新世界的總統(tǒng)說:“沒有眼淚的基督教——唆麻就是這種東西?!?br />有了這5條措施,社會就穩(wěn)定了,人生就美妙了。主張出世的佛家的生、老、病、死,諸般煩惱,一律消滅;主張入世的儒家的“天下為公”、“皆有所養(yǎng)”一律辦到;柏拉圖的理想國主張趕出詩人,老子的郅至之邦主張“絕圣棄智”,這里也都做到;莫爾的烏托邦反對奢侈,而且有奴隸,這兒卻大力提倡消費,只有各守本分的幸福的人;F.培根的《新大西洲》的科學預言:活體解剖、植物嫁接、人造馨香、電話、飛機、潛艇、視覺幻影在這里只是小菜一碟,不但實現(xiàn),而且大大超過;歐文的“新和諧村”里需要艱苦的勞動,這兒的勞動卻并不艱苦。所以“新世界”的總統(tǒng)自豪地說:“天地之間有一種連哲學家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過的存在,那就是我們這個現(xiàn)代的世界?!蹦憧此呛蔚鹊能P躇滿志!
看來,新世界所進行的這場最革命的革命,怕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人間的極樂世界吧?不過,讀了本書我們的印象卻遠遠不是這樣。
在這里的人讓我們感到陌生了,不可理解了,甚至厭惡了。
低種姓人幾十幾百人同一個面孔,同一套服裝,大多干同一個體力工種。下班之后就像蛆蟲一樣到處拱來拱去。正如總統(tǒng)所說,這些人是新世界社會冰山的水下部分,占了人口的絕大多數(shù),卻沒有任何社會地位。他們就是柏拉圖的理想國或莫爾的烏托邦里的奴隸,不過是優(yōu)秀的奴隸,最為馴服,永遠心滿意足,永遠不會反抗的奴隸。
那么高種姓的人怎么樣呢?他們的日子過得也并不美妙。
先看女人。
列寧娜是個比塔減,長得特別漂亮,在電梯里見到她的人都喜歡跟她打招呼,因為她跟他們都上過床。這在新世界雖是正?,F(xiàn)象,她卻借此陪高職位的人去這里旅游,那里度假。她愿意跟伯納去印第安保留地,除了真喜歡他,還因為他是阿爾法加,是少數(shù)幾個有資格去保留地的人之一。她去印第安村兩三天,唆麻假便度了18個小時,對于那兒其實所知很少。但回到倫敦后卻也成了名人,到處講演,得意非凡。她發(fā)現(xiàn)野蠻人愛上了她,立即脫衣服,要跟他上床,野蠻人卻嚇了一大跳,感到幻滅,憤怒,罵她是娼妓,婊子。野蠻人到隱居地不久,她得到了消息,便跟了去,弄得野蠻人在懺悔之中自殺死去。
在我們看來,她在工作以外不過是個交際花,淺薄、庸俗、空虛、無聊。
琳妲也是個比塔減,20多年前原是現(xiàn)在的孕育與條件設(shè)置中心主任的女朋友。那時兩人一起去印第安保留地旅游,她卻因外出遇見特大風暴,掉到山谷中,和男朋友失散,便留在了那里,過起原始的生活,生下了她與那男朋友的孩子。她除了會新世界的胎孕員工作,什么都不會。在印第安村受到了種種歧視。尤其是因為她堅持新世界的習慣,跟任何男人都上床,遭到婦女們的妒忌和仇恨,甚至毆打。20多年后她被伯納帶回了倫敦。在印第安保留地時她非常向往倫敦,來到倫敦后卻什么都不感興趣,一心只想度唆麻假。醫(yī)生滿足了她的要求,不斷供應(yīng)。野蠻人(她的兒子)擔心會影響她的健康,醫(yī)生卻不以為然,理由是她在唆麻假里的日月很長,比清醒時的壽命還長多了。唆麻的幻覺給了她充分的滿足(包括了跟情夫波培的性滿足),然后在昏沉里中了唆麻毒,死去了。
在我們看來,她的生活比列寧娜更庸俗、空虛甚至可恥。
這就是新世界里的婦女的典型人物,其他婦女也大體類似。
現(xiàn)在來看男人。
伯納是阿爾法加,最優(yōu)秀的品種,睡眠教育專家,業(yè)務(wù)挺棒。大約因為在胚胎期受到了酒精刺激,比他同種姓的阿爾法人個子小了一些,長相也差了一些,因此感到自己被看做局外人,便也以局
外人自居,心懷不滿;同時渴望著自由, 不愿成為集體的一部分。他到了印第安保留地,抓住了他上司的把柄,把野蠻人母子弄到了倫敦,斗垮了上司,取得了勝利,成了社會名人。他便從此得意揚揚,覺得自己偉大,到處出頭露面,以要人自居,順便也占點便宜。他得意時好吹牛,失意時卻懊悔,自怨自艾。野蠻人拒絕參加他的派對,他雖然接受了他的解釋,仍然心懷不滿,要想報復,原因是別的人他不敢報復,卻可以報復野蠻人。赫姆霍爾茲不計較他的糟糕表現(xiàn),他一面感謝,一面也心懷不滿,因為覺得赫姆霍爾茲居高臨下,傷了他的自尊心。他的朋友野蠻人干預唆麻問題,他怕?lián)上?躲到一旁,卻終于被算成肇事者。聽說要受到處分,他又急忙跪倒在地,痛哭流涕,把責任都推到朋友身上,乞求總統(tǒng)寬恕,卻仍然逃不掉被送到海島去的命運。
乍看去,他就是這么樣一個卑劣、自私,沒有骨氣,沒有是非,沒有人樣的家伙。可是這種評價可是委屈了他。這是他的條件設(shè)置和睡眠教育培養(yǎng)的結(jié)果。新世界有一條規(guī)定:“智力和工作是成年人,感情和欲望是孩子?!辈{身上所反映的正是這一條規(guī)定的成績。他的這些表現(xiàn)其實像個孩子。列寧娜和琳妲也都一樣。我們瞧不起她們其實也是委屈她們了。
只有赫姆霍爾茲似乎是個例外,他也許像伯納一樣在某個程序上出了問題,那條規(guī)定沒有起到足夠的作用,惹出了麻煩。赫姆霍爾茲也是阿爾法加,是情緒工程學院的講師,英俊漂亮,非常能干(缺點是“過分能干”),人緣很好,姑娘們都追求他。智力過高對于他所產(chǎn)生的影響跟生理缺陷對伯納·馬克思所產(chǎn)生的影響一樣,都是孤獨。他渴望自由,不想單純是社會的一部分;也渴望體會到真正的感情激動,從中吸取營養(yǎng),寫出真正的好作品來。他因為想教學生學會寫順口溜的訣竅,引用了自己的一首創(chuàng)作,卻被學生打了小報告,弄得很尷尬。他在唆麻事件里參加了打架,他激動,狂喜,高叫,“終于自由了”,“終于做了人了”。他也被趕到海島上去了。不過,他比伯納強多了,他沒有乞求憐憫,而是選擇到氣候最惡劣的地方去。這不是豪言壯語,而是在選擇自己“充軍”的地方,說不定要在那里過一輩子,真有幾分悲壯。但是在其他方面他仍舊是個循規(guī)蹈矩的人。實際上他這個特例就會在那海島上悄悄消失,不能夠撼動新世界的一分一毫。
這就是新世界的高種姓人。他(她)們個人品質(zhì)各有差異,命運卻都相同,在集權(quán)主義之下過著白領(lǐng)奴隸的日子——從靈魂到肉體都被命定了怎么過的白領(lǐng)奴隸。
新世界的口號是“社會、本分、穩(wěn)定”。為了社會的穩(wěn)定,人人要盡本分,其他的一律成了犧牲。傳統(tǒng)文化沒有了,書籍被限制了,科學被限制了,家庭沒有了,父母兄弟姐妹沒有了,愛情沒有了,親情沒有了,友情沒有了,人情沒有了,連花朵也沒有了,大自然也沒有了。人們除了上班就只知道吃喝玩樂,聽色唆風音樂,看感官電影,打電磁高爾夫,玩汪汪狗崽離心球,煩惱了就吞唆麻,高職位的男人帶著漂亮女人去旅游。社會、本分和穩(wěn)定霸占了人的一切,抹殺了人的一切。
難怪作者要在書前引用尼古拉斯·貝加葉夫那句話:“一個新的世紀也許可能開始,那時知識分子和有教養(yǎng)的階層會夢想著以種種方式逃避烏托邦,返回非烏托邦的社會——那兒并不那么‘完美’,卻更自由。”
面對這樣的實際我們還能說,“人類是多么美麗!啊,美妙的新世界,有這么出色的人物”嗎?
作者赫胥黎在序言里說,人們被給予了自由意志,不過是讓他們在混沌與瘋狂之間進行選擇罷了。這不僅是說的那個新世界,也是說的他當時的現(xiàn)實社會。
作者是把這書稱做寓言的。他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帶哲學意味的問題:一切物質(zhì)欲望都滿足之后人是否就幸福了?他在序言里指出了另外一條路:一個清醒的社會。他說:在那個社會里宗教是對于人類終極問題的自覺的、理性的追求,是對于遍及宇宙萬物的“道”、“理體”、高超的“神性”或是“梵天”的統(tǒng)攝全局的知識的追求。生活的壓倒的哲學應(yīng)該是一種高級的功利主義,其中最大快樂原則須從屬于終極目的原則。
他的這種“高級功利主義”的理想是否能夠解決問題還很難說,但是有一個道理卻不會錯:幸??偸桥c精神生活分不開的。物質(zhì)生活固然重要,但忽視了精神生活,忽視了人的高貴情操和品德的培養(yǎng),那個社會里的人絕不可能真正幸福。新世界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這在當前我國“錢越來越多,人越來越壞”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很值得讀者深思。
本書在當時是頗為前衛(wèi)的。它吸取了那時的許多新思想。較早的有達爾文的進化理論,物競天擇理論,遺傳學里的優(yōu)生學理論,劣生學(dysgenics)理論,生物化學里的許多設(shè)想;其后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潛意識理論;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理論;薩特的存在主義的存在荒謬和反理性的理論;凱因斯的社會總體消費與生產(chǎn)能力關(guān)系的理論。在寫作手法上常使用空間的閃回變換來表現(xiàn)幾個事件的同時發(fā)生。這種時空變換能夠創(chuàng)造出特殊的效果,但也容易讓人理不清頭緒。其中較為突出的是第三章里的后半部分。那里有三組人同時在不同地方活動:在一個地方總統(tǒng)在對學生們演說(其間還夾雜了幼兒園的同時活動);在另一個地方列寧娜在和范尼談話;在第三個地方亨利·福斯特在和條件預定室主任談話(被伯納偷聽到了)。敘述在三組人之間頻繁反復地閃回,有時一組只出現(xiàn)一兩句話。這樣的閃動,是很容易造成讀者的混亂的。為了理清頭緒,不使讀者迷惑,譯者將三組對話分行相隔,加以區(qū)別,敬請注意。
本書是把美國的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當做神來寫的,含有一些嘲弄的意味。不過,在美國,亨利·福特的故事確實有點像神話。一個農(nóng)村的孩子,16歲進城學手藝,后來竟然自己裝配了汽車,發(fā)展成了龐大的幾乎無所不包的汽車托拉斯,大大推動了美國的產(chǎn)業(yè)革命,改變了美國社會的結(jié)構(gòu),也的確很了不起。
1896年他試制出了他的第一部汽車,1908年他生產(chǎn)出了他的第一部T型汽車。1913年他對生產(chǎn)進行了準確細致的分工,建立了第一條汽車生產(chǎn)流水線,成功地組織了大規(guī)模生產(chǎn)。這種流水線起初只在一個廠里進行,后來便遍及于整個福特托拉斯在各地的大小工廠車間,其規(guī)模和效益之宏大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到了1927年,福特汽車托拉斯的鐵礦砂早上八點從外地進入工廠,28小時后便已變成汽車。1914年他建立了八小時工作制,把工人最低工資從每天二.三四元猛然提高到每天五元,超出了一倍。工時從每天九小時減少為每天八小時,建立了每日三班工作制。兩者都大大提高了工人積極性和工作效率。同時逐漸降低汽車售價,1927年從500多元降低到了290元,比六折還低。工人兩個月的最低工資就可以買一部福特汽車。這不但擴展了汽車市場,也為人類大大地造了福。他的T型車出產(chǎn)19年,共售出了1900萬輛,占全世界汽車產(chǎn)量的一半以上。T型車帶來了普通人生活的巨大變化。農(nóng)民不再與城市隔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隨之急劇發(fā)展。T型車成了社會經(jīng)濟的支柱,把美國變成了“車輪上的國家”。1863年福特離開農(nóng)村到底特律時,美國人八個人里有五個住在鄉(xiāng)下,到福特83歲去世時美國人八個人里有五個住在城里。對于這個變化,福特的汽車和流水線生產(chǎn)是有很大貢獻的。難怪在那時的美國人心里福特是個神話。也正因此,作者才把福特寫成救世主,把他的T型車出產(chǎn)的那年1908年定在了“福帝元年”,雖然對新世界人略帶了些諷刺意味。
寫小說,角色的姓和名原可以信手拈來,讀者一般也不會怎么注意。但本書作者使用姓名卻值得考究一番。他喜歡使用當時(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風云人物的姓和名。其中有美國總統(tǒng)、美國財閥,還有蘇聯(lián)、德國、意大利、土耳其等國的名人,還有古人。例如男主角叫伯納·馬克思,有了蕭伯納和馬克思兩人的名和姓(書里還有個醫(yī)生,也姓蕭)。有個技術(shù)員叫亨利·福斯特。亨利是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的名字;福斯特是那時美國共產(chǎn)黨中央的主席威廉·福斯特的姓。還有個角色叫埃澤爾,而埃澤爾是亨利·福特的兒子,也是當時福特公司的一種名牌車的名字。還有個角色叫本尼托·胡佛,他的姓胡佛與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赫伯特·胡佛相同;名字又與當時的意大利總理、法西斯頭子本尼托·墨索里尼相同。書里另有一個人又叫赫伯特·巴枯寧。赫伯特是上述美國總統(tǒng)胡佛的名字,巴枯寧又是俄國著名的無政府主義者米哈依爾·亞歷山大洛維奇·巴枯寧的姓。書里有三個女性分別叫列寧娜、薩柔季尼·恩格斯和伯麗·托洛茨基。而列寧、恩格斯和托洛茨基都是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領(lǐng)袖人物。還有兩個女性叫摩爾根娜·羅斯柴爾德和梅隆,而摩爾根(又譯摩根)、羅斯柴爾德和梅隆又是當時左右著美國經(jīng)濟命脈的三大財閥的姓。(還有一個著名的民族學家,原始社會史學家,也叫路易·亨利·摩爾根,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就曾大量參考過這個摩爾根的著作。)有些人的名字雖較隱蔽卻也可以看出是名人的姓或名。如:書中的總統(tǒng)叫穆斯塔法·蒙德,而當時土耳其的首任總統(tǒng)阿塔土爾其·凱末爾(又譯基馬爾)另有一個名字就叫穆斯塔法· 凱末爾。書里還有個婦女叫克拉拉·笛特仃,令人聯(lián)想到第二國際左派女領(lǐng)袖德國的克拉拉·蔡特金。(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的妻子也叫克拉拉。)還有些是歷史人物的名字,如書里的讓·雅克·哈比布拉的名字讓·雅克是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讓·雅克·盧梭的名字。而達爾文· 波拿巴特則是生物學家查爾士·達爾文的姓和拿破侖·波拿巴特的姓合成的。實際上這種與名人相同的姓名占了書中人物姓名的絕大部分,作者顯然是故意使用的。但從角色看,這些姓和名又并無影射或其他含義,所以譯者也就按照傳統(tǒng)譯法譯出,并沒有回避或隱諱,保留了原作行文上的這點俏皮。
阿·赫胥黎在本書出版后30年的1972年寫了一篇散文,頗有名氣,叫《重訪美妙的新世界》。內(nèi)容有好些與他1947年為本書寫的序言相同,如本書忽略了原子能,真正的革命是人的心智與體質(zhì)的革命,優(yōu)生學和劣生學,睡眠教育等。然后生發(fā)開去,談到了人類的前景,認為民族主義是20世紀全世界人類的宗教,無論你信仰什么,基督教也好,天主教也好,回教也好,佛教也好,儒家思想也好,民族主義都同樣促使你去殺人和被殺,而且在兩三百年內(nèi)還會如此。他還談到朝鮮戰(zhàn)爭,對中國對戰(zhàn)俘的“洗腦”感到驚訝;又花了大量篇幅談麻醉劑。全文較長,很大一部分又與本書關(guān)系不大,沒有譯出。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美妙的新世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5條)

 
 

  •      社會 本分 穩(wěn)定
      人的自由分為消極的自由和積極的自由。消極的自由是指自己想要做啥就能做啥,不被限制;而積極的自由指的是想要控制他人,讓別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這一對矛盾的自由也駁斥了人人都能完全自由的理想狀態(tài)。
      書最初的畫面是孵化與條件設(shè)置中心,給出的基調(diào)就是荒涼與蒼白?!肮と舜┑拇蠊邮前咨模稚洗鞯南鹉z手套死尸般煞白。光纖凍住了,凍死了,成了幽靈,只有在顯微鏡黃色的鏡頭下,才找到了某種豐腴的有生命的物質(zhì)。” 在這個世界里,沒有父母,沒有胎生,那些讓人痛苦讓人歡喜的羈絆被科技所斬斷,人們從受精卵開始就被規(guī)劃好了自己那穩(wěn)定的沒有波瀾與危害的人生。
      在新世界里,它的基石和目的就是穩(wěn)定。利用條件設(shè)置,讓人們安于現(xiàn)狀,消滅激情和人倫等一系列危害社會穩(wěn)定的因素。但是世事總有例外,就像很多物理題目一樣,開頭都要加以“在理想狀態(tài)下”,說明總是會有瑕疵的出現(xiàn),危害到社會的穩(wěn)定。
      書中的幾個主人公或多或少都偏離了穩(wěn)穩(wěn)的幸福,如列寧娜、伯納.馬克思、赫姆.霍爾茲。亦或是如主任般曾經(jīng)偏離過?;蛘吒纱嗑腿缌仗购鸵靶U人約翰般激烈。
      人人屬于彼此,從小玩性游戲的人們對身體的需要會立刻滿足。不拖延,不期待,也就沒了激情這類危險的東西。列寧娜曾經(jīng)因為不想和其他人一起而感到不安,覺得不正常,但是骨子里還是被教育成了一個“婊子”,愛慕野蠻人而得不到他的身體,在說出自己的愛,了解到約翰也是愛她時,忍不住的就開始寬衣解帶。而在那個想為她不利用科技而靠勇猛殺死一頭獅子的表示愛意的野蠻人心中,她是那么的有靈氣,宛如處女。矛盾激發(fā)出了悲劇。而她對于列寧娜的愛戀讓他在夜晚鞭笞著自己的肉體,被記著排成了電影公諸于眾。不理解的世人們對這種娛樂方式崇拜至極,圍觀黨們開始了追星。狂歡世界的唆麻讓約翰失去了貞操,讓他想不開,讓他離開了人世。
      沒錯,列寧娜只是個有”靈氣“的肉體,美味的羊排一樣。如果她”愛上“的是一個新世界的人,很簡單的就得到了,事后那輕易得到的”愛“也就會消散。
      伯納.馬克思因為某些條件的錯誤導致了自己的成長出現(xiàn)了些許偏差,長成了我們眼中較正常的人。會因為矮小被歧視,會因接觸到大人物們而沾沾自喜,會因野蠻人不合作導致的失誤而惶恐,會因怕被發(fā)配而瑟瑟發(fā)抖跪地求饒。他會孤獨,會排斥唆麻,約會時只想要聊聊而不是立馬就上床。雖然給出的形象不讓人討喜,但卻像是一個活生生的”正常人“。
      懷孕的琳坦遺落在了野蠻的地區(qū),發(fā)現(xiàn)世界完全的不同,衣服不是”越縫越窮“,不是人人都屬于彼此,沒有唆麻,沒有干凈的環(huán)境。在這個充滿”瘋病“的世界里,她的乳房開始下垂,她的皮膚開始松垮,她整個人開始新世界中沒有的衰老。她恐懼與自己生下來的東西,恐懼與母親與兒子這不能理解的關(guān)系。她在約翰親近她時會下意識的打他,但是,朝夕相處的關(guān)系也讓她產(chǎn)生了母性,最后又自發(fā)的摟住約翰,親吻他。直到她碰到了游玩的伯納和列寧娜,終于回到了新世界,她開始要把那些年錯過的唆麻補回來,在那幸福的世界里,慢慢的失去了生命。
      通過歷史的教訓構(gòu)建出來的新世界,不論其好壞,仍舊沒有達到理想狀態(tài),會引起小范圍的不穩(wěn)定。不知道它是會被漸漸改善,還是會被那些”被發(fā)配邊疆“追求自由的人們所推翻。
      
  •      你要舒服嗎?為了真與美過著艱辛的日子,正如現(xiàn)在或者未來我們即將體驗的生活狀態(tài)一樣,或者,為了快樂放棄上者,每個人屬于每個人,沒有家庭愛人等傳統(tǒng)道德的制約(比如社會性的性自由),不再思考哲學不再思想,取而代之的是快樂對生活的無限充斥,那么,你的選擇又是什么,在舒服和不快樂之間,(人們很容易做出自己的選擇)。而現(xiàn)在我們可以明白的看到這個世界正在往這個方向發(fā)展著,所以不得不說,阿道司.赫胥黎的預言正在實現(xiàn)之中,《美麗新世界》好像根本不是一個反烏托邦小說而是一個大眾的烏托邦,是《1984》之后的最終的世界,我都不想反對這個世界,從某種程度上這是一個更大的更好的由體制而不是個人決定的西比拉系統(tǒng),高超的優(yōu)生科技決定了整個社會的安定穩(wěn)定與............幸福(本質(zhì)上是快樂),人與人之間充滿友愛(同階級之間,不同階級間也沒有太大矛盾),所以,這更像人類的社會的最終形式,雖然美麗新世界是個非人世界,人不再有其作為個體的意義,但它卻仿佛根植在人性中,更像是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未來的一種期待,1984 形成源于權(quán)利,美麗新世界形成源于.........我們自己的愿望。問題來了,這到底是烏托邦,還是賽博朋克呢?
      
      
       里面的人認為它是烏托邦,外面的人,也許認為還是個烏托邦,也許不是(大概吧)。
  •     《美麗新世界》與《一九八四》、《我們》合稱“世界三大反烏托邦小說”?!胺礊跬邪睢边@種文學類型,尤其是作為科幻文學中的一種文學體裁和流派,利用虛擬的世界反映的是與理想社會相反的,一種極端惡劣的社會最終形態(tài)。烏托邦世界表面和諧穩(wěn)定,人們各司其職各有所用,可是實際上卻充斥著各種弊病,階級矛盾、資源緊缺、扼殺天性、藐視人權(quán),這些詬病讓人們看到一個絕望的烏托邦世界?!睹利愋率澜纭分攸c體現(xiàn)了人類科技的泛濫,卻掩飾不了虛弱空洞的精神世界。人性已經(jīng)喪失了原始的色彩,另類的民主服從著階級制度下的恐怖壓迫。
      烏托邦一詞是由托馬斯?摩爾《烏托邦》一書中所寫的完全理想的共和國“烏托邦”而來,指的是理想完美的境界,特別是用于表示法律、政府及社會情況。體現(xiàn)了社會平等主義者和和平主義者的觀點,為這個社會奮斗和生活還有工作,但是這個社會的一切丑惡現(xiàn)象都不復存在。有學者認為,摩爾提出這個說法是為了用這個理想的社會來諷刺當時的英格蘭社會。從詞源的角度看,烏托邦的一詞的英文是:otopia,在希臘語中的讀音則在“沒有的地方”和“好地方”混合不清,這也正是某種暗示:沒有真正完美的地方。
      縱觀烏托邦的起源與發(fā)展,摩爾這一觀點的提出跟柏拉圖的《理想國》有著相當深厚的關(guān)系?!独硐雵分饕窃谔接懻慰茖W,圍繞正義開展,他旨在建立一個理想的城市,司法理論是完美的,理想政體模式是依靠德行,建立在知識和真理上的貴族政體。其中《法律篇》提到“混合政體”,即君主制和民主制的混合,大多數(shù)國家是這兩種政體的不同程度的結(jié)合。而這個理論也被認為是近代分權(quán)式政府理論的先驅(qū)。柏拉圖的想法主要是源于他的知識體系,他認為知識不是感覺得來的,而是通過思考來達到知識體系的統(tǒng)一,“洞喻說”就體現(xiàn)了柏拉圖的政治理論的來源。后期空想社會主義的提出豐富了烏托邦的含義,也開展了一個新的分支——烏托邦的社會主義。流行于19世紀初的西歐,著名代表人物是歐文、圣西門和傅里葉,由于當時社會中資本主義的弊端尤為明顯,空想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批判則更為突出。由此可看出,烏托邦思想的承上啟下作用。
      可是新世界真的美麗嗎?
      作者奧爾德斯?赫胥黎是英格蘭作家,是著名的赫胥黎家族成員中最杰出之一,祖父著名生物學家是因捍衛(wèi)查爾斯?達爾文的進化論而有“達爾文的獵犬”之稱的托馬斯?亨利?赫胥黎。《美麗新世界》一書的書名源于莎士比亞的《暴風雨》:How beauteous mankind is! O brave new world,that has such people in it.諷刺了華美有秩序的新世界,可是科技的進步卻沒有帶動社會的總體精神的進步,反而讓社會文化倒退。在這個美麗的公元25世紀的新世界里,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是人們的神明。他的流水線生產(chǎn)線也為新世界創(chuàng)造了萌芽,就像造物主一樣。人們在繁育中心的瓶子里成熟和生長所有人出生之前就被歸為五大種姓,其下加正負等細分種姓。甚至用以暴力洗腦,以人工的方式導致腦性缺氧,把人們變成癡呆。這從本質(zhì)上就違背了人人生而平等,而種姓的劃分和種種社會制度的規(guī)定,嗦麻的使用和不負責任娛樂的性愛,統(tǒng)統(tǒng)可以看出人性的泯滅。人們是沒有性格的,在面對穩(wěn)定的社會面前,一切非分之想都是不允許的。階級制度下的社會的首要目的是:“共有、統(tǒng)一、安定”。
      階級制度下的社會,生物控制技術(shù),人已不能稱之為人,人類淪為壟斷基因公司和政治人物手中的玩偶。在這個分工明顯,階級劃分嚴重的社會中,讓我最感到恐怖的是,人們已經(jīng)喪失了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父親和母親是骯臟和隱晦的詞語。這也有例外,約翰長在野蠻的地區(qū)“馬爾佩斯”,他在沖擊的文化下成長,琳達的“文明社會”教育和印第安社會中的社會文化,被馬爾佩斯的人們歧視,被倫敦的人當做觀賞品。他篤信基督教和印第安教的混合宗教,《莎翁全集》對他影響深遠。在進入倫敦后因為不能為了人生的自由、為了解放城市人的自由而努力,也不愿意接受被實驗,離開倫敦到一處廢燈塔隱居,但仍擺脫不了被關(guān)注被觀賞的生活,最后絕望的自盡。
      尼爾?波茲曼說:“在《一九八四》中,人們對痛苦的恐懼所控制;《美麗新世界》中,人們則被對快樂的盲目追逐所控制。”每個社會都有不同的因素構(gòu)成,在中國,這種穩(wěn)定社會的因素大多體現(xiàn)在家庭,也是中國綿延不絕的傳統(tǒng),家文化。當今諸多問題也是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物質(zhì)和文化發(fā)展不均衡導致的。在《美麗新世界》里,社會著實是安定和統(tǒng)一的,人們不愁吃不愁穿,沒有戰(zhàn)爭和碰撞,一切是那么有序,即使痛苦也有嗦麻解千愁。這種世界里沒有小說、詩歌、愛情,沒有莎士比亞,正如總統(tǒng)穆斯塔法?蒙德所說,“我們所處的世界跟《奧賽羅》是完全不同的。要知道沒有鋼,你不可能造出汽車,同樣的道理,沒有社會的動蕩不安,你也就寫不出那樣的悲劇?!蔽膶W與藝術(shù)往往是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在一個沒有痛苦和沖突的世界里,文學藝術(shù)就變成了社會的膽囊,是苦澀的。奉信“精英治國”、“穩(wěn)定高于一切”,人們沒有思想,跟流水線上的生產(chǎn)出來的人偶完全沒有差別,人偶每天都覺得快樂,盲目服從已經(jīng)足夠。生活在美麗新世界中的人們都是活在被限定范圍內(nèi)的土地中,他們得到的快樂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可是若追尋更高的精神境界,他們的心是空的。被制造,無憂無慮的生活,安樂死亡,這看上去如此幸福,卻又如此不幸。這種只依附在大腦皮層中最膚淺的快樂,無法溫暖靈魂。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理性,思考和去捍衛(wèi)權(quán)力的力量。把人當做工具來使用,每一個人都是穩(wěn)定這個社會的極好的零部件,哪里需要哪里安,壞了就更換掉。國家機器運轉(zhuǎn)正常,被幸福的人們,遲早會被無情地丟入垃圾桶里,卻不覺悲哀。
      我在《南風窗》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對此我十分認同,所以在此摘錄:“從大歷史角度看,存在諸多阿喀琉斯之踵的威權(quán)的平均壽命要短于世襲王朝和獨裁政權(quán)。但這些年來,威權(quán)也一直在改變自身以適應(yīng)時代的大環(huán)境。全球化時代的威權(quán),不僅整體上學乖了,摩登起來了,善于標榜人權(quán)而不主動攻擊某些社會階層,其中一些國家還在不斷地給西方國家挑刺兒,制造威權(quán)復興的泡沫或假象。尤其是在有強人傳統(tǒng)的國家,威權(quán)正以世人對它的依賴和畏懼,沖淡那股固有的令人憎惡和反抗的氣味,這也向愛好自由民主的人們提出了新課題?!卑⒌浪竞芎玫亟沂玖送?quán)主義的自由,《美麗新世界》是一個政治寓言,而這個寓言切勿成真。而美麗的新世界,未必是烏托邦的形態(tài)。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裴多菲的話: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     很巧的是,剛看完這部作品沒幾天,雪國列車就上映了。這兩部作品的諸多相似之處,致使觀影進行到一半時,就可以猜到影片的結(jié)局了。但是因為是公映電影,結(jié)局必定不會如我期待的那樣演繹了。畢竟,主流媒體還是要照顧大多數(shù)群眾那幼稚的三觀的。
       政治,本人從不憚去談?wù)摰?。我一直覺得politics這個詞既然脫胎于polis,這么談?wù)撊绾稳ス芾硪粋€國家的話,那么應(yīng)該是每個公民都享有的一項最基本權(quán)利,只要你心懷善意。
       對于社會的革新方式,我一直總結(jié)不出使自己信服的說辭。我一直認為大多數(shù)的“革命”都是罪惡的,人們各懷鬼胎,或被人蠱惑,對社會進行一場大刀闊斧的劈砍,定然是無異于社會的革新的,所以像法國大革命那樣的暴民政治一直不是我所贊賞的方式。那么溫文爾雅的通過德先生和賽先生潛移默化地去改變一個社會的陳疾就是可行的嗎?有時候想想也值得商榷的。如果一個社會沉疴痼疾已深,那么這種溫藥是不可能起效的。反而像那種激情暴虐的愚民狂歡反而能起到大破大立的效果。只不過社會要經(jīng)歷一場徹如骨髓的陣痛。這是破,但是是否能立,這就要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承受能力和其民族底蘊的深厚程度了。
       最近還看了楊絳老師的洗澡,后半程真真是一場愚民的精神狂歡。那種被長期壓迫到變態(tài)的神經(jīng)得到舒緩以后,就會以最大的力量去反彈。曾經(jīng)高高在上的所有存在,可以任自己去凌辱踐踏。 實實地感受了一次曾經(jīng)千百次意淫的那種勝利。所以,我個人是痛恨這種疾風驟雨式的變革的,因為妖怪一下子放出來,一時半會就很難再收回去。以前有人奇怪為什么金庸關(guān)于mainland解放以后的各種讖語竟一一應(yīng)驗?金庸說,我看資治通鑒,中國的歷史就是每朝每代犯同樣的錯誤。人人都說以史為鑒,其實根本沒用,該犯的錯誤還是會犯,該殺的人還是會殺。
       看曉說的時候,高曉松說,中國的歷史其實沒有什么可借鑒的地方,中國歷史太長,中國的歷史什么方向都走過了,什么方向都有成功的,什么方向也都有失敗的。
       你的問題在于想得太多讀的太少。但是讀的太多,也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因為你知道了世間百態(tài),自然百態(tài)。你什么都見過了,每條路都見識過了,每條路上都有高歌的勝利者,也有垂頭的失敗者,每條道路也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不管是看哪一類作品,我們總是想從中找到點意義的。但是這部作品,我根本都找不到作者的傾向何在?此間,縈繞我耳際的一直是:這種社會形態(tài)又何嘗不可呢?那么作者到底是批判諷刺還是認同呢?我們?nèi)绾稳ケ鎰e在沒有參照的情況下,哪種形態(tài)是“對”的呢?
       本來想寫點俗的東西,畢竟從人性,自由意識,民主,專制,政治哲學這些關(guān)鍵詞入手的話,可以直如主題??墒悄切〇|西以前想太多了,也覺得即使寫出來自己也感覺索然無味了,然后就寫了這篇亂七八糟的東西,算是借此記下一些想梳理的小片段吧。
  •     
       阿斯道?赫胥黎筆下的美麗新世界是一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的世界,是一個“智力上和工作的時候是成年人,感情和欲望卻像嬰兒”的世界,是一個“每個人都很幸福,沒有人傷心、生氣,人人彼此相屬”的世界。
      
       這個世界的人未出生前就被劃分為“阿爾法(α)”、“貝塔(β)”、“伽瑪(γ)”、“德爾塔(δ)”、“厄普西隆(ε)”五種“種姓”或社會階層。其中阿爾法和貝塔為最高級,將來會成為領(lǐng)導和控制各個階層的大人物;伽馬相當于平民;德爾塔和愛普西隆最低賤,只能做普通的體力勞動且智力低下。
      
      這個世界不需要生育。通過人工體外培植、新巴普洛夫條件制約、催眠教育等科學方法,嚴格控制各階層人類的喜好,讓他們用最快樂的心情,去執(zhí)行自己被命定一生的消費模式、社會姓氏及工作崗位。
      
       這個世界免費發(fā)放一種稱作“唆麻”的精神麻醉藥物讓人們忘掉不愉快的事情,讓他們生活中的情感簡單化,盡一切可能保護不受情感的影響。
      
       毋庸置疑,這是一個快樂的社會,是人人向往的美麗新世界。
      
       然而,事物總有例外。智力過高的赫姆霍爾茨?華生與身體缺陷的伯納德?馬克思都感覺到了自己作為個體的存在,他們都對美麗新世界的生活存在著不滿,痛苦與孤獨如影隨形。他們吶喊“我寧可是我自己,討人嫌的自己,不要當別人,不管他們多么快活?!笨墒撬麄兊男枨蟮貌坏嚼斫?,被認為是極端的異類份子。
      
       直到青年約翰來到那個時代的最大政權(quán)“世界國”的重要城市倫敦,一切才開始變得有趣起來。
      
       約翰通過閱讀他唯一的一本書---《莎士比亞全集》改造了自己的價值觀,他對新世界感到強烈不滿,因為他們性欲極強、男女關(guān)系混亂、沒有想象力,卻有很強的種族歧視、討厭模樣難看的人、不要求自由、只做自己想要做卻在他看來十分無聊或不正義的事。與此同時,當?shù)厝艘惨驗榧s翰的思想和行為太過于異類而將其稱作“野蠻人”。
      
       約翰為了人生的自由、解放城市的人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得不到認可反而受盡白眼、譏笑,其中包括他認識的好友赫姆霍茲和列寧娜。最后約翰選擇了離開,找一個與社會隔離的地方安定下來,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意志和勞動生存下去,最終卻沒能如愿,跟隨而至的人們對他進行無窮無盡的騷擾和羞辱,直至他自殺身亡。
      
       這是一個以悲劇而結(jié)尾的故事。但是死去的約翰卻讓我們明白一件事:沒有人能剝奪你苦難的權(quán)利。
      
       在新世界,世界穩(wěn)定,人民幸福,他們要什么有什么。他們不會生病、不害怕死亡,他們對激情和衰老一無所知。沒有父親、母親,沒有妻子、孩子或愛人讓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他們接受條件設(shè)置,他們的行為舉止不得不按照設(shè)置來。倘若有問題,沒關(guān)系,他們還可以依靠唆麻幫忙。所以,他們不需要自由,不需要想象力,不需要藝術(shù)詩歌哲學等這些與情感有關(guān)的東西。
      
       可是幸福是什么?圣經(jīng)中說:“幸福,她所要求的訓練,將是折磨”。與受苦受難付出的高昂代價相比,實際的幸福往往顯得卑劣;穩(wěn)定當然不如動蕩來得熱鬧;知足常樂絕對不如與不幸做努力抗爭那么有魅力,也沒有抵抗誘惑,或抗拒被激情和懷疑毀滅那么引人入勝。幸福絕對不宏偉壯觀也不輕而易舉。但是,苦難卻可以加重幸福的厚度,眼淚卻可以增加幸福的價值,折磨卻可以體升幸福的等級。
      
       奧賽羅說:“要是每一次暴風雨之后,都有這樣和煦的陽光,那么盡管讓狂風肆意弟吹,把死亡都吹醒了吧!”
      
       所以,如同約翰一樣吶喊:“我不喜歡舒服的東西。我要詩歌,我要真正的危險,我要自由,我要善良,我要罪惡。我要衰老,丑陋和性無能的權(quán)利。要求生梅素、得癌癥的權(quán)利。要求食物匱乏的權(quán)利、令人討厭的權(quán)利,為明天擔驚受怕的權(quán)利,感染傷寒的權(quán)利,遭受種種無法言說的痛苦折磨的權(quán)利。我要求這一切?!?記住,沒有人可以剝奪你通過苦難體味幸福的權(quán)利。
      
  •     我理解的這本書的主題是未來我們?yōu)榱私鉀Q人的欲望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社會問題提出了兩個approach,一是通過早期設(shè)定限制人的認知和欲望,二是通過富足的物質(zhì)和精神享受來滿足人的欲望和解決人之間的矛盾。第一種方式的方法包括人工生殖,無家庭概念,種姓制度,睡眠教育。第二種方式包括完美運行的商品、娛樂供給鏈,健康保障制度,精神的藥物麻醉,性欲的完全滿足。但是這種未來社會構(gòu)思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這個社會是以人類有抵御各種災難和完全控制人的欲望的預設(shè)。文中說那個社會貶低科學,可是災難和一些問題是必須依靠科學才能解決的,完全沒有看到文中有應(yīng)對突發(fā)災難或者危機的備用方案,所以這是個難以維持下去的社會。人的欲望能被完全限制嗎?在當時的作者看來,每個人都可以想fuck誰,就fuck誰,大家都有各自的娛樂活動,不會抱怨,大家都健健康康、漂漂亮亮地活著,但真的到了那個時候,人的欲望說不定就變了,就會超過文中所滿足的欲望。不過文中所說的種姓制度的社會不公平性的安排,我比較認可。
  •      2503年,一個嬰兒養(yǎng)育室里。護士們在地板上擺了一堆圖書和鮮花,然后把一群長得一模一樣的、八個月大的嬰兒放到了地板上。嬰兒們看到圖書和鮮花,飛快地爬過去,拿起來玩耍。這時候,長官一聲令下,護士長啟動電路裝置,一時間,刺耳的警報響起,地板被通上了電,觸電的嬰兒們在痛苦中痙攣并尖叫不已。過了一會兒,護士長關(guān)上了電閘。   
        “這樣的試驗大約重復兩百次,”長官微笑著對參觀者說,“這些孩子們就會對圖書和花朵形成本能的憎恨,他們的條件反射就這樣被限定了?!?  
        “限定”大約是《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一書中最關(guān)鍵的指向。在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筆下的那個美好世界里,人從受精開始就被“限定”了。精子和卵子在試管里被調(diào)制好,不健康的胚胎被“限定”出局,健康胎兒在孵化器里長大。然后,從嬰兒養(yǎng)育室開始,孩子們一路被“限定”得厭惡書籍和自然,厭惡獨處,厭惡家庭,厭惡宗教和藝術(shù),同時被“限定”得熱愛集體,熱愛消費,熱愛濫交。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人被限定的方式都一樣。美好新世界里,人類被分成了五級:阿爾法(Alpha)、貝塔(Beta)、伽馬(Gamma)、德爾塔(Delta)以及埃普西隆(Epsilon)。阿爾法被限定得聰明漂亮,而埃普西隆以下的人不但被限定得矮小愚鈍,還批量生產(chǎn)。不過沒關(guān)系,雖然在那個世界里人有等級貴賤,但是他們都一樣幸福——因為無論哪個等級,其接受的“睡眠教育”都會告訴他,他所在的等級是最美好最幸運的。
        
        這樣的世界,有什么問題嗎?   
        美好新世界的首長穆斯塔法,問質(zhì)疑者“野人”約翰。   
        有什么人類跋山涉水追求了幾千年的東西,新世界里沒有呢?經(jīng)濟發(fā)展?新世界里如此富足,上至阿爾法下至埃普西隆,人們不愁吃穿。健康?生物學家們早就把人類限定得不再有疾病。青春?這里人們青春永駐,直到突然死亡。美女帥哥的青睞?這個更不用擔心,因為新世界里“人人彼此相屬”,濫交是最大的美德,你要是長期只跟一個美女上床,會成為該世界里駭人的丑聞。   
        不錯,這個世界里沒有藝術(shù)、詩歌、撕心裂肺的愛情,沒有畢加索或者莎士比亞,但是,當你每天都幸福得暈眩時,為什么還會需要畢加索或者莎士比亞?文學藝術(shù)往往是為了表達沖突,超越痛苦,那么,在一個沖突和痛苦根本不存在的世界里,文學藝術(shù)也就變成了社會的闌尾。更不要說“愛情”,那簡直是高速公路上突然蹦出來的一頭羚羊,如此危險,通通地,限定了之。
        
        所以,這樣的世界,還有什么問題嗎?   
        柏拉圖估計不會覺得有什么問題,因為新世界里政治家和科學家就是智慧非凡的哲學王。老子估計也不會覺得有什么問題,“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在這個桃花源里被充分實施。希特勒更是會欣喜若狂,因為將人類的未來當作一個巨大的生物工程來建設(shè),簡直是他的畢生追求。還有斯大林,蕩漾在新世界人們臉上的微笑,與沉浸在豐收喜悅里的新農(nóng)莊農(nóng)民如出一轍,而新世界的“睡眠教育”,簡直可以說是對蘇式灌輸教育赤裸裸的抄襲。所有那些信奉“精英治國”、信奉“穩(wěn)定高于一切”、信奉“老百姓無非就是關(guān)心吃飽穿暖”的人,都會是“美好新世界”的熱情粉絲。
        
        這個新世界如此美好,它只有一個小小的缺陷——在那里,幸福的人們?nèi)际恰氨恍腋!钡摹?  
        就是說,在那里,人們的幸福是政治家和科學家嘔心瀝血的科研成果,與每個個體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情感體驗能力、審美能力都毫無關(guān)系。 民眾只需像兒童那樣,系上圍兜,張口吞下哲學王或者先鋒隊一勺一勺送過來的食物,就乘坐直升電梯抵達了極樂世界。而精英們?yōu)榱嗣癖?,制作食物既考慮營養(yǎng),又考慮消化,可以說是殫精竭慮。有如此鞠躬盡瘁的統(tǒng)治者,民眾的個體自由意志完全是多此一舉。 如果說奧威爾的《一九八四》里,人們?yōu)槭プ杂啥纯啵敲春振憷璧摹睹利愋率澜纭防?,人們則為擺脫了自由的重負而狂喜。真的,如果政治家科學家給民眾帶來如此豐盛的快樂,民眾何必要自己去斗爭?就像如果你可以從父親那里繼承一大筆遺產(chǎn),何必要自己去辛苦掙錢?除非你認為得到的過程比得到本身更有意義。除非你不識抬舉地認為,通過個體努力去爭取幸福比“被幸?!备w現(xiàn)生命的價值。
        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在一切精英治國觀里讀到的是對生命的藐視。當統(tǒng)治者的恩賜被視為民眾幸福的源泉時,統(tǒng)治者越高大,民眾就越渺小。對有些人來說,幸福如此簡單,無非是對著送過來的湯勺不斷張嘴,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它如此復雜,需要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由于運氣和能力,也許耕耘未必能帶來收獲,但是恩賜來的幸福和捕獵來的痛苦之間,你選什么呢?在幸福藥丸嗦麻和跌宕起伏的莎士比亞之間,野人約翰選擇了莎士比亞。但是當然,對于美好新世界里的絕大多數(shù)人,這根本不是一個問題。他們從來沒有選擇的權(quán)利,無處不在的幸福不由分說,一把把他們給罩住,他們只能躺在幸福的牙縫里,被咀嚼,然后變成一堆殘渣,被氣勢磅礴地給吐出來。
      
      
      二○一四年一月
        
      
      
  •     此書沒讀完,看了看譯者感言和序言,故事內(nèi)容就知道的差不多了。小說中描述的未來世界是多么可怕??!難道這就是人們追求的烏托邦嗎?從書中出來后,我認為現(xiàn)在的這個世界還是比赫胥黎筆下的那個世界好多了,它至少有自由與文明。另外,這個赫胥黎不是跟從達爾文的博物學家赫胥黎,此赫胥黎是彼赫胥黎的孫子。個人評分3.2分
  •     新聞學原理講媒介四種理論,威權(quán)主義這部分的作業(yè)是書評,希望老師能給個好看的分數(shù)。
      
      邏輯不好,想到哪里是哪里,大致的架構(gòu)是威權(quán)主義理論的哲學依據(jù):
      1.人的性質(zhì):社會一員
      2.社會與國家的關(guān)系
      3.人與國家的關(guān)系
      4.基本哲學問題:真理與知識
      
      《美麗新世界》隨感
      
       有人說,《1984》和《美麗新世界》描繪的是兩個相反的未來,書中建構(gòu)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烏托邦,但若仔細想來,并非如此。向內(nèi)探尋,奧威爾和赫胥黎筆下的社會都由精英統(tǒng)治,即所謂的Authority,在高度的集權(quán)主義統(tǒng)治之下,異化的社會得以維持穩(wěn)定。前者運用的是鐵腕專制,后者則在心理層面悄悄地改造了人的意識形態(tài)。
       《美麗新世界》開篇即為對孵化室的描寫,以流水線操作生產(chǎn)新生嬰兒,帶著幾分科幻色彩,不由使人懷疑未來的多少年后,人將為科技所奴役,失去主體性。
       集權(quán)主義即Authoritarianism,而媒介的威權(quán)主義理論亦為Authoritarianism of the Press,這樣看來,二者同源。在美麗新世界中,人是社會的一員,在社會中有著既定的位置,個人的才能和創(chuàng)造力不被強調(diào),而服務(wù)于社會這一點則反復地被提及。他們的一生從出生便已決定:人類被分為五個等級,Alpha、Beta、Gamma、Delta以及Epsilon——Alpha被限定得聰明漂亮,而Gamma以下的人被限定得矮小愚鈍、批量生產(chǎn)。
       人們信仰新的科技之神福特,將福特汽車誕生之年作為新紀元,表面上看似可笑,但實則是后工業(yè)時代的噩夢,是一個隱喻。集權(quán)統(tǒng)治之下,人類失去對文學、藝術(shù)、宗教的熱情,他們不再具有欣賞美的能力,生活之中隨處可見的是高科技的痕跡,而從古希臘時代流傳至今的美學與愛則灰飛煙滅,人的大腦經(jīng)由改造后變得與機器無異。知識和真理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里,作為非特權(quán)階級的社會普通成員根本沒有接觸的機會,他們工作、濫交,無聊時服用使人快樂的毒品。美麗新世界里,從胚胎時期便開始的教化,使人性逐漸喪失,威權(quán)如同降下的黑幕,將人類的雙眼蒙蔽,智性和理性日漸喪失,當全社會都沒有了思想,便不會有人發(fā)現(xiàn)背后的黑暗集權(quán),更不用說觸發(fā)反抗和革命了。
       尼爾?波茲曼作為媒介環(huán)境學派的領(lǐng)軍人物,對于后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有著深刻預見和尖銳的批評,他所說的娛樂至死,大抵就是美麗新世界的景象。哈耶克曾說過:“所有通往地獄之路,原先都是準備到天堂去的?!庇眉夹g(shù)的手段更隱秘地維持專制,或許專制從未消亡,它只是從封建的中世紀社會變成了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從前知識掌握在神職者手中,而到了新世界,知識和真理掌握在福特背后的統(tǒng)治者手里,千百年來,控制從來都存在。每一個科學發(fā)明都有潛在的顛覆性,有時科學正是人類潛在的敵人。新世界里,人類可以濫交,服用索麻以獲得感官上的歡愉享受,自我麻醉,沒有痛苦悲傷,專制之下的幸福,成了向民眾兜售的廉價商品。如果說《1984》想表達的是集權(quán)統(tǒng)治下對于自由的渴望,那么《美麗新世界》則表現(xiàn)為人類對于放棄自由的渴望。一個自由意志被抹殺掉,可物質(zhì)生活豐富且井然有序的社會,是否高于一個允許自由思想但附帶著痛苦和貧窮的社會要好?我想起書中寫到的,新世界的人重返“人間”,對于親情和滿地滋生的疾病同樣地嗤之以鼻。反思我們眼下的生活,物質(zhì)條件越發(fā)優(yōu)越,人情疏離,不斷追求更好的物質(zhì)享受,若按照這個方式發(fā)展下去,那么《美麗新世界》將不僅僅是一個政治寓言,或許,將成為一個政治預言。
       精英政治的核心,就是由聰明的少數(shù)人統(tǒng)治平凡的多數(shù)人,這是人類社會亙古未變的組織形式。而高度分化的社會產(chǎn)生了孤獨和缺少正常聯(lián)系的個人,這實則是集權(quán)主義統(tǒng)治的土壤,孕育了一批馴化、安于現(xiàn)狀的子民,身上帶有奴性的印記。這樣的社會,穩(wěn)定、高效、各就其位,但是人的思想得不到重視,集權(quán)自然有其優(yōu)越性,但在價值選擇的問題上,是自由思想更重要還是穩(wěn)定統(tǒng)治更重要,這仍值得探討。我想起蘇格拉底的觀點:“寧可做痛苦的人,也不做快樂的豬。”怠惰并非天生,是經(jīng)驗的產(chǎn)物,生之為人,我不愿意如同新世界子民一樣,交出自己的靈魂去換取生活的安逸享樂。
       回到集權(quán)主義的話題上來,我認為人生而具有理性,這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表現(xiàn),也是對抗集權(quán)主義最好的武器。赫拉巴爾說:“最糟糕的事情與污血、臟點無關(guān),最糟的事是人看起來十分愚鈍且毫不在意。”思考,保持獨立,抵制蠱惑,無論個人多么脆弱,集結(jié)起來也會成為一股反向的力量。即便生產(chǎn)高度發(fā)達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有朝一日到來,也未必是“烏托邦”。
  •      伯納是一個阿爾法,因為在胚胎時期出了點問題,伯納比一般的阿爾法要“弱”一些:個子不高,長相略差。形象上的不佳,導致了伯納心理的失衡:敏感,孤獨,偏執(zhí),懦弱。覺得自己弱勢的伯納想要證明自己的強大,比一般阿爾法要強大的東西,于是他另辟蹊徑:有了不同于美麗新世界的想法,不穩(wěn)定的,想要改變的想法。他拒絕唆麻,拒絕享樂,去野蠻人的棲息地,尋找著什么東西,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的東西。是的,最后他帶回來一個讓別人對他刮目相看的“東西”-野蠻人。因為野蠻人的特別,大家開始討好伯納,伯納也飄飄然,覺得自己老牛X了,自己得到了周圍人的尊重,大家不再以一種“低等的阿爾法”的眼光看著自己。伯納開始自大,自我感覺良好。但隨著野蠻人不配合伯納的想法,伯納的地位也開始一落千丈,伯納又回到了以前的那中狀態(tài),甚至多了幾樣東西:自私,虛偽。為了讓自己回到以前那種“低等的阿爾法”地位,甚至不惜出賣朋友。最后,阿爾法的夢醒了,他去了極寒之地,不知道在那個個個都是獨立的,自由的人的地方,伯納是否還會認為自己比一般人更深沉。
       毫無疑問,伯納是很聰明的,違背boss的命令,去保留地,回來之后在boss意圖開除自己的劣勢下,利用boss的丑聞,斗倒了boss。讓我困惑的是,伯納到底想要什么。一開始也許伯納想要的,是想象新世界的人們證明自己,自己并不比一般的阿爾法差,甚至比阿爾法要厲害,自己的思想更為先進,于是拒絕著新世界人們的活法,想要通過什么東西證明自己。但是最后證明的不過是,他依然是新世界的阿爾法,他的想法他的活法和新世界其他的人沒什么兩樣,他并不比別人高明多少,甚至,他做了這么多都是證明了自己的愚蠢。最后他也為他的愚蠢付出了代價。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伯納,與同類人相比自以為不一樣的伯納,想要證明自己比別人厲害,比社會的人擁有更清醒的頭腦,更深刻的思想,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早就被同化了,怎么跳,都跳不出這個怪圈。也許伯納最后會變化,變成另外一個赫姆霍茲。
      
       野蠻人是個喜劇。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無論是在野蠻人的保留地還是在美妙的新世界,他都是個喜劇。大家都把他看做異類,不被人承認的 異類。在保留地里因為母親的放蕩,自己出身來歷不明,他不能參加部落的祭祀大會(不大記得);在新世界里,因為他思想的“離經(jīng)叛道”,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被大家當做joke一樣看待。我看到最后,感覺是他瘋了。一個人難以抵擋社會的沖擊,最后,他自我放逐。卻沒想到,最后是他死了,通過死亡來捍衛(wèi)自己的內(nèi)心不被腐蝕。其實野蠻人和伯納 一樣,都在尋找證明自己的東西。只不過由于背景不一樣,野蠻人尋找的東西更為珍貴,我想,也許是愛。野蠻人希望他的母親琳達能愛自己,希望列寧娜能愛自己,像保留地里其他印第安人愛親人,愛妻子一樣愛自己??上В詈筮@兩人都讓他失望了。得不到愛,野蠻人選擇了死亡。我想,他的死亡是希望自己對自己的愛不要消失,他不希望自己最后變成新世界里的人,變成一個沒有煩惱的“快樂人”。
       看到最后,野蠻人說要離開這個地方,我以為他會回到保留地里。沒想到他依然留在的新世界里,找到一個偏僻的地方生活,想通過艱苦的生活向總統(tǒng)證明:苦難亦能讓人快樂。也許是新世界無處不在的舒適,也許是新世界人們的打擾,最后野蠻人的希望落空了。當不能超脫所在的社會,要么被社會同化,要么死去。
       美妙的新世界和落后的保留地里,哪一個才是野蠻人的歸宿呢?野蠻人死在了新世界。在保留地里也許他能很好的活著,和他的上帝。
      
       通過作者對保留地理生活的描述,我略微感到不適應(yīng),覺得那里的生活水平很落后,也許我已經(jīng)被新世界的舒適給同化了吧。無論是新世界還是保留地,在作者的心中,都不是凈土。那么什么是理想的世界?作者把這個問題留給了讀者。
      
       PS: 最后,作者描述的世界很荒誕,很真實。整個世界的活法有邏輯可言。我想到了看過的科幻片《黑客帝國》、《超人歸來》,里面人類,超人的繁殖方式很類似。
  •     《讀藥》第115期:幸福和穩(wěn)定的代價——解讀《美麗新世界》
      專題地址http://book.ifeng.com/shupingzhoukan/special/duyao115/
      
      被制約的幸?!u赫胥黎《美麗新世界》
      
      文/陳楸帆(科幻作家)
      鳳凰網(wǎng)讀書頻道《讀藥》周刊獨家專稿,如無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現(xiàn)在是2013年12月12日零點,就在三十秒之前,你滿懷期盼地打開網(wǎng)頁、登錄App,摩拳擦掌,某著名電商網(wǎng)站舉辦的“雙十二”搶紅包秒殺活動即將開始。你像一條出閘前的賽犬,躍躍欲試,按動鼠標,不斷刷新著頁面,因為你知道搶到紅包或者特價商品的幾率是如此之小,在這一刻有數(shù)以億計的人們在重復著同樣的動作,為了某件也許在此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之后再也不會使用的商品。
      此刻,它是你的生命之光,你的欲望之火,你的愛戀、成功與信仰。
      “很抱歉,請再試試手氣哦”。這句話第五百四十三次閃爍在你的屏幕和視網(wǎng)膜上,你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樣,手指抽搐,無法自控地繼續(xù)。
      這只是你幸福生活的一個切面,在此之前有“雙十一”,有“國慶特價”,如果身在美利堅或“海外代購黨”則有“BlackFriday”、“CyberMonday”等等。在可以預計的未來,我們的生活將被類似的消費主義狂歡節(jié)填充得越來越豐滿,在每一次短暫的打雞血之后,物質(zhì)所帶來的欣快感將會沿著陡峭的邊際效用遞減曲線跌落懸崖,于是我們只有期待下一次的狂歡。
      而這一切早已出現(xiàn)在阿道司·赫胥黎創(chuàng)作于1932年的《美麗新世界》中。
      在小說虛構(gòu)的福特紀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的社會,制約(Conditioning,或譯“限定”)成為維持社會穩(wěn)定的核心理念。
      人從受精卵開始接受“制約”,精子和卵子在試管里被調(diào)制好,不健康胚胎被淘汰,健康胚胎在孵化器里長大,移送嬰兒養(yǎng)育室,通過睡眠教育和斯金納的新行為主義方法(電擊),孩子們被規(guī)訓成厭惡書籍和花朵、厭惡獨處、厭惡家庭、厭惡宗教和藝術(shù),同時被“制約”成熱愛集體、熱愛消費、熱愛濫交。
      不僅如此,人通過生物學制約技術(shù)被分成了五級,Alpha、Beta、Gamma、Delta以及Epsilon——Alpha一生下來就聰明漂亮屬于高等階層,而Gamma以下的人不但被限定得矮小愚鈍,還以波坎諾夫斯基程序進行批量生產(chǎn),最低級的Epsilon只為掏陰溝而存在。但無論階級高低,他們都是最幸福的,因為睡眠教育中灌輸?shù)摹盎A(chǔ)階級意識”會告訴Beta,做alpha太累、而gamma太蠢,只有beta是最好最幸福的。
      如果還有煩惱,社會提供免費的索麻——沒有眼淚的基督教。
      “半克就是半個假日,一克就是一個周末,兩克就是一次盛大的東方之旅,三克唆麻就是一次月球上飄飄欲仙的永恒?!?br />   這是一個被全面制約的未來,與同為“反烏托邦經(jīng)典”的《我們》及《1984》不同,在《美麗新世界》中,赫胥黎以天才的洞察力和預見性構(gòu)造了更為光怪陸離卻驚人現(xiàn)實的未來,我們的當下。如果說《我們》和《1984》仍然是以古典主義的思維去描繪一種二元對立式的極權(quán)形態(tài),那么赫胥黎已然跳脫到了一個現(xiàn)代主義控制論的階段,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如此完美設(shè)計,以至于零件會返身維護對自我的制約,像一臺精密的可以自我修復的機器。這是意識形態(tài)控制的終極進化,如果不是對于還原主義的優(yōu)生學技術(shù)層面過分倚重以至于更像個黑色寓言,說不定早已被歷史上的政治狂人加以實施,為二十世紀的瘋狂圖景添加上濃墨重彩的幾筆。
      且慢,我們真的有那么幸運嗎?
      歷史有其自身的生長邏輯,當我們在通往進步的高速路上一路狼奔豸突時,卻也早已不經(jīng)意地落入歷史吊詭的陷阱。反抗強權(quán)、爭取自由是顯而易見的,也是容易被人類理性接受的,而更具欺騙性的“幸福權(quán)”卻往往披起羊皮、揮舞旗幟,像路西弗般變幻面貌,腐蝕麻痹著每一個受到趨利避害本能掌控的個體心靈。
      “現(xiàn)在每個人都很幸福?!边@句話以前每晚七點半都要重復一次,而現(xiàn)在充斥在耳膜眼睛里的則是“現(xiàn)在每個人都不幸?!?。
      是的,我們沒有按等級分成五種人,我們的胚胎供氧充足,睡眠里聽的都是據(jù)說能提高智商的莫扎特。可微信朋友圈告訴我們,中國已經(jīng)被分成7個階層,你最好的命運是成為第五層,而且這一切建立在你擁有一個正確的家庭、學區(qū)、專業(yè)、單位、趕上了房價末班車或者IPO前夜加入創(chuàng)業(yè)公司等等,這一系列高難度技術(shù)并不亞于波坎諾夫斯基程序。一步錯則步步錯,而最根本的錯誤可能在于,你出生的時間就是錯的。
      你焦慮,你離幸福永遠一步之遙。你消費,幸福被換喻成商品,你的焦慮得到緩解,這就是我們時代的索麻。
      在這個時代,消費主義的可怕之處不在于它生產(chǎn)欲望,驅(qū)動無休止的消費行為,更在于,消費者經(jīng)過消費行為,把自己也變成了消費品。
      在市場經(jīng)濟社會里,消費往往被偽裝成一種等價交換,但在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生產(chǎn)系統(tǒng)里,符號與意義往往是溢價最高的無形商品,你背的不是一個皮包,你背的是一個LV,你上的不是大學,你上的是北大,你服務(wù)的不是一家IT公司,你服務(wù)的是Google。如此類推。你購買了一種虛幻的身份認同感,并將這種感覺誤以為是成功、幸?;蛘吒呱?。LV、北大和Google借助你的人生播撒了這種幻象,推高了這些符號與意義的價值。
      LV背著你,北大上了你。你吃掉了文明,文明吃掉了你。
      就如同書中的反叛者伯納那般,“日子就這樣一天天流逝,伯納整天被成功的喜悅包圍著,這使得他向這個一直讓他感到不滿的世界妥協(xié)了,他覺得一切就像美酒。只要社會承認他的重要性,他就覺得社會的一切秩序都是美好的。”
      你的人生被定價,被打上標簽,被放入一個序列化的金字塔體系,這個體系從根本上是無限的,像是兩面互相映射的鏡子。
      “人口的最佳比例是按照冰山模式——九分之八在水下,九分之一在水上?!?br />   你為了占據(jù)更高的序列位置,賤賣自己的生命,磨滅其他的可能性,用無法替代和再生的資源換取一些貌似更加上等的標簽,這是一個被制約的競價系統(tǒng),水漲船高,你無路可走,只有幸福。你離不開這座金字塔,因為離開了它,你便一文不值。
      “水下的人會幸福嗎?”“比水上的人幸福?!?br />   幸福到底是什么?是物質(zhì)極大豐富?是性欲滿足?是自我實現(xiàn)?是精神自由?是種族的延續(xù)?是對終極真理的追求?每一個人或許都有不止一個答案。我最新近聽到的答案是,上了一星期班后可以在周五晚上看一集《爸爸去哪兒》。
      這說明了不少問題,不是嗎?
      以電影理論作喻,幸福是你生命中的麥格芬(MacGuffin)。它是如此重要,貫穿始終,成為你不斷進步和奮斗的目標,它又如此不重要,對于觀眾來說,它可以是任何東西,甚至可以完全不存在,像驢鼻上方的胡蘿卜,誘使人生劇情發(fā)展,情緒跌宕起伏,人物在一道漂亮的弧光之后奔往終點,大徹大悟或者執(zhí)迷不悔。最關(guān)鍵的是,你并不是自己人生的導演,而劇本一早就復制打印好擺在那里。
      你只是一個被幸福的死跑龍?zhí)住?br />   以客觀、中立、理性的立場去評價一本近百年前寫作的虛構(gòu)作品并不難,去批判那個世界并呼吁人們警惕強權(quán)也不難,難的是鼓起勇氣,承認自己身處的世界,遠不如那個虛構(gòu)的“美麗新世界”,而我們所要掙脫的多重枷鎖,也遠遠堅固艱難于書中野人約翰所面對的種種。只有真切誠懇的認識自己的困境,才有進一步討論甚至付諸行動的可能性。
      至于胡蘿卜,誰會關(guān)心他媽的胡蘿卜。
      
      《讀藥》書評人介紹:
      陳楸帆,新生代科幻作家,北京大學文學/藝術(shù)雙學士,香港大學/清華大學整合營銷傳播(IMC)研究生,供職于Google中國,游走于技術(shù)與文字的邊界。代表作有:《墳》(獲2003年首度高校原創(chuàng)之星一等獎)、《麗江的魚兒們》(英文版由雨果/星云獎作者劉宇昆翻譯,獲2012年世界科幻奇幻翻譯獎,首次頒予中國作家)、《甯川洞記》(獲2006年臺灣奇幻藝術(shù)獎青龍獎首獎)、《鼠年》,短篇集《薄碼》、中篇小說《深瞳》、長篇小說《荒潮》。2013年,獲第四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新銳作家金獎、以及最佳長篇科幻小說金獎、最佳短篇科幻小說銀獎等獎項。
  •     《讀藥》第115期:幸福和穩(wěn)定的代價——解讀《美麗新世界》
      專題地址http://book.ifeng.com/shupingzhoukan/special/duyao115/
      
      如果沒有人強迫,你為何如此生活——讀《美麗新世界》
      
      文/郝景芳(科幻作家)
      鳳凰網(wǎng)讀書頻道《讀藥》周刊獨家專稿,如無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美麗新世界》描述了這樣一個未來世界:人從一生下來就被安排到適合其智力與體力的工作崗位,國家和社會負責教養(yǎng)與送終,沒有窮苦、沒有家庭、沒有約束、沒有離婚煩惱、沒有正室和小三的斗爭、沒有戰(zhàn)爭、沒有饑餓、沒有苦難、沒有衰老、沒有病痛、沒有科學、沒有藝術(shù)、沒有宗教;有富足的食物、有隨便戀愛的自由,有解放的性生活,有突然死亡,有解決煩惱的迷藥,有眾人相親相愛的合唱,有眼花繚亂的體育活動、娛樂游戲和充滿感官刺激的電影。
      這是一個令人向往的世界嗎?
      閱讀的時候,很可能覺得不是。因為作者從一開篇就清清楚楚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是如何被強制、被灌輸,基因如何被設(shè)定、胚胎如何被產(chǎn)出、道德如何被植入、書籍如何被消滅。看到了這一切,看到了所有令人不快的不自由,我們對于這個世界的所有“幸?!倍忌闪颂烊坏钟|。原因無他,只因為對“自由”的向往先天存在每個人心里。
      然而生活中呢?如果沒有極權(quán)政府強制灌輸,你會不會主動選擇這樣一個世界呢?
      環(huán)顧一下周圍,我們和身邊人,選擇并且踐行的生活是什么。多半是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工作,一個情投意合的伴侶,一種休閑的生活。一部分自認為智力能力超于常人的阿爾法(書里的精英)每日思索創(chuàng)業(yè)或者在職場向上爬,另一些從小到大在考試中已將自己定位為貝塔及以下的人(書中的大眾)則希望找到工作簡單、報酬豐厚的事,希望日子過得舒坦,有家、有車(書里是飛機),有異性可以交往。無論是現(xiàn)實中的阿爾法加還是貝塔及以下,業(yè)余時間都在尋求聚會社交、觀看大片、體育娛樂、戀愛八卦、喝酒買醉,偶爾享受出軌的樂趣,花許多錢保養(yǎng)身體,試圖靠美容留住青春,享受科學成果而不懂科學,除了裝逼就對古典文學和藝術(shù)不感興趣,沒有信仰,談?wù)撟诮虆s只當做時髦的事物。
      這世界多么像書中所寫,就好像一道菜譜烹飪出一道菜??墒蔷烤故钦l創(chuàng)造了這世界?是作者在影響我們嗎?是極權(quán)統(tǒng)治者在控制嗎?是誰在強迫我們?誰在給我們灌輸睡眠時的社會指令?
      如果將這一切歸因于極權(quán)政府,實際上是化解了問題的復雜性。現(xiàn)實中中央政府發(fā)動過政治斗爭、宣傳過為國犧牲、懲罰過叛黨叛國,更像是《一九八四》中的嚴肅無情,卻沒有發(fā)動過戀愛運動、宣傳過娛樂八卦、懲罰過疾病衰老。是的,《美麗新世界》中出現(xiàn)的社會工程和控制至今未曾在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過。沒有人強迫我們,我們今天生活在這樣一個精神膚淺的“幸福”世界,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美麗新世界》為了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社會,可謂費盡心思:用基因技術(shù)和胚胎生產(chǎn)線制造不同等級的人,用睡眠灌輸法讓大家安于現(xiàn)狀、追求幸福,用消滅書籍的方式讓人忘記哲學和莎士比亞,用丑化歷史的方式讓年輕男女厭棄家庭、沉醉于性泛濫,用流放叛逆者的方式讓聰明人放棄追求真和美。真是到了技術(shù)無所不能、政府控制一切的程度,對人的心靈灌輸無孔不入、細致入微。這一切,都是為了個體的“幸?!焙蜕鐣€(wěn)定。政府不怕花大力氣,似乎若不費力控制,社會就要脫軌。野蠻人為了爭取苦難和讀莎士比亞的自由,要拼盡全力對抗才獲得。
      然而事實上,根本沒有這么費力。真實的世界中,這一切不需要有人控制和天天監(jiān)視,就維持在穩(wěn)定的狀態(tài)。作為進化到今天的個體,對安樂和幸福的追求變成了一種生物本能,對種群穩(wěn)定的維護也寫進了物種的基因里,社會化的人類天然有融入周圍人群的自然需求,而思考哲學、宗教更像是人在痛苦時尋求的解脫,一旦什么都不缺,似乎再無這方面需要。于是,在一個沒有控制、沒有監(jiān)視、隨時隨地充滿選擇的世界里,我們?nèi)匀换畹孟袷潜话才乓话?,活在不想要追求科學藝術(shù)、只要追求安樂幸福的集體生活中--活在美麗的新世界。從這個角度講,赫胥黎比誰都了解人性。這或許也就是小說的魅力,向我們指出顯而易見、卻沒有人說出的人性。
      在書中,正如在《一九八四》中,最令人憤慨的莫過于禁書、禁止人了解歷史和思想,我們天然的驕傲,讓我們對這一類行為最為深惡痛絕。秦始皇做了很多好事,抵不過做一次焚書坑儒更招恨??墒乾F(xiàn)實呢?當我們可以接近浩瀚的古典思想庫,我們真的會讀嗎?除了一部分因為政治緣故被禁止的書籍,我們可以接觸到近乎無窮的書籍,尤其是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可是有多少人會真的去讀,而不是僅僅聽說過一個名字?沒有人阻止我們讀莎士比亞,可是我們讀過嗎?如果說莎士比亞是舶來品,那么《離騷》你完整讀過嗎?對于很多人來說,對經(jīng)典似乎都不如對禁書有興趣。也許讓人憤慨的不是不能讀莎士比亞,而是“禁止”這件事本身。所以一個真正聰明的暴君應(yīng)該讓他的國度充滿所有書籍,于是一般人都失去了翻書的興奮。人都是被自己的心所驅(qū)使,比起真和美,人們對幸福和刺激更感興趣?!爸灰侨罕娬莆樟苏?quán),重要的就會是幸福而不是真與美?!笨偨y(tǒng)在對野蠻人的一番說教中,曾有這樣尖銳的判斷。
      說到底,我們真正的問題歸結(jié)于:如果我們都能幸福,為什么還要讀莎士比亞?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中,我們選擇什么,又為了什么而斗爭?為了與眾不同、為了超越眾人是動機之一,然而僅僅是追求卓越,目的是非??梢傻?,一個人可以談?wù)撋勘葋喍@得知識淵博,然而遇到另外的場合,為了更大的名氣,也完全可以拋棄莎士比亞而選擇莎莎或亞亞。人的叛逆和人的追求在他失意落寞的時候都顯得自然,一旦獲得幸福和成功,還會不會堅持就是疑問。《美麗新世界》中的伯納,起初不合群、有思想而具有叛逆精神,然而成為社會名流之后,卻自然與他批判的世界和解了,關(guān)注于名聲,變得容易嫉妒而忘卻了思想。這也是書里最有洞見和批判性的描寫之一。對我們來說,除了獲得卓越和淵博的名聲,還為了什么讀經(jīng)典?如果只是一輩子平凡生活的普通人,讀莎士比亞的動力和意義又在哪里?
      這就是我們面對現(xiàn)實版“美麗新世界”的終極問題:如果沒人強迫,我們要如何生活?問題的復雜性在于:如果集體的力量就是生物性與人的本能,那我們要反抗還是遵從集體?我們是否自愿進入了那個平庸的美麗新世界,而不再需要其他?甚至連反抗也不再只是勇氣問題,而是動機問題:如果得到了幸福,我們又為什么要反抗?
      在我們的時代,當極權(quán)的觸角逐漸從個人生活中退出,我們不需要像野蠻人扔掉政府的藥片那樣來顯示反抗,反抗變得異常簡單,只要一次孤獨的思考,一頁靜默中的莎士比亞,就足以構(gòu)成對世界的反抗,可問題是:我們要反抗嗎?
      《美麗新世界》是一本富有洞見的書。不僅僅在于它預言了可能的世界,更因為它分析了多種人性的所作所為。書中令人感概的片段有很多,除了伯納的成功令人唏噓,還有許多意味深長的情節(jié):落到野蠻人村子里的琳坦哭著責打兒子,因為他的存在,她不能回到文明世界,而與此同時,母性的本能又讓她憐愛地抱住兒子--這是文明的力量與生命的力量在斗爭;野蠻人約翰為了捍衛(wèi)藝術(shù)的自由,選擇反抗強權(quán),到流放地獨自生活,然而他的勇敢并不足以讓他質(zhì)疑從小被灌輸?shù)牧硪环N觀念:有關(guān)宗教對貞潔的刻板規(guī)定,于是只能痛苦地鞭打自己--這是對洗腦的反抗和對洗腦的依賴。
      客觀來說,《美麗新世界》不是一本文學性很強的小說,它的說明力量遠遠大于故事,里面的對話和描寫更多像是解釋新世界的方方面面,而不是喜怒哀樂的情感推動,時常跳躍,時常有大面積科學論述,時常容易讓人迷失,失去閱讀的興趣。然而,如果刨除這些苛責,從宏觀視角領(lǐng)略這本書的藝術(shù),則很容易被打動折服。它有一些相當精彩而有爭議的論斷,例如將完全的精英群體放置于小島上自治,最后會導致無窮傾軋和相互殘殺;例如:“一切條件設(shè)置的目標都是:讓人們喜歡他們無法逃避的社會命運?!边@些論斷沒有占據(jù)很多篇幅,往往是對話中的一筆帶過,但卻給閱讀者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
      《美麗新世界》這幾年才逐漸被國內(nèi)大眾所熟知。這主要歸因于《一九八四》的普及和一本叫《娛樂至死》的富有洞見的暢銷小書。《美麗新世界》與《一九八四》、《我們》并稱為反烏托邦三部曲,《娛樂至死》指出,《一九八四》的世界并沒有成為現(xiàn)實,現(xiàn)實的世界更像是《美麗新世界》的預言--赫胥黎說對了,而不是奧威爾。這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其實并不公平。他們二人是無法比較的,這涉及到關(guān)于預言家的經(jīng)典問題:如果有兩個預言家,一個說出了預言,讓人類成功避免了災難,另一個說出了預言,人類還是不可避免地步入了災難,那么哪一個更偉大?在我的觀念中,兩個人同樣偉大,因為讓他們偉大的不是結(jié)果,而是洞察。
      
      《讀藥》書評人介紹:
      郝景芳,新生代科幻作家。2002年獲第四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2006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物理系,之后繼續(xù)攻讀,獲清華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曾以《谷神的飛翔》獲2007年首屆“九州獎”暨第二屆“原創(chuàng)之星”征文大賽一等獎,憑借《祖母家的夏天》獲2007年《科幻世界》科幻小說“銀河獎”讀者提名獎?,F(xiàn)出版長篇科幻小說《流浪瑪厄斯》、短篇小說集《星旅人》、游記《時光里的歐洲》等。
  •      烏托邦三部曲之一的《美麗新世界》這本書前半部介紹了登場的人物,并通過這些人物的言談舉止勾勒出了他們的性格,向讀者們展示了“美麗新世界”的社會結(jié)構(gòu)以及生活細節(jié)。在后半段將印第安保留地與現(xiàn)代社會(書中的現(xiàn)代社會)進行對比更深刻的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社會的不同。最后通過福帝總統(tǒng)的陳詞精彩的道出了現(xiàn)代社會得以構(gòu)建的奧秘。用以上的話語來描述一本書的內(nèi)容固然是正確的,但是卻無法勾起人們對它的任何興趣,書不是數(shù)學,不需要那么精確,完美,簡單,清晰。有的書,我們需要用腦袋來讀;有的書,我們只需要用眼睛;而這類書,也許我們更需要運用的是感情,是心靈。
      
       若說《1984》給我的感覺是沉重的,那么《美麗新世界》則是輕松地,縱使作者的用意是為了提醒人們出現(xiàn)這樣一個“美麗”社會的可怕,可我一直讀到快結(jié)束的時候也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因為對書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新世界,我自覺身在其中。
      
       如果說《1984》的關(guān)鍵詞是壓抑,那么《美麗新世界》的關(guān)鍵詞就是釋放,徹底的釋放。我們來看一看書中的人物是如何來做的,首先國家利用技術(shù)手段把孕育階段的人分成不同的等級,這種區(qū)分包括外貌和思維水平。從高到低人們被分成阿爾法,貝塔,伽馬,德爾塔,伊普西龍五種等級的種姓,每種等級內(nèi)又分有加、減或雙加等不同級別。不同的級別對應(yīng)不同的工作內(nèi)容。低級的種姓對應(yīng)的工作,思維水平需求也是低下的,類似重復的,簡單的,繁重的。高級的種姓對應(yīng)的工作必然是思維水平需求高級的。在每個人被生育出來以后通過一整套的教育系統(tǒng)將等級意識固化在每個人的心中,讓他們認為這樣是必然的。比如:在嬰兒時期就通過每個搖籃的小揚聲器播放相應(yīng)的童謠或者歌曲,內(nèi)容便是每個等級所需要接受的教育內(nèi)容,一直到成年。所有人都不會甘心做簡單、重復而又繁重的工作,但是即使是自動化程度如此之高的社會,最基礎(chǔ)的工作還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從事。那么如何讓一大部分人心甘情愿的從事這樣的活動呢?就是通過強行的劃分等級,讓低種姓的人自愿的從事這類工作。記得之前看過一句話,教育是社會把人劃分成三六九等的第一種制度。國家通過讓學生學習自己制定的內(nèi)容并進行考核來選拔優(yōu)秀的人員,淘汰不合格的人員。教育的三個階段即小學、初中、高中都是在進行著這樣的篩選。在學校時,我們很自然的看不起差生,羨慕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這個階段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必然是被推崇的,學習不好的學生自然會被淘汰。在經(jīng)過中考,高考之后,優(yōu)秀的進入大專、大學,差的被流轉(zhuǎn)到其他學校,比如中專,職校,雖然分流地不一樣但是他們?nèi)匀辉邶嫶蟮慕逃到y(tǒng)之內(nèi)。于是第一級差就產(chǎn)生了,通過教育大部分人此生的命運基本上被決定了,一半多的人不會找到很好的工作,一半少的人可以找到相對好一些的工作。國家需要的人才就這樣都被選拔了出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學校教育階段里,不管是合格的或者不合格的,都是國家需要的人才,僅僅是分工不同罷了)。但是現(xiàn)實中教育所起到的等級劃分作用無疑是粗略的,因為在經(jīng)過教育階段之后,人們還是會有各種方法進行流動,從事簡單、重復、繁重、薪水微薄的人會產(chǎn)生不滿,這樣一來社會的穩(wěn)定性必然會打折扣,而這,是“美麗新世界”中所不允許的,于是他采取了更科學有效地等級劃分方式,讓人們各安天命,認為自己理應(yīng)如此,讓低等級種姓的人不羨慕高等級種姓的人。比如,低級種姓的人會認為高級種姓人所從事的工作太復雜,太費腦筋,不如自己的工作簡單,容易。我們知道人類社會就是一個等級社會,教會,封建領(lǐng)主,軍隊,公司,行政機構(gòu),士農(nóng)工商,三教九流從古至今,從國外到國內(nèi)都是如此,概莫能外,等級的劃分是一種傾向,似乎也是一種必然?!新世界的人比我們做的更好!
      
       當所有的人類都是通過人工培育產(chǎn)生時,家庭這個概念也就不復存在了。人的性欲可以得到充分的釋放,不再有妻子與丈夫,人們可以隨意結(jié)伴,任何男人都可以享有任何他喜歡的女人,任何女人也可以享有她所中意的男人。性交不受限制,人們可以盡情縱欲,但是制度不允許深刻情感的存在,它必須被窒息在充沛的欲望之中。當然,人們所尋覓的暫時伴侶都是在各自種姓之內(nèi),這樣一來,差別被更好的消除了。因為每個種姓都有每個種姓的審美要求,每個種姓的外貌都不一樣,性格傾向也不相同。一個種性的男人不會對另一個種姓的女人產(chǎn)生興趣。高種姓的人長相都各有各的漂亮,不會有美丑之別。當然,這些都是人工培育的結(jié)果。這樣看來,當代的整容技術(shù)實在是太過遜色,只能在后天進行修補,在人類審美趨同的今天,整容便成了一條標準的生產(chǎn)線。對比而言,人們會更渴望先天的設(shè)定,當人人都美麗動人,連神都不得不感嘆這真是一個美麗的新世界!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當然還不夠,美麗新世界還提供了一個極具殺傷力的物品——唆麻。毒品為什么屢禁不止?因為它所提供的快感實在是登峰造極,神仙也不過如此。作為一個遵紀守法之人,我們耳朵都聽爛了毒品如何害人,如何影響社會穩(wěn)定。但是在美麗的新世界,存在著這樣一種藥物——唆麻,它沒有副作用,卻能夠讓你嘗過之后如上云端,忘掉一切煩惱,舒舒服服的做一場春秋大夢。世間不會有比這更好的東西了。如果它存在于現(xiàn)實之中,那么人們必然趨之若鶩。而實際上,我們正走在追尋這樣一種美好藥物的道路之上,從鴉片,到大麻,再到海洛因,可卡因,冰毒,安非他命,嗎啡,毒品的品種多種多樣,但他昂貴的價格和過大的副作用,讓大部分人清醒的衡量吸食的后果。但更加普及的也許是搖頭丸,K粉等價格低廉,副作用小的軟毒品。這樣的毒品才是發(fā)展的趨勢,才是受到人們追捧和喜愛的,從我們身邊的事實就可以看到,毒品正在緩慢的發(fā)展,它最終想要成為的必然是——唆麻,我也有理由相信,“唆麻”一定會出現(xiàn)在不遠的將來。如果你生氣了,不順心了,傷心了,沮喪了,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了,就來度一個唆麻假,極樂世界便到來了!
      
       美麗新世界的構(gòu)建原則只有一條——讓人們的欲望竟可能通過科學的可控的手段進行最大限度的釋放。當欲望得到釋放,社會的穩(wěn)定與和平便指日可待了。有了這樣的核心原則,美麗新世界的一切都圍繞此而產(chǎn)生。美麗新世界中唯一與老大哥所在世界相同的是——人文類的書籍全部被禁止(看來書籍在哪里都無法逃脫被禁的命運)。除了上述的主要手段之外,美麗新世界還有一些釋放人們欲望的方法,如感官電影,即可以讓觀影者身臨其境的一種電影,讓人們可以百分百的體驗到電影中人物的感受。IMAX+3D電影只是向這種感官電影跨出了小小的一步。新世界的口號是“越補越窮”,意思便是提倡消費文化,鼓勵人們消費,只有盡可能的消費,人才能富有,國家才能富有。有時侯看到這些寫于上世紀初的書籍,我會懷疑我落后了不止一個世紀。書中有一個來自保留地的“野蠻人”,他是陰差陽錯而產(chǎn)生的混血兒。書中最后一部分,便是他與總統(tǒng)福帝的對話。雖然“野蠻人”不停地引用莎士比亞的詩句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但福帝仍然有力辯駁以證明美麗新世界的合理。美麗新世界沒有苦難,“野蠻人”卻要求苦難。在這種選擇面前,人們都會猶豫。
      
       看完這部小說,我覺得美麗新世界確實很美麗,我對他甚至生不起任何反感或者厭惡的情緒,它讓人無法挑剔。
      
       對此我只能反問一句:我們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2011.8.22
  •     
      這個未來的美麗新世界是以福特第一輛T型車上市那一年作為紀元的。在這個世界里,科學成為控制思考、泯滅人性的工具,而人本身也成為工業(yè)文明的工具。
      這是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衣食無憂、不再有骯臟、疾病和衰老,,人們工作有保障,生活富裕、社會安定、環(huán)境安全,人口得到控制,可以坐著超音速飛機去世界各處旅行度假,世界如此安定和平,所有人都感覺那么幸福。
      然而為了這樣的幸福,我們付出了如此高昂的代價。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完美的公司化的國家,人是分級別分批量生產(chǎn)的試管嬰兒,沒有個性,只有共性。每個人從嬰兒期開始就接受精心安排的說教,哪怕睡眠的時候,都會有一只喇叭對著你的耳朵,低聲細語,反復灌輸各種教條。
      為了消滅人類的激情,這里沒有家,沒有親人,也沒有愛人,爸爸和媽媽被認為是最羞辱的詞匯,所謂的人人彼此相屬,只是滿足動物本能的性交的借口?!斑@里禁止閱讀歷史書和文學作品,因為這些書會讓人們產(chǎn)生激動、難過等等不“快樂”的情緒。人們看這類書,還會萌發(fā)種種想法和個人意識,從而造成社會的不安定。
      這里沒有衰老,“因為老年人總喜歡消極退卻,相信宗教,靠讀書和思考混日子。他們會思考",這是對社會穩(wěn)定的潛在威脅。所以必須"給他們保健,不讓他們生病,人工維持他們的內(nèi)分泌,像年輕人一樣,給他們輸入年輕人的血液,保證他們的新陳代謝永遠活躍。
      為了以防萬一,這里還有一種叫做"唆麻"的麻醉藥,只要吃下去,任何煩惱都會被拋到九霄云外。
       在這個沒有莎士比亞、沒有奧賽羅、沒有上帝也沒有耶穌的世界,感官享受成為了生活的全部意義,消費、性交和幻想填補了思想的空虛。這里沒有痛苦,幸福唾手可得。看一部沒有內(nèi)涵的感官電影、吃幾克"唆麻",就能得到最完美的幸福。這讓我想起在“天生麗質(zhì)的韓國帥哥美女們”營造的虛幻世界里找樂子的韓迷們。2002年,韓國杰出的電影導演林漢澤來到了青瓦臺官邸,叩響了盧武鉉的辦公室門,獻出了一條別出心裁的計策:讓中國人看韓劇,永遠失去在東北亞地區(qū)思考的能力。韓國電影教父級人物李漢澤利用“劇情影響思維能力”的獲得性傳播現(xiàn)象,給中國人呈現(xiàn)了一部又一部荒誕不經(jīng)的韓劇,缺乏邏輯、缺乏合理性的所謂最浪漫、最催淚韓劇,不正是"唆麻"嗎?我們邊吃邊娛樂,在幸福中退化了合理思考的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變成腦殘的大眾。
      如果意味著文明除了高度發(fā)達、高度有序的物質(zhì)世界以外一無所有,如果推動社會前進的不是智者的思考,而是冰冷的輪軸,我們聽得到機器發(fā)動的聲音,人云亦云的歡呼與滿足,卻聽不到獨立的思想之聲,爭辯質(zhì)疑的聲音,那這樣在幸福穩(wěn)定的文明社會里,個體的存在又有什么意義?這里人人看起來那么平等,沒有人有機會表現(xiàn)高貴或英勇,因為這里的文明絕對不需要什么高貴和英雄主義,你是被復制的千千萬萬之一,你的死亡不會引起任何人甚至自己的悲傷和眼淚,你死之后又會有無數(shù)個你在瓶子里出現(xiàn),一切的一切都是被設(shè)定好的程序而已,人是流水線上不同分工的機器。
      如果幸福只是感官上舒服的享受,那正如書中野蠻人約翰說的“我不需要舒服。我需要上帝,需要詩,需要真正的危險,需要自由,需要善,需要罪惡?!闭嬲娜耸遣荒茉谠O(shè)定好程序的溫室里成長出來的,真正的幸福也不是來著于藥物和感官。
      文明,請你給與我受苦受難的權(quán)利,即使意味著疾病、衰老、死亡,意味著傷心、失望和悔恨,因為唯有在苦難中,才能明白什么是自由與幸福。
      文明,請給與我自由思考的權(quán)利,因為“真正讓人感到痛苦的不是用笑聲取代了思考, 而是不知道自己為什么笑以及為什么不再思考。”失去了思考,失去了對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思考,對人類社會的思考,對人性的思考,我們的頭腦就成了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最后,還是笛卡兒那句話:“我思故我在?!?br />   你存在嗎?
        
      
  •      手上這本是譯林出版社的經(jīng)典譯林系列的《美妙新世界》,再加上前兩年看的《1984》,反烏托邦三部曲就只剩下《我們》沒有看了。最最開始聽說美妙新世界這個詞得益于這本書的芳名遠播,SHE好像還有一首類似名字的歌。地球上某些時候某個地方一定上演著類似《1984》描述的片段,前兩天看的《云圖》里新首爾那段,卻極好的呼應(yīng)了新世界描述的方式。限定,條件設(shè)置,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沒有意外,井井有條卻毫無生機。
       總有些作品讓人詫異于其驚人的預見性。比如早好幾十年代的登月小說詳細描述了登月過程和步驟與后來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驚人的相似。比如新世界里描述的淺薄衰落解放墮落等級,向錢看自私冷漠,死亡時周圍人的冷血,圍觀效應(yīng),后來現(xiàn)實社會無不呼應(yīng)。唆麻,解脫幻覺只是暫時的。沒有感情,拒絕書本自然激情責任,和機器人無異。自始至終,用莎士比亞的臺詞貫穿,這讓沒有好好讀過一遍莎士比亞的我感到慚愧?!霸缴偻昝?,越多自由”。“死亡不過是睡覺,睡覺,也許還做夢”?!霸谌藗冃睦?,穩(wěn)定不如動亂熱鬧;心想事成也不如曲折離奇來的動人,更不如抵抗誘惑或是為了抗拒激情和懷疑來的引人入勝。幸福從來就不會顯得偉大?!薄叭宋幢厥巧毩⒌摹毩顟B(tài)不是一種自然狀態(tài)。獨立也許存在于你人生的某個階段,但肯定無法伴我們始終”。渴望孤獨卻又害怕孤獨。痛苦的野蠻人。
       譯后記蠻好,全面回顧了小說(或者叫寓言)的來龍去脈,還有人名的時代性。作者是科學家的孫子,最終亦終結(jié)于迷幻類藥物,天意弄人。
      
  •      “跟受苦受難的太高代價比起來,現(xiàn)實的幸福看起來往往相當廉價......幸福從來就不偉大?!薄澳嵌喑鰜淼娜齻€半小時空閑遠遠不足以成為幸福的根源,卻使得他們不得不度唆麻假。拿過多的余暇折磨他們簡直就是殘酷?!薄案腋8窀癫蝗氲牟还馐撬囆g(shù),還有科學??茖W是危險的,我們得給它小心翼翼地套上龍頭,拴上鏈子。”
  •     科技的權(quán)力意志
      
      ——權(quán)力意志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始基,也是從最神圣的藝術(shù)品到最可怕的罪惡的所有人類創(chuàng)造物的原動力(尼采)
      
      ——當技術(shù)勝利之時,自然被玷污和破壞。技術(shù)謀殺生命,并逐步消除由自然確立的限度(恩斯特?尼基施)
      
      未來的brave new world,完美、和諧而穩(wěn)定。
      
      在《1984》這個恐怖的集權(quán)世界中,統(tǒng)治者維穩(wěn)的手段是監(jiān)視,是無所不在的媒體和思想警察,是強硬的洗腦,通過對肉體和靈魂的摧殘來矯正獨立于大眾思想的異端思想;而在完美的《美麗新世界》中,赫胥黎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畸形而恐怖的“完美世界”,這個世界沒有對死亡的恐懼,沒有疾病的威脅,沒有孤獨的侵襲,沒有倫理關(guān)系(父母、兄弟、妻子)的牽絆,甚至沒有短暫的焦慮、困惑與不安(可以用一種叫嗦麻的藥物消除),這些在今天人性中固有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用藥物和科技徹底被根除了,高科技從而改變了倫理觀念、道德體系,改變了對生命和時空的認知,從這個意義上講,以倫理關(guān)系為本的儒家等學說的確具有一定的歷史條件,當“父母”的稱呼會本能地喚起人類在生理上的反感而不是一種溫暖的歸屬時,孔孟之學將成為歷史中的邪教。
      
      人們不再感到痛苦,當然也就沒有幸福感,“一種至深的幸福,痛苦和陰郁在其中并非作為對立面,而是條件和產(chǎn)物”(尼采)。人們不再畏懼死亡了,宗教、哲學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人在試管中成長,倫理關(guān)系就變得多余可憎;人在營養(yǎng)液中被劃分為五個階層,在童年階段如同機器一樣被按需設(shè)置培養(yǎng),成年后在社會中各安其位,享受著屬于自己的那個智力和感情設(shè)置層次的幸福,社會階層絕不會流動,相互之間絕不會產(chǎn)生矛盾和動亂。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只剩下上下級的同事關(guān)系、同性伙伴關(guān)系、異性間有性無愛的男女關(guān)系,他們進行著勞動、管理、統(tǒng)治的不同的分工,每個位置的人都能夠達到本該屬于他的最大的幸?!环N擁有持續(xù)的感官上的滿足的存在感。
      
      世間所有的生命都是克隆人,正像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千方百計禁止后來者一樣,已經(jīng)成為生命的,也會千方百計地限制其他生命的等級和自由。人人天生不平等,不平等便是合理,便是道德,“滿足”、“舒心”是所有被統(tǒng)治者最大的價值取向,“穩(wěn)定”是統(tǒng)治者的最高目的。于是我們要問,這樣一個試圖通過技術(shù)消除“矛盾”的世界本來就是妄想,它存在的意義是什么,統(tǒng)治者既然可以通過技術(shù)將社會組織的井然有序,蕓蕓眾生如同馴順的綿羊,整個人類甚至像一部巨大的機器不斷地無性繁衍,有厄運與毀滅嗎?好像沒有,無死何生呢?只要統(tǒng)治者不自我毀滅就沒有毀滅的危險,所以,唯一的答案就是那與人性孿生的矛盾在下層大眾中已經(jīng)被清掃干凈,而在權(quán)力核心的高處,在整套體制的中樞中,還保留著“人性”,而“非人性社會”的創(chuàng)造,正是“人性”的杰作,是人性中“權(quán)力”的杰作,是整套異化了的體制大廈中“權(quán)力”的鬼斧神工。
      
      有不安的因素,那就是“獨立思想”。有自我否定和批判功能的高等級的人種,他們中有力圖追求自由和自己喜歡的事的異類,另外,更有文明的棄兒——野蠻人還有著與今天的我們一樣的悲喜、道德感、羞恥心、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生的憧憬,以及對信仰(上帝)與生命的敬畏。所以,他們必然是美麗新世界中的犧牲品,前者被流放,后者被迫隱居,總統(tǒng)不怕他們污染大眾的思想,九比一的大眾與精英的設(shè)置給了總體穩(wěn)定的保障。所以,唯一需要提防的就是天生的高層,那些開始覺醒追求自由的異類,他們的設(shè)置消滅了大眾的思想,卻為自己保留了“自我批判”以及“設(shè)置自我批判”的理性的可能,保留了獨立思想的真空地帶,大眾無緣獲得。當然,他們精心設(shè)計出龐雜的社會工廠,是既得利益——無上的權(quán)力、最高的物質(zhì)享受、信仰的自慰、最前沿科技的掌控——給了他們代代維穩(wěn)的驅(qū)動,以致永恒。
      
      社會發(fā)展了嗎?還是退步了,退步到奴隸、封建社會的集權(quán)時代嗎?難道是我們的歷史在權(quán)力的作用下做著輪回般的戲法?馬氏的唯物史觀歷史階段分類法終于在權(quán)力輪回面前失去了意義,歷史本來就不是線性的矢量。
      
      2300多年,只要永恒的權(quán)力存在,只要制度和科技掌握在一部分精英手中,他們就很可能在某一天把科技用于更加完美更加無形的統(tǒng)治中。古代民眾還能在痛苦中追求幸福,在批判的理性中意識到被壓迫,并在壓迫中起身反抗,后來,經(jīng)過權(quán)力洗禮的科技消滅了人性,消滅了道德,最后消滅了絕望與危險,并連同著希望與未來一起消滅了——大眾終于成為真正的行尸走肉,不會思想的生物機器,在一生的感官滿足中麻木的被奴役而不自知。羊群失去了狼群就缺少了直面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過去狼群存在的時候,羊群是悲劇的主人,悲劇的遠離使得羊群成為了幸福的奴隸。
      
      技術(shù)是有價值觀的,機器是有思想的,他們不是中性的工具。機器的思想就是為統(tǒng)治者服務(wù),成為創(chuàng)造它并掌控它的人的鷹犬,它們是當權(quán)者的同謀,機器中的電路和汽油中流淌著的便是當權(quán)者的意志,機械零件的咬合和大工廠隆隆的聲響就是權(quán)力意志在技術(shù)中的熱烈的自我謳歌。
      
      就像今天的ipad已經(jīng)讓人性漸漸變得廉價而冷漠,自大而麻木,變得娛樂至死,成人和兒童的鴻溝漸漸被填平,我們變得懶于思考,我們看不到科技崇拜和商品拜物教光輝背后的深淵,看不到當今種種所謂民主、自由、平等之思想,盛世、進步、幸福之表象后那萬古不朽的為宇宙立法的權(quán)力意志,以及在它邏輯運行之下的宿命。
      
      烏托邦告訴我們,全體人類在等待著一個真正自由平等的時代的到來,而《美麗新世界》告訴我們,什么是烏托邦?這就是。
      
      相對于真愚的人民,美麗新世界中的統(tǒng)治集團還是擁有批判理性的,他們裝愚。其實,處于所謂變化、進步的那一部分,最終獲得民主、自由的那一部分永遠是絕大多數(shù)大眾,當權(quán)者永遠保留著永恒、頑固的人性中那對權(quán)力的追捧和信仰,集權(quán)、專制才是真實。
      
      其實,權(quán)力意志不是單單屬于人類,它屬于宇宙,它是萬物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它是超越一切的法則?!皺?quán)力意志”不過是人類內(nèi)部自覺后進行自我交流的抽象表達,它等同于狼群對羊群的追逐和殺戮,等同于海嘯的狂怒和破壞,等同于照亮大地的金色太陽。
      
      權(quán)力永遠不會運用權(quán)力消滅自己,沒有事物會為了廢除權(quán)力而獲得權(quán)力,權(quán)力絕不是手段,它本身就是目的。
      
  •     ——權(quán)力意志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始基,也是從最神圣的藝術(shù)品到最可怕的罪惡的所有人類創(chuàng)造物的原動力(尼采)
      
      ——當技術(shù)勝利之時,自然被玷污和破壞。技術(shù)謀殺生命,并逐步消除由自然確立的限度(恩斯特?尼基施)
      
       未來的brave new world,完美、和諧而穩(wěn)定。
      
       在《1984》這個恐怖的集權(quán)世界中,統(tǒng)治者維穩(wěn)的手段是監(jiān)視,是無所不在的媒體和思想警察,是強硬的洗腦,通過對肉體和靈魂的摧殘來矯正獨立于大眾思想的異端思想;而在完美的《美麗新世界》中,赫胥黎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畸形而恐怖的“完美世界”,這個世界沒有對死亡的恐懼,沒有疾病的威脅,沒有孤獨的侵襲,沒有倫理關(guān)系(父母、兄弟、妻子)的牽絆,甚至沒有短暫的焦慮、困惑與不安(可以用一種叫嗦麻的藥物消除),這些在今天人性中固有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用藥物和科技徹底被根除了,高科技從而改變了倫理觀念、道德體系,改變了對生命和時空的認知,從這個意義上講,以倫理關(guān)系為本的儒家等學說的確具有一定的歷史條件,當“父母”的稱呼會本能地喚起人類在生理上的反感而不是一種溫暖的歸屬時,孔孟之學將成為歷史中的邪教。
      
       人們不再感到痛苦,當然也就沒有幸福感,“一種至深的幸福,痛苦和陰郁在其中并非作為對立面,而是條件和產(chǎn)物”(尼采)。人們不再畏懼死亡了,宗教、哲學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人在試管中成長,倫理關(guān)系就變得多余可憎;人在營養(yǎng)液中被劃分為五個階層,在童年階段如同機器一樣被按需設(shè)置培養(yǎng),成年后在社會中各安其位,享受著屬于自己的那個智力和感情設(shè)置層次的幸福,社會階層絕不會流動,相互之間絕不會產(chǎn)生矛盾和動亂。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只剩下上下級的同事關(guān)系、同性伙伴關(guān)系、異性間有性無愛的男女關(guān)系,他們進行著勞動、管理、統(tǒng)治的不同的分工,每個位置的人都能夠達到本該屬于他的最大的幸?!环N擁有持續(xù)的感官上的滿足的存在感。
      
       世間所有的生命都是克隆人,正像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千方百計禁止后來者一樣,已經(jīng)成為生命的,也會千方百計地限制其他生命的等級和自由。人人天生不平等,不平等便是合理,便是道德,“滿足”、“舒心”是所有被統(tǒng)治者最大的價值取向,“穩(wěn)定”是統(tǒng)治者的最高目的。于是我們要問,這樣一個試圖通過技術(shù)消除“矛盾”的世界本來就是妄想,它存在的意義是什么,統(tǒng)治者既然可以通過技術(shù)將社會組織的井然有序,蕓蕓眾生如同馴順的綿羊,整個人類甚至像一部巨大的機器不斷地無性繁衍,有厄運與毀滅嗎?好像沒有,無死何生呢?只要統(tǒng)治者不自我毀滅就沒有毀滅的危險,所以,唯一的答案就是那與人性孿生的矛盾在下層大眾中已經(jīng)被清掃干凈,而在權(quán)力核心的高處,在整套體制的中樞中,還保留著“人性”,而“非人性社會”的創(chuàng)造,正是“人性”的杰作,是人性中“權(quán)力”的杰作,是整套異化了的體制大廈中“權(quán)力”的鬼斧神工。
      
       有不安的因素,那就是“獨立思想”。有自我否定和批判功能的高等級的人種,他們中有力圖追求自由和自己喜歡的事的異類,另外,更有文明的棄兒——野蠻人還有著與今天的我們一樣的悲喜、道德感、羞恥心、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生的憧憬,以及對信仰(上帝)與生命的敬畏。所以,他們必然是美麗新世界中的犧牲品,前者被流放,后者被迫隱居,總統(tǒng)不怕他們污染大眾的思想,九比一的大眾與精英的設(shè)置給了總體穩(wěn)定的保障。所以,唯一需要提防的就是天生的高層,那些開始覺醒追求自由的異類,他們的設(shè)置消滅了大眾的思想,卻為自己保留了“自我批判”以及“設(shè)置自我批判”的理性的可能,保留了獨立思想的真空地帶,大眾無緣獲得。當然,他們精心設(shè)計出龐雜的社會工廠,是既得利益——無上的權(quán)力、最高的物質(zhì)享受、信仰的自慰、最前沿科技的掌控——給了他們代代維穩(wěn)的驅(qū)動,以致永恒。
      
       社會發(fā)展了嗎?還是退步了,退步到奴隸、封建社會的集權(quán)時代嗎?難道是我們的歷史在權(quán)力的作用下做著輪回般的戲法?馬氏的唯物史觀歷史階段分類法終于在權(quán)力輪回面前失去了意義,歷史本來就不是線性的矢量。
      
       2300多年,只要永恒的權(quán)力存在,只要制度和科技掌握在一部分精英手中,他們就很可能在某一天把科技用于更加完美更加無形的統(tǒng)治中。古代民眾還能在痛苦中追求幸福,在批判的理性中意識到被壓迫,并在壓迫中起身反抗,后來,經(jīng)過權(quán)力洗禮的科技消滅了人性,消滅了道德,最后消滅了絕望與危險,并連同著希望與未來一起消滅了——大眾終于成為真正的行尸走肉,不會思想的生物機器,在一生的感官滿足中麻木的被奴役而不自知。羊群失去了狼群就缺少了直面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過去狼群存在的時候,羊群是悲劇的主人,悲劇的遠離使得羊群成為了幸福的奴隸。
      
       技術(shù)是有價值觀的,機器是有思想的,他們不是中性的工具。機器的思想就是為統(tǒng)治者服務(wù),成為創(chuàng)造它并掌控它的人的鷹犬,它們是當權(quán)者的同謀,機器中的電路和汽油中流淌著的便是當權(quán)者的意志,機械零件的咬合和大工廠隆隆的聲響就是權(quán)力意志在技術(shù)中的熱烈的自我謳歌。
      
       就像今天的ipad已經(jīng)讓人性漸漸變得廉價而冷漠,自大而麻木,變得娛樂至死,成人和兒童的鴻溝漸漸被填平,我們變得懶于思考,我們看不到科技崇拜和商品拜物教光輝背后的深淵,看不到當今種種所謂民主、自由、平等之思想,盛世、進步、幸福之表象后那萬古不朽的為宇宙立法的權(quán)力意志,以及在它邏輯運行之下的宿命。
      
       烏托邦告訴我們,全體人類在等待著一個真正自由平等的時代的到來,而《美麗新世界》告訴我們,什么是烏托邦?這就是。
      
       相對于真愚的人民,美麗新世界中的統(tǒng)治集團還是擁有批判理性的,他們裝愚。其實,處于所謂變化、進步的那一部分,最終獲得民主、自由的那一部分永遠是絕大多數(shù)大眾,當權(quán)者永遠保留著永恒、頑固的人性中那對權(quán)力的追捧和信仰,集權(quán)、專制才是真實。
      
       其實,權(quán)力意志不是單單屬于人類,它屬于宇宙,它是萬物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它是超越一切的法則?!皺?quán)力意志”不過是人類內(nèi)部自覺后進行自我交流的抽象表達,它等同于狼群對羊群的追逐和殺戮,等同于海嘯的狂怒和破壞,等同于照亮大地的金色太陽。
      
       權(quán)力永遠不會運用權(quán)力消滅自己,沒有事物會為了廢除權(quán)力而獲得權(quán)力,權(quán)力絕不是手段,它本身就是目的。
      
  •     同樣作為反烏托邦小說的代表,拿它與《一九八四》作一個比較,不那么有戲劇性,對中國讀者來說諷刺意味不那么強。而為了達到社會最大限度的穩(wěn)定而不知不覺地剝奪大眾各項權(quán)利的描述已經(jīng)部分地慢慢成為了現(xiàn)實,這在世界各國都普遍存在。更進一步的說,這就是法律的定義。 注 170千字
  •      起初看的時候,被其描繪的新世界及其結(jié)構(gòu)深深吸引??墒谴藭r這本書對于我這樣的政治冷淡分子不過是一部立意高超的科幻小說。但是到后來,在野蠻人登場以后,瑰麗的戲劇上演了。野蠻人用以莎士比亞為代表的傳統(tǒng)價值觀,那些人性中最精彩的東西來對抗禮崩樂壞的“新世界”。那些引用或慷慨激昂,或意含諷刺,亦莊亦諧,無不讓人拍案叫絕。
       在科技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人們的娛樂也漸漸泛感官化。這本是好事,但是相應(yīng)地,人們變得更靜不下心來讀經(jīng)典,就隱隱約約有點“新世界”的感覺了。諷刺的是這個過程并不是強制的,而是自發(fā)的,這是不是很好玩呢?
      
  •     《美麗新世界》中的元首還算善良,比《1984》《我們》甚至《動物農(nóng)場》的豬們善良多了。
      
      在這個標準化的過程中,《美麗新世界》的元首也被標準化了,而不是傳統(tǒng)的獨裁,從這種角度來說,《美麗新世界》的最高統(tǒng)治者反而是標準化的產(chǎn)物,這種定義,個人感覺比其他三本書更加深刻。
      
      在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中,難免會有統(tǒng)治階級因為公平分配產(chǎn)生的腐敗和愚民行為,這種基本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常人透析此,必然會覺得這種是一個惡毒的烏托邦,是個人意愿或者說“內(nèi)黨”凌駕于社會的一種不平等的社會主義,顯然是一針見血的讓人無法接受。所以對于其他三本書來說,普通讀者對結(jié)論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我們不想被愚弄,不想被統(tǒng)治,我們有個人意愿,所以我們反對這種所謂的烏托邦。
      
      然而,《美麗新世界》和他們稍稍有點區(qū)別,這種區(qū)別是整個體制,從上到下都是標準化的,元首也是被制造出來的,書中的統(tǒng)治階級的腐敗和愚民只有較少的提及,從這種方式上,更深刻的指出了我們的選擇障礙:到底我們需要什么?
      
      簡而言之:我們找了個女神,發(fā)現(xiàn)自己喜當?shù)?,然后開始罵娘,說我們不喜歡女神,可是《美麗新世界》說,我給你個女神,不讓你喜當?shù)悄阆膊幌矚g呢?
      
      所以其他三本書提供的女神的方式我們很容易選擇,因為我們不喜歡“喜當?shù)倍幌矚g女神??墒恰睹利愋率澜纭返呐瘢且粋€完美的,或者說 客觀上完美的女神,我們的選擇更深刻,我們到底喜不喜歡這個新世界?如果我們不喜歡這個新世界,那么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們不喜歡這種完美。
      
      從這種角度來說,《美麗新世界》更讓人難以選擇。就好像我們不會吃一個帶蟑螂的面包,我們可能是討厭蟑螂,也有可能是討厭面包,《美麗新世界》剔除了蟑螂,只給你一塊面包,你要么?
      
      《美麗新世界》中,體制的統(tǒng)治階級是從出生注定的,也為了整個體系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實驗都是:A+的人放到一個島上,結(jié)果注定失敗了,最后找到一種各司其職,各得其樂的方法。這種科學的方法保證了社會的穩(wěn)定。那么,我們想不想要呢?
      
      再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以現(xiàn)在的世界為例,可能有10%的人因為貧窮,饑餓等對現(xiàn)行體制不滿意,當我們進入《美麗新世界》時,可能只有5%的人因為一種人性的沖動而反對這種烏托邦。那么我們該選擇那一種世界呢?
      
      我很難選擇。
  •     文明人生活在快樂里,沒有孤獨:他們是由人工育種而不是胎生而來.他們的身體和身份是由控制者來分配. 思想控制從胚胎就開始.重復千百遍的說教,跟隨一生,日常生活稍有不快可通過麻藥來忘卻.高科技的發(fā)達讓他們想要什么隨手可得……
      而有一個闖入這一切的野蠻人控訴這一切來得太容易,他們沒有通過忍耐就得到,一本莎士比亞全集成為他靈魂的指引.這個沒有情感的現(xiàn)代把他逼瘋……
      
      不想探討控制者如何控制人群的思想。
      控制者談到。要想得到快樂和穩(wěn)定,必須要付出代價。而代價就是,科學,情感,理性。
      
      “科技應(yīng)為人而做,而不是人來適應(yīng)科技,并為它們所奴役?!?br />   
      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東西,有時問一句“為什麼它就應(yīng)該是這樣”,你得到很多東西。
      比如說,家庭,是一定要存在的嗎。如果沒有家庭,沒有情感,人來到世界上又是為了什麼呢?
      family is all, when you have a family.
      
      此書出版于1932年,1984是1949年。
      1984的極權(quán)是赤裸裸,而美麗新世界則以快樂為包裝。
      
      
      
  •     
      鳳凰讀藥周刊評論
      http://e.weibo.com/duyaozhoukan?ref=http%3A%2F%2Fweibo.com%2Fu%2F1865396017%2Fhome%3Ftopnav%3D1%26wvr%3D5
  •     《美麗新世界》的創(chuàng)作無疑是高明的,它用強烈的對比展現(xiàn)了壓制人性的文明世界與落后原始的傳統(tǒng)世界間的差異。作者沒有用現(xiàn)代的社會與小說中的文明社會做對比,而是選擇了印第安人的傳統(tǒng)社會,或許這樣起到了明顯的放大鏡的作用。
      讀完此書,有一個疑問一直沒有解開:隨著社會化分工的程度越來越高,人與人之間的依賴性越來越高,會不會有一天人真的會像小說中那樣,思想和個性被壓抑,被幸福,“人人相屬”……
      或許,作者之所以不選用當代社會作為對照組,是因為我們已經(jīng)在路上了……
  •   作為一名在舊世界經(jīng)歷過痛哭的人,我覺得新世界那樣有時候也挺好的
  •   :-D 原來你也對雪國列車結(jié)局有想法啊 雖然看的時候大概猜到了結(jié)局,但還是沒想到吉列姆居然是……對里面的 位置 和 平衡 印象深刻,威爾福德的平衡和末尾車廂需要的平衡 ╮(╯_╰)╭想到陳升的一首歌:這樣很好?。?/li>
  •   中間看的時候,我就在想,在這個封閉系統(tǒng)中,“革命”勝利以后只不過是開始新一輪的循環(huán)而已,最后wildford對柯蒂斯說的那些話,越是受過教育的人,越會成為下一個wildford。不知道原著如何,電影最后因為外界可以生存了,所以那樣結(jié)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單單在列車里面的話,即使柯蒂斯不成為下一個wildford,也會出來別人,也會繼承wildford相同的理念?;蛘呒词共焕^承,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下,自己也會得出和wildford同樣的管理理念。
  •   吉列姆中間時說過,看到威爾福德第一件事就是把他的舌頭割下來~~
  •   恩,雪國列車當時好好看了,所以中間的好多提示性的小細節(jié)都注意到了
  •   很喜歡反烏托邦作品,人需要的是按照自己的個性自由發(fā)展,而不是去過別人規(guī)定的“幸福生活”。
  •   看起來這本書很深奧的樣子
  •   要是每一次暴風雨之后,都有這樣和煦的陽光,該多好。
  •   很喜歡這樣的作品。
    我覺得,你還可以看看 電影《人生規(guī)劃局》還有,有本書《分歧者》,都是一種反抗貼標簽人生 類型的作品。
  •   謝龍女推薦。稍后去看。@龍女那伽
  •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