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情的終結(jié)

出版時間:2000-7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英國] 格雷厄姆·格林  譯者:柯平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二戰(zhàn)期間的英國倫敦,作家莫進而斯和公務員的妻子薩拉,一對婚外戀人,被飛來的炮彈中斷的了戀情,它擊昏了莫里斯,也激活了薩拉心中潛在的天主教信仰。薩拉向天主禱告:要以遠離情人的方式來遠離罪愆,以此保全莫里斯的性命。薩拉不辭而別,莫里斯不知就里,妒恨交加地度過了兩年。因懷疑她另有新歡,莫里斯請私人偵探調(diào)查,結(jié)果從薩拉的日記中得知她一直愛他,只是出于對天主的許諾和敬畏才離開他。追悔之余,他提出要和薩拉私奔,開始新生活。此時薩拉已最終皈依天主教,沒有答應他,并在不久后患病去世。天主從莫里斯身邊奪走了薩拉,莫里斯懷復雜而抗拒的心情面對薩拉死后她的禱告一一應驗的事實。

作者簡介

格林1904年出生于英國中部赫特福德郡。曾在牛津大學貝利奧學學院攻讀歷史。當過記者,信奉天主教,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作為軍情六處的官員被派往非洲。戰(zhàn)后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間諜小說。被指控的間諜作家。最著名的作品《第三個人》《一支出賣的槍》《密使》《我們的人在哈瓦那》《人性的因素》《榮譽與權(quán)力》。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戀情的終結(jié)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1條)

 
 

  •      嚴格來說,不應該說讀過,而是聽過。
      
       除了那套被我棄聽三次才最終聽完的TTC課程The Tools of Thinking外,這本是我迄今聽過最難的了。生詞、復雜句式、不斷虛擬、正常語速,還有Colin Firth精彩的模仿、有意的含混、句尾的輕音還有英式那極常見但被他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的拐三拐,都加大了本書的難度。跑步時常常一次次的慢下來,低著頭,右手放在左手臂上調(diào)節(jié)回放,聽不懂,再回放......
      
       同時,這也是我迄今聽過文筆最好的一本。那點爛俗的外遇情節(jié),竟被他寫得如此沉重和糾結(jié)。后半部分聽Sarah的日記,把我壓抑的喘不上氣。Colin Firth的聲音真的太、太、太好聽了,太好聽了!?。鬯肋@聲音了!
  •      感覺非常一般的書。
      
       薩拉是“我”的情人。她的丈夫是亨利。亨利是個溫和的人,一直縱容著妻子的婚外情。“我”和薩拉曾深深地相愛,但現(xiàn)在分開已經(jīng)兩年了。而后我找私家偵探跟蹤薩拉才知道,她之所以離開我,是因為二戰(zhàn)空襲時,我被砸在門下,她向天主祈禱,只要我生還她便離開我。而我生還了,她信守承諾離開了我。
      
       但她心里依然深愛著我。對天主的承諾使她痛苦萬分。她想和“我”在一起,可是卻不敢違背諾言。終于她死于感冒引起的肺部感染。而我和亨利一直保持著朋友的關(guān)系,她死后我住到了亨利家陪伴他。
      
       故事簡介大致如上。感覺沒有什么意思的一本書。唯一可取之處就是作者描寫情人的不安感這點,非常到位。當薩拉在的時候,我有了安全感,當薩拉離開我時,我便總是懷疑她的愛的真誠。另外這故事是一部半自傳小說,也就是薩拉是作者生活中真正的情人,不過后來分開了,當然,并沒有像書中那樣死于肺炎。這本書是作者獻給薩拉的原型——也就是作者的情人凱瑟琳的。出版后引起凱瑟琳的家人帶來許多不滿,這是后話。
      
       不過這書讓我覺得,后半部分很郁悶很郁悶。不停地圍繞著天主、天主的存在與否進行探討。在中國人讀來可能覺得非常沒有意思。我也真正感覺到了,對上帝的信仰在西方人的世界中真是根源于民族文化的大事,而我們東方人之所以無法融入西方人的生活,對于他們的宗教信仰的難以理解,這點就是相當大的原因。東方人英語說得再流利,恐怕信仰西方的基督上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基督是一副雅利安人的面孔,既白人的面孔。
      
       至少我自幼是接觸到佛教的信仰要多得多,潛移默化,讓我該信基督,很難。我相信世界有神靈,但那不會是基督。所以遇到類似的宗教探討問題,看了實在是頭疼。
      
       薩拉到底信不信天主,就那么重要嗎。土葬還是火葬,就值得用那么多的篇幅去探討么。終于讀完了。就到此吧。
      
       不過這書對我也有啟發(fā)。誓言是否一定要遵循,我現(xiàn)在的理解是,要看實際吧。就比如薩拉和“我”是相愛的,如果硬要遵循誓言而分開,那反而是三個人的痛苦。這樣真的就好嗎。
      
       哦,對了,記得看過一本書上寫,美國人都是信教的。唯一的幾個不信教的還是因為某些事情而脫離了宗教,比如家里有病人去世,雖然祈求上帝但是感覺并沒有受到庇護,所以不再信教的這種的。雖然對教徒的比重有些半信半疑,但最近看書實在是覺得,只要是關(guān)于北美洲、歐洲的書,便永遠離不開宗教,宗教,宗教。
      
      
      
      補:睡了一覺。好像有些想明白了。也是看了一些介紹吧。這本書其實后半部分是在寫薩拉其實是天主教徒。薩拉的母親指出了薩拉2歲時曾經(jīng)受過洗禮,而薩拉死后居然發(fā)生了許多被印證了的奇跡。譬如薩拉的朋友的臉上的黑斑奇跡般地消失了。薩拉的兒童時代的圖畫書寫著,可以把書借給生病的孩子,等等。這些都似乎印證了天主的存在。反過來也就是說,薩拉應該被實行土葬,是這樣嗎?哦,但其實根本重要的不是土葬或火葬,重要的是,似乎作者還是想強調(diào)天主存在著,而當時空襲中“我”其實是原本是死亡了的,是薩拉的禱告,說愿意離開“我”來換回我的生命,是這個禱告起了作用,才把我換回。寫到這里我自己不禁都打了一個冷戰(zhàn)。這小說的結(jié)構(gòu)是如此設計的嗎,挺恐怖的。我感覺到,無論如何,我們還是心存敬畏吧。
      
       包括我自己,既然曾許諾過,也獲得過神的恩賜,有些諾言就當認真的履行才行。其實,我雖然不信上帝,但是我卻相信神靈的存在。所以看了這書,只覺得更加沉重了。有些恨這書了,愛難道不是也是無比美好與重要的嗎,就因為一個誓言就要放棄愛,那真的是明智的嗎。NO,若是我,真要是有那一天,真有人值得我付出我的愛,而要我違背諾言,那么就請將我毀滅吧。我視死如歸。
      
      
  •     是看了蔣方舟的文章才知道有這本書的。很吸引,轉(zhuǎn)貼一下:
      
      蔣方舟:矯情不是文藝青年的病 綿延漫長人類史
      2013年05月04日00:34騰訊大家蔣方舟
      
      最近讀了格雷厄姆?格林的《戀情的終結(jié)》。
      
      故事以格林生命中一段真實的經(jīng)歷為原型。作者用了“the end of affair”做標題,而不是“the end of love”,因為他知道,愛是綿綿無絕期的,而一段感情,看得到開端,也清楚地說得出結(jié)束的時刻。
      
      格林在42歲那年和30歲的凱瑟琳相戀,凱瑟琳是六個孩子的母親,她的丈夫亨利是一個百萬富翁、一個有前途的政治家。
      
      凱瑟琳和格林一見鐘情。兩人第一次一起吃飯時,點了盤“牛排洋蔥”。洋蔥是愛情的暗號,有丈夫的女人不愿意吃洋蔥,擔心回去吻丈夫的時候被厭嫌。凱瑟琳則大大方方點了洋蔥,格林被她的坦率所打動,在那一刻愛上了她。
      
      凱瑟琳和格林相戀,她的丈夫從一開始就知道,格林常常來夫婦家做客,而夫婦也并未分房而居。
      
      凱瑟琳還常常陪格林旅行,她會寫信給丈夫報告自己的行程,分享旅途中的快樂。而丈夫的回信則會說:“你肯定很高興,意大利也肯定很有意思,希望你能好好休息。能與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太好了,希望格林也一切都好……”
      
      凱瑟琳說:“我從來不知道世界上還有誰比亨利更寬容,他那種寬博的胸懷,他與格林一樣理解人性中的欲望和感情,但是他在生活中可以不要性愛……”
      
      格林則是依賴于性愛的。性愛讓相愛的人找到愛的證明,為不再相愛的人制造愛的假象,它擬合裂痕,也制造間隙。格林和凱瑟琳無休止的瘋狂性愛中,絕望相愛,并知道這愛持續(xù)不了多久。
      
      格林發(fā)狂地嫉妒著凱瑟琳的家庭,而凱瑟琳卻絲毫不嫉妒同樣有家庭的格林,不肯嫉妒他的過去,或者他會有的將來。這讓格林更加憤怒,“我用自己嫉妒的程度來測算愛情的深淺。根據(jù)這個標準,當然她就根本不可能愛我了?!?br />   
      在格林和凱瑟琳的關(guān)系中,愛、恨、妒忌、絕望、占有、厭惡、迷戀、猜忌,一刻不停地交互出現(xiàn),甚至同時存在著。或許亨利看似軟弱的包容才是正確的,凱瑟琳從未真正想過離開亨利,他才是真正的勝利者。愛是暫時的,溫情與安全感最終會代替它。
      
      凱瑟琳最后生病住院,直到死去,格林都沒有去看過他,只有丈夫亨利一直陪在她床邊。
      
      凱瑟琳死后,丈夫亨利給格林寫信,信中說:“你不應該自責,當然,你給我?guī)硗纯?,但是誰能保證自己一生從未給別人帶來過痛苦呢?你也帶來過快樂,人生是很難簡單地做一個加減法的。但是你給了凱瑟琳別人無法給東西(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不能說這東西改變了她的生活,但是卻可以說讓她變成了一個情感更為深刻的人……”
      
      亨利感謝格林,甚至感謝格林以令人難以接受的坦誠寫下了他們?nèi)说墓适拢ㄔ谛≌f《戀情的終結(jié)》里,格林甚至沒有給丈夫亨利取個化名),因為格林完善了妻子的生命。
      
      凱瑟琳像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把生活中偶爾出現(xiàn)的激情與純粹的瞬間當成救命稻草,其他人都向生活妥協(xié)了,而她不能,并且為這“不能”感到深深的愧疚和痛苦。
      
      無法因為生活的富足、安穩(wěn)與溫暖而滿足,這不是文藝青年病,是綿延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漫長矯情。人們往往把這種情況稱為“矯情”。對于“矯情”,毛姆在《面紗》中是這樣解釋的:
      
      “從來無法都無法得知,人們是究竟為什么會愛上另一個人。我猜也許我們心上都有一個缺口,呼呼往靈魂里灌著寒風,我們急切需要一個正好形狀的心來填上它,就算你是太陽一樣完美正圓形,可是我心里的缺口,或許恰恰是個歪歪扭扭的鋸齒形,你填不了。”
      
      格林冷漠、暴躁、殘忍,可對于凱瑟琳卻正好填補了靈魂漏風的缺口。
      
      同樣的丈夫、妻子、情人的三人行故事,還發(fā)生在日本作家岡本加乃子身上。岡本加乃子出生在明治年間,是大戶人家的富家女,嫁給了漫畫家岡本一平?;楹?,岡本加乃子連續(xù)遭到喪兄、喪女的打擊,在痛苦之中,與年輕的大學生相戀。丈夫不僅一直守護著她,還同意她年輕的情人也在家中一起同居,直到大學生移情加乃子的妹妹。
      
      之后,岡本加乃子又先后戀上了作家芥川龍之介、外科醫(yī)生新田一。她甚至和情人、丈夫、兒子一起游歷歐洲各國,寫下大量游記。
      
      岡本加乃子死時,丈夫和情人一直在病床前悉心照料。
      
      平心而論,岡本加乃子的小說我并不非常喜歡,只覺得清新獨特,但遠遠不如另一位早逝的女作家樋口一葉。但是川端康成對加乃子評價卻非常高,說她“豐富而深奧”。
      
      我一直以為,把生活變得跌宕起伏、富有戲劇性,以此作為寫作的材料,是二流作家的伎倆?,F(xiàn)如今,我卻不得不承認,生活與作品,很難分清楚誰為因誰為果。有才的人總是很多情,他們寫下奇情曲折、不可思議的故事,而如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報應一般,奇情曲折、不可思議的人生也會隨之而來。
     ?。ㄕ则v訊大家平臺,原標題:三人)
      
      
  •     發(fā)表一些偏頗之見,以抒心中不滿。
      
      這本書有在我看來寫得極好的部分,比如不正常的三角關(guān)系中情人過山車般的情緒,毀滅一切的嫉妒心,以及如鯁在喉的不安全感。這些是作者的真實經(jīng)歷,估計若不是真實經(jīng)歷也寫不到這樣的精確。作家就是為經(jīng)驗尋找語言的人。但小說的一開始我就有點不耐煩,就是職業(yè)作家的那種絮叨勁兒,俏皮話,對寫作本身的自覺流露于字里行間——如果是寫硬漢偵探小說,我覺得會好得多,就像是喝多了波本酒分不清真真假假的搖晃感。
      
      據(jù)說這本書是作者本人在熱戀中寫的,但是標題叫做“The End Of The Affair”。我善意的希望是作者當時的處境太痛苦太糾結(jié)了,于是通過虛構(gòu)讓自己的情人死掉,就像人有時做了噩夢之后醒來時會對生活產(chǎn)生一點微妙的勇氣似的:畢竟我已經(jīng)嘗試失去過一次了。
      
      一個作家能像正常男人/女人那樣戀愛嗎?這是一個疑問。寫作最原始的起點是用語言去掙脫現(xiàn)實之圍困,打開一個呼吸的口子。那么當寫作成為一種職業(yè),這個過程是否倒轉(zhuǎn)了過來,寫作的遠古和現(xiàn)在是否如同原始藝術(shù)跟當代藝術(shù)那樣天淵有別?
      
      讀到書的中部,我的期待是作者真的去寫“戀情的終結(jié)”,哪怕寫得傷筋動骨,寫得現(xiàn)實跟虛構(gòu)分崩離析、人仰馬翻。藝術(shù)家為贏得不死聲名總要付出一點代價嘛。然而無奈,作者宕開一筆去寫天主,匆匆安排女主人公得重感冒死掉?!皯偾榈慕K結(jié)”絕不比宗教問題格局小,難度低。想到男女主人公在書房的地板上云雨,原來天主一直坐在沙發(fā)上觀望,真是叫人倒胃口??!
      
      當然喜歡此書的讀者可以指責我不關(guān)心信仰問題,或者說我扭曲了作者的原意。也對。但哪里寫得好,寫得真實,哪里作家在寫的時候只是一個有點兒病態(tài)的情人,我想這是敞亮的。如果你們給它打五星,那么給D·H·勞倫斯,給福樓拜又打幾星呢?
      
      
  •     英國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這部小說在其作品中有很特殊的位置,也許因為其抒情性和大段繁復不嫌累贅的描寫,也許,更多是因為格林在書中不厭其煩地細致敘述了自己作為主人公本體的灰暗人性。可以說這是一處庸俗的三角戀,莫里斯和薩拉,就是格林和凱瑟琳,而三角戀另一個穩(wěn)定的一角,則是現(xiàn)實與小說中擁有同一個名字的男人,凱瑟琳的丈夫——亨利。
      
      從一開始格林就表示了其對敘述這個故事的無措,任何故事都沒有開端,也沒有結(jié)束,除非作者用其回顧及前瞻時任意地裁剪和選擇,否則一個故事永遠不知從哪里截取。但書名——戀情的終結(jié),仿佛一開始就袒露了格林的深深的用意,不僅因為直接宣告了莫里斯和薩拉這段婚姻之外的偷情的結(jié)局,同樣也著力地反駁了一般愛情故事的結(jié)論。
      
      正如這場愛情是突如其來的。格林特意保留了現(xiàn)實中和凱瑟琳一見鐘情的餐館,甚至保留了那盤牛排洋蔥?!坝袥]有可能因為一碟洋蔥而產(chǎn)生愛情,但是確實,我就是在那時愛上了薩拉?!?br />   
      洋蔥的愛情,是一瓣又一瓣地掰開來,才發(fā)現(xiàn)洋蔥根本沒有心。小說中的莫里斯也正是一次次地質(zhì)疑、嫉妒、占有和折磨薩拉,因為他們倆的關(guān)系再充滿激情,也始終繞不開另一個名字,亨利。亨利是他們交歡時樓梯上嘎吱嘎吱的腳步聲,是揮之不去的夢魘,是嫉恨深淵的最終歸宿。
      
      所以當薩拉最終不告而別的時候,莫里斯才會放任地恨,哪怕曾經(jīng)薩拉帶給他永遠消滅了單純的肉欲的熱戀感,“從今以后,我再也不可能在沒有愛情的情況下享受一個女人了。”其實相比亨利來說,格林特意把以自己為原型的主人公寫得卑劣而不受歡迎是很令人詫異的,因而也當再塑造薩拉這個角色時,甚至過分地美化薩拉對莫里斯的愛,也可能是彌補現(xiàn)實中無法實現(xiàn)的缺憾。
      
      全書最感人的莫過于薩拉日記中大段大段的獨白,就如莫里斯遭受的雷擊一般,當一個人妒恨交加地過了許多年,才發(fā)現(xiàn)當年的情人一直未曾忘懷的那種悸動和懊悔。愛恨與否早已不再重要,這時能做的,仿佛就是抓住時間的尾巴,在最后唇齒相交的瞬間深深地擁吻。
      
      然而戀情,只有在薩拉驟然病逝的那一刻終止,一秒不多,一分不少。對比莫里斯的狹隘胸襟,薩拉體現(xiàn)了作為女人毫不例外的犧牲性,她和天主之間的斗爭比同愛情斗爭的時間還長,然最初的原點,她自己都可能忘記了,就是對失去莫里斯的無盡恐懼,也正是因為害怕失去,她臨死都拒絕離開亨利而離家出走。
      
      “本來我可以用一生的時間來愛,一次只花掉一點。但是甚至在帕丁頓車站附近那家旅館里頭一次幽會的時候,我們就已經(jīng)花完了我們所有的一切。你在那兒,教導我們大肆揮霍,就像你教導富人們所做的那樣,以便有朝一日,我們會除了對你的這份愛之外別無所有。但是你對我太好了。我向你要求痛苦時,你卻給了我安寧。也給他這個吧,把我的安寧給他——他更需要?!?br />   
      這是愛嗎。毋寧說愛最動人之處是片刻的激情,不如說其最令人難忘之處就是失去后的感懷,或是再次回首時的心動。薩拉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寧可把自己獻給天主,寧可與孤獨與死亡相伴。書中最好的比喻莫過于將失去愛的痛苦比作沙漠,不論何時,痛苦總比快樂好描述許多,也銘刻許多。所以當我讀到這段話時,驟然的痛楚襲擊了我,就如永遠無法回到過去的無望,就如只能生生等待沙子淹沒了我的頭頂直到無法呼吸:
      
      “我們失去了聯(lián)系。我們在同一片沙漠里,在尋找的也許是同一眼泉水,但卻相互看不見,總是孤零零的一個人。我之所這么說,是因為要是我們在一起的話,沙漠就不再會是沙漠了?!?br />   
      “有一種愛讓你激動,但也讓你心痛;有一種愛給你和平,給你安寧?!比绻嗬o薩拉的后一種愛,那么讓她無法忘卻的必然是前一種。人人都有選擇哪一種愛的權(quán)利,甚至對一生愛著凱瑟琳和薩拉的亨利來說,他未必就不是最幸福的一個。所以我才會為現(xiàn)實中亨利真實而紳士的話語所深深感動:
      
      “你不應自責,當然,你給我?guī)硗纯?,但是誰能保證自己的一生從未給別人帶來過痛苦呢?你給了凱瑟琳別人無法給的東西,不能說這改變了她的生活,但是卻可以說讓她變成了一個情感更為深刻的人?!边@是何等的胸襟,而我不免又聯(lián)想到格林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是否也被亨利的品質(zhì)所折服,才在對比之時毫無遮掩地袒露了自己內(nèi)心的陰暗一面。
      
      沒有愛情是完美的。戀情告終之時,并非是這個故事的結(jié)束。只可惜凱瑟琳和格林之間,到最后都沒有找到那片綠洲。
      
      愛是一種墮落,有一種墮落飲鴆止渴。借書中薩拉的聲音,我們似乎可以想見格林這本最平易近人又最不屑修飾的作品,只為了在懷念過往時輕輕地嘆一句——“我要他。我要平常人的墮落的愛?!?/li>
  •     只要能自欺欺人地相信愛情會維持下去,我就感到很快樂( —— 我甚至認為我這個人很好相處,所以愛情才得以維系下來。)不過如果愛情注定要毀滅的話,我倒很想讓它快快地毀滅,就好像我們的愛情是一只落進了陷阱、流著血快要死去的小動物一樣:我得閉上眼睛,扭斷它的脖子才行。
      
      戀はいつまでも続くと
      信じていられるうちは幸せだった
      でも戀が死な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とすれば
      いっそそれが早く死ぬ方を私は望んだ
      
      私たちの戀は
      わなに捕らえられて
      血を流しながら死にかけている
      動物に似ていた
      私は目をつぶり
      その首を絞めなければならなかった
  •      昨日,見速食年代的感情心靈雞湯語錄,“四大經(jīng)典分手告白 : 1. I'm not attracted to you.我對你沒感覺了。 2. Maybe I don't deserve you.也許我真的配不上你。 3. We don't match each other. 我們兩個不合適。 4. You are not my type.你不是我的菜?!?br />    轉(zhuǎn)而又見書里的這句,“你對我的好,某種程度上是一種非常殘忍的東西。我們失去了聯(lián)系。我們在同一片沙漠里,在尋找的也許是同一眼泉水,但卻相互看不見,總是孤零零的一個人。我之所這么說,是因為要是我們在一起的話,沙漠就不再會是沙漠了?!?br />    哪是什么都可稱之為戀情。生活亦如此?;砣?。
  •     當謎底揭曉,莫里斯終于知道薩拉對他的愛從未熄滅,于是不顧一切要見她的時候,我的心底升起不祥的陰云。
      果然只見了一面,薩拉就死了。
      不然又要怎么收尾。喜極而泣,欣喜若狂,破鏡重圓,相擁而歸?只能羨慕你,好天真呢。
      “深情即是一場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br />   可死了,就什么也沒有了。
      薩拉向上帝禱告:讓我的痛苦一直不斷地繼續(xù)下去,但是讓他們的痛苦停止吧。親愛的主啊,要是你能從自己的十字架上下來一會兒,讓我爬到上面去就好了。如果我能像你一樣地受難,那么我也就能像你一樣地痊愈了。
      可憐的薩拉,寧愿自己受難,也不愿所愛的人受苦。
      所以別說死。你一定長命百歲,妻賢子孝,兒孫滿堂。
      就像薩拉對莫里斯說的那樣:
      我想要你快樂。只要你能讓自己快樂,不管你做什么我都不介意。
      
  •     小說是自傳性質(zhì)的,根據(jù)作者本人的經(jīng)歷所寫。序里講述了他真實的愛情,小說的內(nèi)容卻講述了另外一個,很一般,不如前者。建議看看序言就不要再向下看了。
  •     據(jù)說“愛”和“信仰”是《戀情的終結(jié)》的兩大主題
      相關(guān)的還有“恨”、“嫉妒”、“欲望”
      但我卻只覺得
      這更多是個極致到頂點的愛情故事
      除去“愛情也是一種信仰”這樣的調(diào)子
      跟信仰并沒有太大關(guān)系
      
      危難時莎拉祈禱天主保佑莫里斯
      并發(fā)誓若真能渡過難關(guān)
      她甚至愿意和他分開
      因為情人的劫難
      莎拉從一個懷疑論者變成一個天主徒
      這是以愛情為前提的信仰
      
      后來莎拉的母親透露
      事實上莎拉兩歲就舉行過儀式了
      所以她從來就是個天主徒
      但與其說她是潛在的天主徒
      不如說她是潛在的宿命論者
      
      “當莎拉看見我躺在門下面的軀體時,
      她曾經(jīng)真的相信結(jié)局已經(jīng)開始。
      她絕不會承認其實在那以前很久結(jié)局便已經(jīng)開始了?!?br />   莎拉其實早就明白這段婚外愛情注定的結(jié)局
      讓莫里斯受傷的炸彈只是一個征兆
      即使沒有這顆炸彈,他們的愛情也難逃劫數(shù)
      
      于是慢慢的她不再抗爭了
      “我同信仰斗爭的時間比同愛情作斗爭的時間更長,
      但是我身上再沒有什么斗志了”
      一直說自己什么都不相信的人也許是最懼怕宿命的
      所以需要不斷的自我暗示跟自己說那不是真的
      否認宿命的存在,就能否認自己受宿命左右
      但愛情注定的殘破結(jié)局
      終于讓她失去了否認宿命的力量和勇氣
      
      “我老希望這事情會‘發(fā)起來’,
      就像種牛痘一樣”
      莎拉的母親想著女兒總有一天會因為某種契機
      成為真正的天主徒,而不是風俗意義上的
      后來這事總算“發(fā)起來”了,
      愛情像種牛痘一樣,讓它“發(fā)起來”了
      
      所以,這哪里是信仰
      她只是----
      迷失于愛情,迷信了宿命,然后最終死于愛情
      所以,莫里斯你多么殘忍
      竟相信她選擇了天主
      她沒有選擇,從她愛上你的那一刻起
      除了選擇相信宿命,她就再也沒有其他的選擇了
      
      
  •     人的心里有著尚不存在的地方,痛苦會進入這些地方,以使它們能夠存在。
      
       --萊昂·布洛依
      
      [1]
      格林的長篇《The End of the Affair》,譯林的翻譯版本是《戀情的終結(jié)》;拍成電影,又叫做《愛到盡頭》。我卻總覺得表達不盡意。Affair更多指的是風流韻事,一段艷遇一段邂逅,萬花叢中過,總歸不
      會太久不必太認真,正像有夫之婦的薩拉和作家莫里斯那段兩年的戀情。
      那段戀情在倫敦那個空襲的夜晚就結(jié)束了,飛來的炮彈中斷了戀情。薩拉說,你不用這么害怕。愛不會終結(jié),不會只是因為我們彼此不見面……那時薩拉已經(jīng)決定離去。爾后是莫里斯瘋狂的憤怒,瘋狂的怨恨,瘋狂的猜疑和瘋狂的妒忌。但正如薩拉所說的,愛不會終結(jié),終結(jié)的只是戀情。
      我想,格林在題目里蘊藏的另一個意思是:the beginning of love。莫里斯的那些瘋狂和對瘋狂的瘋狂壓抑,正是證明了愛的存在。難以捉摸的愛情有時候喜歡用殘忍的反證法,用失去愛的悲傷沉痛來反證愛情的存在。
      若是我,倒是更愿意把書名叫做《情事了》。情事可了,情難斷絕。
      
      [2]
      薩拉在日記中呼喊著:我要平平常常的、墮落的、凡人的愛。
      想起周哥給我們講最高層次的詩歌。他的觀點是詩歌分兩種,一種是人世的,或人間的詩歌。這類詩歌的特點就是有比較強的細節(jié)性,人在細節(jié)中得到愉悅的享受,它是具體的,充滿人的意味的。另一種詩可以稱之為非人間的,它不以細節(jié)取勝,讀完后也許你不記得任何細節(jié),但是會有一種闊大的,神圣的感覺和體驗,達到一種澄澈的境界。
      對薩拉來說,那段戀情才是細節(jié)的具體的,而對天主的愛,那是一種神圣的感覺。
      我們在現(xiàn)世中堆砌著細節(jié),堆砌成一道墻,直到我們把通往那另一個境界的路也封死了。
      現(xiàn)世有現(xiàn)世的美好,只是選擇罷了。
      而薩拉卻一面渴望著具體的戀情,一面又宥于誓言,向往著信仰那個澄澈的世界。
      她說,親愛的主,你知道我想要你的痛苦,可是我不想現(xiàn)在就要,把它拿開一會,下次再給我吧。
      你本來可以用快樂殺死我們,但你卻讓我們在痛苦中與你同在。
      
      
      [3]
      莫里斯說,我想要愛情源源不斷地持續(xù)下去,而絕不會變淡。
      對莫里斯來說,永遠不是時間的延續(xù),而是根本就沒有時間。
      在薩拉離開他后他過了兩年妒恨交加的日子。剛開始他還抱著希望,等著薩拉的信?!澳玫叫乓院?,我也不先看每封信的信封——失望必須推遲,希望則必須盡可能保留得久一點?!?br />   他雇用私家偵探跟蹤薩拉,偷到了薩拉的日記。真相大白,沒有新的戀情沒有新的艷遇。無神論者的薩拉在那個空襲的夜晚慌亂而絕望地向天主祈禱并許諾:若能讓莫里斯活過來,她將永遠放棄他。
      為了一個愚蠢的誓言,薩拉困住了自己。而莫里斯在得知真相后一副志在必得的神情,準備與薩拉私奔。
      薩拉卻始終在信仰與情人之間掙扎,不久便因病去世。
      孤獨的莫里斯忿忿不平,認為是天主奪走了他的情人。在他的幸福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的時候,他失去了它。他依然無法安寧。他用忿恨的眼光看周圍的世界,他無力地看著薩拉的禱告一一應驗。
      所有的事物都在誘惑他去相信天主。他說我恨你,但是如果我能恨你,這說明什么?這說明了你真的存在。我們不可能去恨那些不存在的東西。
      他委協(xié)了,他對天主說,我太疲倦,也太衰老了,已經(jīng)學不會愛了。永遠地饒了我吧。
  •      格林和亨利為什么都不信“你”呢?
       其實不管格林信與否,他都在回避一個事實:薩拉相信,薩拉把所有的愛都揮霍給了格林,所剩下的就是愛“他”和無能力再愛“人”。另外就是不管格林如何地不相信“他”,“他”在他心里已經(jīng)存在了,即不是愛也是恨:就像薩拉說的,我們沒有辦法去愛一團霧,更沒有辦法去恨那團霧,所以“他”一直都存在,至于存在于一個什么樣的環(huán)境那是后話。
      
       史上最令人倒胃口的男主!
       格林,我不愿意叫他小說里的名字,真名更好些,這總能讓我刻意加深“這個故事是事實”的印象。第一眼我就確定格林不是我喜歡的人,太濫情了,而對薩拉又顯得太無情了。當然他的無情可能是愛得太深又或是愛得有點變態(tài):作為情人去替情敵跟蹤他的妻子,不變態(tài)嗎?情人死后與情敵住在一起互相安慰,越看越像渡邊淳一的《異戀》,總之格林的愛是讓我唯恐避之不及的那種。
      
       亨利,用格林的話說他是拉皮條的,而且是唯一替自己所愛得妻子拉皮條的。不可否認亨利的愛真的是太過于懦弱,他自己把這歸咎于其無能力。他對薩拉完全可以超過格林的強勢,因為他是她的丈夫,是這世上唯一有權(quán)利獨享她的人(而不是她的情人,尤其是格林),然而他卻放棄了這個權(quán)利。事實上他渴望擁有,可又自動放棄,或許這是他愛的方式,我雖然不喜歡但還沒有到討厭的地步,也許是太可憐這個得不到愛的男人了吧,雖然薩拉承認曾經(jīng)愛過他,但那應該是在一個叫格林的男人出現(xiàn)之前吧,所以誰都看得出來格林是亨利的克星。順便說一句,真的很討厭格林對亨利的態(tài)度,每次說他可憐,說如何恨他的時候,我就多討厭格林一分,即使他最后對亨利無恨無喜歡。
      
       薩拉,一個讓我不知道怎么張嘴的女人。一個女人對另一個女人的評價無非是三種:敬佩,鄙視,同病相憐,還會有其他的嗎?我不知道。
       薩拉是一個怎么樣都不會讓我感到同病相憐的人,有時候會敬佩她愛得那么深刻那么絕對(先不說愛上的對象是格林的問題),但更多的是鄙視她,愛得太過于低賤,什么人格、自尊都可以為之拋棄。薩拉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天主教徒嗎?誰知道。當薩拉從廢墟中拉出了還活著的格林時,她皈依了,為了愛格林而皈依,然而她卻恨她的“他”,她不承認“他”的存在,卻對這個不存在恨地入骨。最后呢?薩拉還是愛他,但都不及愛“他”了。這是多么地諷刺啊,仿佛在告訴我們:愛“他”才是絕對,世間所有的愛都不及給“他”的那份和“他”賜予我們的,只有“他”才是永恒。
      
       愈看這本書愈像教條,愈像圣經(jīng)的廣告。
      
  •     愛情是多么美好的情感啊..當愛與被愛時,所有平凡的人都被罩在一個圣潔的光環(huán)里...那些痛苦啊..那些傷害啊..那些痛徹心扉的日日夜夜啊..都是為了讓相愛的時刻更加刻骨銘心......愛之深恨之切...前言里說這是一部自傳體小說,我相信,只有愛過的人才能寫出那么那么愛的字句...就像重新談了一次戀愛,感受那死去活來的愛...慶幸現(xiàn)在的幸福...
  •     
      戀情為什么會這樣終結(jié)?
      
      關(guān)于格雷厄姆-格林的《戀情的終結(jié)》
      
      
      
      趙松
      
      
      
      
      最初知道格雷厄姆-格林這個人,倒并不是因為他的令人瞠目的小說數(shù)量與質(zhì)量,而是他的一段私生活傳聞。忘了是在哪本書里看到的了,好像也是位頗有些名氣的作家講述的。說的是格林正當盛年、并且開始小有名氣之時,通過書信往來,認識了一位英國貴族女子,她是他的非常忠實的讀者,讀過他已經(jīng)出版的每一本書,并且有著相當獨到的見解,令他頗有些得遇知音的感覺。當時他經(jīng)常游歷世界各地,居無定所,因而兩人只能書信往復,不斷加深著彼此的了解,并使感情慢慢越過了作者與讀者的層面。終于有一天,她從英國趕到了德國,與正在那里的格林相會了。她氣度高雅,見識不凡,當然還很漂亮,是位穩(wěn)重的外表下內(nèi)心激情似火的有夫之婦。她的丈夫也是位世襲貴族。她的愛與激情令格林震驚。從那以后,每隔一段時間,她就會悄悄從家里跑出來,以各種名義跑到外面,來到格林的身旁,在短暫的幽會之后,再黯然地回到死氣沉沉的家里。后來,當然她的丈夫知道了這件事。但他拒絕離婚,不再約束她去跟格林相會,只是要求她不要毀掉他作為一個貴族的尊嚴。他的隱忍,使她跟格林的關(guān)系保持了很多年。再后來,她因病死了。臨終前,她想見再格林一面。她的丈夫懷著巨大的悲痛,通知了格林。把她送走之后,兩個悲痛的從未謀面的男人,不得不在這個特殊時刻里尷尬地面對一下彼此的存在了。據(jù)說,作為一個男人,在面對這個無助的丈夫的時候,格林還是有些歉疚感的,但又實在無法表達什么。盡量平靜地說話的,還是那個丈夫,他告訴格林,我恨你,忌妒你,同時又得感激你,因為你和你的書讓我的妻子渡過了很多幸福的時光,我知道她是幸福的,當她從你那里回來的時候,是那么的美麗,而在看到我的時候,又是轉(zhuǎn)眼就那么的黯然無光。
      
      這個故事顯然非常像似格林后來寫的《戀情終結(jié)》(The End of the Affair)的素材來源。但也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說這個小說的素材來自格林與一位富有的美國農(nóng)場主妻子――凱瑟琳.沃爾斯頓的戀情,這本小說也是獻給她的。格林的傳記作家諾曼.謝里將他們的這段戀情稱為“本世紀最偉大的文學戀情?!辈还苁悄膫€說法的版本更接近本來面目吧,這本小說已經(jīng)獨立地存在于這個世界上了。它無需任何浪漫傳奇的背景為其作什么修飾,就其本身來說,已經(jīng)足夠震撼人心了。不然的話,??思{也不會稱贊它為“我這個時代里最真實也最感人的長篇小說之一――在任何人的語言里都是如此?!边@是部關(guān)于愛與失去之痛的悲劇,當然一旦讀到這種故事,你可能會不由自主地尋找著曾經(jīng)有過的故事模式與它對應一下,然而你會發(fā)現(xiàn)一無所獲,它是沒有先例的事實,盡管你知道它是小說,很大程度上都是虛構(gòu)的故事,然而當它的悲痛感向最深處抵進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這種表面上看是一種三角戀情的結(jié)構(gòu)本身已經(jīng)無足輕重了,它與任何感情模式都沒有關(guān)系,它在那里,如此的沉重,時間的流逝也只能加重它的分量,而無法有任何意義上的減輕與模糊,它只能越來越清晰地存在于仍舊活著的經(jīng)歷著它的延續(xù)的人心里。相對于死亡來說,在人的生命歷程里,戀情的終結(jié)無疑總是要來得更早一些。這也就是人的痛苦之所在,愛的人不在了,而需要這個愛人的人仍舊不得不活下去,只能在記憶里去搜尋與這最為刻骨銘心的戀情有關(guān)的已然破碎的細節(jié)與幻影。戀情也并不是因為它現(xiàn)實地伴隨了人的一生或者半生才顯其價值與力量的,而是由于它某個瞬間里將經(jīng)歷者的生命本身擊穿,留下一個在此后的時間里再也不可能彌補的黑洞。
      
      通常的情況下,我們習慣于知道人們總是因為相愛而在一起的,然后又因為不再愛了而離開。但是這個故事卻不是這樣的,他們因為愛而在一起,又因為愛而分離。她懂,可是他沒能懂。對于他來說,這是個悖論,無法在他的頭腦與心靈里符合任何道理。他的內(nèi)心因此而失衡,他因此而憤怒、狂躁,莫名地猜疑與無謂地忌妒,他無法理解,一個女人怎么可能因為愛而離開自己呢?他無法接受她臨別前的深情道白:“你不用這么害怕,愛不會終結(jié)。不會只是因為我們彼此不見面……”那么之前的一切激情與幸福又意味著什么呢?他,小說家莫里斯因為創(chuàng)作需要而結(jié)識了政府公務員亨利-邁爾斯的妻子薩拉,兩人在二戰(zhàn)時的倫敦開始了這段戀情。他們在燈火管制的倫敦小公寓里終日纏綿,偶爾鬧鬧戀人式的小情緒,而且他們膽子越來越大,最放肆的時候兩人竟然在亨利生病休息在家的時候就在亨利的臥室樓下房間里幽會。他們用火熱的無法遏制的戀情面對著戰(zhàn)爭造就的死亡陰影,“那時候,在我們的前面有整整一個人生可以企盼?!彼谝淮慰找u中險些喪命,在躲過死亡的新生般的狂喜中,他得到的卻是她的分手告別。他不明白她為什么要這樣做。他陷入了混亂狀態(tài),他的猜疑與忌妒達到了頂點。他甚至懷疑她另有新歡了。他心頭充斥著怨恨。為此他雇用了一個私家偵探,試圖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而那位有些潦倒的偵探帶著自己的兒子,不引人注意地接近了她,進入了她的生活,終于找到了重要的證據(jù),她的日記。
      
      “……只要我不停地寫,昨天就是今天,我們就會依然還在一起?!彼谌沼浝锶缡菍懙?。她從不缺少最本質(zhì)的激情,可是她無法找到一個讓自己內(nèi)心平衡的支撐點。因為在她的身旁不只有這個她深愛著的戀人,還有她的那位軟弱而又善良的丈夫,還有一個“仁慈的天主”。尤其是后者,那位本來并不讓她相信的天主,改變了她的選擇。在那次災難般的空襲中,她以為他死了,并為此而近乎瘋狂,她開始了那段令人心痛不已的禱告:“親愛的主,我說――為什么是親愛的,為什么是親愛的呢?――讓我信你吧。我無法信你,讓我信你吧。我說:我是個婊子、騙子,我恨自己。我什么也無法自己做到。讓我信你吧。我雙目緊閉,兩手的指甲用力地掐自己的手心,一直掐到自己除了疼再也沒有別的感覺為止。我說:我會信你,讓他活著吧,我會信你。給他一個機會,讓他有自己的快樂吧。你這樣做我就信你。但是這樣禱告是不夠的,這樣信主也太輕松了。于是我說:我愛他,如果你能讓他活過來,我什么都愿意做。我非常緩慢地說:我會永遠放棄他,只要能讓他僥幸活下來就行。我的指甲掐了又掐,已經(jīng)能夠感覺到手心的皮膚給掐破了。我說:‘人們可以彼此不相見的情況下去愛,不是嗎?他們看不到你,但是一輩子都愛你?!@時候,他從門口進來了,他活著。當時我想,沒有他的痛苦開始了,我希望他還是再回到門下面安安穩(wěn)穩(wěn)地死了才好?!钡撬敃r并不知道還曾發(fā)生過這樣的事情。他不知道他的對手他的情敵并不是一個普通的男人,而是偉大的天主。他不知道她許了愿,為了他的生還,而他確實奇跡般地生還了,所以她要還愿,不能背叛仁慈的給予她奇跡的天主。
      
      在猜疑、忌妒與怨恨中,他顯得是那么樣的自私而狹隘,也有些可憐。當然這并不是他的錯,幾乎大多數(shù)的男人在面對這樣的局面的時候,可能都會很自然地有這樣的反應吧。他這一切皆因愛而起,越是表現(xiàn)得強烈,就越是說明他的愛仍在深入,而不是淡化變淺。他實在找不到合適的答案說服自己接受命運的安排。他覺得自己就是被她無端地拋棄了的。然而事實上,愛得更深更痛苦的,是她,而不是他。她的禱告意外地靈驗之后,她覺得應該履行諾言,去皈依天主,不再與他相見,但是事實上的情況恰恰與她預想的相反,天主不能安慰她的心靈,不能滿足她愛的渴望,不能讓她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內(nèi)心的安寧,僅僅是一個懷念往日的夢,就足以把她重新拋回到痛苦里:“我再也不覺得安寧,我真想像以往那樣地要他。我想同他一塊兒吃三明治。我想同他一塊兒在酒吧里喝酒。我很累,我不想再要任何痛苦了。我要莫里斯。我要平常人的、墮落的愛。親愛的主,你知道我想要你的痛苦,可是我不想現(xiàn)在就要。把它拿開一會兒,下次再給我吧?!背藧?,其實她無法產(chǎn)生真正意義上的信仰。她知道他怕什么。知道他為什么像個出庭律師那樣抓住她的話不放,并且加以曲解,“我知道他害怕一旦我們的愛情終結(jié)就會將他包圍起來的那片沙漠,但他卻無法意識到我的感受也完全一樣。”他是如此地缺乏安全感,在她眼中,“他嫉妒我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他的愛情就像中世紀的貞操帶:只有同我在一起,在我里面的時候,他才會感到安全。只要我能讓他感到安全,我們就能平靜、快樂,而不是粗野、無節(jié)制地去愛,沙漠就會退隱到看不見的地方,或許一輩子都會如此。”但他不知道她同樣也缺乏安全感,“我一直想被人喜歡或愛慕。如果一個男人突然對我發(fā)火,如果我失去一個朋友,我就會有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我甚至不想失去丈夫。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我什么都想要。我害怕沙漠。在教堂里,他們說:主愛你,主就是一切。相信這種說法的人不需要被人愛慕,她們不需要同男人睡覺,她們感到安全??墒俏覠o法憑空虛構(gòu)一種信仰?!?
      
      找到答案,對于他來說,既是一個痛苦的求證的過程,也是一個要擺脫的過程。實際上他已經(jīng)預設了答案,那就是對她的不信任,懷疑她已別有所戀了。男人似乎對于有過移情別戀的女人總會容易產(chǎn)生這樣的疑慮,一旦他不能從她那里持續(xù)地得到可以信任的信息與氣息,他就會轉(zhuǎn)眼間失去內(nèi)心的均衡,失去愛的判斷力,陷入自己想像虛構(gòu)出的困境。在狂熱地愛著的人,無論男女,沒有哪個是不貪婪的,都想要得很多很多,為了這個多,可以什么都不顧。這樣一種內(nèi)心欲望的過度膨脹的過程,實際上從始至終都蘊含著危機,有著氣球一樣脆弱的經(jīng)不得一碰的一刺的本質(zhì)。對于他來說,他可以容忍她跟丈夫在一起,但絕對無法容忍再有其他的男人出現(xiàn)在她的身旁。相反,對于她來說,愛的包容性卻更強,她覺得既然自己如此愛他,那么即使還有其他人出現(xiàn)在他的身邊她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她愛他。也正是為了這種愛,獨一無二的愛,她才可以離開他。但她沒有想到的是,這對于他來說,恰恰是個不能承受的沉重的謎。即便是后來他知道她離開他的原因之后,也把責任歸于天主那里,認為是對天主的信仰奪去了她對他的愛。以這樣的一種方式失去愛的男人,似乎總是需要找到一個內(nèi)心的情敵,可以讓他忌恨,才能或多或少平衡一下他的焦灼失重的心,反之,如果這個對象是不存在的,那對于他來說,才是最深重的打擊,直接將他丟進虛無中了。面對天主這樣的一個對手,他知道自己是無能為力的,你可以不信仰天主,但無法改變天主造就的一切事實。
      
      “我們失去了聯(lián)系。我們在同一片沙漠里,在尋找的也許是同一眼泉水,但卻相互看不見,總是孤零零的一個人。我之所這么說,是因為要是我們在一起的話,沙漠就不再會是沙漠了。”但是他還是回來了。這一次,他完全明白了她的愛是什么樣的一種愛。他確信不可能還會有別樣的愛了,哪怕他們已經(jīng)揮霍了很多,可是剩下來的也還是足以供他們兩個人生活之用。他一下子從自己設置的陷阱里跳脫出來,什么都不在意了,除了她的愛。可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她病了。病得很深,不只是身體的,也不只是心理的,還有看不到的,她的能量快要耗盡了??墒呛懿恍业氖?,他的沖動來了,他像個不諳世事的小伙子那樣不顧她的阻止去見她,在那個雨雪交加的晚上,為了躲避他,她逃到了冰冷的街上。愛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最后他找到她的時候,她已經(jīng)筋疲力盡了?!皩Σ黄穑彼f,“走吧。求求你了,莫里斯。行行好。”他也知道自己這回是機關(guān)用盡、把她折磨到頭了。他沒有恨了。但在他心里,“盡管她有錯,盡管她不可靠,但還是要比大部分的人都好。我們當中不妨有誰能夠信信他:要知道,她從來就沒有信過自己?!敝钡酱藭r,他對她的判斷仍舊是充滿了矛盾。
      
      如果說生命的是一種能量的話,那么顯然愛也是,它是能量中的能量。它甚至可能就是能量的核心。當一個人不能再愛的時候,他的生命也就進入了垃圾時間,可能會比之前的所有已知的時間還要漫長,永無終點,就像一顆報廢的衛(wèi)星,繼續(xù)漂游于空寂浩渺的宇宙浮塵里,再也不能發(fā)出什么有意思的信息了,再也不會發(fā)現(xiàn)什么了。莫里斯最后鼓起的愛情之火隨著薩拉的死而破散了。他只能恨天主了。因為也只能這樣的恨,才能與他對薩拉的愛相伴下去,直到自己生命的盡頭。他已是個只有回憶而沒有未來的空空之軀了。所以他才能那樣安靜地與薩拉的丈夫亨利呆在一起,像戀人們那樣經(jīng)常在晚上一起散步。死去的薩拉成了他們之間的紐帶。他不知道什么能治療自己的心病。他只是找到了一句跟冬天的情緒很相稱的禱告詞:“噢,天主啊,你做的已經(jīng)夠了,你從我這里搶走的東西已經(jīng)夠多的了。我太累了,也太老了,已經(jīng)學不會愛了。永遠地饒了我吧?!笨峙聸]有比這更感傷的告白了。薩拉臨死前向他求饒。而他則向天主求饒。
      
      這部寫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并不厚的小說,現(xiàn)在看來至少從手法上看仍舊很當代。格林的敘述與結(jié)構(gòu)能力只能用爐火純青來形容了。盡管它在最后的那十幾頁表面上看似乎有一些拖沓,但我仍舊認為它寫得非常好,能把那種最難表達的情感狀態(tài)呈現(xiàn)得讓人心驚不已心痛不已感嘆不已,尤其是后面他在他們家里住下,在她的遺物里尋找她的過去生活的影子與痕跡的場景,也使得整體上更為飽滿均衡。他立足于回憶的視角,打破了線性的敘述過程,使用了散點交織的結(jié)構(gòu)方式,正像他自己借用莫里斯的口吻所表達的那樣:“如果我的這本書沒有平鋪直敘地來寫,那是因為我在一個奇怪的區(qū)域里迷失了方向:我沒有地圖。”這種迷失當然與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是十分相符的,同時也與薩拉日記里的那些純凈而火熱的文字構(gòu)成了不同的空間對應,那情形就仿佛一條渾濁的河流里涌現(xiàn)出一股清冽激越的泉水,產(chǎn)生了回蕩不已的效果。戀愛中的男女的錯位感,尤其是男人對女人的不懂,是整篇的主調(diào),無論是所謂愛情的,還是親情的,那兩個因她而痛苦的男人其實始終都沒有真正懂得這個女人。帶著無望的愛,她在孤單中死去了。戀情的終結(jié),與其說是個完成了的過程,不如說是個始終都不懂的過程。因為不懂,所以終結(jié)了,也因為不懂,永遠都無法完成了。
      
      在格林的克制而溫和的筆下,精彩的句子可以說是層出不窮。比如說,“對于我來說,安逸就像是在不對頭的地方、不對頭的時間里勾起的不對頭的回憶:人在孤獨的時候?qū)幵覆灰惨?。”“有些人身上有著你沒有的美德,這樣的人總讓你忍不住要去逗弄逗弄?!薄拔覀?nèi)祟愂嵌嗝吹墓造鍩o常啊,然而他們卻說我們是天主創(chuàng)造的。在我看來,一位不像全等式那樣簡單樸素、不像空氣那樣澄澈透明的天主是難以想像的?!薄叭藗儠诤茸砹司频娜松砩?,在孩子們身上發(fā)現(xiàn)快樂,但很少會再在別的什么地方看到它?!薄拔覀兇蠹业降子行┦裁春闷诖模谷荒軌蚵爲{自己的心里塞滿了失望?”但在這本書里給我印象最深的句子,卻是格林引用在襯頁上的萊昂.布洛依的一句話:“人的心里有著尚不存在的地方,痛苦會進入這些地方,以使它們能夠存在?!蔽艺J為這句話非常適合這本書。
      
       2007年12月20日星期四
      
      
      
     ?。?009年《文景》雜志1-2月合刊)
      
  •     盡管《戀情的終結(jié)》是以“小說”(通常意義上的虛構(gòu)敘事文體)體裁寫就的,但作者Graham Greene以第一人稱的手法將主人公作單身作家莫里斯和有夫之婦薩拉的婚外情娓娓道來。這個文藝男小三無意假藝術(shù)之名為自己不道德的戀情尋找其偉大之處,反而力圖洗褪附著在這虛構(gòu)文體之上矯飾的墨彩,顯露出作者本人內(nèi)心晦暗曖昧的真實底色。
      
      事實的真相幾乎和小說情節(jié)貼合得并無二致,甚至連在這樁婚外戀中無辜的受害者“亨利”的名字都如實保留了。離經(jīng)叛道的作家Graham Greene為了洞悉公務員的生活細節(jié)以資創(chuàng)作,接近英國議員亨利一家,在從他妻子凱瑟琳(小說中名為薩拉)那兒旁敲側(cè)擊亨利的生活習慣的過程中,凱瑟琳為其才華和激情所吸引,兩人便滾到了一塊兒,一段不忠的戀情就此而起……
      
      作者以毫不遮掩的自白口吻坦陳伴隨這段戀情的陰暗情緒——嫉妒,甚至由嫉妒而生的痛恨。他想知道亨利的一切,但又嫉恨這一切從薩拉口中說出,他嫉恨“亨利”,嫉恨他和薩拉的關(guān)系中,自始至終都回想著這個名字。
      
      嫉恨的情緒無從發(fā)泄,轉(zhuǎn)而變相折磨可憐的薩拉,一會兒激情似火地要求即刻見她,哪怕她那與世無爭的丈夫亨利正在病榻之上也要耐不住寂寞登門求歡。他們在樓下忘情地做愛,他們在門口失魂地吻別,他們交纏到連亨利下樓時樓梯的咯吱聲都聽不見;一會兒又冷漠如冰地拒絕和薩拉見面,或是在兩人打得火熱時故意提起亨利的名字。在愛情與道德的角力中煎熬的薩拉最終決定要從這段戀情中抽離出來時,他又陡然燃起對薩拉的全蝕狂愛……
      
      誠如作者所言,這是一本關(guān)于愛的書,這更是一本關(guān)于恨的書(This is a record of hate far more than of love)。似乎這樣的情感與愛無關(guān),只是他變相的占有欲在作祟。但誰又能說占有欲不是愛情的一部分呢?“恨似乎與愛一樣,都作用于我們體內(nèi)同樣的腺體;就連它們產(chǎn)生的行動都是一樣的”在書中作者借私家偵探之口說出他對愛的真實理解:
       “對于一些人來說,它像貪婪一樣,是一種占有欲;對于另外一些人來說,它則是一種想要丟掉責任感的投降欲,一種想受到別人欣賞的愿望。有時候,它只是那種想說說話,想把自己的包袱卸給一個不會嫌煩的人的愿望,想再找到一個父親或者母親的欲望。當然在所有這些之下,還有生物學上的動因?!?br />   
      盡管作為離間夫妻關(guān)系的第三者,他并沒有嫉妒的權(quán)利,但暴露在書中的被嫉恨折磨得變形的內(nèi)心世界,使這部自傳體小說有種汗水濕透襯衫的真實感。
      
  •     在圖書館偶遇《The End of The Affair》之前,我已經(jīng)于半年前看過1999年版本的影片,當時,對影片中的幾句關(guān)于愛、嫉妒的對白印象極其深刻。以此故事的講述手法而言(Maurice記憶的閃回和Sarah被竊日記的展讀雙線交叉并進),我相信,文字要比影像更易于叩擊人的內(nèi)心幽微曲折之弦,呈現(xiàn)人的情感復雜糾結(jié)之處,所以,我是毫不猶豫得從書架上抽取出來并抱回家一氣呵成得讀完。
      
      誠如作者所言,這是一本關(guān)于愛的書,這更是一本關(guān)于恨的書(This is a record of hate far more than of love);此外,與其說這是一本關(guān)于嫉妒的書,不如說這還是一本關(guān)于宗教信仰的書。
      
      故事并非空穴來風,相反,自傳性很強。Graham Greene在二戰(zhàn)后初遇Catherine Walston時,一個已是功成名就的作家,一個則是魅力四射的社交明星。激情和美貌,才氣與風情,碰撞的結(jié)果,就是不可避免的墜入情網(wǎng)。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是,這一婚外情從一開始就得到Catherine的丈夫Henry的默許,三個人,居然聯(lián)手彈奏了一曲和諧的情愛三重奏,讓你不得不感慨人性中的欲望和貪婪,情感里的矛盾和荒謬。此書,正是以這一令人匪夷所思的三角關(guān)系為范本,寫在Greene和Catherine的熱戀時節(jié),既做為愛的禮物獻給C以表其心,又預示了Greene的猜疑、嫉妒本性導致他們戀情不可避免的終結(jié);同時,做為熱衷于寫天主教題材的作家,Greene還不忘在書中加入神跡的顯現(xiàn),探討了信仰在凡俗世界中的存在與影響、人的原罪和救贖,使得此書超越婚外戀情的陳腔濫調(diào)和狹隘范圍,繼他的《Brighton Rock》, 《The Power and the Glory》和《The Heart of the Matter》之后,成為其天主教題材四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并受到評論家和讀者的廣泛好評。
      
      Greene在書中毫不留情得展示自己人性中的陰暗面和人類本能中所有赤裸強烈的情感:愛、恨、破壞、占有、嫉妒、憂郁、憤怒,他的文字,簡潔有力,象面鏡子,照出我們自己的錯謬傷痛。
      
      ~~~~~~~~~~~~~~~
      
      恨似乎與愛一樣,都作用于我們體內(nèi)同樣的腺體;就連它們產(chǎn)生的行動都是一樣的。
      
      嫉妒,只和欲望一起存在。
      
      我有那種正因為一無所有所以才擁有的安全感。
      
      不快樂的感覺要比快樂的感覺容易表達得多。在痛苦之中,我們似乎會覺察到自己的存在,雖然這種存在的表現(xiàn)形式是一種畸形的自我中心主義。但是快樂卻會將我們消滅,令我們喪失自己。
      
      傷害我們的并不僅僅是悲?。夯奶剖乱彩怯兄鴤酥鞯?。
      
      “棄絕”這個字眼以許多具體的形象呈現(xiàn)出來,我躺在那里無法再入眠,一則又一則的記憶用嫉恨和欲望刺痛著我。為什么嫉恨消滅不了欲望呢?
      
      不安全感是情人們會有的最糟糕的感覺。不安全感會歪曲事物的意義,毒害彼此間的信任。
      
      人們可以在彼此不相見的情況下去愛,不是嗎?
      
  •     我對格林全部的印象都來自初中時讀的那本《人性的因素》。轉(zhuǎn)眼十幾年過去了,到今天我依然認為那是我讀過的最好的小說之一。
      我一直錯誤的以為這本《戀情的終結(jié)》是一個關(guān)于間諜的愛情故事,因為有一個名叫薩拉的女主人公,甚至懷疑它講的是卡瑟爾和薩拉在非洲發(fā)生的故事(讀完《人性的因素》之后,我一直對格林沒有仔細講非洲這一段耿耿于懷)。
      當然,這是個誤會,一個對劇情簡介和前言懷有深度恐懼的人常常會犯的錯誤。當我發(fā)現(xiàn)這里的薩拉是個白人的時候,一切都清楚了。
      和所有最好的小說一樣,這本書的第一段非常迷人:
      “事實上是我自己選擇了一九四六年一月那個漆黑的雨夜里在公共草坪上看到亨利邁爾斯頂著一片滂沱大雨打斜刺里走過呢,還是這些景色選擇了我?”
      這難道不像一個間諜小說的開頭嗎?
      當然,我現(xiàn)在知道這是一本關(guān)于愛的信仰的書,包含了許多人的因素:嫉妒、性欲、痛苦、固執(zhí)、寬宏、靈魂和宗教問題。
      當莫里斯去見私家偵探的時候,我就猜到薩拉的那一位八成是上帝吧?而宗教題材是我最不感興趣的主題,當然,格林是主攻這一領(lǐng)域的大師,但我除了半本關(guān)于那個麻風病醫(yī)生的書以外,根本沒有讀過格林的這些嚴肅讀物。
      于是我?guī)е唤z好奇和隱隱的沮喪讀完了這本書。意外的是,莫里斯最后對神父說的話竟然讓我感動。
      這本書的后半段,尤其是薩拉死后的部分,讓我想起麥克尤恩的《阿姆斯特丹》??梢哉f,這種內(nèi)心描寫大于行為描寫的風格是英國文學的傳統(tǒng),(相比我讀過的美國文學而言)。因此,這些小說里也很難帶給讀者汗水濕透襯衣般的現(xiàn)實感,這種細致、冷靜、客觀的風格讓人總是產(chǎn)生自己在讀一個精心編制的故事的感覺,而不像是親眼目睹了一件事的發(fā)生。麥克尤恩也許是最有可能也最有資格接過格林的接力棒的人。因此,我也暫時打消了閱讀格林和麥克尤恩其他小說的打算,當然《哈瓦那特派員》除外,而《人性的因素》,對我來說是可以隨時隨地打開任何一頁往下讀的小說。
      
  •     我第一次接觸妒忌這種情緒,是從大量閱讀古希臘神話開始。后來閱讀《舊約》的時候,一個忿怒的神,不仁慈的神,或者說“仁慈得有些古怪”的神,似乎更符合人對于一個不屬于人的世界的想象。而希臘神話中,赫拉就是這樣一位善妒的神。人是否可以依感情在內(nèi)心向神做一個論斷?抑或像《圣經(jīng)》一樣,無論神是怎樣,都要毫無保留地全盤接納?人是否可以依自己的喜好排除掉一個神,比如,在閱讀的時候,我多么希望將歐羅巴變成金牛的赫拉不存在。她使神的世界,原本該遠離世俗,卻這樣真實地與現(xiàn)實混雜在一起。我可以接受雅典娜高超的智慧,波塞冬高超的強力,阿佛洛狄忒高超的美,但實在不理解為何有這樣一種不高超的妒忌。妒忌就是這樣不可抑制的一種拙劣么?這樣一種,對于別人穩(wěn)穩(wěn)當當擁有,而自己卻被剝奪的安寧與平靜的攪亂?無謂的攪亂?
      
      
      這都不是針對這樣一部小說而言的。應該說,在這里,全書集中描寫的妒忌與恨,都是有具體原因和具體對象的。應該說,糾纏其中的,在完美冷酷之命運,與殘缺軟弱之人群中進行的搖擺和焦慮,是這樣坦率和不留情面。如果此書真的成書于熱戀之時,那么這種置對方于死地,而置自己于更糟糕的半死不活的自我批判,真是有夠決絕。
      
      愛情本身已經(jīng)足夠殘忍,就本書的戀情結(jié)構(gòu)更是如此。莫里斯怎么想得到,那位只是隨意勾搭的公務員太太,竟然是位美麗、獨立、敏感,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尤物。對于薩拉來說,愛每一個男人,是她一次次調(diào)試與世界、與上帝關(guān)系的幾乎獨一和最佳的方式。她用具體地愛上每一個男人表達自己對人性的同情、理解以及憐憫,她不斷稱呼自己為“冒牌貨和騙子”,而她在日記中展現(xiàn)的撕裂卻是那么真誠??偸怯羞@樣的一類女孩,你可以去愛她,傷害她,征服她,占有她,但無論從哪個方向都無法真正確信地擁有她。貫穿全書的,正是作為她的情人,由這種愛恨交織所帶來的極度不安全感。
      
      
      任何一個被卷入戀情的人都非無辜,都要為歡欣付出明朗或隱秘的代價。人并非時常會被甜蜜收買,并非永遠會因忙碌麻木,人總是不免要因痛苦——即使短暫——稍微清醒那么一個瞬間。即使理性再過強大,人仍然難以避免作為一個情緒體存在的悲哀。坦率的小說也許可以作為參考和警醒,而有關(guān)愛情以及在愛中的煎熬與痛苦的小說,總要面臨如下的悖論:即,無論它已經(jīng)揭示得多么清晰,當不加擇選的愛粗暴地降臨于世時,你依然無法自拔地深陷其中。
      
      這就是魔法,就是巫術(shù),就是迷醉。作為人,總是要與妒忌、恨、虛妄、自私、猜忌捆綁在一起,背離又共存。幸福的接近,無非意味著長久痛苦的起始。而當痛苦也開始逃逸,我們又要如何抓捕或是遺忘呢?在與神父的對抗中,易朽與永恒的存在主義命題再次凸顯:“你們說:我們身上長多少根毛發(fā)都是有數(shù)的,不過我可以用手背感覺到她的頭發(fā);我能記得她臉朝下趴在我床上時,她脊椎骨底下那團纖細的毛發(fā)。我們也會記住我們的亡人的,我們會以自己的方式記住他們。”而本書更具現(xiàn)代性的表述出現(xiàn)在一個一閃而過的,名叫西爾維婭的姑娘身上:“在書本、音樂、穿著和談吐方面,她有許多東西要學,但她絕對不需要學習什么是人道?!?br />   
      這本身就是新式的人道主義呢。
      
      
      話說此本名叫《The End of The Affair》的書真不該被翻譯成“戀情的終結(jié)”,戀情”這個端端莊莊的詞給故事的基調(diào)抹了一層濃重的悲劇洋蔥汁。也就是說,如果你把它當成一種躲避不開的愛戀來看待,那么就是閱讀命運令人窒息的沉重;但你若從一開始就銘記,故事的起點不過是Affair這樣自我招致的一個火苗(盡管它最終燒毀了整個生命),則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這里的嘲諷之意。而后者,無疑比前者更為復雜和豐滿。
      
      “你從我這里搶走的東西已經(jīng)夠多的了。我太疲倦,也太衰老,已經(jīng)學不會愛了。永遠地饒了我吧?!苯俾右粯拥膼?,人對人的愛,人對神的愛。人可以處理的愛,人無法把握的愛。
      在終結(jié)之前,充滿憐憫的殘忍,一無是處的勝利。
      
      ---------------------------------------------------------
      
      你對我的好,某種程度上是一種非常殘忍的東西?!拔业降兹悄闶裁戳耍屇惴且形一钪豢??”
      
      我從來不是活下來的那一撥人。我無法知道活下來的人們會怎么想。充滿生氣地恨、嫉妒、懊悔、計算輸贏。我是個從一開始就輸個干凈的人?,F(xiàn)在只是越輸越少而已。只有薩拉讓我覺得我贏了。我活著。而這又如何呢?我會很快忘記自己贏過這一回。我會重新以輸者的方式回到人群,所有贏者的人群。
      
  •     來到新城市的第一天就趁著去買熱水器的當口鉆進了一家書店,本來是想找勒克萊齊奧的書,卻沒有找到,在角落里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于是就把它買了回去.
      只讀了一行字,就知道今晚要徹夜攻讀了.
      
      關(guān)于格林,第一次知道他是在幾年前看了一本英倫游記,談到這個著名的通奸分子,知道了那個叫凱瑟林的女人.前不久又看了老版的改編電影,很是著迷那種陰郁的風格.在通宵看了這本書后,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情欲是逃避死亡的一種方式,一種追求極致和絕對的自由,一種最為放縱的也是最為痛苦的方式.
      在這個自私而又敏銳的男人的筆下,情欲是熱烈而令人迷醉的,也是接近于生命終端的體驗,我就在想,從前自己那么納悶的為什么人要通奸,搞婚外情,是不是因為對于人生的厭倦,因為厭倦了平淡,感到生的無奈和懼怕死亡,所以才在性欲的放縱間,在那短暫的快感尋求人生的幸福.書中總是寫到不停的做愛,這倒讓我想起感官世界里的兩個日本人,對于性欲的癡迷已經(jīng)到了瘋狂的地步.
      我真是不相信什么精神出軌和感情貧乏的,通奸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對原有伴侶的厭倦甚至厭惡,想要尋找新的,更加強烈的肉體刺激.中年人的危機來得由為強烈,因為壓抑的太久,因為生活的無望,因為在鏡中看到日益衰老的面孔,看到了死亡,所以想要逃避,想再活一次.格林和他生活中的情人凱瑟林都是中年人,不同于年輕人純潔的情欲,中年人的情欲是深沉而震撼的,是因為在知曉了生命的短促易逝之后,在絕望中的跳的一曲危險的探戈.
      格林一定是個有魅力又危險的男人,就象他的書陰郁而熱烈,充滿刺激,但凡這種藝術(shù)家式的情人都是自私男人的完美范本,他帶女人追求生命的極限,然后冷漠的把她吸干,轉(zhuǎn)身離去,留下一個歇斯底里的女人.
      永遠的愛,占有,這是不可能的.也是很可怕的,雖然是所有人的理想.
      所有的情感,都會消逝,終結(jié),因為生命就是一個走向死亡的過程.
      
      其實,世上的人無非兩種,活著的和生活的,前者居多,大部分人一生都沒有體驗到生命的舒展和怒放,在算計和金錢上浪費了大部分的時間,只有少數(shù)人看到了生命和世界的本質(zhì),體驗到了真實的人生.當然凡事都有代價,看透了,就絕望了,不相信什么人性的完美,看不透的,小心翼翼的維護著自己那點吃食,希望明天是另外的一天了.
      
      獨自坐在陌生的城市的陌生的屋子里,讀著這樣一本令人絕望的書無異于在北國的冬日里又添加了些許的愁緒.
      要是情欲的盡頭還是失望,那要它作甚,讓我獨自呆著吧.
      格林真是個自私的人,自己嘗夠了通奸的滋味,放縱過了,卻告戒別人不要這樣做,會早報應的,恩,很不地道.
  •     
       讀格林《戀情的終結(jié)》,就好像讀自己,每每如鯁在喉的話,都被他毫不留情地寫在紙上。
       在這部自傳色彩濃重的小說里,格林將自己在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中所有的嫉妒與欲望,乃至人性中最不可告人的陰暗面袒露無疑。這就是那些卡在喉嚨里的魚骨頭吧,吐出來未必舒服,也并不意味著廉價的救贖。
       我喜歡愷蒂對這本書的評論,那篇文章關(guān)于格林的一節(jié)被拿來作了這本書的序,其實完整版還更好看。
       很多人不喜歡最新一集零零七(我以為還是譯成《余溫之戀》更為美妙),我卻非常感動,詹史·邦做了他在永失我愛之后能所的一切,他變得更冷酷,貌似冰塊一樣無情。但他在飛機上夜不能寐,連喝五杯烈酒的冷淡表情,卻在不經(jīng)意間,寫盡了我們這般失敗男人的內(nèi)心苦楚。
       永失我愛,你可當真曉得其中滋味?
       你不會懂得,最好此生也不必懂。
      
      
      
      
  •     用一個晚上看完這本書,胃部感到陣陣痙攣,像被拳頭打了。
      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不斷地被喚起痛苦,但又隱隱地夾著欣悅??梢杂脮羞@樣一段來回答:“在痛苦之中,我們似乎會覺察到自己的存在,雖然這種存在的表現(xiàn)形式是一種畸形的自我中心主義……但是快樂卻會將我們消滅,令我們喪失自己 ?!?br />   主耶穌受苦受難的形象,永遠懸掛在十字架上,那些畫家筆下逼真的血污,象征著圣體圣血的面包與葡萄酒。藉借痛苦,也似乎只有痛苦,他才能深入地來到信仰者的中間??嘈拚咴诨囊爸杏们G棘抽打自己,圣徒如不經(jīng)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就不會獲得令名。
      總是這樣,在有信仰普遍存在的時代里,這些都不成為問題。答案總會有的??墒怯幸惶?,人們宣布,上帝死了。沒有信仰,拒絕信仰的人,和有信仰的甚至迷信的人到底有什么不同?前一種人義無反顧,勇氣驚人,樂于制定新的秩序,或者做永久的懷疑論者。據(jù)我的經(jīng)驗,懷疑論,總有一天變成最悲傷的某種論調(diào)。
      沒有經(jīng)歷過內(nèi)心深刻痛苦的,不會去尋找信仰。這是莎拉的路程,痛苦來源于她的愛情,準確地說,是她以為的,在終結(jié)中的愛情。
      愛情本身是一種信仰,是一種痛苦,我甚至可以這樣認為,沒有痛苦,就不是愛情。就如書中之“我”:如果不存在嫉妒,就不存在愛情。愛情如同熱病,在高燒的譫妄中,是消滅病菌,還是被病菌消滅?不,這不是一道選擇題。答案只有一種,不管愛情是否會消失,你都不在了。被耗盡了。
      你沒有耗盡,你還生龍活虎,意氣風發(fā),是因為真正的愛情從來沒有降臨過。你收獲膺品。如同坐在禱告室里一身輕松的信徒。你是幸福的,光沒有降臨,陰影也就不會籠罩。
      在書中,“我”說:“愛情耗盡自己用不了那么長時間?!毕囝愃频脑挘跂|方,有個叫趙令峙的人說過:“斷送一生憔悴,只銷幾個黃昏?!边@是兩個曾有過很多女人的男人。
      除了跟她在一起,你再也不會調(diào)動起性欲。你無法再愛上別的任何人,連本能都不再有。這種話,一輩子忠于一個肉體的人沒資格說,而“我”是,曾經(jīng)亂愛亂交過的男人,這就像,不在污泥里呆過的,沒有資格談論清潔?!澳切┑滦袕臒o虧損的人,她們的美毫無生氣。”
      所以,作為讀者的我,相信“我”所有關(guān)于愛情的話語與結(jié)論,我理解“我”狂熱的嫉妒,那無法忍受的分離后的猜疑,空虛,痛苦。在那之后,在一切結(jié)束之后的平靜——比死亡更深沉的平靜。
      
      
      補:何謂人性的
      在冬天黯淡的維多利亞公園里,丈夫和情人進行著艱難的對話。盡量彬彬有禮,把惡毒和嫉妒藏起來,痛苦似乎不存在?!拔摇保槿苏f:“我想要愛情源源不斷地持續(xù)下去,而絕不會變淡……”
      “這不符合人性,人得知足……”丈夫回答。
      白晝慢慢消逝了,他們還坐在那里。這是充滿預言性的時刻,在將來,這兩個男人,還有要互相憎恨互相依靠的時候。
      人在世界上走,不能承擔太激烈太深重的感情,那會神智混亂,會毀了他的生活。愛情是命運一時興起的恩賜,就像孩子在節(jié)日里獲得美味的糕點,過了,就不應再貪戀,要懂得回味的好。人必須要告訴自己這個。多么驚心動魄的愛情,都將轉(zhuǎn)化為親情,為友誼,為習慣?;蛘邽橐环N遙遠的追思,在月下,酒后,于無人處,偶然憶起,平淡生活中一抹胭脂紅。是的,人得知足,否則,愛情將死無葬身之地。
      丈夫早早做好了屈從的準備,他知道,薩拉,他的妻,他們倆早已經(jīng)不再相愛。他也知道,她對他依然有感情,那不是愛,愛怎么可能永遠存在呢?他平心靜氣,無欲無求,呼喚她的時候,聲音甜膩,態(tài)度溫存,近于虛偽。
      這一切,是從“我”嫉妒的眼里展示出來的。閱讀這個故事,不如說,在聽取一位情人滔滔不絕的偏見。又或者,在聽一個懷疑論者,對永恒之愛的狐疑與肆意攻擊。真相不在敘述中,真相在敘述者百般掩飾,無路可逃的情感里。
      閱讀者將被這如大火熊熊又如大雪之夜的情感抓住。水深火熱,總與人性的正常趨向相違背。
      有一首詩說:“生命中總有些來勢不可擋。比如要亮起來的黎明;比如要暗下去的黃昏;比如宿命的邂逅;比如預知的離別;比如摧枯拉朽的愛情;比如生;比如死。”
      在這一切勢不可擋之中,樽俎折沖,趨利避害的,就是人性的。
  •      “我想要愛情源源不斷地持續(xù)下去,而絕不會變淡……”除了薩拉以外,我從來沒對誰這樣說過話,不過亨利的回答同薩拉的回答可不一樣。他說:“這不符合人性。人得知足……” 但薩拉卻不是這樣說的。在維多利亞公園里,坐在亨利的身邊,望著白晝慢慢地消逝,我記起了整個“事情”結(jié)束的經(jīng)過。
       這本書,《戀情的終結(jié)》里,格林寫了一個小說家。他這次沒辦法再掩藏自己了,從他喜歡撰寫的南美的炎熱、塵土飛揚的國度里走出來,這次的故事就發(fā)生在倫敦,第一人稱,我我我我我。里面每一段話都像被大力刻到骨頭上去一樣。
       狂熱的愛,狂熱的嫉妒,狂熱的恨,狂熱的信仰。
       我不知道嚴肅小說家里誰像格林一樣,這么俗叨叨的,敢于用這么熱烈這么極端的情感,這么多希奇古怪的巧合的情節(jié)集于一書,怪不得他終身都拿不了諾貝爾——一個人膽敢用如此熾烈的語言寫一部書,是注定要遭受報應的。
       《戀情的終結(jié)》小說家莫里斯和高級公務員亨利的老婆薩拉偷情。在1944年的6月,他在空襲中受傷,薩拉絕望之中禱告天主,禱告得到了回應,小說家只是受傷,而薩拉從此離開他。兩年后死去。
       我是個拙劣的書評者,我直通通寫出了作家隱瞞到快100頁(全書206頁,譯林2000年版),才交代出的一個轉(zhuǎn)折:原來愛情不是消失了。是出于絕望,絕望中的禱告,和被誓言所困。
      可是我知道這個坦白不會影響你讀下去。整本書并不建立在情節(jié)之上,而是大段大段的描寫,嫉妒、忿恨、欣喜若狂、悲痛欲絕,所有在愛情里都已經(jīng)顯得陳腐的詞語,在他筆下卻仍像它們第一次問世之時。
      
       摘錄一段:
       她對我說——“你不用這么害怕。愛不會終結(jié)。不會因為只是因為我們彼此不見面……”。說這句話時她早已經(jīng)做好了決定,只是我到第二天才知道。她說:“親愛的,親愛的,人們看不見天主,但不是一輩子都很愛他嗎?”
       “那不是我們這種愛。”
       “有時候,我不相信還有別的樣子的愛?!碑斘倚⌒牡卮蛄岭娡?,替她照著路,走過被炸毀的門廳時,她再一次說道:“一切都會好的,如果我們的愛夠分量的話?!?
       “我是再也開心不起來了,”我說?!澳惴凑鞘裁炊加辛?。”
       “你不知道,”她說?!澳悴恢馈薄?
      ——這是關(guān)于愛。
      
      
      
       “你是不是能把愛情也解釋得不存在?”我問。
       “噢,是的?!彼f?!皩τ谝恍┤藖碚f,它像貪婪一樣,是一種占有欲;對于另外一些人來說,它則是一種想要丟掉責任感的投降欲,一種想受到別人欣賞的愿望。有時候,它只是那種想說說話,想把自己的包袱卸給一個不會嫌煩的人的愿望,想再找到一個父親或者母親的欲望。當然在所有這些之下,還有生物學上的動因?!?
       ——這是一個強烈在恨的人對愛情的解構(gòu)。我或許可以說,這一段是關(guān)于不愛。
      
      
      
       “醒后不到三分鐘,她打來了電話,我的悲哀便給她的聲音趕走了。無論是在那以前,還是以后,我都不知道哪個女人有這種本事:她只要在電話上講講話,就能改變我的整個心緒;而當她走近屋子,把手放在我的腰上時,就能馬上創(chuàng)造出每次分離使我失去的對她的絕對信任?!?
       ……“可是夜里醒來時,我還是能在腦海里把整個事件給自己重演一遍?!畻壗^’這個字眼以許多具體的形象呈現(xiàn)出來,我躺在那里無法再入眠,一則又一則的記憶用嫉恨和欲望刺痛著我……”
       ——這是關(guān)于嫉妒。憤恨。欲望。
      
       “你(指天主)想要我們分開,但他也想要這樣。他用自己的怒火和嫉妒促成了這種結(jié)果,他也用自己的愛促成了這種結(jié)果,因為他給了我那么多的愛,而我也給了他那么多的愛,以至于我們在了結(jié)了之后,除了你以外很快就沒有再剩下什么。我們兩人都是這樣。本來我可以用一生的時間來愛,一次只花掉一點,在此處和彼處,在這個男人或者那個男人身上省著用。但是甚至在帕丁頓車站附近那家旅館里頭一次幽會的時候,我們就已經(jīng)花完了我們所有的一切。你在那兒,教導我們大肆揮霍,就像你教導富人們所做的那樣,以便有朝一日,我們會除了對你的這份愛之外別無所有?!?
       ——薩拉的日記。愛.信仰。但歸結(jié)到底還是愛。不留余地的愛,熔巖一樣的愛,瘋子一樣的愛。因為太歡樂而注定不會有好結(jié)果的愛。
      
       格林說,我們的思想,是多么容易在一個極端與另一個極端之間擺動不定。我看到他拄一根登山杖,“篤、篤”地敲打著大腦的外皮層、敲打著幽深的心臟,熟練地剝揀著、試探地照一照,看看造物者還可以給人類怎樣的重量。痛苦。焦慮。灼熱。
      還有幸福。歡樂。欣喜。愛。
       最好的總是和最壞的情緒并行,像鐵路兩側(cè)閃亮翻飛的軌道。 通常,沒有辦法只選一樣(也就是幸福)時,人類選擇兩樣都放棄。放棄巨大的喜悅,也意味著不會有巨大的悲痛。
       當天氣總是晴朗干凈時,走在路上的人會覺得非常舒適。然而他們忘記了,在暴風雨呼嘯肆虐的荒野中,看到暴怒的烏云堆積與閃電震動,看到大雨仿佛要沖斷世上一切橋梁一切麻木地傾倒下來時的的心靈,也會有另一種顫栗的美感。在那個時候,人類會想要投降,希望下跪,向一種未可知的大力量——就像看到一本絕美的書,或者,愛情。
       看到這樣的書,或者說遇到這樣天神震怒般的大雨大雪時,我都會相信奇跡,并且想為此下跪。
      
      綠妖,06/01/21
      
  •     終于看完Graham Greene的End of the Affair。如果不知道他本人也是天主教徒,會以為這部小說是對信仰的“譴責”;知道他本人的信仰,可能就會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他的作品。
      
      所謂宗教信仰,就是讓自己形成一種特殊的frame of mind,而一旦讓心智進入這種框架,就很難再掙脫出來,因為信仰會在兩個層面對人加以束縛:道德和未來世界。信仰上帝即是與上帝“立約”,立約而不守約,這是不道德的,也必將遭到下地獄的懲罰。這樣一想,誰不害怕?
      
      在女主角Sarah的情形中,事情就更復雜了:信仰已經(jīng)進入了她的情感層面,上帝已經(jīng)在她的心中逐漸替代了戀人。表面看來,她的信仰始于一次實際的需要:為了在一次空襲事件中讓戀人Maurice活下去,她向上帝提出交換條件,即放棄與他的婚外戀。交換的結(jié)果是戀人活了下來,而上帝卻從此進入了她的心中,以至于她的心中不再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戀人,也就是說,上帝本人奪去了戀人在她心中的位置。但是,如果按照Maurice的分析,她的信仰早在空襲發(fā)生前就已經(jīng)萌芽,她對Maurice的愛情本來就已經(jīng)快要走到盡頭,與上帝的協(xié)議不過是一個借口。以Sarah這樣的性格,不愛自己的丈夫,必然會愛別的男人,不再愛Maurice,也必然會愛別的男人,只不過她最后一次移情別戀的對象是上帝而已。事實上,除去物理因素,愛情只是一種假設對象的心理活動,Sarah不幸愛上了深不可測的上帝,別人自然都不再有希望。
      
      在一些信仰天主教的作家筆下,女主角的天主教信仰表面看來都帶有功利性。例如Evelyn Waugh的Brideshead Revisited中的Julia,她最后也拿戀人與上帝做了交換,換的是自己在未來世界的位置。Julia說:“我一向很壞。很可能我以后還會很壞,還會受到懲罰。不過我越壞,我就越需要上帝。也許這是我和上帝之間的一樁個人交易,即如果我放棄了這件唯一的、我日夜想念的事情的話,那么不管我有多么壞,上帝到頭來是不會對我完全絕望的。”也就是說,上帝對她不會完全絕望,最后就不會送她進地獄。事實上,與Graham Green的女主角一樣,我們讀者同樣很難了解Julia究竟是對戀人厭倦在先,還是與上帝協(xié)議在先。
      
      其實這些女人遵守的僅僅是某種特定的“儀式”而已。以我們這些局外人的理解,與上帝立約,就應該是處處守約,尤其是遵守十戒,不貪不淫。而在Julia這樣的女人(或許還有作者本人)看來,貪淫(還有瘋狂酗酒等)都無所謂(“我一向很壞,很可能我以后還會很壞”),而解除在上帝的教會面前立下的婚約卻是不赦之罪。經(jīng)過詢問教會,Sarah也得出同樣的結(jié)論。難道所謂信仰,只是一種需要教會在人與上帝之間作中介的立約儀式嗎?難道在上帝眼里,只有婚禮(或許還有洗禮和臨終禮)最重要,其他都無所謂?難道人與上帝立約,也同人們在俗世簽協(xié)議一樣,沒有書面形式和中人擔保,就可以不算數(shù)?
      
      對我們沒有宗教信仰的讀者來說,這些女人的選擇實在只是愚蠢狂熱迷信的結(jié)果。當然,仔細閱讀小說,又難免share the author’s idea.
  •   是小說里的文字?
  •   哪首歌?
  •   《私たちの戀》
  •   “我同信仰斗爭的時間比同愛情作斗爭的時間更長,
      但是我身上再沒有什么斗志了”
    為了這句話,想要看看這本書
  •     “她只是----
      迷失于愛情,迷信了宿命,然后最終死于愛情
      所以,莫里斯你多么殘忍
      竟相信她選擇了天主
      她沒有選擇,從她愛上你的那一刻起
      除了選擇相信宿命,她就再也沒有其他的選擇了”
    十分精準的總結(jié)
  •   :“人的心里有著尚不存在的地方,痛苦會進入這些地方,以使它們能夠存在?!边@一句確實很好。某種意義上,痛苦深化和清晰化了存在,意味著存在的深度。
    這本書在描述愛情的復雜性,描述人在面臨深刻情感時的動蕩、傾情投入、抗拒、糾結(jié)、掙扎等方面,具有極為豐富的層次性,可以說好得讓人驚奇。
    我有疑義的地方在于,格林在這里,把薩拉對莫里斯的愛刻畫到了純粹奉獻和無私的地步,有點神性化了。而薩拉又不是有純正宗教信仰的人,也就是說薩拉情愛的神性超過了她宗教信仰里的神性。
    不知道格林這么寫是否有更深刻的意義?
  •   如果說生命的是一種能量的話,那么顯然愛也是,它是能量中的能量。它甚至可能就是能量的核心。當一個人不能再愛的時候,他的生命也就進入了垃圾時間,可能會比之前的所有已知的時間還要漫長,永無終點,就像一顆報廢的衛(wèi)星
  •   書評好長啊
  •   我一分鐘前看完。在江西,發(fā)現(xiàn)你寫了這個。。馬克好回家看。
  •   就像保羅在去往大馬士革的路上被閃電擊中得到神啟,薩拉在一個倫敦被轟炸的夜晚感覺到了上帝對自己命運的直接干預。薩拉認識到她沒有自我滿足的資本,她需要上帝。閃電般的恩典將薩拉肉體的激情轉(zhuǎn)化成為宗教激情,薩拉決定以愛天主的方式愛莫里斯。既然人們可以愛看不見的天主,她也可以愛看不見的莫里斯。薩拉將愛情宗教化,而莫里斯需要的只是世俗的愛。“我對心靈已經(jīng)厭倦透頂了。我一直是為了她的肉體而活著,我想要她的肉體……”人和神都在爭奪薩拉的愛,神一言不發(fā)卻絕對主宰,莫里斯憤怒的哀歌越發(fā)反襯出神的力量和主宰:“你奪走了她,但你還沒有得到我。我知道你的狡猾。是你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很高的地方,說是要把整個宇宙都給我們。天主啊,你是一個魔鬼,在引誘著我們往下跳??墒俏也⒉幌胍愕膼?。我想要的只是一種十分簡單、十分容易的東
    西:我想要同薩拉終生相守,但你卻把她帶走了。你用你那宏偉的計劃毀掉了我們的幸福,就像一個收割者毀掉一個鼠穴一樣:我恨你,天主,我恨你,就好像你真的存在一樣?!蹦锼闺m然憤怒,卻又不得不面對自己令人絕望的無力,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天主是收割者,而他自己則是鼠穴,他無法決定自己的毀滅,也無法決定自己不被毀滅。
  •   你對我的好,某種程度上是一種非常殘忍的東西。
    喜歡這句
  •   “在書本、音樂、穿著和談吐方面,她有許多東西要學,但她絕對不需要學習什么是人道?!?br /> 這句話搞得我很想看這本書~
  •   將歐羅巴變成金牛的赫拉不存在
    ——那金牛座的位子,該由誰來填呢……
    星盤和無數(shù)人的命運和歷史都要重寫了
    嘖嘖,真是傷腦筋啊
  •   我有時會嫉妒
    但嫉妒心一起,就會努力克制自己
    強迫自己笑看風云。
  •   怎么我都看不懂?可我覺得寫得很好呢
  •   lz評論寫的很帶勁啊
  •   再活一次
    其實
    也沒什么區(qū)別
  •   能看到你的評論真好。
  •   哎喲嚇死我,以為你再也不來寫了吶
  •   山的那一邊還是一座山
    天天翻山。。。
  •   好陰暗的書 好陰沉的的文,看了久久才緩不過神,
  •   謝謝,我可以不讀這書了
  •   難道欲望的發(fā)泄就是生活的本質(zhì)么,書可以寫的很憂郁但是前提條件要好看~
  •   要是情欲的盡頭還是失望,那要它作甚,讓我獨自呆著吧.————子非魚 啊
  •   是小說還是什麼?
  •   但凡這種藝術(shù)家式的情人都是自私男人的完美范本,他帶女人追求生命的極限,然后冷漠的把她吸干,轉(zhuǎn)身離去,留下一個歇斯底里的女人.
    --------------------
    久久無語。
  •   書是好書 但看的人不多
  •   寫得很好,想把你推薦給我男朋友了,你們應該聊得來吧。
  •   了解了作家本人真實的通奸故事
    這本書讀來虛偽美化的很.....
  •   我終于看完了。
    敘述方式很有技巧~
  •   很顛簸的一本書。。??吹梦沂侄?、抓狂。。。
  •   這個有電影嗎?哦
  •   他玷污了對愛的意義
  •   從情節(jié)上分析,他在這場糾結(jié)的拉鋸關(guān)系中疲勞了,給自己解脫來找個借口罷了
  •   “永失我愛,你永遠不懂”
  •   就好像讀自己,每每如鯁在喉的話,都被他毫不留情地寫在紙上。
  •   真的麼 我都不想看關(guān)于感情的了
    值得一看?
  •   失敗男人的內(nèi)心苦楚,唉,失敗的男人是可恥的
  •   愷蒂對這本書的評論??發(fā)在哪里的,想讀。
  •   想看.......
  •   “寫盡了我們這般失敗男人的內(nèi)心苦楚”
    你不是蠻成功嗎?
  •   寫的真好啊,看的好幾遍。
  •   大汗....
  •   “那些德行從無虧損的人,她們的美毫無生氣。”
    --呵,還有這種理論!
  •   “生命中總有些來勢不可擋。比如要亮起來的黎明;比如要暗下去的黃昏;比如宿命的邂逅;比如預知的離別;比如摧枯拉朽的愛情;比如生;比如死?!?在這里又看到這段話。這段話真好。
    愛得摧枯拉朽而狂烈的薩拉不過是在抵擋戀情勢不可擋的終結(jié)。
  •   所有好到東西都要在痛苦的煉獄里推向極致。包括愛情,包括信仰?;蛘呷缒闼f,愛情本身是一種信仰。
    寫的真好。
  •   好文章,不過覺得論調(diào)顯得過于極端,世俗的可以等同于這種理論的嗎?
  •   回“班比”的話 如果這是極端,那么,不極端就是平庸。
  •   回“沉默”的話 無損,如同終生不破處子身……
  •   《萌萌文集》里面說,人生總有退路的,即冷漠。
    看了很多言情小說,相信愛情,但不相信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正在經(jīng)歷的,也許只是迷戀,不知為何的迷戀——就那樣天天惦記一個人,吃不香,睡不甜,做事沒勁,看不見世界的繁華。覺得是自己太有空了。也知道,原來那么多的事情,不認真做也是可以過去的。
    為了不讓自己溺死在自己的想象里,為了讓這段回憶更美好,為了明哲保身,決定,戒。沒有什么戒不掉的,何況是一見鐘情二見傾心后再也不想見。
    所以我這個不叫愛情。
    真正的愛情該是怎樣的啊——怕是無法承受。一輩子總會過去的。
  •   “愛得摧枯拉朽而狂烈的薩拉不過是在抵擋戀情勢不可擋的終結(jié)?!彼宰髡咴跓釕僦袑懥恕稇偾榈慕K結(jié)》。還有“真相不在敘述中,真相在敘述者百般掩飾,無路可逃的情感里。”
  •   我真喜歡這篇文~
  •   “生命中總有些來勢不可擋。比如要亮起來的黎明;比如要暗下去的黃昏;比如宿命的邂逅;比如預知的離別;比如摧枯拉朽的愛情;比如生;比如死。”
  •   我不吃洋蔥炒蛋,我很難過
  •   大汗...
  •   自從看了這本書,已經(jīng)七年沒吃過吃洋蔥炒蛋,我很難過
  •   我馬上就去看;不過讀完《大師與瑪格麗特》,想請教你--撒旦懂中文嗎?
  •   估計不會,咱中國人“語不言鬼神”,人家當然也就不speak Chinese!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