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日記

出版時間:2000-01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作者:[法] 讓·熱內  譯者:楊可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雖然《小偷日記》毫不忌諱地記錄和回味了他飽嘗恥辱的下賤生涯,但它并不是真正意義的日記。在流浪、乞討、偷竊、坐牢的生活環(huán)境里,他不可能堅持寫日記,即使寫了也很難完整地保存下來。他在書中坦言:“我寫這本書,住在世界一流繁華大都市的一座豪華大飯店里?!边@本書是對往昔生活片段的補記、追憶、回味、思考和重新認識,帶有明顯的自傳性質。但它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傳,他在書中刻畫了幾個人物(有的沒用真名),講述了許多別人的故事,帶有明顯的小說特點。但它也不是真正意義的小說,不是在編排虛構的故事。他書中講的確有其人,確有其事,包括作家心靈的自我表白都是可信的。這是一部以日記的形式寫成的自傳體小說。

作者簡介

讓?熱內1910年生于巴黎,7個月后即被家庭拋棄,上小學時因受同學歧視,開始自暴自棄。小學畢業(yè)后,熱內走向社會,與流浪漢為伍,后因盜竊被監(jiān)禁。18歲時,熱內應征入全,但不入當了逃兵,流浪歐洲,一路行竊,多次被捕坐牢。1942年,熱內在獄中開始寫作,處女作《鮮花圣母》及后來的《玫瑰的奇跡》和《盛大的葬禮》獲得好評。1944年,熱內被判終身流放,但他在獄中繼續(xù)寫作。1949年,熱內的文學成就得到重視和承認。在薩特等大作家的呼吁下,法國總統(tǒng)頒布特赦令,赦免了熱內。1983年,熱內獲得法國國家文學大獎?!缎⊥等沼洝窞闊醿鹊拇碜鳌?/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小偷日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熱內在日記中談熱內,直抒胸臆,無須中間人;他訴說他的經歷、他的窮困、他的榮耀、他的愛情;他把他的思想編成故事,人們似乎可以相信,他像蒙田那樣,有自我畫像的善良而親切的設想。但熱內從來就沒有親切過,甚至同他自己都未曾親切過。不錯,他什么都說。全都是真實,除了真實別無所有:但這是神圣的真實?!彼_特的這段對熱內的《小偷日記》的評價寫得很聰明,他直截了當?shù)刂v到了這本書的優(yōu)點,而對他“什么都說,除了真實別無所有”的缺陷避而不談。
      作為一本自傳或者回憶錄,《小偷日記》大概能夠滿足人們對熱內的人生的了解;然而充斥著“事實”而疏于梳理,則使這本稱為“自傳性小說”的作品累贅枯燥。如果“真實”本身在小說中得以成為主要的動人的要素,那么新聞通稿早已占領了世界文學史。
      毫不懷疑熱內的書寫的真誠,但他過分注重生活中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而沒有“利用”好他所處境況中難以調和的自身的矛盾,從而使對回憶的敘述始終處在“狂暴”的自暴自棄中,缺乏寫作的自律,面對豐富的生活內容走馬觀花以致這些看起來是俯拾皆是的重復表述,實在是閱歷豐富而才智不足。
      “自傳性小說”跟“自傳”的區(qū)別在于“自傳”是為自己立傳為自己正名或懺悔或反思或給人以交代,本質是“報告”。而“自傳性小說”仍是小說,難以對讀者提出“你去了解我是個怎樣的人”這類明白無誤的要求而對事件進行不斷地累加同時解釋“我是個怎樣的人”。熱內對那種既讓他厭惡又讓他得以生存的欲望,既被社會所不容又為他所贊美的欲望,這些煎熬背后所作的思考顯得太少了。也正因為他過于著重講述這些欲望,深陷這些欲望之中,他在小說中的敘述聲調時常顯得偏高,無法做到不卑不亢。與同是自傳性的小說《情人》比,才智使這兩部作品的格局自分高下。杜拉斯從一開篇就知道了敘述的距離,看到了事情背后的真相,而熱內則一直沉醉其中無法抽身。
      
      中文版(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序言所說的《小偷日記》“形成一套與社會對抗的倫理”看來只是個噱頭,在這本書里,他所做的對抗,是無法反抗自身的絕望而借藝術之名為自己正名,他的痛苦來源于此,而不是來自社會倫理。因為當他在俗成的社會倫理中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生存和享樂的時候,這種“人性的欲求”和“社會的現(xiàn)實”無法調和顯然令他痛苦,他無法解決這一自身問題正是這本書值得書寫的地方,但在他的小說中,他的絕大部分筆墨都用于敘述代表這種痛苦的事件,使這種痛苦得不到深化而偏向于概念性的痛苦。
      在第66頁中,熱內寫到了這樣一段話:
       “我嘗試過用詞語重構當時的心境,結果自欺欺人,并不比讀者更清醒。我們的語言甚至無力折射出這些流逝的陌生狀態(tài)。倘若意在使讀者對我為何許人有個完整的理解,連這本日記也猶所不及。確切地說,我撰寫此書只是為了解我的原有面目而提供一些素材而已。本書不是單純的敘舊,不是對舊時光的緬懷,而是一部從我昔日的生活汲取素材的藝術品而已。它是靠過去支撐起來的現(xiàn)在,而不是從現(xiàn)在到過去的回溯。讀者無須懷疑,我講述的事情確有其事,只是作何種闡述則依據(jù)我今天的心境——即現(xiàn)在的我?!?br />    這段自我辯解的話無疑暴露了熱內的缺點?!拔抑v述的事情確有其事”是一個非常糟糕的句子。對語言的無力的抱怨是對表達能力不足的逃遁?!八囆g品”,重要的一點不正是對形式的挑戰(zhàn),也就是在對敘述中如何戰(zhàn)勝“語言無力折射出這些流逝的陌生狀態(tài)”,這正是敘述需要努力的地方。而熱內,用一段話試圖把這些作為作者本分的工作一筆勾銷,可謂是不自信的撒嬌。
      發(fā)現(xiàn)自身所處的這種矛盾,承受它,受它的束縛,抵抗它,這個才是在精神上讓人震顫的地方。而他過于固守自己的回憶,它提供的只是文學的素材,對于如何把它們寫成作品,他表現(xiàn)得有些笨拙?;蛟S“熱內”如他所聲稱的“愈墮落愈自由”?不,他并沒有通過“墮落”抵達自由,他越是強調道德的規(guī)范,越表明他受到道德的束縛。而顯然,在他的敘述中,我們始終能讀到這位“無所畏懼”的敘述者并非活得多么豁達和灑落,受同伴、情人的忠誠和愛欲在尊嚴上的折磨反過來也指證了他偷竊、犯罪等行為損害了他人的尊嚴。這種頑固的矛盾,他很少加以揭示,順著對經歷的回憶,講述了遠離“我們世界規(guī)范”的“經歷”,所形成和面對的苦難只成為苦難的代名詞。
      
       苦難能否成為一個作者創(chuàng)作的福地,要看他是否對苦難存有疑慮,懷疑之心足以攪起思想情感的軒然大波,而苦難本身,除了說明一個人所受的苦外什么都不是。缺乏冷酷的鐵石心腸的人往往也不會有柔情萬丈的時刻,而熱內的冷酷和柔情被他的經歷本身蓋了過去,敘述止于事件,而且這種敘述上的老實正在被故事的叛逆襯托出來。因而看來,他的小說顯得粗糙,體驗和感受難以通過語言本身散發(fā)出來,過于依賴“事實”,讀到的更多是關于“苦難”的概念而非感受和理解。
      
      熱內在寫一種犯罪的欲望,一種成年人無法扭轉的性格和本能,一種病態(tài)心理。作為敘述者,通過大量的坦露事件或許能得到同情,但也僅此而已。坦露式的寫作使形象接近于標本,接近于資料和概念,使得原本可以觸目驚心的故事難以顯得輝煌。在杜拉斯的《情人》中,我們能讀到這種“自傳性小說”在回憶與敘述中如何變層層描摹和詠嘆,怎樣在“理智”的引導之下使中心人物“中國情人”被圍繞在與“我”與“我的各個家人”之間的關系。對,我們看到的是描摹,是詠嘆,而不是坦露。杜拉斯不缺乏直白的敘述,相反,她常常用直接和絕對的口吻在談論敘述者的處境,但并非無的放矢或任意疊加,她的詠嘆因為各個人物之間的關系而和諧,情感震顫。熱內常常草草收場,他也做過努力,但對事件背后的東西關注得不多,對“如何造成”以及“造成之后又如何”之間的關系缺乏深入的思索。而這種關系之間的難以定義的灰色地帶,正是文學隱藏其中的魅力。熱內看得很少,他更加關注的是生命中既成的事實,事實背后的暗涌被他忽略,整體上便成為一個表象。
      倒是對幾個與他有關的男人的形象敘述得更為生動。而他對自己,大概因為了解得過多太清楚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所以反而講不出豐富的形象,更多的是講出了特點和事件。在第86頁中敘述者稱:“《小偷日記》這本書旨在追求不可能的無價值?!边@大概也是符合薩特這位哲學家的審美取向,有多少哲學家對文學的思考能夠擺脫對哲學概念的偏好呢?僅僅是坦露和宣稱是遠遠不夠的,在文學中,語言才是本質,語言并非知識,并非概念,它喚起的是感受和形象,一本書可以以某個觀念作為引導而寫成,但基礎要素絕不是對這個觀念或者某個概念的反復說明和證實,在小說中,使一件事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比這件事本身讓人不可思議要重要得多(當然事情本身的不可思議往往有助于加強對這件事的感受和理解)。觀念是表象而非精髓,就像形容詞脫離了豐滿的形象之后只是一個蒼白的詞語。就連那些大篇幅敘述他對史蒂利達諾的愛,也是對一種雷同的感受的千篇一律的復述,在內熱在反復填充敘述中使小說的形象過于單一嘈雜并且累贅不堪。
      
  •     這本書 是一個以往日生活素材所定義的 一本書。它并不是借助過去而定格的現(xiàn)在,而不是借助現(xiàn)在而定格的過去的一種經歷。。。一種在人們眼里很另類的 。。。他 是個小偷 也是個同性戀 。。但是他還是一個作家 從他那種 心里來分析的社會 會讓我們 有一種另類的生活經歷。。
  •   "這些煎熬背后所作的思考顯得太少了",不能同意。思考畢竟不是一種假裝清高的表面修飾和故作姿態(tài),而且一旦有一種強主觀意識的思考不正是走了主題先行的老路子。
  •   她常常用直接和絕對的口吻在談論敘述者的處境,但并非無的放矢或任意疊加,她的詠嘆因為各個人物之間的關系而和諧,情感震顫。熱內常常草草收場,他也做過努力,但對事件背后的東西關注得不多,對“如何造成”以及“造成之后又如何”之間的關系缺乏深入的思索。而這種關系之間的難以定義的灰色地帶,正是文學隱藏其中的魅力。
    -----------
    你所說的熱內“應該”做到的,杜拉斯也未必做到,何況文學的潛在要求也未必是你說的這個。
    真不知LZ讀這本書的時候是否沉浸在對“犯罪的欲望,一種成年人無法扭轉的性格和本能,一種病態(tài)心理”的道德反感上了。熱內回憶發(fā)生與寫作發(fā)生的時間鴻溝的作用正是體現(xiàn)在他對回憶的整理與總結中,你所謂的“思考”“深入的探索”正體現(xiàn)在他表達感受的句子里,作為自傳體小說,這種先天默認的性質難道不存在嗎?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