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1 出版社:廣東旅游出版社 作者:徐剛 頁數(shù):24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一個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時代是個大時代。本書傳主袁世凱便誕生于這樣一個時代。他一方面與孫中山握手擁抱,一方面卻狡詐地從其手中奪走了“臨時大總統(tǒng)”的桂冠,爾后又黃袍加身做了皇帝。是袁氏伺機竊國已久還是時勢成全了他?他在風起云涌的歷史激流中是如何施展手腕的?一妻九妾的袁世凱又是如何操持國家家政、內(nèi)務(wù)外交的?本書以大量的歷史細節(jié)鮮活地再現(xiàn)了一個亂世梟雄翻云覆雨、競逐群雄的官司海傳奇,并因此為我們打開了認識一個時代的缺口。詩人徐剛以如火的激情、哆詩般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那個光明與黑暗并存、夢想與絕望同在、進步與頹敗共生的時代,展現(xiàn)了一幅末世悲歌式的民眾生活圖景,堪稱一部20世紀初的中華民族心靈史。
作者簡介
徐剛,1945年出生,上海崇明島人,世代農(nóng)人之后,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詩人、作家。青年時代以詩歌成名,《抒情詩100首》、《徐剛九行抒情詩》蜚聲詩壇。1987年后主要從事環(huán)境文學(xué)寫作,其《伐木者,醒來》被稱為“綠色經(jīng)典”,《守望家園》、《地球傳》、《長江傳》、《大地之門》等作品影響深遠。作者對人物傳記也有涉獵,本社此次出版的《袁世凱傳》、《梁啟超傳》即為其代表作之一。
書籍目錄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尾聲
章節(jié)摘錄
書摘光緒詔令變法的第二天,即6月12日,慈禧太后從頤和園仁壽殿傳旨:將翁同龢開缺回籍。 翁同龢,同治、光緒的兩朝帝師父,慈禧是一點面子也不給了,光緒何嘗不知,這是一個信號。68歲的老夫子離京前最后見光緒一面的請求未能獲準,離京之日,大雨滂沱。他朝著紫禁城方向跪拜畢,老淚縱橫而去。 緊接著慈禧又命直隸總督榮祿兼北洋大臣,統(tǒng)領(lǐng)北洋重兵,拱衛(wèi)京師。 光緒已經(jīng)無路可退了。 他從慈禧把北洋大臣一職重托給榮祿這一舉措上更加明確地感到,太后權(quán)傾一時,親貴專權(quán)朝野的局面,其實沒有任何改變。光緒決心再往前走,以大統(tǒng)、君皇之尊,與太后一決雌雄。光緒眼下的困惑是:在有了康有為等維新派助一臂之力后,他還缺一個能征善戰(zhàn)足以號領(lǐng)三軍的武將。 他想到了袁世凱。 康有為也想到了袁世凱。 1898年9月11日,光緒發(fā)上諭:“電寄榮祿,著袁世凱即行來京陛見?!? 9月16日,光緒在頤和園單獨召見袁世凱。光緒語多關(guān)切,詳細詢問了小站練兵的情況,從著裝、軍餉一直到軍紀是否嚴明,多有垂詢。光緒并且諄諄囑咐道:“甲午之役,割地賠款,朕之大辱,國之大恥。自古有言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朕百思而不解大清兵丁何以總是一敗涂地?而今小站練新軍,此乃以新法養(yǎng)兵,養(yǎng)精兵養(yǎng)不驕不躁不敗之兵,此等大事必得有精忠報國之士苦心經(jīng)營之?!? 光緒并暗示袁世凱可不必受榮祿節(jié)制:“重要軍情隨時報朕得知,亦可進京陛見?!? 光緒并破格授袁世凱后補侍郎。 袁世凱謝恩畢,冷汗淋漓地步出宮門。憑他的機敏、憑他對清廷官場的洞悉,他知道他已被卷進了帝、后之爭中?;噬弦笠笾赝校荒懿宦?;太后冷冷威權(quán),不能不懼。他坐在轎子里,晃如行走在懸崖之上,跌落一步便是五里霧中。 這只是片刻之間的思慮。 袁世凱當然知道機會到了,這是他等待已久的機會,大幸與大難同時叩響了他的門,大機會必有大風險。 袁世凱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光緒玩真格的了! 在頤和園玩,玩給慈禧太后看,在慈禧的眼光里,這個兒皇帝找死是找定了。 誰不知道袁世凱是榮祿的親信? 袁世凱一進北京,那一邊太后也聞出了火藥味兒,當即電告榮祿將親信軍隊作了緊急布防:董福祥部進駐長辛店,聶士成部進駐天津。榮祿并急電召袁世凱火速回天津小站。 9月。 頤和園里秋風乍起。 午間,樂壽堂一片寧靜,從四格格住的望云軒里走來一個小太監(jiān),輕聲細語地對樂壽堂的太監(jiān)說:“四格格關(guān)照,看樣子要變天,趕緊關(guān)窗戶、放簾子,別吵了老佛爺?!? 天忽然陰沉得要哭。 1898年的第一場秋雨。 午睡的慈禧太后還沒有起床,嘀嘀嗒嗒的雨聲從疏枝密葉間從琉璃瓦上傳來。 慈禧醒了,她輕咳一聲:“小李子?!? “嗻。奴才在?!? “外面炒豆兒似的,什么聲音啊?” “回老佛爺,今兒個天降第一場秋雨,放雨點兒那陣子輕輕的,準是天老爺吩咐那些小雨點兒要輕手輕腳,別驚動了老佛爺。這不,老佛爺您醒了,雨點兒也歡了,明兒個秋風里菊花黃了,您就可以溜彎兒賞菊散心了?!? 慈禧梳洗罷,抿了一口參湯。 這是樂壽堂,吉祥之地,慈禧讓那一小口參湯在舌尖慢慢品味,什么都要品味,衣食住行概莫能外。慈禧的威嚴是怎么來的?讓人品味出來的,太后很得意,那品味里可有大學(xué)問。在紫禁城,慈禧非儲秀宮不住,因為儲秀宮給她帶來了幸運,她替咸豐帝生的兒子、后來繼位的同治帝便是在儲秀宮降臨人間的。這是她唯一貨真價實的本錢,一來表示對先帝的眷戀,不忘先帝雨露之恩;二來讓別人記住她對同治帝的養(yǎng)育之恩,以彰顯自己的仁慈。不這樣一手抓兩個皇帝,對內(nèi)何以折服六宮,對外何以號令臣民?至于眼下的樂壽堂,那是乾隆做太上皇養(yǎng)老的地方,慈禧以乾隆自許,樂壽堂當然非她莫屬了。 慈禧沉思的時候,常常要吸水煙。 敬煙的是宮女榮兒,慈禧習慣左邊含煙嘴,榮兒站在老太后左側(cè)兩塊方磚遠處,裝好金黃的煙絲,用右手托著煙袋,把煙嘴送到太后嘴邊,左手再把煙眉子一晃動,用手攏著明火的煙眉子把煙點著。 吐出一口煙,慈禧看著縷縷青煙散去,半閉著眼,將自己右手的大拇指搭在左手的食指上,兩片指甲像在撫弄也像在角逐。 左臂右膀,十指連心。 李蓮英心里一驚。 慈禧又開口了:“我聽這雨點,怎么像打槍子兒似的?” “回老佛爺,現(xiàn)今大清國的槍子兒,十有八九在袁世凱那兒,您傳個話讓他看嚴實點兒,不就得了?” 是夜,秋風一陣緊似一陣。 天要變冷。 P6-8
編輯推薦
一個亂世梟雄翻云覆雨、競逐群雄的宦海傳奇。本書傳主袁世凱便誕生于這樣一個時代。他一方面與孫中山握手擁抱,一方面卻狡詐地從其手中奪走了“臨時大總統(tǒng)”的桂冠,爾后又黃袍加身做了皇帝。是袁氏伺機竊國已久還是時勢成全了他?他在風起云涌的歷史激流中是如何施展手腕的?一妻九妾的袁世凱又是如何操持國家家政、內(nèi)務(wù)外交的?本書以大量的歷史細節(jié)鮮活地再現(xiàn)了一個亂世梟雄翻云覆雨、競逐群雄的官海傳奇,并因此為我們打開了認識一個時代的缺口。詩人徐剛以如火的激情、史詩般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那個光明與黑暗并存、夢想與絕望同在、進步與頹敗共生的時代,展現(xiàn)了一幅末世悲歌式的民眾生活圖景,堪稱一部20世紀初的中華民族心靈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