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探索者的人生

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廣東南方日報出版社  作者:李揚鑒  頁數(shù):406  
Tag標簽:無  

前言

近些年,撰寫個人回憶錄漸成風氣。尤其是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受過不同傷害的人,步入人生的晚年,自述歷史,存之后世的心理動力更為強烈。李揚鑒先生所著的回憶錄《一個探索者的人生》,就是如此。李揚鑒先生是一位在反右運動中蒙難的理工科知識分子。此前,同時蒙難者寫作長篇回憶錄的多為作家、記者、社會人文學者和律師,理工科學者較為少見。因而這本書不僅是個人苦難和奮斗經(jīng)歷的寶貴記錄,也是科學社會學研究的鮮活標本。這方面的標本不多。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束星北檔案》(劉海軍著)可算一個典型標本,受到知識界的高度關注?,F(xiàn)在,李揚鑒又提供了一個典型標本,同樣值得關注。我對束星北從事的理論物理學和李揚鑒從事的構造地質學都是外行,對他們從事的專業(yè)沒有資格發(fā)言,只想從學者和學術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關系入手,對他們做一些比較。

內(nèi)容概要

本書記述了一位在人生舞臺上扮演過革命者、囚徒和學者的特立獨行者,在監(jiān)獄和研究室“兩個世界文明發(fā)源地”萌發(fā)的令世人震撼的人生感悟和驚世駭俗的科學創(chuàng)新,以及他在追求獨立人格、獨立思考、理性、創(chuàng)造、極限與和諧艱辛道路上的種種磨難及其堅韌不拔精神。

作者簡介

李揚鑒,1934年出生于廣東揭西,解放前夕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翻(今共青團),1955年畢業(yè)于東北工學院(今東北大學),隨后分配到地質隊當技術員。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身陷圖周長達22年之久。在勞改礦山期間,他發(fā)現(xiàn)了許多新的地質構造現(xiàn)象,萌生了不少與傳統(tǒng)觀點不同的新思路。1980年右派改正后調入前化工部化學礦產(chǎn)地質研究院。他把自己過去的研究成果升華為具有普遍意義的理性認識,在國內(nèi)外發(fā)表的一篇篇論文中,創(chuàng)立了一個個新概念新模式。隨后他出版了《大陸層控構造導論》專著,創(chuàng)立了大陸層控構造學說,解決了板塊構造學說無法解決的大陸地質問題。先后獲化工部科技進步獎一、二、三等獎各一項,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晉升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書籍目錄

序(丁東)神奇大峽谷(周殿芳)前言第一章  孤獨的童年  故鄉(xiāng)  雙重性格  家風  鐵蹄下第二章  叛逆的少年  大家庭中的叛逆者  恰同學少年  歡欣鼓舞慶解放  無垠的母愛第三章  追求與幻滅  “李氏三秀”  第一次沉重打擊  燭照一生的談話  精神轉移  初露鋒芒  第一次人生選擇第四章  大學時代  校園生活  行成于思  反胡風運動第五章  生活第一課  風餐露宿  初戰(zhàn)告捷  先立業(yè)后成家第六章  理性的覺醒  人生識字憂患始  觀察與思考  第二次人生選擇第七章  整風運動  兩封信引發(fā)的冤案  “最后”的足跡  在劫難逃  批斗會上  引頸受戮  鋃鐺入獄第八章  看守所的日日夜夜  獄中生活  法庭鬧劇  第一次外出勞動  押赴勞改礦山第九章  生與死的搏斗  荒涼的礦區(qū)  寬長山上  掙扎于礦井下  饑饉悲劇  嚴酷的懲罰  死里逃生  人心善惡  小我與大我  生與死的終極思考  絕境中奮起第十章  漫漫長夜路  “賤民”與主人翁  學術“爬山虎”  伴君如伴虎  “大傻瓜”的默默耕耘  第三次人生選擇  “啼血杜鵑”的艱難求索  “仙境”般的勞改隊  刑滿后的兄弟聚會  失戀  等待了9年的公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  “文革”來了  礦井里的“鬼”  還有眼淚  礦山改性  美的享受  長夜盡頭夢成真第十一章  艱難的改正歷程  不被承認的“右派”  節(jié)外生枝  難砍的“政治尾巴”第十二章  遲來的春天  天堂般的工作單位  第四次人生選擇  妻子的孤寂  替圣賢立言?  一篇難產(chǎn)的論文  被槍打的“出頭鳥”  感謝“對頭”們  獨辟蹊徑  學術界的“賈桂”習性  故鄉(xiāng)行第十三章  大陸層控構造學說  一次催問燃起的火花  戰(zhàn)勝自我  好事多磨  押上性命的專著  多元有序和諧的世界  大陸層控構造學說的意義  學術生涯斷想第十四章  人生追求  追求獨立人格  追求獨立思考  追求理性  追求創(chuàng)造  追求極限  追求和諧后記主要著作目錄

章節(jié)摘錄

故鄉(xiāng)1934年4月16日,我出生于廣東省普寧縣新寨村(今屬揭西縣棉湖鎮(zhèn))一個工商業(yè)兼地主的大家庭,潮汕(潮州和汕頭的統(tǒng)稱)人氏。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的潮汕地區(qū),在唐代韓愈因諫迎佛骨事被貶來潮州任刺史時期,還是一片荒僻之地。后來中原戰(zhàn)亂頻仍,眾多先民為了躲避兵火之災,遂不辭辛勞,紛紛南遷。李氏也是在南宋時經(jīng)閩入粵的。于是潮汕地區(qū)才漸漸繁榮起來,潮汕人也由此擁有移民特有的刻苦耐勞和積極進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到了清朝后期,海上交通興盛,潮汕地區(qū)人口稠密,地少人多,先民又勇于開拓進取,故許多人便漂洋過海,出外謀生?,F(xiàn)在潮汕人遍布于世界各地,在海內(nèi)外各有1000多萬人。當年這些赤手空拳外出闖蕩的游子,由于具有艱苦奮斗和團結互助精神,后來多已發(fā)跡,不少人還成為當?shù)厥苋司粗氐膶崢I(yè)界巨子。團結奮進的潮人精神,早已蜚聲海內(nèi)外。棉湖位于榕江南河中游,建寨于宋代,已有千年的歷史。由于地理條件優(yōu)越,到了明清時期,它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粵東地區(qū)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的重鎮(zhèn)。那里盛產(chǎn)甘蔗,用它榨制的紅糖,大規(guī)模遠銷京、津、滬、蘇、杭一帶,出口量為當時全省之最。其中赤砂糖最負盛名。商業(yè)社會培養(yǎng)了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從前我們那里只對教師和醫(yī)生才稱先生,其他職業(yè)的人,無論是高官或巨賈,一概不能以先生稱呼,由此可見一斑。棉湖歷史悠久,文化發(fā)達,人才輩出。清代揭陽縣中進士者十余人,棉湖(原屬揭陽縣)就占4人。其中歷官至度支部右丞的曾習經(jīng),為人正直,能力超群,辦事認真,文才出眾,被梁啟超譽為“有清易代之際第一完人”?,F(xiàn)代更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前副院長、著名經(jīng)濟學家許滌新等一大批在各自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學者、專家。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為了打倒盤踞在粵東的軍閥陳炯明,廣東革命政府進行第一次東征。由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率領的學生軍教導團1000多人,于1925年3月13日,在棉湖大功山與陳炯明干將林虎1萬余眾的部隊遭遇。學生軍以一當十,英勇無比。他們從清晨一直戰(zhàn)斗到傍晚。之后側出援兵,擊潰了十倍于自己的敵人,殲敵3000多,取得了第一次東征最關鍵的偉大勝利,為國民革命軍北伐奠定了基礎,并在棉湖人民心頭播下了革命的種子。由于棉湖有著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傳統(tǒng),文物古跡眾多,廣東省人民政府于1996年6月5日發(fā)文批準該鎮(zhèn)為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新寨村位于棉湖鎮(zhèn)東北部,現(xiàn)有人口3000多。原來是李氏的宗族圍寨,四周有四五米高的厚實的防御性圍墻,東西南北各開一個寨門。村里街巷縱橫有序,圍墻外有溪河環(huán)繞。這是潮汕地區(qū)一種典型的圍寨格局。圍寨,是在當時動蕩的嚴酷的生存環(huán)境中,為了集體抵御外來的掠奪、殺戮和便于寨內(nèi)居民生產(chǎn)生活互助而建的一種建筑。潮汕人世代相傳的強大凝聚力,就與這種圍寨建筑文化的熏陶有關。同宗族的人住在同一個寨內(nèi),有著共同的祖先、祖業(yè)和供奉祖先牌位的祠堂,關起寨門,便儼然是一家人?!拔幕蟾锩逼陂g,圍墻被拆除,溪河也被填平?,F(xiàn)今“寨”存“圍”亡,昔日圍寨格局已面目全非。清代乾隆末年至嘉慶初年,在村外東門溪庵前潭畔,修建了一座風景秀麗的李氏花園。這是當年李氏子弟學文習武之學堂,俗稱武館。該館培養(yǎng)具有文韜武略的經(jīng)天緯地之人才,故命名為經(jīng)緯學校。在學校的正門上,題寫有門聯(lián)“養(yǎng)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綜述了辦學的宏偉宗旨和做人應有的高尚情操。后來學校改為小學,我的小學時代多半時間便是在這里度過的。我家住在寨中央一座全村規(guī)模最大的大院里。該院俗稱大厝內(nèi),為“四馬拖車”建筑,三廳二花巷,后有花園。院內(nèi)大小房間三四十間,四角各有一口水井。這是潮汕鄉(xiāng)村傳統(tǒng)住宅中比較雄偉的一種建筑。原來大院里還聚居著其他十多戶遠房親戚。這種宅院建筑與圍寨建筑一樣,也是為了集體防衛(wèi),為了同姓同宗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一起。隨著私有經(jīng)濟的興起,個性意識的抬頭,人們開始追求獨立生活、獨立發(fā)展。于是原來集體主義的、不適應現(xiàn)今生產(chǎn)生活方式的大宅院,就漸漸被冷落被淘汰了。近20多年來,許多人家先后遷出了大宅院,到寨外更大的更自由的空間另立門戶,另謀發(fā)展了。昔日熙熙攘攘的大厝內(nèi),現(xiàn)在已經(jīng)人去房空,冷冷清清。雙重性格我的父輩有五兄弟兩姐妹。到我懂事的時候,這個大家庭已經(jīng)有30來人了。那時祖父也還健在。每餐吃飯,大家擠在一個大廳里,大人用大餐桌,小孩用小餐桌,熱鬧異常。土改后,大家庭解體,各房頭過各自的日子。祖父也在這時過世。原來的家庭成員,現(xiàn)在大部分仍在家鄉(xiāng),但也有不少人散居國內(nèi)外各地,人口已經(jīng)增加了兩倍。生父排行老二,我是他的第三個兒子。出生時大伯膝下只有一個女兒,無男孩,我便被過繼給長房,成為他們的掌上明珠。雖然幾年后長房自己也先后生了一女一男,但對我的溺愛依然未減。我是從小被抱過來養(yǎng)大的,與長房的感情比與二房還深,稱養(yǎng)父養(yǎng)母為阿伯(父親)阿姆(母親),稱生父生母為二叔二嬸,所以在我性格形成過程中,養(yǎng)母的影響起著決定性作用。在封建的大家庭里,長子長孫享有一些特權。養(yǎng)母是長房大姆,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自然處于支配地位;加之她脾氣暴躁,又善于操持家務,故盡管有的嬸母背后對她頗有微詞,但當面還是俯首帖耳,不敢說個“不”字。我是這個大家庭的長房長孫,又得到有權有勢的養(yǎng)母過分寵愛,在家里自然過著比別人優(yōu)裕的生活,也自幼養(yǎng)成了唯我獨尊的心理。當時家里早、中餐吃稀飯,晚餐吃干飯。這種兩稀一干的飯食,那時比起周圍老百姓過著吃了上餐愁下餐,長年以紅薯充饑的日子,已經(jīng)算是殷實人家的優(yōu)裕生活了??墒俏也幌矚g吃稀飯,故每天中午家里又單獨給我撈干飯吃。吃飯時,自家種的蔬菜可以隨便吃,花錢買的豆腐、魚、肉這些好一點的菜肴,每個孩子卻只能分到一小碟。養(yǎng)母掌握著好菜的分配權,每次分菜,我總比別人多一兩倍,令兄弟姐妹們羨慕不已。家里母雞下的蛋,也經(jīng)常成為我的囊中物。由于養(yǎng)母的偏愛和精心照料,我的身體從小便長得非常健壯,為自己日后在長期的逆境中經(jīng)受住磨難打下了良好的體質基礎。所以盡管我對養(yǎng)母在家里那種頤指氣使的作風不以為然,但對她老人家給予自己的關愛,讓我日后在落難期間身體沒有徹底垮掉懷著深深的感激之情。在養(yǎng)母的袒護下,小時我在家里為人也很霸道。記得有一次我與二房的二兄揚訓打乒乓球,老是輸,便惱羞成怒把他的一件新褂子剪破。還有一次,是在棉湖第一小學念三年級的時候。那天下著雨,我不肯戴斗笠上學,嫌它俗氣,怕被同學譏笑為鄉(xiāng)巴佬,要求家里管錢財?shù)乃氖褰o買把廉價的油紙傘。他不答應,我就不肯去上學。雙方相持不下,陷入了僵局。這時已經(jīng)快到上課的時間了,我便勃然大怒,操起門后一根扁擔,把家里存放餐具的大立柜捅了個窟窿。雖然我這一生從此再沒有因為發(fā)脾氣破壞過任何東西,但從這些事可以看出,當時我是多么任性,多么膽大妄為了。

后記

1997年退休至今,這部回憶錄斷斷續(xù)續(xù)寫了11年,七易其稿。正當這本難產(chǎn)的書快要殺青時,突然傳來了令世界震驚的四川汶川發(fā)生大地震的消息。2008年5月12日下午2時28分,我正在院圖書館查閱資料,管理員小趙快步走來告訴我:“李工,發(fā)生地震了,燈在搖晃?!蔽蚁騺矸磻t鈍,并無覺察。經(jīng)她提醒,抬頭望了一下吊燈,呵,可不是嗎,燈還在擺動呢!我以為是小震,沒有介意,繼續(xù)看我的書。過不了一會兒,出去探聽消息的小趙又急急返回:“不好了,四川發(fā)生了大地震!”這時,我才收拾起文具速速回家看電視。隨后一連好幾天,我天天守在電視機旁,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干不了,雙眼盯著那一個個撕心裂肺的悲慘畫面和一幕幕感天動地的崇高場景,淚流滿面,不能自已。我目睹了從未見過的大災大難,一座座村莊、一座座城鎮(zhèn)頃刻間被夷為平地,成千上萬的同胞被活埋于廢墟之下;同時我又看到了國家領導人第一時間便趕赴現(xiàn)場指揮救災,舉國上下眾志成城,為災區(qū)災民獻出一顆顆赤誠的心。一位解放軍戰(zhàn)士把自己僅有的那點食物,拿出來喂從背上放下來的受傷婦女。溫總理在都江堰50具罹難學生的遺體前停了下來,對著遺體三鞠躬。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為普通受災民眾降半旗和舉行三天全國哀悼日……我為無數(shù)生命瞬間消失悲痛欲絕,也為全國同胞和世界友人對災區(qū)人民的關切感動不已。從人民和國家對生命及其尊嚴的關愛和尊重中,我感受到一個以人為本的公民社會正迎面走來。一個經(jīng)歷過漫長嚴冬的人,對和煦的春天備感溫暖和珍貴?;貞?,使我熱切地擁抱現(xiàn)在,更想擁抱未來。

媒體關注與評論

李揚鑒先生是一位在反右運動中蒙難的理工科知識分子。此前,同時蒙難者寫作長篇回憶錄的多為作家、記者、社會人文學者和律師,理上科學者較為少見。因而這本書不僅是個人苦難和奮斗經(jīng)歷的寶貴記錄,也是科學社會學研究的鮮活標本。   ——著名學者 丁東

編輯推薦

《一個探索者的人生》由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一個探索者的人生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我聽說這書特別好,是繼顧準日記之后,最震撼人心的一本個人傳記。為什么沒有介紹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