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世界

出版時間:2008年8月  出版社:南方日報出版社  作者:馮學成  頁數:421  
Tag標簽:無  

前言

  1995年,由四川省社科院策劃,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十冊的中華佛學文化系列叢書,我擔當了《心靈鎖鑰》和《棒喝截流》這兩本書的寫作任務?!缎撵`鎖鑰》主要是從心理層面上,結合佛教的基礎理論,介紹了印度唯識學和中國天臺宗、華嚴宗、禪宗諸宗的大意。很多朋友說,這本書可以作為佛教基礎教材使用并加以推廣——就算是對我的厚愛吧。《棒喝截流》則是介紹了中國禪宗的內在結構和表現形式,對了解禪宗是一本方便入門的讀物。當初出版時,印了一萬套,結果卻沒有和合當初暢銷的預期。到了第二年,出版社便將叢書打折清庫給處理掉了?!扇旰?,這兩本書卻引起了較為廣泛的注意——許多人打電話來索取。尤其是近幾年,這兩本書的內容被眾多的佛教網站和個人博客轉載,更多的人打電話來詢問此書的再版,也曾有幾家出版社前來商榷再版事宜?!∪ツ?,我的相關作品和近幾年的講課內容得到南方日報出版社的關注,經過幾次接觸,他們邀約我出一套有關國學的普及叢書——北京立品圖書公司也加盟參與,計劃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儒釋道三學進行介紹和推廣。除了儒家的《論語》、《中庸》、《周易》和道家的老莊外,他們也很重視佛教,尤其是禪宗的內容,因為廣東是六祖大師的故鄉(xiāng)和傳法之地,禪宗則是廣東省歷史文化中的驕傲。 今年初,南方日報出版社首先推出了《禪說莊子》的一、二兩冊,《信心銘》和《云門宗史話》四本書。

內容概要

  《心的世界:佛學·心理學·禪》為馮學成居士于1995年出版的《心靈鎖鑰》和《棒喝截流》的合集再版。前者側重心性之理,主要是運用佛學來解釋人的多層次的精神和心理現象,乃至生命現象。后者則側重心性之用,介紹了禪宗各家機鋒、棒喝、參話頭等種種作略和手段,令你于一念相應中體會什么叫頓悟成佛?! 》饘W是完全徹底的心性之學,它的對象不論是主體還是客體,都離不開精神—心理的本質和現象。佛學不僅講心性之理,而且講心性之用,特別注重對自身心性的改造并直接趨向于涅槃大道。所以佛學對色、受、想、行、識這“五蘊”,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這“六根六塵”,從眼界到意識界的“十八界”,乃至五位百法,都有詳盡的說明,并有“八萬四千法門”供自我改造和實踐之用。在中國,佛教的各大宗派,經過數十代、一千多年無數高僧們的修行實踐,更總結出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自成體系。若論撮大要、奮精神,明心見性、速成菩提的法門,則首推禪宗。本書為馮學成居士于1995年出版的《心靈鎖鑰》和《棒喝截流》的合集再版。前者側重心性之理,主要是運用佛學來解釋人的多層次的精神和心理現象,乃至生命現象。后者則側重心性之用,介紹了禪宗各家機鋒、棒喝、參話頭等種種作略和手段,令你于一念相應中體會什么叫頓悟成佛。

作者簡介

  馮學成居士,1949年出生于成都。1969年在四川江油當知青期間,認識了著名的海燈法師。經其舉薦,往參本光法師,后來更歷參賈題韜老居士、離欲老和尚、遍能老和尚,并于2001年得到當代禪宗尊宿佛源老和尚的傳承。近四十年來,馮學成居士于眾多高明中殷勤參叩,飽覽經史,深入禪觀,從此意氣風發(fā),自在出入于儒學之正大、佛學之精微和道學之幽玄間。1992年起,先后在四川省佛學院、四川尼眾佛學院、云門佛學院、河北省佛學院任教,往來于四川、廣東、河北和湖北等地講學。近幾年在其開辦的“龍江書院”開講了大學、中庸、論語、易經、老子、莊子等講座,旨在以國學為本,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曾出版禪宗等著作十余部。

書籍目錄

再版前言l心靈鎖鑰引言——生命和精神的絮語一、心靈與世界的縮寫本——從260字的《般若心經》說起(一)眼耳鼻舌身意——屬于“我”的那一切及其他(二)煩惱的人類和人類的煩惱——以苦惑為人生本質的佛教心理觀(三)般若中觀的心理效應和佛教的自我否定再生法——從色不異空到空中無色,從四圣諦到無苦集滅道(四)漫長的精神歷程39一——三十七道品和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究竟道略說二、心靈世界的內在機制與精神王國的地圖(一)神秘的小宇宙——三能變緣起的第八識觀:無限之“我”的阿賴耶識(二)天堂地獄一肩挑——三能變緣起的第七識觀:作為自我意識的末那識(三)馳騁于“時空隧道”的戰(zhàn)車——三能變緣起的第六識觀:理性的是非得失(四)通往天國和佛土之路——禪定意識和般若中觀的合璧:略談止觀(五)是精神天國的地圖還是天羅地網?——以簡馭繁、綱舉目張的五位百法三、足天上飄浮的云朵還是連通大海的海眼一念頭趣談(一)心真如門和心生滅門——《大乘起信論))的意識魔方(二)一念三千和圓融三諦——天臺宗的意識萬花筒(三)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華嚴宗群星輝映的意識網四、頓悟成佛話念頭——禪宗方法略說(一)大機大用和全體起用——從生命和精神的整體入手(二)殺人刀、活人劍——針對念頭的機鋒與棒喝(三)念頭的剝剔一參話頭種種五、中國圣賢心性觀與佛教(一)克己復禮,止于至善——儒家學說對人心性的優(yōu)化和改造(二)絕圣棄知,無欲無為——道家學說對人心性的淡化和改造后記棒喝截流引言——從“一從大地起風雷”說起一、向上一路——精神和生命的妙高峰(一)一粒豌豆的歷程(二)眾說紛紜話成佛(三)不畏浮云遮望眼(四)不可言說的“向上一路”二、棒喝截流——理性和認識的斷頭臺(一)理性和認識的空間軌道(二)別有天地非人間——認識的多層結構(三)香象過河,截流而過(四)佛來亦打、祖來亦打及諸宗禪味三、機鋒轉語——對禪境“死活”的檢驗(一)天性人也,人心機也(二)九十六轉語與坐脫立亡(三)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讓師(四)面對“臘月三十日”的轉語四、自家寶藏——頓悟成佛的依據(一)正法眼藏和自性菩提(二)“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三)騎牛覓牛和海里挖渠(四)頓悟也是多余的嗎?五、曲折多方(上)——五宗七家的武器庫(一)父唱子和、如切如磋的溈仰禪風(二)徹骨徹髓、透頂透底的臨濟禪風(三)鳥道玄路、月影蘆花的曹洞禪風(四)干屎橛和北斗里藏身的云門禪風(五)禪融華嚴、一句通關的法眼禪風(六)我手佛手、黃龍三關的黃龍禪風(七)從三腳驢到話頭禪的楊岐禪風六、曲折多方(下)—一試說曹洞《寶鏡三昧》(一)全提(二)契境(三)體則(四)潛用(五)透機(六)如法(七)回互(八)知權(九)入微(十)宗趣(十一)權用(十二)宗教(十三)入化(十四)護持(十五)到家七、日用提撕——油鹽醬醋皆是禪(一)眾早尋他千百度(二)知識、修行、生活三部曲(三)也談“尋思”八、詩文禪風——文字禪欣賞(一)禪詩“一線觀”——五祖法演禪詩品析(二)方內方外的禪詩唱和(三)略談((碧巖錄))后記附錄四十年學佛感言

章節(jié)摘錄

  無須證明,還宇宙萬物的本來面目。去掉了狹隘自我強加給宇宙的種種片面的主觀認識,就是“人圓鏡智”。(五)是精神天國的地圖還是天羅地網?  ——以簡馭繁、綱舉目張的五位百法 佛教唯識學是一個龐大嚴密的精神天國,涉及世間和出世間的全部精神領域。從欲界的地獄、餓鬼、畜牲、人、修羅、天人這六道輪回中的眾生,到色界無色界諸天的高級天人,乃至各類阿羅漢、十地菩薩和佛,都各有其相應的精神領地。為說明這一切的因因果果和層次及界線的分別,唯識學相應的名詞、概念和范疇數以萬計,并且精巧嚴密地編織在這個學識的大系統(tǒng)中。除了專研此學的佛教學者外,一般的知識分肴見這一系列梵文漢文并川,似古似今,似散文似論文又似韻文的作品就頭痛,何況一般的人了。好在佛教以傳法為第一等的大事,為度眾生真是絞盡了腦汁,川盡了手段。為了使唯識學系統(tǒng)明白地為一般信眾所熟悉和接受,唯識學川五位百法——類似于圖表,類似于地圖,更類似于今天計算機的軟件——把全部精神的信息,都繪制或輸入其中。一看到五位百法,就如同看見一條精神的長江大河,主干分明,支流清晰,相互匯融,流歸大海?!》鸾贪岩磺芯竦?、物質的、業(yè)行的、過去未來的、善惡不同的內容,分成五個大類,即五位法:一、心法,二、心所法,三、色法,四、不相應行法,五、無為法。其中前四位為有為法,只有最后一位是無為法,這是因為五位百法的重心在于對世間眾生的教化,故重點在對世間有為法的剖析,為解脫道鋪路。而無為是佛菩薩的境界,多說眾生不懂,不說又無以誘導眾生,所以相應就簡單一些?!〉谝晃皇恰靶姆ā保木褪亲R,識有八種,心法也有八種,這就是我們前面介紹過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和第八阿賴耶識。 第二位是“心所法”,也就是“心所有法”的簡稱。既為“心所有”之“法”,當然就是“心法”的對象和內容。“心所有法”是五位百法的重心所在,共有六位五十一個“心所”,占了“百法”總數的一半還多一點。對八識心法,前面已經有過介紹了,但這八識龐大復雜的精神內容和工作狀態(tài)都各有其相應的對象和運行軌道,這一切都在“心所有法”中各就各位。 “心所有法”把各種不同的精神內容分為六大類別,分別是:一、遍行,二、別境,三、善,四、根本煩惱,五、隨煩惱,六、不定。“心所有法”這六大類內容,都因心而起,與心相應,系屬于心。沒有心的存在,也就沒有這些“心所有法”;不與心相應,“心所有法”就毫無意義;不系屬于心,這些“心所有法”就離題萬里,與心無關了。所以心被稱為“心王”,是主子,而“心所有法”是臣民。心法一起,心所必然相應;心所起時,心法也必然相應。其相互的統(tǒng)屬關系是明白的?! 靶乃蟹ā钡牡谝淮箢愂潜樾?,共有五個心所。分別是:觸、作意、受、想、思。這五個心所,為眼耳等八種識所共有,周遍于一切心,所以名為遍行。這五個心所是從感覺到認識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八個識活動得以開展的基礎。遍行的定義是“具遍四一切,為所行故”。四一切即一切性、一切地、一切時、一切俱。不論時間、地點、性能、類別,全都包括在其中了。也應當如此,人的精神既涵蓋一切,沒有這四個一切,就成了空話。觸,不是狹義觸覺的觸,而是廣義的,包括六根、六塵、六識的相互接觸,所以又稱為“三和合”,是根塵識三者的交會點;離開了這個交會點,認識及認識的對象和內容全都失去了依據。總的說來,它能和合一切心和心所,依根緣境,不相離散,這是觸的性能,也是后面受、想、思三個心所得以成立的依據?!∽饕?,其性能是警心,向心識發(fā)起開動的訊號,這是認識產生的內在第一動力,沒有作意的發(fā)起,八識的能動作用就不會現起。如作意于眼,眼識功能就起;作意于耳,耳識的功能就起等等?!∈?,受與受蘊的受義相同,都是以領納為義。領是領取,納是受納。既有觸和作意兩個感覺前提,受的功能就出現了——接收到并容納了它應該接收和容納的信息;受不僅是被動地對信息的接受,還有心理的感受和承受。因順、違和非順非違的三種外部信息,而產生苦、樂、愛、喜、合這五類心理感受和承受。 想,想與想蘊的想義相同,都是以取象為義。取象并非僅指對形象的回憶,而是能將過去色聲香味觸法等種種“領納”儲存后的事物信息再浮現于意識之中?!∷迹寂c思蘊的思義相同,都是以造作為義。造是發(fā)起,作是作用。造是思維對所取之境象進行破立。作是對造在行為上的實施。由于造作的行為有善惡二重性,以至使身語意三業(yè)具有邪正、善惡兩重屬性。 總之,遍行這五個心所是全部“心法”——精神活動展開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認識活動得以展開的前提和基礎。有了遍行,后面的心所才有存在的依據?! 靶乃蟹ā钡牡诙箢愂莿e境。別境與遍行不同,遍行五個心所覆蓋了一切心法,帶有普遍性;而別境是緣各別的境相而得以生起,不能覆蓋一切心法,只能對部分精神心理內容起作用,帶有特殊性和個別性。別境也有五個心所,分別是欲、勝解、念、定、慧。 欲,欲在這里不是指貪欲的那種粗糙欲望,而是指輕妙廣泛的精神追求,具有善、不善和無記三種屬性。人們對自己所喜愛的事物,都有希望和追求,并可為之鍥而不舍。這是精神深處的一種內在沖動力。勝解,勝解是決定的意思。

編輯推薦

  師承海燈法師、本光法師,現為云門宗傳承人之一的馮學成居士,是當代少有的對佛教的認識圓潤無礙,對禪宗的見地透頂透底的佛學大師。通過《心的世界:佛學·心理學·禪》,你或許能于一念相應中體會什么叫頓悟成佛。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心的世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