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3 出版社:百花洲 作者:郁沅著 頁數(shù):36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在中國古典美學中,“情景交融”與“心物感應(yīng)”是相互紐結(jié)和溝通的兩個重要美學命題?!靶奈锔袘?yīng)”是實現(xiàn)“情景交融”的基礎(chǔ)。不同的感應(yīng)模式,其審美觀照方式有“以物觀物”、“以我觀物”、“物我兩忘”之別,其形象構(gòu)成方式有“以形寫神”、“離形得似”、“形神相親”之別;其情感表達方式有“寓情于景”、“緣情寫景”、“情景合一”之別。“情”與“景”通過各種途徑達到交融,它是構(gòu)成“意象”、“意境”和“境界”范疇的核心。
作者簡介
郁沅,上海人,1962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yè),1965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文藝思想史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F(xiàn)任湖北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主要從事文藝理論與中國古典美學的教學與研究,發(fā)表論文80余篇,已出版專著《感應(yīng)美學》、《中國古典美學出編》、《古今論文探索》、《文學審美意識論稿》、《魏晉南北朝論文選》、《六朝詩話鉤沉》等,主編《文學理論教程》《古代文論教程》《鼓今絕句鑒賞辭典》等。
書籍目錄
總 序 第一章 “景”與山水詩畫 第一節(jié) “景”有三義 第二節(jié) 山水景色 第三節(jié) 圖景構(gòu)造第二章 “情”與情景交融 第一節(jié) 情感本體 第二節(jié) 情景組合 第三節(jié) 情景互融第三章 “感應(yīng)”的內(nèi)涵與不同層次 第一節(jié) “感應(yīng)”的涵義 第二節(jié) 物質(zhì)感應(yīng) 第三節(jié) 精神感應(yīng) 第四節(jié) 審美感應(yīng)第四章 審美感應(yīng)是情景交融的基礎(chǔ) 第一節(jié) 內(nèi)外感應(yīng) 第二節(jié) 審美意識 第三節(jié) 感應(yīng)模式第五章 寓情于景與物本審美意識 第一節(jié) 物本感應(yīng) 第二節(jié) 以物觀物 第三節(jié) 以形寫神 第四節(jié) 寓情于景第六章 緣情寫景與心本審美意識 第一節(jié) 心本感應(yīng) 第二節(jié) 以我觀物 第三節(jié) 離形得似 第四節(jié) 緣情寫景第七章 情景合一與平衡審美意識 第一節(jié) 平衡感應(yīng) 第二節(jié) 物我兩忘 第三節(jié) 形神相親 第四節(jié) 情景合一第八章 情景交融的途徑與走向 第一節(jié) 即景會心 第二節(jié) 交融之途 第三節(jié) 走向境界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是指外界的自然景物,后一個“景"是指對自然景物的形象描寫。第二句和第三句中的“景”都是指藝術(shù)形象。這三句話是說:形象地描寫自然景物容易,形象地表現(xiàn)社會人事難,把情感化為藝術(shù)形象更難。王國維所說的“景”,也是泛指文學作品對于自然與社會人事的形象描寫,如云:“文學中有二原質(zhì)焉:日景,日情。前者以描寫自然及人生之事實為主,后者則吾人對此種事實之精神的態(tài)度也。”三指客觀存在的自然景物,并進而泛指一切社會和自然的客觀存在物。如皮日休云:“(孟浩然)先生之作,遇景人詠,不鉤奇抉異?!保ā度圃娫挕肪硪唬段溺R秘府論·論文意》云:“言其狀,須似其景。”其中之“景’’皆指狹義的自然景物。王夫之所說的“情、景有在心在物之分”(《姜齋詩話》卷一),其中的“景”就泛指存在于人心之外的“物"了。何景明《與李空同論詩書》云:“空同子刻意古范,鑄形宿模,而獨守尺寸。仆則欲富于材積,領(lǐng)會神情,臨景構(gòu)結(jié),不仿形跡。"其中“臨景構(gòu)結(jié)”之“景’’并非僅指面對的自然景色,而是泛指客觀存在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他批評李夢陽寫文章一心模仿古人,就像在模子里鑄造形器一樣,一點尺寸都不敢走樣。而他自己,平時注意多積累材料,領(lǐng)會其中的意蘊,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事物,由此出發(fā)來結(jié)構(gòu)文章,而不去模仿古人的形跡。
編輯推薦
《心物感應(yīng)與情景交融(套裝上下冊)》:“心物感應(yīng)”是實現(xiàn)“情景交融”的基礎(chǔ)?!扒榫敖蝗凇钡牡图墝哟问乔榫敖M合,高級層次是情景互融,而情感在藝術(shù)中具有本體的地位?!笆濉眹抑攸c圖書規(guī)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心物感應(yīng)與情景交融/中國美學范疇叢書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