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8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作者:云中天 頁數(shù):166 字數(shù):25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在古代,由于認識能力及知識水平的限制,人們不能正確認識漢字及其起源、發(fā)展及功能,從而把文字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出現(xiàn)了文字崇拜。早在幾千年前的商周時代,人們就利用甲骨來占卜,雖然它所依據(jù)的是龜甲灼紋而非文字,但仍可以把它視作文字.崇拜的起源 不僅文字的起源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而且文字本身也被賦予了某種神秘的力量,或者蘊含著命運的樞機,或者預示著神鬼的意志。人們便解拆字形,以預測吉兇和決定宜忌趨避。于是測字術產生了。 測字真的靈驗嗎? 本書以大量生動、活潑、優(yōu)美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圖片,多角度向讀者展現(xiàn)了古代測字術的發(fā)展淵源以及與測字有關的趣聞逸事,讀來引人人勝。另外,本書對古代測字術的方法和社會功效進行解秘與反思,從而揭開測字背后的玄機,目的是讓我們更全面了解民間存在的測字這一現(xiàn)象,避免迷信測字。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測字的淵源 責實核名話測字 文字崇拜的認識根源 漢字演變與濫觴 測字兩宋之盛行 測字明清之集大成第二章 測字有講究 取字方法花樣多 奇門遁甲話吉兇 測字新概念 測字講究字相形第三章 測字的趣事 名動公卿的謝石 測字高手李淳風 因時因地邵康節(jié) 善于相字朱安國 “瞎龍”汪龍 名聞遐邇馬守愚 豐富想象鄭仰田 學者測字周亮工第四章 怎樣測吉兇 測字靈驗哪里來 對文字宜忌的選擇 有趣的猜謎游戲 姓名戲謔 民間俗語與拆字 吉兇豈可測字定第五章 測字大揭秘 常用測字七法 對觀測法 字義測法 字音測法 字貌測法 加筆測字法 減筆測字法 其他測字法
章節(jié)摘錄
書摘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鼎盛時期,各種學術也廣泛興起,同時更加促進了風水理論的發(fā)展,形成較完善的理論體系。當時一般有文化的人都懂得風水,出現(xiàn)了一大批名師。其中江西派風水師楊筠松在民間風水勘察和授徒方面起到了全面推廣的作用,從那時起,在中國廣闊的大地上,宮宅、鄉(xiāng)村、墓葬都不同程度受到風水學說方面的影響。著名的唐玄宗也相信風水,《大唐新語》、《太平廣記》中有很多風水的記錄。當時的道士也多懂風水,唐代設有“司天監(jiān)”,專門看天文現(xiàn)象,因此司天監(jiān)里的官員必須懂風水。楊筠松就在司天監(jiān)任過職,唐僖宗封他為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專管靈臺地理事物,可見唐代的風水不但民間相信,朝廷更是重視。楊筠松后來把宮廷的風水書籍挾出,到江西一帶傳播,弟子盈門,反響極大。唐代國力強大,版圖擴大到西域,在敦煌莫高窟文獻中找到《宅經》、《陰陽書》等,就可知風水觀念遠播西北地區(qū)。 唐亡后是五代十國,因襲唐代興盛的風水觀,各代皇帝都信風水,到后周時風水術被加入了許多迷信色彩,使世人真假難辨。 到了宋代,陳摶、邵康節(jié)、朱熹以及蔡元定等著名易學家對風水進行了闡釋和認定,一些風水著作相繼出版,從而出現(xiàn)了以江西形法派和福建理法派為主體的風水學理論體系。宋徽宗相信風水,他原本無子,有一位術士告訴他,將京師西北隅地勢加高數(shù)倍,就可得子,于是命人照做,果然得子,因此更信風水,又命人擇寶地筑“上清寶篆宮”,結果勞民傷財,國庫空虛,以至政權衰敗。 明朝朱元璋建都金陵時對風水極為重視,城外大部分的山都是面向城內,有朝拱之勢,惟牛首山和花山背對城垣,朱元璋不悅,派人將牛首山痛打一百棍,又在牛鼻處鑿洞用鐵索穿過,使牛首山勢轉向內,同時在花山上大肆伐木使山禿黃。明成祖時,將都城遷往北京,即完全按照風水觀念建造。明成祖是一位篤信風水的皇帝,這也導致民間全都講究風水,風水成為明朝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準則。北京名勝“十三陵”就是被風水大師廖均卿相中之地而推薦給明成祖,成為明朝皇帝的陵地。明朝還有個傳奇人物劉伯溫,民間傳說他精于風水,說定都金陵就是他相的地,有一本《堪輿漫興》就是托名于他。 P16-17插圖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風水是文化,是科學,是技術,還是迷信呢?本書主要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介紹了風水的起源與發(fā)展,詳細闡述風水理論在古代各個方面的綜合應用,以及一些有關風水的人和事,特別是民間流傳的一些充滿神秘色彩的故事。我們的目的旨在讓讀者在涉獵知識的同時,還能領會各地的民俗民風,對我國傳統(tǒng)的民俗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
編輯推薦
風水是文化,是科學,是技術,還是迷信呢?本書主要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介紹了風水的起源與發(fā)展,詳細闡述風水理論在古代各個方面的綜合應用,以及一些有關風水的人和事,特別是民間流傳的一些充滿神秘色彩的故事。我們的目的旨在讓讀者在涉獵知識的同時,還能領會各地的民俗民風,對我國傳統(tǒng)的民俗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