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影行蹤

出版時間:2005-9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邢建榕  頁數(shù):123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唯有檔案——文獻、照片、聲像材料等,才能留下上海人走過的足跡,才能留下這座城市的記憶,化作我們回味過去、認知現(xiàn)在、憧憬將來的財富和動力。    檔案,城市的記憶,上海的見證。    說起上海外攤,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到那些有關(guān)老上海的電視劇中的情景:人來人往、黃包車、電車、小轎車、洋行、碼頭、領(lǐng)事館、租界等等。本書就以文獻、照片等資料來帶你重味老上海的交通運輸文化。對于那些有老上海情節(jié)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個不容錯過的好機會。

書籍目錄

序 吳辰 一、轎子與獨輪車 二、西洋馬車與東洋黃包車 三、汽車來到上海 四、出租車行業(yè)的興起 五、電話叫車漸成時尚 六、有軌電車開通 七、陸伯鴻與華界電車的運行 八、長途汽車遍及四方 九、世界上最混雜的馬路 十、“三方四界”的城市交通 十一、都市的流動風(fēng)景線 十二、電車公司員工守則 十三、乘客的文明 十四、交通規(guī)則的宣傳與執(zhí)行 十五、交通事故面面觀 十六、名家筆下的人力車夫形象 十七、張愛玲的電車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獨輪車,又稱小車、手推車、江北車,原先普遍在蘇北地區(qū)使用,用來載貨,但重心較高,不易掌握。獨輪車引入上海后,因適應(yīng)在南市的窄街陋巷中行走,也能在郊外的泥濘小道上穿行,因此成為華界地區(qū)中下層民眾所鐘愛的一種交通工具。尤其在老城廂內(nèi),在城墻拆除以前,連馬車與人力車都很難施展開來,且規(guī)定馬車不準(zhǔn)進城,唯獨這種獨輪車一輪著地,行走自如。推車者多為前來上海打工的蘇北漢子,他們身強力壯,一車推上六七個人不成問題,《上??h竹枝詞》云:“江北東洋兩種車,交駛馬路展平沙。雙輪座位招單客,客坐單輪卻倍加。”說明獨輪車可坐多人,雙輪的黃包車卻只能坐一人。   租界開辟后,在其邊緣地段相繼建成一些工廠,如繅絲廠,招收的女工很多。一些女工為了去較遠的紡織廠上班,往往相約合坐獨輪車前往,下班后再由獨輪車接回,并且漸成風(fēng)氣。從當(dāng)時的照片看,一輛車上約有八人,分坐兩邊。紡織女工異常辛苦,坐獨輪車上下班那一點時光,或許就是她們生活中最快樂的享受了。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車影行蹤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