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門問學錄

出版時間:2004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作者:周勛初,余歷雄  頁數(shù):416  字數(shù):369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師門問學錄(增訂版)》是一部頗具特色的書,由著名學者周勛初教授主講、莫礪峰教授講了部分,由馬來西亞籍學生余歷雄記錄,展示了南京大學文獻學與文藝學相結合,研究中國古代文學乃至中華文化的特色。因內容豐富,方法獨特等,頗受學界關注?,F(xiàn)增加9篇書評、5篇訪談錄,有益于對周勛初先生和南京大學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的了解;新編人名索引和書名篇名索引,以便檢索。

作者簡介

作者:周勛初 (馬來)余歷雄 (Er Lee Siong)

書籍目錄


師門問學錄(一)(2001年2月25日至2001年7月1日)
師門問學錄(二)(2001年9月9日至2002年1月20日)
師門問學錄(三)(2002年3月25日至2002年7月21日)
師門問學錄(四)(2002年9月7日至2003年1月5日)
師門問學錄(五)(2003年3月1日至2003年7月23日)
師門問學錄(六)(2003年8月9日至2004年1月5日)
兩《唐書》采摭韓愈古文之研究(博士學位論文提要)
博士學位論文答辯資料
附錄
日本《讀賣新聞》關于周勛初教授赴日講學的報導
扶桑正是秋光好——周勛初教授東瀛講學側記
多元文化的李白——周勛初教授的一度演講
聆教有感
后記
增訂本附錄
增訂本后記
馬來西亞版后記
人名索引
書名篇名索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師門問學錄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博士生都可以讀一讀的好書。
  •   我的導師介紹的。懂得很多道理
  •     ——讀《師門問學錄》
      
      
      
      新年伊始,案臺上又增添了一本新書,正題是《師門問學錄》,副題是“南京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yè)攻讀博士研究生課程的一份教學實錄”,署名:教師周勛初、學生余歷雄。此書經鳳凰出版社印行面世(2004年12月第1版),即有智者呼應,見諸報章,謂之“當代《論語》”。倘考查該書編撰的學術背景,則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學生余歷雄為外籍馬來西亞學生,負笈遠游,問學師門,周先生道德文章宣揚海外,此為一例;二是教師周勛初先生執(zhí)教數(shù)十年,桃李滿園,現(xiàn)屆榮退之年,余歷雄為其“關門”弟子,《師門問學錄》作為先生的關門之聲, 意味深長。
      
      這本《師門問學錄》是編者余歷雄整整三年求學經歷的真實記錄,她將漫長的千余天的師生間的問答內容展示在讀者面前,確實令人震驚而欣忭。在全書二十余萬言的字里行間,我們既看到了一位博學儒雅、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師者之風范,也看了一位誠敬向學、好思敏求、純凈率真的學生之形象。在這卷平凡而神奇的記錄中,我們還看到了師道傳統(tǒng),看到了質疑精神,看到了困惑與解惑,看到了臧否人物的誠摯,看到了很多有趣的學術掌故。然讀罷掩卷,還有幾點深深的感觸:
      
      一是學生的好問與教師的善答,顯示了為生者的好學與為師者的博學。在《問學錄》中學生對很多基本的傳統(tǒng)學術問題均有咨詢,比如有關中國文學批評史的問題,有關“桐城詩派”問題,有關《文選》流傳與爭論問題等等,先生是有問必答,且闡發(fā)引申,綜匯前賢時彥諸說,提出己見。對有些學者質疑學術研究的“小題大做”與“舍內求外”等問題,先生也直言不諱,明辯事實,提出看法。目前教學改革,大談啟發(fā)教育,然中國學生不好問,上課教師滿堂灌,以及因擴招,有的博士課程竟有近百人濟濟一堂,我想讀一讀《問學錄》是不無啟迪意義的。
      
      二是“言”的魅力,充盈于《問學錄》,使讀者獲得知識的同時,感受到身心的愉悅。中國文化即有“言”的傳統(tǒng),從孔子師徒對話的《論語》,到《世說新語》記錄魏晉的風流清淡、禪門燈錄、《朱子語類》記錄的師生問答,學識精深,充滿睿智。而“言”之所以異于“文”,也有兩點顯象,一是抗顏直諫,二是機鋒理趣。讀《問學錄》,先生對時下不良的學風,對一些名望甚高者學術的錯謬,包括自己讀書未盡而出現(xiàn)的誤筆,均直言不諱,娓娓道來。而對一些學術問題,如從唐代僧人煉丹看三教關系、從李白的婚姻談其文化思想,皆極為生動有趣,而在言及電腦給治學帶來巨大方便的同時,卻常常因“呆頭呆腦”而犯錯,真是幽默的警示。
      
      三是對培養(yǎng)研究生方法的啟示。在《問學錄》中,探討范圍非常廣泛,如學術研究問題,學風建設問題,如何讀書問題,學位論文撰寫問題等等,尤其學位論文撰寫,又包括選題、格式等細節(jié)和“注重才性,乘熱打鐵”、文章要講求“氣勢”等要求,無微不至,而又始終圍繞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師道主旨。固然,學生的才華秉性與先生的學識睿智或許是不可學、不可及的,但這三年時間的涓涓細流匯成的這份厚重的問學答卷,難道不是對報上曾載的有些導師竟不認識自己學生的“荒唐”的當頭棒喝吧!
      
      周勛初先生年事漸高,畢生從事的教學一線工作也劃上圓滿的句號,但那份對教學摯愛的真情和培養(yǎng)學生的深情,卻在這“關門”聲中余音不絕。只要我們認真讀一讀《師門問學錄》,是會得到“竹中一滴曹溪水,漲起西江十八灘”(蘇軾詩句)的效應的。
      http://www.nju.edu.cn/cps/site/ndxb/881/syxr.htm
  •   問學的意義
    細節(jié)之一:同樣的事情,有人能做,有人不能做(學生笑)。前些年我回中大,見到師兄的孩子,才五六歲,背了很多唐詩宋詞。那天,他靠在門上,父親問他:“干嘛?”他做沉思狀,答:“斷腸人在天涯。”(學生笑、鼓掌)——陳平原《從文人之文到學者之文》
      
    細節(jié)之二:記得我讀書的時候,有一天到胡小石先生家去,胡先生正在讀唐詩,讀的是柳宗元《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講著講著,拿著書唱起來,念了一遍又一遍,總有五六遍,把書一摔,說,你們走吧,我什么都告訴你們了?!糖Х渡S軕浲?br /> 《師門問學錄》是周勛初余歷雄師生研究生課程答問的記錄稿,見了這書名,忽地想起程千帆與蔣寅張伯偉諸門人答問的《書紳錄》來——
    “我們布置的作業(yè),周勛初先生要你們寫的,和郭維森先生的方式就不同,這樣你們就接受了不同方式的訓練。這是力學上的應力試驗,讓你受各種強度的考驗,適應各種要求。莫礪鋒就是因為念過先秦著作,現(xiàn)在講漢魏六朝文學,自然就懂了。他沒上過大學,念先秦典籍打基礎的好處,以后在不知不覺中會受益。”
    “你的基本功訓練不嚴,寫字不合規(guī)范。比如寫行書也有規(guī)格。還有錯別字,如‘竦密’應作疎密,‘聊’字卯旁少寫了一撇。這是不該寫錯的,任何時候都要一絲不茍。”
    “一般的、別人已說過的不說,只說最有意義、最新穎的,那么你的文章就精了。陳寅恪作崔張故事考,說這兩個形象是出于《游仙窟》,‘其它論者多矣,寅恪不復再述’。我論《飲中八仙歌》也只論述八個屏風,其它從略?!?br /> “(紀曉嵐撰四庫全書提要)雖然也還有錯誤,像余嘉錫先生寫的辨證。余先生說:‘易地以處,紀氏必優(yōu)于作《辨證》,而余之不能為《提要》決也。’余先生那句話講得真好,我總是記著,感到有一種道德的美。”
    程千帆的答問,雖然是片言只語,卻是以金針示人的,從學如此,該是后學的造化,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所以“如坐春風,一室笑聲不絕”。那種古風蕩漾的情境,令人神往。
    周勛初是學界聞名的文學批評史、筆記小說研究重鎮(zhèn),余歷雄是馬來西亞籍文史研究者,二人亦作前導尾隨之游,于是便有了這本問學錄。
    周勛初提及諸多文史話頭,如魏晉玄言詩發(fā)展興衰與“莊老告退,山水方滋”的關系,新舊五代史對馮道的不同評價與確立史學正統(tǒng)觀念的關系,如何看待劉師培的學術地位,趙翼、錢大昕、王鳴盛三家史著之高下,摘引王國維陳寅恪引文需注意出處,《世說新語》對歷代士人風姿與起居的影響,以陳寅恪《狐臭與胡臭》為例闡述“小題大做”的價值,甚至小到古籍版本的選用、論文的行文遣詞、引書格式等細節(jié)問題,也詳加指正。那一代人道德的美,學養(yǎng)的真,恍如隔世,又宛在眼前。
    “我們不要以宋代人的眼光來看唐代人,應該以唐代人的眼光來看唐代人,應該以李肇、白居易、張籍的眼光來看韓愈?!?br /> “無論宋祁是‘卒于外’或‘卒于京師’,二者有什么差別?其背后的意義是什么?如果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然后根據(jù)所掌握的材料解決問題,那么,這個問題的學術價值就較高了?!糯咳恕溆诰煛?,是否就顯得比較‘體面’呢?這個問題有趣得很。”
    與程千帆答問的機語疊出相比較,周氏的略顯平實了些,這大概與文史二體的敘述方式各異有關,文的一類,想像的空間大,史的一類,嚴謹?shù)某煞侄?,另一方面,也與二人的性格學風相關聯(lián),以篇名為例,即可見其一端:程的叫做《一個醒的和八個醉的》,周的叫做《詩仙李白之謎》。
    我常常想,那些使人昏昏的高頭講章,影響的不僅是他的票房,更重要的是斷送了古風中的人文內涵,活生生的細節(jié)。以前述柳詩為例,胡小石的唱念和摔書,完成的是一次漂亮的以心傳心,我什么都告訴你們了,夫復何言。
    卞孝萱對余歷雄博士論文的評價是,另辟新路,“以文章證史”。余氏的成就,除了乃師的培養(yǎng),還有自家的勤勉在。師生之緣,該是雙向選擇,相互砥礪的,有生如此,正是乃師的安慰。正如周勛初在序文中所言,余氏在南大修業(yè)六載,對南京的土特產很陌生,竟沒有到過新街口的大商場一次?!拔蚁朐谀暇┐髮W的學生中沒有到過新街口大商場的,真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由此也可見他的用功。真是心無旁騖,一心向學?!?br /> 記得趙元任夫人楊步偉曾回憶說,在德國的留學生,大多數(shù)玩的亂得不得了,只有傅斯年與陳寅恪是寧國府大門一對石獅子,是最干凈的。每讀陳寅恪,總是記得這類細節(jié),關乎學術的記憶,只得退居旁席,浮滑如斯,所以仍是三腳貓,所以時時想往著自孔夫子以降的一代代的程門、道南之佳話,想往著吐納往還的高古氣息。
      
    忽然想起,那吟著“斷腸人在天涯”的五六歲孩子,該是承繼著胡小石的吟詠的,胡書一摔,心傳于他。童叟之間,或許早已完成了彼此的心靈交流,而我們,不過是自以為是的旁觀者。
  •   謝過指引,雖然不懂,但想看看。愧領了。
  •   最喜歡這種講錄式的書,從<論語>開始,直到顧隨先生的<駝庵詩話>,葉嘉瑩先生的<唐宋詞十七講>,再到三聯(lián)出的一系列講壇叢書,都是有味的靈動的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