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錄

出版時間:2001-6-1  出版社:江蘇古籍出版社  作者:朱熹,呂祖謙  頁數(shù):355  譯者:陳永革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近思錄》是“智慧果叢書”之一。這是一部儒家簡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學著作?!督间洝非肮谝詫<覍ёx,勾勒其理論框架,剔抉其精義奧妙,探索其學術源流、文化背景,幫助讀者確切理解原著。同時《近思錄》勾畫出了儒學前后發(fā)展的主線,是問津宋以后儒學演進、下探當代新儒學源流必讀的入門書。

作者簡介

陳永革:師從賴永海

書籍目錄

前言卷一 道體卷二 為學 卷三 致知 卷四 存養(yǎng)卷五 克治卷六 家道卷七 出處卷八 治體卷九 治法卷十 政事卷十一教學之道卷十二警戒卷十三辨異端卷十四觀圣賢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不勉也。(《二程遺書》卷六)  【注釋】 ?、倥噗眨喊淹练逝嘣谇f稼根上。  【譯評】  程顥指出,治學的根本必須加以培植,然后才能確立今后發(fā)展方向。發(fā)展方向正確了,造詣深淺不同,則取決于個人勤勉與不勤勉的程度差異?! ?.34明道曰:敬義夾持直上,達天德自此。(《二程遺書》卷五)  【譯評】  程顥認為,學者修養(yǎng)如能持敬以保持內心正直無私,以義理保持外在行為的規(guī)范,勇往直前,自此出發(fā)就能達到與天同德的精神境界?! ?.35明道曰:懈意一生,便是自棄自暴。(《二程遺書》卷六)  【譯評】  程顥認為,內心稍有松懈的念頭,就是自暴自棄?! ?.36明道曰:不學便老而衰。(《二程遺書》卷七)  【譯評】  程顥認為,人如果不學習,便會感到年老衰退,落后于時代發(fā)展變化?! ?.37明道曰:人之學不進,只是不勇。 ?。ā抖踢z書》卷十四)  【譯評】  強調心志對于學習的重要性。程顥認為,人的學問不能長進,只由于心志不勇敢?! ?.38明道曰:學者為氣所勝,習所奪,只可責志。(《二程遺書》卷十五)  【譯評】  程顥認為,學者義理之心如被血氣所戰(zhàn)勝,被習俗所奪取,只怪自己志向不定?! ?.39明道曰:內重則可以勝外之輕,得深則可以見誘之小。(《二程遺書》卷六)  【譯評】  程顥認為,內心穩(wěn)重就可以克服外在行為的輕浮,學問精深就可以發(fā)現(xiàn)外界的誘惑很小。  2.40明道曰:董仲舒①謂“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孫思邈②謂“膽欲大而心欲小,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可以為法矣?! 。ā抖踢z書》卷九)  【注釋】  董仲舒:公元前179一前104年,西漢著名思想家,今文經(jīng)學大師,專治《春秋公羊傳》,著有《春秋繁露》等。孫思邈:581—682年,唐代著名醫(yī)學家,著有《千金要方》等?!  咀g評】  程顥認為,漢代大儒董仲舒所說“正其義而不謀取私利,明其道而不計功效”,以及唐代醫(yī)圣孫思邈所說“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這兩句話都可以作為學者修行治學的原則。  2.41明道日:大抵學不言而自得者,乃自得也。有安排布置者,皆非自得也。(《二程  遺書》卷十一)  【譯評】  程顥認為,大體說來,學者不講出來而自得于心,才是真正心領神會。如果由于外在的安排、布置而學習,都是沒有自得于心的表現(xiàn)?! ?.42明道日:視聽思慮動作,皆天也,人但于其中要識得真與妄爾。(《二程遺書》  卷十一)  【譯評】  程顥認為,眼視、耳聽、思慮、動作,都是人天生而有的機能。人只不過是要從中認識到真妄不同而已?! ?.43明道日:學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故“切問而近思,則仁在其中矣”?!把浴 ≈倚?,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  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敝淮耸菍W。質美者明,得盡渣滓,便渾化,卻與天地同體。其次惟莊敬持養(yǎng),及其至則一也。(《二程遺書》卷十一)  【注釋】  語出《論語·子張》。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  咀g評】  任何人都要努力鞭策自己加強內心修養(yǎng)。程顥認為,治學只是要鞭策自己加強內心修養(yǎng),切實努力而已。所以孔子說:“態(tài)度懇切地提問,對身邊所發(fā)生的事情進行切實思考,仁就在其中了?!庇终f,“言語中充滿忠誠和信任,行為敦厚恭敬,即使在邊遠地區(qū)也行得通。言語欺詐無信,行為刻薄輕浮,即使在本鄉(xiāng)本地,行得通嗎?站立時見他在面前,上馬車時則站在旁邊,然后力行?!边@就是學。才質完美的人內心澄明,得以除盡私欲,渾然與天地萬物同體。才質稍差的人,通過持敬修養(yǎng),達到私欲除盡的精神境界,都是一樣?! ?.44明道日:忠信所以進德,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者,乾道也;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者,坤道也。(《二程遺書》卷十一)  【譯評】  程顥指出,忠信修德,修飾言辭以立誠,以此建立道德事業(yè),這是天之道;內心虔敬保持正直無私,義理如一保持行為規(guī)范,這是地之道?! ?.45明道日:凡人才學,便須知著力處;既學,便須知得力處。(《二程遺書》卷十二)  ……

媒體關注與評論

  前言  《近思錄》是我國一部重要的思想資料選輯著作?,F(xiàn)代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曾指出,中國古代有關人生修養(yǎng)的必讀書是《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六祖壇經(jīng)》(慧能)、《近思錄》和《傳習錄》(王陽明)這七部書。這就幾乎把《近思錄》抬高到儒家經(jīng)典的地位,于此可見《近思錄》對我國社會思想文化具有重要影響?! ∫弧⒆髡呒俺蓵?jīng)過  《近思錄》為朱熹與呂祖謙二人所共同編訂,但后來《近思錄》的注解者,卻大都不提呂祖謙之名。所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講學家力爭門戶,務黜眾說而守一尊,遂沒祖謙之名。但云朱子《近思錄》,非其實也?!贝_切地說,在《近思錄》的編訂過程中,朱熹起著主要作用,呂祖謙僅起輔助作用。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死于宋寧宗慶元六年(1200)。原籍江西婺源,因其父出仕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后長期在崇安、建陽講學,因此歷史上稱朱熹的學派為“閩學”,并與周敦頤的“濂學”、二程兄弟的“洛學”、張載的“關學”,共同構筑了宋代道學的理論體系,而朱熹則更成為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 巫嬷t(1137-1181),字伯恭,號東萊,學者稱之為東萊先生,浙江金華人。曾任著作郎兼國史編修官,與福建朱熹、湖南張拭(1133-1180,字敬夫,又字樂齋,號南軒)齊名,時稱“東南三賢”。南宋淳熙二年(1175)初夏,呂祖謙從浙江金華來到福建建陽,與朱熹會晤,并在朱熹居住講學的“寒泉精舍”,與朱熹共同研讀周敦頤、二程、張載的書,深感北宋四子思想學說“廣大閎博,若無津涯”。出于對初學者不知所人的考慮,二人于是決定掇錄四子論要,著手編撰《近思錄》一書。朱熹《近思錄前引》曾述編撰意圖說:“懼夫初學者不知所人也,因共掇取其關于大體而切于日用者,以為此編??偭俣l,分十四卷。蓋凡學者所以求端用力,處己治人,與夫所以辨異端、觀圣賢之大略,皆粗見其梗概?!贝嗣∫庥凇墩撜Z·子張》子夏所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之言。近思,就是由切己  處省思、觀照圣人言教,由近而遠,由凡人圣?! ≈祆浜蛥巫嬷t共同編訂《近思錄》歷時三年之久,為此,朱、呂二人曾兩次會晤,并多次往來信札,彼此參詳,斟酌編排。因此,編訂《近思錄》雖策劃于淳熙二年,成書則當在淳熙五年(1178)以后。自此而后的七百余年間,《近思錄》成為中國文人士大夫的一部必讀書。元明清二代儒士,大多熟讀《近思錄》,“莫不服膺是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山于社會需求量大,明清以來《近思錄》刊刻本之多,不可勝數(shù)。其中影響較著者有明正德十四年汪偉刊本、明稽古齋刊本、清正誼堂本、呂氏寶浩堂本等。即使在民國后,《近思錄》各種刊本也不下十種??梢姟督间洝窐O受明清文人的高度重視,具有類似于儒家經(jīng)典的較高地位?! 《?、主要內容  朱熹與呂祖謙所共同輯錄的《近思錄》凡十四卷,起初只言其大綱,而無目錄。朱熹說:“《近思錄》逐篇綱目,一道體,二為學大綱,三格物窮理,四存養(yǎng),五改過遷善克己復禮,六齊家之道,七出處進退辭受之義,八治國平天下之道,九制度,十君子處事之分,十一教學之道,十二改過及人心疵病,十三異端之學,十四圣賢氣象?!薄  ?/pre>

編輯推薦

  《近思錄》是“智慧果叢書”之一。這是一部儒家簡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學著作?!督间洝饭串嫵隽巳鍖W前后發(fā)展的主線,是問津宋以后儒學演進、下探當代新儒學源流必讀的入門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近思錄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