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9-3-1 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 作者:胡傳海 頁數(shù):3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吳昌碩(1844——1927)近代書畫家。初名俊、俊卿,字昌碩、倉石,晚以字行,別號缶廬、缶翁、苦鐵、破荷、大聾、老缶等。浙江安吉人。清末曾江蘇安東知縣。在任僅一月,后寓上海。能詩文,長書法,攻《厜鼓文》,樸茂雄健,自成一格;精篆刻,能融皖、浙諸家與秦漢印精華,蔚為一代宗師。中年后始作畫,擅花卉,取法徐渭、朱耷、李(魚單),并受趙之謙、任頤的影響,畫風(fēng)筆墨酣暢,色彩濃重,為“海上畫派”的杰出代表?! 遣T此通信札為朵云軒藏品,他書法中最吸引人之處在于線條的質(zhì)感樸茂厚重,因其臨摹石鼓文,并參以兩周金文及秦代諸石刻,取法高古,同時,還善于融合篆用筆,所以,其作品凝練遒勁,貌拙氣酣,富有濃郁的金石氣息。他的行書始學(xué)王鐸,后融歐陽詢、米芾筆法。從此通信札中可以看到吳昌碩在書寫時十分強調(diào)氣勢的貫通及往來映帶。尤如渴驥奔泉,其間的節(jié)奏和韻律十分爽捷和美妙。對行氣的注重使信札具有了暢快淋淳的美感,在用筆上單獨起筆時往往取逆勢,而在順按上勢時則用露鋒,做到藏露結(jié)合,在結(jié)字上強調(diào)味高低大小的穿插,因字賦形,恰 到好處,加之全篇章法取左低右高的欹側(cè)之勢,更使作品增強了動感和變化、從中我們也可看到王鐸書桌 法的章法布局對吳晶碩的影響。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