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年7月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作者:勞伯敏 高念華 頁數(shù):157 字數(shù):125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西湖,的確是一顆永遠散發(fā)著無窮無盡魅力的熠熠閃光的明珠!這顆明珠,會隨著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空、不同場景、不同時代,以氣象萬千、儀態(tài)萬方的意境,完美無瑕地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誠如大詩人蘇軾所贊頌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她有時是一首優(yōu)美抒情的絕句,有時卻是一章氣勢恢弘的排律;她有時是一闋音律悠揚的小夜曲,有時卻是一部雄恣壯采的交響樂;她有時是一尺清供小品,有時卻是一軸濃墨重彩的山水畫。她是多棱鏡,她是萬花筒,總是令人目不暇接,妙趣橫生!她的美,她的趣,既源于遠古至今大自然對杭州的特意垂青,又源于千百年來仁人志士、騷人墨客對杭州刻骨銘心的依戀。正是這兩者完美和諧、天衣無縫的結合,才使西子姑娘的一步一趨、一顰一笑,無不散發(fā)出普天下難有其匹的美麗!因此,除了全景式的《西湖通史》和《西湖文獻集成》外,沒有《西湖全書》這樣一種散射式的描述,西湖的風姿、西湖的風韻,乃至西湖的風骨、西湖的風流,是很難想像會得到全面、深刻的反映!所以,無論是六橋花柳,還是三竺云嵐;無論是靈隱古剎,還是岳王祠廟;無論是汩汩清泉,還是巍巍寶塔;無論是龍井的茶韻,還是曲院的荷香,以及飛來峰的造像、歲寒巖的碑刻;白居易、林和靖、蘇東坡的湖畔杖履;北山街、楊公堤、文瀾閣的歷史呼喚;西泠印社、胡慶余堂;詩詞曲賦、花木園林;塵封久遠的老照片、容光煥發(fā)的新景區(qū);風俗、佳肴、織錦、書畫……凡是西湖的滄桑,凡是西湖的傳說,凡是西湖的風光,凡是西湖的人文,無不是我們搜羅編撰的對象,無不是我們要呈現(xiàn)給讀者的內容。
書籍目錄
龍興經幢開唐風
——唐、五代吳越國時期經幢上的石刻造像
錢王永鎮(zhèn)白塔嶺
——五代吳越國時期石塔上的石刻造像
等級森嚴佛世界
——排列有序的石刻造像
釋迦佛和三身佛
——釋迦佛、盧舍那佛、毗盧遮那佛造像
阿彌陀佛和千佛
——阿彌陀佛以及千佛、寶生佛和原始佛造像
彌勒成佛繼釋迦
——彌勒佛造像
五臺道場話文殊
——文殊菩薩造像
峨眉道場說普賢
——普賢菩薩造像
觀音顯圣普陀山
——觀世音菩薩造像
地藏九華渡眾生
——慈云嶺造像地藏菩薩龕
布袋和尚成彌勒
——布袋彌勒造像
將軍云端拜羅漢
——十六羅漢、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造像
跋涉蔥嶺傳經路
——飛來峰造像白馬馱經、朱士行取經、唐僧取經浮雕
禪宗六祖衣缽傳
——飛來峰造像中的禪宗六祖造像
梵式女神諸佛母
——飛來峰造像的救度佛母、尊勝佛母和大白傘蓋佛母造像
二十諸天護佛法
——韋陀天和摩利支天等造像
佛國也有財神爺
——多聞天王和布祿金剛造像
傷痕累累苗條女
——飛來峰元代造像在明代晚期遭砸的遺跡
大黑天和迦樓羅
——一吳山寶成寺的麻曷葛刺造像
三茅真君駕鶴來
——通玄觀的三茅真君及其他道教造像
翁仲石獸伴英靈
——名人墓中和墓前石刻
慧理華嚴佛韻長
——明、清和民國時期石塔E的造像
章節(jié)摘錄
書摘錢王永鎮(zhèn)白塔嶺 ——五代吳越國時期石塔上的石刻造像 高聳在西湖沿岸群山上的塔,秀麗挺拔,與湖山映襯,相得益彰,是西湖風景線上一個突出的標志。 塔,源于印度,梵文稱率堵坡,原意是墳冢、園丘,是埋葬佛祖釋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種佛教建筑,東漢初年隨佛教而傳入中國,永平十一年(68)在洛陽白馬寺中,建造了中國第一座佛塔。 我國自東漢、南北朝至隋朝,塔的結構多是木制的。這種塔雖然具有抗震能力強以及便于登臨遠眺的特點,但也有其致命的弱點,這就是防火性能差,一旦遭受火災,便無法撲救。為了使建成的塔更耐久、更高大,從唐代開始,建筑師們逐漸改用磚頭或石塊造塔。形式以樓閣式塔數(shù)量最多,尤其在南方更是如此。 五代時,杭州為吳越國首府。吳越國創(chuàng)始人錢鑼十分崇佛。當錢,镠尚未發(fā)跡時,高僧洪湮就告訴他:“他日成霸吳越,尚須護持佛法?!辈袼骸昂米詯?,他日貴極,當以佛法為主?!本案6?893),唐昭宗應錢鑼之奏,賜號洪湮為“法濟大師”。當錢謬臨終時,還告訴其子元瓘:“吾昔自徑山法濟(即洪湮)示吾霸業(yè),自此發(fā)跡,建國立功!故吾常厚顧此山焉!他日汝等無廢吾志!”錢镠的后繼諸王都能秉承其遺愿,奉行“信佛順天”的宗旨,頌信佛教。閘口白塔和靈隱雙塔都是當時吳越國時期建造的遺物。 靈隱雙塔位于靈隱寺大雄寶殿前露臺的兩側,北宋建隆元年(960),吳越國王錢弘俶建。兩塔結構相同,東西對稱,相距42米,皆共9層,高11米,用石料仿木構的樓閣式塔,每層8面,其中4面不分問,其上浮雕佛、菩薩和佛教故事等內容。 閘口白塔聳立在錢塘江邊閘口的白塔嶺上,也是吳越國王錢弘俶時期建造的仿樓閣式石塔,尤其是白塔用白石建造,仿木構樓閣式塔的形式雕刻。外觀八面九層,逐層收分,比例適度,出檐深遠,起翹舒緩,輪廓挺拔秀麗。她是現(xiàn)存五代吳越國末期仿木構建筑最精美、最真實、最典型的一座,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研究價值。 白塔上的石刻造像非常精美,雕鑿佛、菩薩和經變故事,形象十分生動。 西南一鋪三尊。最前面的一尊像,高24厘米,大耳,圓臉,兩腮養(yǎng)須,慈祥端莊,頭戴官帽,帽上刻有“王”字,帽前有凹凸線條并刻有花紋,身著大袖雙襟寬衣,雙手置胸前,手握一笏。身后刻龍,龍嘴略張,龍面朝前。其后為兩童像,高19厘米,一童雙手置胸前執(zhí)拂塵,另一童子右手彎曲至胸前,兩指夾拿一荷花,左手置臍部,兩童均立云中面帶微笑,輕松如意。 從資料看,這鋪造像的前尊,身穿大袖寬身的袍服,這種男子服飾是唐末五代時尤其是江南一帶很為流行的風格?!绑恕笔枪糯幸欢ㄉ矸莸墓偈顺姇r方能捧握的一種器物,這可以在不少古代繪畫和敦煌壁畫等有關資料上見到。如敦煌莫高窟第108窟(五代)的那幾個人物,他們頭戴硬角的幞頭,穿圓領大袖漢裝,手里拿著笏板。《隋書·禮儀志》載:“笏……晉、宋以來,謂之手板,此乃不經,今還謂之笏,以法古名。自西魏以降,五品以上,通用象牙,六品以下,兼用竹木。”《舊唐書·輿服志》載:“五品以上執(zhí)象笏。三品以下前挫后直,五品以上前拙后屈。自有唐以來,一例上圓下方,曾不分別,六品以下,執(zhí)竹木為笏,上挫下方。”笏象征著官階和權力。造像中這一男子雙手握笏,并在官帽上刻有“王”字,看來這應是當時最高的品位了。五代吳越國最高統(tǒng)治者稱“王”,“天下大元帥”,吳越國首府能享受“王”的待遇,該是吳越國王了。 P11-30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