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5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作者:孫仁宗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日本速興驟亡的帝國》簡介:日本帝國的速興驟亡都有著太多的特殊性,這與日本歷史發(fā)展和歷史傳統(tǒng)的特殊性不可分。日本帝國的某些速興的原因也正是它驟亡的原因,其中包括歷史傳統(tǒng)的兩重性,在不同的歷史時代起著截然不同的作用。日本帝國速興驟亡的經(jīng)驗教訓,有的很值得重視、學習,大多主要屬于日本,不過多少還可以作為借鑒。而且通過這段興亡史,也可更好地了、 認識日本,這是《日本速興驟亡的帝國》寫作的目的之一。
作者簡介
齊世榮,1926年生,現(xiàn)任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世界近現(xiàn)代史研究會會長(現(xiàn)為名譽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三屆歷史學科評議組成員等職。主要研究領域為世界現(xiàn)代史、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和世界通史。著有《綏靖政策研究》(主編)、《世界史》6卷(與吳于廑共同主編)、《精粹世界史》20卷(主編)、《齊世榮史學文集》等。編譯有《世界通史資料選輯·現(xiàn)代部分》3冊、《當代世界史資料》3冊。譯著有《西方的沒落》(合譯)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歷史轉折:倒幕和“王政復古” 1 一、黑船闖入和安政條約 3 二、危機感波及全國 9 三、對應外壓的內在機制 12 四、西南強藩的崛起 18 五、改革派武士的形成 23 六、從尊皇攘夷轉向倒幕維新 30 七、挾天子以令諸侯和“王政復古” 38 八、倒幕獲勝與國際機遇 43 第二章 立國目標、方針及初期體制破立 47 一、《五條誓文》和“布國威于四方” 48 二、“東洋道德,西洋藝術” 53 三、強化天皇政權與廢藩置縣 57 四、地稅、家祿改革及平定叛亂 64第三章 爭學歐美并力開民智 72 一、政府帶頭走出去、請進來 73 二、文明開化和啟蒙思想 77 三、“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人” 82 四、“和魂洋才”與“教育敕語” 87 第四章 殖產(chǎn)興業(yè)和轉向“強兵富國” 92 一、扶植私人資本并轉向私營為主 93 二、“經(jīng)濟戰(zhàn)國”與“論語加算盤” 100 三、政商和財閥的形成 105 四、從“富國強兵”到“強兵富國” 109第五章 近代天皇制的確立 115 一、民權、國權與“官民調和” 116 二、神權專制嫁接立憲主義 121 三、“一身多頭”的權力結構 126 四、“國體”論和“家制國家”論 132第六章 躋身世界列強 138 一、漫長的改約談判的完成 139 二、日本“大陸政策”的形成 142 三、挑起甲午戰(zhàn)爭并勒索巨額賠款 148 四、日英同盟及日俄戰(zhàn)爭 154 五、排外狂熱與軍國主義思潮泛濫 159 六、明治年代的終結:富強和隱憂 164第七章 在新十字路口的抉擇 171 一、“暴富”的年代和“米騷動” 172 二、社會經(jīng)濟長年動蕩不安 177 三、大正民主運動及政黨政治 183 四、大日本主義還是小日本主義 189 五、民間和軍部法西斯的興起 193 六、從“大正”轉向“昭和” 200第八章 衰敗的起點: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 206 一、昭和恐慌:“世態(tài)混沌莫測” 206 二、“先外后內”:“九一八”事變 217 三、“清君側”和扼殺政黨政治 217 四、“國體明征”與高橋財政 223 五、軍部法西斯化和軍財聯(lián)盟 228 六、軍內爭斗及“二二六”兵變 234 七、法西斯統(tǒng)治與軍部跋扈 239第九章 陷人戰(zhàn)爭深淵和法西斯極權化 245 一、深陷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泥潭 246 二、“近衛(wèi)熱”鬧劇和強力南進 252 三、孤注一擲:突然襲擊珍珠港 258 四、天皇與戰(zhàn)爭及東條獨裁 265 五、天皇制法西斯極權體制 270 六、戰(zhàn)時舉國一致和國民心態(tài) 276第十章 日本帝國的敗亡 283 一、太平洋上力量懸殊的戰(zhàn)爭 283 二、日軍在亞洲的戰(zhàn)爭敗局 289 三、戰(zhàn)時經(jīng)濟的惡化破產(chǎn) 293 四、天皇“玉音”廣播:終戰(zhàn)投降 297結束語:戰(zhàn)前戰(zhàn)后日本的差別與連續(xù) 306主要參考書目 316作者附言 318
章節(jié)摘錄
書摘讓幕府不放心的是外樣大名,他們原來實力較大,德川氏要消滅他們并不容易,只要他們歸順就讓他們保留下來,但是加以移封、削封,使他們的領地大減。這自然不可能讓他們心悅誠服,幕府也對他們懷有戒心,幕府一直想方設法控制、監(jiān)視、削弱他們。參覲交代主要是對付外樣大名的,還有“手傳普請”,字面意思是幫助搞工程,客氣動聽,實際上是看到那個藩富強起來,就指派去搞建筑、水利工程,把它們弄得財窮力盡。外樣大名要承擔義務,但不能參與幕政,不能擔任幕府要職,這不可避免地要加深幕府與外樣大名的矛盾??墒橇硪环矫?,幕府對各藩的內政一般不干涉,各藩有內政的自主權、獨立性,可設法讓自己富強起來。內憂外患日趨嚴重,幕府對各藩的控制削弱,屬于外樣大名的西南強藩就乘機崛起了。這種幕藩體制與中國的封建中央集權是大不相同的。 天保年間(1830~1843)以來,幕府和各藩進行了幕政、藩政改革。促使改革的直接原因是財政危機。幕府領地多,控制著三都的賦稅和獻金,可以改鑄貨幣增加收入,還可收回部分領地。因此,尚有回旋余地,改革決心不大,措施不力,實際上是走過場的。P19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以史為鑒,探究強國發(fā)展規(guī)律;抓住機遇,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 本叢書是根據(jù)齊世榮教授、錢乘旦教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作的“15世紀以來世界主要國家發(fā)展考察”講稿基礎上編寫而成。 該書揭示了世界近代以來主要強國日本崛起的秘密。追尋其發(fā)展歷程,探究其盛衰規(guī)律,為國人提供史鑒。
編輯推薦
日本一度是生氣勃勃的國家,是什么原因促使它在不太長的時間里走向衰落?中國歷史上的王朝興衰起伏與日本帝國的盛衰有相似之處嗎?《日本速興驟亡的帝國》主要通過對日本從明治維新到躋身資本主義世界強國之列再到投降這一段歷史的描述,向我們揭示了日本崛起的秘密,追尋其發(fā)展歷程,探究其盛衰規(guī)律,總結其經(jīng)驗教訓,為我們提供了歷史借鑒。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