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詩學綱要

出版時間:2001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作者:李震  頁數(shù):370  
Tag標簽:無  

前言

張金菊同志想出書,欲把自己在報刊上發(fā)表的狀寫人物、事件、工作、風貌的通訊、特寫、散文,優(yōu)選匯編,奉獻社會,這當然是件令人高興和羨慕的好事!    1990年前,我在省委《共產(chǎn)黨人》雜志社任主編期間,張金菊從武漢大學畢業(yè),分配到雜志社當編輯記者,我們共事七八年。在我的印象中,她善良質樸,勤奮敬業(yè),不張揚,有主見,有較高追求,也有一股子鍥而不舍的韌勁。十幾年里,她持之以恒,大有長進和提高。最近,她給我選送來一沓沓作品復印件,希望我這個當年的“老領導”幫助再遴選一遍,并能寫點讀后感之類的文字。    我干了30多年新聞編采、辦報辦刊工作,也流過不少汗水、花了不少心血,按說也有些勞動成果可選編出書。然而,直到“明鏡悲白發(fā)”的今天,仍沒有半個小冊子問世??吹讲肯鲁鰰?,在深感后生可畏、后生可羨之余,心中不由泛起一層苦澀,頓然間覺得自己走過的那條漫漫長路,竟是一片令人遺憾的空白!    苦澀也罷,空白也罷,書稿還得看,讀后感還得寫。因為作為一個同行業(yè)中先行一步的人,對隨后者盡一點義務和責任,也是完全應該的。    60多篇文稿,20余萬字,我是斷斷續(xù)續(xù)卻也齊齊不漏地看過了。絕大部分質量不錯,其中有不少精品力作。它們有的使人動容落淚.有的使人見賢思齊,有的使人增長見識,有的使人化解塊壘,有的使人掩卷深思,有的使人憤世嫉俗。當然,也有少數(shù)幾篇寫得火候不-到。流干一般。我對這一沓沓書稿總的感覺是:沉甸甸的,確買是作者多年來心血、智慧的結晶,它可以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雄壯渾厚的交響樂,增添一種鏗鏘之音!    這本文集收入的作品,以寫人寫事為主。寫人的,即采用專訪、紀實的筆法,寫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先進人物和英雄群體的感人事跡,這類約占三分之二多;寫事的也包括寫工作寫觀感的,真實生動地記錄了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經(jīng)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大工程,如神府煤田勘探、西延鐵路建設、黃土高原綜合治理、西安南二環(huán)工程、西安護城河清淤、貧困村突破發(fā)展、創(chuàng)新干部選任、抗震救災等等。這些報道,可看作是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前奏曲、進行曲,它對陜西而言,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寫事寫工作,其實也是寫入。作者透過事情演變和工作實踐,展示人的精神風貌和人格魅力。所以整個文集,可以說是狀寫人、反映人的。    作者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用寬廣的視角,大范圍地掃視社會生活,選擇那些各行各業(yè)站在改革建設前沿、與時俱進的代表性人物,熱情謳歌,積極宣揚。被謳歌的人物有工人農(nóng)民、黨政T-部、政法人員、人民教師、基層公仆,有文化名人、企業(yè)經(jīng)理、科技人員、學者教授,還有指戰(zhàn)員、乘務員、養(yǎng)路工、老干部、下崗職工等等。作者有較強的觀察力和感悟力,善于捕捉人物身上的亮點,深層的精神,又有相應的文字表達功力,能夠充分寫出人物堅強的黨性品節(jié),可貴的職業(yè)精神,嚴肅的人生態(tài)度,鮮明的個性特征。在這些為祖國現(xiàn)代化不懈奮斗的人物身上,無不打著時代烙印,凝聚著時代精神。用今天的眼光看,他們是實實在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先進典型、優(yōu)秀人物??梢?,文集的基調是高昂的,是高揚主旋律的,是與當今社會主流意識完全吻合的。    我在閱讀書稿時感到,作者狀寫先進人物和英雄群體時,雖然竭其心智,傾其熱忱,但在很多情況下并不是那么熱血沸騰,激情澎湃,用“高八度”嗓音來加強表達效果,而是保持著一種沉穩(wěn)、平靜的心態(tài),運筆舒緩,語言平實.文風質樸,把對人物的真摯之情和深深之愛,像淅淅春雨般滋潤于字里行間。用這種文筆狀寫人物,非但不會淡化人物的本色,相反,會通過平實中蘊涵深刻、沉靜中透出熱烈、質樸中閃現(xiàn)光彩、柔情中含有力度的文筆,使作者更易于同讀者交流,讓人物更平易、親切地走進讀者心里。“文如其人”,這種文風,正是作者本人性格“柔中有剛”的折射。    這本文集,作者在寫作上頗有些追求和講究,力求以好的技巧和形式,為好的內容服務。我以為有幾點值得提出:    其一.注重寫實踐和矛盾中的人。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作者深諳此理,無論寫個人或寫群體,總是選擇他們?yōu)榱藝液腿嗣竦睦?,主動迎應各種挑戰(zhàn)(來自社會的、自然的、人際的、環(huán)境的、親情的、世俗的、事業(yè)的挑戰(zhàn),以及在苦與樂、榮與辱、公與私、生與死面前的抉擇),著力表現(xiàn)他們在嚴酷實踐中的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表現(xiàn)他們在復雜矛盾中的抉擇和奮斗,表現(xiàn)他們在深刻變革中的思索和拓展,讓讀者真切、實在地看到這些人物是怎樣在生活和事業(yè)的激流中經(jīng)受磨練,超越自我;怎樣在贏得機遇,創(chuàng)造業(yè)績中放射人生光彩的。注重在矛盾中寫人這一特點,貫穿于文集的相當一部分篇章中,尤其在《鯤鵬展翅九萬里》、《山路,入云的奉獻碑》、《陳分新:先進引領的力量》、《人生的最后沖刺》、《郭秀明:為民扛鼎》、《中華大地的赤子們》、《流向延安的血脈》、《熱血鑄青春》等一些通訊特寫中顯得尤為突出。如長篇通訊《郭秀明:為民扛鼎》,對銅川惠家溝村支書郭秀明的感人事跡,作了有聲有色、催人淚下的報道和頌揚。我們從文中強烈地感受到,帶領全村黨員、群眾的郭秀明,正是在向貧窮挑戰(zhàn)、向自然挑戰(zhàn)、向私利挑戰(zhàn)、向世俗挑戰(zhàn)、向時間挑戰(zhàn)、向病魔挑戰(zhàn)中,完善了一個當代優(yōu)秀共產(chǎn)黨人的崇高人格,鑄造了一個忠誠實踐“三個代表”的光輝形象。又如《熱血鑄青春》中,下派干部邱磊,在生與死的危急關頭,他毅然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把死的悲劇留給了自己。在《中華大地的赤子們》中,被謳歌的國測一大隊測繪隊員們,30多年風餐露宿,轉戰(zhàn)4000多萬公里。他們曾戰(zhàn)勝過珠峰、戈壁等極其險惡的自然環(huán)境,人性服務于神圣職責,為祖國立下赫赫戰(zhàn)功。在《“飛天”之路》中,記敘了航天專家在一次次刻骨銘心的失敗后,最終走向成功。如此等等,不勝枚舉。這些人物之所以事跡感人,境界崇高,性格鮮明,令人欽敬,關鍵是作者緊緊抓住他們成功地迎應挑戰(zhàn)這一點,揮灑筆墨,傾心竭力加以表現(xiàn)。古語道:“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些時代精英式的人物,正是在經(jīng)受種種嚴酷考驗中亮相的,崛起的,腳踏實地走出來的。    有些作者寫人物通訊,往往見物不見人,或見人不見魂,人物多是有形無神,呆板、扁平。金菊同志狀寫人物,卻能做到見人又見魂,既運筆筒妙地勾畫出人物外貌,又能通過對典型細節(jié)、個性化語言、內心活動、環(huán)境襯托、日記條幅等等的描寫和運用,真實地展示出人物的精神境界,凸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和道德素養(yǎng)。見人又見魂,人物就自然有了立體感,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其二.準確地抓住人物身上與其工作對象之間的類同相似之處,巧用借喻、象征、擬人等筆法來狀寫人物,使人物的品格、形象得以充分展示,更加突出、鮮明。這一表現(xiàn)手法,在《白楊風骨》、《煤癡》、《酒不醉人人自醉》等多篇通訊中運用得貼切自然,耐人尋味。這里僅舉一例說明:陜西省林科院研究員符毓秦,專搞白楊樹優(yōu)良品種選育。他把36年血汗、深情傾注給那一片片白楊樹林,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作者在《白楊風骨》中寫了三部分,用文學筆法分別冠以寫白楊優(yōu)秀品質和堅毅性格的小標題。字面上看是禮贊白楊,然而言在此而意在彼,借物喻人,實質是歌頌符毓秦。作者分別在三個部分融進了充實的與標題內涵相吻合的材料,將符毓秦的人生經(jīng)歷、思想品行和奉獻精神,借助挺拔偉岸的白楊樹形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    其三,開頭求創(chuàng)新,結尾留余味。一般寫作高人,不管寫新聞報-道.或寫其他類別文章,越寫到后來,越注意在文章開頭有新追求和探索。因為為寫開頭已把“十八般武藝”用盡了,再不探索新路子,下筆就難免落了窠臼。開頭好是文章成功的一半。大凡在“文事”上有追求的人,一般是不愿駕輕就熟走老路的,總想另辟蹊徑,尋找最佳切入點,譜寫最好的序曲,讓讀者“聽唱新翻楊柳枝”。    這本文集中,作者在很多文章的開頭,力求出新出彩。比如有的開頭,提刀就往“肉”上砍,引導讀者直奔正題;有的開頭,由遠及近。用歷史背景作襯托,給人一種悠遠、厚重感;有的開頭,如速寫一般.寥寥數(shù)筆就勾畫出了人物的肖像乃至神情;有的開頭,濃墨重彩,營造出一種令人心動情動的氛圍。《塑造一代偉人》的開頭,則是另一種寫法,作者一連推出兩個再現(xiàn)當年毛主席在延安棗園、北京中南海被人們歡呼擁戴的特寫鏡頭。以此引出國家一級演員張克瑤為扮演好毛澤東,如何從“形似”孜孜修煉到“神似”的感人事跡?!陡咛旌裢脸箫L》,起筆就給讀者以遠古、遼闊、蒼茫、雄渾、悲壯的強烈感覺,吸引入跟隨作者去領略那黃土高原實施綜合治理的艱辛和山川秀美的遠景,去拜讀那些植物、水保專家們,連年累歲在黃土高原上揮灑精彩人生的篇章!有些用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如《牛玉琴:大漠“愚公”》中的開頭,茫茫大漠與一個弱小而剛毅的女人對峙。牛玉琴身后郁郁蔥蔥的綠色方陣,在她的運籌帷幄下,漸漸向大漠逼近、蠶食……在《劉剛:鄉(xiāng)官楷?!分?,開頭就是作者親歷的一個感人場景,鮮明對比極具印象??傊?,可看出作者每寫一稿,在開頭、切入點上,的確費了苦心。盡管有的探索求新尚不盡如人意,但那種不甘駕輕就熟,潛心探求新路的精神,實在值得稱道。因為一個人只有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其心智之花才常開,業(yè)務之樹才常青。    該文集不少文章的結尾,多種多樣,各有特點。有畫龍點晴式的,有議論升華式的,有預言展望式的,有感嘆抒情式的,有高度濃縮、回照全文式的,有言盡意遠、余音繞梁式的。這些結尾,給你回味,給你信心,給你希望,給你一份無言的妙趣,給你盡可想象的廣闊天地?!渡铰?,入云的奉獻碑》、《巴山忠魂》、《熱血鑄青春》、《一位農(nóng)婦憑著對偉人的記憶》、《郭秀明:為民扛鼎》、《劉剛:鄉(xiāng)官楷模》等篇,都有精彩耐讀的結尾,成為通訊中最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其四,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的筆法在文中交替使用,互為補益,加強了表現(xiàn)力,增強了可讀性。同時,作者在行文中,根據(jù)表現(xiàn)人物精神風貌的需要,對材料之運用,內容之陳述,也能做到翕張有致,舒卷自如。即該詳寫的,就多用筆墨,展開寫;該略寫的,就往往采用密集性的排比語式,加以概括。關于這一點,我就不細說了。    這里要說,此文集中還有幾篇值得一讀的散文、言論,如《讀寶塔山》、《起點》、《延河水長流》、《又訪袁家》、《給活著一個高尚理由》等。這些散文或訪古,或攬勝,或述觀感,或言哲理,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寫景寓意,記事抒情,簡短凝練,文字樸實優(yōu)美。其中《讀寶塔山》為最,確有自己獨特的視角、獨特的體驗和獨特的表現(xiàn)。原陜西省委宣傳部長王巨才在《陜西日報》上讀完此文后,隨手操筆批上“立意新、構思巧、發(fā)掘深、文字美”的評語。    這篇《序》大多是十年前寫的,因最近結集出書又做了些微補充。張金菊也由十年前的室主任晉升為副總編、總編。當官是干事業(yè)的副產(chǎn)品,可喜可賀。她也由過去靠寫新聞作品轉換為辦好新聞期刊而對社會將產(chǎn)生更大影響。我羨慕所有發(fā)奮有為、后來居上的人。相信張金菊同志一定會在今后邁出更堅實的步伐,留下更深的腳??!    2010年11月129日

內容概要

  一路耕耘,收獲天經(jīng)地義?!栋讞铒L骨》作品,皆為《支部生活》、《共產(chǎn)黨人》、《當代陜西》,及報紙發(fā)表過的,擇其精華,一些作品獲陜西新聞獎,多篇在《陜西日報》、省電臺編、播發(fā),有在《經(jīng)濟日報》頭版頭條發(fā)的及被多家報刊、網(wǎng)站轉載的作品等。  《白楊風骨》內容包括三秦先鋒、郭秀明:為民扛鼎、郭孝義:村官一面旗、陳分新:先進引領的力量、劉剛:鄉(xiāng)官楷模、劉傳品:29年堅守正義與大愛、巨曉林:從岐山走出的農(nóng)民“高級工”、吳祥義:“打工老板”的共富理念、牛玉琴:大漠“愚公”、李東甫:感動向陽村、王樹成:巴山忠魂、國測一大隊:中華大地的赤子們。

作者簡介

  張金菊,曾用名:芝蘭,筆名:曉章。祖籍山西臨猗人,在西安灞河畔袁雒村生長。1983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在陜西省委宣傳部、組織部供職至今。編審、省作協(xié)會員,現(xiàn)任中共陜西省委機關刊物《當代陜西》雜志社總編。

書籍目錄

序宋桂嘉三秦先鋒郭秀明:為民扛鼎郭孝義:村官一面旗陳分新:先進引領的力量劉剛:鄉(xiāng)官楷模劉傳品:29年堅守正義與大愛巨曉林:從岐山走出的農(nóng)民“高級工”吳祥義:“打工老板”的共富理念牛玉琴:大漠“愚公”李東甫:感動向陽村王樹成:巴山忠魂國測一大隊:中華大地的赤子們中鐵一局職工:流向延安的血脈185煤田地質勘探隊:一曲神府精神的頌歌路德才:本色人生符毓秦:白楊風骨邱磊:熱血鑄青春葉定友:“飛天”之路許恢佩:責任重于泰山魏興才:魏常委的“官”念草根人物山路,入云的奉獻碑沉潛39年的理想“功夫片兒警”織就和諧社區(qū)生命折射絢麗光輝唱響金州之歌莊稼人正在變龍下崗撐起一方天煤癡人生的最后沖刺為民赤誠降服“電老虎”的人責任社會寫真記者心中的郭秀明探析千陽:“萬元村官”上任后價值幾何未央民主選任干部尋求“變法”鯤鵬展翅九萬里高天厚土唱大風開拓古都新時空鐵軍冰河奉獻歌腐敗釀成的“海燕”悲劇戶縣溫情治廉凸顯預防為先二次創(chuàng)業(yè)鑄輝煌龍門“鯉魚”躍潮頭村路連起眾人心輻射新領域心靈對話王啟文:讓黨員在援助新農(nóng)村中彰顯先進性郭大為:沒有因增量民主讓我短斤少兩崔光華:引進優(yōu)質人才資源為我所用呂曉明:改革創(chuàng)新是企業(yè)發(fā)展的動力源劉傳品:法醫(yī)職業(yè)體現(xiàn)社會正義與良知巨曉林:咱農(nóng)民工也能有大作為鄧良義:責任名利價值戈衛(wèi):激情理想人生黃土情絲給活著一個高尚理由崇高精神昭世人真心為民的證明危難之際的感動讀寶塔山延河水長流—位農(nóng)婦憑著對偉人的記憶起點碩果酒不醉人人自醉塑造—代偉人長安茹桂財富亦有品質激情鍛造“金字招牌”又訪袁家牽手跨越樸素、本真的命運抗爭傳遞真善美情愫(后記)惠家溝村黨支部書記郭秀明

章節(jié)摘錄

為民扛鼎    厚重的黃土高原,塬峁連綿,…座精神豐碑與山常青!郭秀明走了,在他逝世一年之后,這塊熱土上的鄉(xiāng)親們,依然是肝腸寸斷地聲聲呼喚……    2001年的清明節(jié),雪花飄零。惠家溝村及鄰村的老老少少,一百六七十口人,自發(fā)地扛著镢頭、锨,背著樹苗,來到高高的伍家?guī)X一郭秀明墓地。他們要讓書記這孤零零、光禿禿的墳地,有綠樹相伴,四季常青。    “郭書記,你活著帶領入伙兒栽樹,栽得咱山青了,水綠了。你走了,又睡在這里看管山林……”現(xiàn)任村黨支部書記伍建文哭著說。    70多歲的申志誠老漢,跪著栽第一棵樹時嘶喊到:“郭書記,你一生愛樹成癮。今兒你睜眼看看,群眾給你栽樹來了……”這一嘁,大家跟著“撲通”、“撲通”跪倒一地,哭聲一片。    村民流著淚栽樹,他們給墳頭栽了8棵松柏,寓示郭書記在任8年苦了8年,累了8年,拼了8年;大伙兒又在墳前栽了49棵松柏,表明郭書記為惠家溝群眾活活掙死了,可憐他只活了短短49歲。    郭秀明用生命搏擊貧困,實現(xiàn)了他1988年入黨轉正申請書中的誓言:“人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我不加入自己的組織,不把黨的陽光送到群眾手里,我死不瞑目?!眮砘菁覝蠈W習參觀的人說:“郭秀明是真共產(chǎn)常員!”    鄉(xiāng)親們說他“吃錯藥了”。他說:“我開診所,幾毛錢的感冒片都有人賒賬。要是鄉(xiāng)親們都過上好日子,那時,我賣人參蜂王漿都有人喝”    村窮,領頭人難選。1991年,惠家溝118戶人家,17名黨員,卻找不出可心的領頭人。    駐村社教工作組組長王興才,拉網(wǎng)式地逐戶征求村民意見,眾口一詞:郭秀明。可也有人說,郭秀明開診所一年三四千元進賬,是全村數(shù)得上的富裕戶,他肯出來收拾這爛攤子?有的說,郭秀明自幼患風濕關節(jié)炎、心臟病,放著安逸日子不過,可愿干折命的事?    王興才心里沒底,爬山坡在種板蘭地里找到郭秀明,試探著問:“你看咱村誰當書記合適?”郭秀明拍著胸膛,脫口而出:“我看我就能行!”王興才瞪大疑問的眼睛,郭秀明慷慨激昂接著說:“我開診所,幾毛錢的感冒片都有人賒賬。要是鄉(xiāng)親們都過上好日子,那時,我賣人參蜂王漿都有人喝……”    郭秀明不當鄉(xiāng)村醫(yī)生當村官,在十里八鄉(xiāng)搖了鈴。有人說“他給自己錯開方子,吃錯了藥”?;菁覝仙酱鬁仙睿恋刎汃?。村集體賬上只有0.76元,欠外債七八千元。村民大多是60年代逃荒落戶到這里,姓多音雜,村民人均純收入298元。可郭秀明不一樣,看百家病,吃百家飯,年收入超過村民10倍有余。他在村上第一個搬出土窯洞,蓋起大瓦房,第一家看上黑白電視。可他心里不安,每走一一家,群眾給他下面條,打雞蛋,而村民自P,nZ‘玉米面攪團。他心里琢磨:“群眾窮到啥時候是個頭?治病救人,不如教人致富!”    回到家,郭秀明說了想干村支書的事,全家反對。70多歲的父親責備他:“我天天給你放羊,你媽燒奶,你的病剛養(yǎng)得好些,又尋著送命,我二人還指望你抬埋送終呢!”    郭秀明心里也不好受,窮,讓他刻骨銘心。9歲,他眼睜睜看著母親餓死。ll歲,父親帶他姊妹3人從河南淅川要飯?zhí)与y到青海,又輾轉到陜西。住破廟,揀菜幫吃,為一家活命,把親妹妹硬是送人。郭秀明小時多病,為看病,總是父親背他一步一顛爬山路,一次一位好心司機捎他到醫(yī)院,每說此事他就落淚。他窮怕了!在走投無路時,是惠家溝的父老鄉(xiāng)親接納了他一家。中學畢業(yè)后,鄉(xiāng)親們憐惜他身體弱,又把別人眼紅的好事恩賜給他,推薦他去銅川市學習中醫(yī)。三年學成,他以回報之心,硬是回村給窮鄉(xiāng)親送醫(yī)送藥。如今,他日子好過一些,怎能眼瞅著鄉(xiāng)親們在窮苦中煎熬?再沒有比窮能讓他恨之入骨了。他要帶領群眾力拔窮根,不信惠家溝就改變不了這窮命1    1991年11月8日,全村黨員選舉,郭秀明理直氣壯地給自己投了一票,他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一位醫(yī)道朋友捎話勸他,你要當勞心勞身的村干部,活不過三年。郭秀明卻堅決地說:“群眾窮我富,我自個兒活得再長有啥用!我就是活三年,也要為群眾實實在在干三年?!彼蜴?zhèn)黨委立下軍令狀:“三年干不出成績,我自動辭職!”    上任之初,他討教在惠家溝任教10多年的啟蒙老師,問“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jīng)濟咋發(fā)展?老師對他說:“惠家溝山坡面積大,人口稀少,種樹種草,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靠山吃山,就是惠家溝發(fā)展經(jīng)濟的路子?!惫忝髅┤D開。    回到家,他給父親磕頭下跪,又一個不剩地賣掉自家20多只羊,為的是不讓羊上山啃林;他又摘掉診所牌子,當眾燒掉30多戶村民看病欠下的1700多元欠條。病弱的他義無反顧地挑起帶領村民向貧困挑戰(zhàn)的重擔!    郭秀明比瞬間的英雄選擇更可貴,他一干就是8年,這8年,耗盡他生命的全部,一個農(nóng)民磨煉成頂天立地的英雄。P1-3

后記

傳遞真善美情愫    參加工作后只干了編采—件事,這是一個人的能耐及選擇。1983年從武漢大學畢業(yè)干編輯記者,至今有29個年頭。采訪對象無數(shù),我也因職業(yè)而下過煤窯,鉆過隧道,走過沙漠,住過農(nóng)家,搶洪現(xiàn)場、抗震災區(qū)都留有足跡。參與了一些急、難、險、重的采訪,這些經(jīng)歷讓人自豪地引為新聞人生的財富。同時,還滿足了我不斷的求新、求知與好奇欲。    作為社會人的黃金時段干了新聞雜志,其中的酸甜苦辣不好與人訴說,但它凝結在可公諸于眾的文字里。這些文字可注解一些沒有虛度的時光,可見一定時段的精力、情感、思想的投向,也算是人生留下的印痕,樂與親朋好友及陌生的讀者分享。    把這些傾注了我心血的文字,先捧給我的父母。    因為他們給了我最基本的及一切。想讓父母有一種收獲的欣慰與滿足。盡管父親已不在人世,但我虔誠地相信他的在天之靈會感知得到。    我相信遺傳與教養(yǎng)對一個人的影響力。父親是山西臨猗人,18歲隨當兵的祖父來到陜西,曾在三原、草灘及西安城里做過較大生意。解放后,祖父提出要葉落歸根,一家老小因遠房本家落腳到西安北郊灞河畔的袁雒村,委屈他后半輩子干著沒有技術含量的農(nóng)活。父親是中醫(yī)郎中,給我所生長的村子及周圍鄉(xiāng)親把病看遍了。    父親的善良、寬厚、忍讓、知書達理,影響我們姊妹四人一生,四個子女都是靠考學離開農(nóng)村的;他念過四書五經(jīng),許多哲理警句砸在肚里,從小給予的良好教養(yǎng),像財富讓我們享用終生。父親的早逝,是我一生的痛。子欲哮親不在,這就是折窘人的似無期徒刑的絕望。    母親是苦出身,幼時就沒了爹媽,她的妹妹是在她懷里咽氣的,凄慘是怎樣刺激著她當時幼小的心靈,不可想象。故母親對生活格外珍惜,幾乎是苛刻地待自己,總是要強地苦干、苦勞、苦撐,以換取生存的變化。她會裁縫,記得小時,她白天干農(nóng)活,晚上,我們總是伴著縫紉機的咂咂聲入眠,從來不知她何時入睡。母親的吃苦、要強、毅力,也傳承給了我。    如今,母親已80多歲,滿心里仍裝著兒孫,兒孫們的些微變化讓她高興,讓她焦慮,甚至折磨著她。我們有時瞞著她,勸她莫要管事,可她說操心是享受,心閑不下來,苦心牽掛是她一生本能的職業(yè)。    一路走來,感恩父母是我生活的原動力。父親走了,我把對父親的情愛轉嫁給母親,讓她雙倍享受。母親說她趕上享福了,我的良心、靈魂才稍許得以釋然。    也許是感情脆弱,我常常被感動。    人生幾十年,被老師、同學、同事、朋友、家人所感動,我得到過許多人的安慰、開導、指點、提攜、恩惠,這讓我總心懷感激,不敢懈怠。    有人說,朋友是若干個身體,一個靈魂,這說的是精神的感知、欣賞與共鳴。與正派、善良、誠實、智慧、高格的朋友交往,給人以精神的支撐。友誼是情感的交流,人性美的分享,給人思想的力量,讓人感到這世界很給力,很美好,很有意義。友誼是不能物化的財富,只能用心去體味、去享受。深深感謝支持幫助過我的朋友,他們也激勵我誠實做人,敬業(yè)做事。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是雙向可逆的。有素不相識的讀者來信,稱看了作品總以為作者是男性,文筆樸素、深沉、大氣,以情感人。有人評價我做人外柔內剛,有性別的兼容。遺憾的是這一輩子不能同時做男人與女人。    一直葆有平民心結及本真樸素的情感,還得益于無數(shù)優(yōu)秀采訪對象,他們不斷給予我豐厚的精神食棖及營養(yǎng),讓我不迷失、不造作、不浮躁、不張揚。    記得采訪郭秀明的時日里,幾位村婦向我哭訴完道別時,郭金鳳老人感激地說:“謝謝你,見到你就像見到俺郭書記?!蔽抑肋@是村民寄希望我寫出他們心中真實的郭書記。    被真善美感動,就有了責任,被信任也是一種責任,這責任背負出我的執(zhí)著、勤奮、刻苦。故每篇稿子寫得很累、很苦,如同精神折磨、洗禮。一旦滿意地完稿,就有舒一口氣“解放”的感覺,那種快樂是深層的,很享受。    作為新聞人,這輩子能夠與郭秀明這樣的大典型相遇很是幸運。寫稿時,我與采訪對象常溶為一體。他高興,我欣慰,他傷心,我流淚,在寫他妻子要回河南奔喪及黨建現(xiàn)場會時,我自己先激動得淚流滿面,不能自已。感動是精神凈化、人格升華的過程。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四    記得初中時,就憧憬當記者。那時懵懵懂懂,想不到后來競實現(xiàn)了理想。趕到收獲,讓人還有點喜悅。    這輩子為樂意干的事盡可能投入的時間、精力、心血,讓我無怨無悔。20年前我在日記里寫道:“捂著滴血的傷口,掙扎著爬起來吧!要咬著牙、狠下心前行,成功的喜悅會給予公正的補償?!笨梢姰敃r追求的心志何其苦。文字是苦差事,但苦得充實,苦中有樂,苦得有成就感。如今已是柳暗花明的境界了    大學同學20年后聚會時,我寫了人生感言:優(yōu)雅、從容、智慧地把握自己;執(zhí)著、刻苦、清寂地追求事業(yè);真誠、善意、坦然地編織友誼。珍惜人生一路精彩,賞心悅目地體味磁味、感悟美好、享受快樂。    人不可能使自己偉大,但一定要讓自己崇高。事業(yè)是人的精神支柱,人活著要直奔的主題,也就是郭秀明說要干的“大事”。人的精神有依托了,滿足了,實現(xiàn)了個人社會價值,故對除事業(yè)之外的其他私欲就弱了、淡了。對錢、權及更多物化的東西就順其自然,不太苛求。人也就活得相對淡定、從容,不為物質所累。人生是一過程,心理平衡,情感充實,才可能對環(huán)境、對人生有—份微笑的賞心悅目感。    五    一路耕耘,收獲天經(jīng)地義。本書作品,皆為《支部生活》、《共產(chǎn)黨人》、《當代陜西》,及報紙發(fā)表過的,擇其精華,一些作品獲陜西新聞獎,多篇在《陜西日報》、省電臺編、播發(fā),有在《經(jīng)濟日報》頭版頭條發(fā)的及被多家報刊、網(wǎng)站轉載的作品等。    收集打理時,間或勾起人許多美好回憶;細品咀嚼,也為自己過去煞費苦心的作品所感動;有大人物的精神,有小人物的閃光點,其黨性與人性之美,仍然有時空的穿透力。時間跨度近30年,作品有明顯的時代烙印,讀者可感知我的寫作脈絡及戍長過程。    我的采訪對象說,一個人不可能把衛(wèi)星推上天。在這里我想說,這本書也凝結了許多人的智慧與心血。虛心是一個人成長進步的秘訣。從早期總編改我稿子的“大換血”,到如今同事、編輯的“一字之師”,是他們?yōu)槲业淖髌贰疤泶u加瓦”,無私地“作嫁”。    光鮮背后默默無聞的奉獻是令人欽敬的,我很感激。一是感謝在我業(yè)務成長路上帶領、提攜的幾任領導,還有與我多次合作采寫的同事,精心編稿、排版的編輯,書稿中有他們付出的心血與筆墨。二是惑謝省新聞出版局及三秦出版社的領導、責任編輯,還有錄入、排版設計的同事,出這本書凝結了他們的辛勞一與.心血。真誠感謝,因為這本書對社會有積楣作用,對自己有紀念意義。    2011年7月10日于雁塔

編輯推薦

張金菊,曾用名:芝蘭,筆名:曉章。祖籍山西臨猗人,在西安灞河畔袁雒村生長。1983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在陜西省委宣傳部、組織部供職至今。編審、省作協(xié)會員,現(xiàn)任中共陜西省委機關刊物《當代陜西》雜志社總編。    《白楊風骨》收入的作品,以寫人寫事為主。寫人的,即采用專訪、紀實的筆法,寫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先進人物和英雄群體的感人事跡,這類約占三分之二多;寫事的也包括寫工作寫觀感的,真實生動地記錄了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經(jīng)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大工程,如神府煤田勘探、西延鐵路建設、黃土高原綜合治理、西安南二環(huán)工程、西安護城河清淤、貧困村突破發(fā)展、創(chuàng)新干部選任、抗震救災等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母語詩學綱要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