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05-01 出版社:三秦 作者:司馬遷 頁數(shù):444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被魯迅先生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作者司馬遷,字子長。生于公元前145年,卒年不詳。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司馬遷出生于史學(xué)世家。他的先世是周朝的史官,其父司馬談在漢武帝前期官為太史令,有志于著述漢史,臨終囑咐司馬遷記漢事、修史書。司馬遷10歲誦“古文”,后來博通典籍、掌握史書,善于詩賦,精于散文。他20歲開始遠(yuǎn)行,遍游長江與黃河的中下游地區(qū)、長城內(nèi)外,還奉使于西南,侍從漢武帝巡游各地,他到處調(diào)查訪問,搜集資料,了解風(fēng)俗,為修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馬遷官為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記事、圖書、檔案,開始著述歷史,還曾參與修訂《太初歷》。42歲時,司馬遷開始寫《史記》。47歲時,因上書替投降匈奴的西漢將軍李陵辯解,獲罪被施以宮刑投入監(jiān)獄,三年后得以出獄,任中書令。所遭橫禍并沒有影響司馬遷的修史工作,他更是發(fā)憤著述,直到55歲,終于完成了這部巨著?!妒酚洝窋⑹隽松掀瘘S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三千年來的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等多方面情況,及帝王將相、儒林游俠等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跡。全書分十二本紀(jì)、十表、八書、三十世家和七十列傳,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本紀(jì)”實際上就是帝王的傳記,因為帝王是統(tǒng)理國家大事的首腦,為他們作傳記而名之曰“本紀(jì)”,正所以顯示天下本統(tǒng)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綱紀(jì)的緣故。“表”是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是全書敘事的聯(lián)絡(luò)和補充?!皶笔莻€別事件的始末文獻(xiàn),它們分別敘述天文、歷法、水利、經(jīng)濟(jì)、文化、藝術(shù)等方面的發(fā)展和現(xiàn)狀,與后世的專門科學(xué)史相近?!笆兰摇庇涊d了諸侯王國的大事,這是因為諸侯開國承家、子孫世襲,也就把他們的傳記叫做世家?!傲袀鳌敝饕歉鞣N不同類型、不同階層人物的傳記,少數(shù)列傳則是敘述國外和國內(nèi)少數(shù)民族君長統(tǒng)治的歷史??傊?,司馬遷寫作《史記》以“本紀(jì)”敘帝王,以“世家”載諸侯,以“列傳”記人物,以“書”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網(wǎng)羅古今,包括百代,打破了以年月為起迄,如《春秋》的編年史以地域劃分和《國語》的國別史的局限,從而創(chuàng)立了貫穿古今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通史先例,成為正史的典范。《史記》在敘事上非常成功,把頭緒紛繁的人物和事件組織得詳略得當(dāng)、脈絡(luò)清楚,使全書的結(jié)構(gòu)既宏偉又嚴(yán)整。在藝術(shù)上進(jìn)行了大量的加工,使得作品文字流利、形象生動、故事情節(jié)精彩紛呈。同時,全書語言豐富多變,洗練曉暢,并且融注了作者深沉而強烈的主觀感情,讀來令人耳目一新?!妒酚洝吩跉v史文學(xué)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尤為突出的是對人物的描寫。書中對社會各階層人物的活動有廣泛而生動的描寫,特別是對于下層人民的才智功德作了鮮明的肯定和表彰?!蛾惿媸兰摇穼iT為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陳涉立傳,高度評價了他在推翻秦王朝統(tǒng)治中的“首事”之功?!洞炭土袀鳌犯桧炃G軻、聶政等刺客的抗暴精神?!段汗恿袀鳌防镏刭潛P了侯嬴、朱亥這些市井之民的才智和俠義?!敦浿沉袀鳌穭t通過對商賈活動的描述,保存了極為珍貴的古代經(jīng)濟(jì)史料。政治家、軍事家、學(xué)者、文人、游俠、娼優(yōu)、醫(yī)者、卜者等各類人物都在書中留下栩栩如生的剪影,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社會生活畫卷,加上作者對所記述的人和事“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態(tài)度,是《史記》的思想價值高出于后來一切官修史書之所在。此外《史記》還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和鮮明的人民性,它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黑暗腐朽方面,作了大膽、深刻地揭露。如《酷吏列傳》中反映官吏的殘暴,《魏其武安侯列傳》中外戚的弄權(quán)和相互傾軋,都寫得很出色。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即使是封建帝王身上的劣質(zhì),如漢高祖的無賴和權(quán)詐、漢武帝的好大喜功和迷信鬼神,也都用不加諱飾的筆調(diào)給予尖銳抨擊?!妒酚洝肥侵袊鴼v史上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體大思精、流芳萬世的巨著,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顆大放異彩的明珠。它以中國古代的治亂興亡為背景,追求“歷史與人性”。它的光輝,亙古至今,影響極其深遠(yuǎn),是中華古代文化的一座仰之彌高的巨峰。以史為鑒,知千秋盛衰興趣,前事不忘,明萬代是非得失。今讀《史記》可知王侯將相興衰之道,先哲圣賢治世之方,更可以推陳出新,古為今用,實乃一部治國安邦、立身處世的最佳教科書。編 者2007年5月
內(nèi)容概要
《史記(最新經(jīng)典珍藏)》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對后世史學(xué)和文學(xué)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其首創(chuàng)的紀(jì)傳體編史方法為后來歷代“正史”所傳承。稱為“二十四史”之首。同時,《史記》還被認(rèn)為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xué)著作,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xué)價值。
作者簡介
作者:(漢)司馬遷
書籍目錄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jì)第一史記卷二 夏本紀(jì)第二史記卷三 殷本紀(jì)第三史記卷四 周本紀(jì)第四史記卷五 秦本紀(jì)第五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jì)第六史記卷七 項羽本紀(jì)第七史記卷八 高祖本紀(jì)第八史記卷九 呂太后本紀(jì)第九史記卷十 孝文本紀(jì)第十史記卷十一 孝景本紀(jì)第十一史記卷十二 孝武本紀(jì)第十二史記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史記卷十四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史記卷十五 六國年表第三史記卷十六 秦楚之際月表第四史記卷十七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第五史記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史記卷十九 惠景閒侯者年表第七史記卷二十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史記卷二十一 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史記卷二十二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史記卷二十三 禮書第一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史記卷二十五 律書第三史記卷二十六 歷書第四史記卷二十七 天官書第五史記卷二十八 封禪書第六史記卷二十九 河渠書第七史記卷三十 平準(zhǔn)書第八史記卷三十一 吳太伯世家第一史記卷三十二 齊太公世家第二史記卷三十三 魯周公世家第三史記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史記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史記卷三十六 陳杞世家第六史記卷三十七 衛(wèi)康叔世家第七史記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卷三十九 晉世家第九史記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史記卷四十一 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史記卷四十二 鄭世家第十二史記卷四十三 趙世家第十三史記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史記卷四十五 韓世家第十五史記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史記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史記卷四十八 陳涉世家第十八史記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史記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史記卷五十一 荊燕世家第二十一史記卷五十二 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史記卷五十三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史記卷五十四 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史記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史記卷五十六 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史記卷五十七 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史記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史記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史記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史記卷六十一 伯夷列傳第一史記卷六十二 管晏列傳第二史記卷六十三 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史記卷六十四 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史記卷六十五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史記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傳第六史記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史記卷六十八 商君列傳第八史記卷六十九 蘇秦列傳第九史記卷七十 張儀列傳第十史記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史記卷七十二 穰侯列傳第十二史記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史記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史記卷七十五 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史記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史記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傳第十七史記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傳第十八史記卷七十九 范雎蔡澤列傳第十九史記卷八十 樂毅列傳第二十史記卷八十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史記卷八十二 田單列傳第二十二史記卷八十三 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史記卷八十四 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史記卷八十五 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史記卷八十六 刺客列傳第二十六史記卷八十七 李斯列傳第二十七史記卷八十八 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史記卷八十九 張耳陳馀列傳第二十九史記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史記卷九十一 黥布列傳第三十一史記卷九十二 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史記卷九十三 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史記卷九十四 田儋列傳第三十四史記卷九十五 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史記卷九十六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史記卷九十七 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史記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史記卷九十九 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史記卷一百 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史記卷一百一 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史記卷一百二 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史記卷一百三 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史記卷一百四 田叔列傳第四十四史記卷一百五 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史記卷一百六 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史記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史記卷一百八 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史記卷一百九 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史記卷一百十 匈奴列傳第五十史記卷一百一十一 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史記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史記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傳第五十三史記卷一百一十四 東越列傳第五十四史記卷一百一十五 朝鮮列傳第五十五史記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史記卷一百一十七 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史記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史記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傳第五十九史記卷一百二十 汲鄭列傳第六十史記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傳第六十一史記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史記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傳第六十三史記卷一百二十四 游俠列傳第六十四史記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傳第六十五史記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傳第六十六史記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傳第六十七史記卷一百二十八 龜策列傳第六十八史記卷一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史記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其後百馀年,秦靈公作吳陽上峙,祭黃帝;作下峙,祭炎帝。後四十八年,周太史儋。見秦獻(xiàn)公曰:“秦始與周合,合而離,五百歲當(dāng)復(fù)合,合十七年而霸王出焉?!睓店栍杲穑孬I(xiàn)公自以為得金瑞,故作畦峙櫟陽而祀白帝。其後百二十歲而秦滅周,周之九鼎入于秦?;蛉账翁鹕缤觯]于泗水彭城下。其後百一十五年而秦并天下。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蟥見。夏得木德,青龍止於郊,草木惕茂。殷得金德,銀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烏之符。今秦變周,水德之時。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膘妒乔馗尤铡暗滤?,以冬十月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為名,音上大呂,事統(tǒng)上法。即帝位三年,東巡郡縣,祠騶嶧山,頌秦功業(yè)。於是徵從齊魯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諸儒生或議曰:“古者封禪為蒲車,惡傷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席用菹秸,言其易遵也?!笔蓟事劥俗h各乖異,難施用,由此絀儒生。而遂除車道,上自泰山陽至巔,立石頌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從陰道下,禪於梁父。其禮頗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記也。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風(fēng)雨,休於大樹下。諸儒生既絀,不得與用於封事之禮,聞始皇遇風(fēng)雨,則譏之。於是始皇遂東游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羨門之屬。八神將自古而有之,或日太公以來作之。齊所以為齊,以天齊也。其祀絕莫知起時。八神:一日天主,祠天齊。天齊淵水,居臨茁南郊山下者。二日地主,祠泰山梁父。蓋天好陰,祠之必於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日“疇”;地貴陽,祭之必於澤中圜丘云。三日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jiān)鄉(xiāng),齊之西境也。四日陰主,祠三山。五日陽主,祠之罘。六自月主,祠之萊山。皆在齊北,并勃海。七日日主,祠成山。成山斗人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云。八日四時主,祠瑯邪?,樞霸邶R東方,蓋歲之所始。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損益,珪幣雜異焉。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史記》,原名《太名公書》,是我國第一部通史,開創(chuàng)了紀(jì)傳體和書表的編寫體例。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世紀(jì)(記歷代帝王政跡)、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十表(記大事年月)、三十世家(記侯國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歷史人物的言行事功)五個部分,共五十二萬字。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明長達(dá)三千年的政治、經(jīng)濟(jì)和文化的歷史,比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國古代的社會面貌,對后世史學(xué)研究有深遠(yuǎn)影響。
編輯推薦
《史記(經(jīng)典珍藏版)》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遷夫史遷絕學(xué),《春秋》之后一人而已?!聦W(xué)誠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司馬遷這位史學(xué)大師實在值得我們夸耀,他的一部《史記》不啻是我們中國的一部古代的史詩,或者說它是一部歷史小說集也可以?!?/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