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三秦 作者:黃石公 頁數(shù):137 譯者:王伶
Tag標簽:無
前言
所謂“六韜”,即指六種秘密的謀略,亦即論述戰(zhàn)爭問題的六種韜略。全書分文、武、龍、虎、豹、犬六卷共六十篇,以姜太公與周文王、周武王問對的形式,對經(jīng)國治軍的基本方略及指揮戰(zhàn)爭的具體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進行闡述。其中文韜、武韜兩卷主要論述戰(zhàn)略問題,龍韜一卷論述將帥問題,虎、豹、犬三卷論述各種條件下的具體作戰(zhàn)方法?! 读w》通過周文王、武王與呂望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dǎo)戰(zhàn)爭的理論、原則,是一部具有重要價值的兵書,對后世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受到歷代兵家名將的重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quán),
內(nèi)容概要
《六韜·三略》都是古代兵書?!读w》通過周文王、周武王與姜太公對話的形式,闡述治國治軍的基本方略、指導(dǎo)戰(zhàn)爭的理論與原則,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對后世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受到歷代兵家、名將的重視。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jīng)七書》之一,為武學(xué)必讀之書?!度浴肥侵袊谝徊繉Vv戰(zhàn)略的兵書,以論述政治戰(zhàn)略為主,兼及軍事戰(zhàn)略。
作者簡介
黃石公本為秦漢時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納入神譜。據(jù)傳黃石公是秦末漢初的五大隱士之一,排名第五?!妒酚洠艉钍兰摇贩Q其避秦世之亂,隱居?xùn)|海下邳。其時張良因謀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與下邳橋上遇到黃石公。黃石公三試張良后,授與《太公兵法》,臨別時有言:“十三年后,在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公即我矣。”張良后來以黃石公所授兵書助 漢高祖劉邦奪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濟北谷城下找到了黃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傳有《黃石公素書》和《黃石公三略》二書,蓋為后人托名所作。
書籍目錄
六韜文韜文師第一盈虛第二國務(wù)第三大禮第四明傳第五六守第六守土第七守國第八上賢第九舉賢第十賞罰第十一兵道第十二武韜發(fā)啟第十三文啟第十四文伐第十五順啟第十六三疑第十七龍韜王翼第十八論將第十九選將第二十立將第二十一將威第二十二勵軍第二十三陰符第二十四陰書第二十五軍勢第二十六奇兵第二十七五音第二十八兵征第二十九農(nóng)器第三十虎韜軍用第三十一三陳第三十二疾戰(zhàn)第三十三必出第三十四軍略第三十五臨境第三十六動靜第三十七金鼓第三十八絕道第三十九略地第四十火戰(zhàn)第四十一壘虛第四十二豹韜林戰(zhàn)第四十三突戰(zhàn)第四十四敵強第四十五敵武第四十六鳥云山兵第四十七鳥云澤兵第四十八少眾第四十九分險第五十犬韜分兵第五十一武鋒第五十二練士第五十三教戰(zhàn)第五十四均兵第五十五武車士第五十六武騎士第五十七戰(zhàn)車第五十八戰(zhàn)騎第五十九戰(zhàn)步第六十三略上略中略下略
章節(jié)摘錄
文韜·文師第一 原文 文王將田,史編布卜日:“田于渭陽,將大得焉。 非龍非麗,非虎非黑,兆得公侯,天遺汝師,以 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日:“兆致是乎?” 史編日:“編之太祖史疇,為禹占,得皋陶,兆比 于此?!?文王乃齊三日,乘田車,駕田馬,田于渭陽,卒見太 公,坐茅以漁。 譯文 周文王要出去獰獵,太史官編為他占卜之后說:“您這次到渭水北岸去 獰 獵,將會有很大的收獲。所得到的既不是龍,也不是螭,既不是熊,也不是 羆, 根據(jù)卜兆將會得到一個輔佐您成就大業(yè)的公侯之才,上天派他來做您的老師 , 用來輔佐您,并將惠及您的子孫三代。” 周文王問道:“占卜的征兆能有這么好的結(jié)果嗎?” 太史編說:“我的高祖史疇曾經(jīng)為大禹占卜,卜兆預(yù)示會得到賢臣輔佐 , 后來果真得到了皋陶,當年的卜兆與今天的非常相似?!?周文王于是齋戒三天,然后乘著獰獵專用的田車,駕著獰獵專用的田馬 , 來到渭河北岸一帶獰獵,終于遇見姜太公,正坐在河邊的茅草叢中釣魚。 原文 文王勞而問之日:“子樂漁耶?” 太公日:“君子樂得其志,小人樂得其事。今吾漁,甚有 似也?!?文王日:“何謂其有似也?” 太公日:“釣有三權(quán):祿等以權(quán),死等以權(quán),官等以 權(quán)。夫釣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觀大矣?!?文王日:“愿聞其情:” 太公日:“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魚生之,情也。根深而木 長,木長而實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親合,親合而事生之, 情也。言語應(yīng)對者,情之飾也;至情者,事之極也。今臣 言至情不諱,君其惡之乎?” 譯文 文王上前問候太公,并問他說:“您很喜歡釣魚嗎?” 姜太公回答說:“我聽說君子以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為樂,小人則以完成自 己 所做的事情為樂。我現(xiàn)在釣魚,道理差不多如此,并非喜歡釣魚?!?周文王問:“怎么說與釣魚的道理相同呢?” 姜太公回答說:“釣魚時要運用三種權(quán)術(shù),正像君主收羅人才時一樣。 君 主用高官厚祿吸引人才,就如同用魚餌誘魚上鉤;君主用重賞收買人才,就 如 同用香餌誘魚冒死來食;君主用不同的官爵職位授予各類人才,就如同用不 同 的誘餌釣取不同的魚一樣。垂釣就是為了得到魚,此事意義很深奧,從中可 以 悟出更大的道理?!?周文王說:“我很希望聽聽其中深奧的道理。” 姜太公說:“源泉深遠,河水才能長流不息,河水暢流,魚類才能生長 繁 衍,這是自然的情理。樹根很深,枝葉才能茂盛,枝葉茂盛,才會結(jié)出果實 , 這也是自然的情理。君子志趣相同,情意相投,就會親密合作,親密合作就 能 同創(chuàng)偉業(yè),這也是自然的情理。言語應(yīng)對,這只是人們感情的外在裝飾;而 內(nèi) 心深層蘊藏的情感,才是事理的極致?,F(xiàn)在我說的都是人間的至情之言,毫 不 隱諱,您聽了不會生氣吧?” P1-3
編輯推薦
《六韜·三略》問世以來,受到歷代政治家、兵家和學(xué)者的高度重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